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微网技术研究综述

含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微网技术研究综述
含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微网技术研究综述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金雩芬等:根据线路电流斜率快速识别故障信号的方法、,01.33No.9switchiIlg

on/ofrs廿ategyf研reson觚t—typefaultcurr舶tIiIIlitef’

[J】.PowerS,,stemlbchrlology,2008,32《4):36—39,5l(iIIChinese).

【ll】温家良,习贺勋,王华昕.500kV电嘲故障电流限制器的研究

[R】.北京: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5.

【12】林集明,郑健超,刘长混,等.伊冯可控串补过电压保护控制及主动绝缘配合研究【J】.电网技术,1998,22(6);l一5,9.

LinJimillg,zhengJi锄ch∞,LiuCh粕gyi.OverVoltageprotectionconnDl强dactiVeinsulationcoordillationOfYi—F∞gthyristorcon仃0Ileds鲥escompcnsation【J】.PowerSystcⅡlTechnology,1998,22(6):l一5。9(inChinese).

【13】钱家骊。刘卫东,关永刚.非超导型故障电流限制器的技术经济分析【J】.电网技术,2004,28(9):42-43,61.

Qi锄Jiali’LiuWeidong,G啪、rongg粕g.Economical帅dtechnical锄aIysisofnon硼pe卜conductingfauncm姗llimitef[J】.Pow盯Syst锄Thllilology,2004?28(9):42.43.61(inChinese).

【14】袁清芳,李必源,具有串联补偿作用故障限流器的模糊稳定控制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3):24.27.

Yu跖Qing蠡mg,“Xing”柚.FlIz巧s协blecoDtrollerofafa浊cI】n锄tIiIniterwiths耐escompensation【J】.AutomtionofElec讯cPowerSystems,2004,28(3):24-27(inChinese).

f15】章良栋.刘为.一种新型短路电流限制器的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7,2l(7):15?18.

动锄gLi粕gdong,Liuw轧Smdyofan删伽ltcun蜘tlimiter[J】.AutornationofElec砸cPow玎Systemst1997,2l(7):15一l8(iIIChine辨1.

【16】杨大鸥,骆平,姚辉冉.利用Lc谐振的新型短路电流限制器的研究【J】.东北电力技术,2000.2l(9):28?31.【17】

【18】

【19】

【20】

Y锄gDa’ou,LuoPing,Y幻Huim.Rese眦h0nn附typeshonchujtcun蜘tIimiterutilizingLCh姗onicoscillati彻川.Nonlle越tPowerSyst锄Technology,2000?2l(9):28—3l(inChjnese).

华东电网宵限公司.华尔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超高压电网故障电流限制器选点方案讨论[R】.七海:华东电嘲有限公司,2007.r{一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关于华东电叫短路电流限制器示范I:嚣选点和设备王参数选择的意见(初稿)[R】.北京:中圜电力科学研究院。2007.

华东电网宵限公司.关丁二短路电流限制器示范T程选点和设备丰参数选择意见的甬【R】。上海:华东电网公司,2007.

林集明,项祖涛。申洪.华东500kV超高压电网故障电流限制器基本设计与保护控制研究【R】.北京: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7.

收稿日期;2008.07.29。

作者简介:

金雪芬(1984一).女,硕上研究生,主要研究

方向为灵活交流输电技术;

戴朝波(1972一l,男,博士。高级工程师。主

坦研究方向为电力电了技术;

武守远(1964一),男,博士,教授级高级1:程

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FAcTS技术及电力电子装置的麻用;

荆平(1965一),男.硕士,高级丁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控制与保护技术以及电力电子装置的研发和应用。

(责任编辑杜宁)

(上接第18页continuedfrompage18)

【5】鲁宗相。王彩霞,闵勇,等。微电列研究综述Ⅲ.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l(19):104一ll1.

Luzon鲜i船g,wangCaixia,MinYong,eta1.overvie、v∞illicro鲥dre驼arch[J】.Autor∞tionofElecmcPowerSystems,2007,3l(19):

104—1ll(inChi鹏sc,.

【6】LopesJAP,MorehcL,MadureiaAG.Definingc∞仃DlsⅡate百cs斯rnicro鲥dsisl锄dedoper砒ion【J】.删IETransonPowersyste傩。

2006?2l(2):916—924.

【7】P∞弱L0pesJA,MoreisAG.c∞仃ols昀te舀es衙tllicro鲥出emcrg∞cyoperati∞【C】.InternationalConf巩nce伽Fun鹏Pow盯Systclns,2006.

【8】NikosH,HiroshiAtRezaI?既a1.AnoVerviewofongoingrcsearch,dcVeIopmetlt柚ddemons吼tionP畸ects【J】.IEEEPoweraildEner时Magazine,2007,5(4):79—94.

【9】B叫珊inK,RobenL,Toshi劬ⅡI,cta1.A100katlIlicro鲥dtecIInologies锄dtesting,projects厅鲫aroundmeworId【J】.IEEEPawer锄dEnergyMagaz.me,2008,6(3):4l-53.

【lO】伍磊,袁越,季侃,等.微犁电嘲及其在防震减灾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2008,32(16):32.36.

WuLei,Y咖Ylle,Ji勋m。既a1.Micm酣d粕di协applic砒ioninearthqual(epr“enti∞∞ddis∞t日reduction【J】.Power

Sys咖TechnoIogy,2008,32(16):32—36(inChilIe辩).

【1l】张义斌,胡学浩,吴学光.微电网动态特性研究【c】.中国国际供电会议,北京,2006.

[12】Ka^ni础isGN,soultanisNL,Tsouchnik勰AI,eta1.D”mmicmodelingofmicr0鲥ds【C】.2005Intem吐ionaIConferenceonFutu传PowcrSystems,Netherl柏d3.2005.

【13】PiagiP,LasseterRH.Autonomousc∞trolofmicro西cls[c】.IEEEPowerEngin酬ngSocieqGcIIe仡IM∞ting.QIl∈bcc,Ca∞da.2006.【14】K且tiraeiF,Irav卸iMR.Powcrm明agem髓ts帆tegiesforalTIicro鲥dwith舢ltipledis蛐u湖generation嘶训】.I雎ET渤sonPowefSystems-2006,2l(4):182l—1831.

[15】Dime鹊AL,Hal五arg州ouND.A~LAsarchitecnJre6wmicro鲥dscon廿Dlfc】,脚oo∞d吨sof吐圮13tllIntenl砒ionalConfa舶驿∞ImcmgemSystem卜哦刚iacaliontoP∞惯Sysoem,D蜘ver'USA,2005.

【16】Dim嘲AL,Hatzia唱蜘ouND.0peⅢonofamultiag∞lsysterrI细micm鲥dcontr0明.IEEET砌s∞Pow盱SysteIlls,2005,20(3):1447.1455.

【t7】DeB结bande豫K,VantlloumoutK.conn.ofoflllicro舒ds【c】.IEEEPowerEngine舐ngS0cietyG∞emlMeeting,Flo—da,USAt2007.【18】Nikl【11ajoeiH,L∞seterRH.Micro鲥df扎ltprotectionb勰cd∞symmeⅢcal卸ddiffer即tiaIcurrenlcomponefl叫EB,oL】.http://w、Vw.pserc.org,cgi—pserc倌ctbig/publicalio忍007pub“c触icrogridprotection—1.pdf.2006一12-01.

收稿日期:2009一03.17。

作者简介:

黄伟(1962—),男,博士,教授。硕士牛导师.

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规划和可靠性、电力系统运行

与控制等,E一呦il:h∞ngwei@ncepu.edu.cIl:

孙昶辉(1974一)。男,加拿大皇家注册终身电

气师,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应用及其控制的整体策

划和构架等:

吴子平(1982—),男,硕上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型能源发电及微型电嘲、电力系统运行与分析等:

张建华(1952一),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规划、静止无功补偿技术、电力系统安全防御、配电自动化新技术等。

(责任编辑杜宁)

万方数据

分布式能源与微电网技术

分布式能源与微电网技术 摘要:在现代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下,能源需求量逐渐增长。分布式能源和微 电网技术能促进城市的绿色化和清洁能源的应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也能为 现代智能电网建设提供有效依据,保证电网的安全与稳定。 关键词:分布式;能源;微电网技术 在中国经济快速提升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其存在的能源安全 问题更为突出。尤其是二氧化碳带来的全球变暖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在该发 展背景下,对城市的建设思想和发展模式有序转变,加大力度引进风力发电、太 阳能发电模式等,促进整体的规模化发展。 一、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技术的研究意义 第一,加强对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技术的研究,能确保清洁能源的有效应用。基于太阳能、风能等多个形式清洁能源的应用,能保证能源的灵活接入和智能化 控制,将其应用到智能终端进行消费,促使低碳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第二,加 强对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技术的研究,也能提升总体的供电可靠性。基于分布式 发电的投入以及微网的统一管理,在先进系统和设备下,为电网运行提供强大保障,促使电能质量更可靠。第三,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技术的研究,也能为其提 供双向互动用电服务模式。基于微网、智能家居和分布式发电,能为系统提供统 一接口,维护用户和电网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也能使用户获得新的体验。加 强对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技术的研究,将其作为智能电网建设中的主要部分,是 新时期建设与发展下的主要模式,也承担者社会建设职责。其中的分布式能源, 在智能集成模式下,能保证接入系统的安全与可靠,也能确保微网更灵活。所以,加强对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技术的应用,是城市绿色、清洁能源推动和应用的主 要条件,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将其渗透到工作中,对电网的安全运行也具备十分 重要的作用[1]。 二、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技术的关键 (一)容量配置 清洁能源具备明显的间歇式能源特点,受到天气情况影响较大,电能的输出 波动大。基于对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各个单位组成模式下, 对其容量有效配置,确保风能、太阳能相互应用,发电单位和储能单元之间也能 互补。在整个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中,结合时间功率,为其输出曲线,也能避对 电网产生的影响。通过对储能系统应用,对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技术有效调度, 以达到清洁能源的充分应用。比如:储能电池,能对分布式能源生产中存在的问 题有效解决,尤其是在较小负荷下,达到电能的储存目的。如果负荷较大,将释 放电能,保证系统的科学稳定运行。如:将储存电池和系统交流侧进行链接,基 于储能单元和发电单元的协调,为其提供对平滑分布式能源的波动,避免给电力 系统带来较大冲击,维护其稳定性。储能电池也能对当地的交流负荷需要无功功率、负荷电流谐波的获取,以免电压波动、闪变现象的发生,这样才能达到有效 的节能效率[2]。 (二)接入方式 结合当前的建设标准和规程,需要在谐波、电压波动和电压不平衡度上给予 全面控制和探讨,也要为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技术的应用提出合理对策。分布式 能源和微电网利用分布发电和集中并网接入方式来实现。集中并网多为直流母线 汇流、各个发电单元在电能控制模式下,将其转变为直流母线。基于逆变器,将

分布式论文主流实现技术论文

分布式论文主流实现技术论文 摘要:本文对分布式架构体系进行了分析,并对分布式架构主流实现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分布式;主流实现技术 mainstream technology research based on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cui miao (chongqing economic information center,chongqing401147,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system was analyzed,and the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mainstream realization technology were discussed. keywords:distributed;mainstream implementation technology 分布式架构(das)是一个对使用者看起来像集中的单机体系,(1)分布式架构体系是由许多处理器或计算机体系组成的。(2)这些体系可以是物理上相邻的,通过共享主存进行通信,由计算机内部总线或开关连接的处理器,这些计算信息数据信息也可以是物理上分开的,使用报文进行通信,由计算机信息网络连接的计算机体系。(3)这些信息数据信息组成一个整体,对使用者是透明的,即使用者使用任

何信息数据信息时都不必知道这些信息数据信息的确切地点。(4)一个程序可分散到许多计算信息数据信息上运行,各个计算机体系地位平等。下面对分布式架构主流实现技术进行分析。 一、组件对象模型 组件对象模型是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 的简称,即通用对象请求代理架构,此规范由对象管理组omg 制定的,其意图是制定标准,从而实现在不同的网络和计算环境下,能够独立开发的应用软件的以及软件间互用性,从而保证组件的可重用性、组件的可移植性和组件的互操作性。其核心是一套标准的接口和协议、语言。以支持异构分布信息体系的互操作性及独立于架构和程序开发语言的对 象重用。其基本实现方案是以产品开发过程为核心,以产品为对象,采用分布式对象计算技术和面向对象,以使用部门模型、信息共享模型为基础,充分利用软件构建和总线技术,为不同应用软件开发接口适配器,从而实现应用软件的“即插即用”功能,还有各种应用软件之间的信息交换共享。 application object(应用对象)包括一些业务对象和信息体系,由组件对象模型底层支持的最顶层使用者:领域对象和非标准的专用对象。公共设施(组件对象模型)定义了水平和垂直应用框架,可直接为业务对象所使用。水平公

分布式发电、微网与智能配电网的发展与挑战

分布式发电、微网与智能配电网的发展与挑战 发表时间:2018-04-17T10:33:57.57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31期作者:林飞孙婧妍 [导读] 摘要:本文介绍了分布式发电、微网与智能配电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 ,从分布式电源大规模接入的角度重点分析了分布式发电技术和微网技术对智能配电网的影响以及应重点关注的技术问题。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盘锦供电公司) 摘要:本文介绍了分布式发电、微网与智能配电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 ,从分布式电源大规模接入的角度重点分析了分布式发电技术和微网技术对智能配电网的影响以及应重点关注的技术问题。分布式发电技术有助于充分利用各地丰富的清洁可再生能源 ,但分布式电源大规模的并网运行将会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调度运行带来一定影响。 关键词:智能电网;分布式发电;微网 当前 ,作为集中式发电的有效补充 ,分布式发电及其系统集成技术已日趋成熟。随着单位千瓦电能生产价格的不断下降以及政策层面的有力支持 ,分布式发电技术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未来 ,微网技术是实现分布式发电系统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正因为如此 ,对智能配电网的技术需求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 一、分布式发电 分布式发电是指利用各种可用和分散存在的能源 ,包括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生物质能、小型风能、小型水能、波浪能等)和本地可方便获取的化石类燃料(主要是天然气) 进行发电供能的技术。灵活、经济与环保是分布式发电技术的主要特点 ,但是 ,一些可再生能源具有的间歇性和随机性等特点 ,使得这些电源仅依靠自身的调节能力难以满足负荷的功率平衡 ,通常还需要其他内部或外部电源的配合。 1、分布式发电系统运行特性 分布式发电系统通常包括能量转换装置 (即分布式电源) 及控制系统 ,并通过电气接口与外部电网相连 ,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千差万别使得各种分布式电源具有完全不同的动态特性 ,而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动态特性却不仅仅体现其电源本身的特性 ,除了少数直接并网的分布式电源外 ,其他大多通过电力电子装置并网。 2、分布式发电相关技术问题 考虑到经济性 ,各种分布式电源只有并网运行才能有效发挥其技术优势。分布式电源自身的特性决定了一些电源的出力将随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 ,这些电源不能独立地向负荷供电 ,不可调度 ,需要其他电源或储能装置的配合以提供支持和备用。此外 ,分布式电源的并网运行改变了系统中的潮流分布 ,对配电网而言 ,由于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导致系统中具有双向潮流 ,给电压调节、保护协调与能量优化带来了新问题。下图为分布式电源配电网: 二、微网 微网指的是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相关负荷和监控、保护装置汇集而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 ,是一个能够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自治系统 ,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 ,也可以孤立运行。分布式发电、微网与智能配电网的发展与挑战的经济意义主要体现在 : ①可大大提高分布式电源的利用率 ; ②有助于电网灾变时向重要负荷持续供电 ; ③避免间歇式电源对周围用户电能质量的直接影响 ;④有助于可再生能源优化利用和电网的节能降损等。当前 ,微网实验室和示范工程的建设格外令人关注 ,欧盟以及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都建成了具有各自特点的微网项目 ,并开展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 三、智能配电网 智能电网以实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降低大规模停电的风险 ,使分布式电源得到有效利用 ,同时提高电网资产的利用率以及用户用电的效率、可靠性和电能质量为主要目标。智能输电网立足于提高输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降低全网大规模停电的风险 ,实现能源的广域优化配置以及大型可再生能源的集约化开发。智能输电网的建设为智能配电网的实现提供了坚强的网架基础,保证了智能配电网发展的可持续性。 1、智能配电网相关技术问题 智能配电网的发展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上的推动和商业需求的拉动。从技术上看 ,分布式发电技术、通信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促进配电网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最大动力。在系统控制方面 ,含微网的智能配电网与大电网的控制问题具有典型区别 : ①智能配电网与输电网中的电源特性明显不同 ,后者主要为同步电机 ,具有自同步性 ,而分布式电源则大多通过电力电子逆变器并网 ,没有自同步性 ; ②微网及配电网中的负荷波动对电源输出影响较大 ,而输电网中负荷波动相对冲击小 ; ③分布式电源的多样性、间歇性与随机性增加了电压与频率控制的难度,而实现多微网的协调控制则更加困难 ; ④输电网的控制侧重于可靠性 ,而智能配电网还要同时关注电能质量等其他问题。在系统保护方面 ,由于分布式电源和微网的存在使得配电网中的潮流具有双向性 ,含微网的智能配电网应该在故障和非正常运行时首先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分布式发电、微网与智能配电网的关系 当前 ,分布式发电技术、微网技术和智能配电网技术分别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中 ,部分分布式发电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处于规模化应用的关键阶段 ,政策上的支持加快了分布式发电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影响分布式发电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并不是分布式发电本身的技术问题 ,而是其并网后带来的电网运行问题。微网技术从局部解决了分布式电源大规模并网时的运行问题 ,同时 ,它在能源效率优化等方面与智能配电网的目标相一致 ,本质上公用微网已经具备了智能配电网的雏形 ,它能很好地兼容各种分布式电源 ,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 ,实现网络层面的能量优化 ,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但它与智能配电网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多样化商业产品的提供和与用户的互动性方面。相对于微

分布式操作系统的互斥算法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分布式操作系统中的分布式互斥算法和令牌环互斥算法,并着重针对几种不同的令牌环算法分析了它们算法的正确性,最后还讨论了各个算法的性能并加以比较。 [关键词] 分布式操作系统令牌环互斥算法 引言 分布式互斥是随着分布式系统的出现而出现的,并随着分布式系统理论发展而发展。因此,和分布式系统的体系结构发展史类似,分布式互斥的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发展阶段。 (1)完全中心式算法。在该类算法中,一个节点被指定为控制(裁决)节点,它控制对所有共享对象的访问。当任何进程请求对一个临界资源进行访问时,就向本地资源控制进程发送一个请求消息,该进程接着向控制节点发送一个请求消息。当共享对象可用时,将返回一个应答消息。当进程结束使用资源后,向控制节点发送一个释放消息。这类算法有两个共同点,其一是只有控制节点能控制资源的分配,其二是所有需要的信息都集中在控制节点中,包括所有资源的实体和位置以及每个资源的分配状态。 完全中心式算法实现简单,控制也很方便,但存在以下缺点:如果控制节点崩溃,则互斥机制终止,同时由于所有请求资源的进程都需与控制节点交换消息,因此,控制节点可能存在通信瓶颈。, (2)局部中心式算法。由于完全中心式算法可能出现的控制节点容错问题与通信瓶颈问题,人们采取了相应措旌以期解决或缓解这些问题给整个系统带来的影响。因此出现了局部中心式算法。局部中心式算法是将各临界资源按一定规则分为几个区域,每个区域包含一定数量的临界资源和一个中心控制点。任何需要请求某临界资源的进程都需向该l晦界资源所在区域的中心控制节点发送请求消息并由该控制节点安排进程访问临界资源的次序。该类算法具有多个控制点,各控制点间互不干涉,每一个控制节点故障只影响系统内节点对该控制节点管理区域内的临界资源访问,不会对非该区域内资源的访问造成影响。因此可以缓解完全中心式算法的控制节点容错问题与通信瓶颈问题。 (3)局部分布式算法。局部中心式算法虽然缓解了其完全中心式算法的控制节点容错及通信瓶颈问题,但并未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特别是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节点间的通信带宽已经能够较大程度满足互斥的消息通信要求,因此使中心式算法的控制节点容错变得更加重要。因此,人们将局部中心式算法中互不干涉的控制节点改为互相备份的方式。当一个控制节点失效时,其控制的资源将转向其备份的控制节点,使得互斥能够继续进行。该类算法继续发展,出现了多点 共同决策的资源访问模式,即任何一次的关键资源访问,不再是由唯一的一个控制节点决定,而是由所有控制节点共同决定。因此申请访问临界资源的节点不再只是向唯一的资源控制节点发送请求消息,而是需要向所有控制节点发送请求消息。当所有控制节点都同意申请节点的请求时,申请节点获得临界资源访问机会。

分布式系统文献阅读综述(李海广S130201036)

文献阅读综述 综述内容:分布式系统 姓名:李海广 学号:S130201036 任课教师:刘群 完成时间:2013/12/16

摘要 显然,未来对计算速度、系统可靠性和成本实效性的要求必将促使发展另外的计算机模型来取代传统的冯诺依曼结构的计算机。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一个新的梦想成为可能—分布式系统。当用户需要完成任何任务时,分布式系统提供对尽可能多的计算机能力和数据的透明访问,同时实现高效能和高可靠性的目标。在过去的10年里,人们对分布式系统的兴趣迅猛发展。有关分布式系统的主题是多种多样的,许多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关于分布式硬件结构和分布式软件设计的各方面问题以开发利用其潜在的并行性和容错性。 【关键词】分布式系统高效能高可靠性硬件结构软件设计

ABSTRACT Obviously, the request for computation speed, system reliability, cost timeliness in the future will certainly prompt the development of another computer model to replace the computer structure of Von Neumann. With the appearing of computer networks, a new dream is possible-distributed system. When the users need to finish any task, the distributed system will provide transparent access to as much as computer abilities and data, at the same time, realize the targets of high performance and high reliability. In the past ten years, people’s interest in distributed system has developed rapidly. The themes about distributed system are diverse. Many researchers are researching a lot of problems of distributed hardware structure and distributed software design to develop and use the potential parallelism and fault tolerance. 【Key words】distributed system high performance high reliability hardware structure software design

多处理机操作系统论文

多处理机操作系统 【摘要】本文通过对操作系统的发展对引入多操作系统的原因和采用多处理机操作系统的优点进行了阐述。分别对多处理机操作系统的三种模式类型分别就其工作原理和特点进行了详细说明。随后对多处理机操作系统的共享公用存储器的实现方法进行了阐述,即处理机和存储器的几种连接方式的优缺点和实现原理进行了说明。 【summary】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perating system into multiple operating systems on the causes and the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multiprocessor operating system has been described. Multiprocessor operating systems, respectively, for the three model types in respect of its working principle and characteristic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hen the multi-processor operating system share a common memory implementation are described,The processor and memory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everal connections and implementation principles described 【关键词】多处理机操作系统、主从式(master-slave)、 独立监督式(separate supervisor) 浮动监督式(floating superviso)、公用存储器、 操作系统经过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发展,到了本世纪80年代已趋于成熟,随着VLSI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操作系统随之发展,形成了多处理机操作系统、微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和嵌入式操作系统等。 从广义上说,多处理机操作系统,就是由多台计算机协同工作来完成所要求的任务的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而传统的侠义上,多处理机系统的作用是利用系统内的多个CPU来并行执行用户的多个指令。这样做的优点有三。 第一、利用多个处理机提供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的冗余性,建立高度可靠的系统。 第二、将程序可以分成几个能作为进程独立执行的部分,减少程序执行的时间。 第三、通过并行执行多个用户程序,增加系统的吞吐量。 多个CPU在物理位置上处于同一机壳中,有一个单一的系统物理地址空间和每一个CPU均可访问系统内的所有存储器是其显著的特点。 引入多处理机系统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1、增加系统的吞吐量 2、节省投资 3、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多处理机操作系统的模式类型可分为三种: 1、主从式(master-slave)主从式操作系统即由一台主处理机记录、控制 其它从处理机的状态,并分配任务给从处理机。操作系统在主处理机 上运行,从处理机的请求通过陷入传送给主处理机,然后主处理机回 答并执行相应的服务操作。主从式操作系统的特点有如下几个特点: 1):由于只有一个处理机访问执行表,所以不存在管理表格存取冲突 和访问阻塞问题。 2):操作系统程序只在一台处理机上运行。

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

本文作者Kate Matsudaira是一位美丽的女工程副总裁,曾在Sun Microsystems、微软、亚马逊这些一流的IT公司任职。她有着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团队管理经验,当过程序员、项目经理、产品经理以及人事经理。专注于构建和操作大型Web应用程序/网站,目前她的主要研究方向是SaaS(软件即服务)应用程序和云计算(如大家所说的大数据)。 本文是作者在AOSA一书介绍如何构建可扩展的分布式系统里的内容,在此翻译并分享给大家。 开源软件已经成为许多大型网站的基本组成部分,随着这些网站的逐步壮大,他们的网站架构和一些指导原则也开放在开发者们的面前,给予大家切实有用的指导和帮助。 这篇文章主要侧重于Web系统,并且也适用于其他分布式系统。 Web分布式系统设计的原则 构建并运营一个可伸缩的Web站点或应用程序到底是指什么?在最初,仅是通过互联网连接用户和访问远程资源。 和大多数事情一样,当构建一个Web服务时,需要提前抽出时间进行规划。了解大型网站创建背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学会权衡,会给你带来更加明智的决策。下面是设计大型Web系统时,需要注意的一些核心原则: ?可用性 ?性能 ?可靠性 ?可扩展 ?易管理 ?成本 上面的这些原则给设计分布式Web架构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理论指导。然而,它们也可能彼此相左,例如实现这个目标的代价是牺牲成本。一个简单的例子:选择地址容量,仅通过添加更多的服务器(可伸缩性),这个可能以易管理(你不得不操作额外的服务器)和成本作为代价(服务器价格)。 无论你想设计哪种类型的Web应用程序,这些原则都是非常重要的,甚至这些原则之间也会互相羁绊,做好它们之间的权衡也非常重要。 基础

分布式系统综述论文

计算机新技术讲座报告 ——分布式系统设计概述 摘要:计算机诞生60多年以来,计算机技术发生了一系列伟大的革命,随着人们对计算速度、系统可靠性和成本实效性等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冯·诺依曼型结构已经无法满足上述的要求,而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分布式系统成为可能并得到飞速发展和应用。本文从分布式系统定义、特性、拓扑结构、算法和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分布式系统,并通过与计算机网络的比较更深刻地阐述了分布式系统的特点。 关键字:分布式系统网络云计算 一、前言 自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60多年来,计算机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50年代,计算机是串行处理机,一次运行一个作业直至完成。这些处理机通过一个操作员从控制台操纵,而对于普通用户则是不可访问的。在60年代,需求相似的作业作为一个组以批处理的方式通过计算机运行以减少计算机的空闲时间。同一时期还提出了其他一些技术,如利用缓冲、假脱机和多道程序等的脱机处理。70年代产生了分时系统,不仅作为提高计算机利用率的手段,也使用户离计算机更近了。分时是迈向分布式系统的第一步:用户可以在不同的地点共享并访问资源。从80年代中期开始,计算机技术领域中两方面的进步开始使得多台计算机连接成为可能。第一项进步是高性能微处理器的开发,第二项进步是高速计算机网络的发明。有了以上这些技术的使用,到了90年代,分布式系统迎来了它发展的春天。当用户需要完成任何任务时,分布式计算提供对尽可能多的计算机能力和数据的透明访问,同时实现高性能与高可靠性的目标。在过去10多年里,无数研究人员都在研究分布式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来开发利用其潜在的并行性和容错性。 二、分布式系统定义 分布式系统是若干独立计算机的集合,这些计算机对于用户来说就像是单个相关系统。这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是关于硬件的:机器本身是独立的。第二个方面是关于软件的:对用户来说他们就想在于单个系统打交道。 如果一个系统的部件局限在一个地方,它就是集中式的;如果它的部件在不同地方,部件之间要么不存在或仅存在有限的合作,要么存在紧密的合作,它是分散式的。当一个分散式系统不存在或仅存在有限的合作时,它就被称作网络的;否则它就被称作分布式的,表示在不同地方的部件之间存在紧密的合作。在给出分布式系统具体定义的模型中,分布式系统可以用硬件、控制、数据这三个维度加以检验。 有人用一个公式来形容分布式系统,分布式系统=分布式硬件+分布式控制+分布式数据,这是最恰当的概括。 从狭义上分析,分布式计算就是在两个或多个软件互相共享信息,这些软件既可以在同一台计算机上运行,也可以在通过网络连接起来的多台计算机上运行。从广义上讲,它研究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综述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综述 摘要:介绍了国内对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一般性规范要求;分析了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分类以及系统结构;总结了现有分布式光伏电站存在的系统方式、太阳能电池板、逆变器、并网方式,为以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光伏发电;逆变器;光伏并网;太阳能电池板引言 近年来,受化石能源短缺、人类生态环境压力的影响,大力发展绿色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已显得尤为重要[1]。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是一种绿色发电方式,不需要煤等燃料,对环境友好,没有转动式组件,维护简单,模块化设计,决定了其规模可大可小,可根据场地的要求调整系统容量等突出优点。 随着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已有许多研究着对太阳能发电系统进行了研究。文献[2-3]介绍了太阳能发电的工作原理、构成以及分类。逆变器是太阳能发电的核心部件,文献[2-6]对逆变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市售产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文献[7-8]介绍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趋势以及在国内的应用,但未能提供对该分布式系统实现的支撑。文献[9-10]中介绍了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方法。文献[11]提出了一

种家用小型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结构设计。文献[12-18]介绍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实例。文献[19]对金太阳示范工程和光电建筑项目总结了经验教训,并分析了随着光伏产业发展,我国出台的一系列补助政策。 我国近三年来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迅速,自从2009年开始了实施“金太阳”工程和光电建筑示范项目,截至到2011年年底,国家已公布的光电建筑示范项目规模约为30万千瓦,“金太阳”工程已公布的规模约为117万千瓦。国家公布的相关规划提出,2015年分布式光伏发电要达到1000万千瓦。同时,明确提出鼓励在中东部地区建设与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因此,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文章先后介绍了光伏发电系统的分类、系统方案、主要组件结构以及并网方式。 1 系统分类 分布式发电系统主要是自产自用,必须接入公共电网,与公共电网一起为附近的负荷供电。如果没有公共电网支撑,分布式系统就无法保证用户的可靠性和质量。根据接入公共电网的电压等级可将光伏发电系统分为可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光伏发电系统,分布式发电系统一般建在负荷侧,是中小型光伏发电系统。根据是否配备储能环节,可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分为不可调度发电系统和可调度发电系统。 1.1 不可调度发电系统

楼宇智能监控论文

智能楼宇监控 内容提要: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一般的楼宇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然而,智能楼宇监控系统的出现将从根本上改善这个问题。因此,楼宇采用现代化安防技术是目前发展的必然趋势。 指纹门禁系统是智能楼宇出入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它可以通过所采集的住户指纹信息来对出入门禁的人进行核对,以确保住户的人身财产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现多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根据监控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监控设备,并通过数字硬盘录像机(DVR)对监控区域进行录制。可视对讲系统是对门禁系统的更进一步完善,住户可以通过该系统对探访者进行视频认证,从而为住户人身财产安全提供更好的保证。智能楼宇监控技术的推广,对于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智能监控安防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quality of people's life is improving, general building cannot have satisfied the requirement of personal property safety . However, intelligent building security monitoring system would radically improve the problem. Therefore, it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current development for building which adopts the modern security technology. Fingerprint entrance guard system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s in the management for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it can check out the people through the acquisition of the residents of fingerprint information to ensure personal property safety . Video monitoring systems are now mostly adopted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hoices of decentralizing we chose the different monitoring equipment, and record the different monitor region through digital hard disk video recorder (DVR) .Visible interphone system is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entrance guard system, residents can recognize the visitors by video through this system, so it can provide better guarantee for personal property safety . The promotion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security monitoring technology has important meaning on improving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promoting sustainable. Key words:intelligent security monitoring

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

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 一、分布式发电 分布式发电技术就是充分开发与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理想发生,它具有投资小、清洁环保、供电可靠与发电方式灵活等优点,可以对未来大电网提供有力补充与有效支撑,就是未来电力 系统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一)分布式发电的基本概念 分布式发电目前尚未有统一定义,一般认为,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指为满 足终端用户的特殊要求、接在用户侧附近大的小型发电系统。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Resource, DG)指分布式发电与储能装置(Energy Storage,ES)的联合系统(DR=DG+ES)。它们规模一般不大,通常为几十千瓦至几十兆瓦,所用的能源包括天然气(含煤气层、沼气)、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风能、小水电等洁净能源或可再生能源;而储能装置主要为蓄电池,还可能采用超级电容、飞轮储能等。此外,为了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同时降低成本往往采用冷、热、电联供(Combined Cooling、Heat and Power, CCHP)的方式或热电联产(Combined Heat and Power, CHP 或Co-generation)的方式。因此,国内外也常常将冷、热、电等各种能源一起供应的系统称为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 DER)系统,而将包含分布式能源在内就是电力系统称为分布式能源电力系统。由于能够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多样化地利用各种清洁与可再生能源。未来分布式能源系统就是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分布式发电直接接入配电系统(380V或10kV配电系统,一般低于66kV电压等级)并网运行较 为多见,但也有直接向负荷供电而不与电力系统相联,形成独立供电系统(Stand-alone System),或形成所谓的孤岛运行方式(Islanding Operation Mode)。采用并网方式运行,一般不需要储能系统,但采取独立(无电网孤岛)运行方式时,为保持小型供电系统的频率与电压稳定,储能系统往往就是必不可少的。 由于这种发电技术正处于发展过程,因此在概念与名称术语就是叙述与采用上尚未完全统一。CIGRE欧洲工作组WG37-33将分布式电源定义为:不受供电调度部门的控制、与77kV以下电压等级电网联网、容量在100MW以下的发电系统。英国则采用“嵌入式发电”(Embedded Generation)的术语,但文献中较少使用。此外,有的国外文献与教科书将容量更小、分布更为分散的(如小型用户屋顶光伏发电及小型户用燃料电池发电等)称为分散发电(Dispersed Generation)。本节所采用的DG与DR的术语,与

分布式计算论文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资环学院 论 文 专 业: webGIS 班 级: 2013011 学 号: 201301125 姓 名: 彭程________ _ 指导教师: 李名勇

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应用需求不断提高,同时原有问题的求解领域的不断扩展和复杂化,并层出不穷的涌现出新问题需求,但是现有的计算机和设备无论从自身的性能还是从局部的合作上都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要求,然而由于网络等相关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可以联网协同工作,利用空闲的以前无法使用和共享的设备等空闲资源。 关键词: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分别,特点 一、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的定义 1)分布式计算的定义 所谓分布式计算是一门计算机科学,它研究如何把一个需要非常巨大的计算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分成许多小的部分,然后把这些部分分配给许多计算机进行处理,最后把这些计算结果综合起来得到最终的结果。最近的分布式计算项目已经被用于使用世界各地成千上万位志愿者的计算机的闲置计算能力,通过因特网,您可以分析来自外太空的电讯号,寻找隐蔽的黑洞,并探索可能存在的外星智慧生命;您可以寻找超过1000万位数字的梅森质数;您也可以寻找并发现对抗艾滋病病毒的更为有效的药物。这些项目都很庞大,需要惊人的计算量,仅仅由单个的电脑或是个人在一个能让人接受的时间内计算完成是决不可能的。 分布式计算是一种新的计算方式。所谓分布式计算就是在两个或多个软件互相共享信息,这些软件既可以在同一台计算机上运行,也可以在通过网络连接起来的多台计算机上运行。分布式计算比起其它算法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稀有资源可以共享。 2、通过分布式计算可以在多台计算机上平衡计算负载。 3、可以把程序放在最适合运行它的计算机上。 其中,共享稀有资源和平衡负载是计算机分布式计算的核心思想之一。2)网格计算的定义 实际上,网格计算就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网格计算即分布式计算,是一门计算机科学。它研究如何把一个需要非常巨大的计算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分成许多小的部分,然后把这些部分分配给许多计算机进行处理,最后把这些计算结果综合起来得到最终结果。最近的分布式计算项目已经被用于使用世界各地成千上万志愿者的计算机的闲置计算

分布式系统设计毕业论文外文文献翻译及原文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资料题目:分布式系统设计 文献、资料来源: 文献、资料发表(出版)日期: 院(部):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翻译日期: 2017.02.14

专业的UML使用Visual Studio .NET的揭露Visio为企业 架构师 第7章:分布式系统设计 概述 设计一个分布式系统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从需求分析开始到模块化崩溃,到包装和部署 策略。这个过程主要是为设计一个非分布式系统,系统,其对象是所有在同一进程中运行的 过程相同。然而,在分布式系统之间和非分布式之一正如一个开创性的文件指出,“关于分布式计算的说明”由Jim瓦尔多,杰夫怀恩特,安Wollrath,本质上的差异和萨姆肯德尔。(本文可在:https://www.360docs.net/doc/ae15364288.html,/features/tenyears/volcd/papers/intros/15Waldo.pdf以及其他网站。) 延迟的主要区别是,不同的内存访问模式,并发性和部分失败。我们必须在后面的章节 对这些差异更详细的解释。现在,问题是,设计一个分布式系统是从设计一非分布式之一, 这些差异不能完全掩盖了起来模块在不同的框架。分布式系统的设计,因此必须采取额外的 预防措施,并考虑到这些因素,具体到分布式系统。 幸运的是,大多数的知识,我们获得了从设计非分布式可结转系统。 UML的将是没有多大价值,如果它要求我们用不同的任务非常不同的工具集。所有在本书前面的章节中所涵盖 的材料仍然是有效的,无论如果我们正在设计一个分布式系统或一个非分布式系统。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的帮助下,分布式系统,只需要一些额外的护理和治疗是在这些额外的组件包 装和分销阶段为主。在这里,我们感兴趣的当然是基础设施.NET框架。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使用一个例子作为一个共同的银行申请后的.NET框架,以证明不同的设计决定的设计师将面临在设计一个分布式系统的过程。然而,因为像编写用例,类图, 活动图的初始阶段都是一样的,不管什么制度,我们正在设计,我们不打算覆盖整个设计过程,从头部到脚趾。相反,我们将放在部分是相关的分布式系统的重视。 本章的结构是这样的:我们将首先处理词汇问题和解释我们的分布式系统的意思。然后,我们将有一些讨论.NET的分布式基础架构,即.NET Remoting的,这将在本章的后面部分使用。 之后,我们看看银行的例子应用程序。通过这个例子中,我们将看到如何决定哪些类应 该的.NET Remoting的类型,如何来决定每个激活模式.NET远程处理的类型,什么代码元素 应该归在一个组件,如何准备一个组件图,编制一个组件,以及如何准备部署图的技术细节。 我们将讨论编制和发布的技术细节.NET程序集,NET的UML的组件映射。 基于对象的分布式系统.NET中 在本节中,我们将躺在回答以下两个问题的讨论基础: 我们是什么意思分布式系统? 有哪些主要问题,稳健和可靠的分布式系统的挑战设计师? 分布式系统和地方系统

分布式发电、微网与智能配电网综述

分布式发电、微网与智能配电网综述 姓名 XXX 学号 XXXXXXXXXX 清华大学电气一班

1.分布式发电 1.1 概念 美国于1978年在《公共事业管理政策法》中将DG定义为:为满足特定用户需要或支持现有配电网的经济运行,以分散方式布置在用户附近,发电功率为几kW~50MW的小型模块式且与环境兼容的独立电源。 分布式发电是指利用各种可用和分散存在的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生物质能、小型风能、小型水能、波浪能等)和本地可方便获取的化石类燃料(主要是天然气)进行发电供能的技术。小型的分布式电源容量通常在几百千瓦以内,大型的分布式电源容量可以达到兆瓦级。灵活、经济与环保是分布式发电技术的主要特点,但是,一些可再生能源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等特点,使得这些电源仅依靠自身的调节能力难以满足负荷的功率平衡,通常还需要其他内部或外部电源的配合。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应用对开发可再生能源起着促进作用,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是非常清洁的发电方式,可以建立在居民区和商业中心. 1.2 几种主要的技术 目前,比较成熟的分布式发电技术主要有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燃料电池和微型燃气轮机等几种形式。应用较多的为热电冷三联供(CCHP),有时简称为CHP (Combined Heating &Power)。 1.2.1风力发电 风力发电是利用风力发电机组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风力发电机的t要组成部分为支撑塔、风力涡轮、调相装置、齿轮箱、发电机以及速度测量和控制装置等。风力发电的运行方式主要有两种:①独立运行的供电系统,解决规模小的社区用电问题:②作为常规电网的电源,与电网并联运行。虽然风电技术难度高,成本高,受风的影响很不稳定等问题比较突出,但由于风能是一种可以加以利用的可再乍能源清洁无污染。不产生有害气体和废弃物,因此风力发电越来越受到世界各过的重视。 1.2.2光伏发电 光伏发电系统直接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不需要热力发动机,其输出功率范围为微瓦级到兆瓦级。发电装置由固态半导体电子器件组成,重量轻,采用模块化的结构,所以光伏系统适用于其他分布式发电技术不能实现的环境(如安装于居民建筑物上),但缺点是投资大,成本太高。近年来,随着光伏电池成本的下降以及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视,光伏发电也开始用于并网运行。特别是嵌入到建筑物顶上的光伏发电系统,可直接连到用户的低压电网上去使总体造价降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美国和日本的一些地区,已经有由屋顶式光伏电池发电设备联成的光伏发电系统与当地电网相联。 1.2.3燃料电池发电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储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高效、环境友好地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按电解质的性质町将燃料电池分为许多类:聚合电解质膜电池、碱性燃料电池、磷酸型燃料电池、固体电解质燃料电池和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等。其能量转化效率可达40%至60%,有害废物排放可以忽略,运行时无噪声。可直接安装在居民区。由于其所具有的特点,以及起容鼍上的可塑性、高效率和模块化设计,使之特别适合在分布式发电系统中应用。但燃料电池要广泛应用到分布式发电系统中仍有很多挑战和技术问题需要克服,如生产以氢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如何通过增加起制造容量来减少其发电费用。 1.2.4热冷电三联供

分布式系统中的日志分析及应用

一doi:10.3772/j.issn.1002 ̄0470.2019.04.001 分布式系统中的日志分析及应用① 陆一杰②????一李一丰??一李一炼????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计算机体系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北京100190)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一北京100193) (???中国科学院大学一北京100190) 摘一要一分布式系统是支撑当前大数据时代各种大数据应用和在线服务的基础平台?分布式系统的质量是大数据应用提供良好服务的基础和前提?伴随着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的广泛应用?由分布式系统缺陷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日益严重?但分布式系统在设计二实现和部署方面的复杂性?导致系统的开发和维护人员很难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整个系统的行为?难以及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故障并进行修复?分布式系统日志涵盖了丰富的信息?是辅助用户理解分布式系统逻辑二剖析系统性能二检测系统异常以及诊断故障原因的重要依据?但复杂的日志结构二庞大的日志规模以及属于不同功能模块二不同用户请求的日志之间相互交错?为人工分析二挖掘日志中的有效信息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本文对近年来针对分布式系统日志的分析和应用技术进行综述:首先总结了分布式系统日志分析与应用的通用流程?提炼出其中的3个关键步骤?即日志的收集与解析二日志划分二以及日志特征的挖掘与应用?然后针对上述3个关键步骤?逐一分析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分类阐述目前主流的技术方案?对比技术特征或适用场景?文章还归纳了目前常用的3类日志特征?并从4个方面就该领域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关键词一分布式系统?日志分析?特征挖掘?异常检测?故障诊断 0一引言 分布式系统是支撑大数据时代各种大数据应用和在线服务的基础平台?如服务于大规模数据存储的分布式数据库BigTable[1]和分布式文件系统 HDFS[2]?服务于大规模数据处理的分布式计算框架MapReduce[3]和Spark[4]?服务于云计算平台的OpenStack[5]等?这些分布式系统的正常运行是在线服务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伴随着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的广泛应用?由分布式系统缺陷(如设计缺陷二实现缺陷二硬件缺陷等)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日益严重?比如2011年?亚马逊公司的EC2平台的一个缺陷导致集群中的所有存储空间被耗尽?经过两天的修复?仍有0.07%的用户数据无法复原[6]?此外?据文献[7?8]统计?微软二脸书等公司的分布式系统每年总计的宕机时间约有7.738小时?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2.85亿美元?如何确保分布式系统持续性地提供高质量服务是学术界和工业界广泛关注的问题? 为确保分布式系统持续性地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系统维护人员需要熟悉系统的整体构造和局部逻辑?从而能够及时发现系统运行时的故障二快速诊断出故障原因并进行修复?但是分布式系统通常规 303 一高技术通讯2019年第29卷第4期:303~320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① 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B020200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521092)资助项目? 男?1991年生?博士生?研究方向:编译?程序分析?日志分析?分布式系统?联系人?E ̄mail:lujie@ict.ac.cn (收稿日期:2018 ̄07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