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诊断及治疗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最新版)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最新版)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最新版)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病率逐年上升。

根据统计数据表明,在糖尿病患者中,约有15%~25%的人会发生糖尿病足,严重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健康。

因此,为了让糖尿病足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并有效防治糖尿病足的发生,特制定本指南。

一、糖尿病足的定义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良,出现神经病变和微循环障碍,导致足部神经、血管、皮肤受损,病理损害包括足底溃疡、感染、骨骼破坏等。

二、足部检查足部检查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般包括:皮肤检查、足趾间、足底、足掌、足部感觉兴奋等。

1.皮肤检查皮肤检查是对皮肤颜色、光滑程度、表皮厚度和一些异常如感染、足癣等等进行检查。

2.足趾间、足底、足掌检查检查足趾间有无皮肤皱褶,是否有湿气,如果有湿气,可能存在真菌感染。

检查足底,触摸是否存在麻木、刺痛等现象。

足掌检查时可以使用反射锤敲打,观察足部反应和感觉兴奋的情况。

三、足部治疗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一般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多种手段。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以应用药物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和促进创口愈合。

例如,ASA、酒石酸切吉洛等抗凝血药类可以帮助降低血液粘度、降低血小板聚集、促进末梢血液循环。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对非创伤性足病和足部神经病变有明显发展趋势。

例如针灸疗法、植物神经交感节切断术等。

四、预防措施糖尿病患者在发生糖尿病足之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预防。

1.定期检查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通过医院或家庭医生对自己的足部进行检查,了解糖尿病足病情发展情况,监测病情变化。

2.保持足部清洁干燥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对于预防糖尿病足非常重要。

保持足部干爽可以减少足部细菌和真菌的滋生,而坚持定期清洗足底是隔断足部细菌和真菌的重要手段之一。

3.穿适合鞋子穿适合鞋子也是预防糖尿病足的重要措施之一。

鞋子的款式最好宽松舒适,颜色选择以浅色或皮革材质为好。

总之,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非常重要,患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防护措施,千万不要轻视糖尿病足的危害,给自己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并发症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常发生在糖尿病患者的下肢,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

据统计,糖尿病足可以导致患者截肢的比率高达85%,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

由于糖尿病足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治疗起来也颇为棘手。

研究糖尿病足的临床进展,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了医学界的重要课题。

1. 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糖尿病足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最主要的原因是长期高血糖导致的神经和血管病变。

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血管功能都会受到损害,神经病变会导致患者丧失了对足部疼痛和压力的感知能力,而血管病变则会导致足部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发生溃疡和感染。

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也会加剧糖尿病足的发展。

针对这些病因和发病机制展开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

2. 临床诊断和评估方法的改进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和评估对于治疗至关重要。

传统的临床诊断方法主要是依靠医生的经验和患者的症状进行判断,但这种方法往往难以发现疾病的早期病变。

近年来,一些新的诊断技术逐渐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比如足部皮肤温度测量、热成像技术、足部血液流动速度监测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率和评估准确性。

临床上也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能够更客观地评估糖尿病足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3. 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针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疗法等多种手段。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降血糖、改善微循环等方式来缓解症状,然而其治疗效果有限,并且容易出现耐药性等问题。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清创手术、血管重建手术等,这些手术对于一些严重的糖尿病足患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也存在手术风险大、恢复周期长的缺点。

物理疗法主要包括足部保护、足部按摩、理疗等,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但要想彻底治愈糖尿病足,仍需要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的支持。

4. 个性化治疗的研究由于糖尿病足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尽相同,因此需要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糖尿病足诊治研究

糖尿病足诊治研究

糖尿病足诊治研究随着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增多,及人口老龄化,中国已成为糖尿病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糖尿病患者中有5%~20%在其病程中发生足溃疡或坏疽,成为糖尿病治疗的难题。

本文概述当前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治疗方法。

标签:糖尿病足;诊断;治疗根据中国糖尿病协会最新调查发现,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高达9.7%。

而糖尿病患者中有5%~20%在其病程中发生足溃疡或坏疽,是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

1 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1.1糖尿病足的定义1999年WHO对糖尿病足病定义是: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

应当具备如下要素:糖尿病患者;应当有足部组织营养障碍(溃疡或坏疽);伴有下肢神经或(和)血管病变;三者缺一不可。

1.2发病机制糖尿病足的病变基础是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机体持续处于高血糖与蛋白质的非酶糖化状态,脂代谢紊乱,血液的高粘稠高凝状态,以及下肢循环等因素,使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容易发生血管病变、管壁增厚或管腔狭窄。

同时,微血管和微循环也有不同程度的障碍,下肢供血减少。

1.3流行病学现状1.3.1国外流行病学根据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糖尿病足专业委员会2013年发布的《糖尿病足诊治指南》中表明:①在所有的非外伤性低位截肢手术中,糖尿病患者占40%~60%;②在糖尿病相关的低位远端截肢中,有85%发生在足部溃疡后;③在糖尿病患者中,5个溃疡中有4个是因为外伤而诱发或恶化;④糖尿病患者中足部溃疡的患病率为4%~10%。

1.3.2国内流行病学我国多中心资料为50岁以上糖尿病人群下肢动脉病变的比例为19.47%。

根据王玉珍发表的《中国南方与北方地区糖尿病足病危险因素分析》表明,60岁以上糖尿病人群下肢动脉病变的比例为35.36%。

解放军总医院潘长玉教授组织的对北京5家大医院的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的研究发现:北京地区多中心研究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高达90.8%.其中重度以上者占43.3%。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是当前全球范围内公认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全球有4.63亿人患有糖尿病,而且这一数字仍在不断增加。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治疗难度大、疗效差,给病患及其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研究人员对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日益深入,探索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但目前对糖尿病足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疾病的病因依然不明确、诊断方法有待改善、治疗策略需要进一步优化等。

开展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深入探讨其病因、完善诊断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对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医疗负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本研究的目的是系统总结糖尿病足的病因、诊断方法、治疗策略、并发症和预防措施,以便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全面和科学的管理策略。

通过对当前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总结,可以为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和预防提供指导,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未来在糖尿病足临床管理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促进疾病的防治工作,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社会经济负担。

2. 正文2.1 糖尿病足的病因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其发生主要与糖尿病导致的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有关。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状态,易造成周围神经受损,导致感觉减退或消失,从而使患者对足部疼痛、温度和压力等刺激缺乏感知能力,容易忽略细微的创伤。

高血糖还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造成微血管病变和动脉硬化,使足部血液循环受损,难以及时修复受伤处。

糖尿病足的病因还包括足部感染、足部畸形、穿着不合适的鞋子、缺乏足部护理等因素。

糖尿病足的临床检查及治疗

糖尿病足的临床检查及治疗

糖尿病足的临床检查及治疗标签:糖尿病足;检查;治疗糖尿病足是发生于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和腿部组织破坏的一种病理状态,这种状态可以导致感染、残疾和截肢。

糖尿病足最常见的是溃疡和坏疽。

在病因学上可以是神经性的和(或)缺血性的。

糖尿病足的及早发现和治疗非常重要。

下面分别予以介绍:1 临床病史及检查1.1 神经性病变的检查大多数患者症状比较隐匿,但具有高度发生糖尿病足溃疡的危险性,临床检查要特别注意这些高危患者。

首先认真检查足部,包括承受压力的突起部分(足跟、跖骨头)、足趾之间、足与腿部的动脉搏动。

检查患者有无神经病变(踝反射、针刺觉、轻触觉、振动觉)。

可利用直径不同的细尼龙丝来检查触觉。

缺乏触觉的患者发生足溃疡的可能性很大。

其次应该检查鞋子内有无异物。

从鞋子可以看出患者有无足部的压力异常或其他问题。

典型的溃疡发生于足部的压力承受位置,特别是足跟和跖骨头。

溃疡周围为胼胝,溃疡可以埋在胼胝内。

神经性溃疡者可伴有其他特征性改变,如Charcot关节病、足部皮温高、皮肤干燥或静脉膨胀、针刺感下降、振动感下降和踝反射消失等。

临床上一般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来确定有无神经病变。

定量实验包括使用尼龙丝来测定轻触觉;温度觉测定;震动觉测定;电生理测定。

1.2 缺血性病变的检查对于所有伴足溃疡的患者,均应认真检查其周围动脉,即使对于典型的神经性病变患者也要如此。

患者可伴有典型的腓肠肌、股四头肌或臀部肌肉的间歇性疼痛,可发生休息时疼痛,且可在夜间加重,有时难以与神经性疼痛区别,这说明病情在恶化,局部缺血在加重。

这些症状也可以不明显,为一般患者所忽视。

检查可见足部苍白或发紫。

发紫的原因是缺氧导致皮肤毛细血管扩张。

休息时疼痛,有时可伴有针刺觉异常。

皮肤常发凉,有营养不良的改变,如:毳毛缺失,趾甲萎缩。

足背动脉甚至腿部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神经性病变的足动脉搏动是正常的。

进一步检查包括:①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和足部动脉;②测定踝-肱动脉血压指数,计算方法为:踝动脉压/肱动脉压,正常比值>1.0,<0.6说明下肢有严重的阻塞性病变。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1. 引言1.1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临床上造成了较大的健康负担。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这些进展不仅有助于提高对糖尿病足的认识,还促进了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升。

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逐渐揭示了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和治疗策略,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为准确和有效的指导。

针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方案和风险管理策略也在不断完善和优化,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研究人员还致力于开发新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以改善病情的预后和患者的生存率。

研究者们在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并为日益严峻的糖尿病足防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2. 正文2.1 糖尿病足概述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指由于糖尿病引起的双下肢神经病变、动脉硬化和感染而导致的足部病变。

糖尿病足是一种严重的肢体威胁,常导致截肢或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主要与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有关。

高血糖会损伤神经,导致感觉神经病变,患者对足部受伤的感知减弱,容易出现糜烂、溃疡等情况。

高血糖还会使血管硬化,血流减少,影响足部的血液供应和营养,容易导致溃疡难以愈合。

糖尿病足的危害不容忽视,严重情况下可导致坏疽、截肢甚至死亡。

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至关重要。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控制血糖、合理饮食、定期体检和足部护理都是非常重要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

如果出现足部溃疡、疼痛、红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管理方式,有助于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2 糖尿病足的危害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严重危害不容忽视。

糖尿病足易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感染,尤其是对足部溃疡的感染,这可能迅速恶化并引发组织坏死。

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与预防措施研究

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与预防措施研究

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与预防措施研究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高血糖,长期高血糖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足是其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病变,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截肢甚至死亡。

早期诊断与预防糖尿病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现状分析1. 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健康化,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导致糖尿病足的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2. 早期诊断困难。

由于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较为隐匿,常常被患者忽视或误诊,使得足部病变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干预。

3. 预防措施不到位。

虽然糖尿病足可通过早期诊断和干预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在临床实践中,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足的预防意识较低,对预防措施的实施不到位。

二、存在问题1. 缺乏早期筛查和诊断手段。

目前,对糖尿病足的早期筛查和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的检查手段,导致早期诊断困难。

2. 多学科协同不够。

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合作,包括内科、外科、康复科等,但目前很多医疗机构中协同工作不够紧密,导致糖尿病足的综合管理不到位。

3. 患者教育不足。

糖尿病患者在了解糖尿病足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方面存在知识欠缺的情况,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宣传。

三、对策建议1. 提高早期诊断率。

加强对糖尿病足早期诊断的研究,探索更加准确、简便、经济的检查手段。

以影像学技术、糖尿病足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检测等为重点,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2. 加强多学科协同合作。

建立糖尿病足的多学科诊疗团队,明确各学科之间的职责和合作流程,加强与其它科室(如神经科、血管外科等)的合作,共同制定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案,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综合管理水平。

3. 加强患者教育。

通过开展糖尿病足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知水平,让患者了解糖尿病足的危害,掌握正确的预防方法和自我管理技巧,提高糖尿病足的防控效果。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高血糖造成神经和血管受损,容易导致足部溃疡、感染、甚至坏疽。

糖尿病足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同时也给医疗工作者带来了挑战。

近年来,临床研究在糖尿病足的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将围绕这些方面展开讨论。

一、糖尿病足的预防研究进展糖尿病足的预防工作至关重要,其中包括控制血糖、保持足部卫生、戒烟限酒、定期体检等。

针对糖尿病足的预防,临床研究主要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1.1 血糖控制对糖尿病足的影响临床研究表明,良好的血糖控制对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推荐,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在7%以下,长期血糖控制的好坏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和预后密切相关。

1.2 足部护理对糖尿病足的影响足部护理是糖尿病患者预防糖尿病足的重要手段,通过正确的足部清洁、保持足部皮肤湿润、合理的指甲修剪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1.3 体育锻炼对糖尿病足的影响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身体代谢状况,提高抵抗力,减少患糖尿病足的风险。

目前,临床研究也在探讨体育锻炼对糖尿病足的预防作用及具体运动处方的制定。

二、糖尿病足的诊断研究进展及时、准确的诊断是治疗糖尿病足的前提,因此糖尿病足的诊断研究也备受关注。

目前,临床研究在糖尿病足的诊断上取得了一些进展:2.1 足底压力测定技术足底压力测定技术可以对糖尿病患者的足底压力进行定量测定,及早发现足部受压情况,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目前已有临床研究表明,足底压力测定技术能够在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和康复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2.2 神经病变的生物标志物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足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诊断神经病变是否存在对于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近年来,一些临床研究发现,特定的生物标志物在糖尿病足神经病变的诊断上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这对于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 临床 疗效 : 疗组 显 效 病例 l , 效 1 例 , 有效 . 治 3例 有 1 总 率 9 . % 。对 照组 显效 7例 , 效 5 , 有 效率 5 .% , 23 有 例 总 45 治疗 中 两组 各有 1 患 者转 外 科 手术 治疗 。 例 22 治疗 前后 两 组血 糖 、 脂 、 流变 指标 比较 : 组患 者 . 血 血 两 治疗 前 后血 糖 、 脂均 下 降 , 血 有显 著 性 统 计 学 差异 ( < . 1 , P 00 ) 治疗 后 两组 间血脂 有 统 计学 差 异 ( 0 0 ) 血 糖 无 统 计 学差 P< . 5 , 异 ( 0 0 ) 血 流变 指 标 治 疗 后 两 组 间有 有 显著 性 统 计 学 差 P> .5 , 异 ( 00 0 O )见 表 1 表 2 P< .5~ . 1 , 和 。 表 1 两组 患 者治 疗 前后 血 糖 、 血脂 比较 【 ± ) i s
( :1 8 2) 0

[ ] 王彦 , 1 陈兵. 踝肱 压指 数 与 趾肱 压 指 数 在评 估 糖尿 病 患者 下肢 血供 中的 意义 [] 重 庆 医 学 ,04 3 ( )5 1 J. 20 ,3 4 :9
作 者单 位 :10 3 辽宁 大 连市 中心 医院手 足外 科 163
[ 4]
参 考 文献
程 张 等. [ ] 冯 玉欣 , 丽 霞 , 奕 , 注 射 液 治疗 糖尿 病 足 临 床疗 效 3 [ ] 中国新 药杂 志 ,04 1 ( )7 J. 20 ,3 1 :2 [ ] 照 日格 图. 4 爱维 治在 神 经 系统 疾 病 治 疗 中的 作用 [ ] 中 J. 国神经 免疫 学 和神 经 病 学杂 志 ,95 3 1 : 19 ,( )5 2 y [ ] J c b.I r v me toGl e s me a oim npai ns ih tp 5 a o mp o e n f u o e tb ls i te tw t e
0 3以 下 。 .
1 1 一 般 资料 : . 所有 病 例 均 为 我 院 的糖 尿 病 患 者 , 疗 组 治 2 , 1 , 1 例 , 均 年龄 6 岁 , 尿 病 病 程 1 6例 男 5例 女 1 平 3 糖 0年 , 溃 疡病 程 1 个 月 。对 照组 2 5 2例 , 1 , 1 男 0例 女 2例 , 均 年 龄 6 平 6 岁 , 尿病 病 程 4— 8年 , 糖 1 平均 9年 , 疡 病程 9 月 , 统 计 学 溃 个 无
s u e i e n c r t itma s ̄ nd x a d a oi ni 2me i tikn s s te o d da hc e s a ah r.
作者单位 :100 内蒙古包头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内分 043
泌科

9 — 9
s lrss r es i a a e e da e c . Di ee e l ce o i ma k r n J p s ib t s n i a ts R s C i b n
Prc ,2 0 a t 0 4,6 6:2 9 — 27 6 5
a b ta. k e b a h a e [ ] Ha a h 5 y s iC,Og wa O,Ku o S,e 1 An l rc ilP r・
治疗 后 两组 间 比较 l 00 , P< .1 P< .5 ” 00 3
3 讨论
[ ] 糖尿 病足 组. 尿 病 国 际临 床 指 南 . 2 糖 北京 : 京人 民军 医 北
出版 社 ,o 3 2 2 o . 0—2 2
临 床研 究表 明_ 前 列腺 素 E 4 有强 烈 的 扩 张 血 管 和抑 制 血 小板 凝 聚作 用 , 能抑 制 T A 的合成 和动 脉 粥 样 斑 块 的形 成 , X : 激 活 内皮 细胞 的组 织 型纤 溶 酶原 激 活 物 和 脂 蛋 白酶 等 多 种 效 应 , 促 进糖 尿病 足 溃 疡 愈 合 。 爱 维 治 注 射 液 是 小 牛 血 清 制 备 的无 蛋 白制 剂 , 内外许 多 文献 表 明 爱 维 治具 有 改 善 神 经髓 鞘 细 国 胞代 谢 , 进 其 再 生 , 部 分 神 经 的 传 导 速 度 提 高 , 伏 期 缩 促 使 潜 短, 一定 程 度上 改善 神 经 髓 鞘 功 能 。有 报 道 9 %5年 以上 病 程 0 的 2型 糖 尿病 患者 合并 下 肢动 脉 病变 J其 中 的 5 % 为 重 度下 , 0 肢 动脉 病 变 , 多 抗 血 小 板 聚 集 、 栓 和 扩 张小 动 脉 药 物 已 经 许 抗 临床应 用 。
经病 变及 不 同程度 的 末梢 血 管病 变而 导致 的 下肢 感 染 、 溃疡 形 成 和/ 深 部 组 织 的破 坏 。本 研 究 在 治 疗 中联合 应 用 凯时 、 维 治 . 或 爱 同时控 制 血糖 、 茵、 抗 清创 、 部 外敷 中药 等治 疗 , 局 取得 较 满 意 治疗 效果 。
医 学 信 息
2 1年2 第2 卷 第2 0O 月 3 期

植床医学
糖 尿 病 足 诊 断及 治 疗 研 究
梁海 东 任远 飞 童致虹
【 摘要】 糖尿病足(i eie ,D ) da tfet F 是糖尿病慢性致残并发症之一 ,9 9 WHO重申糖尿病足定义为: b c 19 年 糖尿病患者由于并发神
【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糖尿病
【 中图分类号 】572 R8.
1 资 料与 方 法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0 — 99 21l2 09 — 1 1 6 15 (00 0 —09 0 0
效: 糖尿 病 症状 控 制 , 下肢 临 床症 状 无 改 善 , B 无 改 变 ,B 在 AI AI
Pin l g oi P, Tr moi , P lA , e a . I tma P u me il e l E oi t 1 ni l l s da t ik e so h re il l:a die t a urme t t lr— hc n s ft e a trawal rc me s e n wi uta h s u ma ig Cic lto o nd i gn . r u ai n,1 8 9 6,7 :1 9 — 1 6 4 39 40
I i Id a— b ts f r t ame t t h mo ils t. Dm g s, ee at r t n wi a e day ae e e h Re 1 96,4 9 6:2 9 6
[ ] 赵通洲, 6 曾龙驿, 国超, 前 列腺 素 E 治疗糖尿 病足 张 等. 。 溃 疡 的初 步 观 察 [ ] 中 华 内分 泌 代 谢 杂 志 , 0 1 7 J. 20 ,1
差异。
2 结 果
12 方法 : 有病 例 均饮 食 控制 , . 所 口服 磺 脲类 、 胍类 降糖 双 药 或应 用 胰 岛素 控制 血糖 , 时予 降压 、 脂 、 效 抗 生 素 抗 炎 同 降 有 及 清创 , 部 外 敷 生 肌 膏 、 肌 散 治 疗 。 此 基 础 上 治 疗 组 给 予 局 生 凯 时 ln 加入 氯 化 钠 注射 液 l m 入小 壶 ,d 共 2周 , 维 治 Og Ol q, 爱 10 m 加 入氯 化钠 注射 液 10 l 脉 滴 注 1次 / , 4周 , 60 g 0m 静 d共 停 用 其 他抗 凝 、 营养 神 经 药 物 。对 照 组 口服西 洛 他 唑 片 10 g2 0 m , 次/ 、 d 维生 素 B lm , 次 / , 肉注 射 甲基 维 生 素 B: 0 1 , 1O g3 d 肌 ,5 0 g 1 x 次 / , 4周 。全 部病 例 均在 治 疗 前 及 治 疗 疗 程 结 束 后 记 录症 d共 状( 木、 痛 、 凉等)肢体血压指数 A I ( B = 麻 疼 发 、 B A I 臂 的 收 缩 压值 )血 脂 和血 流变 指标 。 、 13 疗 效 判 定 : . 显效 : 尿病 症 状 控 制 , 肢 临 床 症 状 糖 下 消 失 , 愈 合 良好 达 8 % 以上 , 复生 活 和 工作 能力 ,B 在 皮肤 0 恢 AI 治 疗 后两 组 间 比较 P< . 5 0 0 10以 上 。有效 : 尿 病 症状 控 制 , 肢 临 床 症 状 基 本 稳 定 , . 糖 下 下 肢 痛 、 觉有 所 恢 复 , 温 皮肤 愈 合 4 % 以上 , B 在 0 7以上 。无 0 AI . 表 2 两 组 患者 治 疗前 后 血流 变指 标 比较 ( ±s i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