一次越级跳闸事故分析

一次越级跳闸事故分析
一次越级跳闸事故分析

一次越级跳闸事故分析

一、事故经过:

2008年8月7日16时38分,钟市变6kVⅠ段PT避雷器三相炸裂,钻钟线7310开关过流保护动作跳闸,保护动作电流12.6A,钟市变拉开PT刀闸后,送电正常。

二、事故分析:

当时钟市变#2主变运行,#1主变备用,电网的运行方式为广华变#2主变通过3308、7310、6307开关,带钟市变、浩口变、丫角变。

检查钟市变6kVⅠ段PT避雷器,有明显三相放电痕迹,事故为三相弧光短路故障。那么应该#2主变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动作,跳6kV母联6603开关,怎么是钻钟线7310开关过流保护动作跳闸呢?

经过检查,保护配置情况如下:钻钟线7310开关CT变比为200/5,电流速断保护定值17A/0S,过流保护定值7A/1.2S,方向均指向线路;钻钟线6307开关CT变比为300/5,电流速断保护定值40A/0S,过流保护定值7A/1.2S,方向均指向线路;钟市变#2主变35kV侧进线6302开关CT变比为200/5,#2主变高后备为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电流2.5A,低电压65V,负序电压6V,Ⅰ时限0.6S跳6kV母联6603开关,Ⅱ时限0.8S跳主变两侧6302、6602开关。保护整定没有什么问题。

我们又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及保护动作情况进行了分析:当时6kVⅠ段PT 避雷器发生三相弧光短路,属于6kV母线发生的非金属性三相短路故障。虽然短路电流达到12.6A,但由于是弧光短路,电压下降却未达到低电压值,而三相短路属于对称短路,基本没有出现负序电压,因此#2主变高后备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未动作。可是电流达到了钻钟线7310开关过流保护动作值,最后造成了7310开关过流保护越级动作跳闸。

三、结论及建议措施:

6kV母线发生非金属性三相短路是非常少见的故障,由此造成主变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不能可靠动作是个小概率的问题。虽然如此,但为了保证电网安全、可靠、稳定的运行,我们也要尽最大的努力解决问题。

钟市变主变后备保护之所以采用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主要原因是6kV 出线长输线电机启动时电流较大,容易引起主变过流保护动作。正常情况下主变35kV侧负荷电流为35A左右。6kV出线长输Ⅰ回线6621开关及长输Ⅱ回线6614开关负荷主要为加热电机。最大的电机额定电流为116.3A,电机启动时电流在400A左右,折算到35kV侧为72A左右,此时主变35kV侧电流可达到100A 以上。#2主变过流保护电流2.5A,折算到一次为100A,主变过流保护动作的可能性很大。

建议取消主变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的复合电压闭锁,同时采取以下措施:1、将长输Ⅰ回线6621开关及长输Ⅱ回线6614开关过流保护定值改小,改为

6A/0.4S;

2、要求用户启动电机前必须向电力调度所申请,得到我方许可后才能启电

机;

3、用户申请后,投入#1主变,将两台主变并列运行,并停用相关的长输线开

关保护跳闸压板,然后通知用户启动电机,电机启动后,再恢复原方式。

以上措施可有效避免长输站启动电机时易引起主变过流保护误动作的问题,但也存在一个缺陷,电机启动时间需30分钟左右,在此期间长输线开关无保护,如有故障只能靠主变过流保护动作。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论文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论文 马佳栋 31201102017 11建筑工程技术 某市玻璃厂1999 年4月为增加生产规模扩建厂房,在原来天然坡度约22°的岩石地表平整场地,即在原地表向下开挖近5m,并距水厂原蓄水池3m左右,该蓄水池长12m、宽 9m、深8.2m,容水约900m3.玻璃厂及水厂厂方为安全起见,通过熟人介绍,请了一高级工程师对玻璃厂扩建开挖坡角是否会影响水厂蓄水池安全作一技术鉴定。该高工在其出具的书面技术鉴定中认定:“该水池地基基础稳定,不可能产生滑移形成滑坡影响安全;可以从距水池3m处按5%开挖放坡,开挖时沿水池边先打槽隔开,用小药量浅孔爆破,只要施工得当,不会影响水池安全;平整场地后,沿陡坡砌筑条石护坡;……本人负该鉴定的技术法律责任”。最后还盖了县勘察设计室的“图纸专用章”予以认可。 工程于7月初按此方案平基结束后,就开始厂房工程施工,至9月6日建成完工。然而,就在9月7日下午5时许,边坡岩体突然崩塌,岩体及水流砸毁新建厂房两榀屋架,其中的工人3死5伤,酿成了一起重大伤亡事故。 该工程边坡岩体属于裂隙发育、遇水可以软化的软质岩石,虽然属于中小型工程,但环境条件复杂,施工爆破、水池渗漏、坡体卸荷变形等不确定的不利影响因素甚多,在没有基本的勘察设计资料的前提下采用直立边坡,破坏了原边坡的稳定坡角,而且未采用任何有效的支挡结构措施,该边坡失稳是必然会发生的。若有正确的工程鉴定,并严格按基建程序办事,采用经过勘察设计的岩石锚桩(或锚杆)挡墙和做好水池防渗处理措施则是能够有效保证工程边坡安全的。 该高工的“技术鉴定”内容过于简略,分析评价肤浅、武断,未明确指出及贯彻执行现行勘察设计技术规范规定的技术原则及技术方法,主要结论建议缺乏技术依据,尽管其中有关地基施工中关于松动爆破和开槽减震的建议是正确的,也是有针对性的,但未经设计计算的有关边坡稳定的结论是不恰当的。有关用条石挡墙护坡的建议也不是该工程边坡条件下能确保边坡安全的有效支挡结构技术措施,而有关采用坡度为1:0.05的放坡建议,则更是没有贯彻现行规范的基本规定,缺少相应的论证分析,它的误导为该工程事故埋下了安全隐患。该“技术鉴定”虽然盖有县勘察设计室的“图纸专用章”,但却无一般勘察、设计单位通常执行的“审核”、“批准”等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从技术鉴定

煤矿井下防越级跳闸保护系统解析

煤矿井下防越级跳闸保护系统解析 摘要:井下防“越级跳闸”系统采用光纤差动保护和智能零时限电流保护技术实现。具有优异的抗干扰性能、强大的主站监控功能等特点,实现了井下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控和“防越级保护”,保证了井下供电平稳可靠的运行。 关键词:电力监控越级跳闸差动保护零时限电流保护 项目的必要性 矿井电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矿井电网的保护“越级跳闸”问题,造成供电系统大面积停电 目前我国煤炭企业电网普遍存在多级辐射状的供电模式,其特点为:一方面由于延伸级数较多,上级电网给定的配合时限越来越短,以致终端用户的保护时限无法配合;另一方面由于供电系统容量增大、供电线路短,不同级的系统短路电流很接近,以致各级保护的电流定值无法配合,因此,无奈之际只能牺牲选择性而保证快速性,致使矿井电网继电保护普遍存在“越级跳闸”问题,当系统出现短路故障时由于无选择性配合,造成井下供电系统大面积停电,引发停电停风事故,严重影响煤炭安全生产。 矿井电网漏电保护的可靠性问题,影响供电可靠性 我国3~35kV矿井电网多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这种小电流接地系统漏电保护(接地保护)的可靠性问题一直是困扰煤矿供电安全的技术难题。过去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只能采用逐线路拉闸停电的办法判断故障线路,影响供电可靠性,后来国内外研究了众多的漏电(接地)故障选线技术,这些技术中的某些方法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或采用集中的接地选线装置中应用效果尚好、有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靠性极差,在单装置中实现可靠的漏电保护功能则更加困难,特别是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由于受补偿方式(过补偿、欠补偿和谐振补偿)、消弧线圈脱谐度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漏电保护功能不可靠,影响矿井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以上问题已成为制约煤炭安全生产的技术难题,解决这些难题、提高矿井电网的可靠性已势在必行。传统的电流保护技术采用定值与时限配合的原则实现保护选择性,鉴于上述分析的原因,这种配合原则已无法从原理上解决煤矿电网的保护选择性问题;随着矿井供电容量的增大,越来越多的矿井电网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而现场的许多保护装置仍采用功率方向型原理的漏电保护技术,当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则势必造成系统“误动”现象频繁。 防“越级跳闸”与电力监控技术简介

线路跳闸事故处理预案

线路跳闸事故处理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减小线路跳闸造成的设备、财产损失,及时恢复厂用电,根据《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实施细则》的要求,特制订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本预案依据下列法规、规章制度及预案编制: DL408—9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 AQ/T9002-2006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集团公司Q/BEIH-216.10-05-2010 《安全生产危急事件管理工作规定》京玉公司Q/JYFD-101.04-03-2011 《汽轮机运行规程》 京玉公司Q/JYFD-101.04-04-2011 《锅炉运行规程》 京玉公司Q/JYFD-101.04-05-2011 《电气运行规程》 1.3 适用范围 山西京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范围内所有部门、单位,包括外委维护单位、外来施工队伍及人员。 2 事件特征 2.1 线路跳闸造成机组停运,厂用电失去 2.2 当厂用电失电时,若不及时进行正确操作,势必会造成发电机组设备损坏,严重时可引起机组轴承烧损、大轴弯曲、发电机内氢气大量泄漏引发爆炸、锅炉严重缺水等恶性事故发生。 2.3 发生事故原因:雷击、线路发生短路、电网原因。 2.4 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 2.4.1 设备损坏、财产的损失。 2.4.2 人员伤亡。 3 应急处置 3.1 京右Ⅰ线211开关(Ⅱ线212开关)跳闸,母联200开关未跳闸 3.1.1 重合闸成功后,检查线路保护及重合闸动作情况,汇报值长、调度。 3.1.2 若重合闸未动或重合闸动作不良造成线路非全相运行时,立即手动拉开故障线路开关,并汇报值长、调度,按调度令处理。

第三季度:10kV配网线路跳闸调研报告

XX电网10kV配网线路跳闸 调研报告 10kV配电线路就是县级供电企业电力设施得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担负着向城乡供电得重要任务,由于长期处于露天情况下运行,又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10kV线路与设备发生故障不但给供电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影响广大居民得正常生产与生活用电,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我们得优质服务水平。根据我公司配电网络得实际运行状况,对今年1-8月期间所发生得10kV配电运行事故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找出存在得薄弱点,积极探索防范措施,这对于提高配电网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调研报告只针对属公司资产或运维得线路,不含属用户资产得供电线路或小水电上网线路。 一、总体情况分析 截止2015年8月底,属公司运维10kV公用配电线路共计64条, 10kV配电线路累计故障跳闸停电146条次(不含重合闸成功次数,计划检修停电次数),平均故障停电次数为2、28次/条;故障跳闸呈以下特点: (一)从故障性质上分:主要有单相接地与相间短路。 1—8月公司配网共发生单相接地60条次,占全部故障得41、1%;相间短路86条次,占全部故障得58、9%.

(二)从设备产权性质上分:公司资产(运维线路)故障与用户资产故障。 1—8月公司资产(运维线路)范围内发生故障90条次,占全部故障得62%,其中单相接地故障35条次占23、9%,相间短路55条次占37、7%;用户资产发生故障56条次,占全部故障得38%,其中单相接地故障25条次占17、1%,相间短路30条次占20、5%。 (三)从主线、支线上分: 1-8月公司配网主干线发生故障停电19条次,占全部故障得13%,其中单相接地故障9条次占6%,相间短路故障10条次占7%;支线发生故障126条次,占全部故障得87%,其中单相接地故障51条次占34、9%,相间短路故障75条次占51、3%。 (四)从故障因素上分: 1、设备自身故障跳闸42条次,占全部故障得28、7%;其中:导线故障条8条次,避雷器故障4条次,变压器故障5条次,断路器故障1条次,绝缘子故障4条次,电缆故障2条次,故障原因不明(没有查出明显故障点)18条次。 2、树障跳闸18条次,占全部故障得12、3%; 3、自然灾害造成跳闸83条次,占全部故障得56、8%;其中:导线故障18条次,避雷器故障22条次,变压器故障3

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论文

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论文 论文方向: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分析及处理 摘要: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发生可能是因勘测、设计、构造、制造、安装与使用等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而这些因素中。某些因素引起突发事故。另一些因素可能导致消耗性逐渐发生的事故,从安全上讲,突发事故是危险的。所以,研究并探讨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更具有普遍性。地方性和经验性,对它的分析后得到的经验教训,更是建筑工程技术人员需要不断积累的知识财富。并对地基基础工程事故采取有效的防止措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 关键词:地基工程事故事故原因防治方法 正文: 绪言: 在建筑结构的建造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基和基础工程的质量问题,使建筑物墙体和楼盖开裂影响使用的,有碍观瞻并使人有不安全感觉的,更有甚者使建筑物倒塌的事故,近几年有上升的趋势,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其中地基和基础工程的质量问题,占总事故的确21%。在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人们普遍认为最难驾驭的并不是上部结构,而是该工程的地基和基础工程的问题,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尽管千变万最化,复杂万分,但是在电子计算机得普遍应用,今天,它们基本上都是在设计和施工中可以被预知和掌握。而对于建筑群所在场地的地下土层分布则不然,一般地说,人们只能在设计前通过几个钻孔的土样的试验得知其少数信息,也只能在施工后,槽底的钎探结果了解其表层信息,至于更深层更全面的情况却不能全面的掌握,往往凭经验加以处理,这就产生误差,甚至错误造成对建筑物建成后的损坏,而且,地基基础都是地下隐蔽工程,建筑工程竣工后,难以检查,使用期间出现事故的苗头也不易察觉,一旦发生事故难以补救,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发生可能是因勘测、设计、构造、制造、安装与使用等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而这些因素中。某些因素引起突发事故。另一些因素可能导致消耗性逐渐发生的事故,从安全上讲,突发事故是危险的。所以,研究并探讨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更具有普遍性。地方性和经验性,对它的分析后得到的经验教训,更是建筑工程技术人员需要不断积累的知识财富。并对地基基础工程事故采取有效的防止措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 分析与处理: 首先我们知道地基破坏的三种形式 (a)整体剪切破坏; (b)局部剪切破坏; (c)冲切剪切破坏 因此地基与基础的工程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因工程地质勘查中的错误而产生的事故工程勘察报告要全面反映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预防地基与基础的工程事故,首先对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全面正确的了解,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要搞好工程勘查工作,要根据建筑物场地的特点,建筑物情况合理确定工程勘察目的和任务,勘查工作是设计的重要称序,决不能忽视而不做,也不能随便做而不考虑是否适用。特别是对复杂的、软弱的地基,更应慎重对待。即使对单层的一般性建筑,也不能不做勘查。

设备事故调查报告范文两篇汇总

设备事故调查报告范文两篇 设备事故调查报告范文1: 1、事故经过: 事故前吉林热电厂运行方式,1-11号机、1、2、4-15号炉运行,3号炉备用。其中,1-9号炉和1-7号机为母管制,10、11、14、15号炉分别对应8、9、10、11号机为单元制。全厂蒸发量3970吨,发电量837MW。 2007年1月10日,按定期工作规定电气运行与检修人员配合进行厂用6kV 和0.38kV系统工、备电源联动试验(电气主接线一次系统见附图1)。上午9时40分,进行到0.38kV除尘2段母线工、备电源联动试验时,发现2号除尘变高压侧开关跳闸后低压侧开关不联跳。10时30分运行人员将2号除尘变停电,0.38kV除尘2段母线倒由备用电源运行(6kV和0.38kV系统见附图2),由检修人员检查2号除尘变低压侧开关不联跳的原因,试验暂停。11时50分,2号除尘变低压侧开关不联动缺陷处理结束,决定下午继续进行试验。 12时38分,值长电话通知11号机副单元长,主盘电缆中间头测温装置报警:“除尘2段备用电源电缆(380伏低压电缆)温度高59℃,地点在除尘2段配电室下”(此电缆中间头为1987年火电原始安装,电缆型号为VLV22-3×185+1×95,4根并联,可载流266×4=1064A。1997年增设电缆中间头测温装置)。

当时0.38kV除尘2段母线负荷电流988A。副单元长通知电气检修人员后去现场进行检查。 12时50分将2号除尘变压器投入运行,除尘2段备用电源开关(低压)断开。之后10号机电气值班员去现场检查除尘2段备用电源电缆中间头。当打开电缆沟井盖时,有大量烟雾,无法进入沟内,立即通知有关人员。13时00分,值长再次告知11号机单控室值班员:“除尘2段备用电源电缆(380伏低压,此时本电缆已与除尘2段断开无电流)温度高79℃”。11号机单控室值班员电话告知10号机单控室值班员,13时28分,2号除尘变压器跳闸,速断和高压侧接地保护动作,13时55分,将除尘1、2段母线工、备电源停电。 14时25分,14号炉1、2号引风机跳闸,14号炉灭火保护动作。汇报省调,10号发电机组解列停机,6kV14A、B段母线停电,8号、9号循环水泵失电。 14时25分,6kV15A段母线工作电源开关跳闸,速断、接地保护动作,备用电源开关联动后跳闸,分支过流保护动作,6kV15A段母线失压。同时10号循 环水泵跳闸、15号炉1、2排粉机、1号送风机跳闸,15号炉灭火保护动作。由于8-11号循环水泵跳闸,循环水中断,汇报省调,11号发电机解列停机。

某现场临时电越级跳闸现象分析报告

某现场施工临时电跳总闸现象分析报告 某住宅楼工程现场施工临时用电经常出现跳总闸现象,具体表现为当某一支路发生漏电时,这条支路上的所有漏电开关跳闸或越级跳闸进而导致总的电源开关跳闸,导致了整个现场施工用电的全部停止,尤其是运行中的塔吊等大型用电机械因突然的断电极易造成安全事故,我公司各级领导对此高度重视,曾多次组织相关厂家及公司技术专家到现场分析原因并整改,但由于甲供电源开关设置不合理的原因无法解决,越级跳总闸现象今仍然存在,现我施工现场用电即将进入用电高峰期,如果总电源开关的问题无法解决,将对施工进度,尤其是施工现场安全造成极大隐患。下面是我项目对中直住宅工程13#、16#甲供电源开关设置不合理所造成的逐级跳闸或越级跳闸至总闸现象的理论分析。 首先,要分析逐级跳闸或越级跳总闸、跳总闸的现象,就必须清楚漏电断路器的工作原理,请详见下图1原理图: 漏电断路器又称漏电保护器或触电保护器。它按工作原理分为电压动作型和电流动作型两种,目前我们常用为电流动作型。上图1为电流型断路器原理示意图。它由零序电流互感器(TAN)、放大器(A)和低压断路器(QF)(内含脱扣线圈YR)等三部分组成。设备正常运行时,主电路三相电流相量和为零,因此零序电流互感受器(TAN)的铁芯中没有磁通变化,其二次侧没有输出电流。如果设备发生漏或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主电路三相电流的相量和不再为零,即零序电流互感器(TAN)铁芯中出现变化的磁通量,其二次侧线圈中产生并输出电流,经放大器(A)放大后,使脱器线圈(YR)得电,产生磁力,带动连接的传动机构使断路器(QF)跳闸,从而切除故障电路,达到保护人身安全的目的。 现场施工临时用电规范要求施工临时用电必须采用三相五线制(TN-S)系

电厂发变组跳闸事件分析报告

电厂发变组跳闸事件分 析报告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电厂#2发变组跳闸事件分析报告1、事件经过 (1)2006年6月29日前,#02高厂变低压套管底部已渗油多日,属原安装质量问题,但因保质期未过,要等厂家来人解决,故此缺陷一直未处理。为安全起见,从6月26日起将厂用电倒至#9B高备变,#02高厂变转热备用。6月29日下午厂家来人,在履行完工作票手续后,准备处理此缺陷。 (2)事件前,#2机运行参数无异常。16:13时#2发电机在运行中突然跳闸退出运行,#2发电机出口开关502和#2主变220kV侧开关2202 跳开,灭磁开关跳闸,主汽门关闭。检查#2发变组保护屏和#02高厂变保护屏,有“高厂变压力释放”、“灭磁开关联跳”、“主汽门关闭”等信号。DCS有远控-5OPC动作报警,汽机最高转数达3160rpm。值班员迅速对汽机打闸。 (3)电气专工到达现场,检查所有报警信息后,意识到在处理#02高厂变缺陷时,没有将有关的保护退出,于是将#02高厂变所有保护退出。16:40时汽机重新挂闸成功,16:43时汽机重新并网。 2、原因分析

(1)电气检修工作班成员、厂家技术服务人员在处理#02高厂变低压套管底部渗油时,由于没有意识到#02高厂变的保护没有退出,工作中不慎,误碰了变压器顶部压力释放器的开关,引起压力释放器保护动作,从而引发一系列开关动作,造成机组跳机。这是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查看事故报警记录,从动作时间上的顺序判断,引起#2机发变组跳闸的原因就是“高厂变压力释放”动作造成的。) (2)由于在处理#02高厂变缺陷工作前考虑不周,在填写处理#02高厂变渗油的工作票时,没有填写二次设备及回路工作安全技术措施单,致使#02高厂变的相关保护没有及时退出。这是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3)运行人员在接到处理#02高厂变渗油的工作票后,没有认真审核,对不完善的安措没有给予及时补充,造成不完善的工作票发出,这也是此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3、暴露问题 (1)员工在实际的工作中没有很好的执行工作票制度,工作票从签发到许可都没有很好的把关。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这

越级跳闸成因及防范对策

越级跳闸成因及防范对策探讨浅谈 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随着集团各公司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电力系统故障对安全生产带来的巨大损失,对继电保护动作正确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专业管理和执行部门对保护定值的正确性、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及二次回路的完好性越来越重视,判断电力系统保护优劣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当电力系统故障时是否会发生越级跳闸,此次协会会议的主题就是探讨如何防止越级跳闸,就这个主题谈一下自己的肤浅的认识: 一、越级跳闸的成因: 1、名词术语: 越级跳闸:是指电力系统故障时,应由保护整定优先跳闸的断路器来切除故障,但因故由其它断路器跳闸来切除故障,这样的跳闸行为称为越级跳闸。 2、越级跳闸的成因: (1)、保护定值整定不当,特别是上下级保护定值配合不当,当下级发生故障时本级保护不动作或上下级保护同时动作; 案例一:2002年10月楚星硫磺制酸10KV站2000KW主风机在启动过程中因热变电阻柜多次启动后水阻沸腾而发生三相短路,主风机出线柜和10KV进线柜同时跳闸,至使磷复肥系统断电停车。事故后经查,主风机出线柜差动速断整定为16.88A,时限0S,(变比为200/5),折算到一次侧电流为675.2A;一段进线柜速断整定值为17.32A,时限为0S,(变比为1000/5),折算到一次侧电流为3464A,而装置上的故障电流记录为10.23KA,所以当馈出线发生故障时两级保护同时动作。现将进线柜速断保护改为49.34A,时限0.3S,

短延时定值15.52A,时限0.5S,长延时定值为8.36A,时限9S,当2004年1#尾气风机电机接线盒处发生三相弧光短路时,本柜保护可靠动作,没有发生越级现象。 案例二:2005年11月3日,磷复肥6#磨机(10KV绕线电机,功率900KW)转子滑环在启动时击穿,本柜保护未动作,而使阳合岭变电站岭02线二段过流动作将岭02磷铵线跳掉,事故后查6#磨机保护定值发现电流速断为23.8A,时限0S,反时限过流3.4A,时限2.44S,(变比为100/5),延时30S,阳合岭岭02线过流二段定值为5.2A,时限为1.5S,(变比为150/5),当电机滑环短路时,电机处于带载堵转直接启动,但由于滑环不是三相金属固接同时磨机是重载设备,所以滑环故障启动时启动电流达不到速断动作值,又达不到反时限动作时间,查阳合岭岭02线动作值为10.23A,折算到一次侧电流为306.9A,此值达不到6#磨机速断定值,但满足岭02线二段过流动作值,当时限达到1.5S时使其动作跳闸。现将速断定值改为11.8A,当12月28日6#磨机再次发生滑环击穿时,本柜速断保护可靠动作没有发生越级事故。 (2)、上下级保护时限配合不当,当发生故障时下级保护时限未到而达到上级时限使上级保护动作;进线与出线的继电保护的整定值和时限的配合很重要,否则很容易发生越级跳闸。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供电部门对用户进线的继电保护要求都比较高,进线的速断与过流必须满足上一级电网的要求,时间越短越好。这就给出线开关的保护整定带来一定困难,有些地方用户变电站进线与出线的速断只靠动作电流来配合,速断没有时间差,当电网短路容量大时,完全靠动作电流来配合,就容易出现越级跳闸。在变压器高压侧出现短路故障,其短路电流与母线基本相等,如果速断没有时间配

近年国内外风电事故报告

近年国内外风电事故报告 篇一:国内外风电标准情况报告 国内外风电标准情况报告 1 国际风力发电机组标准、检测及认证发展和现状 1.1 国际风力发电机组标准、检测及认证发展情况 1.1.1 早期风电设备标准发展史 国际风电设备的检测认证已有30多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丹麦基于当时的工业标准,制定了本国的风电机组检测和认证制度,1979年得到正式批准,确定私人投资风电若想获得国家补助需要通过RIS?国家实验室的测试和资质认证1。 1980年至1995年间,风电在国际范围内广泛发展,为了保障风力发电机组的质量、安全,推进风电机组国际贸易的发展,各风电先进国家相继出台了风力发电机组 设计 、质量及安全相关的标准/指南草案。1985年,荷兰电工技术委员会(NEC88)颁布了风力发电机组安全 设计 指南,加拿大标准协会颁布了适用于本国的小型风电机组安全设计标准。1986年,德国第三方认证机构德国劳埃德船级社(Germainscher Lloyd,简称GL)提出了第一个适用于风电机组型式认证和项目认证的规范。1987年,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成立了88技术委员会(Technical Committee-88,简称TC 88),同年TC-88基于GL规范发布了风力发电机组安全要求标准2。1988年,丹麦、德国、荷兰和国际能源署(IEA)又陆续公布了风电机组验收操作规范与指南。1992年丹麦公布丹麦标准(DS)DS 472。1994年,美国能源部(DOE)开始组织实施风力发电机组研究计划,计划通过项目实施初步形成美国风电产业认可的基础标准协议。 早期风电设备的检测认证主要发生在欧洲,这与欧洲在风电技术与风电产业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欧洲风电产业的发展促使了检测认证制度及标准的出台,使欧洲后来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风电标准、检测及认证制度;另一方面检测认证的发展和完善又有力地推动了欧洲风电产业的发展,使欧洲在风电技术与风电产业方面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作为风电设备认证史上的第一批认证标准与指南(表1-1),这些标准草案、规则、指南的颁布和试行为后来国际风电认证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基础和指导。 表1-1 第一批风电设备认证标准与指南3 1.1.2 IEC风电设备系列标准形成

质量事故分析论文

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见质量事故分析及处理 摘要:混凝土工程是建筑施工中一个最主要的工种工程。无论是工程量、材料用量,还是工程造价所占建筑工程的比例均较大。造成质量事故的可能性也较大。因而,在实际的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混凝土工程质量,并了解混凝土工程可能出现的质量事故。着重于实际工作中混凝土工程可能存在的质量事故进行总结分析,以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质量事故,提高施工人员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的理论认识。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事故分析预防 1.前言 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正是由于这些初混凝土建筑和构件通常都是带缝工作的,由于裂缝的存在和发展通常会使内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寿命,严重者将会威胁到人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等。在实际工程中要区别对待,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2.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成因

2.1.材料方面 有些构件裂缝是由材料质量引发的,如水泥安定性差,两种水泥混用,砂、石含泥量大,骨料粒径过小,外加剂质量差或加入量过大等。 2.2.地基变形 当地基发生不均匀下沉时,在结构内部必然产生极大的应力。当应力超过构件抗力时,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裂缝,裂缝的形状、方向、宽度决定于地基变形的情况。 2.3 .设计方面 构造处理不当,主次梁交合处主梁未设加强箍筋或附加吊筋;大截面梁未设腰筋;构件断面突变或因开洞、留槽引起应力集中等因素,均可导致构件裂缝的出现。 2.4.结构荷载方面 结构因承受荷载而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施工中或使用中都可能出现。例如构件早期受到震伤,拆除承重模板过早,施工荷载过大,构件堆放、运输、吊装时,垫木或吊点位置不当,预应力张拉值过大或放张不规范等,均可能产生裂缝。较为常见的是钢筋混凝土梁、板等受弯构件,在使用荷载作用下,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早期微裂一般不易发现,规范规定有些构件允许出现

电气事故案例分析--1.

电气事故案例分析题 (2) 一、运行人员擅自传动发变组保护装置,造成机组跳闸 (2) 二、擅自解除闭锁带电合接地刀闸 (3) 三、安全措施不全电除尘内触电 (4) 四、带负荷推开关 (5) 五、野蛮操作开关,导致三相短路 (6) 六、小动物进入电气间隔,造成机组跳闸 (7) 七、PT保险熔断造成机组跳闸 (8) 八、励磁整流柜滤网堵塞,造成机组跳闸 (9) 九、励磁变温度保护误动,造成机组跳闸 (10) 十、6KV电机避雷器烧损,发变组跳闸 (11) 十一、MCC电源切换,机组跳闸 (12) 十二、励磁机过负荷反时限保护动作停机 (13) 十三、220千伏A相接地造成差动保护动作停机 (14) 十四、查找直流接地,造成机组跳闸 (15) 十五、查找直流接地,造成机组跳闸 (16) 十六、检修工作不当,造成机组跳闸 (17) 由于人员工作不当,229出线与220kV下母线距离过近放电,引起保护动作。 (17) 十七、主变差动保护误动 (18) 十八、主变冷却器全停使母线开关跳闸 (19) 十九、试验柴油发电机造成机组停运 (20) 二十、定冷水冷却器漏泄,定子接地保护动作停机 (21)

电气事故案例分析题 一、运行人员擅自传动发变组保护装置,造成机组跳闸 事件经过 1月8日某厂,#3发电机有功85MW。运行人员XX一人到#3发-变组保护屏处学习、了解设备,进入#3发-变组保护A柜WFB-802模件,当查看“选项”画面时,选择了“报告”,报告内容为空白,又选择了“传动”项,想查看传动报告,按“确认”键后,出现“输入密码”画面,再次“确认”后进入保护传动画面,随后选择了“发-变组差动”选项欲查看其内容,按“确认”键,#3发-变组“差动保护”动作出口,#3发-变组103开关、励磁开关、3500开关、3600开关掉闸,3kV5段、6段备用电源自投正确、水压逆止门、OPC保护动作维持汽机3000转/分、炉安全门动作。 原因分析: 1.在机组正常运行中,运行人员在查看3号发-变组微机保护A柜“保护传动”功能时,越权操作,造成发- 变组差动保护出口动作。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2.继电保护装置密码设置为空,存在人员误动的隐患。是事故的次要原因。 3.运行人员无票作业,且未执行操作监护制度。 暴露问题: 1、违反《集团公司两票管理工作规定》,无票作业。 2、集团公司《防止二次系统人员三误工作规定》执行不到位,继电保护密码管理存在漏洞。 3、运行人员安全意识不牢固,盲目越权操作。 4、运行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对操作风险无意识。 采取措施: 1、加强对运行人员的技术培训,并吸取此次事故的教训。 2、认真对照集团公司《防止二次系统人员三误工作规定》进行落实、整改,进一步完善制度。 3、加强“两票”管理,各单位要严格执行《集团公司两票管理工作规定》,严禁无票作业。 4、发电部加强对运行人员安全教育和遵章守纪教育及技术培训,并认真吸取此次事故的教训,不要越限操作。 5、继电保护人员普查所有保护设备,凡有密码功能的一律将空码默认形式改为数字密码。完善警告标志,吸 取教训。完善管理制度,加强设备管理。

越级跳闸事故分析

“3.16”越级跳闸事故 调查分析报告 北京广大泰祥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2011-4-29

“3.16”越级跳闸事故 调查分析报告 一、事故简况 一矿于3月16日发生了三次跳闸事故: 1.5:08:00 戊七二1#进线开关发生漏电跳闸; 2.5:26:08 戊七二17040机巷风巷移变开关、戊七二1#进线开 关、地面降压站下井1#开关发生速断跳闸,造成一次越级 跳闸事故; 3.8:03:07戊七二17040机巷风巷移变开关、戊七二1#进线开 关、地面降压站下井1#开关再次发生速断跳闸,造成第二 次越级跳闸事故; 一矿共改造了一水平中央变电所、戊七一变电所、戊七二变电所三个变电所,本次越级跳闸事故发生于已改造的变电所范围内。 二、故障电力线路 “3.16”越级跳闸事故线路为: 一水平中央变电所:进线电源来自地面降压站的下井1#开关的1#进线开关(7628),一段母线上出线到戊七一变电所1#进线的戊七1#开关(7442); 戊七一变电所:1#进线开关(7407),线路通过戊七一变电所1#进线(7407)串接于戊七二变电所1#进线开关; 戊七二变电所:1#进线开关(7302),一段母线出线的机巷风巷移变开关(7301);

机巷风巷移变开关(7301)通过电缆馈出到机巷风巷移动变电站,电缆线路截面35mm2,长度100+122+55=277m,分为3段,中间接线盒连接。 故障点:到机巷风巷移动变电站的出线电缆100m处电缆接线盒。 图1 事故电力线路关系示意图 由于本次越级跳闸只涉及每个变电所的I段母线的开关,II段母线的开关没有跳闸。为了便于分析事故原因,示意图只体现了I段母线事故线路的部分开关。 三、事故反馈 据机电一队人员反映:2011年3月16日早上5点多,由于戊七二变电所17040机巷风巷移变开关(7301)到所带变压器之间的接线盒受潮,造成机巷风巷移变开关漏电跳闸。值班人员先后处理两次,并在5点26分和8点03分分别进行了两次开关试送,两次试送电都造成了戊

电厂因系统故障引发机跳闸事件分析报告

电厂因系统故障引发#3、#4号机跳闸事件分析报告1、事件经过 (1)2005年5月19日,天气较恶劣,大雨且雷电频繁。12:59时,220kV系统冲击,#3、#4机组相继跳闸。 (2)经运行人员检查,#3机组保护动作情况如下: 87GSTATORDIFF定子差动动作; TRIPFROMEX2100励磁联跳; 52LTRIPPED2203出口开关跳闸; 41EXTRIPPED跳励磁; TURIBINETRIPPED跳燃机。

#4机组保护动作情况如下:灭磁联跳,汽机联跳。 线路保护动作情况如下:220kV南逸甲、乙线都发出距离启动、零序启动、纵联差动启动、纵联保护发讯信号。 (3)故障发生后,当值值长立即向调度汇报跳机情况,并询问系统情况,答复为110kV逸中线、仙中线跳闸,且系统多台机组跳闸;同时,值长将事故情况汇报厂领导,厂领导指示#1机水洗完毕后立即向调度申请转备用。 (4)此后,厂部成立事故调查小组,组织有关人员对#3、#4机组和变压器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外观检查,除#3主变、220kV1M、2M母线PT、220kV南逸甲、乙线B相避雷器全部动作外,未发现其它异常问题。 (5)因#3发电机差动保护动作,电气检修人员将该发电机定子与主变连接线和中性点连接线全部拆开,对发电机定子绕组进行了三

相对地、相间绝缘、泄漏电流的测试工作,测试结果正常,说明#3发电机本身没有故障,可以投入运行。 (6)继电人员对各保护动作情况进行了检查,对发电机差动保护进行了检查测试,结果表明保护装置校验动作正确。 (7)继电人员提取故障录波器录制的波形进了分析,结果是: 12:59:056时,系统故障:A、C两相相间接地短路,南逸甲、乙线电流突增,线路保护纵差、零序启动。 12:59:057时,A、C两相断路故障点切除,电网频率增加至大约 53Hz,#3、#4机负荷突降至各5MW左右。 12:59:067时,#4机OPC动作,跳开#4主变出口2204开关。 12:59:068时,系统再次出现三相对称短路故障(后询问调度是逸中线非同期合闸造成),#3发电机电压突降,强励启动,定子电流瞬

工程事故分析结课论文

土木工程质量缺陷事故分析及处理 结课论文 院系:建筑工程学院 班级:28010906 姓名:徐进 学号:2801090608 任课教师:

混凝土工程质量事故分析 摘要:混凝土工程是建筑施工中一个最主要的工种工程。无论是工程量、材料用量,还是工程造价所占建筑工程的比例均较大。可能造成质量事故的可能性也较大。因而,在实际的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混凝土工程质量,并了解混凝土工程可能出现的质量事故。着重于实际工作中混凝土工程可能存在的质量事故进行总结分析,以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质量事故,提高施工人员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的理论认识。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事故分析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和国家对环境、资源保护力度的加大,预拌混凝土以期能加速施工进度、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工程质量和节约材料成本等优点,在各种工程,尤其是城市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使用。国家及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大力鼓舞和支持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使用预拌混凝土,为预拌混凝土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但是,随着预拌混凝土的广泛使用,在工程施工中因使用预拌混凝土而出现质量问题与质量事故也越来越多,如何如何避免质量问题与质量事故的出现也成为一项非常棘手的问题。为此,就必须掌握了解混凝土工程可能出现的质量事故,以便于及早预防。 混凝土工程常见的质量事故主要有:混凝土强度不足;混凝土裂缝;结构或构件错位变形;混凝土外观观感质量差等质量事故或质量缺陷。 一、混凝土强度不足 混凝土强度不足对结构的影响程度最大,可能造成结构或构件的承载力降低,抗裂性能、抗渗性能、抗冻性能和耐久性的降低,以及结构构件的强度和刚度下降。 (一)造成其出现强度不足的主要原因有: 1、材料质量:水泥质量差、骨料(砂、石)质量差、拌合水质量不合格、掺加外加剂质量差;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混凝土配合比是决定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水灰比的大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其他如用水量、砂率、骨灰比等也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其它性能,从而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在施工中主要表现为:随意套用配合比、用水量过大、水泥用量不足、砂石计量不准、外加剂用错; 3、混凝土施工工艺:混凝土搅拌不佳;运输条件差;混凝土浇筑不当;模板漏浆严重;混凝土的养护不当; 4、混凝土试块管理不善。未按照规定制作试块,试块模具管理差及试块未按照标准养护等。

关于10千伏线路越级跳闸的原因分析

关于10千伏线路越级跳闸的原因分析 1.事故经过 事故前运行方式:Ⅲ泉西线供西郊变1#、2#主变及35千伏西云线、官西线,西1#、2#主变供西10千伏出线。西1#、2#主变的保护定值在整定原则上不采用限时电流速断功能。 事故描述:7月1日7点46分,西农线速断动作跳闸,重合闸动作一次,重合不成功,现场故障动作电流6456A,保护动作定值为2010A。Ⅲ泉西1开关过流Ⅱ段动作跳闸(带有0.3S延时),现场故障动作电流1920A,保护动作定值为1260A;重合闸动作一次,重合于故障线路,故障电流达到Ⅲ泉西1过流Ⅰ段定值2160A动作跳闸。 2.原因分析 西农线10千伏线路的故障跳闸,经供电所巡线发现是国原铸造厂进线电缆三相击穿引起,已经将故障点隔离,并送电。故障点离变电站较近。Ⅲ泉西线经巡视未发现有跨越和同杆的地方,因此可以排除是两条线路混线造成的故障跳闸。 从调度及现场的事件记录可以看出,西农线路发生故障时西农1开关未及时断开,经过0.3S(300ms)的延时后,百泉变Ⅲ泉西1开关过流Ⅱ段动作跳闸,而开关的分闸时间一般在40ms;因此正确情况下西农1开关应在Ⅲ泉西1开关跳闸之前跳开,而不是越级到Ⅲ泉西1开关。越级跳闸的原因补步判断是西农1开关的分闸时间和保护的响应时间过长,导致越级跳闸;以前西郊变的开关经过改造,工艺上比较粗糙,经过对开关的动作时间及动作可靠性进行测试,证明的确是开关设备运行年数长、工艺差是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西农线干线为LGJ-120导线,允许载流量为380A。据统计6月28日,西农线最大负荷达到370A,再加上高温天气的影响,已经超出了西农线的允许承载能力,线路过负荷会给线路增加较多的隐患,特别是在有电缆架设较多的地方表现更为明显。 3.暴露的问题 3.1发现现场的事件记录在时间上与调度不符,事件记录发生的先后顺序与调度不符,现场的事件记录内容与调度不符。 3.2线路负荷过大,新增负荷及工业用户应尽量进行转移到其它线路。 3.3开关的性能下降,动作可靠性降低,容易导致发生开关爆炸事故。

变电所跳闸事故管理考核办法(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变电所跳闸事故管理考核办法 (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变电所跳闸事故管理考核办法(通用版) 为提高我矿供用电系统安全水平,降低事故率,减少中断影响,明确变电所跳闸事故防范、排查、讨论分析、责任追究程序和工作规范,制定本办法。 1、凡造成东、西两个变电所跳闸的线路及设备故障,均按事故处理,由机电科组织进行事故讨论,分清事故责任,制定防范措施,按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对责任者进行处罚。 2、发生变电所跳闸事故时,由电力调度组织进行故障排查,同时通知机电科到现场协助检查,查清故障点及故障性质。各单位要严格执行调度指令,如实反馈信息,如发现有拒不执行调度指令、反馈虚假信息的情况,每次对有关责任人处以1000元罚款。 3、发生变电所速断跳闸事故时,每次对有关责任人处以1000元罚款;发生变电所过流跳闸事故时,每次对有关责任人处以800元罚款;发生变电所漏电跳闸事故时,每次对有关责任人处以500

元罚款。 4、各单位负荷变更时,要提前15天向机电科提出书面申请(电子版可发邮件),由机电科安排供电部对涉及负荷变更的线路进行供电负荷校核计算,经计算需调整变电所继电保护定值时,由机电科提前10天向水电热力公司申请调整保护定值,因负荷变化未及时调整保护定值而造成变电所跳闸事故的,按本条规定的分工进行责任追究。 5、在事故排查处理过程中,有隐瞒事故的,对责任单位按责任性质加倍处罚,同时对该单位分管经理和行政一把手进行等额连带处罚。 6、发生变电所速断跳闸事故时,不能查清事故原因的,则对该线路上的所有用户进行连带处罚,处罚额度执行第3条规定的标准。 7、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有关单位隐瞒事故情况的,可向机电科和电力调度举报,经查属实的,对举报人按对事故责任人处罚标准的50%进行奖励;发现并报告其它单位设备或线路故障点的,酌情给予奖励。

电气事故调查分析方法和步骤示范文本

文件编号:RHD-QB-K7087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电气事故调查分析方法和步骤示范文本

电气事故调查分析方法和步骤示范 文本 操作指导:该安全管理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进行事故调查的用电检查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应首先听取当时值班人员或目击者介绍事故经过并按先后顺序仔细地记录有关事故发生的情况。然后对照现场情况,判断当事者的介绍与现场情况是否相吻合,不符合之处应反复询问、查实,直至完全搞清楚为止。当事故的整个情况基本清楚后,再根据事故情况进行检查。 (一)电气事故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与检查项目的内容,应根据事故本身的情况而定。一般应进行以下检查: 1.查看事故现场的保护动作指示 查看各级继电保护动作指示和动作信号或保险的动作情况;记录各级继电保护整定值和记录分析保险的熔件残留部分的情况,分析保护动作的正确性和与事故之间的联系,与事故原因是否相符。 2.检查事故设备情况 检查事故设备的损坏部位及损坏程度,初步判断事故起因并将与事故有关的设备进行必要的复试检查。如用户事故造成越级跳闸,应复试用户开关继电

保护装置整定值是否正确,上下级能否配合,动作是否可靠;发生雷击事故时,应复试检查避雷设备的特性,测量接地电阻值等;根据系统短路容量,对设备进行动稳定校验和热稳定校验等。通过必要的复试检查,可排除疑点,进一步弄清情况。 3.查阅发生事故时的有关资料 查阅用户事故时的有关资料,如天气、温度、运行方式、负荷电流、运行电压及其他有关记录;询问事故发生时现场人员的感觉(声、光、味、振动等),同时查阅事故设备及与事故设备有关的保护设备(继电器、操作电源、操作机构、避雷器和接地装置等)的有关历史资料,如设备试验记录、缺陷记录和检修记录等。

10kV开闭所低周跳闸事故分析

10kV开闭所低周跳闸事故分析 2007年7月19日13时,接调度通知,10kV钢铁路开闭所钢#1(南开联线)、钢#3(北市区)、钢#10(标准件厂)、钢#15(无线电四厂)低周跳闸,我保护班迅速奔赴现场,对事故进行调查。 1事故调查 (1)对后台和相应保护装臵上的低周跳闸动作报告进行统计和整理。 钢#1:2007年7月19日12时10分34秒低周跳闸动作。f=33.66HZ 钢#3:2007年7月19日12时10分34秒低周跳闸动作。f=33.65HZ 钢#10:2007年7月19日12时10分34秒低周跳闸动作。f=33.66HZ 钢#15:2007年7月19日12时10分34秒低周跳闸动作。f=33.66HZ 将装臵时间与实际时间进行比对,确认装臵时间完全准确,所以以上四条线路跳闸动作时间确为2007年7月19日12时10分34秒。 (2)通过对调度和运行值班人员的询问,得知当时钢铁路开闭所一次电压、潮流无波动,运行方式为单母分段 运行,母联断开,四条线路分布在两段母线上;并从 装臵报文中的动作时间及动作频率值分析,初步确认 为保护装臵内部程序有漏洞。运行方式如下:

(3)我保护班人员针对以上分析,并通过调度和运行值班人员的同意,对相同保护装臵的备用间隔钢#2(阀门 厂)进行认真校验,在正常情况下,许继保护装臵中 低周跳闸保护的动作出口、低电压闭锁、滑差闭锁等 均能正确动作,但无f=33.66HZ的报文,而我们在模 拟实验频率从30HZ向50HZ慢慢回升的故障形态时, 保护装臵发生了低周动作。 2原因分析 (1)我保护人员对以上调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认其保护装臵内部程序有漏洞,及时与许继厂家联系,告知 其V2.35,2004.8版本程序的漏洞。经厂家确认该程 序版本太老,确有此种漏洞,并得知保护装臵在断电 后,又上电时也会发生误动。 (2)根据厂家提供的信息,我保护班又对钢#2(阀门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