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篇一:西师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1、2,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主题图,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看看愉快的数学之旅又将带我们到哪些新的站点呢?请同学们观察主题图。(出示主题图)

教师:认真观察,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回答)你们能根据主题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这些问题你们能试着列出算式吗?它们都是些什么算式?

(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关的连加算式或分数乘法算式)

这些算式中的数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有的是加法算式,有的是乘法算式,但这些数都与分数有关。

揭示课题: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数乘法。

二、探究新知

1.感知分数乘法的意义。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展示,并配上声音:每人吃5个饼,4人共吃多少个饼?

学生列式:5+5+5+55×4

教师:表示什么意思呢?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5的4倍是多少?

(2)分数乘法的意义。

展示例1的情境图:每人吃15个饼,4人吃多少个饼?

学生尝试列式:15+15+15+1515×4或4×15

教师:表示什么意思呢?与整数乘法的意思相同吗?(4个15是多少;15的4倍是多少?)

2.利用意义探索计算法则。

(1)教师:15×4该怎样算呢?自己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全班汇报,说说你得多少,怎样想的?指名学生回答,得出:

15×4表示4个15相加,4个15就是45。

(2)试一试。

45×2=3×14=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好后,集体订正。并请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3)口算(教师即时板书):25×2、5×17、29×4、2×45。

(4)议一议:这些分数乘法有什么特点?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分数乘整数),根据刚才的计算,你觉得分数乘整数怎样算?

根据交流小结:分数乘整数,用整数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3.教学例2。

(1)出示:38×2 。

教师:这个乘法会算吗?先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并适时提问: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你怎么解决的?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不同的约分方法,并抽学生板书。(学生可能出现:计算结果不约分;先计算出结果再约分;或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再计算这三种情况)

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计算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

针对三种不同的情况进行评价: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结合学生交流,老师强调:在分数乘法中,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我们可以先将整数与分母约分,再按分数乘整数的方法计算。这样做,计算数据较小,计算更准确。

(2)练习:29×6=12×34=

观察巡视学生是否先约分再计算。在约分时,是否有学生将分子与分子约分,为什么只能将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

集体订正时,请学生说说计算与约分方法。教师展示一种学生将分子与分子约分的错误方法,让学生辨析。

(3)学生再次小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现在你能比较完整地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吗?

结合学生交流,小结方法:先看整数与分数的分母能否约分,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用整数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三、巩固练习,反馈提高

1.课堂活动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教师追问:18×5表示什么意思?

2.练习——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集体讲评。抽1~2题说说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关于分数乘法,你还想知道什么?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页例3,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四第5~7、9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能解决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计算:35×3、8×27、512×4、12×49。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时,指名说说512×4的计算方法。

2.揭示课题:我们今天将继续研究分数乘法的问题。(板书:分数乘法)。

二、探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1.整数乘法的意义。

出示: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每时可以行使110千米,3时可以行驶多少千米?1小时可以行驶多少千米?

学生口答算式后,提问:110×3或3×110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后,强调:求几个几或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计算。

2.教学例3:感知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出示)将上题中的问题改变成为例3: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每时可以行使110千米,45时可以行驶多少千米?

教师提问:估计一下,45小时行使的路程比110千米多呢,还是少?为什么?(比110千米少,因为45小时不满1小时)

提问:这个题你能解答吗?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110×45=88(千米)。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路程=速度×时间)

教师:其实,我们还可以用一个线段图来表示这道题的信息。

把谁看作单位“1”,(1小时所行驶的路程),45小时表示什么意思呢?(将1时所行驶的路程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4份就是45时行驶的千米数)

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出线段图:

学生观察讨论:求45小时行使多少千米,就是求什么?

学生反馈意见。

老师引导:从线段图中可以看出45小时所行驶的路程就是1小时行使路程的45,也就是110千米的45。上面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列出的110×45,就可以理解为求110的45是多少。

所以110×45就表示:110的45是多少。(教师板书)

请看着线段图将110×45表示的意思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如果求45时行驶多少千米就是求什么呢?怎样列式,表

示什么意思?

抽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10×45=表示110千米的45是多少?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说说计算的方法。

3.反思小结,探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提问:像刚才那样一个数乘分数表示的什么意思呢?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解答呢?

(乘法计算)板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自己探索出了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你们的想法是否正确呢?阅读例3及下面的文字,将你认为重要的话用“”勾出来。

教师:说说你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句话的理解。这里的一个数可以表示哪些数呢?(小数,分数和整数都可以)

三、即时练习,巩固反馈

1.只列式不计算。

(1)154米的34是多少米?(2)求a的35是多少?

(3)求12的34是多少?(4)求m的3n是多少?

(5)母鸡有70只,它的110是多少只?

学生独立列式,集体订正时说说列式的理由。

2.课堂活动2:说说求你的大腿骨的长度就是求什么?(自己身高的14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一个数乘分数可以表示什么意思?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来解答?你还有哪些不懂的知识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五、作业

练习一第5~7、9题。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页例4,课堂活动第3题,练习一第8、10-15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使学生结合图意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2.能解答生活中简单的分数乘法问题,了解分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23×3 18×8 3×29 7×314 710×5 215×8 89×0 35×4

抽学生说一说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二、探究新知

1.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展示:(拖拉机耕地的画面和有关条件)拖拉机每小时耕地35公顷,2时可以耕地多少公顷?教师:怎样列式,为什么?

35×2=65(公顷)(表示: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35公顷的2倍是多少?)

展示:拖拉机每小时耕地35公顷,12时可以耕地多少公顷?

教师:该怎样列式,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35×12。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强调: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探讨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1)教师提问:观察35×12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并指名回答,教师揭示课题:对,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讨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2)思考:35×12该怎样计算呢?学生反馈自己的想法。

(3)教师提问:你们的想法310对不对呢?我们可以结合图来表示出35×12。

35公顷是什么意思呢?可以用左图表示,求12小时耕多少公顷就是求什么?如果用一个长方形表示1公顷,怎样表示35公顷,又怎样表示35公顷的12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师生画出图。

教师提问:结合图,35×12的计算结果是310吗?你能结合图解释这个结果吗?

根据交流,小结:35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3份;它的12也就是把35平均分成2份,也就是相当于把整张纸平均分成10(5×2)份,表示这样的3份,也就是310。

4.试一试。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一起解决了12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如果是求34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在图上怎样表示呢?自己列式算一算,再画图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并画图,教师巡视学生的做法。

全班评价,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算式和画法。

4.小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提问:通过这两道题,你觉得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指名回答,小结方法。

教师强调: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所乘的积作分母。

5.课堂练习。

课堂活动第3题:根据算式涂一涂23×34。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23×34是怎么涂的。

根据交流,小结:先在长方形里表示出23,再把长方形的23的34表示出来。

三、练习反馈,巩固提高

教师引入:同学们是否学会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呢?我们来试一试。

1.练习一第12题。

学生独立口算,订正时说说计算及约分的方法。

2.试一试。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约分的情况。

全班评价,让学生说每道题是怎么约分的。

教师强调:分数连乘,可以同时将几个分数进行约分,再将约分后的分数,按分数乘分数的方法计算。

对学生没有先约分的情况,要求学生及时订正。

3.练习一第7题。

学生读题,思考:这两个题是一样的吗?“吃去1/20吨”与“吃去1/20”有什么不同?

根据回答,教师强调:吃去1/20吨表示吃了1吨的1/20,吃去1/20表示吃去总数的1/20,单位“1”是不同的。12/0吨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1/20表示的是一个量的几分之几,也就是分率。

根据分析,学生列式解答,订正时追问:为什么第一个题用减法?第二个题用乘法?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难需要老师或同学们帮助的?结合算式,教师小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及约分的方法。

五、作业

练习一第7、9~12题。

解决问题

第课时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页例1,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第1~6题。

【教学目标】

在行程问题的情境中,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方法,感受分数乘法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小黑板出示:列式计算。

(1)30的16是多少?

(2)6的34是多少?

(3)12的23是多少?

集体订正时,教师追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强调: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揭示课题: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与我们的分数乘法有关,今天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例1,学生观察主题图:说说从题目中得到哪些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完整地表达出来。

教师提问:你怎样理解“行了全程的23”,是把谁看作单位“1”?你能用线段图表示这道题的信息吗?

全班交流后,学生独立画线段图,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一学生所画线段图,并让他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结合线段图,教师提问:求已经行了多少千米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计算?

全班讨论后,教师强调:求行了多少千米就是求全程的23是多少千米,也就是求84的23是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根据交流,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2.课堂练习。

(1)课堂活动第1题。

篇二: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1、2,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1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页例3,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四第5~7、9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能解决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2

3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页例4,课堂活动第3题,练习一第8、10、11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使学生结合图意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2.能解答生活中简单的分数乘法问题,了解分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4

5

篇三:最新西师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1、2,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主题图,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看看愉快的数学之旅又将带我们到哪些新的站点呢?请同学们观察主题图。(多媒体出示主题图)

教师:认真观察,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回答)

你们能根据主题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这些问题你们能试着列出算式吗?它们都是些什么算式?

(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关的连加算式或分数乘法算式)

这些算式中的数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有的是加法算式,有的是乘法算式,但这些数都与分数有关。揭示课题: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数乘法。

[评析: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通过主题图既调动学生开学学习的积极性,又在主题图的信息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教师又注意引导学生在众多信息中注意搜索与分数乘法相关的信息,为本课时教学作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感知分数乘法的意义。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课件展示,并配上声音:每人吃5个饼,4人共吃多少个饼?

学生列式:5+5+5+55×4

教师:表示什么意思呢?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5的4倍是多少?

(2)分数乘法的意义。

课件展示例1的情境图:每人吃15个饼,4人吃多少个饼?

学生尝试列式:15+15+15+1515×4或4×15

教师:表示什么意思呢?与整数乘法的意思相同吗?(4个15是多少;15的4倍是多少?)

2.利用意义探索计算法则。

(1)教师:15×4该怎样算呢?自己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全班汇报,说说你得多少,怎样想的?指名学生回答,得出:

15×4表示4个15相加,4个15就是45。

(2)试一试。

45×2=3×14=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好后,集体订正。并请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3)口算(教师即时板书):25×2、5×17、29×4、2×45。

(4)议一议:这些分数乘法有什么特点?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分数乘整数),根据刚才的计算,你觉得分数乘整数怎样算?

根据交流小结:分数乘整数,用整数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3.教学例2。

(1)出示:38×2 。

教师:这个乘法会算吗?先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并适时提问: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你怎么解决的?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不同的约分方法,并抽学生板书。(学生可能出现:计算结果不约分;先计算出结果再约分;或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再计算这三种情况) 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计算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

针对三种不同的情况进行评价: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结合学生交流,老师强调:在分数乘法中,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我们

可以先将整数与分母约分,再按分数乘整数的方法计算。这样做,计算数据较小,计算更准确。

(2)练习:29×6=12×34=

观察巡视学生是否先约分再计算。在约分时,是否有学生将分子与分子约分,为什么只能将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

集体订正时,请学生说说计算与约分方法。教师展示一种学生将分子与分子分的错误方法,让学生辨析。

(3)学生再次小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现在你能比较完整地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吗?

结合学生交流,小结方法:先看整数与分数的分母能否约分,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用整数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评析:从整数乘法的意义自然过渡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通过意义探索计算方法,让数学知识前后联系更紧密。同时注重学生计算方法的主动探索,强调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自主建构,注重学生错误的提前预判。]

三、巩固练习,反馈提高

1.课堂活动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教师追问:18×5表示什么意思?

2.练习——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集体讲评。抽1~2题说说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关于分数乘法,你还想知道什么?

[评析:对于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教师并没有过多地干预与包办,而是充分的在情境图的基础上,通过整数乘法意义的回顾,经历计算方法的自主探索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的运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页例3,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四第5~7、9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能解决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计算:35×3、8×27、512×4、12×49。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时,指名说说512×4的计算方法。

2.揭示课题:我们今天将继续研究分数乘法的问题。(板书:分数乘法)。[点评:新课前进行一些基本的计算练习是传统数学教学的优势,也是形成计算技能的基础。]

二、探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1.整数乘法的意义。

课件出示: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每时可以行使110千米,3时可以行驶多少千米?1小时可以行驶多少千米?

学生口答算式后,提问:110×3或3×110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后,强调:求几个几或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计算。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第1课《分数的乘法》 (3) 第一单元第2课《问题解决》 (7) 第二单元第1课《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 (10) 第二单元第2课《读故事学数学》 (15) 第二单元第3课《圆的认识》 (19) 第二单元第4课《圆的周长》 (27) 第二单元第5课《圆的面积公式推导》 (31) 第二单元第6课《圆的面积公式应用》 (37) 第二单元第7课《整理与复习》 (43) 第三单元第1课《倒数》 (47) 第三单元第2课《分数除法》 (56) 第三单元第3课《问题解决》 (60) 第三单元第4课《探索规律》 (64) 第三单元第5课《整理与复习》 (67) 第四单元第1课《巧用借“1”法》 (70) 第四单元第2课《修晒坝的经费预算》 (76) 第四单元第3课《比的意义和性质》 (80) 第四单元第4课《整理与复习》 (86) 第五单元第1课《绘制校园平面图》 (92) 第五单元第2课《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94)

第五单元第3课《比例尺》 (100) 第五单元第4课《确定物体的位置》 (104) 第五单元第5课《分数混合运算》 (108) 第六单元第2课《问题解决》 (114) 第七单元第1课《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 (118) 第七单元第2课《负数的初步认识》 (125) 第八单元第1课《可能性》 (131) 第九单元第1课《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混合运算》 (135) 第九单元第2课《圆》 (139) 第九单元第3课《比和按比例分配》 (153) 第九单元第4课《负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 (156)

第一单元第1课《分数的乘法》 1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验证等环节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2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加减法,并能准确加以应用。在此基础上,本学期要教会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确地进行计算。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分数的乘法 一、欣赏主题图,激趣引入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分数乘法(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1、2,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主题图,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看看愉快的数学之旅又将带我们到哪些新的站点呢?请同学们观察主题图。 教师:认真观察,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回答) 你们能根据主题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这些问题你们能试着列出算式吗?它们都是些什么算式? (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关的连加算式或分数乘法算式) 这些算式中的数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有的是加法算式,有的是乘法算式,但这些数都与分数有关。 揭示课题: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数乘法。 二、探究新知 1.感知分数乘法的意义。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小黑板展示,并配上声音:每人吃5个饼,4人共吃多少个饼? 学生列式:5+5+5+5=5×4 教师:表示什么意思呢?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5的4倍是多少? (2)分数乘法的意义。 小黑板展示例1的情境图:每人吃5 1 个饼,4人吃多少个饼? 学生尝试列式:51+51+51+51=51×4或4×5 1 教师:表示什么意思呢?与整数乘法的意思相同吗?(4个51是多少;5 1 的4倍是多少?) 2.利用意义探索计算法则。 (1)教师: 5 1 ×4该怎样算呢?自己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全班汇报,说说你得多少,怎样想的?指名学生回答,得出: 51×4表示4个51相加,4个51就是5 4。 (2)试一试。 54×2= 3×41= 5×9 2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好后,集体订正。并请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3)口算(教师即时板书): 52×2、5×71、92×4、2×5 4 。 (4)议一议:这些分数乘法有什么特点?

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含单元教学反思)

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含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章分数乘法 1.分数乘法 第1课时分数乘法(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例1、2,练习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主题图,激趣引入 请同学们观察主题图。

教师:认真观察,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回答) (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关的连加算式或分数乘法算式) 引入并揭示课题: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数乘法。 二、探究新知 1.感知分数乘法的意义。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2)分数乘法的意义。 出示例1的情境图:每人吃5 1 饼,4人吃多少个饼? 学生尝试列式:51+51+51+51=51×4或4×51 教师:表示什么意思呢?与整数乘法的意思相同吗?(4个51是多少;51的4倍是多少?) 2.利用意义探索计算法则。 (1)教师:51×4该怎样算呢?自己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2)试一试。 (3)口算(教师即时板书):52×2、5×71、92×4、2×5 4。 (4)议一议:这些分数乘法有什么特点?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分数乘整数),根据刚才的计算,你觉得分数乘整数怎样算? 根据交流小结:分数乘整数,用整数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强调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3.教学例2。

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篇一:西师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1、2,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主题图,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看看愉快的数学之旅又将带我们到哪些新的站点呢?请同学们观察主题图。(出示主题图) 教师:认真观察,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回答)你们能根据主题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这些问题你们能试着列出算式吗?它们都是些什么算式?

(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关的连加算式或分数乘法算式) 这些算式中的数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有的是加法算式,有的是乘法算式,但这些数都与分数有关。 揭示课题: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数乘法。 二、探究新知 1.感知分数乘法的意义。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展示,并配上声音:每人吃5个饼,4人共吃多少个饼? 学生列式:5+5+5+55×4 教师:表示什么意思呢?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5的4倍是多少? (2)分数乘法的意义。 展示例1的情境图:每人吃15个饼,4人吃多少个饼? 学生尝试列式:15+15+15+1515×4或4×15 教师:表示什么意思呢?与整数乘法的意思相同吗?(4个15是多少;15的4倍是多少?) 2.利用意义探索计算法则。 (1)教师:15×4该怎样算呢?自己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全班汇报,说说你得多少,怎样想的?指名学生回答,得出: 15×4表示4个15相加,4个15就是45。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课题 分数乘整数 备课 执教 设计 理念 通过主题图引入,从整数乘法的意义过渡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然后通过意义探索计算方法,从而掌握计算方法。最后由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法则。 学习 目标 知识与 能力 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过程与 方法 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情景图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法和学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练习 教学流程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修改 一、欣赏主题图,激趣引入 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看看愉快的数学之旅又将带我们到哪儿呢?(出示主题图) 认真观察,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并列出算式吗? 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板书。 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呢? 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感知分数的意义。 (1) 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出示:每人吃5个饼,4人吃多少个? 师:表示什么意思呢/ (2) 分数乘法的意义 (把5个饼变成15 个),问:现在4人吃多少个饼? 学生观察后回答 有加法和乘法算式,算式中有分数。 生列式:5+5+5+5 5 x 4 生尝试列式 15 +15 +15 +1 5

师:表示什么意思呢?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 2、 利用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计算方法 (1) 师:1 5 ×4该怎样算?在练习本上试一 试。 全班汇报,说说你得多少?怎样想的?指名回答,得出: 15 ×4表示4个1 5 ,由加法得出得45 . (2) 试一试 生练习,师巡视,集体订正,并说说怎样想的 (3) 口算,师即时板书。 (4) 议一议:这些分数乘法有什么特点?怎样算? 3、 教学例2 (1) 出示:3 8 ×2. 师:这个乘法会算吗?先自己试一试。 师巡视,发现学生的不同的约分方法,抽生板书。 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师强调:最好先约分,再相乘 (2) 练习,抽生板书 (3) 学生再次小结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反馈提高 1、 课堂活动第一题,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 练习一的1~2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1 5 ×4 生回答 生练习后说说怎样想的 生:分数乘整数 用整数与分子相乘的 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学生尝试 全班交流,说说在计算结果中遇到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 学生再次小结计算方法 生独立完成 作业设计 练习一第3~6题。 教 学 反 思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一〕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为切入口,加大教研、教改力度,以吃透教材、探究教法、稳步推进、和谐开展为宗旨,深化开展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整合本校的校本课程,加大对新老师的培养指导力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步教育质量。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让学生经历探究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去完善对乘除法运算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经历认识比以及百分数意义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络,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进步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才能。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观察和考虑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外表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对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及其计算方法的理解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让学生联络分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分数表示详细情境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能根据指定的可能性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二〕数学考虑方面 1.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价值,开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探究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的根本性质,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过程中,可以主动联络已有的知识经历进展观察和操作,比拟和分析^p ,猜测和验证,归纳和推理等活动,进一步开展合情合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才能。 〔三〕解决问题方面 1.能应用在本册数学书中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应用才能。 2.能在理解体积含义及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根底上,主动解决一些有关的问题,进一步体会与别人交流的重要性,进步合作交流的才能。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表达,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创新意识,锻炼理论才能。 二、本册教材教学重难点: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案标题: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案目标: 1. 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六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沟通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1. 学习和掌握六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如小数、分数、几何图形等。 2. 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 1. 学习和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和运算。 2. 学习和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材: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教具:小黑板、白板、教学PPT等。 3. 学具:尺子、量角器、计算器等。 教学步骤: 第一课:小数的认识与运算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数例子,引发学生对小数的认识和兴趣。 2. 概念讲解:简要介绍小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3. 计算练习:设计一些小数加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和解答。

4. 拓展应用: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应用小数进行购物计算等实际问题解决。 第二课:分数的认识与运算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分数的图形表示和实际应用,引发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和兴趣。 2. 概念讲解:简要介绍分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3. 计算练习:设计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和解答。 4. 拓展应用: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应用分数进行物品分割等实际问题解决。 第三课:几何图形的认识与计算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几何图形的图片和实际应用,引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兴趣。 2. 概念讲解:简要介绍几何图形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3. 计算练习:设计一些几何图形的计算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和解答。 4. 拓展应用: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应用几何图形进行建模和测量等实际问题解决。 第四课:综合练习与评价 1. 综合练习: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数学练习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解答。 2. 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3.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4. 评价反馈:通过小组讨论、个人答题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课程简介 本教案是针对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的教学安排。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旨在引导学生全面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六年级上册数学内容; 2.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 课时教学内容 1 单元一:数学秘密 2 单元二:数字工厂 3 单元三:趣味填字 4 单元四:数形结合 5 单元五:尺规作图 6 单元六:平整的土地 7 单元七:运算换位置 8 单元八:可视化 9 单元九:立体看电视 10 单元十:有了积有了商 教学方法 1.讲授与演示相结合,通过讲解数学知识点和实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2.贴近实际,通过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 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和合作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启 发。

教学内容详述 单元一:数学秘密 在本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到数学的起源和发展,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重点内容包括数的概念、读写数的方式、数的顺序比较和数的进位与退位运算等。 单元二:数字工厂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通过实际问题和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整数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单元三:趣味填字 在本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到有关等式和方程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填字游戏的方式,培养学生解方程的能力。 单元四:数形结合 本单元着重介绍了图形与代数的关系。学生将学习到如何根据图形的特征写出对应的代数式。 单元五:尺规作图 在本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到如何使用尺规作图工具进行几何图形的构造。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几何思维和几何构造能力。 单元六:平整的土地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面积的计算。学生将学习到如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并运用面积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七:运算换位置 在本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到基本运算的结合律和分配律。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运算律的应用。 单元八:可视化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数据统计与图表的制作。学生将学习到如何使用图表展示数据,并通过图表进行数据分析。 单元九:立体看电视 在本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到立体图形的性质和计算。重点内容包括立体图形的表示方法、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六年级数学老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每一篇六年级数学教案都是六年级数学老师的心血,你不妨与我们分享你的六年级数学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希望你喜欢。 #xxxx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经历读统计图、交流信息、讨论图的特征等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 2.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能解释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能根据统计图回答有关问题。 3.体会扇形统计图在描述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说到统计图我们还学过哪些统计图,它们都有哪些特点?(学生自由说)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扇形统计图又有什么特点呢?和他们有什么不同呢/ 二、认识扇形图 1.让学生看课件中的扇形统计图。(或课本84页) 师:,书上有其他学校六⑴班40名同学四个方面调查结果的扇形统计图。自己读一读。自由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交流得到的信息。 3.仔细观察统计图,你能用已知的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有用的数学问题呢?(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派代表分别展示出小组交流的结果。 小组展示提出的问题,让对抗组来解答。通过补充质疑同学们基本能把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挖出来。 注:学生提出的问题基本都是针对每一个统计图中的问题。 4.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那么同学们再观察一下这四个统计图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1:它们都是一个圆,这个圆表示一个整体,也就是六一班的全体学生生2:每个圆都分成了大小不同的扇形,这些扇形表示的是部分。 生3:每个扇形占整个圆的多少都是用百分比表示出来的。 生4:圆中每个扇形的百分比相加的和都是100% 5.同学们说的真好,把最关键的问题都给说出来了。我们说了这么多那同学们现在知道什么是扇形统计图了吗? 试着总结:(可以小组交流一下再说)用圆来表示一个整体,用扇形表示其中的一部分,用百分比来表示部分占整体的多少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板书) 6.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 生:扇形统计图可以很清楚地表示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师补充:但是呢它也有不足,它不能表示每一部分数量的多少! 7.设情境: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1)想知道奥城小学每个年级的学生人数应该用()统计图。 (2)想知道奥城小学每个年级的学生人数的增减情况用()统计图 (3)想知道每个年级的人数占全校的多少应该用() 总结: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统计图 二、堂清练习 用多媒体展示三个层次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汇报,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出很多不同的问题,在这里注重学法的指导。 三、总结概括,拓展应用。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统计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我们可以调查一下我们班60个人的完成作业情况制成统计图,还可以调查一下我们班的同学在家是否主动做家务制成统计图等等,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留心生活就能把我们学过的很多数学知识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去,都能成为一个小小的数学家! #xxxx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1、2,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页例3,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四第5~7、9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能解决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4,课堂活动第3题,练习一第8、10、11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使学生结合图意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2.能解答生活中简单的分数乘法问题,了解分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解决问题第课时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页例1,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第1~6题。 【教学目标】 在行程问题的情境中,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方法,感受分数乘法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页例2,课堂活动第3题,练习二第7~10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通过红玫瑰种植面积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连乘问题的解题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连乘问题的解题思路。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例3,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三第1~8题。 【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理解打折的意义,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 第二单元圆 圆的认识第1课时

西师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全册教案 一、分数乘法 1.分数乘法 第1课时 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一第1~5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及迁移能力。 3.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探索数学奥秘的旅行列车又将我们带到哪里呢? 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单元主题图) 2.仔细观察主题图,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同学们,要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就要用到分数乘法的知识。从今天起,我们就来研究和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①课件展示4人吃饼的情景图:每人吃5个饼,4人共吃多少个饼? 学生列式: 5×4 ②引导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义。 学生反馈:表示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或5的4倍是多少? (2)感悟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①课件展示例1的情景图:每人吃5 1 个饼,4人吃多少个饼? 让学生思考,然后尝试列出算式。 学生列式: 51×4或4×5 1

②追问:能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呢?这样的乘法算式与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③再引导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义。51×4表示4个5 1 相加的和是多少? (3)对比整数乘法和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思考一下,5×4和51 ×4所表示的意义,有什么感受?(学生答略) (4)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①5 1 ×4该怎样计算呢?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在练习本上尝试计算。 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全班汇报,并让学生自己说计算的依据,最后掌握大家认为较好的方法。 ②全班汇报: 预设1:我是根据乘法的意义算的,51×4=51+51+51+51=5 1111+++=54 。 预设2:51×4表示4个51的和,4个51是54,所以51×4=541⨯=54 。 预设3:51×4就是4×51,所以4×51=5 14⨯=54 。 总结: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生2和生3的方法相对简单一些,同学们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和简单的方法进行运用。 (5)试一试。 教材第2页例1的试一试。 2.教学例2。 (1)出示:8 3 ×2。 让学生尝试计算,并让学生思考,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然后教师巡视,选择不同算法的学生去板书。 预设1:83×2=823⨯=86 。 预设2:83×2=823⨯=86=43 。 预设3:83×2=83×2=4 3 。 接下来让学生评价三位同学的计算过程。并形成统一意见:第一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没有约分,最后结果应约成最简分数。第二、三种方法的计算都对!可以先计算,再约分。也可以先将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再按分数乘整数的方法计算。但第三种计算方

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

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找准并抓住这些重点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与阐述,是在内容层面把握教学主线的重要抓手。围绕一条主线来撰写教学设计,可以使得整节课的教学内容更加明确,今天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百分数,知道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读、写百分数。 3、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 引导-----自学 预习提示; (1)找一找生活中的百分数。 (2)什么是百分数? (3)羊毛含量36%是什么意思? (4)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让学生把事先找到的生活中的百分数带入课堂。 请同学们拿出在生活中找到的实际应用的百分数,并说一说是在哪儿找到的。 学生交流。

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人们经常要用到百分数,百分数有什么好处?什么叫百分数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百分数。 二、引导探究,揭示百分数的特征 (一)出示课本例 1、一条裙子,羊毛的含量为36%,对此进行分析,并完成下表。 一条裙子,羊毛的含量为36%. 这个句子中,单位“1”的量是: 这个百分数是( )和( )比较的结果. 这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是: 看到这个句子,你能想到什么? 这个36%的分母100表示什么?分子36又表示什么? 学生在小组内学习,每位学生在小组内汇报学习情况。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什么叫做百分数?我们学过分数,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那百分数呢? 学生通过探究得出: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百分数表示两个数的一种倍数关系,百分数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二)小组合作学习,比较百分数与分数的不同。 接下来我们就比较一下百分数和分数,到底有那些不同? 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明白:百分数和分数的写法不同,为了区别与分数和便于书写,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采用%来表示。 在这个过程中渗透百分数的写法以及读法。并进行随机练习。 通过比较还要使学生明白; ①百分数可以不是最简分数,如:52%、38%,分子和分母不用约分,而分数就不一样了。

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西师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单元主题图、分数乘法的计算、解决问题三部分。编排思路是,单元主题图呈现生活中应用分数乘法来解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为单元教学启动学习动力;分数乘法包括计算法则的推导、归纳、总结,在计算过程中要会运用约分的技巧。解决问题部分,主要安排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在问题设计和安排上跳出了以往单一性指向的问题呈现方式,用多角度、辐射式问题指向给学生呈现现实生活问题,锻炼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数乘法包含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与传统教科书相比,相对淡化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整数和整数乘分数的意义要结合具体问题情境去理解,一般不作单独的区分。分数乘整数或整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较易理解,而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推导过程比较复杂,学生较难理解。因此,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既是本单元的重点,又是难点。教科书先安排了教学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再教学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用知识过渡的方法分散难点。 解决问题的内容,主要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它是第三单元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以及进一步解决较复杂的分数问题的基础。教科书在编排时,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选用主题图中汽车行驶的画面,呈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直接给出标准量(单位“1”的量),要学生通过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明确分率所对应的量是什么,再联系分数乘法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策略解决。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问题的分析方法和解答方法,又能加深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在课堂活动和练习中,选编了大量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联系。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经济以及地理、生理方面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强化了知识的综合性和跨学科的应用性。 【学情分析】 分数乘法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乘法、小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分数乘法是学生学习分数除法及分数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1、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提示: 单元主题图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主题图的上半部分是体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对应着问题解决的相关内容;主题图下半部分体现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运算,主要对应这分数乘整数的内容。单元主题图的作用主要是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引入本单元的学习。 例1的教学内容是着重教学分数与整数相乘的算法。 首次教学分数乘法,教材除了从实际问题引出,还尽量与整数乘法靠近,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构建新运算的意义与算法。创造迁移的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写出分数乘法算式;营造探索的氛围,放手让学生创新分数乘整数的方法。由连加算式体会分数乘整数的意义,通过连加与乘法算式计算过程的对比推导、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例2的作用主要是巩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强调计算过程中如何进行约分,使计 算简便。学习在分数乘法计算中如何约分,一是计算出结果后约分,

一是在计算过程中约分,教材倡导后一种方法。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计算结果化成最简分数,引导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约分,这样既保证计算结果是最简分数,又能是运算量减小,使运算简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较为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让学生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能较为正确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整数。 教学难点: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分数乘整数。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圆形纸片、长方形卡纸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欣赏单元主题图,激趣引入。) 通过谈话: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看看愉快的数学之旅又将带我们到哪些新的站点呢?请同学们观察主题图。

最新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分数乘法(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1、2,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主题图,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看看愉快的数学之旅又将带我们到哪些新的站点呢?请同学们观察主题图。 教师:认真观察,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回答) 你们能根据主题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这些问题你们能试着列出算式吗?它们都是些什么算式? (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关的连加算式或分数乘法算式) 这些算式中的数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有的是加法算式,有的是乘法算式,但这些数都与分数有关。 揭示课题: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数乘法。 二、探究新知 1.感知分数乘法的意义。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小黑板展示,并配上声音:每人吃5个饼,4人共吃多少个饼? 学生列式:5+5+5+5=5×4 教师:表示什么意思呢?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5的4倍是多少? (2)分数乘法的意义。 小黑板展示例1的情境图:每人吃 5 1个饼,4人吃多少个饼? 学生尝试列式:51+51+51+51=51×4或4×5 1 教师:表示什么意思呢?与整数乘法的意思相同吗?(4个51是多少;51的4倍是多少?) 2.利用意义探索计算法则。 (1)教师:5 1×4该怎样算呢?自己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全班汇报,说说你得多少,怎样想的?指名学生回答,得出: 51×4表示4个51相加,4个51就是5 4。 (2)试一试。 54×2= 3×41= 5×9 2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好后,集体订正。并请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