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的磁化规律及磁性材料特性的分析与研究
磁化规律

B = B0 + B
'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系李孟春编写
二、抗磁质的磁化 抗磁质分子的固有磁矩为零( 抗磁质分子的固有磁矩为零(分子中各 电子的磁效应相互抵消) 电子的磁效应相互抵消)
r 电子的进动: 的作用下, 电子的进动:在外磁场 B0的作用下,分子或原 子中和每个电子相联系的磁矩都受到磁力矩的作用, 子中和每个电子相联系的磁矩都受到磁力矩的作用, 由于分子或原子中的电子以一定的角动量作高速转 这时, 动,这时,每个电子除了保持环绕原子核的运动和 电子本身的自旋以外, 电子本身的自旋以外,还要附加电子磁矩以外磁场 方向为轴线的转动,称为电子的进动。 方向为轴线的转动,称为电子的进动。
B0
在外磁场作用下 电子轨道的进动
∆ pm
L 电子轨道平面
pm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系李孟春编写
B0
在外磁场作用下 电子轨道的进动
∆ pm
L 电子轨道平面
pm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系李孟春编写
B0
抗磁材料在外磁场的作用下, 抗磁材料在外磁场的作用下,磁体内任意体积 r 元中大量分子或原子的附加磁矩的矢量和 ∑∆pm有一 定的量值, 定的量值 , 结果在磁体内激发一个和外磁场方向相 反的附加磁场,这就是抗磁性的起源。 反的附加磁场 , 这就是抗磁性的起源 。 它是一切磁 介质所共有的性质 。 抗磁质内磁场
b c -Hc O d
B Br f Hc H a
e -Br
当反向磁场继续增加,铁磁质的磁化达到反向 当反向磁场继续增加, 饱和。反向磁场减小到零,同样出现剩磁现象。 饱和。反向磁场减小到零,同样出现剩磁现象。不 断地正向或反向缓慢改变磁场, 断地正向或反向缓慢改变磁场,磁化曲线为一闭合 曲线—磁滞回线 磁滞回线。 曲线 磁滞回线。
磁学中的磁性材料特性与应用

磁学中的磁性材料特性与应用磁性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磁性性质的物质,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医疗、能源等领域。
本文将从磁性材料的特性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磁性材料的特性磁性材料的特性主要包括磁化强度、磁化曲线、磁滞回线等。
磁化强度是指材料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的磁化程度,通常用磁化强度矢量来表示。
磁化曲线描述了材料在外加磁场变化时的磁化过程,可以分为顺磁性、抗磁性和铁磁性。
顺磁性材料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磁矩与磁场方向相同;抗磁性材料则相反,磁矩与磁场方向相反;而铁磁性材料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磁矩与磁场方向平行或反平行。
磁滞回线是描述材料在磁化和去磁化过程中磁化强度的变化曲线,可以用来表征材料的磁化和去磁化特性。
磁性材料的特性决定了它们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例如,铁磁性材料常用于制造电机、变压器等电磁设备,因为它们具有较高的磁导率和饱和磁感应强度;顺磁性材料则常用于医学成像、核磁共振等领域,因为它们对外加磁场具有较强的响应能力;抗磁性材料则广泛应用于磁屏蔽、磁存储等领域,因为它们具有良好的抗磁性能。
二、磁性材料的应用1. 电子领域磁性材料在电子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以硬磁材料为例,它们常用于制造磁头、磁盘等存储设备,因为硬磁材料具有较高的矫顽力和矫顽力储量。
软磁材料则常用于制造变压器、电感等电磁设备,因为软磁材料具有较低的矫顽力和矫顽力储量,能够有效减小能量损耗。
2. 通信领域磁性材料在通信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电磁波的控制和传输方面。
例如,铁氧体材料具有较高的磁导率和较低的磁滞损耗,常用于制造天线、滤波器等通信设备,能够有效地控制和传输电磁波信号。
3. 医疗领域磁性材料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磁共振成像和磁治疗方面。
顺磁性材料常用于磁共振成像中的对比剂,能够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
磁性纳米颗粒则常用于磁治疗中的靶向输送和热疗,能够实现对癌细胞的精确杀灭。
4. 能源领域磁性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储能设备中。
磁性材料特性

磁性材料特性
磁性材料是一类具有特定磁性能的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医疗、能源等领域。
磁性材料的特性对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磁性材料的特性展开讨论,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类材料。
首先,磁性材料的特性包括磁化强度、磁化曲线、磁化方式等。
磁化强度是指材料在外加磁场下磁化的能力,通常用磁化强度、剩磁和矫顽力等参数来描述。
磁化曲线则是描述材料在外加磁场下磁化过程的曲线,通过磁化曲线可以了解材料的磁化特性。
而磁化方式则是指材料在外加磁场下的磁化行为,包括顺磁、抗磁和铁磁等不同的磁化方式。
其次,磁性材料的特性还包括磁滞回线、磁导率、磁化损耗等。
磁滞回线是描述材料在磁化过程中的磁滞现象的曲线,通过磁滞回线可以了解材料的磁滞特性。
磁导率则是描述材料对磁场的导磁能力,磁导率高的材料对磁场的响应更强。
而磁化损耗则是描述材料在磁化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损耗,磁化损耗越小,材料的磁化效率越高。
另外,磁性材料的特性还包括磁饱和磁感应强度、居里温度等参数。
磁饱和磁感应强度是指材料在外加磁场下达到饱和磁化状态时的磁感应强度,磁饱和磁感应强度越高,材料的磁化效果越好。
居里温度则是指材料在高温下失去磁性的临界温度,超过居里温度后,材料将失去磁性。
总的来说,磁性材料的特性对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了解和掌握磁性材料的特性,有助于更好地选择和应用这一类材料,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希望本文能够对磁性材料的特性有所启发,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磁介质的磁化规律和机理-PPT精品文档

张炜
磁介质的分类
磁介质大体分为3类:
顺磁质 抗磁质 铁磁质
r m 1
磁 质 :m 0 r 1 r 1 顺 磁 质 :m 0 r 1 r 1 抗 2 3 铁 磁 质 : 0 1 (10 ~10 ) m r
c
R
C
Hc
O
R'
C'
Hபைடு நூலகம்
S'
局部的小磁滞回线
局部的小磁滞回线到处可以产生
B
H
去磁过程
B
H
d N SB dt 电 源 抵 抗 感 应 电 动 势 作 功 : d d A I 0 d t I 0 d t I0d dt H dA N S d B S lH d B V H d B N /l 单 位 体 积 铁 芯 , 电 源 作 功 为 : dA da H dB V a
B0
抗磁质的磁化机制
每个分子无固有磁矩;(相互抵消) 在外场作用下,感生磁矩都与外场方向相反. 顺磁质: 抗磁效应比顺磁效应小被掩盖. 0 B B
0 0
+
V
-
+
V
-
m
f
m
0
f
超导体的迈斯纳效应
超导体的基本特性: 在低于特定温度Tc(转变温度),电阻为零; 完全抗磁(迈斯纳效应). 抗磁效应机制: 表面的超导电流产生的附加磁场将体内磁场完全 抵消.
i B
M B
I0
0
H
H nI 0
起始磁化曲线
饱和磁化强度Ms
B M H 0
45 磁介质的磁化机理和规律 铁电体.

电子自旋磁矩
两种可能:
mS
e m
Ps
所有电子的总角动量(含轨道和自旋)为零——无固有磁矩
所有电子的总角动量(含轨道和自旋)不为零—有固有磁矩
2019/6/9
2
各种磁介质
磁介质分类
弱磁性:顺磁质、抗磁质
强磁性:铁磁质 顺磁质
一般有两类分子
无外场
抗磁质
有外场
分子磁矩 m分子= ml+ ms=0 m分子=0 分子磁矩 m分子= ml+ ms 0 m分子=0
磁滞回线越瘦,曲线下面积越小,损耗越小
证明 p262,计算电源要抵抗感应电动势做功
2019/6/9
10
证明以有闭合铁芯的螺绕环为例
设t时刻介质处于某一磁化状态P,此处 H>0,B>0
dt内, P——P’ ,铁心中磁通改变量为
d
电源抵抗感应电动势做功 NSB
周长
dA
I0dt
顺磁质的磁化
m分子0 m分子0
分子在外磁场作用下趋向于外磁场排列
热运动与磁场作用相抵抗——温度越高,该效应越弱
2019/6/9
3
抗磁质
抗磁质分子的固有磁矩m分子= ml+ ms=0 不存在由非零的分子固有磁矩规则取向引起
的顺磁效应。磁性来源?
抗磁质磁性起源于电子轨道运动在外磁场下 的变化
温度对磁性有影响——温度高过居里点铁磁性就消失,变为顺磁 质。如纯铁的居里点为1043K,镝的居里点为89K;
强烈震动会瓦解磁畴
尺寸影响磁畴结构性——介观尺度下有新现象
介观尺度:即介于宏观尺度与微观尺度之间 ,一般为0.1—— 100nm
【大学物理】第五讲 磁介质的磁化

一、磁介质磁化机理
在磁场作用下,其内部发生变化,并反 过来影响原磁场分布的物质。 -----磁介质
1、物质磁性的概述
B B0 B'
磁介质中的 总磁感强度
真空中的 磁感强度
介质磁化后的 附加磁感强度
1
顺磁质 B B 0(铝、氧、锰等) 弱磁质
抗磁质 铁磁质
B
B
B0(铜、铋、氢等) B0(铁、钴、镍等)
总磁矩
m分子 Is S s Sl
M
m分子 V
s Sl
Sl
s
三、有磁介质存在时的安培环路定理
n
无磁介质时
B dl
l
0
Ii
i 1
有磁介质时
M
Is I
A
B
DlC
M l
dl
MAB sl
Bdl l
0
I 0 sl
B
l
0
M dl
I
Bdl l
0
I 0
M dl
向都相同,则表明该磁介质被均匀磁化。
5
2、 磁化电流
磁化电流
B
磁介质内部各处的分子电流总是方向相反, 相互抵消,只有在边缘上形成近似环形电流,这个 电流称为磁化电流。
3、磁化强度和磁化电流的关系
磁化面电流
设介质表面沿轴线方向单位长度上的磁化电
流为 s(磁化电流面密度),则长为l 的一段介 质上的磁化电流强度IS为 Is sl
强磁质
2. 顺磁质和抗磁质的磁化
物质是有分子或原子组成,包含的每 个电子都同时参与两种运动。
轨道运动 自旋运动
分子固有磁矩
轨道磁矩 自旋磁矩 分子圆电流和磁矩
磁性材料结构及性能研究

磁性材料结构及性能研究磁性材料是指具有磁性的材料,是一类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材料。
磁性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磁记录、电动机、传感器等领域,是制造电器设备和精密仪器的重要材料。
因此,对于磁性材料结构及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磁性材料的分类磁性材料分为软磁性材料和硬磁性材料。
软磁性材料具有较高的磁导率和低的剩磁,能够迅速转换成磁化状态,并在去磁化后迅速恢复到无磁化状态。
软磁性材料广泛应用于电流变传感器、变压器、感应电机等电子设备中。
硬磁性材料具有较高的矫顽力和剩磁,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磁化状态。
硬磁性材料广泛应用于磁记录、电动机、传感器等领域。
二、磁性材料的结构磁性材料的结构与其磁性有密切关系。
晶体结构、化学成分和磁化机构都会影响磁性材料的磁性。
晶体结构是指材料内部原子的排列方式。
晶体结构中存在的缺陷、晶粒大小、晶体取向等因素都会影响磁性材料的磁性。
例如,Fe的成分可以使磁性材料具有高的矫顽力和饱和磁感应强度。
钕铁硼则具有高的矫顽力和较高的饱和磁感应强度。
化学成分是指磁性材料中的元素组成。
在磁性材料中,Fe、Co、Ni、Sm等元素都具有磁性。
选择不同的化学成分,可以制造不同性能的磁性材料。
磁化机构是指磁性材料中原子、离子、电子的磁矩相互作用。
磁化机构与磁性材料的磁性关系密切。
磁性材料的磁性状态可以通过磁矩的相互作用来解释。
三、磁性材料的性能磁性材料的性能包括矫顽力、磁导率、饱和磁感应强度、剩磁等。
不同的磁性材料性能有很大的差异。
矫顽力是指物质在外力作用下保持磁性状态的能力。
磁性材料的矫顽力越高,表明其在一个强磁场里获得稳定的磁性状态的能力越强。
磁导率是指各向同性磁性材料内的磁通密度与磁场强度的比值,用来描述其对磁场的反应能力。
饱和磁感应强度是指磁性材料在饱和磁化状态下的磁感应强度。
饱和磁感应强度越高,表明磁性材料在饱和磁化状态下所能产生的磁场越强。
剩磁是指磁场移除后磁性材料中剩余的磁感应强度。
从这个方面看,磁性材料剩磁越高,它保留磁性状态的能力越强。
探究磁介质的磁性质

探究磁介质的磁性质磁介质的磁性质是固体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磁介质是指具有磁化性的物质,它们在外磁场存在时能够被磁化,并产生磁矩。
磁介质的磁性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结构、晶体缺陷、温度、应力等。
本文将从多角度分析影响磁介质磁性质的因素。
一、结构对磁介质的磁性质的影响磁介质的磁性质与其结构密切相关。
因为磁介质的磁性是由其原子或分子的磁矩产生的,而这些磁矩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原子(分子)的电子排布和原子间的相对位置。
因此,磁介质的分子或晶体结构对其磁性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比如说,晶体结构相同的钙钛矿型氧化物(ABO3)在掺杂不同离子后磁性质会发生显著变化。
例如,掺杂过渡金属离子可以使该种氧化物呈现出强磁性,而掺杂铁离子则使其呈现出铁磁性。
这是因为过渡金属离子进入晶格后产生的电子属性变化,进而调控原子的磁矩方向;而铁离子的磁矩会使晶格中的原子产生长程有序的磁偶极,导致氧化物具有铁磁性。
二、温度对磁介质的磁性质的影响温度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磁介质磁性质的因素。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磁介质的磁化度和温度呈反比例关系,即随着温度的增加,磁化度会逐渐减小。
当温度继续升高,磁介质的磁性会在某个临界温度(又称“居里点”)附近消失,这就是铁磁性、亚铁磁性和顺磁性材料的转变点。
在顺磁性材料中,温度升高会导致低温下产生的有序磁矩消失,所以它们的磁矩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减小。
而对于铁磁性和亚铁磁性材料,随着温度升高,晶格中的原子会因其震动而失去原有的并行排列,从而导致磁性的消失。
三、应力对磁介质的磁性质的影响应力也是影响磁介质磁性质的重要因素。
当磁介质受到外界的压力或应力时,晶格中的原子会发生固有的改变。
因此,应力会通过改变晶体结构和电子排布而导致磁介质磁性质的变化。
例如,铁电材料的磁性质就受到压电效应的影响。
由于铁电材料晶格中存在着偶极性离子,所以受到压力时晶格会发生畸变,这种畸变将导致偶极子矢量的改变和原子磁矩的方向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铁电材料磁性质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 矢 量 和 ( 略 原 子 核 磁 矩 ) 电介 质 的 分 子 可 分 为 忽 .
极性 分子 和无极分 子 两大类 , 前者有 固有 电偶 极矩 , 后 者没 有 固有 电偶 极矩.磁 介质 的分 子 也可 分为 两 大类 : 类分 子 中各 电子磁 矩不 完全 抵消 , 一 因而整 个
关 键 词 :电 磁 场 理 论 ;磁 介 质 ;磁 性 ;磁 化
中图分 类号 : 4 1 0 4
文 献标志 码 : A
Ana y i ft e M a n tc M a e i lCh r c e i tc n l ss o h g e i t r a a a t r s i s a d
I () ) 1
在原 子 或分 子 内一般 不 止有 一 个 电子 , 整个 分 子 的磁矩 m 是其 中各 个 电子轨 道 磁矩 和 自旋 磁矩
1 介 质 的 分 子 磁 矩
电子在原 子或分 子 中的运动包 括轨 道运 动和 自 旋 两部分.绕 原子核 轨道旋 转运 动 的 电子相 当于一
的方 向相反.如 图 1 示 , 电流 的偶极 矩为 : 所 则
』 ,: — m :,T : ■ :』 1 R
盯பைடு நூலகம் Z
极 化过程 和磁效 应有着 明显 的相 似.把磁化 强度
和外 加 磁 场 H 联 系 起 来 的 结 构 定 律 , 通 过 把 洛 仑 可 兹力 用于原 子模 型求得.
l g eie r l n a a t rc a a trsi o u lt . I s t e  ̄ u d t n t a is q l y f n t n i ma n t u e a d p r mee h rc e itc f q aiy t i h e z n a i h tle uai u c i o t o rsac e e rh. Ke r s: l cr ma n tc fed t o y;m a n tc d ee ti ma nei r p ry;ma n tz to y wo d ee to g e i il he r g ei i lcrc; g tc p o e t g eiain
J un.2 1 01
文章 编 号 :1 0 0 4—6 1 2 1 ) 2—0 6 01 ( 0 1 0 0 5—0 4
介 质 的 磁 化 规 律 及 磁 性 材 料 特 性 的 分 析 与 研 究
刘辛 国
( 北京 建 筑 工 程 学 院 电气 与 信 息 工 程 学 院 , 京 1 0 4 ) 北 0 0 4
t a ne i i g M e h n s f t ee t i he M g tz n c a im o he Di lc r c
Li n u u Xi g o
( c o l f l tct a d Ifr t i E gn eig U E e ig 1 0 4 ) S h o o E e r i n n ma on n ier ,B C A B i n 0 0 4 ci y o i n j
作者简介: 刘辛国(99 , 副教授, 15一)男, 硕士, 研究方向: 自 电气 动化、 自动控制及计算机技术
摘 要 :在 电磁 场理论课 程 教 学 实践 中 , 据 总 结 出的分 析 结论 及 研 究 体 会 , 析 了顺 磁 性 磁 介 根 分
质、 反磁 性磁 介质 的参数 特性 , 进行 了特征 方程 的推 导 , 种磁 化 性 能描 述 以及 铁 磁 性介 质 的磁 化 各 规 则和参数 特性 分析 , 有 关磁 介质 性 能的基础 性研 究. 是
Absr t tac :Thspa e e c i st e a a yia e ut ft a n tc d ee ti h r ce it se p re c d i p rd s rbe h n ltc lr s l o s hem g ei ilc rc c a a trsi x e in e c i he c u s e c n ft l cr ma n t il h o y I n lz d te c a a trsi so h u l y i n t o re t a hi g o he ee to g e i fe d t e r . ta a y e h h r ce itc ft e q a i n c t
在 电磁场 理论 中 , 介 质 特性 分 析是 非 常 具 有 磁 实际意 义和实 用价 值 的研 究 方 向 , 必要 对 此 进 行 有
相 应 探 索 .对 于 磁 性 材 料 而 言 , 介 质 中 所 发 现 的 在
个 电流环 , 形成 轨 道 磁 矩.作 为 原 子 电流环 路 的轨 道 电子 与 电极 化 相类 似 , 电子 ( ) 半 径 尺上 以 若 e在 角速 度 旋 转 , 电流 的方 向与 它 的速 度 : R 其 O t i
第2 7卷 第 2期
21 0 1年 6月
北 京 建 筑 工 程 学 院 学 报
Jun l fB in nv ri fC vlE gn eiga dArhtcue o ra o e ig U iesy o ii n ie r n c i tr j t n e
VO . 7 NO 2 12 .
t e tx ,d d c d a c r ce it q ai n,d s rbe a n tz u ci n a d a ay e r n ma n ts t h e t e u e haa t rsi e u to c e c i d m g e ie f n to n n l z d io g eim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