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物理学复习资料

大气物理学复习资料
大气物理学复习资料

大气物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第一章大气概述

1、干洁大气:通常把除水汽以外的纯净大气称为干结大气,也称干空气。

2、气溶胶:大气中悬浮着的各种固体和液体粒子。

3、气团:水平方向上物理属性比较均匀的巨大空气块。

4、气团变性:当气团移到新的下垫面时,它的性质会逐渐发生变化,在新的物理过程中获得新的性质。

5、锋:冷暖性质不同的两种气团相对运动时,在其交界面处出现一个气象要素(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发生剧烈改变的过渡带称为锋。

6、冷锋: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

7、暖锋:锋面在移动过程中,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8、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很少移动,有时冷气团占主导地位,有时暖气团占主导地位,使锋面处于来回摆动状态。

9、锢囚锋:当三种冷暖性质不同的气团(如暖气团、较冷气团、更冷气团)相遇时,可以产生两个锋面,前面是暖锋,后面是冷锋,如果冷锋移动速度快,追上前方的暖锋,或两条冷锋迎面相遇,并逐渐合并起来,使地面完全被冷气团所占据,原来的暖气团被迫抬离地面,锢囚到高空,这种由两条锋相遇合并所形成的锋称为锢囚锋。

:在垂直方向上每变化100温垂直递减率米,气温的变化值,并以温度随高度的升10、气高而降低为正值。

11、气温T: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r=m/m:一定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质量和干空气质量之比。混合比r12、dv q=m/(m+m):一定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质量与湿空气质量之比。、13比湿q dvv e:大气中水汽的分压强称为

水气压。汽压14、水e:某一温度下,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时所具有的水汽压。、饱和水汽压15sρ:单位体积湿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16水汽密度(即绝对湿度)v17、相对湿度U: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水汽和饱和水汽的摩尔分数之比称为水面的相w

对湿度。

18、露点t:湿空气中水汽含量和气压不变的条件下,气温降到对水面而言达到饱和时的d温度。

19、风:指空气相对于地面的水平运动。

20、云: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或冰晶微粒,或两者混合的可见聚合体,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冰晶或雪粒,它底部不接触地面,有一定的厚度。

21、降水:指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

22、降水量: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的降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到水平面上的水层深度,它以mm为单位。

23、气象能见距:指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能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认出目标物(黑色、大小适度)的最大水平距离。能见距的记录以km单位。

24、能见度:透过大气能分辨远处目标物的程度,分为10个等级

25、虚温T:同一压强下,干空气密度等于湿空气密度时,干空气应具有的温度。v

第二章大气压力

1、大气压强或气压:物体表面单位面积所受的大气分子的压力称为大气压强或气压。

2、大气流体静力平衡:大气处于静止时垂直气压梯度力和重力相平衡。

3、重力位势:单位质量的空气通过任意路径由海平面上升到某一高度时克服重力所作的功。

4、大气标高:气压、密度随高度的变化趋势。气压标高:指使气压减少到初始气压1/e倍时所需要的高度增量。

5、等温大气:大气层的虚温(或温度)不随高度变化,称为等温大气。

6、多元大气:指气温(或虚温)是高度的线性函数的大气层。

7、均质大气:大气密度不随高度变化,而是整层都保持其海平面值的等密度大气模式,称为均质大气。

8、标准大气:就是能够粗略地反映出周年、中纬度状况的,得到国际上承认的,假定的大气温度、压力和密度的垂直分布。它的典型用途是作为压力高度计校准、飞机性能计算、飞机和火箭设计、弹道制表和气象制图的基准,假定空气服从使温度、压力和密度与位只能规定一个标准大气,在一个时期内,势发生关系的理想气体定律和流体静力学方程,

这个标准大气,除相隔多年做修正外,不允许经常变动。

第三章大气热力学基础

1、干绝热过程:在绝热过程中,气块内的水汽始终未达到饱和,没有相变发生的过程。

2、位温:就是把空气块干绝热膨胀或压缩到标准气压(常取1000hpa)时应有的温度。

3、抬升凝结高度:湿空气块因绝热抬升而达到饱和的高度称为抬升凝结高度。

4、湿绝热过程:未饱和湿空气干绝热上升达到凝结高度以后,假如在上升过程中是绝热的,全部凝结水都保留在气块内,当气块下沉时凝结的水分又会蒸发,仍然沿着绝热过程回到原来的状态,这个过程是可逆的。

5、假绝热过程:如果在饱和气块上升过程中,凝结物一旦形成便全部从气块中降落,并带走一些热量(不过此热量极少),在气块下沉时必然会沿着干绝热过程变化,无法再回到原来的状态,这是一个开放系的不可逆过程,严格来说也不是绝热的。

6、焚风:气流过山后形成的干而暖的地方性风。

7、(掌握焚风形成原理,教材P139最后一段)

8、大气层结:一个地区上空大气温度和湿度的垂直分布。

9、路径曲线(状态曲线):空气块温度随气压(或高度)的变化曲线。

10、相当温度Te:系统经等压绝热蒸发过程成为湿空气(p,T,r)以前,绝对干燥的空气所应具有的温度。是这个等压绝热蒸发过程中可能有过的最高温度。

11、湿球温度:在等压绝热过程中,系统内的液态水蒸发使空气降温而达到饱和时空气所具有的温度,是这个过程中最低的温度。

12、假湿球温度:空气由原来的状态沿干绝热线上升,达到抬升凝结高度后再沿假绝热线下降到原来的气压处,这时的温度。

13、假湿球位温:将假湿球温度沿假绝热线降到1000hpa处所具有的温度。

14、假相当位温:气块沿干绝热线上升,到达抬升凝结高度后按假绝热线上升,直到所有水汽

耗尽,再沿该假绝热线的渐近线——干绝热线下降到1000hpa处所应具有的温度。

15、假相当温度:令气块干绝热上升,达到凝结高度后又按假绝热过程上升,直到所有水汽耗尽,再沿干绝热过程下降到原来气压处所应有的温度。

16、静力稳定度(也称层结稳定度):层结大气所具有的影响空气团块垂直运动的特性。

第四章大气动力学

1、气压梯度力:单位质量的空气在气压场中由于气压分布不均而受到的力。

2、地转偏向力:因地球自转而使空气质点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3、惯性离心力:是物体做曲线运动时产生的,由运动轨迹的曲率中心沿曲率半径向外的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4、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再做相对运动时,接触面之间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气层之间产生的一种牵制力,它通过湍流交换作用使空气流速发生改变,也内摩擦力、5称湍流摩擦力。

:下垫面对空气运动的阻力,方向与空气运动方向相反。大小与空气运动的速外摩擦力、6度和摩擦力系数成正比。

7、热雷雨:指气团内因下垫面(森林、沙地、湖泊等)受热不均匀,由热力抬升作用形成的雷雨。

8、地转风:在自由大气中,平直等压线情况下,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达到平衡时,空气的等速直线水平运动。

9、梯度风:在自由大气中,不计摩擦力的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及惯性离心力,三里达到平衡时,空气的等速水平的圆周运动。

10、旋转风:在忽略科氏力的情况下,(当大气梯度力大,惯性离心力大(旋转半径小)),对于自由大气中的匀速曲线运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离心力二者的平衡称为旋转平衡,相应的空气运动称旋转风。或旋衡风。

11、热成风:地转风在铅直方向上的速度矢量差。

计算题可能出处:

1、(切记哈,可能考原题哦)重点复习例题:P33 例

P41 例

P163 例

2、课后所做的习题及补充题。

第二部分章末小结

第一章小结

1、大气演化的三个阶段及各自组分

1)干结大气的的定义及组成成分

2)CO、臭氧的来源和作用23)气溶胶的定义、来源、作用

2、大气垂直分层(成分、压力、电离、温度)

1)气温垂直递减率γ的定义和计算

2)气团、气团变性、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锢囚锋

3、温湿参量定义及计算

风、云、降水量、气象能见距的定义

4、能独立推导湿空气状态方程。虚温的概念、意义及相关计算

第二章小结

1、通常可认为大气受到的重力和垂直方向的气压梯度力是平衡的,即处于静力平衡状态。于是得到大气静力学方程:

2、结合湿空气状态方程,可得到压高公式:

3、将单位质量的单位质量物体通过任意路经径从海平面上升到某一高度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称为重力位势,

(J/kg)(gpm)

将位势高度代替几何高度,则压高公式简化成:

气压标高、密度标高与大气标高.

4、引入三种大气模式,得到不同情况下大气的压强随高度的分布。

(1)等温大气T=C v

将T替换成t,ln替换为lg得拉普拉斯压高方程:vv

它主要用于海平面气压的订正。

压高公式主要应用于几方面:

(1)海平面气压订正。

(2)气压测高。根据不同高度两点的气压和它们之间的平均气温,来求两点的高度差。比如,已知山顶、山脚处的气压、气温即可求出山的高度。

(3)求气层的平均气温(压高平均气温)

第三章小结

1、讨论大气中的热力过程时,以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形式为基本出发点,并讨论了广泛应用热力学函数熵S、焓H和吉布斯函数G。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大气中的应用形式,熵、比熵、焓、比焓、吉布斯函数、化学

势等的基本表达形式和式中各项物理含义。等熵过程为绝热可逆过程,等焓过程为绝热等压过程。

2、空气的多种热力过程中,以干绝热过程及湿绝热过程(可逆饱和绝热过程)最为重要,它们都是可逆过程。在假绝热过程中,凝结物一旦形成便完全降落,是不可逆的。空气块垂直上升时,湿绝热过程和假绝热过程的减温率差异很小,故常用假绝热过程的垂直减温率作为湿绝热减温率。

概念:干绝热过程、湿绝热过程、假绝热过程、位温、假相当位温、焚风(包括解释)(1原理)

掌握:泊松公式应用,位温计算,位温垂直分布与大气垂直减温率关系,抬升凝结高)2(度计算,干湿绝热减温率关系。

3、研究大气热力学问题常用图解法。我国台站上广泛使用的是温度对数压力图即埃玛图,它是用来分析预报雷雨、冰雹、飑线等强对流天气的一种基本图表。各种图解上都有等温线、等压线、干绝热线、湿(假)绝热线及饱和等比湿线五组基本曲线。

掌握:埃玛图的构造,利用埃玛图确定比湿、饱和比湿、水汽压、饱和水汽压、抬升)(1

凝结高度、求等压面厚度和虚温、位温、假相当位温等。

概念:路径曲线、层结曲线、相当温度、湿球温度、假湿球温度、假湿球位温、假相2)(当温度、假相当位温,各温湿参量的大小关系和保守性。

4、处于静力平衡的大气层中,其温度和湿度的垂直分布关系到对流运动是否发展,这种特性称为大气的静力稳定度。通常用“气块法”根据其垂直位移时气块温度的个别变化率和环境大气的垂直减温率判断薄气层的稳定度,分为绝对稳定、绝对不稳定及条件不稳定三种形态。

对于厚气层或整层大气的稳定度,根据不稳定能量的大小和正负,可将气层分成绝对不稳定、

绝对稳定和潜在不稳定(包括真潜和假潜)三种类型。有外力抬升时,真潜不稳定的气层很快发展成对流运动。

概念:气块法,静力稳定度,自由对流高度、平衡高度、潜在不稳定、真潜、假潜、)(1对流凝结高度、CAPE、CIN

γγγθθΓ判据)分为和2()薄层大气静力稳定度判据(与与判据,,seds绝对稳定、绝对不稳定及条件不稳定三种形态;厚气层或整层大气的稳定度(不稳定能量判据)分成绝对不稳定、绝对稳定和潜在不稳定(包括真潜和假潜)三种类型;热对流的预报;

5、影响气层稳定度的因子很多,整层气层的抬升和下沉,高空冷暖平流,垂直混合等作用都会使层结发生变化,改变稳定度。

整层气层的下沉伴随水平辐散将会趋向于稳定或不稳定度有所增加;而整层气层被抬升时,若气层下湿上干则下部先达到饱和,则会趋于不稳定。这种原来稳定的气层,由于被抬升到凝结高度以上而变成不稳定,称为对流性不稳定,它也是一种潜在的不稳定。若气层上湿下干,则会趋于稳定,称为对流性稳定。

概念:对流性不稳定、对流性稳定、对流性中性(1)(2)对流性不稳定判据,下沉逆温判据,整层气层升降稳定度变化

大气物理学题库答案

大气物理学题库答案

1.氮气、氧气、氩气(或N2、O2、Ar)

2. 原始大气、次生大气、现代大气 3. 基尔霍夫定律、普朗克定律、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维恩定律。 4. 核化(或填异质核化)、凝结、碰并、连锁; 5. 水云、冰云、混合云; 6. 色; 7. 爱根核,大核,巨核; 8. 增加空气中的水汽、降温。 9. CO2、O3; 10. 瑞利散射, 米散射, 几何光学散射; 11. 宇宙射线 地壳αβγ射线作用 大气中放射性元素 12. 低气压、高气压、低压槽、高压脊、鞍型气压场 13. Kirchhoff (或基尔霍夫) 14. 紫外光、红外光 15. 辐射平衡、热量平衡, 潜热 、感热,太阳辐射,大气 。 16. 高压、低压 17. 冷却、增湿、冷却、增湿 18. 日地平均距离大气上界 19. 比湿 、 混合比 、 水汽密度 、 露点 、 相对湿度 。 20. 状态(变化)、 层结 。 21. 对流层 、平流层 、 中层、热层 、外层。 22. 绝热上升膨胀冷却 、辐射冷却、平流冷却 、 混合冷却 。(降温过程很多,写出其中四种即可) 23. 0>??z θ 、 0

大气物理学

大气物理学在线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冬季沿海地区经常形成的逆温是( D ) A辐射逆温 B下沉逆温 C地形逆温 D平流逆温 4.台风属于( B )系统。 A大尺度 B中尺度 C小尺度 D微尺度 5.夏季的台风属于( B ) A暖高压B暖低压C冷高压D冷低压 7.白贝罗的风压定律是关于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 D )A上 B下 C左 D右 8.根据测量结果,碘化银成冰阈温大致为,浸润冻结为( B )A-20~-19℃ B-9~-8℃ C-16~-13℃ D-5~-3℃ 1.大雨滴对可见光的散射属于(C ) A 瑞利散射 B 米散射 C 几何光学散射 D 大粒子散射 2.云滴对可见光的散射属于( B) A瑞利散射 B 米散射 C 几何光学散射 D 大粒子散射

3.夏季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影响很大的副热带高压属于( A)A暖高压 B冷高压 C暖低压 D冷低压 4.无机冰核以(D )代表。 A二氧化碳 B 氮气 C 丙烷 D 碘化银 5.在晴朗无云的夜间,容易形成的逆温是(A ) A 辐射逆温 B 下沉逆温 C 地形逆温 D 平流逆温 6.气体分子对可见光的散射属于(A ) A 瑞利散射 B米散射 C几何光学散射 D 大粒子散射 7.温带气旋属于(C )系统。 A 大尺度

B 中尺度 C 小尺度 D 微尺度 8.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平面的辐射能称为( D) A 辐亮度 B 辐射率 C 辐射通量密度 D 辐射通量 9.地转平衡条件下的水平风称为(A ) A 地转风 B 热成风 C 梯度风 D 旋衡风 10.雨滴的形成增长主要是( C) A湍流碰并 B 布朗碰并 C 重力碰并 D 气压梯度力碰并 10.根据测量结果,碘化银成冰阈温大致为,接触冻结为(B)(4分)A -20~-19℃B -9~-8℃C

初二物理 8.4 大气压所有知识点及例题

第八章第三节大气压强 一、必背知识点 ◆大气压强的定义:大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例1:用嘴吸装矿泉水的空塑料瓶的瓶口,瓶会变塌.空塑料瓶变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2: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A.把药液注射进肌肉里B.用吸管吸瓶中的饮料 C.茶壶上留有小孔D.利用离心水泵抽水 ◆大气压的利用:吸管吸水,水泵抽水,吸盘 ◆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意义: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其他实验:①瓶吞鸡蛋②纸片托水等等。 ◆托里拆利实验: (1)现象:玻璃试管内的水银高出液面760mm (2)结论:此时的大气压强等于760mm水银产生的压强 (3)意义:托里拆利实验既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又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注意:①玻璃管的粗细与测量结果无关 ②在实验中应竖直放置,如果玻璃管倾斜,则管内水银柱长度将,水银柱竖直高度将。 ③将玻璃管向上提或者向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_________。 ④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的玻璃试管长度为10.336m。解释 例3: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内液柱的高度取决于() A 外界的大气压强 B 外界大气压强和管粗细 C 外界大气压强和液体密度 D 外界大气压强和玻璃管的倾斜度 ◆标准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相当于760mm水银产生的压强,为1.013×105 Pa。 ◆大气压的变化: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强越小。海拔越高,大气压强越小。 注意:①大气的密度不是均匀的,所以大气压的值是不固定的。我们只能用托里拆利实验测出某个地点在某个时刻的压强 ②大气压与天气有密切的关系 ◆大气压与液体沸点的关系:大气压强与液体的沸点成正比 例4:下列说法正确的事() A 大气压随高度的减小而均匀减小 B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升高 C 高度越高,大气压越小D高山上做不熟饭,是因为高山上的温度太低 二、经典试题 1、____ 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_____ 实验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强的数值。 2、下列现象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A.钢笔吸墨水B.用吸管吸饮料 C.抽水机把水从低处抽往高处D.用高压锅煮食物 3、登山运动员徒手攀登海拔较高的山峰,在继续攀登海拔4 000m以上高度时,尽管经过充足的休息后再爬, 但是越往上爬越感觉到乏力,出现头晕、耳鸣和恶心等现象,其主要原因() A.山峰陡峭,人体能量消耗大B.高处气温太低

大气物理学复习 ()

大气物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第一章大气概述 1、干洁大气:通常把除水汽以外的纯净大气称为干结大气,也称干空气。 2、气溶胶:大气中悬浮着的各种固体和液体粒子。 3、气团:水平方向上物理属性比较均匀的巨大空气块。 4、气团变性:当气团移到新的下垫面时,它的性质会逐渐发生变化,在新的物理过程中 获得新的性质。 5、锋:冷暖性质不同的两种气团相对运动时,在其交界面处出现一个气象要素(温度、 湿度、风向、风速等)发生剧烈改变的过渡带称为锋。 6、冷锋: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 7、暖锋:锋面在移动过程中,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8、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很少移动,有时冷气团占主导地位,有时暖气团 占主导地位,使锋面处于来回摆动状态。 9、锢囚锋:当三种冷暖性质不同的气团(如暖气团、较冷气团、更冷气团)相遇时,可 以产生两个锋面,前面是暖锋,后面是冷锋,如果冷锋移动速度快,追上前方的暖锋,或两条冷锋迎面相遇,并逐渐合并起来,使地面完全被冷气团所占据,原来的暖气团被迫抬离地面,锢囚到高空,这种由两条锋相遇合并所形成的锋称为锢囚锋。10、气温垂直递减率:在垂直方向上每变化100米,气温的变化值,并以温度随高度 的升高而降低为正值。 11、气温T: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12、混合比r:一定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质量和干空气质量之比。r=m v/m d 13、比湿q:一定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质量与湿空气质量之比。q=m v/(m v+m d) 14、水汽压e:大气中水汽的分压强称为水气压。 15、饱和水汽压e s:某一温度下,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时所具有的水汽压。 16、水汽密度(即绝对湿度)ρv:单位体积湿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

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

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 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 1、大气压强是存在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强是存在的。(覆杯实验、吸管、吸盘、输液器。) 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这个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流动性和重力) 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原理:P=ρgh外界大气给水银面的压强等于管内水银给水银面的压强,液面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 2.步骤:如图甲、乙、丙 实验过程: (1)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逐渐倾斜玻璃管,管内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不变。 (3)继续倾斜玻璃管,当倾斜到一定程度,管内充满水银,说明管内确实没有空气,而管外液面上受到的大气压强,正是大气压强支持着管内760mm高的汞柱,也就是大气压跟760mm高的汞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4)用内径不同的玻璃管和长短不同的玻璃管重做这个实验(或同时做,把它们并列在一起对比),可以发现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不变。说明大

气压强与玻璃管的粗细、长短无关。 (5)将长玻璃管一端用橡皮塞塞紧封闭,往管中注满红色水,用手 指堵住另一端,把玻璃管倒插在水中,松开手指。观察现象并提问学生:“如把顶端橡皮塞拔去,在外部大气压强作用下,水柱会不会从管顶喷出?”然后演示验证,从而消除一些片面认识,加深理解。 (6)通常人们把高760毫米汞柱所产生的压强,作为1个标准大气 压值约为1.013×Pa 3.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4.结论:大气压=760mmHg =76cmHg =1.01×105Pa (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说明: ①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②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 ④托里拆利实验时,若管内有少许空气,水银柱高度将改变,实验结果偏小。 ⑤玻璃管倾斜,液柱变长,但垂直高度不变,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⑥玻璃管上提,液柱不变,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⑦水银槽中水银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⑧玻璃管的粗细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⑨不小心玻璃管顶部弄破,会出现什么现象?像喷泉一样喷出吗?答:

大气试题库_有答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 一、选择题(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答案要求,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 1.以下对地球大气层结构的论述中,错误的是(D )。 A. 对流层的厚度随地球纬度的增加而降低。 B. 暖层空气处于高度的电离状态,故存在着大量的离子和电子。 C. 平流层的气温几乎不随高度变化。 D. 中间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该层空气不会产生强烈的对流运动。 2. 目前,我国排放大气污染物最多的是(B)。 A. 工业生产。 B. 化石燃料的燃烧。 C. 交通运输。 D. 生态环境破坏。 3. 烟囱上部大气是不稳定的大气、而下部是稳定的大气时,烟羽的形状呈(D)。 A. 平展型。 B. 波浪型(翻卷型)。 C. 漫烟型(熏蒸型)。 D. 爬升型(屋脊型)。 4. 尘粒的自由沉降速度与(D )的成反比。 A.尘粒的密度。 B. 气体的密度。 C. 尘粒的粒径。 D. 气体的粘度。 5.处理一定流量的气体,采用(A)净化时,耗用的能量为最小。 A. 重力除尘装置。 B. 惯性除尘装置。

C. 离心力除尘装置。 D. 洗涤式除尘装置。 6. 电除尘装置发生电晕闭塞现象的主要原因是(D )。 A. 烟尘的电阻率小于104Ω·cm。 B. 烟尘的电阻率大于1011Ω·cm。 C. 烟气温度太高或者太低。 D. 烟气含尘浓度太高。 7. 在以下关于德易希方程式的论述中,错误的是(B )。 A. 德易希方程式概括了分级除尘效率与集尘板面积、气体流量和粉尘驱进速度之间的 关系。 B. 当粒子的粒径相同且驱进速度也相同时,德易希方程式可作为除尘总效率的近似估 算式。 C. 当粒子的粒径相同且驱进速度不超过气流速度的10~20%时,德易希方程式可作 为除尘总效率的近似估算式。 D. 德易希方程式说明100%的分级除尘效率是不可能的。 8.直接应用斯托克斯公式计算含尘气流阻力的前提是(A )。 A.颗粒雷诺数Re p≤1,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B.1<Re p<500,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C.500<Re p<2×105,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D.颗粒雷诺数Re p≤1,颗粒直径小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9.在以下有关填料塔的论述中,错误的是(B)。 A. 产生“塔壁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塔径与填料尺寸的比值太小。 B. 填料塔是一种具有固定相界面的吸收设备。 C. 当烟气中含有悬浮颗粒物时,填料塔中的填料容易堵塞。 D. 填料塔运行时的空塔气速一定要小于液泛气速。 10. 在以下有关气体吸附穿透曲线的论述中,错误的是(C )。 A.穿透曲线表示吸附床处理气体量与出口气体中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B.穿透曲线的形状取决于固定吸附床的操作条件。 C.穿透曲线表示吸附床床层厚度与出口气体中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D.穿透曲线斜率的大小可以反映吸附过程速率的快慢。 11.在以下石灰或石灰石湿式洗涤法烟气脱硫的化学反应式中,(C)是对吸

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

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 熟记标准大气压值: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还要掌握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常见考法 本部分属于理解层次的考点,近几年中考试题对这部分的考查,基本以两种方式出现,一是综合性不高的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一是综合性较高的计算题。 误区提醒 1. “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 托里拆利实验需注意: ①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②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 ③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典型例题】 例析: 压强 一、压强 1.压强:(1)压力:

①产生原因:由于物体相互接触挤压而产生的力。②压力是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③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④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力的产生原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当物体放置于水平地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4)公式:P=F/S。式中P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5)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1Pa=lN/m2,其物理意义是:l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2.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2)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 二、液体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2.液体压强的大小

大气物理学主要知识点

主要知识点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绝热过程与位温 ?饱和水汽压、冰面饱和水汽压 ?饱和绝热与假绝热 ?抬升凝结高度、自由对流高度、浮力能量、对流凝结高度 ?均质核化、异质核化 ?曲率效应、溶质效应 ?临界过饱和度/临界半径 ?Kohler曲线、霾的形成 ?云滴碰并增长、末速度 ?冰云核化、贝吉隆Bergeron过程 ?气溶胶、凝结核、云凝结核 ?气溶胶分类、源、汇、寿命、分布 ?气溶胶吸湿参数 ?气溶胶对云和降水的影响 ?气溶胶直接效应、间接效应 ?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温室效应与温室气体 ?大气吸收谱与大气窗区 ?云对地球辐射的影响 ?Chapman机制、催化损耗循环、南极臭氧损耗机制、北极何时出现臭氧洞 ?边界层、地表能量平衡、地表水平衡 ?静力稳定度、动力不稳定 ?边界层日变化 ?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效应 ?Rayleigh散射、米散射 ?对流层顶定义、对流层顶分布特征 ?热带对流层顶层 第二讲 大气科学研究手段 ?探测设备研制——研制少、技术落后、水平低 ?野外观测——试验少、国外仪器、手段单调(促进国外改进设备) ?遥感反演(卫星、飞机、地基、移动)——国外观测、反演理论与方法少、验证工作多?资料同化(同化方案、资料库)——国外模式、理论研究多、无国产品 ?诊断分析——国外资料、国外卫星资料、国外模式资料、工作众多(促进国外完善资料)?数值模拟(模式研制、运行者)——国外模式、研制改进少、运行者众多(促进国外完善模式) 关于探测的一些注意事项 1.视事未必是事实 2.精确测量未必就是测量精确 大气物理学范畴 ?大气物理学寻求从物理原理来解释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时间与空间尺度的现象。大气物理学可以广泛地认为包括所有大气现象。流体力学、热力学、电磁学 ?大气科学领域传统上把大气物理学与大尺度动力学(中尺度、天气尺度、行星尺度)

初中物理压强、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教程文件

初中物理压强、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 一、知识要点 (一)压力与压强的区别和联系见下表: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是: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

同一深度,向各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增加,液体的压强也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连通器的特点是:当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在同一高度。常见的连通器的实例:涵洞、茶壶、锅炉水位计等。 3、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 p=ρgh 其中ρ是液体的密度,g=9.8牛/千克,h是液体的深度.4、连通器 (1)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2)连通器里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总保持相平,这是由于水不流动时,必须使连通器底部的液片左、右两侧受到的压强大小相等. (3)船闸的工作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三)大气压强:、 1、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空气受重力的作用,空气又有流动性,因此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位置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相等; (3)证明大气压存在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 首次准确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一标准 大气压等于76cm 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Pa 10013.15?。 4、标准大气压强:大气压强不但随高度变化,在同一地点也不 是固定不变的,通常把1、01325×105 Pa 的大气压强叫做标准 大气压强,它相当于760mm 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计算过程为 p=ρ水银gh=13、6×103kg/m3×9、8N/kg ×0、76m=1、 013×105Pa ;标准大气压强的值在一般计算中常取1、01×105 Pa ,在粗略计算中还可以取作105Pa 。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 气体、液体都具有流动性,因此被称作流体。 2.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二、重点、难点剖析 (一)重力和压力的区别:可以从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大小、 方向、作用点等方面来比较。 (二)注意正确地判断受力面积:压强公式S F p =中的S 是受力面 积,而不是物体的表面积,关键看所讨论的压力是靠哪一个面承 受,而不一定是受压物体的表面积,代入数据计算时要注意各物 理量单位的对应。

大气物理学题目及答案(84题)

大气物理学题目及答案 (84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大气物理学(32+19+33=84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陆地下垫面的热量差额主要是指__________。(C) A:下垫面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 B:下垫面上的蒸发与凝结 C:地面辐射差额 D:土壤的性质 2、对流层与平流层交界处,有一个厚约__________公里的过渡层,叫对流层顶。 (A) A.1-2 B.10 C.0.2-0.3 D.5 3、如果已知本站气压、海拔高度和气柱的__________,就可以用压高公式求算海平面气压。(C) A.相对湿度 B.气压垂直递减率 C.平均温度 D.垂直高度 4、大气的稳定度决定于该气团的层结,层结不稳定是__________。 (C) A.γ=γd B.γ<γd C.γ>γd D、γ=γd=0 5、常在T-lnP图上见到,自由对流高度以上的正不稳定能量面积大于其下面的负的不稳定能量面积,这种情况叫__________。(A) A.真潜不稳定型 B.假不稳定型 C.绝对不稳定型 D.绝对稳定型 6、在叙述云块上升过程中的降温时,有时讲绝热降温,有时讲膨胀降温,这两种说法__________。(C) A.完全一样 B.完全不一样 C.基本一样 D.基本不一样 7、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B)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层 8、目前一般把PH值小于__________的降水都称为酸雨。(B) A、4.0 B、5.6 C、6.5 D、7.0 9、测量空气湿度的最基本方法是__________。(B)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学科代码070602)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学科代码:070602)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的大气物理、大气环境、天气和气候动力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大气科学发展前沿和动态,具备从事大 气物理和大气环境、天气和气候动力研究或大学教育的高层次人才。 二、研究方向 1.天气动力学、数值模式及模拟分析、2.气候动力学及气候变化和预测、3.热带天气学、海—气相互作用和季风、4.中小尺度天气学和暴雨研究、5. 云雾物理学及气溶胶、6.卫星遥感学及其应用、7.大气光学探测及应用、8.大气边界层物理学及下垫面过程、9.污染气象学、10.雷电物理学和雷电探 测、11.中层大气物理和化学 三、学制及学分 按照研究生院有关规定。 四、课程设置 英语、政治等公共必修课和必修环节按研究生院统一要求。

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如下所列 基础课: AE15201★高等大气动力学★(4) AE15202★高等天气学★(4) AE15203★高等大气物理学★(4) AE15204★大气遥感方法★(4) EN05211 大气化学(2) 专业课: AE15210 大气统计方法(3) AE15211 空气污染气象学(3) AE15212 全球气候变化(2) AE15213 大气科学中的数值模拟方法(4)ME25202 计算流体力学(4) AE06101 大气科学进展(2) AE16201 气溶胶、云和降水卫星遥感(3)AE16202 中层大气研究(3) AE16203 大气电学研究(3) AE16204 大气下垫面过程与边界层气象学(2) 备注:带★号课程为博士生资格考试科目。 五、科研能力要求 按照研究生院有关规定。 六、学位论文要求 按照研究生院有关规定。

初中物理压强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压强、液体压强与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 一、知识要点 (一)压力与压强的区别与联系见下表: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就是: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

同一深度,向各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增加,液体的压强也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连通器的特点就是:当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在同一高度。常见的连通器的实例:涵洞、茶壶、锅炉水位计等。 3、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就是 p=ρgh 其中ρ就是液体的密度,g=9.8牛/千克,h就是液体的深度. 4、连通器 (1)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2)连通器里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总保持相平,这就是由于水不流动时,必须使连通器底部的液片左、右两侧受到的压强大小相等. (3)船闸的工作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三)大气压强:、 1、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空气受重力的作用,空气又有流动性,因此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位置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相等; (3)证明大气压存在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首次准确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就是:托里拆利实验。一标

准大气压等于76cm 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Pa 10013.15?。 4、标准大气压强:大气压强不但随高度变化,在同一地点也不就是固定不变的,通常把1、01325×105 Pa 的大气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强,它相当于760mm 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计算过程为p=ρ水银gh=13、6×103kg/m3×9、8N/kg ×0、76m=1、013×105Pa;标准大气压强的值在一般计算中常取1、01×105 Pa,在粗略计算中还可以取作105Pa 。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 气体、液体都具有流动性,因此被称作流体。 2、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二、重点、难点剖析 (一)重力与压力的区别:可以从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大小、方向、作用点等方面来比较。 (二)注意正确地判断受力面积:压强公式S F p =中的S 就是受力面积, 而不就是物体的表面积,关键瞧所讨论的压力就是靠哪一个面承受,而不一定就是受压物体的表面积,代入数据计算时要注意各物理量单位的对应。 (三)知道液体压强的特征: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因此在液体内

大气物理学题目与标准答案.docx

大气物理学 (32+19+33=84 题 ) 一、单项选择题: 1、陆地下垫面的热量差额主要是指__________。(C) A:下垫面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B:下垫面上的蒸发与凝结 C:地面辐射差额D:土壤的性质 2、对流层与平流层交界处,有一个厚约 __________公里的过渡层,叫对流层顶。( A ) .10C 3、如果已知本站气压、海拔高度和气柱的__________,就可以用压高公式求算 海平面气压。 ( C ) A. 相对湿度 B.气压垂直递减率 C.平均温度 D.垂直高度 4、大气的稳定度决定于该气团的层结,层结不稳定是__________。 ( C ) A. γ =γ d B.γ <γ d C.γ>γd D、γ =γd=0 5、常在 T-lnP 图上见到,自由对流高度以上的正不稳定能量面积大于其下面的 负的不稳定能量面积 , 这种情况叫 __________。( A ) A. 真潜不稳定型 B.假不稳定型 C.绝对不稳定型 D.绝对稳定型 6、在叙述云块上升过程中的降温时,有时讲绝热降温,有时讲膨胀降温,这两 种说法 __________。( C ) A. 完全一样 B.完全不一样 C.基本一样 D.基本不一样 7、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 B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层 8、目前一般把PH值小于 __________的降水都称为酸雨。( B ) A、B、 C 、 D 、 9、测量空气湿度的最基本方法是__________。( B ) A、干湿表法 B、称重法 C、疑结法 D、吸收法 10、一定体积内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和干空气质量的比值定义为__________。( B ) A、绝对湿度 B、混合比 C 、比湿D、相对湿度

关于大气物理学题库答案修订稿

关于大气物理学题库答 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大气物理学题库答案一、选择题

二、 填空题 1. 氮气、氧气、氩气(或N 2、O 2、Ar ) 2. 原始大气、次生大气、现代大气 3. 基尔霍夫定律、普朗克定律、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维恩定律。 4. 核化(或填异质核化)、凝结、碰并、连锁; 5. 水云、冰云、混合云; 6. 色; 7. 爱根核,大核,巨核; 8. 增加空气中的水汽、降温。 9. CO2、O3; 10. 瑞利散射, 米散射, 几何光学散射; 11. 宇宙射线 地壳αβγ射线作用 大气中放射性元素 12. 低气压、高气压、低压槽、高压脊、鞍型气压场 13. Kirchhoff (或基尔霍夫) 14. 紫外光、红外光 15. 辐射平衡、热量平衡, 潜热 、感热,太阳辐射,大气 。 16. 高压、低压 17. 冷却、增湿、冷却、增湿

18. 日地平均距离大气上界 19. 比湿 、 混合比 、 水汽密度 、 露点 、 相对湿度 。 20. 状态(变化)、 层结 。 21. 对流层 、平流层 、 中层、热层 、外层。 22. 绝热上升膨胀冷却 、辐射冷却、平流冷却 、 混合冷却 。(降温过程很 多,写出其中四种即可) 23. 0>??z θ、 0

(完整版)初中物理压强知识点: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

初中物理压强知识点: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 ①温度:温度越高,空气分子运动的越强烈,压强越大; ②密度:密度越大,表示单位体积内空气质量越大,压强越大; ③海拔高度:海拔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强就越小。 PV=nRT克拉伯龙方程式通常用下式表示:PV=nRT?… ① P表示压强、V表示气体体积、n 表示物质的量、T表示绝对温度、R表示气体常数。所有气体R值均相同。如果压强、温度和体积都采用国际单位,R=8。314帕米3/摩尔K。如果压强为大气压,体积为升,则R=0。0814大气压升/摩尔K。R 为常数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已知标准状况下,1mol理想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把p=101325Pa, T=273。15K, n=1mol, V=22。4L 代进去 得到R约为8314帕升/摩尔K 玻尔兹曼常数的定义就是k=R/Na 因为n=m/M、p =m/v所以克拉伯龙方程式也可写成以下两种形式: pv=mRT/M????.②和pM=p RT??… ③ 以A、B两种气体来进行讨论。 在相同T、P、V时: 根据①式:nA=nB 摩尔质量之比=分子量之比=密度之比=相对密度)。若mA=mB则MA=MB。 在相同T P时: 体积之比=摩尔质量的反比;两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摩尔质量的反比) 物质的量之比=气体密度的反比;两气体的体积之比=气体密度的反比)。 在相同T V时: ---- 精选公文范文

----------------------- 精选公文范文----------------------- 摩尔质量的反比;两气体的压强之比=气体分子量的反比)。 阿佛加德罗定律推论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大气物理学题目及答案(84题)

大气物理学(32+19+33=84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陆地下垫面的热量差额主要是指。( C ) A:下垫面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 B:下垫面上的蒸发与凝 结 C:地面辐射差额 D:土壤的性质 2、对流层与平流层交界处,有一个厚约公里的过渡层,叫对流 层顶。 ( A ) A.1-2 B.10 C.0.2-0.3 D.5 3、如果已知本站气压、海拔高度和气柱的,就可以用压高公式 求算海平面气压。( C ) A.相对湿度 B.气压垂直递减率 C.平均温度 D.垂直高度 4、大气的稳定度决定于该气团的层结,层结不稳定是。 ( C ) A.γ=γd B.γ<γd C.γ>γd D、 γ=γ0 5、常在图上见到,自由对流高度以上的正不稳定能量面积大于 其下面的负的不稳定能量面积,这种情况叫。( A ) A.真潜不稳定型 B.假不稳定型 C.绝对不稳定型 D.绝对稳定型 6、在叙述云块上升过程中的降温时,有时讲绝热降温,有时讲 膨胀降温,这两种说法。( C ) A.完全一样 B.完全不一样 C.基本一样 D.基 本不一样

7、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分布在:。( B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层 8、目前一般把值小于的降水都称为酸雨。( B ) A、4.0 B、5.6 C、6.5 D、7.0 9、测量空气湿度的最基本方法是。( B ) A、干湿表法 B、称重法 C、疑结法 D、吸收法 10、一定体积内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和干空气质量的比值定义为。( B ) A、绝对湿度 B、混合比 C、比湿 D、相对湿度 11、水汽与湿空气的质量比定义为。( C ) A、绝对湿度 B、混合比 C、比湿 D、相对湿度 12、大气的相对湿度一般不超过。( B ) A、100% B、101% C、102% D、105% 13、气溶胶按尺度大小分为三类,其中爱根核半径小于( B ) A、<0.01μm B、<0.1μm C、介于 0.01μm~0.1μm D、介于0.1μm ~1.0μm E、>1.01.0μm 14、观测表明,随着海拨高度的增加,气压值按指数减少,海拔

大气污染复习题与答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综合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120分) 1、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按其存在状态可概括为两大类:气溶胶状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 2、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不同,大气人为污染源主要有三方面:燃料燃烧、 工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 3、环境空气质量分为三级;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一类区执行 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 4、煤的元素分析常用的基准主要有水分、灰分、挥发分 和固定碳四种。 5、理论空气量是指单位燃料按燃烧反应方程式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它由氮气、氧气的组成决定。 一般把超过理论空气量多供给的空气量称为空气过剩量,过剩空气系数是指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 6、燃料完全燃烧所必需的条件有适量的空气、足够的温度、 、必要的燃烧时间、燃料与空气的充分混合。通常把温度、时间 和湍流度称为燃烧过程的“三T” 7、空燃比定义为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所需的空气质量,它可以由燃烧方程式直接求得。 8 9、燃烧烟气分为干烟气、湿烟气;燃烧烟气中的水蒸气主要来自三方面:燃料中

氢燃烧后的水蒸气、燃料中水、理论空气量带入。 10、实际烟气体积等于理论烟气体积、过剩烟气体积之和。 11、用显微镜法观测颗粒时,得到投影径、几何当量径、物理当量径三种粒径。 13、粉尘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粉尘密度,安息角与滑动角、比表面积、含水量、湿润性、荷电性和导电性、粘附性及自然性和爆炸性等几种(任意说出四种)。 14 三项。 15、驰豫时间为颗粒-气体系统的一个基本特征参数,它的物理意义为:由于流体 阻力 使颗粒的速度减小到它的初速度1/e的时所需的时间。 16、目前常用的除尘器主要有机械除尘器、静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 湿式除尘器等四大类。惯性除尘器在除尘过程中除借助惯性力的作用外,还利用了重力和离心力的作用。 17、机械式除尘器通常指利用质量力(重力、惯性力和离心力等)的作用使颗粒物 与气流分 离的装置,包括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等。 18、在旋风除尘器内,气流的运动非常复杂,为研究方便,通常将气体在除尘器 内的运动分解为 三个速度分量,即切向速度、径向速度、轴向速度。切向速度是决定气流速度大 小的主要速度分量。外涡旋的切向速度反比于旋转半径,内涡旋的切向速度正比

大气物理学学位考试大纲

大气物理学 大气物理学是一门气象专业基础课。学习该课程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大气物理学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坚实基础。本门课主要包括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静力学、大气辐射、大气热力学等知识。 第一章 行星大气和地球大气的演化 一、要求:了解地球的演化和地球生命的起因,掌握地球大气演化的三个阶段。 二、考试内容 (1) 行星大气 (2) 地球大气的演化 三、例题: (1)地球大气的演化大体可分为 、 和 三个阶段。 四、作业: (1)行星大气的演化主要决定于该行星距太阳的距离及重力场的强度,对吗?为什么? (2)地球具有哪些独特的条件,使它成为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 第二章 地球大气的成分及其分布 一、要求: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主要的气象要素;掌握湿度的表示法、状态方程、虚温、 水汽和大气气溶胶的作用等概念。 二、考试内容 (1)干洁大气 (2)大气中的水汽 (3)大气气溶胶 三、例题: (1)气温15.0℃,大气压力1015.0百帕,混合比0.01 ,求(a )饱和水汽压,(b )水 汽压,(c )饱和差。(d )相对湿度,(e )绝对湿度,(f )比湿。 (2)什么是大气气溶胶粒子?它在哪些大气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如果假想大气中完全 不存在大气气溶胶,地球大气环境会有什么变化? (3)计算气压为1000hPa ,气温为27℃时的干空气密度和在相同温压条件下,水汽压 为20 hPa 时的湿空气密度。 (4)计算垂直密度梯度,在该高度上密度为1.0千克/米3,温度为23.1℃,气温直减 率为0.65℃/100米。如果空气密度不随高度变化,那么 ?T z ?=?

初中物理压强知识点

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形变效果)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 简称帕(这是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帕斯卡Blaise pascal而命名的),即牛顿/平方米。压 强的常用单位有千帕、千克力/平方厘米、托。一般以英文字母「p」表示。 (1)定义或解释: ①物理学中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②标准大气压为 1.013x10^5(10的5次方) Pa,大气压的数值相当于大约76c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就是大气压的大小。 (3)公式:p=F/S (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p—压强—帕斯卡(单位:帕斯卡,符号:Pa) F—压力—牛顿(单位:牛顿,符号:N) S—受力面积—平方米 F=PS (压力=压强×受力面积) S=F/P (受力面积=压力÷压强) (压强的大小与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有关) (4)说明 压力和压强 任何物体能承受的压强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损坏。 物体由于外因或内因而形变时,在它内部任一截面的两方即出现相互的作用力,单位截面上的这种作用力叫做压力。 一般地说,对于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将会产生压(或张)形变和切形变。因此,要确切 地描述固体的这些形变,我们就必须知道作用在它的三个互相垂直的面上的力的三个分量的 效果。这样,对应于每一个分力Fx、Fy、Fz、以作用于Ax、Ay、Az三个互相垂直的面,应力F/A有九个不同的分量,因此严格地说应力是一个张量。 由于流体不能产生切变,不存在切应力。因此对于静止流体,不管力是如何作用,只存在 垂直于接触面的力;又因为流体的各向同性,所以不管这些面如何取向,在同一点上,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力是相同的。由于理想流体的每一点上,F/A在各个方向是定值,所以应力 F/A的方向性也就不存在了,有时称这种应力为压力,在中学物理中叫做压强。压强是一个 标量。压强(压力)的这一定义的应用,一般总是被限制在有关流体的问题中。 垂直作用于物体的单位面积上的压力。若用P表示压强,单位为帕斯卡(1帕斯卡=1牛顿/平方米) 对于压强的定义,应当着重领会四个要点: ⑴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此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 ⑵同一压力作用在支承物的表面上,若受力面积不同,所产生的压强大小也有所不同。受 力面积小时,压强大;受力面积大时,压强小。 ⑶压力和压强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压力是支持面上所受到的并垂直于支持面的作用 力,跟支持面面积大小无关。 压强是物体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 ⑷压力、压强的单位是有区别的。压力的单位是牛顿,踉一般力的单位是相同的。压强的 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它是由力的单位和面积的单位组成的。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牛顿/平方米,称“帕斯卡”,简称“帕”。 ③影响压强作用效果的因素 1.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此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

大气物理学(复习版)

大气物理学(大三) 第六章 大气热力学基础 一、热力学基本规律 1、空气状态的变化和大气中所进行的各种热力过程都遵循热力学的一般规律,所以热力学方法及结果被广泛地用来研究大气,称为大气热力学。 2、开放系和封闭系 (1) 开放系:一个与外界交换质量的系统 (2) 封闭系:和外界互不交换质量的系统 (3) 独立系:与外界隔绝的系统,即不交换质量也不交换能量的系统。 3、准静态过程和准静力条件 (1)准静态过程: 系统在变态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处于平衡状态 (2) 准静力条件:P ≡Pe 系统内部压强p 全等于外界压强Pe 4、气块(微团)模型 气块(微团)模型是指宏观上足够小而微观上含有大量分子的空气团,其内部可包含水汽、液态水或固态水。 气块(微团)模型就是从大气中取一体微小的空气块,作为对实际空气块的近似。 5、气象上常用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形式 【比定压热容cp 和比定容热容cv 的关系cp= cv+R ,(R 比气体常数)】 6、热力学第二定律讨论的是过程的自然方向和热力平衡的简明判据,它是通过态函数来完成的。 7、理解熵、焓(从平衡态x0开始而终止于另一个平衡态x 的过程,将朝着使系统与外界的总熵增加的方向进行;等焓过程: 绝热和等压;物理意义:在等压过程中,系统焓的增加值等于它所吸收的热量) 8、大气能量的基本形式:(1)内能;(2)势能;(3)动能;(4)潜热能 9、大气能量的组合形式(1)显热能:单位质量空气的显热能就是比焓。(2)温湿能:单位质量空气的温湿能是显热能和潜热能之和。(3)静力能: 对单位质量的干(湿)空气,干(湿)静力能:(4)全势能: 势能和内能之和称全势能 10、大气总能量 干空气的总能量: 湿空气的总能量: 二、大气中的干绝热过程 1、系统(如一气块)与外界无热量交换(δQ=0)的过程,称为绝热过程。(对未饱和湿空气κ= κd=R/Cp=0.286计算大气的干绝热过程)286.00 00)()(p p p p T T d ==κ例:如干空气的初态为p=1000hpa ,T0=300K ,当它绝热膨胀,气压分别降到900hpa 和800hpa 时温度分别为多少? 2、干绝热减温率 定义:未饱和湿空气块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的负值为干绝热减温率γv ,单位°/100m dp ρ 1-dT c =αdp -dT c =δQ p p 2p k d V 21+gz +T c =E +Φ+U =E Lq +V 2 1+gz +T c =Lq +E +Φ+U =E 2p k m m C m k km K c g o pd d 100/1100/98.0/8.9≈===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