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语文复习笔记1

2016中考语文复习笔记1
2016中考语文复习笔记1

中考语文复习笔记(2017-6)

一、标点符号【要求识别用法作用,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引号:①引用②特殊含义③强调

2、省略号:①引文的省略②内容的省略③列举的省略④语意未尽

⑤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

3、冒号:①提示下文②总结上文(极少)

4、破折号:①解释说明②话题的转换③声音的延长④递进⑤补充说明(两

个破折号连用,相当于括号)

5、分号:①用于并列复句

6、顿号:①并列的词语、短语②不能同“和”“以及”“与”等一起使用

二、词语的感情色彩【学会识别,判断用法】

①褒义词②中性词③贬义词

褒词贬用——讽刺贬词褒用——使语言幽默风趣

三、句式【要求各句式能转换,并能体会其表达效果】

陈述句:通过句子传达信息,结尾句号。

疑问句:有疑而问,引发思考。(①一般疑问句②特殊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

祈使句:表示命令、请求、催促、劝告。结尾是句号或感叹号。

1、中心论点:作者的观点主张,必须是正确的,是表意明确的判断句(陈述句)。

2、论证方法:①举例论证(事例或史实)、②引用论证:引名人名言)③对比论证(正反对比)

事实论据(真人真事,典型事例),②理论论据(名人名言等)

4、论证结构:①并列式②层进式③总分式④对照式【★★就论证部分而言】

5、议论文的两种常见类型:【用于理清思路,准确快速把握论点】

(1)开门见山直接提出论点——论点一般在开头(第一段末句,第二段首句等)

(2)由事例或现象引起的议论文(缘事而发)——论点一般在对事例的分析后面;在中间或结尾。

6、议论文的标题:论题型、论点型

7、议论文语言:严密性【特别注意限制性、修饰性词语和关联词语,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把握论点:①必须是表意明确的判断句(陈述句)②表示论点的句子一般必须包含论题(文章谈论的主要话题)③论点中大都含有“必须”“要”“应该”等词语。④比喻、反问等修辞句不能作论点,比喻句须改成本来意义,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首遍阅读时,快速浏览,注意圈划与标题呼应的句子、反复出现的词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设问句、总领总结句、表明作者观点和情感倾向的句子,以及“路标”性词语,如:因此、总之、由此可见、综上所述、首先、其次、还有、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而且等。文章首尾段、段落首尾句细读精读,整体把握文章要旨。

【常见经典题型】

1、分析论据、论证方法的作用:

★答:【运用了……事例(名言)(论证方法)】,具体有力地证明(阐明)……的观点(道理)。

2、开头段落是事例的作用:(若名言开头,有同样的作用)

★答:(1)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生动性),或引发思考;(2)引出本文的论点或谈论的话题(3)作为事实论据证明……观点,更有说服力【一般是两点,需要自己判断;分不清时,全写,把(1)和(3)写进一点。】

3、文章围绕论点,从几个(3,4等)方面(角度)来论述的:【几个角度或方面一般是几个分论点】

★答题过程:(1)先把论证部分分成几个层次(3,4等);(2)圈划出每个层次的关键句、概括句(表达观点的句子);(3)根据圈划句整理答案(也可是原句)。

4、所给的材料(文字)应该放入文中第几段(或放入第和段之间)?【考查论据和论点的关系】

★答:(1)判断(2)理由:这段文字写了……(概括内容),与第段论述的“”的观点相符合.(或:有力地论证了第段“”的观点,两者内容相一致,)所以放第段。

5、A、B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思考两段各自论述什么,有何内在联系,与上下文关系】

★答:(1)因为A段论述了……,B段论述了……,两段之间是(递进关系、个体到整体、范围由小到大、由现象到感悟思考……)(2)因为A段紧承上一段,都论述了……,而B段论述了……

(3)有时还要考虑与上下文中的某一句子(内容)相照应。)【要自己判断,仔细找,关键理清思路】

6、已经列举了A论据、B论据,为何还要C论据?(一般指事例)【论据的增删替换】

或:A、B、C中能否去掉一个?或:能否换成另一个?

★答:(1)因为A、B是关于方面的,C是关于方面的,这样使论据涉及的范围更广、更充分,有力地证明了……的观点(道理),使论点更有说服力(更有普遍意义)。

(2)有时还要考虑与文中的某一句子(内容)相照应。)【需要自己判断】

【★★要思考论证角度:如正反对比、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领域、不同范围地域等】

7、概括论据内容:高度凝练,必须囊括有关证明论点的要素,表述为:人物+事件+结果(论点要素,即倾向性词语必须有)

8、补充论据:事例或名言【补充事实论据,要与观点一致,保持文中原有论据的表述句式】

分清事物和事理说明文,把握每段概括句。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

4、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生

: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

举例子,具体说明了……

★列图表,简洁直观地说明了……

作比较,具体或突出说明了……

2、词语的增删替换(表达效果)(一般、都、大部分、左右、几乎、据……等词)★答题过程:(1)解释词义(或表示什么:限制时间、地点、数量、范围等;表示修饰);

(2)句中说明了……(3)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3、说明文中传说故事、俗语等作用:

★答:(1)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生动性、趣味性,更通俗易懂。

(2)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结合文章、故事内容自己判断】

4、段序(句序、词序)是否可以调换:

★答:(1)段(句、词)之间有逻辑关系(递进、先后、因果、过程、主次等;或……

是前提,……是进一步发展),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或:人们的认识规律)(2)与上下文内容(某一句)照应。(不是都有,应从文中仔细找、看,自己判断)

5、根据给定段落(句子),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准确性或生动性或两者都有)★答题过程:选出词语+分析词语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6、概括说明中心(内容):找出每段中心句、概括句,再整理答案。

3、

【常见经典题型】

1、句子或段落的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考虑】

结构上:○1承上启下○2总起、总结○3为下文做铺垫○4首尾呼应,前后照应○5点题

内容上:包括渲染气氛、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抒发情感、表达哲理、表现(烘托)人物感情(精神品质)等。【需结合句子或段落内容自己判断】

★★一般答题思路:1、结构作用 2、句子内容(写了什么)+作用目的(突出/烘托出了……)

★★★强调如下句子

A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4、引起下文对……的叙述,为下文……作铺垫。

B中间句子的作用:

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C结尾句子(段)的作用:

1、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3、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

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5、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

2、议论及抒情的作用【需要结合事件、人物、内容、主旨具体分析】

议论: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 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抒情: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3、题目作用:(1)概括内容;(2)揭示主题;(3)贯穿全文的线索。

4、题目的含义:(1)表层含义(字面的);(2)深层含义(与中心、人物形象相关)

5、……的原因是:【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加以概括、把握】

★答:(若是人物情感变化)因……(文中相关内容概括)而感到……(人物感情)。

6、词的表达作用:(1)领会意思(词义);(2)生动表现对人物心情、性格、情感、

中心等方面的作用。(联系句子、文章深入领会)

7、词语的指代:前或后找;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瞻前顾后】

8、词的含义(意思):语境意义【根据上下文内容把握】

9、句子含义的理解(实际意思)

★答:(1)字面含义→深层含义(重点把握在特定语境中的实际意思)

(2)很多是比喻句——把喻体换为文中本体

(3)有哲理的句子——结合文章体会句子所包含的哲理。

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或故事):

答:最简洁的概括:某人做某事(+前因后果+重要情节、细节作为修饰语来突出人物)【一般思路:谁在怎样的背景下,有怎样的举动,导致怎样的结果。】某人一般是文章的主人公

如:在到北京的火车上,母亲为两个小伙子敷药,使他们改变了抢劫计划。《和陌生人说话》

11、比较两句句子的表达效果。(原句能否改为……)

★★思考过程:仔细观察,找出原句和改句的不同,可以是词语、句式、修辞、句序等,再体会效果。

★答:原句运用了……(不同之处)+作用分析(形象传神地写出了//强调了……)+改句没有这种效果。

【★★说明:此种题型三大文体中都有,要根据文体的不同来答题】

12、从语言表现力的角度,简要分析划线句的妙处(第几段/句极富语言表现力,请自选角度分析)

★★思考:1、有何表现手法(修辞、对比、描写、象征、句式/特殊句式…)

2、找富有表现力的生动的词语(特殊的语言形式:叠词/长句短句结合/整句散句等)

3、体会表达效果

★答:运用了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表达了。(2017浦东一模23、长宁24)

13、已经写了事件1、2等,为何还要写事件3?(为何事件1略写,事件2详写?等题

型)

★★思考过程:此类题目,是分析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用多个材料,要分析材料的不同角度,从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更丰满,中心更突出。详写的材料,一定是更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答:概括事件(段落)内容+分析其作用。

材料范围:个人成长类、家庭亲情类、校园生活类、社会生活类(关注平民)、读书感悟类

考前准备:4—6篇作文,从成长、压力、爱、感动、励志五个不同方面,选择不同角度的材料去准备。

考试发挥:尽量套用原先写过的作文,用过的材料,力求稳定发挥。勿生搬硬套,须切合题意。实在无法套用,应该冷静思考内容5-10分钟。想好,列简要提纲,想清楚再落笔。书写时,速度放慢,注意字迹。写作时抓细节,多描写,穿插景物描写,注意点题,正文部分的结构层次,首尾呼应等。事件之后要有适当议论抒情,要有真情实感,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2016中考语文总复习答案

中考语文总复习答案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七(上)瞬(shùn)间嶙峋(lín.xún) 目眩(xuàn) 啜(chuò)泣小憩(qì) 擎(qíng)天撼(hàn)地忍俊不禁(jīn) 洗濯(zhuó) 十姊(zǐ)妹地窖(jiào) 泯(mǐn)灭厄(è)运猝(cù)然酝酿(yùnniàng) 黄晕(yùn) 发髻(jì) 栀(zhī)子唱和(hè) 肥硕(shuò) 鳊(biān)鱼乌桕(jiù) 寥(liáo)阔枯涸(hé) 清冽(liè) 梦寐(mèi) 骸(hái)骨猛犸(mǎ) 峰峦(lu án) 一霎(shà)间喑哑(yīnyǎ) 静谧(mì) 下颚(è) 莴苣(wōjù) 嗉(sù)囊喙(huì)角丫杈(chà) 粼粼(lín) 匿(nì)笑滑稽(jī) 陛(bì)下赏赐(cì) 御聘(yùpìn) 爵(jué)士鲛(jiāo)人女娲(wā) 孪(luán)生莽莽榛榛(zhēn) 哞哞(mōu) 酥(sū)肉踉踉跄跄(liàngqiàng) 七(下)确凿(záo) 菜畦(qí) 桑葚(shèn) 皂荚(jiá)树油蛉(líng) 斑蝥(máo) 臃肿(yōng.zhǒng) 珊瑚(shānhú) 收敛(liǎn) 人迹罕(hǎn)至蝉蜕(tuì) 盔(kuī)甲土坳(ào) 鸡毛掸(dǎn)子玉簪(zān)花骊(lí)歌木屐(jī) 哽(gěng)咽炽(chì)痛谰(lán)语镐(gǎo)头曛(xūn) 铤(tǐng)而走险弥(m í)高沥(lì)尽心血冻饿之虞(yú) 迥(jiǒng)乎不同气冲斗(dǒu)牛踌躇(chóuchú) 磐(pán)石归省(xǐng) 行(háng)辈惮(dàn)怕撺掇(cuān.duo) 凫(fú)水亢(kàng)奋羁(jī)绊(bàn)蓦(mò)然冗(rǒng)杂戛(jiá)然而止水门汀(tīng) 颦蹙(píncù) 嗔(chēn)视叱咤(chìzhà)风云尽态极妍(yán) 拽(zhuài)拉毛骨悚(sǒng)然怏怏(yàngyàng)不乐毋(wú)宁羸(léi)弱告罄(qìng) 斫(zhuó)树泅(qiú)水眼睑(jiǎn) 眼眸(móu) 咩(miē)咩悲怆(chuàng) 娴(xián)熟抽搐(chù) 剽悍(piāohàn) 窥伺(kuīsì) 疮痍(chuāngyí) 阔绰(chuò) 庇荫(bìyìn)(荫庇)遒(qiú)劲 八(上)绥靖(suíjìng) 阌(wén)乡疟(yào)子寒噤(jìn) 蹿(cuān) 仄(zè)歪箱箧(qiè) 差(chāi)使簌簌(sù) 蹒跚(pánshān) 拭(shì)净举箸(zhù) 水凼(dàng) 尴尬(gān’gà) 伛(yǔ)偻lǚ愧怍(zuò) 吊唁(yàn) 匀称(chèn) 惟妙惟肖(xiào) 轩榭(xuānxiè) 嶙峋(línxún) 额枋(fāng) 藻(zǎo)井击磬

2016年上海松江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上海松江区2016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蜂蝶纷纷过墙去,。(《雨晴》) 2、,浓睡不消残酒。(《如梦令》) 3、,白水绕东城。(《送友人》) 4、而吾蛇尚存,。(《捕蛇者说》) 5、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 (二)阅读下列诗句,完成第6-7题(4分) 【甲】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乙】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栏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6、甲、乙分别通过“”和“_”等词句表现“凭栏之久”,以此表达用情之深。(2分) 7、下列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两句所交代的时令都是春季。 B.都描绘了有情人离别时的场景。C.甲的抒情方式委婉,而乙较直接。 D.两句中的景分别用来渲染气氛和层层设障。 (三)阅读下列选文,完成第8-10题(9分)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

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节选语段的作者是清朝派古文家 (姓名)。(2分)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1)崖限当道者()(2)半山居雾若带然() 10、下列对划线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描绘了泰山顶上时而日照时而迷雾的奇特气象。 B、“半山居雾若带然”一句从侧面表现了泰山之高。 C、“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表现了积雪的厚实白亮。 D、表达作者历尽艰险领略到美景后的兴奋畅快之情。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①。学毕,乃牧豕②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他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③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鸿,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 【注】①不为章句:不死记章句。②豕:猪。③责让:责备批评。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悉以豕偿 之。

2016中考语文单元复习:专题2字形_中考语文

2016中考语文单元复习:专题2字形_中考 语文 专题2字形 【挑战中考】 1. (2015.湖北孝感)下列各项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瞻望深遂陨落翻来覆去 B. 疮痍伎俩迁徙沧海桑田 C. 嶙峋荒谬涟漪忍俊不禁 D. 点缀骸骨蓦然天伦之乐 2. (2015.湖南株洲)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妥帖商榷国粹动辄得咎 B. 针灸萎靡崛起脍炙人口 C. 拖踏醇香搪塞廖廖无几 D. 荟萃裨益踊跃无事生非 3. (2015.甘肃白银)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洗礼阔绰水波粼粼问心无愧 B. 虔诚晨曦面面相觑断壁残垣 C. 锦嶂萧索忧心冲冲鞠躬尽萃 D. 拆散头衔芊芊细草通宵达旦 4. (201 5.辽宁丹东)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校园的清晨是那样美丽,草坪散发着泥土的芳香,

草儿带着晶荧的露珠,校园的一天从阅读每一张笑脸开始。 B. 在这年年岁岁的轮回中,我们终将走过光阴,走过苍桑,走过回忆。 C. 青春尤如一首歌,让你用如火的激情唱出它的旋律。 D. 亲情是无私的给予,不是无限的索取。 5. (2015.四川达州)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叱咤风云谈笑风生消声匿迹戛然而止 B. 张慌失措周道如砥本色当行任劳任怨 C. 重蹈复辙精神矍烁孜孜不倦妙手回春 D. 风声鹤唳相形见绌脍炙人口风雪载途 6. (2015.浙江金华)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零落倔强头晕目眩一拍既合 B. 琐屑烦燥锐不可挡销声匿迹 C. 恣睢胆怯开卷有益顾名思义 D. 厚实慰籍鸡犬不宁一泄千里 7. (2015.四川乐山)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禀告滑稽险象叠生随机应变 B. 归咎潺弱骇人听闻恪敬职守 C. 鄙夷阴霾囊萤印雪肃然起敬 D. 匀称酬和望眼欲穿鳞次栉比 8. (2015.广西南宁)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01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6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40份) (一)默写(15分) 1、蜂蝶纷纷过墙去,。(《雨晴》) 2、,若出其里。(《观沧海》)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人生自古谁无死,!(《过零丁洋》) 5、,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6、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2分) 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捕蛇者说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2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3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8、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太医以王命聚之 10、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4分) 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B.第○1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C.第○2段讲述了蒋氏三代捕蛇的悲惨遭遇。D.第○3段讲述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灭烛就寝,忽

2016年中考语文复习策略

把握考试方向,科学有序训练——2016年中考语文复习策略 教师:马海梅马莲花杨英 2016年3月

把握考试方向,科学有序训练 ——2016年中考语文复习策略 马海梅马莲花杨英 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立足于长期的积累和实践,但中考前夕的科学指导对考生答题的积极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如何在复习过程中加强实效性,关键在于教师能否运筹帷幄,删繁就简,使学生“温故”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在“知新”的基础上实现更完整更深入的理解与感悟。 一、学习和研究《考试说明》 语文复习的全过程,可以说是透彻理解和全面落实《考试说明》的过程,把知识点从整体上重新梳理一下,在复习中加强针对性的专题训练,并不断的归纳、领会、运用。克服复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力求使复习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注意研究各地中考试题,拓宽学生探究思路。引导学生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从点到面,从整体到局部地拓宽探究问题的思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中考试题具有一定的导向功能,教师要注意研究每类试题的设计特点,评分标准,努力使平日的复习教学设计、训练评价以及语文活动与试卷的要求、试题的特点、评价的标准一致起来。通过学习,不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还要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二、摆正观念,更正认识 中考语文复习内容多,题型杂,范围(尤其是综合性学习、阅读)广,于是一些语文老师会认为若面面俱到去复习,则如大海捞针,劳而无功;若专抓重点,强化部分又担心挂万漏一;再加上某些阅读题、综合性学习及字词积累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使得有些老师感到无从下手,甚至产生语文没法复习,考试靠运气的片面想法。基于这些因素,有些语文老师在复习时一直想着进行三轮总复习,第一轮就复习课文,重点在文言;第二轮用中考考试说明,边做边讲;第三轮以考带练,讲评结合。这种做法本身没有错误,但老师有没有想一想我具体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能收到什么效果,是否对每个学生都有用。如果没有对这几个问题进行深思,恐怕所谓的三轮复习只是流于形式,出现无的放矢(针对性不强)、无序复习(条理不明)、无效讲练(知识混乱)的情况,产生事倍功半的结果。因此,我个人认为作为语文教师在进行中考复习时首要的摆在观念,更正认识,具体应做到 1、认清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看似内容繁杂,其实条理清晰。一般的说,语文中考基本围绕字词积累、语基复习、诗词文背诵、名著巩固、综合性探究、文言阅读、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写作提高这十个板块进行,每个板块下又分为若干个知识点,理清这些知识点,形成完整脉络,既可以让老师在复习时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又可以让学生在复习时目标明朗,循序渐进。

201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4页) 语文试卷 第2页(共8页) 绝密★启用前 上海市2016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蜂蝶纷纷过墙去,________________。 (《雨晴》) 2.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观沧海》)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劳其筋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 (《过零丁洋》) 5.__________________,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卖炭翁(节选)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6.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_________和_________。(2分) 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 .“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 .“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 .“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捕蛇者说(节选)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8.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_________。(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太医以王命聚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4分) ( ) A .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 B .第①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 .第②段叙述了蒋氏三代捕蛇的悲惨遭遇。 D .第③段讲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 ,灭烛就寝,忽碗碟砉② 然有声。余问故,阍③ 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嗟嗟!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 足发笑。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耳者不少矣。 [注]①邮馆:驿站旅馆。②砉(hu ā):象声词。③阍(h ūn ):守门的人。④良:很。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此 -------------------- 卷 --------------------上 -------------------- 答 -------------------- 题 --------------------无 -------------------- 效------------

近三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分析及2016年中考备战策略

近三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分析 及2016年中考备战策略 近年来,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始终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遵循《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说明》的各项要求,秉承着“稳定中谋求发展,变化中力求创新”的原则,试卷充分彰显语文学科的特点,所设试题选材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试题难易比例搭配具有良好的梯度和区分度,有利于考生水平的发挥。命题材料的选择不依赖、偏向任何版本的教材。近五年来,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不断创新,考查形式灵活,选材贴近生活,题干科学简明,难度把握适当,导向功能彰显。 一、近三年河北省中考试题分析 (一)试卷结构 近三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整体结构分析 2015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试题能力层级分布比例分析

从上面表格可以明显看出,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总分和板块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总分120分不变,三大板块(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写作)不变。2013年和2014年题量和分值完全一样,2015年有了变化,全卷题量由24个小题减少为22个小题,减少了两个。积累运用部分题量减少1个,由6个变为5个,分值由24分减少为22分,减少了2分。阅读理解由17个小题减为16个,分值由46分增加到48分,增加了2分。写作题量和分值没变。 从“2015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试题能力层级分布比例分析”来看,“识记”的分值所占比例较少,而“分析综合”“表达运用”则占了相当高的分值。可见,河北省中考语文严格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突出运用能力的考查。 (二)近三年河北省试卷考点综述 1.第一部分(积累运用),占据了中考试卷的首要位置,侧重考查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能力。 (1)字音字形(必考知识点) 河北省中考语文对字音字形的考查,每年必有。以前对这个知识点的考查都是放在阅读中,近几年来,这道题都是放在第一部分的首要位置。对字音与字形的考查形式呈多样化,题型以填空题、选择题、情景设置综合题为主。考查范围为3500个常用汉字,特别应该注意容易读错、写错的同音字、多音字、形似字,考查形式更贴近生活,重视语言的实际运用。 (2)名句默写(必考知识点) 考试范围包括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及现代诗文,且越来越趋向于非名句的考查,考查形式多直接型默写和理解型默写。预测2016年,河北中考继续以填空题

2016中考语文复习策略

2015年中考九年级语文备考策略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课程标准》和《2015年中考考试说明》为依据,立足教材,立足课内,延伸课外,结合实际,面向全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复习方法和计 划,力求达到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的复习目标。 二、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1、语文积累贫乏,语文视野狭窄,语文基本知识零碎或一知半解。 2、思想肤浅,思维单一,缺少灵活性和深刻性。 3、阅读理解能力、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不强。 4、语文习惯较差,读书缺乏耐心,做题不够细心,书写不够规范。 5、语文学习态度不正确,认为凭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即可应付。 二、近些年中考语文试题命题分析: 近些年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变化不大。试卷分为“积累运用”、“现代文阅读读”、“文言文阅读”“诗歌赏析”和“作文”五大板块。试题内容也保持相对的稳定:从课内外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到课内文言文的阅读,再到课外现代文的阅读,最后是作文的写作。遵循“重视积累, 突出读写,强调运用, 鼓励创新”的命题思路。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确定备考目标: 1.让学生有正确规范书写的能力。有利用语境辨认多义词的能力,同时学会根据设置语境,较准确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等等。 2.强化语文积累及运用训练,尤其强化名句的默写,注重课外古诗文的拓展背诵训练。综合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训练,应以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为主。 3.强化名著阅读的训练,对名著的学习要落实到平时的阅读中。 4.强化阅读训练,包括现代文阅读和浅易文言文阅读。 5.强化写作审题指导,进行作文储备,了解考场作文的技巧。 6. 我们的总目标是力争超过对手学校。 四、复习宗旨: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整体推进,力求突破。 五、具体措施 1、全体参与,分层达标: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复习时不能把目光只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等生可适当“放”,中等生宜“引”,后进生需“扶”。尽量让班级中各个层次的学生能自领“军令状”,清楚意识到自己复习中的弱势环节,一步步进行训练完善,争取在教师的指导之下逐步得到改善与提高。

2016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6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 蜂蝶纷纷过墙去,。(《雨晴》) 2. ,若出其里。(《观沧海》) 3.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 人生自古谁无死,。(《过零丁洋》) 5. ,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卖炭翁(节选)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6. 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2分) 7.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捕蛇者说(节选)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8. 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2分)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太医以王命聚之。 9. 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4分) 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 B.第①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第②段讲述了蒋氏单带捕蛇的悲惨遭遇。 D.第三段讲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④,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足发笑。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节选自《雪涛小说》) 【注释】①邮馆:驿站旅馆。②砉(huā)然:象声词。③阍(hūn):守门的人。④良:很。 1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不胜.惊错 (2)鼠何名.老虫

2016年上海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201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精品】 一、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0分) 1.默写 (1)蜂蝶纷纷过墙去,。(《雨晴》) (2),若出其里。(《观沧海》)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人生自古谁无死,。(《过零丁洋》) (5),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2.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 卖炭翁(节选)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1)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 (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捕蛇者说(节选)?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1)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太医以王命聚之。 (3)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B.第①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第②段讲述了蒋氏三代捕蛇的悲惨遭遇。D.第③段讲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足发笑。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

2016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最全的资料

2016年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总结资料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提纲 一、应掌握的知识点 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6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 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1.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12.溶液都是混合物。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 1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18.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属于化合物的是CO。 19.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肯定变化的 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21.2H2表示两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 22.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23.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溶质的质量。 24.酸的pH<7;如:HCl、H2SO4、CO2通入水中; 碱的pH>7;如:NaOH、Ca(OH)2、CaO溶于水、Na2O溶于水、Na2CO3 中性溶液pH=7。如:水、NaCl 25.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2 2 8 2 ,该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2,核电荷数为12, 核外电子数为12,最外层电子数为2,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成为阳离子。 26.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是(1)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2)温度达到或超过可燃物的着火点。 27.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8.酸有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 29.碱有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等。 30.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碳二四,铁二三,二四六硫都齐全, 铜汞二价最常见。(其他口诀也可) 31.空气中的污染性气体有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氮NO2。 32.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对空气没有污染。 33.空气中按体积分数计算,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占78%,其次是氧气,占21%。 34.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燃烧的是氧气O2。 35.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略重,不易溶于水,液态氧和固态氧均为淡蓝色。 36.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37.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在做此实验时,应预先在瓶底放水或细砂,原因是防止熔

中考备战策略

科学会比去年难一点点(去年科学太简单拉),其他应该是差不多的。 下面是温州外国语学校老师给考生的中考温馨提示(外国语的哦!!!!): 中考前一天,考生和家长要为考试做一些准备工作,以下几个问题请好好落实:△考点离家有多远? 中考实行统一编场,很多考生都会到一个相对陌生的学校参加考试,考前看考场也就非常必要。考生应于考试前一天下午,到考点查看自己所在的考场,熟悉考点环境,对考点的各类设施做到心中有数,包括考点办公室、医务室、饮水处、存车处、厕所等位置都要清楚。 △备齐考试用品 1.准考证。准考证是进入考场的有效证件,必须妥善保存。中考前一天晚上准备东西时,把准考证和答题工具等放在一起,以防丢失、遗忘。 2.文具。2B铅笔、蓝(黑)颜色的钢笔或圆珠笔、直尺、圆规、三角板、橡皮等。中考答卷不能用涂改液或涂改带! 温馨提示:涂答题卡使用的铅笔削得太细,会延长涂卡时间,建议把铅笔削成扁扁的“鸭嘴”形,涂答题卡时,一下两下就可覆盖选项。 3.表。考试时最好带一只表合理安排时间。手机是不允许带进考场的!!至于带什么表,这方面倒不用挑剔,只要准确就行。太贵重的手表还会担心丢失、损坏,牵扯精力。 4.水。很多经历过中考的同学反映,考试时很少感觉口渴找水喝,但是部分同学平时上课有带水的习惯,如果没有带水,感觉少些什么,带上自己习惯的水杯,起到心理暗示的作用,遇到卡壳的题,也可以象征性地喝口水,放松一下。 △注意天气情况 1.别掐着点儿到! 大家都是按常理来计算到考场的时间的,但一定要注意提前量!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都有因天气原因或交通堵塞而迟到的考生,最终没能进入考场(虽然他们已经提前出发了)。 2.雨具 考试前两天考生或家长应注意天气预报,了解中考当天的天气情况。如果有雨,提前准备好雨具。 3.气温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计划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目标要求以及《2016年安徽省中考考纲》,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制定本计划。 二、复习目标 通过本轮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强化学生对各册教材内容的了解,熟悉课本知识。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争取在今年中考中取得佳绩。 三、复习重点 1、古诗文的识记和理解。 2、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 3、重点词语的识记和理解。 4、写作训练。 四、复习内容 七至九年级语文教材 五、复习时间 依据学校行事历安排,结合九(1)班教学实际,从第4周到第7周。 六、具体措施 1、全体参与,分层达标 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复习时不能把目光只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等生可适当“放”,中等生宜“引”,后进生需“扶”。尽量让班级中各个层次的学生能自领“军令状”,清楚意识到自己复习中的弱势环节,一步步进行训练完善,争取在教师的指导之下逐步得到改善与提高。 2、理清头绪,突出重点 针对中考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于新课程标准和考纲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在复习时我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会有更佳的效果。阅读理解特别是课外阅读理解文章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在复习中应加强指导。比如在进行阅读理解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作文训练要做到每周至少一篇,而且是利用课堂时间当堂完成,训练内容主要依据《毕业班综合训练册》,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和训练。 3、讲练结合,夯实基础

2015-2016学年上海市普陀区初三语文中考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打印版

2015-2016学年上海市普陀区初三语文中考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5-2016学年上海市普陀区第一学期初三质量检测(2015.12.28)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阅读(共39分) (一)默写(15分) 1、枯藤老树昏鸦,。(《天净沙·秋》) 2、,匹马戍梁州。(《诉衷情》) 3、月上柳梢头,。(《生查子·元夕》) 4、政通人和,。(《岳阳楼记》) 5、,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6-7题(4分) 四块玉·别情 元关汉卿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6、“绝”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 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自送别,心难舍”体现送别时心中难舍。 B、“一点相思”特别强调相思之情并不多。 C、“杨花雪”语出苏轼《少年游》,暗含别离之味。 D、这首小令以游子口吻描写离别相思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 黄生借书说(节选)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8、《黄生借书说》的作者是朝的____________。(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表述了“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的观点。 B、作者感叹“可惜”是因为在那段少时岁月,借书读反而促使自己认真读书。 C、“若不相类”体现了“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的确是不一样的。 D、“固”解释为“本来”,表明“幸”与“不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 不见长安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③告之。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①洛下:洛阳方面。这时洛阳被匈奴占领。②东渡意:晋王朝东迁的原委。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更重问之()(2)异昨日之言() 12、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你认为长安像太阳一样远吗?

201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6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40份) (一)默写(15分) 1、蜂蝶纷纷过墙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晴》)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出其里。(《观沧海》)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 ,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过零丁洋》)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6、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 。(2分) 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 “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 “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 “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 —10题(9分) 捕蛇者说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痿、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 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②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8、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太医以王命聚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4分) 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 B. 第②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 第G段讲述了蒋氏三代捕蛇的悲惨遭遇。 D. 第C3段讲述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灭烛就寝,

2016年中考语文复习试题.doc

2016年中考语文复习试题 (本试卷共33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汉字 (10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①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wō()行摸索。/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wō();(《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②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神圣的传言,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河水潺潺催我入眠,我瞰()望尼罗河,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外国诗两首》)2.请改正下列错别字,并解释这个字的意思。(2分) ①何大学问在荣鹰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蒲柳人家》) ②蒹葭萋萋,白露未稀。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 3.有些词语构成有规律,如“笔墨纸砚”“鸟兽虫鱼”,是由四个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关联的字构成的并列短语,这样的短语还有很多,请再写出两例。(2分)4.“和合二仙”的原型诞生于台州,传说分别为台州的两位高僧“寒山”“拾得”,二人相交甚厚,后被民间奉为欢喜之神,他俩的想象被化成瑞图,专门悬挂在举行婚礼的喜堂上。寒山持“荷”谐音“和”字,暗寓①;拾得拿“盒”,谐音“合”字暗寓②。(在横线上填一个四字短语,短语必须含有所谐之字)。(2分) 5. 能把字演变成一种艺术的,只有是中国的汉字。文人讲究一些书艺之道,千百年来,人们总津津乐道“墨凝柳骨,笔挺韩筋”的那种横空出世、马嘶剑鸣般的书艺。杜甫诗曰:“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赞叹怀素和尚的书法为“少年上人号怀素,书天下称独步,黑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更是留下千古诗文书艺的一段佳话。(2分) ①在横线上填一字(书法字体),把李白诗补充完整。 ②“独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60分) 一、赏百花风韵(16分) 赏花◆【清】黄图珌 山园日静,花径风甜,即一草一木,莫不怡人心,爽人目;况乎众香毕具,百态娟妍,既可人怜,奚容不赏?然一瓯茶、一杯酒,吟风醉月,赏必求其宜也。乃为之书。 兰花 ①空谷幽兰,不言自芳,孔子是为《猗兰》之操①。余皆圣人之徒,当焚香对琴, 重其声而和之。 ②兰独守贞择禄,不类他卉。臵之盆中,携近书案间,自有一种善气迎人。 ③兰之品类最多,色色俱可去俗,当为珍之,以作盆玩。若臵之庭砌,与众草为伍,既

2016年中考语文三轮复习全攻略

2016年中考语文三轮复习全攻略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离中考越来越近,现在也是非常紧张的学习和复习的阶段。除了把需要学习的新知识学完后,也要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复习了。面对语文这个庞大的学科,到底要如何去复习呢?怎么开展复习呢?不妨来看看下面的语文复习全攻略! 第一轮复习 3月中旬至3月下旬第一轮复习 以1—6册课本为根本立足点,这一环节是中考语文复习的起始环节,关键环节,可分为两大块: 积累运用。以古课内诗文、书下注释、课后字词、书后名著导读和附录为基础,过好字词、语法、修辞、标点符号以及诗词和名著积累关。可以用一些精练的练习试卷加强识记。

课内文言文过关:规定篇目的背诵、主要知识点的归纳。 第二轮复习 4月上旬至5月下旬的第二轮复习 以知识点和考点为主要内容,结合《中考面对面》进行系统的专题复习。复习要点: 积累与运用 综合性学习。以每单元综合性学习要求为基础,过好学科融合生活、实际运用语文、综合运用语文关。 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 以复习试卷为主。内容包括课内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虚词用法、特殊句式、文章重点句翻译、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归纳书上的重点文言知识,并整理历年中考试卷或各名校一模上较为经典的文言文阅读试题,提高解题能力。 现代文阅读专题 记叙类文章阅读,重点复习记叙文阅读方法、常见考点。常见考题归纳、

典型例题分析。 科技作品阅读重点复习说明文阅读方法、常见考点,归纳常见考题,分模拟自测巩固强化,尤其是非连续性文本。 议论文阅读重点复习议论文阅读方法、常见考点、考题归纳,配套专题复习试卷检测。 第三轮复习 5月下旬至中考前 以综合试卷和古文背诵默写的巩固为主的第三轮复习,力争精练,针对前两轮复习的薄弱环节,查漏补缺。同时提高答题的速度和规范性。 写作计划 写作方面,作文已占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复习应基础、能力、应考并重,注重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卷面整洁习惯,认真审题习惯,快速拟题习惯,快速构思习惯,下笔成文一气呵成的快速作文等习惯。 作文的审题、选材立意、文体选择和要求、拟题、开头结尾和语言润色形

2016中考语文复习:历年中考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2016中考语文复习:历年中考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麦父《多说一两句话》初中记叙文阅读 从医学院一毕业,他就进了父亲的诊所,成了和父亲一样的乡村医生。从他进诊所的第一天开始,父亲就谆谆告诫他,诊所是为乡邻们开的,不以盈利为目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开大处方。他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上。 他进诊所,是被看做来接父亲的班的。父亲年龄渐大,一天看几十个病号,已经吃不消了。他们的诊所,只看一些普通的病症,诸如感冒、腹泻、炎症之类。如果病情复杂,他们会立即建议病人去大医院诊治,以免延误。对他来说,这可谓是小菜一碟。因为经过几年的学

习和实践,可以说,他的医术已经一点也不比父亲差了。然而,奇怪的是,来看病的人,大多仍然会选择让父亲看。这让他涌起了一股莫名的失落感。? 父亲似乎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他查看了儿子的门诊记录,没开过大处方,药方也都是正确的;儿子看病时的态度,问诊周到,热情友善,也没毛病啊。不过,在连续留意了几天后,老父亲还是发现了问题。? 这天,他坐在父亲身边,观摩父亲诊治。对待每一个病人,父亲都详细问诊、把脉、察看舌苔、摸腹,然后,给病人开处方。他特别留意了父亲所用的药,与他的判断几乎一致。一切似乎都与自己的诊治没有什么差别啊。? 父亲也不着急,只顾自己和平时一样,一个接一个看病。一个姑娘,陪着一位老人来看病,肠胃不舒服。老父亲仔细问诊检查后,开好药,对老人说,老哥,我刚刚检查了你的咽喉,你还有慢性咽炎哪。老人连连点头,是啊是啊,

你也给开点药吧。老父亲摇摇头,慢性咽炎重在保养,你一定抽烟吧?听我一句话,把烟戒了。烟不戒,吃什么药,你的咽炎也好不了。默默站在一边的姑娘忽然激动地插嘴说,爷爷,你听见了吧,医生都让你戒烟,你就是不信。老人看看姑娘,又看看医生,憨憨地说,是得戒了。姑娘搀扶着老人站起来,笑着对老父亲说,医生,谢谢你,你的话他听。? 看着这一幕,他猛地一震。自己每次看病,都是开完了处方,就急着看下一个病人,根本没时间再和病人交流,而老父亲似乎总会比自己多说那么一两句话。这一发现让他惊喜不已。? 下一个病人牙痛,老父亲检查后,确定是牙周炎。老父亲开好药,问病人,是不是喜欢吃成货?病人直点头,最喜欢吃腊肉和成菜了。每年冬天,家里都会腌很多成货,一直要吃到夏天呢。语气里透着满足和自豪。老父亲摇着头说,成货开胃,但吃多了,有害健康,还是少吃点吧。病人捂着腮帮子,点点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