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力通信光缆验收规范

最新电力通信光缆验收规范
最新电力通信光缆验收规范

电力通信光缆验收规范

目录

前言 (4)

1 适用范围 (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

3 缩略语 (6)

4 验收技术要求 (6)

4.1 工厂验收及到货验收 (6)

4.2 随工验收 (6)

4.3 阶段性验收 (11)

4.4 竣工验收 (11)

4.5 验收的文件和记录 (12)

附录A 光缆线路工程竣工验收技术文件(规范性附录) (13)

附录B 光缆安装及技术指标测试表格(规范性附录) (15)

电力通信光缆验收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电力通信光缆施工质量检验、随工检验、竣工验收的技术标准和通用要求,是广

东电网公司系统各单位应用电力通信光缆的规范性指导文件。

本规范适用于广东电网公司系统各单位新建、扩建和改建电力通信光缆设计、设备引进、研制、

生产、安装和维护工作的验收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的条文。本规范出版时,所示版本

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1) DL/T832-2003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

2) DL/T 788-2001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

3) GB/T2951.1-1997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 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4) GB/T 7424.1-2003 光缆总规范第一部分:总则

5) GB/T 15972.1-1998 光纤总规范第1 部分:总则

6) GB/T 15972.2-1998 光纤总规范第2 部分:尺寸参数试验方法

7) GB/T 15972.3-1998 光纤总规范第3 部分: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8) GB/T 15972.4-1998 光纤总规范第4 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试验方法

9) GB/T 15972.5-1998 光纤总规范第5 部分:环境性能试验方法

10) DL/T 766-2003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用预绞式金具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11) DL/T 767-2003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用预绞式金具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12) GB/T 6995.2-1986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第2 部分标准颜色

13) GB/T 9771.1-2000 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第1 部分: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

14) GB/T 9771.5-2000 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第5 部分: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

15) YD/T 908-2000 光缆型号命名方法

16) YD/T 629.2-1993 光纤传输衰减变化的监测方法后向散射监测法

17) ITU-T G.652-2005 单模光纤和光缆的特性

18) ITU-T G.655-2006 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和光缆的特性

19) DL/T5344-2006 电力光纤通信工程验收规范

20) Q/GD-100-001-2005 电力通信光缆工程施工规范

21) GB 50233-2005 110~500kV 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3 缩略语

1)OPGW—Optical Fiber Composite Overhead Ground Wire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

2)ADSS— All Dielectric Self-Supporting Optical Fiber Cable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3)ADL-All Dielectriced Lashed Cable 捆绑光缆

4)GWWOP-Ground Wire Wind Optical Cable 地线缠绕光缆

4 验收技术要求

4.1 工厂验收及到货验收

4.1.1 工厂验收

1)光缆可视项目情况进行工厂验收。

2)工厂验收按照订货合同执行,并记录检验结果。

4.1.2 到货验收

1)检查光缆数量和包装,光缆和光纤型号、出厂测试记录和合格证。

2)进行光缆单盘测试,并作记录。

4.2 随工验收

随工验收主要适用于施工中的隐蔽项目和竣工时不便检验的项目。

4.2.1 OPGW 验收内容

1)检查光缆规格;

2)检查安装方法和工器具;

3)检查光缆的放线质量、收线质量、安装质量;光缆架设必须采用张力放线,架设后不得出现

外层明显单丝损伤、扭曲、折弯、挤压、松股、鸟笼、光纤回缩等现象。

6)检查光缆弧垂,其允许偏差范围应符合GB 50233-2005;

4)检查线路金具的规格及安装质量,应符合DL/T5344-2006 5.6.4 光缆配套金具安装要求;5)检查光缆塔上引缆及其夹具的安装工艺和质量;

7)检查接地引下线安装质量;

8)检查光缆接续线序、工艺和质量;

9)检查光缆接头安装质量及保护;

10)检查预留光缆盘放质量及弯曲半径;

11)检查成端设备安装工艺与质量;

12)检查光缆成端工艺与质量。

13)检查分流线施工质量符合GB 50223-2005 相关规定。

4.2.2 ADSS 验收内容

1)检查光缆的规格。

2)检查安装方法和工器具;

3)检查光缆挂点位置与电力线的安全距离;

4)检查光缆与其它物体的水平和垂直距离;

5)检查光缆布放质量;

6)检查光缆接续线序、工艺和质量;

7)检查光缆接头安装质量及保护;

8)检查光缆塔上引缆及其夹具的安装工艺和质量;

9)检查光缆引上线规格、质量;

10)检查预留光缆盘放质量及弯曲半径;

11)检查光缆垂度;

12)检查金具的规格及安装质量;

13)检查成端设备安装工艺与质量;

14)检查光缆成端工艺与质量。

4.2.3 非金属管道光缆验收内容

1)检查塑料子管规格;

2)检查占用管孔位置;

3)检查子管在人孔中的保护和预留长度;

4)检查子管敷设质量;

5)检查子管堵头及子管口盖(塞子)的安装;

6)检查光缆规格;

7)检查光缆管孔位置;

8)检查管口堵塞情况;

9)检查光缆敷设质量;

10)检查人孔内光缆走向、安放、托板的衬垫;11)检查预留光缆长度盘放;

12)检查人孔内光缆的保护措施;

13)检查光缆接续线序、工艺和质量;

14)检查光缆接头安装质量及保护;

15)检查成端设备安装工艺与质量;

16)检查光缆成端工艺与质量。

4.2.4 非金属光缆直埋验收内容

1)检查光缆规格;

2)检查埋深及沟底处理;

3)检查光缆接头坑的位置及规格;

4)检查光缆敷设位置;

5)检查光缆敷设质量;

6)检查预留长度及盘放质量;

7)检查光缆接续线序、工艺和质量;

8)检查光缆接头安装质量及保护;

9)检查保护设施的规格、质量;

10)检查防护设施安装质量;

11)检查光缆与其它地下设施的间距;

12)检查引上管、引上光缆设置质量;

13)检查回土夯实质量;

14)检查成端设备安装工艺与质量;

15)检查光缆成端工艺与质量等。

4.2.5 普通架空光缆验收内容

4.2.

5.1 基本验收内容

1)检查光缆的规格。

2)检查挂钩卡挂间隔;

3)检查光缆布放质量;

4)检查光缆接续线序、工艺和质量;

5)检查光缆接头安装质量及保护;

6)检查光缆引上线规格、质量;

7)检查预留光缆盘放质量及弯曲半径;

8)检查光缆垂度;

9)检查与其它设施的间隔及防护措施。

4.2.

5.2 立杆验收内容

1)检查线杆的位置及洞深。

2)检查线杆的垂直度。

3)检查角杆的位置。

4)检查杆根装置的规格、质量。

5)检查杆洞的回土夯实。

6)检查杆编号。

4.2.

5.3 拉线与支撑杆验收内容

1)检查拉线程式、规格、质量;

2)检查拉线方位与缠扎或夹固规格;

3)检查地锚质量(含埋深与制作);

4)检查地锚出土及位移;

5)检查拉线坑回土;

6)检查拉线、撑杆距、高比;

7)检查撑杆规格;

8)检查撑杆与线杆接合部位规格、质量;

9)检查线杆是否进根;

10)检查撑杆洞回土等。

4.2.

5.4 架空吊线验收内容

1)检查吊线规格;

2)检查架设位置;

3)检查装设规格;

4)检查吊线终结及接续质量;

5)检查吊线附属的辅助装置质量。

6)检查吊线垂度。

4.2.6 GWWOP 验收内容

1)检查缠绕光缆规格;

2)检查光缆的放线质量、收线质量、安装质量;

3)检查线路金具的规格及安装质量;

4)检查缠绕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5)检查接地引下线是否安装;

6)检查接续箱安装及光缆盘放质量;

7)检查光缆导引加强件的安装质量;

8)检查光缆接续质量。

4.2.7 ADL 验收内容

1)检查捆绑光缆规格;

2)检查光缆的放线质量、收线质量、安装质量;

3)检查线路金具的规格及安装质量;

4)检查捆绑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5)检查接地引下线是否安装;

6)检查接续箱安装及光缆盘放质量;

7)检查光缆导引加强件的安装质量;

8)检查光缆接续质量。

4.3 阶段性验收

1)检查随工验收的各项质量记录及有关问题的处理情况;

2)检查光缆走向、敷设方式、接头盒及余缆设置等;

3)检测中继段光路指标;

4)检查光缆线路配盘图、配纤表;

5)检查工程文件的完整性、准确性;

4.4 竣工验收

竣工验收是光缆建设的最后一个程序,是考核光缆建设成果、检验设计和施工质量及工程建设

管理的重要环节。

4.4.1 竣工验收内容

4.4.1.1 光缆安装工艺

1)检查管道光缆及接头的安装质量、保护措施、预留光缆的盘放以及管口堵塞、光缆及子管标

志;

2)架空光缆沿线检查杆路与其它设施间距(含垂直与水平),光缆及接头的安装质量、预留光

缆盘放质量,与其它线路交越、靠近地段的防护措施;

3)直埋光缆应全部沿线检查其路由及标石的位置、规格、数量、埋深、面向;

4)OPGW 和GWWOP 安装工艺由送电线路运行部门参照架空送电线路规程验收,光纤通信人员配

合同时验收光纤通信对线路安装工艺的要求;

5)局内光缆应全部检查光缆与进线室、传输室路由、预留长度、盘放安置、保护措施及成端质

4.4.1.2 光纤主要传输特性

1)中继段光纤线路衰减竣工时每根光纤都进行测试;

2)中继段光纤背向散射信号曲线竣工时应对每根光纤进行检查;

3)单模光纤的色散竣工及验收测试按工程要求确定;

4)接头损耗的核实应根据测试结果结合光纤衰减检验。

4.4.2 竣工验收抽查内容

4.4.2.1 安装工艺

1)长度不少于光缆总长度的10%。

2)光缆和接头安装质量、盘留固定、保护措施等。

3)光缆与其他线路交越、靠近地段的防护措施。

4)进站光缆与进线室、传输室路由,预留盘放、保护措施和成端质量

5)检查光缆中光纤的组别标识和色谱。

4.4.2.2 传输特性

1)进行光纤线路损耗测量和光纤背向散射信号曲线测量,抽检数量不少于光纤芯数25%。2)检查光纤接头损耗,平均值必须小于或等于0.08dB,在满足该要求的前提下,允许个别单

个接头损耗小于或等于0.3dB。

4.5 验收的文件和记录

光缆验收应做详细的文件记录,具体内容见附录1 及附录2

附录A 光缆线路工程竣工验收技术文件(规范性附录)__________光缆线路工程竣工技术文件

编制单位:

编制人:

审核人:

日期:

目录

1 初步设计文件(另册)

2 施工图设计文件(另册)

3 工程总结

4 工程图片

5 施工图设计会审记录、纪要

6 设计变更通知书或设计联系单

7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8 施工组织设计(另册)及其审批

9 光缆及附件合格证书和出厂试验和测试记录

10 光缆及附件到货验收及测试记录

11 光缆及附件缺陷和处理记录

12 开工、竣工报告

13 工程施工联系单

14 施工质量事故记录及处理记录

15 随工检查和验收记录

16 光缆线路结构简图

17 光缆熔接配纤方案表

18 ODF 架配线记录

19 竣工测试记录

20 工程竣工图纸

附录B 光缆安装及技术指标测试表格(规范性附录)

表B.1:光缆纤芯接续配纤方案表

线路名称:

A 侧光缆芯数:

B 侧光缆芯数:

C 侧光缆芯数:

D 侧光缆芯数:

A 侧名称和光缆型号:

B 侧名称和光缆型号:

C 侧光缆类型和型号:

D 侧光缆类型和型号:

应用接头编号和地点:

表格

序号

侧光纤束管

颜色或组别标识

纤芯

颜色

纤芯

编号

侧光纤束管

颜色或组别标识

纤芯

颜色

纤芯

编号

光纤

类型

制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B.2:光缆纤芯接续配纤记录表

线路名称:接续点地理位置:接续盒型号:生产厂家: 接续盒密封:

接续点编号:接续盒挂高:m 预留光缆长度:m 侧光缆型号:侧光缆型号:纤芯颜色组别标识组别标识纤芯颜色纤芯颜色组别标识组别标识纤芯颜色

1 25

2 26

3 27

4 28

5 29

6 30

7 31

8 32

9 33

10 34

11 35

12 36

13 37

14 38

15 39

16 40

17 41

18 42

19 43

20 44

21 45

22 46

23 47

24 48

接续:记录:审核:日期:

侧光缆芯侧光缆芯

纤芯连接走向简

要说明

纤芯编排序列号纤芯连接走向

简要说明

侧光缆芯侧光缆芯

纤芯连接走向

简要说明

纤芯编排序列号纤芯连接走向简

要说明

线路名称:光缆型号:生产厂家:

OTDR型号:测试波长: 1550nm 折射率:(G.652) (G.655) 测试状态:dB/div m/div

损耗(实测值):dB/km 盘长(实测值):m 合同规定损耗值:(G.652) dB/km (G.655) dB/km 测试地点:

光纤束管颜色纤芯损耗盘长号盘盘长号盘盘长号盘盘长号盘盘长号盘盘长号盘盘长号盘盘长号盘盘长号盘盘长号盘盘长光纤

或组别标识颜色纤芯号类型

测试:记录:审核:日期:

光缆出厂盘号

光缆设计架设地段

光缆设计订货长度

线路名称:光缆型号:生产厂家:

OTDR型号:测试波长: 1550nm 折射率:(G.652) (G.655) 测试状态:dB/div m/div

损耗(实测值):dB/km 盘长(实测值):m 合同规定损耗值:(G.652) dB/km (G.655) dB/km 测试地点:

光纤束管颜色纤芯损耗盘长号盘盘长号盘盘长号盘盘长号盘盘长号盘盘长号盘盘长号盘盘长号盘盘长号盘盘长号盘盘长光纤

或组别标识颜色纤芯号类型

测试:记录:审核:日期:

光缆出厂盘号

光缆实际架设地段

光缆设计订货长度

线路名称:光缆型号:生产厂家:接续人:熔接机型号:

测试地点:OTDR型号:测试状态:dB/div m/div 折射率:(G.652) (G.655) 损耗:dB 长度:km 波长:nm 接头盒型号:测试:记录:审核:日期:损耗接头全程平均全程累全程平

号接头损耗计损耗均损耗

纤芯号(dB) (dB) (dB/km)

组别标识纤芯颜色

接头与A端站的距离

光缆接续点地理位置标称

线路名称:光缆型号:生产厂家:接续人:熔接机型号:

测试地点:OTDR型号:测试状态:dB/div m/div 折射率:(G.652) (G.655) 损耗:dB 长度:km 波长:nm 接头盒型号:测试:记录:审核:日期:损耗接头全程平均全程累全程平

号接头损耗计损耗均损耗

纤芯号(dB) (dB) (dBkm)

组别标识纤芯颜色

接头与A端站的距离

光缆接续点地理位置标称

表B.7:光纤接续测试记录表(双向平均值统计)

线路名称:光缆型号:生产厂家:接续人:熔接机型号:

测试地点:OTDR型号:测试状态:dB/div m/div 折射率:(G.652) (G.655) 损耗:dB 长度:km 波长:nm 接头盒型号:测试:记录:审核:日期:损耗接头全程双向全程累全程双向

号平均接头计损耗平均损耗

纤芯号损耗(dB) 平均值:dB (dB/km)

光缆接续点地理位置标称

组别标识纤芯颜色

接头与A端站的距离

表B.8:光纤线路衰减测试记录表

线路名称:线路长度:km

光源类型:LD 光源型号:光功率计型号:波长:nm 温度:A站:B站:

光纤A向B向

纤芯全程实测全程实测全程平均损耗

编号总损耗(dB) 总损耗(dB) (dB/k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测试:记录:

审核:日期:

双向统计

功率计收

功率(d B)

光源发送

功率(dB)

功率计收

功率(d B)

光源发送

功率(dB)

全程平均总损

耗(dB)

第一单元箱

线路名称:

表 B.9:站ODF 架平面图 第二单元箱

线路名称:

第三单元箱

线路名称:

第四单元箱

线路名称:

第五单元箱

线路名称:

第六单元箱

线路名称:

第七单元箱

线路名称:

表B.10:ODF 架第____单元箱FC/PC 适配器平面示意图

绘制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1、图中号码为单元箱上的适配器编号;2、本表和适配器连接使用表配合使用可明确适配器编号与纤芯编号的对应关系;3、

本平面图应根据ODF 单元箱的实际情况绘制;4、本表作为光缆线路工程竣工技术文件中ODF 架配线记录的内容。

表B.11:______站ODF 架第___单元箱FC/PC 适配器连接使用表

适配器序号光缆线路名称纤芯序号适配器连接使用情况适配器序号光缆线路名称纤芯序号适配器连接使用情况

1 37

2 38

3 39

4 40

5 41

6 42

7 43

8 44

9 45

10 46

11 47

12 48

13 49

14 50

15 51

16 52

17 53

18 54

19 55

20 56

21 57

22 58

23 59

24 60

25 61

26 62

27 63

28 64

29 65

30 66

31 67

32 68

33 69

34 70

35 71

36 72

表B.12:光缆线路结构简图

线路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简图

长度米长度米长度米

芯数芯数芯数

# 塔 # 塔 # 塔

长度米长度米长度米长度米

芯数芯数芯数芯数

# 塔 # 塔 # 塔

长度米长度米

芯数芯数

# 塔 # 塔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X 机房接续点1 接续点2 接续点3

接续点4 接续点5 接续点6

接续点5 接续点5 XX 机房

电力通信光缆工程施工规范

电力通信光缆工程施工规范

目录 1 总则 (1) 2 引用标准 (1) 3 定义 (2) 4 光缆的出厂检验 (2) 5 光缆材料的运输和仓储 (3) 6 光缆的到货检查和验收 (4) 7 线路复测 (6) 8 光缆配盘 (6) 9 光缆敷设 (6) 10 光缆接续 (19) 11 光缆成端 (21) 12 竣工验收 (21) 附录1 光缆开盘测试报告 (26) 附录2 直埋光缆底宽和顶宽及埋深要求 (28) 附录3 架空光缆的净距、挂勾程式和敷设工艺 (29) 附录4 光纤接头、光纤编号及光纤色谱表 (33) 附录5 光缆全程损耗测试记录 (35)

电力通信光缆工程施工规范 一总则 本规范规定了电力通信用光缆运输和仓储、到货开盘检验、安装和施工、竣工和验收要求,是电力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质量检验、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的依据。适用于本系统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电力光缆线路工程。 各种光缆线路工程所用器材的规格、质量等均应符合本规范和设计文件要求,工程中不准使用未经鉴定合格的器材。 施工单位制定的施工操作规程应贯彻本规范的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电力光缆通信线路,包括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和普通光缆。 本规范未包含的内容按设计文件办理。 二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的条文。本规范实施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2357 通信用多模光纤系列 GB/T 9771-2000(所有部分)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 GB/T15972-1998(所有部分)光纤总规范(eqv IEC 60793-1-1995) GB/T 7424.1-1998 光缆第1部分总规范(eqv IEC794-1-1-1996) GB/T 7424.4-2003 光缆-第4部分:分规范光纤复合架空地线 GB/T 12507.1-2000 光纤光缆连结器第1部分:总规范 DL/T 832-2003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 DL/T 788-2001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 DL/T 767-2003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用预绞丝金具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DL/T 766-2003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用预绞丝金具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YD 5102-2005 长途通信干线光缆传输系统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YD 5137-2005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YD 5138-2005本地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 YD 5148-2007 架空光(电)缆通信杆路工程设计规范 YD/T 908-2000 光缆型号命名方法 YDJ 44-89 电信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定

通信光缆施工规范

近年来通信光缆施工及维护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提高,特点鲜明,通信光缆施工产业发展前景看好,同时业内也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有待解决,以下为通信光缆施工规范详细说明: 一、通信光缆施工规范架空光缆敷设要求 1)架空光缆在平地敷设光缆时,使用挂钩吊挂,山地或陡坡敷设光缆,使用绑扎方式敷设光缆。光缆接头应选择易于维护的直线杆位置,预留光缆用预留支架固定在电杆上。 2)架空杆路的光缆每隔3-5档杆要求作u型伸缩弯,大约每1公里预留15米。 3)引上架空(墙壁)光缆用镀锌钢管保护,管口用防火泥堵塞。 4)架空光缆每隔4档杆左右及跨路、跨河、跨桥等特殊地段应悬挂的光缆警示标志牌。 5)空吊线与电力线交叉处应增加三叉保护管保护,每端伸长不得小于1米。 6)近公路边的电杆拉线应套包发光棒,长度为2米。 7)为防止吊线感应电流伤人,每处电杆拉线要求与吊线电气连接,各拉线位应安装拉线式地线,要求吊线直接用衬环接续,在终端直接接地。 二、通信光缆施工规范管道光缆敷设要求 1)光缆敷设前管孔内穿放子孔,光缆选1孔同色子管始终穿放,空余所有子管管口应加塞子保护。 2)按人工敷设方式考虑,为了减少光缆接头损耗,管道光缆应采用整盘敷设, 3)为了减少布放时的牵引力,整盘光缆应由中间分别向两边布放,并在每个人孔安排人员作中间辅助牵引。 4)光缆穿放的孔位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敷设管道光缆之前必须清刷管孔。子孔在人手孔中的余长应露出管孔15cm左右。 5)手孔内子管与塑料纺织网管接口用pvc胶带缠扎,以避免泥沙渗入。 6)光缆在人(手)孔内安装,如果手孔内有托板,光缆在托板上固定,如果没有托板则将光缆固定在膨胀螺栓,膨胀螺栓要求钩口向下。 7)光缆出管孔15cm以内不应作弯曲处理。 8)每个手孔内及机房光缆和odf架上均采用塑料标志牌以示区别。

电力安装规范

1横担安装 1.1导线为水平排列时,上层横担上水平面距杆顶:10KV线路不小于300mm,低压线路不小于200mm;导线为三角排列时,上层横担距杆顶一般为500mm。 1.2单横担安装,直线杆应装于受电侧,转角杆、丁字杆及终端杆应装于拉线侧。 1.3横担安装应平正,安装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横担两端上下歪斜不应大于20mm; 2.横担两端前后扭斜大于20mm; 1.4螺栓穿入方向 1.顺线路方向,由送电侧穿入。横线路方向,由左向右(面向受电侧)穿入。 2.垂直方向由下向上穿入。 1.5螺栓配置 1.螺杆丝扣露出长度,单螺母不应少于两个螺距,双螺母至少露出一个螺距。 2.受拉力的螺栓应带双螺帽。 3.长孔必须加平垫圈,每端不超过两个,不得在螺栓上缠绕铁丝代替垫圈。 4.单螺母应加弹簧垫圈及平垫圈。 5.螺母应拧紧。 2杆上变压器的安装 2.1杆上变压器应设于负荷中心附近,且便于安装、更换和检修。杆上变压器安装容量宜在315KVA及以下。 下列电杆不宜装设变压器。 1.转角杆和分支杆; 2.设有10KV接户线或电缆的电杆; 3.设有线路开关设备的电杆; 4.交叉路口的电杆;

5.低压接户线较多的电杆。 6.非公司资产的杆上变不得利用公司线路杆塔安装变压器。 2.2杆上变压器应确保安全、适用、经济。50KVA及以下的变压器可采用单杆安装, 50KVA以上315KVA及以下,采用双杆式安装。 2.4杆上变槽钢对地高度一般为3米,受条件限制时最低不应小于2.5米,槽钢平面坡度不应大于根开的1/100。跌落式熔断器支架不得探入人行道路,一般对地距离为5米,最低不得小于4.5米。 2.5杆上变压器引线应选用35mm2软铜线10KV交联聚乙烯2.5mm2厚度绝缘线;引线应使用瓷横担或PS-15瓷瓶固定或跳线过度,不得以避雷器代替绝缘子固定;引线架设应横平竖直,不应松弛扭曲,固定、连接牢固。同杆并架的低压线路边相导线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200mm;不允许从低压线路导线之间引下。 2.7变压器、电杆周围安装1.7米高、网孔不大于40mm*40mm的护栏,围栏四周悬挂“高压危险,禁止靠近”警示牌。围栏与变压器等设备的外廓净距不小于0.8米。 3柱上高压开关安装 3.1外观整洁完好,部件齐全、无损伤。 3.2开关外壳应可靠接地。 3.3单杆式开关安装 1.单杆式开关使用于客户业扩工程T接,一般不用于主线、支线的分段开关。 2.开关安装在支架上,支架使用∠80*8mm角钢制作。安装方向为顺线路方向。支架与开关固定时,必须使用螺栓紧固,不得使用铁丝缠绕固定。 3.安装开关时应将开关分合指示的一侧,安装在便于观察的方向,如朝路等。 4.开关的引线应使用绝缘导线,引线架设应横平竖直,不应松弛扭曲,固定、连接牢固。 5.开关与引线连接部位加装绝缘护罩防护。 6.开关宜与刀闸联合使用,故障指示器安装在刀闸的电源侧。

浅谈电力通信光缆线路设计施工要点

浅谈电力通信光缆线路设计施工要点 摘要光纤通信因其具有的损耗低、传输频带宽、容量大、抗电磁干扰等优点,备受业内人士青睐,发展非常迅速。本文对电力通信光缆进行了概述,分析了电力通信线路的发展与现状,重点对电力通信光缆线路设计施工的要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电力通信;光缆线路;设计;施工 1 概述 设计是施工的前提,施工是对设计的实施,所以二者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因而为了确保电力通信光缆线路安全高效的运行,必须在设计和施工方面下功夫,尽可能地确保电力通信光缆的安全性和高效性,从而更好地促进电力行业的发展。 2 电力通信光缆线路设计要点 2.1 电力通信光缆线路设计要点 通过上表和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虽然电缆之间大同小异,但是也有着一定的区别,且就电力通信工程的实践来看,由于ADSS光缆的应用范围最广,这主要是因为其可以与现有的高压输电杆塔进行同步搭设,不仅便于操作,而且還能节省工程进度和成本[1],所以本文将其作为设计对象,以下就其设计要点进行简要的分析。 (1)线路路径勘察设计技术要点 在电力通信光缆线路设计中,首先需要对其线路路径进行科学的勘察。在勘察工作中,主要是对电力通信光缆线路的走向进行设计,所以必须在确保通信质量的原则下,尽可能地选择具有便于到达且易于维护的线路,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少走弯路,以稳定、坚固的地区作为首选,比如主干道的两边。但是一般不再地基稳定性较差的区域实施。 (2)光缆型号的设计技术要点 虽然确定了以ADSS光缆对电力通信光缆线路进行设计,但是由于ADSS 光缆的类型较多,所以在确定其类型时,还需要紧密结合实际需要强化对其的设计。因为光缆需要与现有的高压杆塔上同步搭设,所以必须对杆塔自身的承重和线路的分布等进行科学合理的明确,尤其应结合工程所在地的气象条件,以及线路的断面与特殊的跨越点等方面,对电力通信光缆线路的每个节段之间的跨距进行确定,并结合其挂点之间的落差以及最大的承受力与最大的风速等方面的因素,再根据具体的跨距条件和张拉应力及弧垂等方面的关系,针对性地对其型号

电力施工规范(DOC)

第三章技术规范及要求 一、本工程采用的技术规范: 执行国家、辽宁省及沈阳市颁发的现行行业规范、相关标准及相关文件。具体施工项目参照以下执行: 1.箱变、开闭站、计量仪表室基础 1.1基础土方的开挖 对于箱变、开闭站、计量仪表室基坑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开挖清底的方法,开挖时基坑边坡需根据深度进行放坡,挖掘机开挖深度至持力层,剩余的部分采用人工清底,直至开挖到图纸要求位置。 1.2接地 箱变、开闭站、计量仪表室基础要焊接接地网,接地网与周围建筑接地网相连。接地装置的埋设深度和焊接要求要符合设计的要求和相关规范规定,接地网施工的焊接作业由专业人员焊接操作,接地装置安装完毕后,要在晴朗的天气,地面湿度达到规范规定的时候,方可进行接地电阻的测试。如果有接地电阻值不符合规定的接地装置,就要按规定增加相应的接地极和接地母线,直到接地电阻值符合设计要求。 1.3垫层施工 箱变、开闭站、计量仪表室基础垫层厚度根据设计要求施工,垫层施工时要采取措施保证垫层表面的平整度。 1.4基础钢筋绑扎 基础钢筋绑扎要严格根据图纸要求的钢筋型号及间距按照规范进行

施工,绑扎完毕后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1.5基础砼的浇筑 箱变、开闭站、计量仪表室基础混凝土浇筑应根据图纸规定的型号进行施工,在浇筑过程中要按照混凝土浇筑操作规程进行。基础混凝土需一次浇筑完成,混凝土浇筑需按浇筑顺序直接将其倒入模板中,对基础混凝土施工采取直接有效的措施,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所引起的温度应力,造成混凝土裂缝。振动棒振捣时,混凝土振捣需按浇筑顺序方向采取斜向振捣法进行,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成一定角度,约40~50 度,插点的间距以500mm 为宜,以防漏振,振捣时混凝土表面出现翻浆,溢出气泡为止。振捣混凝土时应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防止模板偏移或错位。每点混凝土的振捣时间不要过长,以出现浮浆不下沉为原则,防止发生过振现象。预埋铁件时,相对尺寸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水平度允许误差2mm。浇筑完毕后,及时覆盖棉被,防止混凝土受冻。 1.6 基础模板的施工 基础施工采用木模板,模板用前刷隔离剂备用。模板支设前,木模板表面要刨光并刷油。板支设时,外边模板采用固定配型模板,模板之间竖缝满打卡子。模板外侧采用脚手管围檩加固,外侧打地桩用斜撑加固基础模板施工的,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基础位置,防止模板发生位移。 2.箱变、开闭站围栏 2.1 基础工程:采用分段施工,对不平整地形,尽量整成直线、水平

通信光缆施工规范具体要求

通信光缆施工规范具体要求 一、通信光缆施工规范 1、架空光缆敷设要求 1)架空光缆在平地敷设光缆时,使用挂钩吊挂,山地或陡坡敷设光缆,使用绑扎方式敷设光缆。光缆接头应选择易于维护的直线杆位置,预留光缆用预留支架固定在电杆上。 2)架空杆路的光缆每隔3-5档杆要求作u型伸缩弯,大约每1公里预留15米。 3)引上架空(墙壁)光缆用镀锌钢管保护,管口用防火泥堵塞。 4)架空光缆每隔4档杆左右及跨路、跨河、跨桥等特殊地段应悬挂的光缆警示标志牌。 5)空吊线与电力线交叉处应增加三叉保护管保护,每端伸长不得小于1米。 6)近公路边的电杆拉线应套包发光棒,长度为2米。 7)为防止吊线感应电流伤人,每处电杆拉线要求与吊线电气连接,各拉线位应安装拉线式地线,要求吊线直接用衬环接续,在终端直接接地。 2、管道光缆敷设要求 1)光缆敷设前管孔内穿放子孔,光缆选1孔同色子管始终穿放,空余所有子管管口应加塞子保护。 2)按人工敷设方式考虑,为了减少光缆接头损耗,管道光缆应采用整盘敷设。 3)为了减少布放时的牵引力,整盘光缆应由中间分别向两边布放,并在每个人孔安排人员作中间辅助牵引。 4)光缆穿放的孔位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敷设管道光缆之前必须清刷管孔。子孔在人手孔中的余长应露出管孔15cm左右。 5)手孔内子管与塑料纺织网管接口用PVC胶带缠扎,以避免泥沙渗入。

6)光缆在人(手)孔内安装,如果手孔内有托板,光缆在托板上固定,如果没有托板则将光缆固定在膨胀螺栓,膨胀螺栓要求钩口向下。 7)光缆出管孔15cm以内不应作弯曲处理。 8)每个手孔内及机房光缆和ODF架上均采用标志牌以示区别。

光缆工程验收管理办法 (1)

北京电力公司ADSS、OPGW光缆工程验收管理办法 1、总则 1.1光缆网络已经成为支撑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必不可少的部分,为了便于工程竣工 验收及正式移交生产,特制订本办法。 1.2光缆工程的验收是确保生产顺利运行的重要环节,必须按照标准认真严格进行。 2、工程竣工验收范围 2.1凡是新建、扩建、改建、改造的通信工程都应按照本办法组织竣工验收。 2.2凡是通信设备搬迁、换装、大修、通信线路及电、光缆割接等工程项目,也应参照本 办法组织竣工验收。 3、工程验收: 竣工验收工作一般由工程组织单位(或工程组织单位书面委托相关单位)组织进行,运行、施工、设计、监理等相关部门参加。 3.2竣工验收前,施工单位应准备好竣工报告;竣工图纸;验收记录单;竣工测试报告; 设计、施工变动证明文件等相关资料及测试仪表、测试光纤等工具仪表。 3.3随工验收 3.3.1随工验收是对工程隐蔽部分边施工,边验收。 3.3.2应进行随工验收的部分,工程组织单位应及时组织随工验收工作。 3.3.3隐蔽工程关键部分必须进行拍照、绘图存档。

3.3.4随工验收应做好详细记录,由参与验收各方签字,做为竣工验收资料的一部分。 3.3.5竣工验收时一般不再对随工验收部分进行检查。 3.4通信光缆工程,应在发电前至少5个工作日前,组织工程竣工初验工作,以免影响一 次工程发电。竣工验收工作必须严格按照验收标准、设计相关文件执行。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应做好记录。 3.5初验中发现的问题应由工程组织单位督促施工单位整改,整改完毕后由工程组织单位 组织复验。复验合格后,由运行部门在验收记录单上签字确认,复验不合格不允许投入运行。 3.6验收中发现的质量问题,施工单位未及时进行整改的,运行单位不予验收,相关问题 由运行单位书面报告给施工组织单位。线路未按要求整改不应投入运行。 4、相关图纸资料及仪表工具材料的移交 4.1相关图纸资料由施工单位进行整理、组卷后,交由工程组织单位移交运行单位,原则上 不少于3份。 4.2资料移交工作应在验收合格后30日内完成,移交资料应包括:移交资料清册;订货技 术协议;产品合格证;竣工图纸;设计变更;施工记录;监理报告;光纤全程测试记录; 基础资源租用;占用协议原件(复印件);随、竣工验收记录;隐蔽工程签证等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相关协议,以及以上资料的电子版光盘。 4.3设计中规定配置的仪表工具及备品备件、材料应移交运行单位,移交工作应在验收合格 后5工作日内完成。移交仪表工具及备品备件、材料时应同时提供相关配置清单、使用说明书、产品合格证等资料。

电气安装规范

3.2开关柜装配 1、总则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低压配电产品的装配的内容与要求,适用于本组织生产的各类低压配电产品如:开关柜、动力箱、配电箱、控制屏、台、母线插接箱的组装工艺过程。 2、设备和工具 2.1设备:弯排机、50KVA试验变压器、平衡电桥、搪锡炉、台钻等。 2.2工具:螺丝刀、尖嘴钳、剥线钳、压线钳、万用表、兆欧表、扳手、钢卷尺、钢直尺、游标卡尺、塞尺、涂层测厚仪等。 3、装配规范 3.1 在产品装配前,应对下列各项逐一进行检查,做好工艺准备。 3.1.1 结构应该符合该型号产品结构的要求,产品应有固定的安装孔。 3.1.2 门应能在大于90°角内灵活转动,门在转动过程中不应损坏漆膜,不应使电器元件受到冲击,门锁上后不应有明显的晃动。检验方法:手执门锁轻轻推拉,移动量不超过2㎜。 3.1.3门与门及门与框架之间的缝隙检验:门与门之间的缝隙均匀差小于1000 ㎜为1㎜,大于1000㎜为1.5㎜,门与门框之间缝隙均匀差小于1000㎜为2㎜,大于1000㎜为2.5㎜。 3.1.4壳体焊接应牢固,焊缝应光洁均匀,不应有焊穿、裂缝、咬边、溅渣、气 孔等现象,焊药皮应清除干净。 3.1.5壳体表面处理后,漆膜表面应丰满、色彩鲜明、色泽均匀、平整光滑、用 肉眼看不到刷痕、皱痕、针孔、起泡、伤痕、斑痕、手印、修整痕迹及沾附的机械杂质等缺陷。 3.1.6 产品上所有电镀件的镀层(包括元器件本身的电镀件的镀层及紧固件)不得有起皮、脱落、发黑、生锈等现象。 3.2 元器件选择及安装 3.2.1 产品内选择的电器元件和材料,必须符合认证产品要求和顾客图纸的要求,在不影响产品内在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征得顾客同意并得到相关批准进行认证规定范围内的代用。 3.2.2元器件必须采用取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非认证产品 不得使用。 3.2.3产品上的所有指示灯和按钮颜色应符合GB/T 4025-2003的规定,或符合 原理图或接线图的规定。 3.2.4 所有元器件应按照其制造规定的安装使用条件进行安装使用,其倾斜度不大于5°,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害,手动操作的元器件,操作 机构应灵活,无卡阻现象。 3.2.5所有元器件均应牢固的固定在骨架或支架上,每个元器件应标注醒目的符号,使用的符号或代号必须与原理图或接线图一致。 3.2.6 辅助电路导线的端头与元器件连接时,必须穿导线号码管,标号应正确清楚、完善牢固、有永久的附着力,标号必须与接线图标号一致。 ★3.2.7按装的元件应操作方便,操作时不受到空间的妨碍,不能触及到带电体。

(完整版)通信光缆线路施工规范(2014年修订版)

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 一、电杆安装 1、为了确保架空光缆线路的安全、稳定、可靠,一般要求杆路离开水渠10m以外,离开县道、省道20m以外,离开国道、高速公路50m以外,当与其它通信杆路平行靠近时,一般应保持有10m的有效间距,与其它管线、直埋线路应保持3米的距离,一些特 路和铁路等可根据实际地形选用杆高,杆高选用必须符合架空光缆线路最低线条及跨越其它建筑物的最小垂直净距标准,架空线路与其他电力交叉跨越平行时的间隔距离的要求详见下表:

于17.5条)。当线路路由受地形或其它障碍物的原因杆档距离在120米以上,按长杆 档考虑装置辅助吊线,应选用9米以上的电杆;当杆挡距离小于120米以下时,应考 虑选用8米以上的电杆; 4、角杆应在线路转角点内移10-15cm,因地形限制装设撑杆的角杆可不内移,吊线收紧后,角杆应向拉线方向倾斜半个杆梢左右;终端杆竖立后应向拉线侧倾斜10-20cm; 5、直线杆路的电杆位置应在线路路由中心线上,电杆中心线在路由中心线的左右偏差应不大5cm,电杆本身应上下垂直,不允许有眉毛或“∽”弯; 6、电杆埋深必须符合下表要求: 9、电杆杆号必须面朝公路,并按照光缆线路A端到B端的方向递增编号,字体为白底黑色宋体,最下面字体距地面2.5米。具体要求及杆号模板如下:

5cm 2005 5cm 10cm O 5cm 10cm 五 5cm 10cm 八 5cm 10cm 九 二、拉线安装 1、角杆拉线抱箍应装在吊线上面间距为10cm;终端拉线与吊线共用一个抱箍,距杆梢50cm,特殊情况下不能小于25cm。 2、杆上需装设两条吊线时,终端杆两个拉线抱箍间距为40cm; 3、双方拉线抱箍应装在吊线下面10cm;四方拉线顺拉抱箍应装在吊线下面10cm,

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73-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73-92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3年7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2〕912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文的要求,由能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3-92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三年七月一日起施行。原《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中第十二篇“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篇”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能源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能源部电力建设研究所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十六日 修订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文的要求,由原水利电力部负责主编,具体由能源部电力建设研究所、北京供电局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编写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原规范执行以来的经验,吸取了部分科研成果,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十章和一个附录,这次修订是对原《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中的第十二篇“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篇”进行修订。修订中,经我部提议,并征得建设部同意,将35kV架空电力线路有关内容列入本规范,并改名为《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能源部电力建设研究所(北京良乡,邮政编码:102401),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能源部 1991年3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原材料及器材检验 第三章电杆基坑与基础埋设 第四章电杆组立与绝缘子安装

光缆线路工程施工验收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光缆线路工程施工验收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网络部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光缆及器材检验 (2) 第三章路由复测 (3) 第四章光缆配盘 (6) 第五章安装工艺 (7) 第六章中继段测试 (21) 第七章竣工验收 (22) 第八章附则 (24)

第一章总则 1.1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光缆线路工程施工验收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质量检验、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的技术依据,适用于省内干线、城域传送网的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光缆线路工程。 1.2光缆线路工程的验收应按信息产业部部颁的《邮电基本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办法》、集团公司相关文件、省公司下发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通信工程验收管理办法》(安移动网〔2007〕142号) 、本规范以及设计文件规定进行,验收项目、内容和标准按本规范的要求办理。 1.3工程验收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以确保工程质量。各级建设单位必须加强工程质量检查工作,通过监理单位或随工代表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检查,做好随工检验和隐蔽工程的签证工作。 1.4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部颁有关施工质量检查的规定和设计规范要求。 1.5本规范主要包括安徽移动使用较多的管道、架空光缆和硅管管道的敷设。施工单位制定的施工操作规程应遵循本规范的要求。 1.6 本规范未尽事项应执行YD5121-2005《长途通信光缆线路工程验收规范》,YD/T5138-2005《本地网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YD5043-2005《长途通信光缆塑料管道工程验收规范》和GB50374-2006《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

电力光纤到户施工及验收规范

2009Q/GDW543—2010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GDW543—2010 电力光纤到户施工及验收规范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Power Fiber to the Home(PFTTH) 2011-03-02发布2011-03-02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发布

Q/GDW543—201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施工准备 (1) 3.1通信设备安装环境要求 (1) 3.2器材检验要求 (1) 4设备安装 (1) 4.1一般规定 (1) 4.2光线路终端(OLT)设备安装 (2) 4.3光网络单元(ONU)设备安装 (3) 4.4光分路器(OBD)设备安装 (3) 4.5光纤配线架(ODF)设备安装 (3) 4.6光纤分纤箱设备安装 (3) 5线缆敷设 (4) 5.1一般规定 (4) 5.2光纤复合低压电缆的敷设 (5) 5.3光纤复合低压电缆终端及附件的安装 (7) 5.4入户光缆敷设 (7) 6工程验收 (8) 6.1一般性要求 (8) 6.2上电测试前检查 (8) 6.3上电运行检查 (8) 6.4验收资料及文件 (8) 6.5系统测试 (8) 附录A(规范性附录)设备测试项目流程 (10) 附录B(规范性附录)网管测试项目流程 (53) 附录C(规范性附录)ODN测试项目流程 (57) 编制说明 (61) I

电气设备安装标准规范最

电气装置安装规程(GB50169-2006) 电气设备安装标准规范 1、总则 1.1本规范适用于 1.2 本规范引用标准: ??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 ?? 《安装与验收标准》(GB 50171-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GB 50169-1992) ??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6-96) ?? 有关设备出厂说明书和上级有关文件规定 1.3所有电气项目施工人员应熟知并严格执行本规范,确保电气安装工程质量。 1.4本规范与上级的有关规程、规范相低触时应按上级规程、规范执行。 1.5当现场设备、系统结线等发生变化时应及时修改本规程。 1.6所有电气技术人员及公司相关领导应熟悉本规范。 1.7本规程应每年进行一次复查,对不符合上级规定和现场实际的部分进行修订。 1.8本规范由负责解释。第一节变压器安装规范一、主控项目1. 变压器安装应位置正确,附件齐全,油浸变压器油位正常,无渗油现象; 2. 接地引下线及其与主接地网的连接应满足设计要求,接地可靠。 3. 变压器的相关电气试验必须合格。 4. 保护装置整定值符合规定;正确操作及联动试验正确。 5. 变压器的高、低压侧接线、相色清晰、安装合理。二、一般项目 1. 分接头的位置应符合运行要求。有载调压切换装置的远方操作应动作可靠,指示位置正确。 2. 绝缘件应无裂纹、缺损和瓷件瓷釉损坏等缺陷,外表清洁,测温仪表指示准确。 3. 装有滚轮的变压器就位后,应将滚轮用能拆卸的制动部件固定。 4. 检查变压器铭牌上所列各项技术参数及产品附件与图纸上的型号、规格等相符;出厂资料、文件需齐全。 5. 变压器本身不应有机械损伤,箱盖螺栓应完整无缺,密封衬垫要求严密良好,无渗油现象。 6. 易损部件如套管、油位表、呼吸器、信号

光缆验收规范

目次 前言 III 1 总则 1 2 引用标准 1 3 定义 2 4 光缆的出厂检验 2 5 光缆材料的运输和仓储 2 6 光缆的到货检查和验收 3 7 线路复测 5 8 光缆配盘 6 9 光缆敷设 6 10 光缆接续 21 11 光缆成端 23 12 竣工验收 23 附录1 光缆开盘测试报告 28 附录2 直埋光缆底宽和顶宽及埋深要求 30 附录3 气送光缆硅芯管规格、性能和埋深要求 31 附录4 架空光缆的净距、挂勾程式和敷设工艺 32 附录5 光纤接头、光纤编号及光纤色谱表 34 附录6 光缆全程损耗测试记录 36 附录7 竣工技术资料 37 附录8 本规范用词说明 54 前言 电力通信光缆是电力系统重要的基础设施,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是电力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规范和完善电力通信常用光缆的施工方法,保障光缆工程的建设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参考资料在正文“2. 引用标准”中给出。 本规范的附录2、附录3、附录4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范的附录1、附录5、附录6、附录7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广电通信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广电集团电力通信中心、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杰、何杰、林卫铭

1 总则 本规范规定了电力通信用光缆运输和仓储、到货开盘检验、安装和施工、竣工和验收要求,是电力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质量检验、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的依据。适用于本系统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电力光缆线路工程。 各种光缆线路工程所用器材的程式、规格、质量等均应符合本规范和设计文件要求,工程中不准使用未经鉴定合格的器材。 施工单位制定的施工操作规程应贯彻本规范的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电力光缆通信线路,包括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和普通光缆。 本规范未列入之内容按设计文件办理。 本规范的解释权和修改权属广电集团公司。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的条文。本规范实施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2357 通信用多模光纤系列 GB/T 9771-2000(所有部分)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 GB/T15972-1998(所有部分)光纤总规范(eqv IEC 60793-1-1995) GB/T 7424.1-1998 光缆第1部分总规范(eqv IEC794-1-1-1996) GB/T 7424.4-2003 光缆-第4部分:分规范光纤复合架空地线 GB/T 12507.1-2000 光纤光缆连结器第1部分:总规范 DL/T 832-2003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 DL/T 788-2001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 DL/T 767-2003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用预绞丝金具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DL/T 766-2003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用预绞丝金具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YD/T 908-2000 光缆型号命名方法 YDJ 44-89 电信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定 JB/T 8137-1999 电线电缆交货盘 IEC 60794-4-1-1999 光缆第4-1部分:用于高压架空电力线的光缆 IEC 60794-4:2003 光缆第4部分:分规范-沿电力线架设的光缆 IEEE Std 1138-1994 用于公用电力线路的光纤复合架空地线IEEE标准 EN187200:2001 电子元件质量保证一致体系—分规范—沿高压电力线(OCEPL)架设的光缆 3 定义 3.1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 具有普通架空地线和光纤通信能力双重功能的复合线缆。 3.2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 自身包含必要的支撑系统可在电力杆塔合适位置上加挂的介质光缆。 3.3 普通光缆 用于常规埋地、管道或架空的光缆。 3.4 光单元 由光纤及其金属和/或非金属保护材料构成的光缆部件。 3.5 额定拉断力(RTS)

光缆施工规范及要求

光缆线路施工要求 光缆敷设方式 通信光缆的敷设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管道、直埋和架空敷设方式。 一、光缆线路工程实施要求 (一)基本要求 1、一般要求 (1)线路工程实施前应按设计图纸进行复测,重新丈量线路路由长度、人孔井位置。复测中因外界环境变化而导致路由不通或存在危及线路安全隐患的地段,要及时反馈给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并在下达设计变更通知单后再进行调整、实施。 (2)施工前应根据光缆盘长和路由情况进行合理配盘,应尽量按盘号顺序敷设,以减少光纤参数差别所产生的接头本征损耗;光缆单盘标准长度:管道光缆以2km做为配盘基数,架空光缆按3公里配盘,直埋光缆按3公里配盘;靠近局站侧的单盘长度不宜小于500米,严禁使用短段光缆。 (3)光缆敷设安装的最小曲率半径应符合下表的要求:光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指标表 波纹管和钢管管孔内应穿放子管道,其子管道总外径不应超过原管孔内径的85%,子管道内径不宜小于光缆外径的15倍。 (5)光缆引上部分均采用Φ80mm钢管保护,钢管内穿放2根子管,子管规格为Φ28/32mm聚乙烯塑料管。钢管下部延伸至人(手)孔内或地下,钢管上方管口以及子管管口应作堵塞处理。 (6)光缆线路在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光缆必要的预留长度,

主要包括光缆接头处的预留长度、光缆弯曲增加长度、局站内预留长度等。光缆的预留长度要严格按照下表要求实施,对特殊地段可结合工程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光缆预留长度表 XX局为A端,XX中继站为B端。 (二)架空光缆线路安装要求 1、杆路建筑安装要求 (1)电杆的规格及选用 架空杆路全程采用油木电杆,电杆稍径φ14-20厘米。杆路建筑标准杆高为8米,标准杆距为50米,超过65米按长杆档处理。 光缆距地面的高度达不到要求时,可采取增加电杆高度的方式,当电杆高度为12米以下时(不含12米)采用单接杆方式,当电杆高度为12米以上时采用品接杆方式。接杆时电杆锯出断面及刨平面需用沥青作防腐处理,接杆下节杆稍径不得小于上节杆稍径,单接杆时下节杆稍径不小于上节杆根径的四分之三。具体规格程式按设计图纸规定标准实施。 单接杆在直线路上应装在顺线路方向,在经受定向风力的地区应装在背风的一侧,角杆应装在拉线的反侧,跨越杆应装在长杆档的一侧,坡度变更杆应装在下坡的一侧,分线杆应装在拉线的反侧。 (2)电杆埋深 根据线路负荷以及对当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情况的

管道光缆施工技术及验收规范(光缆敷设、接续、测试)

一、通信管道路由和位置的确定: 1、通信管道建筑避免在规划不定、尚未定型、或虽已成型、但土壤未沉实的道路上(城市规划有特殊要求的除外),应远离电腐蚀和化学腐蚀地带,尽量选择在地下或地上障碍物较少的街道上。 2、城区通信管道的位置,宜建筑在人行道下、高等级公路上的车道下,不宜建在快车道下。 3、通信管道和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间的“平行”和“垂直”净距应符合验收规范或设计标准(见附表1)。 4、城区内建筑通信管道的路由,必须经城管部门批准有红线图,否则严禁施工。 二、管道及人(手)孔建筑: (一)管道: 1、通信管道使用材料主要有水泥管块、高密度聚乙烯(HDPE)波纹管或硬质聚氯乙烯(PVC)硬塑管等。PVC硬塑管:应保证其直径在φ98/90mm以上;HDPE 波纹管其直径在φ110/100mm以上。使用钢管、塑管时内径应一致。 2、在下列情况下宜采用塑管:(1)腐蚀情况较严重的地段;(2)地下障碍复杂的地段;(3)施工期限要求迅速复原的地段;(4)塑管的接续宜采用承插法。采用承插法接续塑料管,其承插部分应涂粘合剂,应在距直管管口10mm处向管身涂抹,涂抹承插长度的2/3。(5)塑料管的组群管间缝隙为10-15mm,接续管头必须错开,每隔2-3米设垫物支撑,并保证管群的整体形状统一。进入人(手)孔窗口部分的堵抹(喇叭口)不应凸出墙面,应终止在墙体内30-50mm处。 3、在下列情况下宜采用钢管:(注:钢管壁厚2.0mm以下时为薄壁钢管,2.0mm 以上时为厚壁钢管。)(1)钢管附挂在桥梁上或跨越沟渠、有悬空跨度;(2)埋深过浅或路面荷载过重;(3)地基特别松软或有可能遭到强烈振动;(4)有强电危险或干扰影响需要防护;(5)在有腐蚀的地段采用钢管时,必须做钢管的防腐处理;(6)钢管接续宜采用管箍法,两根钢管应分别旋入管箍长度的1/3以上,两端管口应锉成坡边,使用有缝管时应将管缝置于上方。 4、管道应建筑在良好的地基上,地基分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种。天然地基:稳定性土质,不需人工加固的地基;人工地基:在不稳定的土质上必须经过人工加固的地基。加固方式有表面夯实、碎石加固、换土法和打桩加固法等。 5、管道的基础:基础是介于管道与地基中间的铆接结构,它支撑管道,把管道的荷重均匀传播到地基中,管道一般均应有基础,基础有混凝土基础和钢筋混凝土基础。PVC管4管以下,沟底应平整夯实。4管以上(含4管)应做混凝土基础,基础厚度为12公分。

通信光缆线路施工要求规范-(2014年修订版)

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 一、电杆安装 1、为了确保架空光缆线路的安全、稳定、可靠,一般要求杆路离开水渠10m以外,离开县道、省道20m以外,离开国道、高速公路50m以外,当与其它通信杆路平行靠近时,一般应保持有10m的有效间距,与其它管线、直埋线路应保持3米的距离,一些 公路和铁路等可根据实际地形选用杆高,杆高选用必须符合架空光缆线路最低线条及跨越其它建筑物的最小垂直净距标准,架空线路与其他电力交叉跨越平行时的间隔距离的要求详见下表:

于17.5条)。当线路路由受地形或其它障碍物的原因杆档距离在120米以上,按长杆 档考虑装置辅助吊线,应选用9米以上的电杆;当杆挡距离小于120米以下时,应考 虑选用8米以上的电杆; 4、角杆应在线路转角点移10-15cm,因地形限制装设撑杆的角杆可不移,吊线收紧后,角杆应向拉线方向倾斜半个杆梢左右;终端杆竖立后应向拉线侧倾斜10-20cm; 5、直线杆路的电杆位置应在线路路由中心线上,电杆中心线在路由中心线的左右偏差应不大5cm,电杆本身应上下垂直,不允许有眉毛或“∽”弯; 6、电杆埋深必须符合下表要求: 9、电杆杆号必须面朝公路,并按照光缆线路A端到B端的方向递增编号,字体为白底黑色宋体,最下面字体距地面2.5米。具体要求及杆号模板如下: 二、拉线安装

1、角杆拉线抱箍应装在吊线上面间距为10cm;终端拉线与吊线共用一个抱箍,距杆梢50cm,特殊情况下不能小于25cm。 2、杆上需装设两条吊线时,终端杆两个拉线抱箍间距为40cm; 3、双方拉线抱箍应装在吊线下面10cm;四方拉线顺拉抱箍应装在吊线下面10cm,侧拉线抱箍应装在四方拉顺拉线下面10cm; 4、拉线上把采用卡固法,使用三个U形卡子(即钢丝扣)各间距为100mm,再隔150mm采用3.0铁线另缠封尾5圈,具体做法详见下图:

中国移动光缆线路工程验收规范光缆线路工程资料

中国移动骨干传送网光缆线路工程验收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月10年2013.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光缆预留 (1) 第三章光缆端别 (2) 第四章安装工艺 (2) 第五章中继段测试 (5) 第六章竣工验收 (6) 附表: 附表1 光缆线路工程竣工验收总表 附表2 至中继段竣工验收汇总表 附表3 至中继段光缆安装工艺检验表 附表4 至中继段光缆配盘图 附表5 光缆单盘检验测试记录表 附表6 至中继段接头衰耗测试表 附表7 至中继段光纤线路衰减测试记录 附表8 至中继段光纤衰减统计表 附表9 至中继段光纤偏振模色散测试记录 附表10 至中继段光纤后向散射信号曲线图片 第一章总则 1.1本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是中国移动骨干传送网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质量检验、随工检验隐蔽工程验收、初步验收和竣工验收的依据。1.2光缆线路工程的验收,应按部颁的《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

范》YD5121-2010)、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相关文件、设计文件以 及(本规范的规定进行。1.3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 部颁有关光缆施工的规定及设计文件的具体要求作业。建设单位应通过监理单位和随工代表对质量合格的隐蔽工程应及时做好随工检验,加强工程的质量检查,验收、签证;若发现工程中的质量问题,应随时向施工单位指出,由施工单位及时处理。1.4本规范中光缆线路 工程部分的内容包括敷设管道光缆、直埋光缆、架空光缆及部分水底光缆,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进行施工。1.5 施工单位制定的施工操作规程应贯彻本规范的要求。1.6 本规范的解释权 与修改权,属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第二章光缆预留 各种必要的预留长度必须满足以下要求:2.1 光缆在接头处重叠长度不小于12米,光缆接头接续后预留6~8米,光纤接头盒内收容余长不小于0.8米。 -1- 2.2 在沿途的预留光缆长度: 在长200m以上的大桥两端至少各预留3米光缆;在带伸缩缝的钢梁 桥的每个伸缩缝内光缆余长不少于0.5米,特别应注意处理好伸缩缝大的桥梁光缆预留。 250米~500米的隧道两端各预留2~5米光缆;通过500米以上隧道,在一侧大避车洞内预留50米光缆。 自然弯曲增加长度,管道光缆按每公里5米,直埋光缆按每公里7米。

QGDW758-2012电力系统通信光缆安装工艺规范

ICS 29.240 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GDW758—2012 电力系统通信光缆安装工艺规范 Installation specification for optical fiber cable of power system communication 2012-08-28发布2012-08-28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发布 I

Q / GDW758—2012 II

Q / GDW758—2012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 4 光缆安装基本流程 (2) 5 光缆敷设准备 (2) 6 光缆敷设安装工艺 (2) 7 光缆接续工艺 (8) 8 全程测试 (10) 9 标识、标牌 (10) 10 验收 (10) 附录A(资料性附录)光缆安装基本流程图 (11) 附录B(资料性附录)落地余缆箱安装示意图 (12) 附录C(资料性附录)接续盒及余缆架安装示意图 (13) 编制说明 (19) I

Q / GDW758—2012 II 前 言 根据《关于下达2009年度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家电网科〔2009〕217号文) 的要求,为提高光缆线路安装水平,规范光缆线路安装工艺,保证光缆线路工程质量,确保光缆线路安全、可靠运行,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信息通信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电力公司、浙江省电力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方显业、黄红兵、汤亿则、毛秀伟、邵炜平、庄毅、陈蕾、杨鸿珍、叶志俊、毛婕。 本标准首次发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