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技术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制冷原理知识点总结

制冷原理知识点总结

制冷原理知识点总结1. 制冷原理概述制冷原理是利用某一制冷剂在内外受热、膨胀、压缩和其他物理性质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电能、热能、机械能等形式的能量输入,使制冷剂完成循环过程,从而实现对被制冷物体的制冷效果。

制冷原理是制冷技术的核心内容,也是制冷设备和系统设计、运行的基础。

2. 制冷剂的种类和性质制冷剂是制冷循环系统中的工质,它要能承载、存储、传递和释放热量,发生相变、压缩、膨胀等物理过程,具有较高的比热容和潜热;同时要具有较高的冷凝温度和较低的蒸发温度。

常见的制冷剂有氨、氮、二氧化碳、氟利昂等。

制冷剂的选择应根据制冷系统的工作条件和要求,确保安全、稳定和高效的制冷运行。

3. 制冷循环系统制冷循环系统是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等四个基本部件以及连接它们的管道和附件组成的。

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蒸发吸收热量,经过压缩机增压并排入冷凝器,冷凝器中冷凝成液体,释放热量,然后通过节流阀减压并回到蒸发器再次循环。

这一循环过程不断地吸热、排热,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

4. 制冷循环系统的工作过程(1)蒸发过程:制冷剂在低压条件下,通过吸收外界热量而蒸发成气体,从而降低被制冷物体的温度。

(2)压缩过程:蒸发后的制冷剂以气态进入压缩机,受到压缩机的压缩,升高了压力和温度。

(3)冷凝过程:经过压缩后的制冷剂进入冷凝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释放热量而冷凝成液体,给出热量。

(4)节流过程:冷凝成液态的制冷剂通过节流阀迅速减压,降低了温度和压力,准备进入蒸发器。

5. 制冷循环系统的热力分析制冷循环系统是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进行热量交换的,这两个部件是系统工作热力分析的关键。

冷凝器的工作原理是:制冷剂冷凝,放热至外界冷却介质;蒸发器的工作原理是:制冷剂蒸发,吸收外界热量。

通过对蒸发器和冷凝器的热力分析,可以计算出系统的冷量、功率、效率等参数。

6. 制冷循环系统的性能评价对制冷循环系统的性能评价主要包括冷量、功率、效率、性价比等技术指标。

制冷与空调技术基础知识..

制冷与空调技术基础知识..
1.1.6 过热度与过冷度
先以水蒸气的形成过程为例解释几个概念。图1–3所示的开口容器中装有 25℃的水,水面上有一个能上下自由移动,却又起密封作用的活塞,活塞的重 量略去不计,即水面有一个大气压的作用。若将水加热到饱和温度100℃时,这 时称为饱和水。25℃的水显然比100℃的饱和温度低,这种比饱和温度低的水称 为过冷水。饱和温度与过冷温度之差为过冷度。其中过冷水的过冷度为 100℃﹣25℃=75℃。若将饱和水继续加热,水温将保持100℃不变,而水不断 汽化为水蒸气。这时容器中是饱和水和饱和蒸汽的混合物,称为湿蒸汽。再继 续加热时,水全部汽化为蒸汽而温度保持100℃不变,此时的蒸汽称为干蒸汽。 若再继续加热,干蒸汽继续加热升温,温度超过饱和温度100℃,此时的蒸汽称 为过热蒸汽。过热蒸汽的温度与饱和温度之差称为过热度。
2. 工质 在热力工程中,把可以实现能量转换和物态改变的物质称为工质。在制冷技 术中工质又称为制冷剂或制冷工质,例如家用冰箱、空调器过去常用的制冷剂氟 利昂12、氟利昂22等。
3. 介质 在制冷技术中,凡可用来转移热量和冷量的物质,称为介质。一般常用的介质 是水和空气。
1.1.12 热传递与热平衡
对流传热是基本的传热方式。热对流的传热流量由对流速度、传热面积及对流的 物质决定。热对流的基本计算公式为:
Φ aAt (W)
式(1–6)
式中:α —— 传热系数,单位为W/(m2·K); Δt —— 流体与壁面间的温度差,单位为K ; A —— 换热面积,单位为m2。
1 称为传热热阻,单位为m2·K/W ,与导热热阻相对应。
1.1.7 压力和真空度
1. 压力 工程上常把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垂直作用力叫做压力,压力的法定单位是Pa(帕)。 2. 绝对压力和表压力 测量气体压力时,由于测量压力的基准不同,因此压力有绝对压力和表压力 两种表示方法。绝对压力是指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的绝对值,而表压力是指 压力表上的读数。

制冷技术基础知识1

制冷技术基础知识1

Lnp
h
t
k S
=0
P
=1
这两条曲线将图形分为三个区域:饱和液体线的左边 是过冷液体区,该区域的液体称为过冷液体,过冷液 体的温度低于同一压力下饱和液体的温度;干饱和线 的右边是过热蒸汽区,该区域内的蒸汽称为过热蒸汽, 过热蒸汽的温度高于同一压力下饱和蒸汽的温度;两 条线之间的区域为两相区,制冷剂在该区域处于汽、 液混合状态(湿蒸汽状态)。
k i m

与冷凝压力相对应的温度tk称为冷凝温度,tk一定要 高于冷却介质的温度;冷凝后的高压液体通过膨胀阀 或节流元件使其压力从冷凝压力pk降低到蒸发压力p0, 使部分液体汽化,剩余液体温度降至t0;离开膨胀阀 的制冷剂变为温度为t0的汽液混合物。混合物中的液 体在蒸发器中从被冷却对象中吸收他所需要的蒸发热, 使被冷却对象冷却;混合物中的蒸汽通常称为闪发蒸 汽,不起吸热作用。在整个循环过程中,压缩机起着 压缩和输送制冷剂蒸汽和造成蒸发器中低压的作用, 推动系统循环,是整个系统的心脏;节流阀对制冷剂 起着节流降压的作用,并用作调节进入蒸发器的制冷 剂流量;蒸发器是输出冷量的设备,制冷剂在蒸发器 中吸收被冷却对象的热量,达到制冷的目的;冷凝器 是输出热量的设备,制冷剂从蒸发器中吸收的热量连 同压缩机消耗的功所转化的热量在冷凝器中一起被冷 却介质带走。
对于理论循环,离开蒸发器、进入压缩机的制冷剂蒸 汽是处于蒸发压力下的饱和蒸汽;离开冷凝器和进入 膨胀阀的液体是冷凝压力下的饱和液体; 等熵过程:制冷剂在压缩机中压缩是等熵过程; 等压过程:制冷剂在冷却及冷凝过程为等压过程 等焓过程:制冷剂通过膨胀阀节流时,节流前后焓值 相等: 等温过程:制冷剂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中没压力损失。
活塞
吸、排气阀 曲轴连杆机构

制冷知识基础

制冷知识基础

制冷知识基础制冷是指将物体的温度降低到低于周围环境温度的过程。

制冷技术广泛应用于家庭、商业和工业领域,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环境和保鲜的食品。

本文将从制冷原理、制冷剂、制冷循环和制冷设备等方面介绍制冷知识的基础内容。

一、制冷原理制冷原理基于热力学的第一和第二定律。

第一定律表明能量守恒,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使得高温物体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

而第二定律则说明热量自然向低温传递的趋势,即热量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利用这些原理,制冷系统可以将热量从室内或食品中移除,使其温度降低。

二、制冷剂制冷剂是制冷系统中用于传递热量的介质。

常见的制冷剂有氨、氟利昂、丙烷等。

制冷剂具有低沸点和高蒸发潜热的特性,可以在低温下蒸发吸收热量,然后在高温下冷凝释放热量。

制冷剂在制冷循环中循环流动,起到传递热量的作用。

三、制冷循环制冷循环是制冷系统中的核心部分,通过循环流动的制冷剂实现热量的传递。

常见的制冷循环有蒸发冷凝循环和吸收制冷循环。

蒸发冷凝循环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组成,通过制冷剂的蒸发和冷凝来实现热量的传递。

吸收制冷循环则利用制冷剂和吸收剂的吸收和析出来实现热量的传递。

四、制冷设备制冷设备是实现制冷过程的关键装置。

常见的制冷设备包括冰箱、空调和冷库等。

冰箱利用制冷循环原理,将室内的热量传递到冷凝器外,使冷藏室内温度降低。

空调则通过循环流动的制冷剂将室内的热量带走,实现室内温度的调节。

冷库则利用制冷设备将空间内的温度降低到低于周围环境温度,用于食品的储存和保鲜。

五、制冷效率制冷效率是衡量制冷设备性能的重要指标。

制冷效率通常用COP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来表示,即单位制冷量所需的功率。

COP越高,表示制冷设备的能效越高。

提高制冷效率可以通过优化制冷循环、选择高效制冷剂和改进设备设计等方式来实现。

六、制冷系统的应用制冷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家用制冷设备如冰箱、空调等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和新鲜的食品。

制冷知识点总结

制冷知识点总结

制冷知识点总结制冷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在保鲜、储存、交通运输、医药、化工、航天和军工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制冷技术不仅可以让人们在炎热的夏天享受清凉舒适的环境,也能有效保障食品、医药等物品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资源的日益枯竭,制冷技术的能耗和环保问题也备受关注。

因此,对制冷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掌握对于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员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基本原理、常见制冷设备、能源利用、环保等方面进行制冷知识点的总结,并给出一些案例和实践应用。

一、制冷基本原理1. 制冷循环制冷循环是一种通过不断循环流动的化学药剂将热量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技术。

在制冷循环中,常用的介质包括制冷剂、空气、水等。

制冷循环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等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其中,蒸发器是用于吸收外部热量的部件,压缩机是用于将低温低压的气体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体的设备,冷凝器则是用于散热的部件,膨胀阀则是用于降低制冷剂压力和温度的部件。

2. 制冷剂的选择制冷剂是制冷循环的核心组成部分,它负责在制冷循环中循环流动,完成热量转移的任务。

制冷剂应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如低沸点、低凝点、不易燃烧、不易爆炸和对环境友好等特点。

常见的制冷剂包括氨、氟利昂、丙酮、氟化碳等。

3. 制冷循环中的热力学原理制冷循环的热力学原理主要是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热量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因此需要通过外力的作用才能完成。

而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是自然流动的,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而不会反向流动。

通过这些热力学原理,制冷循环可以实现对热量的转移和控制。

4. 制冷循环中的熵增原理在制冷循环中,熵增原理是很重要的一个概念。

熵是热力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反映的是系统的混乱度和无序度。

根据熵增原理,任何一个封闭系统中,熵都会不可逆地增大。

在制冷循环中,通过控制系统的混乱度和无序度,可以有效地实现对热量的转移和控制。

制冷工程师的知识点总结

制冷工程师的知识点总结

制冷工程师的知识点总结制冷工程是指利用各种制冷原理和技术手段,对空气、水、食品、医药、化工、航空、航天及各种实验设备等进行制冷或降温的一种技术。

制冷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制冷工程师是这个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专业人才。

制冷工程师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制冷技术以及相关的设备、材料和工艺。

本文将对制冷工程师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制冷原理、制冷设备、制冷材料、制冷系统、制冷技术和相关工程应用等内容。

一、制冷工程师的基本知识点1. 制冷原理制冷工程师需要了解各种制冷原理,包括压缩式制冷原理、吸收式制冷原理、蒸发式制冷原理、压缩吸收联合制冷原理等。

通过研究这些原理,制冷工程师可以选择合适的制冷系统和技术方案,设计和优化制冷设备,提高制冷效率和节能性能。

2. 制冷设备制冷工程师需要了解各种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媒、控制系统等。

对制冷设备的性能参数、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使用条件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可以从原理出发,分析和解决制冷设备的故障和问题。

3. 制冷材料制冷工程师需要了解各种制冷材料,包括制冷剂、隔热材料、传热材料、制冷管道和附件等。

需要掌握这些材料的物性参数、工作性能、安全性能和环保性能等方面的知识,可以选择合适的制冷材料,改善制冷系统的工作条件,提高制冷效率和节能性能。

4. 制冷系统制冷工程师需要了解各种制冷系统,包括家用制冷系统、商用制冷系统、工业制冷系统、航空制冷系统和航天制冷系统等。

需要掌握这些系统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和使用条件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设计和优化制冷系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制冷技术制冷工程师需要了解各种制冷技术,包括制冷系统调试、制冷设备维护、制冷系统改造和制冷工程设计等。

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分析能力,可以解决各种制冷技术难题,提高制冷系统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性能。

6. 相关工程应用制冷工程师需要了解制冷在各种工程应用中的相关知识,包括家用制冷、商用制冷、工业制冷、航空制冷、航天制冷等。

制冷专业必备的知识

制冷专业必备的知识

制冷专业必备的知识制冷专业是一个研究和应用制冷技术的学科,涉及到许多基础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介绍制冷专业必备的知识,包括制冷循环、制冷剂、制冷设备和控制系统等方面。

1. 制冷循环制冷循环是制冷系统的基础,也是制冷专业必备的知识之一。

常见的制冷循环有蒸发-压缩-冷凝-膨胀四个过程组成。

在制冷循环中,制冷剂在不同的压力和温度下进行相态变化,从而实现热量的转移和降温。

2. 制冷剂制冷剂是实现制冷循环的关键物质。

制冷剂应具有适当的饱和蒸汽压、温度滑动、热导率和危险性低等特点。

常见的制冷剂有氨、氟利昂和丙烷等。

制冷专业的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制冷剂的性质和应用范围,以及制冷剂的环保性和安全性。

3. 制冷设备制冷设备是制冷系统的核心部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膨胀阀等。

压缩机是制冷系统的动力源,负责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

冷凝器将压缩机输出的高温高压气体冷却并转化为高温高压液体。

蒸发器通过蒸发过程吸收外界热量,使制冷剂从液体转化为蒸汽。

膨胀阀调节制冷剂的流量,将高压液体膨胀成低压蒸汽。

4. 控制系统制冷系统的控制是保证制冷效果和安全运行的关键。

制冷专业的学生需要了解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原理,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

传感器用于获取制冷系统的参数,控制器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号进行控制策略的制定,执行器根据控制器的指令进行相应的操作。

5. 热传导热传导是制冷专业中重要的热力学知识之一。

热传导是指通过固体、液体或气体的分子间相互碰撞传递热量的过程。

制冷专业的学生需要了解热传导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以便在制冷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中应用。

6. 热辐射热辐射是热量通过电磁波传递的过程,也是制冷专业必备的知识之一。

热辐射可以通过黑体辐射定律进行计算和分析。

制冷专业的学生需要了解热辐射的特性和计算方法,以便在制冷系统中考虑热辐射对热量传递的影响。

7. 空气流动空气流动是制冷系统中常见的热传递方式之一。

制冷专业的学生需要了解空气流动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以便在制冷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中考虑空气流动的影响。

制冷机房培训制冷技术基础知识精选全文完整版

制冷机房培训制冷技术基础知识精选全文完整版


人员应穿全身防护服,戴呼吸设备。消除附近火源。 向当地政府和“119”及当地环保部门、公安交警部门报警,

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

学品名称和泄漏量、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 姓名、电话。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的液氨,防止泄漏物进入阴沟和排水
道,增强通风。场所内禁止吸烟和明火。在保证安全的情
原 流量 和温度、制冷剂流入量、冷负荷量
理 等有关。在检查制冷系统时,应在排气
与 管处装一只排气压力表,检测排气压力,
技 作为分析故障资料。

3. 排气(冷凝)压力变化对制冷 系统的影响
制 (1) 排气压力高的因素 当排气压力高于正常值时,

一般有冷却介质的流量小或冷却介质温度高、制冷剂
充注量过多、冷负荷大及膨胀开启大等。

行气管插管时,如条件许可,应施行环甲状软骨切开术。对 有支气管痉挛的病人,可给支气管扩张剂喷雾,如叔丁喘宁。
如皮肤接触氨,会引起化学烧伤,可按热烧伤处理:适当补
液,给止痛剂,维持体温,用消毒垫或清洁床单覆盖伤面。
如果皮肤接触高压液氨,要注意冻伤。
(四)泄漏处置
1.少量泄漏

撤退区域内所有人员。防止吸入蒸气,防止 接触液体或气体。处置人员应使用呼吸器。
制 制冷系统发生了故障,一般不可能直接看到

故障的部位发生在哪里,也不可能将制冷系

统的部件一一分解和解剖,只能从外表检查,

找出运行中的反常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在
与 技
检查中一般都通过看、听、摸 来了解系统的 运行状态。当系统的运行压力和温度超出正 常范围时,除了室内、外环境温度恶化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