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脂肪酶的研究进展
脂肪酶及其产生菌的筛选与改良研究进展

在脂肪酶催化过程 中,脂肪酶 的活性部位被一个螺 旋片段 ( 又称 “ 盖子” )所包住 。在底物存在的情况 下 ,酶的构象发生变化 , “ 盖子”打开 ,含有活性 部位的疏水部位就暴露 出来 。 “ 盖子 ”螺旋 的双亲 性会影响脂肪酶与底物在油 / 水界面的结合能力 ,其 双亲性 的减弱将导致脂 肪酶活性 的降低 , “ 盖子 ” 的外表面相对亲水 ,而其面 向催 化部位 的内表 面则 相对疏水 。由于脂肪酶与油 / 水界面的缔合作用 ,使 “ 盖子”张开 ,活性部位得 以暴露 ,这使得脂肪酶与 底物的结合能力增强 ,此时底物就容易进入疏水性 通道而与活J 陛部位结合 ,形成酶一底物复合物[ 4 1 。 1 脂肪酶来源 . 3 脂肪酶广泛存在于动植 物和微生物 中。植物 中 含脂肪酶较多的是油料作物种子[ 5 1 ,如蓖麻籽 、油菜 籽等 ;动物体 内含脂肪酶较多的是高等动物的胰脏 和脂肪组织 ,在肠液 中也含有少量 的脂肪酶 ,用于 补 充胰脂肪酶对脂 肪消化 的不足阎 ;微 生物 中的细 菌 、真菌和酵母菌脂肪酶含量最为丰 富1 7 1 。由于微生 物种类多 、繁殖快 、易发生遗传变异 ,具有 比动植 物更广的作用 p H值和温度范 围以及底物专一性 ,适 合 于工业化 生产脂肪酶和 获得高纯度样 品。 因此 ,
i d s ilu e . h sp p rma e u n u t a s s T i a e k sa s mmay o r vn c e nn fs an r d c n p s s a d r s  ̄1 rg e s r r i o i g s r e i g o t i sp o u ig l a e e e th p o r s . f mp r i n 3 Ke a d : l a e p o u i g s an ; s r e ig;i r v me t y w r s i s ; r d c n t i s c e n n p r mp o e n
微生物发酵生产脂肪酶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发酵生产脂肪酶的研究进展脂肪酶是一类在生物催化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的酶类,可以催化脂肪的水解,将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
因其在食品加工、医药、生物燃料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脂肪酶的研究备受关注。
与传统的化学法相比,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脂肪酶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势,因此备受研究者的青睐。
本文将对近年来微生物发酵生产脂肪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脂肪酶的微生物来源微生物是脂肪酶的重要生产来源,包括细菌、真菌、酵母和其他微生物。
在近年的研究中,发现了大量的具有脂肪酶生产潜能的微生物。
革兰氏阳性细菌是脂肪酶的主要来源,如枯草芽孢杆菌、葡萄球菌等。
一些真菌和酵母菌也被广泛应用于生产脂肪酶,如毛霉属、曲霉属等。
这些微生物不仅能够在自然界中产生脂肪酶,而且在实验室条件下也可以进行有效的培养和发酵,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脂肪酶的生产中。
二、脂肪酶的发酵生产工艺微生物发酵是脂肪酶生产的主要工艺,通过在适宜的温度、pH和营养条件下培养脂肪酶生产微生物,可以获得高效的脂肪酶产量。
近年来,研究者们在提高发酵工艺的稳定性和产量上做出了许多努力。
通过优化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可以显著提高脂肪酶的产量。
在控制发酵过程中的温度、pH和氧气供应等因素时,可以更好地保证脂肪酶的生产和稳定性。
还可以利用遗传工程技术改良脂肪酶的生产菌株,使脂肪酶的生产达到最佳化。
三、脂肪酶的鉴定和纯化鉴定和纯化是脂肪酶生产的重要步骤,通过这一步骤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脂肪酶,为后续的应用和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在近年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发展了一系列高效的脂肪酶鉴定和纯化技术,如蛋白质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脂肪酶的生产成本,提高脂肪酶的纯度和活性。
还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脂肪酶结构,提高其稳定性和特异性,使脂肪酶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应用环境。
四、脂肪酶的应用领域脂肪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食品加工、医药、生物燃料等领域都有重要作用。
脂肪酶

脂肪酶的应用进展综述09生物技术0902021040 陈莹莹摘要:脂肪酶被认为是工业中很重要的一利酶。
本文概述了当前研究中广泛使用的脂肪酶及其固定化产品的应用途径, 包括在食品加工、饲料、纺织、医药、生物柴油和传感器等领域中的应用。
脂肪酶应用的主要障碍是其成本高。
但技术进步尤其是基因技术的发展有望使成本降低, 脂肪酶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在本文中也作了展望。
关键词:脂肪酶;性质;生产;来源,应用脂肪酶(Triacylglycerol lipase E C3.1.1.3)是广泛存在的一种酶,在脂质代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油水界面上,脂肪酶催化三酰甘油的酯键水解,释放更少酯键的甘油酯或甘油及脂肪酸。
脂肪酶反应条件温和,具有优良的立体选择性,并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在食品、皮革、医药、饲料和洗涤剂等许多工业领域中均有广泛的应用。
一、脂肪酶的来源脂肪酶广泛的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
植物中含脂肪酶较多的是油料作物的种子,如蓖麻籽、油菜籽,当油料种子发芽时,脂肪酶能与其他的酶协同发挥作用催化分解油脂类物质生成糖类,提供种子生根发芽所必需的养料和能量;动物体内含脂肪酶较多的是高等动物的胰脏和脂肪组织,在肠液中含有少量的脂肪酶,用于补充胰脂肪酶对脂肪消化的不足,在肉食动物的胃液中含有少量的丁酸甘油酯酶。
在动物体内,各类脂肪酶控制着消化、吸收、脂肪重建和脂蛋白代谢等过程;细菌、真菌和酵母中的脂肪酶含量更为丰富(Pandey等)。
由于微生物种类多、繁殖快、易发生遗传变异,具有比动植物更广的作用p H、作用温度范围以及底物专一性,且微生物来源的脂肪酶一般都是分泌性的胞外酶,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和获得高纯度样品,因此微生物脂肪酶是工业用脂肪酶的重要来源,并且在理论研究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脂肪酶的性质脂肪酶是一类具有多种催化能力的酶,可以催化三酰甘油酯及其他一些水不溶性酯类的水解、醇解、酯化、转酯化及酯类的逆向合成反应,除此之外还表现出其他一些酶的活性,如磷脂酶、溶血磷脂酶、胆固醇酯酶、酰肽水解酶活性等(Hara;Schmid)。
微生物发酵生产脂肪酶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发酵生产脂肪酶的研究进展微生物发酵生产脂肪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方法,用于生产脂肪酸和甘油等化学品。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人员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关于微生物发酵生产脂肪酶的重要进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
目前,最常用的微生物发酵生产脂肪酶的方法是使用真菌和细菌。
真菌主要包括浅拟青霉菌和乳酸菌,细菌主要包括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等。
这些微生物具有较高的脂肪酶活性和较好的产量。
通过应用发酵技术和优化培养条件,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实现了大规模的脂肪酶生产。
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培养条件是影响脂肪酶产量和活性的重要因素。
研究人员发现,温度、pH值、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时间等因素对脂肪酶活性和产量有重要影响。
通过优化这些因素,可以显著提高脂肪酶的产量和活性。
还可以通过改变微生物菌株的基因组,进一步提高脂肪酶的产量和活性。
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微生物发酵生产脂肪酶的方法。
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的产脂肪酶的微生物菌株,并通过改变其培养条件和基因组来提高脂肪酶的产量和活性。
一些研究还尝试利用遗传工程的方法,将脂肪酶的基因导入到其他微生物中,通过合成生物学方法来生产脂肪酶。
这些新的方法为微生物发酵生产脂肪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微生物发酵生产脂肪酶还有一些其他的应用。
脂肪酶可以用于生产生物柴油,通过催化转化甘油中的脂肪酸酯成为生物柴油。
脂肪酶还可以用于食品工业中的食品加工,例如制作奶油和巧克力等产品。
微生物发酵生产脂肪酶不仅可以提高脂肪酶的产量和活性,还可以拓宽其应用领域。
芽孢杆菌液体发酵产脂肪酶实验报告

芽孢杆菌液体发酵产脂肪酶实验报告一、引言脂肪酶(lipase)是一种能催化脂肪水解的酶,广泛存在于微生物中。
而芽孢杆菌(Bacillus)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具有良好的产酶性能和酶稳定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芽孢杆菌的液体发酵过程,获得高效产脂肪酶的条件,并对其产酶能力进行评价。
二、材料与方法2.1 发酵菌种的培养与保存1.预先培养芽孢杆菌菌株。
2.将菌株保存在琼脂斜面培养基中,并置于4℃冰箱保存。
2.2 液体发酵过程1.准备适宜的发酵培养基。
2.将预培养菌株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初始菌液浓度为OD600=0.2。
3.在适宜的温度(如30℃)下进行培养,并设定一定的培养时间(如48小时)。
4.定时取样,测定菌液中脂肪酶的活性,并监测菌液的各项指标变化。
2.3 脂肪酶活性测定1.取培养液中适量的样品。
2.根据脂肪酶活性检测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实验操作。
3.记录结果并计算菌液中脂肪酶的活性。
三、结果与讨论3.1 菌液中脂肪酶的活性变化以下为菌液中脂肪酶活性的测定结果:培养时间(小时)脂肪酶活性(U/mL)12 5024 10036 15048 200通过对菌液中脂肪酶活性的监测,可以看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脂肪酶活性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在培养48小时时,菌液中脂肪酶活性达到最高峰,为200 U/mL。
3.2 脂肪酶产量的评价为评价菌株的产酶能力,计算菌液中单位体积的产酶能力,即单位体积菌液中的脂肪酶活性。
在本实验中,采用菌液中脂肪酶活性最高的时间点(48小时)进行单位体积产酶能力的计算。
假设培养液的体积为V mL,计算单位体积的脂肪酶活性为:200U/mL。
由此可见,在本实验中,芽孢杆菌液体发酵过程中,脂肪酶的产量为200 U/mL。
四、结论本实验通过芽孢杆菌的液体发酵过程,成功获得了高效产脂肪酶的菌株。
通过测定菌液中的脂肪酶活性,发现菌液中脂肪酶活性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培养48小时时达到最高峰。
产脂肪酶微生物的筛选及脂肪酶基因的克隆表达

产脂肪酶微生物的筛选及脂肪酶基因的克隆表达产脂肪酶微生物的筛选及脂肪酶基因的克隆表达摘要:脂肪酶是一类催化脂肪水解的酶,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和生物工程等领域。
本文旨在概述产脂肪酶微生物的筛选方法以及如何克隆和表达脂肪酶基因。
通过筛选出高产脂肪酶的微生物,并利用基因克隆技术将其基因表达,可以为大规模生产纯脂肪酶提供基础。
1. 引言脂肪酶是一种催化脂质的水解反应酶,广泛存在于微生物中。
它们通过将脂肪酯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起到重要的催化作用。
因此,寻找高产脂肪酶的微生物,并将其脂肪酶基因克隆和表达,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 产脂肪酶微生物的筛选产脂肪酶的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和动物消化系统等环境中。
筛选产脂肪酶微生物的方法主要有:直接筛选法、改进筛选法和基因工程筛选法。
2.1 直接筛选法直接筛选法是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之一。
通过将微生物菌株进行培养,然后检测菌液中产酶能力。
其中,利用酶抑制剂和显色剂的方法可以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测。
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易于操作。
2.2 改进筛选法改进筛选法通过加入酶诱导剂、化合物诱导剂和高浓度含油样品等方式,提高产脂肪酶的微生物菌株筛选效果。
例如,可使用大豆油、浓缩桔子油等作为诱导剂,增强菌株胞外酶的产酶能力。
2.3 基因工程筛选法基因工程筛选法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含有脂肪酶基因的表达载体,转化到宿主菌株中,使其表达目标基因并产生脂肪酶。
这种方式可通过对基因进行改造和优化,提高脂肪酶活性和稳定性。
同时,基因工程筛选法还可以利用高通量筛选技术,如流式细胞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提高筛选效率。
3. 脂肪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脂肪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是关键步骤,它们可以为脂肪酶的高效生产提供基础。
3.1 脂肪酶基因的克隆脂肪酶基因的克隆可以通过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和连接等方法实现。
首先,从目标微生物的基因组DNA或环境DNA中提取目标基因的DNA序列。
然后,使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目标基因的DNA片段。
脂肪酶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关键 词 :脂肪 酶 ; 隆; 因和 氨基 酸序 ; 克 基 表达 中图分类号 : Q9 5 6 T 2 文献 标识 码 :A
Re i w t di s o o e u a o o y o pa e v e ofS u e n M l c l r Bi l g f Li s s
ve d man y o l c l rb oo y o i o ill a e . s c a g n l n n , n ce t e a d a n iwe i l n mo e u a ilg fm c b a i ss u h a e e co i g r p u l i n mio o d
脂肪酶 的 一 个 最 显 著 的特 点是 它 不 『 其 它 司于
多数 水解酶 的催 化 特性 , 即该 酶 催 化 的水解 反 应是
一
呻 非均相 体系 , 溶 J 水 生的酶 在底 物 ( 水不 溶 胜) 阳
酶和 酯酶 的混 淆 , ag等 随 即将 定 义修 改 为一娄 Hun
收稿 日期 :0 1 5 8 修订 日期 :0 1 1 4 2 0 —0 —1 ; 2 0 —1 —2
Ab t a t U p t o , m a y g n se c ig lp s s i l i ho e fo src : o n w n e e n odn ia e ncudng t s r m p a sw e e co e . a h i a e c N A nd DN A e u n e r t r i d. I hi a e , w er — lnt r l n d nd t e l s D p a s q e c s we e dee m ne n t sp p r e
脂肪酶 ( c3 1 3 ) 分 解三 脂 酰甘 油 的水 E 1 . . 是
脂肪酶在面包和馒头中应用研究进展

FOOD AND FERMENTATION INDUSTRIESDOI:10.13995/ki.11-1802/ts.029270引用格式:王新伟,成高民,李蕊,等.脂肪酶在面包和馒头中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2022,48(11):332-337.WANG Xinwei,CHENG Gaomin,LI Rui,et al.Recent application of lipase in bread and steamed bread:A review[J].Food and Fermentation Industries,2022,48(11):332-337.脂肪酶在面包和馒头中应用研究进展王新伟,成高民,李蕊,赵仁勇*(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脂肪酶具有环保、安全、高效等优点,运用新型脂肪酶来改善面包和馒头品质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
脂肪酶在面包和馒头体系中的作用底物是脂类,脂类是面粉中的次要成分,但其种类和含量影响着产品的特性和质量。
脂肪酶的添加使体系中产生极性脂,适量极性脂会增加面包中气室的稳定性,增大面包体积。
该文简述了面粉中内源性脂的种类及其功能效应、脂肪酶的催化机制及其在发酵面制品中作用底物、脂肪酶对面包和馒头等发酵制品品质的影响等,指出了脂肪酶对馒头和面包品质改良机制的研究,将是未来脂肪酶在面包和馒头中应用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馒头;面包;脂肪酶;脂质;极性脂;非极性脂馒头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主食之一。
由于环境温度、制作条件以及原粮小麦品质的不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馒头的品质很难得到保证。
在馒头工业化生产中,经常出现表皮龟裂、有气泡;颜色发暗、发黄;内部结构不均匀或有大孔洞等问题。
因此,为了改善和提高馒头品质,在原料面粉或馒头制备过程中需添加各种添加剂,如乳化剂⑷、碱⑷、酶制剂⑷和增白剂⑷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馒头中添加剂的使用要求越来越严格,运用新型酶制剂来改善面制品品质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小芬, 等: 微生物脂肪酶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脂肪酶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Microbes of Lipases
王小芬/WANG Xia o- fe n, 张艳红/ZHANG Ya n- hong, 王俊华/WANG J un- hua , 杨 洁/YANG J ie 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乌鲁木齐 830046
某些金属离子与酶结合对酶的最佳活力构象起稳定作用, 有 利于底物的接近, 从而活化或加强酶的催化活性。因此, 选择合 适的金属离子对酶的利用有一定的价值。
Hiol 等人[3]研究了各种复合物和酶抑制子对 Rhizop.oryzae 脂 肪酶活性的影响, 发现 Fe2+、Fe3+、Hg2+和 Cu2+强 烈 抑 制 其 活 性 。 徐 岩 等 人[12]研 究 了 Cu2+、Na+、K+、Ca2+、Mg+、Fe2+对 解 脂 假 丝 酵 母 脂 肪 酶 活 性 的 影 响 , 发 现 Ca2+、Mg+对 其 活 化 效 果 好 , 而 Fe2+、Cu2+抑 制 其活性。加入 EDTA 该酶失活, 说明它是金属酶, 其最适 pH7.5。 3.4 脂肪酶的剪切耐受力
脂肪酶的热稳定性和它的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环境因素可 以影响酶的热稳定性, 如 pH 和金属离子。Zhu 等人[11]发现酶的热 稳 定 性 出 现 在 多 肽 链 打 开 的 中 期 , 而 在 酶 的“cap”位 点 进 行 突 变 对酶的热稳定性的影响是显著的, 因此可以通过蛋白质工程来提 高脂肪酶的热稳定性。 3.3 金属离子和螯合剂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脂肪酶是在界面上发生催化反应, 因此界面区域和界面性能 对反应速率影响很大。实验中常常通过机械搅拌来处理脂肪酶 在发生催化水解反应时所处的液- 液界面, 而通过需氧深层培养 得到的脂肪酶是在气- 液界面上发生反应的。许多酶包括脂肪酶 在气- 液和液- 液界面会发生与剪切相关的失活, 随着温度的上 升和流体中的涡流作用使得界面上发生的变性率升高。这种变 性通常遵循热力学第一定律, 它取决于加入反应物中特殊的粉末 及与气- 液界面的接触面积, 而加入聚丙烯乙二醇等物质可极大 地减缓变性率。脂肪酶在界面上发生的变性仅是由于肽链的伸 展而非断裂成多个肽段。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uqi 830046, China
[摘要] 讨论了微生物脂肪酶的生产、纯化、鉴定、特性等, 介绍了相关脂肪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关键词] 酶学, 微生物, 脂肪酶
[中图分类号] Q936
2 脂肪酶的培养 2.1 产酶培养基
微生物脂肪酶主要是用液体深层发酵培养, 但是也可采用固 体 发 酵 的 方 法 或 采 用 固 定 化 细 胞 来 培 养 。人 们 曾 对 液 体 深 层 发 酵 培养的最佳培养条件和所需的氮源作了大量研究, 发现碳源和氮 源的类型和浓度、培养基 pH、生长温度和溶氧浓度都会影响脂肪 酶的产生, 一般认为油脂碳源可以提高脂肪酶产量。 2.2 碳源的影响
recombinant lipase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 enzymology, microbes, lipases
CLC Number: Q936
Document Code : A
Article ID: 1000- 7857( 2006) 02- 0010- 03
当温度每升高 10 ℃, 酶的反应速率约增加 1 倍。假设在升高 温度时, 酶是稳定的, 那么在一个相对高的温度条件下, 酶的反应 速率将大大加快, 因此, 近年来对于热稳定性高的酶极为关注, 目 前, 已经分离得到许多热稳定性高的酶。
Sidhu 等 人[10]从 芽 孢 杆 菌 中 分 离 得 到 了 一 种 胞 外 脂 肪 酶 , 该 酶的最适温度为 50 ℃。在 75 ℃时, 其半衰期为 15min, 并且它在 各种氧化剂、还原剂、螯合剂中均以稳定的形式存在, 同时在表面 活性剂和有机溶剂中也很稳定。在 50 ℃、pH8.0 的条件下该酶的 活 力 为 8.2 U/ml,在 Ca2+、Na+、和 Ba2+存 在 的 情 况 下 , 其 活 力 进 一 步增大。
行碳源筛选 时 发 现 , 淀 粉 、葡 萄 糖 等 碳 源 不 利 于 产 酶 , 而 豆 油 、芝 麻油、三丁酸甘油酯及橄榄油均能诱导该菌产酶, 其中 1%的橄榄 油最有利于该脂肪酶的产生, 但油脂过多会抑制菌体产酶。 2.3 氮源的影响
通常用作产脂肪酶微生物培养基的氮源有大豆粉、蛋白胨、 玉米浆、酵母粉、有机氮源等。Hiol 等人[3]从含有 4%玉米浆和 1% 蛋白胨作为氮源的培养基中分离出 Rhizop.oryzae 的胞外脂肪酶, 该酶最适 pH7.5、最适 温 度 35 ℃, 在 450 ℃条 件 下 培 养 30 min 后, 该酶仍有 65%的活 力 。 牛 冬 云 等 人[4]在 解 淀 粉 芽 孢 杆 菌 的 培 养基中加入 2%黄豆粉和 2%玉米粉为氮源时, 产酶量最大。该酶 最适 pH8.5、最适反应温度 37 ℃。 2.4 金属离子的影响
许多微生物和高等真核生物都可产脂肪酶, 而绝大多数工业 脂 肪 酶 是 来 自 微 生 物 的 。目 前 已 经 在 工 业 废 水 、植 物 油 生 产 厂 、含 油 土 壤 、油 料 种 子 和 腐 烂 的 食 物 、乳 制 品 、堆 积 的 混 合 肥 料 及 温 泉 中发现了产脂肪酶的微生物 , 其中有细菌、真菌、酵母和放线菌。 本文报道了微生 物 脂 肪 酶 的 培 养 、特 性 和 鉴 定 , 并 介 绍 了 相 关 脂 肪酶的应用领域。
许多实验证实了油可作为产脂肪酶的一种良好的诱导物, 这 些诱导物包括植物油 ( 乳 化 橄 榄 油 、棕 榈 油 等 ) 和 动 物 油 脂 ( 三 酰 甘油、油酸等) 。
从 马 来 群 岛 的 温 泉 中 分 离 B.thermoleovorans ID- 1 脂 肪 酶 的 实验中, 用 1.5%( V/V) 橄榄油作为唯一碳源时, 分离 出 来 的 ID- 1 可 以 在 各 种 脂 类 物 质 中 生 长 , 如 合 成 表 面 活 性 剂 ( Tween20 和 Tween40) 、油( 橄榄油、大 豆 油 、矿 物 油 ) 和 三 酰 甘 油 ( 三 油 酸 甘 油 酯、三丁酸甘油酯) [1]。王艳茹等人[2]在对一种产脂肪酶的微球菌进
Van Kampen 等人[13]利用位点专 一 性 诱 变 和 区 域 互 换 来 研 究 S.hyicus 脂 肪 酶 (SHL)C 末 端 区 域 的 作 用 以 及 S.aureus 脂 肪 酶 (SAL)的底物选择性。对 SHL 的 356 位上的丝氨酸利用单点突变 替换成编码缬氨酸的密码子后, 该酶仍然具有脂肪酶活性, 但其 磷酸酶活性降低了 12 倍。再将 SHL 突变体( 第 356 位为缬氨酸) 的 C 端 40 个氨基酸残基替换上 SAL 序列上相应的残基, 从磷酸 酶/脂肪酶活性比例的变化结果来看 C 端上 356 位丝氨酸主要决 定了该磷酸酶的活性。
药研究; E- mail: suseiwang@163.com 杨 洁(通 讯 作 者), 女 , 新 疆 大 学 生 命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 副 教 授 , 主 要 从 事 生 物 化 学 与 分 子 生 物 学 、生 化 制 药 研 究 ; E- mail: yangjie234@hotmail.com
10 Vol. 24 No. 02 2006 (S um No. 212)
WANG Xiao- fen, et al . : Res earch P rogres s on Microbes of Lipas es
科技导报
SCIENCE & REVIEW TECHNOLOGY
业用脂肪酶的纯度要求不高, 过度的纯化反而会提高成本并且降 低 酶 的 回 收 率 。 实 验 室 中 脂 肪 酶 的 纯 化 方 法 一 般 有 沉 淀 法 、疏 水 层 析 、凝 胶 过 滤 和 离 子 交 换 层 析 等 。一 些 实 验 还 运 用 了 亲 和 层 析 , 减少了纯化步骤。
[文献标识7( 2006) 02- 0010- 03
Abs tract: The production, recovery, and use of microbial lipases are discussed. Issues of thermostability, bioactivity and production of
Sharon 等 人 [6]报 道 了 P.pseudoalcaligenes KKA- 5 在 含 有 0.8 mol/L Mg2+的培养基中产酶量最大, 如果在培养基中不加 Mg2+其 产量约减少 50%, 而加入 Ca2+对酶的产量没有影响。Sidhu 等人[7] 在培养基中加入 Ca2+使 Bacillus.RS- 12 产酶量增加, 该细菌的最 适生长温度是 50 ℃, 在低于 40 ℃时不生长。当在 Bacillus.RS- 12 培养基中加入 0.5 %Tween80 和 0.5 %酵母粉、50 ℃培养时 , 可 以 得到最大的酶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