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级历史试题

揭阳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殷墟遗址中出土了一些象、水牛等遗骨;甲骨文中有不少如“今月其雨,获象”之类关于象的记载;《吕氏春秋》有“商人服象”的话,说明商人能够驯服象。此外,考古学者也在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碳化的竹竿。这些资料最能说明什么

A.公元前三千年至一千年的华北气候较今日暖和

B.象在商人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食物来源,也是交通工具

C.商代以象作为图腾,说明商人起源于南方

D.古代中原地区物产丰富,动植物品类繁多,且延续至今

2.在春秋经传中,秦国九世以上世袭贵族世家不过两家,五代以及三至四代世袭贵族居然为零,远逊于周室,以及齐、楚、晋等东方诸侯国。这种现象

A.反映了商鞅变法的成效

B.制造了诸侯之间的对立

C.便利于秦国政治形态转型

D.加速了西周分封制的瓦解

3.有位学者在论及三公九卿时说,“论其性质,均近于为皇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官吏”,政府“有几处亦只是一个家庭规模之扩大”。此材料表明

A.皇室与政府已完全分开

B.分工结构体现原始色彩

C.三公九卿均是国家政务官

D.三公九卿之间互相牵制

4.班固作《汉书》,内有《古今人表》,列1931人。作者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其中“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括三皇五帝,而以周公、孔子殿后;孟子与颜渊、管仲同属“上中仁人”;老子与商鞅、墨翟、韩非子都属“中上”;秦始皇则为“中下”。以此推断,班固评价历史

A.以时代先后为顺序

B.以社会贡献为根据

C.以政治地位为标准

D.以儒家标准为准绳

5.据《南齐书·州郡志》记载:南朝齐武帝永明七年(489年),北兖州民截尚伯六十人诉:“旧壤幽隔,飘寓失所。……东平既是望邦,衣冠所系。希于山阳、盱眙二界间,割小户置此郡,始召集荒落。使本壤族姓有所归依。”材料表明东平郡得以设置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阶级意图加强集权

B.当地豪民重视地域观念

C.南迁士族要求维护门第

D.东平地区社会经济发达

6.下面是东晋至唐代有关佛教思想的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C.佛教思想的中国化倾向明显

D.儒佛道三教合一已出现

7.东汉时,察举制逐渐形成了由本乡名士主导的乡间品评的传统,乡间清议成为大大族扩张势力的工具。曹魏时九品中正制形成,中正官由政府委任,把私人品评变作官家品评,强迫乡间清议与政府一致。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初

A.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

B.克服了察举制的弊端

C.更加注重德行的考查

D. 不利于选拔有用人才

8.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这一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9.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己超越北方

10.北宋中期出现“宰枢互兼”和“宰枢同议”,即宰相兼任枢密院长官;南宋时期,宰相兼任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渐成定制。这种变化

A.一定上削弱了皇权

B.集体决策维护中央权威

C.崇文抑武防范军事将领

D.分化事权防止权力集中

11.宋代失势的文官至多降职贬逐却没有杀身之祸甚至身陷牢狱也属罕见,而岳飞虽功勋卓著,仍不免以“莫须有”的罪名而被害于风波亭。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应是

A.岳飞功高盖主

B.削弱相权强化皇权

C.重文轻武政策

D.文职官员才华出众

12.唐朝薛元超曾说:“吾不才,富贵过人。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唐代门第最高的五大姓氏)女;不得修国史。”宋代蔡襄则抱怨:“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对上述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的产生瓦解了门阀制度

B.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社会观念

C.唐宋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D.唐宋开放的社会风气已然形成

13.宋朝明确规定:“地主打死佃客,减罪一等,发配邻州。而在《明律》中规定:“富豪之家,役使佃客抬轿者”,不仅要“杖六十”,还要“各计一日追给工钱六十文”。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明代法律的内容更加细密严苛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佃农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D.社会矛盾日趋缓和

14.从儒学自身发展来看,理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潮或者儒学复兴运动,它所强调的义理之学是对于汉唐儒学的一种反动。理学的“反动”表现为

A.强化三纲五常教化作用

B.用“天理”来阐释儒家思想

C.注重强化封建神学思想

D.束缚人的思想和压制人性

15.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明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浙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16.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1000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这一现象反映了

A.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

B.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

C.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

D.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

17.两位清朝官员谈到台湾的械斗。能一本说:“两类肇端,每在土沟争水、强割占耕、毫厘口角,致成大祸。”福康安说:“因闽庄、粤庄彼此交错,田业毗连,遂有沟连相争之事。”

就两人的说法来看,此类械斗的起因是:

A.利益竞争

B.习惯不同

C.官员放纵

D.语言隔阂

18.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而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却指出:“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已治人之实学……神州荡覆,宗社丘墟。”顾炎武认为

A.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B.心学泛滥导致明朝灭亡

C.心学是对儒家思想的叛逆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9.长江三角洲自中唐以后农业发达,一向是粮食输出区;但明末以来,却需仰赖外地输入粮食。这种现象与下列何者最有关

A.改种经济作物,造成粮食不足

B.战乱频仍,农业生产遭到破坏

C.水利失修,造成粮食生产减少

D.新作物传入,饮食习惯渐改变

20.据《晚清史》记载: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

A.赔款2100万银元

B.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C.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D.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道题,第21题26分,第22题14分,共40分)

21.(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利玛窦(1552-1610)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士。1582年来华,此后三十年一直在中国传教、工作和生活。作为来中国的第一个西学代表人,他不但第一次正式向中国介绍了大量的西方宗教和科学技术知识,并且也把有关中国的知识及其历史文化第一次正式介绍给了西方。——综编自《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译者序言材料二:《坤舆万国全图》(利玛窦绘制)局部

材料三:他(利玛窦)评论这一点说:“因为不知道地球的大小而夜郎自大,所以中国人认为所有各国中只有中国值得称羡。就国家的伟大、政治制度和学术的名气而论,他们不仅把别的民族都看成是野蛮人,而且看成是没有理性的动物。在他们看来世界上没有其他地方的国王、朝代或者文明是值得夸耀的;这种无知使他们很骄傲,但一旦真相大白,他们就越自卑。”

——利玛窦(意)金尼阁(比)著《和玛窦中国札记》(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利玛实来华传教的背景与在华的作用。(12分)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当时国人这种世界观出现的原因,这对后续的历史发展带来什么影响。(14分)

22. (14分)阅读有关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有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清朝宫廷档案记录:

(一)接英吉利国住澳门大班扎称,五月十三日未刻,有本国国王所差贡船,同护送船只共四只,经由澳门口外老万山大洋,托寄口信,乘风随即扬帆径往天津等情。

——广州洋行商人蔡世文向广东巡抚衙门报告,乾隆五十八年五月十三日(即公历1793年6月20日)

(二)定海镇总兵马璃率兵巡洋,于五月二十七日在内洋巡哨,见有夷船一只……迎上夷船询问,系英吉利国进贡船只。

——据浙江巡抚长麟上奏,乾隆五十八年五月二十七日(即公历1793年7月4日) (三)上(乾隆皇帝)御万树园(在热河,即今承德避暑山庄)大幄次。英吉利国王正使马戛尔尼、副使斯当东及副使之子多马斯当东等入觐召见,上各加温语慰问,赐英吉利国王玉如意。

——乾隆《内起居注》(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初十) (四)今又不准其留人在京,该国王奉到敕谕后或因不遂所欲,心怀觖望(抱怨),恃其险远,藉词生事,亦未可定。拟于(乾隆五十八年)九月初三日即令(英国使团)起身前赴浙江,仍坐原船开洋回国……只须照常供应,不可过于丰厚……倘有藉词逗留等事,应饬令护送官员严词拒绝。——乾隆皇帝的两道谕旨英国使团副使斯当东的记录:

(五)特使及随员分乘“狮子号”和“印度斯坦”号船在1792年9月26日从朴次茅斯港(英国港口)出发。

(六)特使及全体随员于1793年8月5日分乘“克拉伦斯”号、“豺狼”号及“勉励”号……穿过沙洲开进(天津)白河。

(七)(1793年8月)21日,礼拜三,自此行两小时抵北京,在宫门略进茶点,即复前行,以下午三时抵圆明园。……从北京出发前夕,一位高级官员传达皇帝意旨慰问特使(马戛尔尼)。皇帝听说特使近来微感不适,特派他来问候,并叫特使在赴热河的沿途住宿在(皇帝)行宫。根据对上述材料的整理和分析,简要叙述英国使团来华的历程。(要求:史实准确,语言简练,行程路线清晰)(1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