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森林的生态效益及其保护3
高中地理选修六课件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具体实践举措展示
采伐管理
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确保年采 伐量不超过生长量,保障森林资源的可
持续利用。
林下经济发展
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发展种植、 养殖等林下经济产业,提高林地综合
效益。
植树造林
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提高森林覆盖率 ,优化林种结构,增强森林生态功能 。
森林旅游开发
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优美的自然景 观,开发森林旅游项目,促进生态旅 游产业发展。
06
案例分析:某地区森 林资源开发与保护实 践
地区背景介绍
地理位置
位于我国南方某省,地处亚热带 季风气候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
然条件。
森林资源概况
该地区森林覆盖率高达70%,树 种繁多,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 ,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效
益。
开发利用现状
近年来,该地区在保障生态安全 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森林资源开 发利用,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森
加剧水土流失
树木被砍伐后,地表土 壤失去保护,容易引发
水土流失。
影响气候变化
森林是地球碳循环的重 要组成部分,乱砍滥伐 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火灾、病虫害等自然因素破坏
火灾破坏
自然或人为原因引发的森 林火灾,对森林生态系统 造成极大破坏。
病虫害侵袭
病虫害爆发会导致大量树 木死亡,影响森林健康。
难以防控
森林定义
森林是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是集中的乔木与其它植物、动物、微生 物和土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与环境相互影响,从而形成的一个生态系 统的总体。
森林分类
根据不同的经营目的和树种组成,可将森林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 炭林、特种用途林等多种类型。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森林及其保护》_7

第四章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并掌握森林锐减的原因。
②运用世界森林分布示意图,能说明世界森林种类和分布地区。
③理解森林生态功能。
①结合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世界森林的主要分布及成因。
②通过视频并联系实际生活,理解森林的功能。
③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说出不同角色会对森林造成哪些破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增强学生保护森林的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②增强学生关心和保护森林的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生活、消费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
2.森林的生态功能。
难点:理解森林的生态功能。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视频。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列表比较法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由此可见,森林对于我们地球而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但是,自从人类产生之后特别是工业社会以来,人类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于森林的开采、破坏,导致了十分严重的后果。
大家能说说你们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森林破坏带来的后果吗?(比如:我们感觉夏天越来越热了、空气越来越差了、河流越来越浑浊了、需要保护的动植物也越来越多了)所以,保护森林使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第四章第一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2>.巩固基础•梳理知识1、森林的特点(1)森林是陆地上①___最强大____、最复杂、最能②__长久存在____的生态系统。
(2)森林是最丰富的③__物种库__,尤其是④___热带___和亚热带森林。
(3)⑤保护森林、植树造林是生态系统保护的核心。
2、森林锐减(1)森林面积的变化:8000年前,原始森林占陆地面积的47.7%,现代世界森林覆盖率仅为①30 %。
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时代原因②刀耕火种、游耕制度人口增多,无计划垦殖和大量使用薪柴大规模商业性机械采伐变化趋势③对原始森林有所破坏,但是因人口稀少,森林仍然有自然更新的机会面积逐渐减少面积锐减(3)世界:全球现存天然林中未受人类干扰的森林不足④_40%_,工业化国家中,除加拿大和⑤__俄罗斯___外,大部分森林为人工林,或“半天然”林。
高中地理【微专题】:森林火灾 练习题

微专题:森林火灾练习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以下简称加州)山地众多,森林广布,灌木种类繁多。
“查帕拉尔群落”是加利福尼亚山地的灌木群落,其叶子里面含有较多的油脂和蜡。
每年秋冬季节,加州盛行“圣安娜风”,风力强劲,直达太平洋沿岸。
2018年11月,美国加州发生特大山火,造成的保险赔偿约130亿美元。
为防范火灾,在20世纪初,美国森林服务部门制定“火情抑制”政策,即在发现森林火情后,必须于当天上午10时前扑灭。
但近年来,当地林业部门开始采用“受控火烧”来提高耐火森林生境的质量。
所谓“受控火烧”是专业人员点燃小规模的山火,火焰较低并且在地表缓慢移动。
经过受控火烧,森林冠层火灾发生概率明显降低。
图为“圣安娜风”示意图。
(1)简要描述“圣安娜风”的形成过程。
(2)分析“圣安娜风”对此次特大山火的影响。
(3)说明美国林业部门采用“受控火烧”措施的主要原因。
(1)秋冬季节,陆地降温速度快且地势高,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形成高压,冷高压驱使空气向沿海推进形成圣安娜风。
(2)圣安娜风来自内陆荒漠地带,翻越山脉,气流下沉,空气干燥,导致地表有大量枯死树木,形成较多的易燃物。
经过峡谷,风速强劲,加速火情蔓延,不利于火情控制。
(3)当地易燃灌木较多,原有的火情抑制政策积累易燃林木,为大规模火灾发生埋下隐患。
受控火烧政策能积累易燃树种、减少枯枝落叶的数量;并能有效杀灭土壤和枯枝落叶中的害虫,增加土壤肥力,促进耐火植物生长和林木自然更新。
材料一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世界上森林火灾频发地区,2018年秋以来先后多处遭受山火肆虐,造成重大损失。
其中洛杉矶附近尤其严重。
材料二“圣塔安娜风”是秋冬季节出现在加州南部山谷中的季风,从荒漠地带吹来的“圣塔安娜风”经过山区、进入城区后会变得更加干燥(如图甲)。
它来自美国内陆大盆地荒漠地带,以助长所处地区的林区野火而闻名。
材料三 2016年7月,世界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商——特斯拉在美国内华达州的沙漠中建设首座超级电池工厂(如图乙),占地约1300万平方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逊热带雨林为例》课件(共63张ppt)

开发公司蜂拥而至、相应的工厂也乘势而入,雨林的 受损程度也日益加大,甚至会加速雨林的毁灭,导致 全球生态环境的破坏。
从“利”的方面看:它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加
速当地经济的发展,缓解巴西国内的经济压力。
至于公路该不该修的问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要认识到修和不修路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发 展之路。
森林储量占世界 总储量的30%。
植物种类、鸟类 占世界50%。
亚马孙河淡水鱼 达2000多种。
全球1/4的药品原 料来自热带雨林。
亚马逊雨林的物种资源占全球 陆地物种的1/5以上.
热 带 雨 林 的 蝴 蝶
热 带 雨 林 的 青 蛙
神奇的亚马孙
有人说热带雨林是土壤贫瘠,生态 环境脆弱,一旦
同一块土地被再次利用的周期大约需要多少年?
15-20年
2.读图2.18,解释迁移农业从A-B-C-D土壤 肥力的变化及其原因。
A--表示原始森林情况土壤肥力状况; B--因为森林焚烧,土壤肥力增加; C--经过几年耕作后土壤肥力下降至最低; D--弃耕后土壤肥力慢慢提高
3.结合图2.19,评价迁移农业的休耕期长短对热带雨林产生 的不同影响。如果人口增加,雨林可供迁移的空间减少, 迁移农业的频率和规模越来越大,又会对热带雨林产生怎 样的影响?
2.雨林的两种前途(两难选择)
保护: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
开发:从当地人争取短期内提高生活水平来看
图2.25 西欧人与巴西人的争论
争论的实质是什么?
——从不同的立场谋求发展
消除分歧的方法?
——共同发展
保护雨林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3章第3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件

谢谢 祝同学们学业有成!
若尔盖湿地地理位置示意图
(2)简析若尔盖湿地的成因。 地势高,气候寒冷湿润;地势中间低、四周高,排水不畅;谷地宽阔,河曲发
育,湖泊众多;气温低,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地表经常处于过湿状态。
(3)简述若尔盖湿地的生态意义。 为鸟类提供理想的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储存水分,特别
是为黄河及长江上游支流调蓄洪水;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该库对云南热区及邻近东南亚国家500多种野生植 物及地方性传统稻种资源、传统蔬菜资源及其野生亲 缘类型进行了收集、入库和微机资料系统的建立,已 保存这些种质材料4100余份;对60多种具有重要经济 价值的热带野生植物开展了微繁保存研究,建立组织 培养保存系2000多份(株)。
(4)自然保护区是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 的重要科普与宣传教育平台。
保护区在其核心区、缓冲区及实验区分别执行相应的保护标准,并采取绝对保护、生态监测与研究、母树林 管理维护、发展生态旅游等措施,对红松林生态系统进行有效保护。
丰林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保存了完整原始红松林,为东北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丰富的天然物种资源基 因库;改善了其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制氧、净化环境等调节服务能力。
三、建立自然保护区
1.自然保护区的概念
指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自然保护区保护的对象
主要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
喀纳斯综合自然景观保护区
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
3.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措施
陕北;水土流失;重度;流水侵蚀;土壤肥力下降.......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学案Word版含答案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1.森林的生态作用及减少的趋势、影响。
2.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3.热带雨林生态脆弱性的表现。
4.热带雨林遭破坏的原因、影响及保护措施。
一、森林资源的作用及现状1.森林的重要作用(1)经济价值:重要的自然资源。
(2)生态作用: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3)环保功效: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等。
2.森林资源现状及影响(1)现状:多数地方的原始森林已被破坏殆尽;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2)影响: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变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分布(1)纬度分布: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
(2)集中分布区: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2.环境效应(1)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量的二氧化碳并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氧气,被称为“地球之肺”。
(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3)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雨林生态的优势2.雨林生态的脆弱性表现(1)土壤贫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再加上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一般很贫瘠。
(2)生态难以恢复: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而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
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1.雨林破坏(1)直接原因:人类的开发。
(2)根本原因: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要。
(3)主要活动: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开辟大型农牧场;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2.开发计划(1)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2)移民亚马孙平原。
(3)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4)毁林烧荒、开辟大型肉牛牧场。
五、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1.矛盾冲突雨林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2.理性选择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3.保护措施(1)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高中地理【微专题】:森林火灾练习题

⾼中地理【微专题】:森林⽕灾练习题微专题:森林⽕灾练习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以下简称加州)⼭地众多,森林⼴布,灌⽊种类繁多。
“查帕拉尔群落”是加利福尼亚⼭地的灌⽊群落,其叶⼦⾥⾯含有较多的油脂和蜡。
每年秋冬季节,加州盛⾏“圣安娜风”,风⼒强劲,直达太平洋沿岸。
2018年11⽉,美国加州发⽣特⼤⼭⽕,造成的保险赔偿约130亿美元。
为防范⽕灾,在20世纪初,美国森林服务部门制定“⽕情抑制”政策,即在发现森林⽕情后,必须于当天上午10时前扑灭。
但近年来,当地林业部门开始采⽤“受控⽕烧”来提⾼耐⽕森林⽣境的质量。
所谓“受控⽕烧”是专业⼈员点燃⼩规模的⼭⽕,⽕焰较低并且在地表缓慢移动。
经过受控⽕烧,森林冠层⽕灾发⽣概率明显降低。
图为“圣安娜风”⽰意图。
(1)简要描述“圣安娜风”的形成过程。
(2)分析“圣安娜风”对此次特⼤⼭⽕的影响。
(3)说明美国林业部门采⽤“受控⽕烧”措施的主要原因。
(1)秋冬季节,陆地降温速度快且地势⾼,⽓温低,盛⾏下沉⽓流,形成⾼压,冷⾼压驱使空⽓向沿海推进形成圣安娜风。
(2)圣安娜风来⾃内陆荒漠地带,翻越⼭脉,⽓流下沉,空⽓⼲燥,导致地表有⼤量枯死树⽊,形成较多的易燃物。
经过峡⾕,风速强劲,加速⽕情蔓延,不利于⽕情控制。
(3)当地易燃灌⽊较多,原有的⽕情抑制政策积累易燃林⽊,为⼤规模⽕灾发⽣埋下隐患。
受控⽕烧政策能积累易燃树种、减少枯枝落叶的数量;并能有效杀灭⼟壤和枯枝落叶中的害⾍,增加⼟壤肥⼒,促进耐⽕植物⽣长和林⽊⾃然更新。
材料⼀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世界上森林⽕灾频发地区,2018年秋以来先后多处遭受⼭⽕肆虐,造成重⼤损失。
其中洛杉矶附近尤其严重。
材料⼆“圣塔安娜风”是秋冬季节出现在加州南部⼭⾕中的季风,从荒漠地带吹来的“圣塔安娜风”经过⼭区、进⼊城区后会变得更加⼲燥(如图甲)。
它来⾃美国内陆⼤盆地荒漠地带,以助长所处地区的林区野⽕⽽闻名。
材料三 2016年7⽉,世界最⼤的电动汽车⽣产商——特斯拉在美国内华达州的沙漠中建设⾸座超级电池⼯⼚(如图⼄),占地约1300万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课件(共36张PPT)

图2.19 迁移农业对热带雨林的影响
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全球定位系统
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移民亚马逊平原 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
开发
毁林烧荒、开辟大型肉牛牧场
公路的开通:大 规模的农场和牧 牛场随之出现, 伐木公司的运输 更为方便
触目惊心的破坏
修建雨林公路
发
展 弊:
的
它可能造成林区居民的增加
眼
光
开发公司的蜂拥而至,相应的工厂也乘虚而入
辩
雨林的受损程度日益加大,甚至加速其毁灭
全球定位系统
增加空气湿度, 调节气候
保持水土
储存降水
神奇的亚马孙
(3)雨林的物种资源丰富
——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森林储量占世界总 储量的30%。
植物种类、鸟类占 世界50%。
亚马孙河淡水鱼达 2000多种。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2、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
(1)调节全球碳氧平衡
(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 衡
森林--“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2、森林急剧减少的现状及危害
(1)现状
a、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特别是大片 热带原始林正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b、作为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片 原始森林——亚马孙热带雨林(其中60%分布在巴西境 内)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巴西政府对亚马孙地区 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实施,这片雨林受到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的生态效益及其保护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某中学地理探究学习小组对该中学与高速公路之间的一片林地与裸地气温进行连续监测,测得林地与裸地月均温差值变化如下表。
读表完成1—2题。
月份 1 2 3 4 5 6 月均温差值0.13 0.10 0.18 -0.16 -0.13 -0.25 月份7 8 9 10 11 12 月均温差值-0.43 -0.40 -0.20 -0.10 0.11 0.22
1.探究结果表明
A.学校所在地位于南半球B.林地的年均温差大,裸地的年均温差小
C.该地7、8月份的月均温较低D.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低2.该片林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涵养水源②保持水土③减弱噪声④吸烟滞尘⑤防风固沙
A.①②B.②⑤C.③④D.③⑤
【答案】1.D 2.C
2.由于该片林地位于学校与高速公路之间,因而可起到减弱噪声和吸烟滞尘的作用。
森林的分布及生态效益
1.森林的分布
2.森林的生态效益
森林的生态效益可以笼统地概括为“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增加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在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功能又有所差异,总结如下。
地区生态功能破坏后果
湿润地区、山地丘陵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下渗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干旱、半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农牧业减产沿岸地区防止海风、海浪侵袭
台风(飓风)、风暴潮加剧,
海岸侵蚀后退、海水倒灌
城市、交通道路两侧
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吸烟除尘、减弱噪声等大气污染加剧、噪声污染加剧、
环境质量降低
热带雨林
维持全球碳氧平衡、保护生物多样
性、调节大气成分、促进水循环
生态失衡、环境恶化、
灾害多发、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等
图示说明如下:
读我国局部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1—3题。
1.当前,甲、乙、丙三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可能分别是
A.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减少
C.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D.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水土流失
2.要对丙地区土地利用进行宏观监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 B.RS
C.GIS D.实地勘测
3.在无林地区20cm厚的土层,只需40年就可以冲刷殆尽;而有林地区,则需75年以上。
说明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A.美化环境B.净化空气
C.保持水土D.含蓄水源
【答案】1.A 2.B 3.C
【解析】1.读图可知,甲位于大兴安岭,主要生态问题为森林减少;乙位于内蒙古草原,
主要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丙地位于黄土高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选择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