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研究——战争诗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古诗词战争篇》课件

《古诗词战争篇》课件

目的与意义
目的
明确本次课件的目的,如提高学生对 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了解战争题材的 古诗词特点等。
意义
阐述本次课件的意义,如传承和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 情趣和人文素养等。
02
古诗词中的战争描写
战争场景描绘
战争场景的恢弘
古诗词中常使用壮阔的景象和丰富的意象来描绘战争场景, 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描绘出战争的艰苦 和壮烈。
诗词的意境与氛围
总结词
古诗词的意境和氛围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言和意象的组合,创造出独特的审美体验 和情感共鸣。
详细描述
在战争诗词中,意境和氛围的营造对于表现战争的残酷和壮美、战士的英勇和悲壮等方面具有重要作 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战争场景的刻画,古诗词能够让读者感受到战争的宏大和悲凉。
《古诗词战争篇》 ppt课件
• 引言 • 古诗词中的战争描写 • 战争诗词的艺术特点 • 古诗词中的战争观与价值观 • 古诗词战争篇的影响与启示 • 结语
目录
01
引言
主题介绍
主题背景
介绍《古诗词战争篇》的主题背 景,包括古诗词的发展历程、战 争题材在古诗词中的地位等。
主题选取原因
阐述为何选取战争题材的古诗词 作为本次课件的主题,分析其重 要性和意义。
VS
悲壮情感
古诗词中常表达对英勇牺牲的敬意和哀悼 ,以及对和平的渴望。例如,《从军行》 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体现了壮志豪情和悲壮情感。
战争中的人性光辉
英勇牺牲
古诗词中常赞美人性的英勇和牺牲精神,强 调忠诚、勇敢和奉献。例如,《过零丁洋》 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展现了英勇牺牲的精神。

《诗经》ppt课件完美版

《诗经》ppt课件完美版
重叠便于记忆和咏唱是民歌的特色之一回旋反重叠便于记忆和咏唱是民歌的特色之一回旋反复可以增加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地抒发情复可以增加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地抒发情诗经中还运用了叠字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段诗经中还运用了叠字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段如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潇潇鸡鸣胶胶风雨潇潇鸡鸣胶胶其中其中凄凄凄凄潇潇潇潇都是叠字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 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 以为好也!
风,没有衣裳;时间,没有居所;它们是拥有全世界的两个穷人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了心中的那片海不顾一切。 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 秋水无痕聆听落叶的情愫红尘往事呢喃起涟
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的很远却并不陡峭的高度。我不要天堂,我只要底线。因为没有底线,就没有自由。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如果你想知道周围有多么黑暗,你就得留意远处的微弱光线。如果我没有刀,我就不能保护你。如果我 有刀,我就不能拥抱你。“今天比昨天慈悲,今天比昨天智慧,今天比昨天快乐。这就是成功。”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 我们都在阴沟里, 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没有人性的觉醒,权力与财富只使人更粗鄙堕落。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走出酒吧的那一刹,我被遽然刺来的阳光下了一
以。既然已成既然,何必再说何必。想念是人最无奈的时候唯一能做的事情。你受的苦,会照亮你的路。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
如这山间清晨一般明亮清爽的人,如奔赴古城道路上阳光一般的人,温暖而不炙热,覆盖我所有肌肤。由起点到夜晚,由山野到书房,一切问题的答案都很简单。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贯彻未来,数遍生命的公路牌。 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说并用程这为再年余生,风雪是你,成多每内 淡是你,清贫是你,荣华是你,心底温柔是你,并用光所内为界,也是你。个人的遭遇,命运的多舛都使我被迫成熟,这一切的代价都当是日后活下去的力量。送 你的白色沙漏,是一个关于成长的礼物,如果能给你爱和感动,我是多么的幸福,我有过很多的朋友,没有谁像你一样的温柔,每当你牵起我的手,我就忘掉什么是忧愁。很 多故事不就是因为没有结局才有了继续等下去的理由。 有些人,有些事,是不是你想忘记,就真的能忘记?也许有那么一个时侯,你忽然会觉得很绝望,觉得全世界 都背弃了你,活着就是承担屈辱和痛苦。这个时候你要对自己说,没关系,很多人都是这样长大的。风平浪静的人生是中年以后的追求。当你尚在年少,你受的苦, 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 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 生活。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有人说,鲁迅是杂文,胡适是评论;鲁迅是酒,胡适是水。酒让人看到真性情,也看到癫狂,唯有水,才 是日常所需,是真生活。有时候会很自豪地觉得,我唯一的优势就是,比你卑微。于是自由。再也读不到传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龙飞凤舞的楹联。再也找不见 慷慨的遗恨,只剩下几座既可凭吊也可休息的亭台。再也不去期待历史的震颤,只有凛然安坐着的万古湖山。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 的祖父。 诗意上来时,文字不要破坏它。 水,看似柔顺无骨,却能变得气势滚滚,波涌浪叠,无比强大;看似无色无味,却能挥洒出茫茫绿野,累累硕果,万紫 千红;看似自处低下,却能蒸腾九霄,为云为雨,为虹为霞…… 一切达观,都是对悲苦的省略 我们孩还发多夫道知道了,就得看不我们后心回的”家“,不是起 用看把一个有邮递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后心天能们后心回的”家“,不是空于而,风每都到小是一段时光。 它们能够躲过所有凝视的目光,却躲不过那些出其

诗经PPT课件

诗经PPT课件

虚词
❖ 以: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前“以”,用;后“以”,拿)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表承接,无义) 秋以为期(把)
❖ 其:其黄而陨(代落叶) 其叶沃若(代桑树) 士贰其行(自己的) 其笑矣(语助词,无义) 不思其反(你)
❖ 之:主谓之间,舒缓语气,无实义(桑之未落 桑之落矣 女之耽兮 总角之宴) 静言思之(这件事)
活用 尔卜尔筮(卜、 筮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 意为用龟板、蓍草占卦) 士贰其行(数词活用为动 词,对…不专一)
成语 二三其德、信 誓旦旦、夙兴夜寐。
学生自行朗读
❖ 体会诗歌的感情 ❖ 可交流讨论 ❖ 理清全诗层次
提问:这首叙事诗写 了这对男女婚姻过程的哪 几个阶段?
明确:恋爱——婚变——决绝
追问:结婚前后,诗中男女发生了什么变化?
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唉呀那些斑鸠呀,别把桑叶急着吃。 译 •唉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太痴。 文
•男人要是迷恋你,要说放弃也容易。 •女子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不好离。
——
•桑树叶子落下了,又枯又黄任飘零。 •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挨饿受清贫。 淇水滔滔送我归,车帷溅湿水淋淋。 •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奸刁缺德行。 •做人标准你全无,三心二意耍花招。 •婚后三年为你妇,繁重家务不辞劳。 •早起晚睡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 你的目的一达到,逐渐对我施凶暴。 •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都讥笑。 •静下心来想一想,独自黯然把泪抛。 •白头偕老当年誓,如今未老生怨愁。 •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 •回想少时多欢聚,说笑之间情悠悠。 •当年山盟又海誓,哪料反目竟成仇。 •不要再想背盟事,既已恩绝就算了。

《诗经》ppt课件完美版

《诗经》ppt课件完美版
比兴手法的运用,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 和鲜明性,增加诗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
《诗经》的特点:
《诗经》在句式上以四言诗为主,章 法重叠,回环往复;语言上双声叠韵的现 象比较普遍,修辞巧妙,韵律和谐。
《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使诗歌在 音律上和修辞上都收到美的效果。
1、有的通篇重叠,各章对应地只换几个字; 2、有的只在章首或章尾重叠; 3、有的隔音重叠,重首重尾。
兴:起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 词也”。朱熹《诗集传》,兴即烘托、衬托,也 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兼有 了比喻、象征、烘衬等的手法,它往往用于一首 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 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可 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 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
朱熹《诗集传》,赋即铺陈,也就是 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 情。 【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无论如何)我与你
说过。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伴着你一起垂垂老
去。】
比:打比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
朱熹《诗集传》,比即比喻、打比方, 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 于变化。 《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 玉”攻,来:比琢喻磨治。国别要的用山贤上人的。石头,能够用来 琢磨玉器。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 。
概括
《诗经》的内容:
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祭祀的乐歌。
《诗经》的精华在于15“国风”。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歌唱爱情, 赞美劳动,揭露现实,是“国风”中最为 动人的主题。

国学经典《诗经》PPT课件

国学经典《诗经》PPT课件
➢ 作者下至农民,上至公卿。
➢ 诗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 现在读诗仍押韵, 如《关雎》。
《诗经》的编纂
王者采诗: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 ——班固《汉书·艺文志》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 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
❖ (2)双声 ❖ 如“参差”、“踊跃”、“黾勉”、“栗烈” ❖ 《豳风·七月》:“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 (3)叠韵 ❖ 如“委蛇”、“差池”、“绸缪”、“栖迟” ❖ 如“如切如磋”(《卫风·淇奥》) ❖ “爰居爰处”(《邶风·击鼓》) ❖ “婉兮娈兮”(《齐风·甫田》)
4、二节拍的节奏韵律和语言的音乐美
三光日月星 四诗风雅颂
四始: 《国风》:《关雎》 《大雅》: 《清庙》 《小雅》: 《鹿鸣》 《颂》: 《文王》
《诗经》的表现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
之词也。
—朱熹《诗集传》
(一)表现手法:赋、比、兴
赋:直接铺陈叙事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 2、农事诗 ❖ 例:《豳风·七月》《周颂·丰年》 ❖ 3、燕飨诗 ❖ 例:《小雅·鹿鸣》 《魏风·相鼠》 ❖ 4、怨刺诗 ❖ 例:《魏风·伐檀》《魏风·硕鼠》《邶风·新台》 ❖ 5、战争徭役诗 ❖ 例:《秦风·无衣》《小雅·采薇》 《豳风·东山》 ❖ 《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 ❖ 6、婚姻爱情诗 ❖ 例:《周南·关睢》《邶风·静女》 《卫风·氓》
“风土之音曰风”(郑樵《通志序》)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
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毛诗序》) “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

《诗经二首》ppt课件

《诗经二首》ppt课件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关联,诗人情感与自然
景物相合,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渲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染了一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调。从听觉、视觉上触动了诗人的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情怀,兴起了主人公对淑女的深切
露他们的残暴
“四书五经”
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知识引入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 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按所配曲调不同或体系不同分为: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
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逆着 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国风·秦风·无衣》优秀ppt课件

《诗经·国风·秦风·无衣》优秀ppt课件
8
3、全诗在文面上有何不同?在内容上有无共同点? 战士无衣却为何同仇、偕作、偕行?
板书设计: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 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思想)
内容岂曰无衣 ……同泽 …… ……矛戟 …… 偕作(准备)
……同裳 …… ……甲兵 ……偕行(赴战)
形象
团结友爱 不计困难
积极响应 齐心备战
同仇敌忾 勇赴战场
主题 团结友爱、同仇敌忾、英勇抗敌的 昂扬斗志和爱国精神
7
内容赏析
1、诗歌开头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提示:设问。表现了人民团结一致、共同
对敌的英雄气概,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2、“王于兴师”在文中有何作用?它与“问答”有 逻辑事理关系?文章把它置后有何作用?
提示:交代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逻辑上有 前后关系,文章把它置后补充交代,先“议” 后“叙”,目的有二: (1)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势; (2)激发爱国热情,突出为国而战的斗争 精神;
“与子同泽”“修我矛戟”。大 家一起行动起来,“与子偕作”, 投身到征战中。
第三章,同上战场。
“与子同偕”,激昂高歌,团结对 敌,奔赴战场。
6
这首战歌,每章第一二句,分别与“同 袍”“同泽”“同裳”,表现战士们克 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每章第三四 句,写“同仇”“偕作”,表现战士们 爱国的情感与大无畏的精神。这是一首 赋体诗 ,用“赋”的表现手法,在铺 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 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更进一层地提示 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9
三、作业:
准确背诵、默写 《无衣》
10
2
重点词语

同仇

偕作
裳 (cháng) 偕行
战袍 同样仇恨敌人

《诗经-邶风-击鼓》教学课件

《诗经-邶风-击鼓》教学课件
这首诗在结构和手法上有不少独到之处。结构上,它基本按时间顺序,写出一个被迫南征的兵士在出征前、出征时和出征后的复杂心理和行为,其中又插入回忆,形成往事与现实的强烈对比,在结构上形成跌宕。同时,在叙事之中又间以抒情,在情感上又形成波澜。尤其是最后一层,完全是直抒其情并皆以一兮一字结尾,我们似乎看到一个涕流满面的征夫在异乡的土地上,对着苍天大声呼喊,对着远方的亲人对士兵军旅生活的描写,抒发了久役难归痛苦和怨恨,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坚贞不渝的爱情。
1、情感表达坦率、真切2、叙述、描写、抒情兼用3、宏观描写与微观描写相结合
艺术特色
译文:击鼓的声音震响(耳旁),兵将奋勇操练。 (人们)留在国内筑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 跟随孙子仲,平定陈、宋(两国)。 不允许我回家,(使我)忧心忡忡。 于是人在哪里?于是马跑失在哪里? 到哪里去寻找它?在山间林下。 生死聚散,我曾经对你说(过)。 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唉,太久。让我无法(与你)相会。 唉,太遥远,让我的誓言不能履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第二章感叹自己所参加的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跟随着一个叫做孙子仲的将领,走在好几个国家联盟的队伍中,让人不禁极大的担忧。这样的战争究竟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孙子仲,这次南征的卫国将领。如果说上一层中所说的“土国城漕,我独南行”是主人公独特不幸的话,那么在这一层中不幸又增加了一层:即不但要背井离乡,独下南征,而且还要长期戍守异地—“不我以归”。这种“不我以归”.将造成什么样的结局?它又将造成戍守者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本诗用“忧心有忡”四字来直接表现征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第三章:描写军旅生活片段,暗写军旅生活艰苦。
爰:语气助词,用来补足音节。一说相当于“于”,介词,“在”的意思。一说“疑问代词,何,何处,哪里。居:停留,安营。处:停止,临时驻军。一说歇息。 爰:语气助词,无实在意义,用来补足音节。丧:丢失。于:通“迂”,迂回,绕路,喻指寻找走失的战马时很费周折。以:连词,相当于“而”。一说疑问代词,何,何处。求:寻找。 于:介词,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