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工业要求指标一览表

矿产资源工业要求指标一览表
矿产资源工业要求指标一览表

矿产资源工业要求指标一览表(2010年版)

矿产资源工业要求指标一览表(2010年版)

矿产资源工业要求指标一览表(2010年版)

矿产资源工业要求指标一览表(2010年版)

储量估算技术要求

中国地质调查局 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 (内部试行) 2002年11月26日 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 (内部试行) 1 适用范围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国土资源大调查战略性矿产勘查项目估算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简称333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简称3341资源量)。 2 引用标准 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DD2000—01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 DD2000—02固体矿产普查暂行规定 中地调函[2000]39号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成果指标释义 3 定义 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 3.1 333资源量: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地表和深部工程见矿情况推断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即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次边际经济范围内的)资源量。 3.2 3341资源量:为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预测的资源量(334)中的一部分。其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工程见矿情况和其它地质依据推测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资源量。 1 4 地质研究程度 4.1 矿床地质研究程度 4.1.1 大致查明地层层序、岩性等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

4.1.2 大致查明主要构造的空间分布、发育程度及与成矿的关系。 4.1.3 大致查明岩浆岩的岩类、岩相、岩性特点及与成矿的关系。 4.1.4 大致查明变质作用的性质、强度、相带分布及其对矿床形成或改造的影响。 4.1.5 大致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围岩蚀变的种类、规模、强度、矿物组成、分带性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4.1.6 通过地质调查或与同类型矿山类比,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4.1.7 初步判断矿床的成因类型。 4.2 矿体地质研究程度 4.2.1 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物探、化探及探矿工程等勘查方法,大致掌握矿体的数量、形态、产状、规模,大致查明主要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特征。 4.2.2 大致查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初步划分矿石类型并大致了解其分布特征。大致查明有用组分、主要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含量、赋存状态及变化等矿石质量特征。 4.2.3 大致查明矿体围岩的地质特征。大致查明主要夹石 2 的岩性、产状和形态变化。 4.2.4 根据矿石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粒度等特征,与邻区同类型矿山进行全面类比,或根据可选性试验结果,初步确定矿石具有工业利用价值。 4.2.5 初步确定矿石主要工业类型。 5 工程控制程度 5.1 333资源量:沿矿体走向有工程稀疏控制,沿倾向有深部工程了解,工程之间距离基本相当于目标矿种地质勘查规范中相应勘探类型、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时所推荐的工程间距放稀一倍(或基本相当于旧规范中C级储量工程间距放稀一倍),则工程所圈闭三维空间的矿体部分,估算为333资源量。 5.2 3341资源量:沿矿体二维方向有工程稀疏控制(大致相当于上述333资源量工程间距放稀一倍。矿体规模较小时可为单工程

达州市矿产资源

达州市矿产资源 节约与综合利用研究报告 二○一七年六月

目录 一、矿产资源开发及节约与综合利用现状 (1) (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概况及特点 (1)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 (3) (三)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利用 (4) 二、二轮规划以来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总体评估 (4) (一)产资源规划中主要相关内容回顾 (4) (二)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的主要成就 (7) (三)节约与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7) 三、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目标内容研究与建议 (8) (一)规划目标 (8) (二)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8) (三)节约与综合利用约束性指标研究 (12) (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模式 (12) (五)探索综合利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13) 四、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的措施 (14) (一)加强节约与综合利用的宣传教育 (14) (二)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要从源头抓起 (14)

(三)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15) (四)加速矿业开发规模化集约化建设 (17) (五)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保障措施 (18) (六)建立综合利用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体系 (19)

一、矿产资源开发及节约与综合利用现状 (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概况及特点 (1)矿产资源概况 截止2015年底,全市范围内已发现各类矿产资源42种,其中能源矿产5种(煤、天然气、页岩气、地热、铀),金属矿产8种(钒、锰、赤铁矿、菱铁矿、铝土矿、锶矿、镓、锗),非金属矿产26种(杂卤石、天然卤水、毒重石、岩盐、磷矿、硫铁矿、重晶石、玄武岩、冶金用白云岩、熔剂用石灰岩、冶金用石英岩、耐火粘土、高岭土、陶瓷土、石英砂岩、硅灰石、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大理岩、砂岩、砖瓦用页岩、砂砾石、膨润土、石膏、水泥用粘土、砖瓦用粘土),水气矿产3种(地下水、矿泉水、硫化氢)。煤矿、石膏、灰岩主要分布在背斜两侧,天然气分布于宣汉、大竹、开江、达川区,钾盐分布在达川区、渠县及宣汉等地,全市大型矿山8个,中型8个,其余的均为小型。达州市的优势矿产资源主要特点如下:天然气:达州市天然气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三大气田之一和川气东送工程的起点,是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基地,天然气资源总量3.8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7000亿立方米。 煤:达州市煤炭资源丰富,是全市主要能源之一,亦是四川省1/3主焦煤基地之一。截至2015年底,共有煤矿采矿权132宗,居全省前列。达州市境内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采矿历史悠久,现查明资源储量5.66亿吨,资源潜力较大。

《河南省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地质勘查技术要求》(暂行)

《河南省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地质勘查技术要求》 (暂行)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 二○一六年十月

前言 为进一步规范河南省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勘查与开发秩序,提高勘查成果质量,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矿产资源,更好地发挥勘查成果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国土资源部对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勘查、资源储量分类的原则性意见,在以往我省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勘查开发成果利用的基础上,参考类似矿种及兄弟省工作经验,编制《河南省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地质勘查技术要求》(暂行)(以下简称《暂行技术要求》),可作为该类矿产勘查报告编写、评审的暂行依据。对《暂行技术要求》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请及时反馈给省储量评审中心,以便统一修正。 本技术要求起草单位:河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 本技术要求起草人:宋锋、尚玉忠、李军、王卫、翟丹丹。 本技术要求由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河南省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地质勘查技术要求》 (暂行) 1 范围 《暂行技术要求》规定了普通建筑石料矿产的分类、地质勘查工作要求、资源储量估算等方面的内容。 《暂行技术要求》的地质勘查主要指为了满足矿山开发而进行的地质勘查工作。 《暂行技术要求》适用于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勘查工作部署、勘查设计编制、资源储量估算、勘查报告编写。可作为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地质勘查成果验收、评审的依据;还可作为普通建筑石料矿山资源储量核实工作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 《建筑用卵石、碎石》(GB/T 14685-2011) 《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2010)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矿权评估准则-指导意见CMV13051-2007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 18341-2001)

矿产资源名词解释

矿产资源名词解释 【矿产】泛指一切埋藏于地壳(或分布于地表的),可供人类经济利用的,有开采价值的工业矿物、岩石、油、气、水等资源。矿产一般可分为:①可以从中提取元素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如铁矿、铜矿、铅矿、锌矿,硫、氟、碘矿等;②可以作为非金属原料或直接利用其物理、化学和工艺特性的非金属矿产,如硫铁矿磷块岩、金刚石、石灰岩到;③可以作为能源的可燃性有机矿产,如煤、油页岩、石油、天然气等。目前,已将地下水、地热(地热水)、惰性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天然气水合物以及锰结核等资源,也包括在矿产资源的范畴内。 【矿产资源】赋存于地壳内部或地壳表面的、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呈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具有现实和潜在经济意义的天然富集物。矿产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基本源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当今社会92%以上的一次资源、80%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取自矿产资源,30%的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城乡生活用水取自地下水。中国将矿产资源按地质可靠程度分为查明矿产资源、潜在矿产资源。查明矿产资源又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分为、可行性评价和经济意义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三大类。中国按工业对矿产资源需求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四类,已发现的矿种有171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59种。其中地下水具有矿产资源和水资源双重属性。矿产资源具有特殊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 【能源矿产】又称燃料矿产、矿物能源。赋存于地表或地下的,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呈固态、气态和液态的,具有现实和潜在经济意义能源价值的天然富集物。中国已发现的能源矿产,固态的煤、泥炭、石煤、油页岩、铀、钍、天然沥青、天然气水合物等;液态的有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另有地热资源(可呈液态、气态),其中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能源矿产中人类通常使用且历史较为长久的是煤、石油、天然气和油页岩;新开发的有煤层气、油砂、天然沥青等。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提高,又开发出了核能和地热资源作为能源,这些矿产资源包括铀、钍、地热。中国利用核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地热的利用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煤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绝对优势。随着石油、天然气、核能在一次能源结构中比重的逐渐加大,煤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会则有所降低。 【金属矿产资源】能够从中提取金属原料的矿产资源。按工业用途及金属本身性质,可分为黑色金属矿产资源、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稀有金属矿产资源、贵金属矿产资源、稀土金属矿产资源、分散元素金属矿产资源。也有将放射性元素矿产资源归入其中的。 【非金属矿产资源】是指可以作为非金属原料或利用其特有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工艺特性来为人类的经济活动服务的矿产资源。它们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建筑、机械、农业、环保、医药等行业,并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国防、航天、通信等高科技领域。它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产值的增长速度已超过了技术矿产。其开发利用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已发现和开发利用的非金属矿产资源种类95种,加上亚类共计135种。依据工业用途可分为:冶金工业熔剂和耐火材料类、化工及化肥原料类(硫、磷、钾岩、硼、天然碱等);建筑材料用的玻璃、水泥、砖瓦、陶瓷原料、石材和轻质建材原料;制造工业的铸造、润滑、摩擦、磨削、电子、电气、光学材料;用于改进文字性能的各种填料原料;电力、石油、核能等工业的辅助材料;环境保护用材料;农牧业用的矿物材料;医药用的矿物原料;宇航与军工用的矿产;宝石、玉石和彩石材料等。 【矿床成因类型】根据形成矿床的地质作用而划分的矿床类型。如按成矿作用分为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和变质矿床,以及它们之间的叠加和再生矿床等。上述类型中又可按岩浆

矿床工业指标管理暂行办法

矿床工业指标管理暂行办法 【法规类别】地质矿产综合规定矿产资源开采 【发布部门】国家矿产储量管理局(已变更)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 【发布日期】1992.11.16 【实施日期】1992.11.1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章 矿床工业指标管理暂行办法 (1992年11月16日国家矿产储量管理局、国有资产管理局发布) 第一条矿产储量属国有资产,矿床工业指标是界定矿产储量的标准。为加强矿产储量管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维护国家对矿产储量的所有权和矿山企业的使用权,提高矿产勘查和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制订、修订矿产勘查、矿山设计、开采的矿床工业指标均须遵守本办法(石油、天然气、地下水另定)。 第三条制订矿床工业指标,必须遵循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符合矿床地质特征,对共、伴生矿产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利用。即保证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又充分利用资源,使国有资产得到保护。 第四条用以编制供矿山建设使用的勘查报告的工业指标,由勘查单位向矿山的主管

部门提出矿床工业指标建议书(参考内容见附件1),矿山的主管部门收到建议书后,应在五个月内委托设计单位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提出矿床工业指标推荐书(参考内容见附件2),并进行审批,以正式文件下达给勘查单位,同时将文件及推荐书抄报矿产储量管理部门备案。执行现行地质勘探规范中全国统一工业指标的矿种,经矿山的主管部门认可,制订程序可以简化。 矿山无主管部门时,工业指标制订程序为:勘查单位向矿山(或直接向矿产储量管理部门)提出建议书,矿山经论证后提出推荐书,报矿产储量管理部门审批下达。 不供矿山建设使用的矿产普查、详查阶段的矿床工业指标,可参照相应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或由矿产储量管理部门制订的《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中有关的工业指标确定,由勘查单位的主管部门批准执行。

《矿产资源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矿产资源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题目 1.矿产资源的概念以及特点 2.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原因 3.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有哪5个方面? 4..矿产资源经济学的作用 5.矿产勘查四个阶段,主要工作以及异同 6.地质可靠程度的四分是哪四分?各个程度的要求有哪些 7.矿床经济评价的因素?各因素的内容有哪些 8.三率的概念 9.矿床工业指标的概念及内容 10制定矿床工业指标的步骤有哪些(6个方面)? 11熟记岩金矿共生(铜、铅、锌)矿产工业指标要求。 12.矿床经济评价的任务、目的及原则 13.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的异同 14.论述矿床经济评价和地质评价的关系。 15.财务评价的概念,主要经济效果指标及其计算 16.技术经济评价主要的方法(静态的,动态的),包括概念、计算方法(出计算题) 17.国民经济评价概念,意义和内容 18.效益费用的内部转移支付概念,包括哪几项,为什么? 19.外部效果的概念及类型,并举例说明 20.影子价格的概念及调整的基本原则 21.外贸货物和非贸易货物的概念,分别分为哪几种,并举例说明 22.外贸货物影子价格的调整方法 23.影子汇率的概念,与官方汇率的区别 24.特殊投入物的概念,包括哪几类,它们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5.国民经济评价的概念和目的,主要经济效果指标及其计算 26.矿床经济评价的目的、任务和原则是什么? 27.综合利用指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计算题) 28如果不能正确认识环境资源价值,会导致哪些后果? 29.矿产资源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环境资源存在经济价值的理论依据 30.探矿权、采矿权的概念及其出让有哪几种方式? 31.共生矿产与伴生矿产概念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报告

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遥感异常提取 1.省主要成矿区(带)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矿谱系 综合了全国各类地质资料和现有地质成矿理论认识的基础上,对全国用五分法(袁孚、朱裕生,1980,1981;毓川、朱裕生,1999)做了统一划分。其中省的情况是这样的。 省所属滨太平洋成矿域,下扬子成矿省和华南成矿省,长江中下游中生代铜金铁铅锌硫成矿带、江南地块中生代铜钼金银铅锌成矿带、浙闽沿海中生代非金属铅锌银成矿带、湾-武夷山北段古生代、中生代铅锌银钨锡稀土稀有矿床成矿带。 下扬子成矿省是显生宇地层发育的成矿省,其次是中元古代地层出露较广,它是古元古代以后地壳连续活动的成矿省。华南成矿省是新太古代以后连续活动,其活动又逐步增加的成矿省,其中在泥盆纪(地层占15.27%)和侏罗纪地层(16.46%)两时代出露的地层最多,其次是寒武系(8.23%)、白垩系(11.21%)、石炭系(7.24%)三个时代。所以它是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活动强烈的成矿省。 下扬子成矿省主要超值元素组合:Fe2O3、Cu;Pb、Zn、Ag、Cd;Au、As、Hg、Sb;W、Sn、Bi;Ti、V、Cr、Co;Li、La、Y、Nb、Zr;SiO2、Al2O3、Zr、Ba、Sr;F八组。成矿省已知矿床有236处(生192,外生40,变质4),矿床类型有18类,主要类型有接触交代型67处(以铁铜矿床为主,占全国同类矿床的20.68%,居全国之首)、热液型59处、陆相火山岩型40处(玢岩铁矿、占全国同类矿床的23.95%,属全国之首)、斑岩型13处、热液(水)型13处,其他各类较少。由此可知,五组超值元素组合与产出矿床的事实较接近,且接触交代型矿床(以Fe、Cu为主)和陆相火山岩型(以玢岩铁矿床为主)居全国同类矿床之首。 华南成矿省是我国有色、贵金属、稀有稀土矿床最丰富的成矿省之一,地质工作程度很高,地球化学元素的丰度值也高,超值元素的组合有:W、Sn、Mo、Bi;(Cu)、Pb、Zn、Ag、Cd;Au、As、Hg、Sb;La、Li、Be、Nb、Y、Zr;U、Th;SiO2、Al2O3;B、F;Ti七组,其中的SiO2、Al2O3组合反映了地壳的酸度较高。其中的Pb、Au、W、Sn、Bi、La、Be、Nb、U、Th、Zr、Al2O3等12种元素是全国是最高的。成矿省已勘查的矿床497处(生322,外生153,变质22),位于华北陆块成矿省之后,居全国第二。其有18种矿床类型,主成因类型是热液型(以钨锡矿床为主,185处,占全国同类矿床的26.97%,位于全国之首),花岗岩型矿床16处,占全国同类矿床的64%,位于全国之首。涉及的矿种有W、Sn、Mo、Bi、U、Th、Au、As、Hg、Sb及Y、La、Li、Be等矿种和地球化学组合。已知矿床的特征和地球化学超值元素的组合相互印证了区域成矿作用的成矿机制、证明地球化学元素在矿产勘查中的作用。 省有7个勘查靶区。勘查靶区的具体名称和包含的矿种如下。①皖浙天目山-宁国Sn Cu Ag W萤石勘查靶区;②西天目山-石耳山Ag W Sn萤石勘查靶区;③永康西溪-Pb Zn Ag Cu 萤石勘查靶区;④松阳靖居口Cu Pb Zn Au勘查靶区;⑤青田温溪Au、明矾石、叶蜡石勘查靶区;⑥文成明矾石叶蜡石萤石勘查靶区;⑦开化白沙关-玉京峰Cu Ag W Sn勘查靶区。 2.省矿产资源概述 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产为主。石煤、明矾石、叶蜡石、水泥用凝灰岩、建筑用凝灰岩等储量居全国首位,萤石居全国第2位。东海大陆架盆地有着良好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前景。 全省已发现的矿产113种,其中已查明资源储量、并列入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种69种,包括能源矿产4种:煤、石煤、放射性铀矿及浅层天然气。金属矿产(含稀散元素)23种:铁、钛、钒、铜、铅、锌、镍、钴、钨、锡、铋、钼、汞、锑、金、银、铌、铍、镓、铟、镉、钪、硒。非金属矿产42种:普通萤石、熔剂灰岩、冶金白云岩、耐火粘土、硫铁

333储量计算

是矿产资源的储量级别 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 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预测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4 (333)资源量的精度为15%-30%,(334)资源量的精度仅为2%-10%。 包括111b、121b、122b、2m11、2m11、2m21、2m22级别的储量。 你可以在金属矿种的勘查规范中查到: 8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 8.1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 8.1.1 地质可靠程度 8.1.1.1 预测的: 是指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在具有初步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时,才能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 8.1.1.2 推断的: 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等,也包括那些由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矿体的连续性是推断的。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度较低。 8.1.1.3 控制的: 是指对矿区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8.1.1.4 探明的: 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 8.1.2 经济意义 8.1.2.1 经济的: 其数量和质量是依据符合市场价格确定的生产指标估算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他条件也允许,即每年开采矿产品的平均价值能足以满

矿产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矿产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摘要:矿产资源的赋存具有客观复杂性。为了能够将矿产资源合理、高效安全地开发利用,合理规划非常必要。本文主要针对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基础工作,对矿产资源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分析论述。在探讨了矿产资源综合评价与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关系的基础上,设计了评价指标体的构建程序,分别从不同的评价尺度构建了服务于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矿产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保障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合理性、尽可能地减少规划的偏差、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提供可靠的依据,并提出了加强矿产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动态管理的新思路。 关键词:矿产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规划 一、引言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矿产资源的基础地位越来越重要。矿产资源的大量消耗导致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同时,我国大宗矿产资源、优质矿产的探明总量严重不足,相对于不断提高的开发强度,矿产资源储量保证年限锐减。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与其所依赖的物质基础之间的不协调日见凸现。因此,如何协调我国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与矿山地质环境的同步治理,提高矿产资源潜力、扩大保有储量,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已无可回避。为此,在国民经济总体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各地的实际,制定不同层次的矿产资源规划非常必要。 矿产资源规划是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的纲领性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编制专项规划和地区性、行业性矿产资源规划的依据。因此,保证矿产资源规划的合理性非常必要,而为保证矿产资源规划所开展的基础评价工作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了。矿产资源综合评价是将地质工作中所获取的相关数据与资料,应用地质理论和科学方法,在总结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矿产资源信息。 矿产资源综合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将技术与经济密切结合起来,根据评价的目的,通过完善的指标体系,利用系统的方法体系,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从不同的角度予以表述。国内外矿产资源评价的实践表现出以下的特点:对矿产资源进行单项评价、横向评价和基于理论技术分析的比较多,而开展综合评价、纵向评价和基于计算机智能化评价的较少[1]。目前也还没有一个相对公允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构建适合我国的矿产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丰富矿产资源规划综合评价理论,确保矿产资源评价结论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矿产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矿产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对矿产资源状况予以全面、系统、客观反映

矿产资源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矿产资源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矿产资源评价是地质理论、资料收集和管理、评价方法、矿产品生产和技术经济条件之间联系的过程,它是矿产预测全部内容引伸和发展。矿产资源评价除了要在研究和认识地质规律的基础上用地质理论和可能的技术方法(物探、化探、数学地质)预先指出现在还没有发现,而将来可能或应当发现的矿产资源,并对它的质和量作出评价外,还要对它在当前和未来的社会政治环境中该产品的地位(开发利用和相对价值)作出估算。因此,矿产资源评价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实用地球学科,它涉及到地质、构造、岩石、矿物、矿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及实验地质学等基础地质学和地质制图、普查勘探方法、地球物理探矿、地球化学探矿、数学地质,计算机技术和卫星影象技术等方法地质学二大门类。由矿产资源和储量的定义可知:储量是勘察证实并被勘探工程揭露知道存在的矿体,矿产资源(系指潜在资源)是根据地质理论和可能的技术方法(勘探、物化探、数学地质等)推测可能存在的矿床所有的量。两者的根本差别决定了求取储量和资源量方法的根本差别。在已知区,矿产资源的定量评价已有一套成熟的方法,即根据揭穿矿体的工程所获得的矿体参数计算储量。因此,已知区的矿产资源定量评价方法及各种储量计算方法,不属于矿产资源定量评价的范围。矿产资源评价是对未知区的矿产资源量的预测评价。在未知区,地质人员得不到矿产资源量的计算参数,是通过以下途径间接地估算和评价未知区的矿产资源量:(1)在已知区建立矿产资源的定量评价模型。(2)寻找在地质构造格局上类似于已知区的未知区。(3)将已知区的矿产资源定量模型外推到未知区,从而估计出未知区的矿产资源数量。(4)按评价模型客观估计的结果进行地质解释,对未知区作出较为合理的评价。到目前为止所形成的全部矿产资源定量评价方法,都是基于这四点基本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技术要求

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 2005-11-25 | 作者: | 来源:中国驻俄罗斯经商参处 | 【大中小】【打印】【关闭】 1 适用范围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国土资源大调查战略性矿产勘查项目估算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简称333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简称3341资源量)。 2 引用标准 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DD2000-01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 DD2000-02固体矿产普查暂行规定 中地调函[2000]39号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成果指标释义 3 定义 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 3.1 333资源量: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地表和深部工程见矿情况推断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即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次边际经济范围内的)资源量。 3.2 3341资源量:为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预测的资源量(334)中的一部分。其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工程见矿情况和其它地质依据推测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资源量。 4 地质研究程度 4.1 矿床地质研究程度 4.1.1 大致查明地层层序、岩性等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 4.1.2 大致查明主要构造的空间分布、发育程度及与成矿的关系。 4.1.3 大致查明岩浆岩的岩类、岩相、岩性特点及与成矿的关系。 4.1.4 大致查明变质作用的性质、强度、相带分布及其对矿床形成或改造的影响。 4.1.5 大致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围岩蚀变的种类、规模、强度、矿物组成、分带性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4.1.6 通过地质调查或与同类型矿山类比,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4.1.7 初步判断矿床的成因类型。 4.2 矿体地质研究程度 4.2.1 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物探、化探及探矿工程等勘查方法,大致掌握矿体的数量、形态、产状、规模,大致查明主要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特征。 4.2.2 大致查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初步划分矿石类型并大致了解其分布特征。大致查明有用组分、主要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含量、赋存状态及变化等矿石质量特征。 4.2.3 大致查明矿体围岩的地质特征。大致查明主要夹石的岩性、产状和形态变化。 4.2.4 根据矿石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粒度等特征,与邻区同类型矿山进行全面类比,或根据可选性试验结果,初步确定矿石具有工业利用价值。 4.2.5 初步确定矿石主要工业类型。 5 工程控制程度 5.1 333资源量:沿矿体走向有工程稀疏控制,沿倾向有深部工程了解,工程之间距离基本相当于目标矿种地质勘查规范中相应勘探类型、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时所推荐的工程间距放稀一倍(或基本相当于旧规范中C级储量工程间距放稀一倍),则工程所圈闭三维空间的矿体部分,估算为333资源量。 5.2 3341资源量:沿矿体二维方向有工程稀疏控制(大致相当于上述333资源量工程间距放稀一倍。矿体规模较小时可为单工程控制),并结合地质规律、矿床特征合理推测的或依据可靠的物探异常所圈定的范围内,估算为3341资源量。 333资源量的合理外推部分为3341资源量。 6 勘查工作质量 6.1 地质填图质量 地质填图应达到相应比例尺地质测量简测的精度要求。工程和重要地质点用仪器法或符合相应精度要求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进行测定。地理底图可采用相近的小比例尺地形图放大,并在地质填图工作中配合GPS测量进行校正。 6.2 地球物理测量、地球化学测量质量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测量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对圈定的异常按规范、规定要求进行了检查,结合

关于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报告编制

关于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报告编制 有关事宜的通知 各有关项目承担单位: 为规范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报告的编制,根据《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特提出如下总的原则,请各有关项目承担单位在编制1999-2000年结题的矿产资源调查报告时遵照执行。 一、勘查工作程度要求 1、预查阶段:搜集并分析区内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资料,对预查区内的找矿有利地段、物探和化探异常、矿点、矿化点进行野外调查工作;对有价值的异常和矿化蚀变体要选用极少量工程加以揭露;如发现矿体,应大致了解矿体长度、矿石有用矿物成分及品位、矿体厚度、产状等,大致了解矿石结构构造和自然类型,为进一步开展普查工作提供依据,并圈出矿化潜力较大的普查区范围。如有足够依据,可估算预测资源量。 2、普查阶段:搜集区内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资料,通过适当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和物探、化探等方法及有限的取样工程,大致查明普查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大致查明矿体(层)的形态、分布、规模、产状和矿石质量,推断矿体的连续性,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石加工选冶性能进行类比研究,最终提出是否具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并圈出可供进一步开展详查工作的范围。 二、矿产资源评价指标 矿产资源评价指标,是指矿产质量方面和开采技术条件方面的要求。 鉴于大调查开展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程度相对较低,而矿床工业指标应根据矿石选冶试验才能具体确定,因此,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矿产资源评价中涉及的评价指标,原则上可比照1987年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办公室主编

的《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地质出版社)有关规定执行。总体上按照坑采的独立矿床工业要求的高限,自然地理和交通条件较差、海拔较高地区,评价指标可适当提高。 三、矿体圈定原则 1、矿体的连接:一般应先连接地质体,然后根据一般工业指标、工程控制情况,结合矿体特征、控矿因素、矿化规律及物化探异常连接矿体,矿体连接的厚度不得大于相邻两工程的最大见矿厚度。 2、矿体的边界圈定:应充分考虑矿体的形态、空间产出规律,当矿体长度与厚度呈正相关关系时,在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可科学地确定外推边界。外推矿体边界时,要充分考虑矿床的成因类型、矿体厚度变化及其尖灭趋势、矿石品位变化等因素。一般情况下,以相邻工程间距的1/2外推作为计算资源量的边界。采用米百分值或米克吨值圈定矿体的边界时,需结合矿体特征,一般不得外推。当矿体沿倾斜方向无深部验证工程时,应视地表工程控制情况和矿体稳定性,用无限外推法沿斜深外推一个正常工程间距或其1/2。 3、共生矿体的圈定:同一矿体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其品位都达边界品位,其中一种组分的工程平均品位或块段平均品位大于或等于最低工业品位者为独立矿,另一种组分为共生组分;如两种组分都达不到最低工业品位,而二者相加工程或块段平均品位大于或等于最低工业品位者,可作为共生矿处理。 工业矿体中如有一种另一种组分虽品位低于边界品位,但与同类矿床类比或从组分赋存状态、矿石结构构造等估计具有综合利用价值者,可作为伴生组分计算资源量。如斑岩铜矿中金含量仅为0.几g/t,铅锌工业矿体中含量低于40%的银等。 4、推断资源量(333):矿体经探矿工程三维控制,即地表有稀疏工程控制,深部有见矿工程证实,边界根据地质矿化规律有条件外推;当矿体规模较大时,一般应布置深部验证工程。 5、预测资源量(3341):矿体经探矿工程二维控制,据

铅锌矿工业指标

铅锌矿工业指标 尽管现在已发现有250多种铅锌矿物,但可供目前工业利用的仅有17种。其中,铅工业矿物有11种,锌工业矿物有6种(表3.8.1),以方铅矿、闪锌矿最为重要。 矿石工业类型,以矿石自然类型为基础,按矿石氧化程度可分为硫化矿石(铅或锌氧化率<10%)、氧化矿石(铅或锌氧化率>30%)、混合矿石(铅或锌氧化率10%~30%);按矿石中主要有用组分可分为:铅矿石、锌矿石、铅锌矿石、铅锌铜矿石、铅锌硫矿石、铅锌铜硫矿石、铅锡矿石、铅锑矿石、锌铜矿石等;按矿石结构构造,可分为:浸染状矿石、致密块状矿石、角砾状矿石、条带状矿石、细脉浸染状矿石等。 为适应我国铅锌矿地质勘探工作和矿山生产建设的需要,地质矿产部和冶金工业部根据我国铅锌矿产资源状况和采选冶技术条件,于1983年联合制定并颁布《铅锌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制定了铅锌矿一般工业指标,普查勘探中用于评价矿床有否工业价值(表3.8.2)。 表3.8.1铅锌工业矿物矿物

表3.8.2铅锌矿一般工业指标 对一个具体矿床来说,凡是提供作为矿山建设依据的地质勘探报告,所采用的工业指标,应由地质勘探单位提出初步意见,并附必要的地质资料,由工业部门委托矿山设计部门进行经济核算和比较研究后,由省以上工业主管部门确定,方可作为该矿床储量计算的依据。 当矿床在开采过程中,矿石工业指标可根据矿业市场铅锌行情的变化和采选冶技术水平以及矿山开发经济效益和合理保护资源等综合因素不断调整矿床开采工业指标。

为了综合开发、综合利用伴生有益组分,当铅锌矿床伴生组分品位达到表3.8.3所列的含量时,要认真进行取样、化学分析,研究伴生组分赋存状态和选冶试验,为合理综合评价、综合开发、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表3.8.3伴生组分综合评价一般参考指标

铁矿石一般工业指标

炼铁用铁矿石一般工业指标 炼钢用铁矿石一般工业指标

铁矿一般工业质量要求 https://www.360docs.net/doc/ae5311658.html,作者:liangping1120发布时间:2010-3-22 17:18:26文章 来源:中国-东盟矿产资源网 铁矿一般工业质量要求 1.炼钢用铁矿石(原称平炉富矿) 矿石入炉块度要求: 平炉用铁矿石50~250 mm; 电炉用铁矿石50~100 mm; 转炉用铁矿石10~50 mm。 直接用于炼钢的矿石质量要求见表3.2.2(适用于磁铁矿石、赤铁矿石、褐铁矿石炼钢用铁矿石质量要求 2.炼铁用铁矿石(原称高炉富矿) 矿石入炉块度要求:一般为8~40mm。 炼铁用铁矿石,按造渣组分的酸碱度可划分为: 碱性矿石(CaO+MgO)/(SiO2+Al2O3)>1.2; 自熔性矿石(CaO+MgO)/(SiO2+Al2O3)=0.8~1.2; 半自熔性矿石(CaO+MgO)/(SiO2+Al2O3)=0.5~0.8; 酸性矿石(CaO+MgO)/(SiO2+Al2O3)<0.5。 直接用于高炉炼铁用铁矿石质量要求见表3.2.3(适用于各种铁矿石类型块矿)。高炉炼铁用铁矿石质量要求

酸性转炉炼钢生铁矿石P≤0.03% 碱性平炉炼钢生铁矿石P≤0.03%~0.18% 碱性侧吹转炉炼钢生铁矿石P≤0.2%~0.8% 托马斯生铁矿石P≤0.8%~1.2% 普通铸造生铁矿石P≤0.05%~0.15% 高磷铸造生铁矿石P≤0.15%~0.6% 3.需选铁矿石 对于含铁量较低或含铁量虽高但有害杂质含量超过规定要求的矿石或含伴生有益组分的铁矿石,均需进行选矿处理,选出的铁精粉经配料烧结或球团处理后才能入炉使用。 需经选矿处理的铁矿石要求: 磁铁矿石TFe≥25%,mFe≥20%; 赤铁矿石TFe≥28%~30%; 菱铁矿石TFe≥25%; 褐铁矿石TFe≥30%。 对需选矿石工业类型划分,通常以单一弱磁选工艺流程为基础,采用磁性铁占有率来划分。根据我国矿山生产经验,其一般标准是: 矿石类型mFe/TFe(%) 单一弱磁选矿石≥65 其他流程选矿石<65 对磁铁矿石、赤铁矿石也可采用另一种划分标准: mFe/TFe≥85磁铁矿石 mFe/TFe85~15混合矿石 mFe/TFe≤15赤铁矿石

压覆矿产资源评价调查及评价报告编写存在的主要问题-李江州

压覆矿产资源调查工作及评价报告编写 (李江洲) 2015年9月23日

主要内容 一、调查工作重要意义及背景 (2) (一)开展压覆矿产资源调查工作的重要性及依据 (2) (二)压矿调查工作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 (2) (三)我省压覆矿床资源调查工作 (3) 二、目前调查评价工作及报告编制现状 (5) (一)、编制单位、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5) (二)法律法规,开采规程的使用不规范 (5) (三)、调查工作方面 (6) (三)、压覆范围的确定问题 (8) (五)、调查报告的编写 (9) (五)、附图问题 (12) (六)附表 (14) (七)附件 (14) 三、调查评价工作及评价报告编制 (14) (一)规范概念问题 (14) (二)扎实作好调查工作 (16) (三)评价报告的编写 (17) 四、压覆资源储量调查评价报告审查要点 (19) 五、评价报告编写提纲内容的几点建议 (20) 六、附录 (21) (一)法律法规依据 (21) (二)矿床开采规程 (22) (三)项目建设文件 (22) (四)地质资料 (22) (五)34种重要矿产 (22) 八、保护范围确定的几个范例 (23) 资料性附录 (29)

压覆矿产资源调查工作及 评价报告编写 近年来随着国家基础建设及城市化进展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建设项目压矿的现象逐年增加,国土资源部及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及审查批准规定。各地质勘查单位开展的相应业务也不断发展。 根据近年本人以往工作实际及近年来审查的各类压覆报告,以及以往参与编写工作的实践,对该项调查评价工作及报告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简单梳理后,针对对调查工作及报告编写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如何编写好调查评价报告的角度,提出有些想法,供各位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一、调查工作重要意义及背景 (一)、开展压覆矿产资源调查工作的重要性及依据 1、压矿评估审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随着我省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高峰期的到来以及城镇规划区的增多,建设用地项目压覆矿产资源的现象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在这样的基本国情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做到既保护好矿产资源,又不影响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成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急需解决的紧迫课题。 ●国土资源在保障发展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本源。国土资源要做到既保障发展、又保护资源,就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总体思路,正确履行国土资源管理职能,为经济社会发展用地提供有效保障 ●我省的矿产资源较丰富,且分布广泛。基本建设及城市化建设项目的推进用地压覆矿产资源可能性日益增大。 (二)压矿调查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依据 1、《矿产资源法》第三十三条:“在建设铁路、工厂、水库、输油管道、输电线路和各种大型建筑物或者建筑群之前,建设单位必须

矿产一般工业要求汇编

矿产一般工业要求汇编 二〇一〇年二月 目录 序、矿产工业要求的内容及其含义 (2) 一、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床 (1) 二、岩金矿床及其伴生组分 (4) 三、铜、铅、锌、银、镍、钼矿床 (5) 四、硫铁矿床 (11) 五、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床 (13) 六、钨、锡、汞、锑矿床 (16) 七、盐湖和盐类矿产 (23) 八、磷矿 (25) 九、砂矿(金属矿产) (27) 十、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 (29) 十一、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 (38) 十二、铝土矿、冶镁菱镁矿 (42) 十三、铁、锰、铬矿 (44) 十四、煤矿 (49) 十五、稀有金属矿产 (50) 十六、稀土矿产 (54) 十七、铀矿 (59) 十八、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60) 十九、生产规模划分标准 (66)

序、矿产工业要求的内容及其含义 矿产工业要求,有的称矿产工业指标或简称工业指标。它是各矿产工业部门根据国家当前资源供需状况,通过技术经济核算、对比,所提出的用于矿区勘探、圈定矿体、划分矿石类型、品级、计算出量的技术标准或要求。在制定具体矿区的工业指标或要求时,必须考虑以下原则,即:国家各项技术经济政策及市场需求;矿区的矿床地质、矿石类型(含共生、伴生矿产)、品级及其采选冶加工技术性能;矿区开采技术条件和产品方案;矿区的经济地理条件等。 本“参考手册”所列工业要求,为一般工业指标,系根据三十年来有关工业部门对各类矿产的具体矿区所确定的工业指标的汇集和归纳,并对这些矿产的用途、主要矿物及其成分作了简要注释或说明。可供普查找矿和初步勘探(新颁发的详查阶段)工作中参考使用。 矿产工业要求大致包括以下的内容:主要为边界品位、工业品位、可采厚度、夹石剔除厚度以及某些矿产的矿石、矿物的物理技术性能。 一、矿产质量方面的要求 基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矿石某些主要有用,有害组分含量(品位)方面的要求;二是对某些矿石或矿物物理技术性能方面的要求。矿石品位是衡量矿石质量的重要标志,它是指矿石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内有用组分或有用矿物的含量。一般用重量百分数(%)表示,有的以克/吨、千克/吨、或克/米3、千克/米3或克/升、毫克/升表示,对某些液态或气态矿产,往往以单位时间内涌出量,如吨/日、吨/时、米3/日来衡量。矿石品位及物理技术性能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边界品位

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

第四章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 第一节技术路线 在充分收集、综合研究已有地质矿产成果资料的基础上,以现代地质矿产理论为指导,以“3S”和现场分析技术为支撑,以与成矿有关的地质体、地质构造、矿化蚀变特征为重点来开展此次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具体技术路线如图4—1。 1.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在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中广泛应用遥感系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先进技术,配备掌上电脑、数码相机、数码录音笔、数码摄像机、全球定位系统,采用数字化填图,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以现代地质矿产理论为指导,以活动论为基础,从历史分析入手,运用多学科、多层次的剖析,依据保留下来的历史记录,综合分析投标区各地质历史时期的区域地质背景,揭示本区构造形成、演化及成矿规律。 3.以现代沉积学理论、现代火山地质学理论为基础,研究投标区内古生代地层的火山—沉积体系的岩性、岩相组合,层状序列的分布及其纵横向的变化,为查明谢米斯台—库兰卡兹干岛弧的构造环境控制因素、火山作用、大地构造等提供基础资料。重点研究火山作用与金、银、铜、汞等多金属矿成矿关系。 4.运用“造山带侵入岩岩石构造组合序列分析方法”,即利用侵入岩与地球动力学相关联的途径,以造山带阶段及造山作用过程为主线,综合研究区内侵入岩的岩浆来源、发生、上升、侵位及岩体剥露过程的动力学制约因素,制定造山带演化各阶段侵入岩岩石构造等级体系,探讨造山带演化过程中岩浆作用的演化规律,恢复造山带的组成、结构及其形成演化过程。重点加强区内中酸性侵入体的含矿性研究。 5.运用构造解析法查明投标区内的各类构造及其要素、构造序次、组合及构造演化特征,确定区域构造格架。重点查明区内北西向、东西向断裂、北东向及分支断裂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以及与成矿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