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平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平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平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一、前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DNA,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平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典型代表,只有通过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保护,才能保持这座城市的原汁原味原生态,体现出她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向世界展示一个既传统厚重又精彩灵动的平遥。

2006年平遥推光器髹饰技艺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平遥已有4个项目进入国家级名录,7个项目进入省级名录,7个项目进入市级名录,县已公布了两批县级名录,共计60项,并建立了非遗数据库,共计收录信息1200多条。

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该法是文化领域的第一部法律。该法的颁布实施,将党中央文化遗产保护的方针政策上升为国家意志,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度,将各级部门保护非遗的职责上升为法律责任,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提供了坚实保障,翻开了非遗保护新的一页。

二、平遥县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简介

(一)、国家级名录项目(4个)

1、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

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春秋时期已具雏形,汉代达到很高的水平,唐朝形成自己的特色,明清进入全盛时期。平遥推光漆器曾出口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在人民大会堂和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品部都陈列和收藏有平遥推光漆器,相继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杯奖、金杯奖。平遥漆器髹饰技艺有一套严格的工序,主要有:大漆制漆工艺、桐油炼制工艺、制灰挂灰工艺、漆栓制作工艺、阴房的设置、描金彩绘工艺(包括平金开黑、堆鼓罩漆、擦色、彩绘勾金、三色金、晕金、搜金、三金三彩、沥螺、沥金银、软石镶嵌、蛋壳镶嵌等)、推光漆工艺、镶嵌、雕刻、罩金、刻灰、堆鼓等工艺技法。

2、冠云平遥牛肉传统制作技艺

平遥牛肉加工源于西汉文景时期,据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历经唐、五代、宋、元的朝代更迭,特别是明代中期以来,晋商崛起,平遥牛肉跟随平遥商人走遍大江南北,肉路随商路而“货通天下”。1993年10月,平遥县食品公司被国内贸易部认证为“中华老字号”企业。2006年,“冠云牌”平遥牛肉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平遥牛肉加工的传统手工技艺,全面地继承了“老字号”的传统工艺。在加工工具上仅凭“五个一”,即“一块肉、一把刀、一撮盐、一只缸、一口锅”,不加色素,

其色红润;不用佐料,绵香可口。在加工工序上,从一头牛的筛选到出肉,概括为“五个字”,即“相、屠、腌、卤、修”五大工艺流程,道道工艺有诀窍,件件技艺蕴其中。

3、平遥纱阁戏人

平遥纱阁戏人艺术,有着深邃的历史渊源。由于平遥地理位置的优越,便利了传统技艺和民间美术的交流和融汇,繁荣经济的景象,提供了文化艺术发展的平台,纱阁戏人便在这方土地上孕育发展起来。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906)平遥城“六合斋”纸扎店著名艺人许立廷等人,专门为县城中心的市楼制作了36阁戏人,每阁一剧,每年春节和元宵节将纱阁陈列于市楼下的通道两侧,供游人观赏。平遥纱阁戏人集中体现了晚清时期雕塑、纸扎、戏曲、舞美、造型、色彩等多方面的手工技艺,有很高的文化含量,是当地千百年来文化艺术积淀的代表作品。平遥纱阁戏人所表现的内容,多取材于当地老百姓熟知和喜爱的晋剧、京剧、昆曲舞台上的传统剧目,阁阁皆有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平遥纱阁戏人”的制作,有构思场景、设计架式、张搭骨架、泥塑头脸四肢、刻画脸谱服饰、制作布景道具六大工序。

4、平遥道虎壁王氏中医妇科

“道虎壁王氏中医妇科”起源于金、元时期,相传29代延续八百余年历史。王氏中医妇科有着较为完整的中医妇科学术思想体系,有诊治妇科病的独特思维方法、历代传承的秘方验方、特殊的中药加工炮制以及制作丸、散、膏、丹的技艺,内病外治、外病内治、内外结合的方法等。这就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平遥道虎璧王氏中医妇科。

(二)、省级名录项目(7个)

1、平遥票号

票号又叫票庄或汇兑庄,是一种专门经营汇兑业务的金融机构。清代康、雍、乾、嘉年间,本邑当铺、账局、钱庄、银楼等组织已初具规模。本县商业金融并重的行业优势,为票号在平遥首创成为最现实的可能。以“日升昌”为代表的山西票号,曾经垄断了中国的汇兑业务,开创了中国金融的先河。票号文化集儒、佛、道、兵、法各家文化于一身,形成一整套自身文化。

2、晋商镖局

清期早期,随着平遥票号金融业的兴起,平遥人在外经商的特别多,外地往来业务不断增多,给创办镖局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镖局应运而生。镖局的主要业务就是为票号押送银镖,形成了六大镖系,即:信镖、票镖、银镖、粮镖、物镖、人身镖六种镖。

3、平遥弦子书

平遥弦子书,又名“平遥盲书”,俗称“瞎子说书”,它源于明代中后期,距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了。弦子书的演唱形式起初是单人坐唱,配有简单的弦、板、镲,边奏边唱,后来人员增加,根据内容情节分出角色和红、黑、生、旦、丑的行当,乐器也添置有大、小三弦、四弦、胡琴等。

4、白氏拔毒膏与生肌散

“拔毒膏与生肌散”是治疗一切骨肉病变与创伤的特效药。此药原流传江南,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江南大遭灾荒,白常槐带着该药的

制作秘方流落北方行医度生,后在山西省平遥县杜家庄乡仁庄村定居,祖辈延续行医,为北方人民治疗创伤,解除痛苦。

5、(长昇源)黄酒酿制技艺

长昇源,原名聚昇源,系平遥老字号之一,创立于明代崇祯年间,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至今保留着前店后厂的传统商业模式。“长昇源”黄酒原料取自本地的作物糜子,俗称黄黏米或大软米,黄酒的制作周期一个月左右,主要制作工序有脱壳、浸泡、笼蒸、搅拌、发酵、压榨、灭菌、密封等。经医学证明,黄酒具有健脾、益胃、舒筋、活血之功效。

6、宝龙斋传统布鞋制作技艺

宝龙斋传统布鞋制作技艺,具有一百余年的历史,清代(1866)年,店铺设在古城明清街市楼南面,。龙斋的千层底布鞋,一直沿用传统手工制作方法,每道工序都有成文要求,制作主要工艺流程分为:准备流程、底帮合成流程、绱鞋流程、绣花流程。

7、宝剑制作技艺

平遥铁器锻造,有记载的可上溯至清代道光年间。宝剑制作技艺是铁器锻造的上乘技艺,是对中国古代兵器锻造技术的继承和弘扬。宝剑制作是一门综合技术,由锻造,冶炼、研磨、雕刻、铸造、木工、皮工、金银错等工种组成,需要上百道工序,综合体现了中国古代兵器中科学的焠火工艺、精湛的金属冶铸煅造技术、精致的外装金属设计制作水平。

(三)、市级名录项目(7个)

1、曹家熏肘传统制作工艺

“曹家熏肘”由祖籍大宁县的曹门厨师曹德广首创,1874年举家迁到平遥,将自己首创的熏肘制作方法结合平遥的肉制品加工工艺,不断改进配方,不断完善制作工艺,使熏肘成为平遥的一道名吃,并依众人称唤为“曹家熏肘”而得其名。曹家熏肘的制作工序概括起来有七个字:“相”、“屠”、“剔”、“修”、“腌”、“滷”、“熏”。

2、晋升传统油茶制作技艺

相传二千八百年前,西周名将尹吉甫戌守平遥,兴师动众,修筑城墙,士兵民夫因劳动强度大,营养匮乏,饥渴交加,生病误工,主管医疗膳食的官员想方设法,博采众议,调制成以杂粮、牛羊油为主,配以多种辅料的方便食品。从此,油茶在平遥以及周边盛行开来,成为人们的日常食品,特别是用于早餐。油茶的主要原料为白麦粉、油,辅料为:芝麻、花生、核桃、黑豆粉、黑米粉、食盐、调料等。

3、(六合泰)传统透气枕制作技艺

六合泰传统透气枕创于清朝鼎盛时期的票号当中,有好几种叫法,初叫六孔枕、因枕上有孔,也叫孔夫子枕,因外侧形像古钱币,也叫钱币枕。因不影响听觉,也叫偷听枕,军事枕。。

4、平遥传统玻璃画艺术

玻璃画的最早形成年代无考,平遥自乾隆后二百年间玻璃画从未中断.改革开放后渐趋箫条失传。玻璃画在玻璃面上用“反画法”,可游丝描﹑可没骨法﹑可皴可劈﹑可晕可染﹑技法交替多样不拘一格。画成后有漆画﹑国画和油画效果但又不同于以上诸画风。又不怕水洗不

怕烟熏,能持久存世是其主要特征。

5、平遥凤秧歌

“平遥凤秧歌”活跃于清康熙年间,有着浓厚的平遥地方特色,是平遥春节、元宵节文艺队伍的开道先锋,俗称“刮街板”、“闲敲打”。有敲打,有舞蹈,有说唱,集三者为一体综合表演。是平遥民间社火中唯一的一种语言类表演形式,难度较大。

6、平遥十二景诗文

明末清初,平遥已成“贷通天下”的商贸古城。发达的经济,使古城修筑了大量民居、店铺、寺庙和文人览胜时的诗词传说,平遥古城明清十二景诗文便是此画卷中的光彩一页。十二景观是:“清虚仙迹”、“贺兰仙桥”、“金井市楼”、“凤鸟棲台”;城外有“源池泉涌”、“河桥野望”、“仙观古柏”、“婴溪晚照”、“超峰晓月”、“麓台叠翠”、“于仙药迹”、“书院弦歌”。

7、乾德堂小儿止泻散

邓义,字怀宜,明末清初平遥西游驾村人,出身于书香门第,深研中医,精通《伤寒》,《内经》,研制出小儿沉香导化丸(即小儿止泻散),该药是治疗小儿腹泻、疳疾的特效古方。也是治疗成人胃炎、胃溃疡、肠道菌群失调、胃下垂以及结肠炎特效方。

(四)、县级非遗名录(60项)

1、语言类(1项)

平遥方言

2、民间文学类(4项):平遥民间传说故事、平遥民间歌谣、平遥民间谚语、平遥古城地名传说

3、民间美术类(9项):平遥纱阁戏人、平遥彩塑艺术、平遥砖雕艺术、平遥石雕艺术、平遥壁画艺术、平遥古建彩绘艺术、平遥脸谱面具艺术、平遥传统玻璃画艺术、平遥木雕艺术

4、民俗类(15项):平遥票号文化、平遥镖局文化、平遥古建筑、平遥民居建筑习俗、平遥面食(碗脱、揪片、搓鱼、栲栳栳、拨烂子、糊糊等)、平遥面塑、平遥新婚礼俗、平遥丧葬礼俗、平遥生辰礼俗、平遥搬迁礼俗、平遥祭祀文化、平遥社火(节节高、九曲黄河阵、龙灯、舞狮、竹马、背棍、背弓、旱船、推车、二鬼摔跤、货郎担等)、平遥晋商治家处事箴言、平遥春节(元宵节)习俗、平遥传统筵席(十二棋、八八一领二、十大碗等)

5、民间音乐类(3项):平遥民歌、平遥民间吹打乐、平遥混秧歌

6、传统戏剧类(2项):平遥晋剧艺术、平遥秧歌

7、曲艺类(1项):平遥弦子书

8、传统手工技艺类(18项):平遥推光漆髹饰技艺、平遥牛肉传统加工技艺、平遥手工布鞋加工技艺、平遥剪纸、平遥曹家熏肘、平遥灯艺、平遥琉璃、亲圪垯传统手工技艺、(长昇源)传统黄酒酿制技艺、平遥手工布艺、平遥纸扎工艺、(六合泰)传统透气枕制作技艺、水磨头传统荆条编制技艺、赵璧瓦甕制作技艺、(晋升)传统油茶制作技艺、传统粞醋酿制技艺、传统石色颜料制作技艺、传统油单制作技艺

9、传统医药类(4项):平遥东戈山健脾丸、平遥道虎壁王氏中

医妇科、白氏拔毒膏与生肌散、乾德堂小儿止泻散

10、杂技与竞技类(3项):平遥信拳、平遥王家花枪、平遥传统游戏

三、平遥县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简介

1、薛生金,男,汉族,1937年出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他从事漆艺五十多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把已经失传的平遥堆鼓罩漆工艺研究恢复成功,先后创造了三金三彩、青绿金碧山水、堆鼓彩绘、沥金、沥银、沥螺等工艺。他兼取诸地之长,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种流派。

2、梁中秀,男,汉族,1955年出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一九七二年跟随薛生金大师学习平遥推光漆艺,作品《山西风光》,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用传统平遥漆艺工艺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创作了大型壁画与屏风,陈列于人民大会堂山西厅、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太原武宿国际机场等。

3、贾兴林,男,汉族,1956年出生,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十六岁从事平遥推光漆艺,并在四川美术学院进修,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和工艺美术大展并获奖。

4、耿保国,男,汉族,1949年出生,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65年开始学艺,漆画“龙”入选中国第一届漆画展,06年12月获国家工艺美术创作优秀奖。

5、薛晓东,男,汉族,1962年出生,省工艺美术大师,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先后在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深刻细致地学习了各种漆器技艺和绘画。漆画作品《故土》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漆画作品《闹春图》获2008年扬州漆画杯漆艺展金杯奖。

6、王天明,男,汉族,县委联系专家,冠云平遥牛肉传统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出生于肉食品加工世家,毕业于山西省农大食品系,师从“兴盛雷”牛肉铺第五代传人王永智学习平遥牛肉传统加工技艺,2010年荣获晋中市五一劳动奖章。

7、裴芙春,男、汉族,1945年生,曲艺说唱队队长,平遥弦子书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1960年高小毕业后随父学艺,代表作有《骂鸡》、《五子葬父》《夸土产》《蚂蚱算卦》《回娘家》《大红纱》《卖葡萄》《接婆婆》等一百余个传承作品。

8、侯开增,男,汉族,1937年出生,平遥弦子书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曾在省盲校学习,盲人宣传队骨干队员,先后应邀到榆次、介休、沁源、祁县、文水等地交流演出。

9、雷显元,男,汉族,1929年生,工艺美术师,平遥纱阁戏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幼年随父学习纸扎、泥塑、书法、建筑彩绘等技艺,曾借调至北京人民大会堂建设工程组参加内部装修、粉饰、彩画工作,为平遥县城隍庙雕塑7尊城隍雕像,制作了8套遗失的纱阁戏人。

10、王培章,男,汉族,1932年生,主任医师,平遥道虎壁王氏中医妇科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与长子王温、次子王恭共同研创《环带汤》,1984年作为山西医学届唯一代表出席了全国傅山女科学术研讨会,在全国各报刊杂志发表医学论文20余篇。

11、王金权,男,汉族,1959年生,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西省优秀专家,平遥道虎壁王氏中医妇科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曾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创建了“晋中市道虎壁王氏妇科研究院”。

12、王恭,男,汉族,1961年生,中医师,平遥道虎壁王氏中医妇科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近年来潜心钻研,对妇女输卵管不通、排卵功能差、子官功能性出血、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等妇科疑难杂症的治疗效果尤为显著。

13、王温,男,汉族,1952年生,主治医师,平遥道虎壁王氏中医妇科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与其父共同研创《环带汤》,曾在山西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1998年,开设中医妇科门诊。

14、刘宪宗,男,汉族,1959年生,盲人宣传队队长,平遥弦子书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从事说书三十年,在说书方面积累一定经验,尤其在盲人队伍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四、保护工作剪影

《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观课报告

《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观课报告 时光荏苒悠闲的假期时光结束了,紧接着又是新的一季开学之际,马上我们又将满怀激情的投入到即将到来的新学期,面对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新面孔,但是还有一件让我仍旧挂心之事,至今仍然记忆犹新。还记得在放假一个月之前,学校统一让全体教师学习研修,我们都很积极认真的观看学习他人教学方法和他们的管理经验,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当属来自山东省莱州市文峰中学任教于初中美术邱晓玲老师的一堂课,令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这是一堂既朴实又生动,既独特又新颖的一堂课,就邱晓玲老师独特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课堂设计来看,可见邱晓玲老师是一位认真了解学生并善于发现学生优势的教师。下面我来就《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节课来谈谈我的所得。 在开始之初,学生像赶集市一样热热闹闹走街串巷,这是我之前很少看到的现象,本想着上课之前不该老老实实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等着老师上课吗?紧接着上课铃响起,邱晓玲老师踏着稳重的步伐走进教室,学生立刻走到各自的座位,就这样正式开始上课。邱晓玲老师让各小组学生展示上节课布置安排的任务之时,我才恍然大悟明白为何上课刚刚之前教室如此“混乱不堪”,原来学生都在好奇的观看各个小组即将准备要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好的创造了课堂氛围,激起他们即将上美术的兴趣。继而了解到本节课主要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授课方式。进行的一场活泼有趣的以探究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自行组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发掘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他们对本地非物质文化的情感,以及想要继承发扬保护下去的决心,认识传承的重要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上台给大家介绍他们所了解探究发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让下面其他学员参与进来,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和谐性,共享性。在学生分组介绍是,教师时有重复补充,课程介绍结束后,教师总结发言,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重视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最后安排学生以报告的书写形式分析保护和发展本地非物质文化的重要性。 通过这次观课活动,也让我看到,一节成功的美术欣赏课往往需要教师的周密思考,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原则,让学生参与进来,这点很重要。邱老师课堂的时间分配也很合理,每个环节都达到了一定的效果,这是我平时上课应该注意的地方。在语言和调控学生积极性方面还要多向邱老师学习。总之整堂课教学形式新颖,学生学习兴趣较高,时间安排合理,有很多教学环节值得我借鉴学习,也给了我很多的启示与自我反省的机会,对我改善今后的教学将是一个很大的推动。

关于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民革XX市委今年3月,组织部分党员对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XX市是地处太行山的一个山城,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和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丰富文化资源。目前,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致分为六大类:一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传统竞技与杂技。主要有武术社火、故事火、牛斗虎等。二是历史悠久、盛传全市的民间民俗。主要有平定风秧歌、跑马、平定城柏井古庙会上会迎驾与祈雨等。三是传统手工技艺。主要有刻花瓷制作工艺、平定砂货制作工艺、珐花瓷制作工艺等。四是道具简单、轻便灵活的说唱艺术。保存至今的说唱艺术主要有阳泉评说。五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的民间舞蹈。主要有文迓鼓、武迓鼓等。六是历史悠久的民间文学,主要有赵氏孤儿传说、浮山女娲补天的传说等。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与开发利用并重,通过各种活动大力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和保护工作有序进行。一是全面普查整理,精心申报保护名录。2006年以来,我市开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查研究,将搜集整理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记载下来。同时按照国家、省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要求,组织有关工作人员,对市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进行了全面普查,编辑出版了各种资料。2008年10月市政府正式公布了申报第二批省级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此基础上,平定武迓鼓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保护计划,确定了保护单位,明确了项目普查、申报责任人,使非物质

工艺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工程可行性建议书

工艺美术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工程可行性建议书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一、项目背景 (1) 二、项目概况 (5)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8) 一、项目建设背景 (8)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1) 第三章需求分析和建设规模 (20) 一、项目定位 (20) 二、用房需求分析 (21) 第四章场址选择 (69) 一、项目备选用地 (69) 二、推荐项目选址 (71) 三、项目用地性质与现状 (72) 四、建设条件 (74) 第五章建设方案 (77) 一、方案设计原则 (77) 二、总平面设计以及交通组织 (77) 三、建筑设计方案 (78) 四、结构设计 (78) 五、给排水设计 (79) 六、采暖及通风空调工程 (79) 七、电气设计 (79) 八、燃气工程 (80) 九、室外工程 (80) 十、舞灯光和音响等专业设计 (80) 第六章环境保护 (81) 一、编制依据 (81)

二、环境影响因子 (81) 三、环境保护措施 (81) 第七章节能、节水和卫生防疫 (83) 一、节能 (83) 二、节水 (83) 三、卫生防疫 (84) 第八章项目组织与实施 (85) 一、项目管理 (85) 二、组织机构 (86) 三、建设进度 (87) 四、招标采购 (87) 五、后期运行管理 (87) 第九章建设投资估算与筹措 (88) 一、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88) 二、项目建设资金筹措 (92) 三、资金使用计划 (93) 第十章社会效益评价 (94) 第十一章结论与建议 (97) 一、结论 (97) 二、建议 (97) 附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沙妈祖信俗 粤与闽连疆,是妈祖信仰重要的传播地。自宋代始,妈祖信仰就开始随闽人入粤。广东沿海及海岛陆续兴建了天后宫或妈祖神祠,祭祀妈祖。每年农历3月23日妈祖诞期间,民众到天后宫朝拜进香者络绎不绝,形成了以南沙妈祖祭祀为核心的民俗文化圈,集中反映了妈祖文化在广东的传播。南沙妈祖信俗是在福建妈祖信俗的基础上融合南沙地域文化而形成的,包括搭炷夜香、祭祀仪式、乐舞、演粤剧、妈祖巡游等内容。南沙妈祖信俗是当地人民俗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成为沟通闽台粤港澳妈祖信众的重要桥梁。 黄阁麒麟舞

黄阁麒麟舞是来自民间的纯自娱自乐的民间舞蹈,有200多年的历史,发源于中山市黄圃横档村。据史料记载,黄圃的麒麟舞始于明代,正宗的麒麟舞套路是由已故老艺人蒋润峰传授的。 “麒麟”造型是根据古代的传说,做成龙头、狮身、鹿角、羊头、牛尾的仁兽形象,做工精细,生动传神;舞动时是一头麒麟独舞,由两个舞者分别舞动头、尾,按特定的艺术套路和舞蹈技艺舞动,伴奏音乐则采用节奏起伏的锣鼓吹打乐,以展现麒麟舞的生动、活泼。 象牙雕刻

牙雕是以象牙为原材料进行雕刻的传统民间手工技艺,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远在秦汉时期,广州牙雕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明清时期,广州牙雕的工艺与生产规模达到了历史高峰。刀法见棱见角,品种齐全,华丽美观,豪华名贵,以其镂空、透深的技法,在全国牙雕工艺中独树一帜。广州牙雕手工技艺以师徒传承、家族传承为主,采取手工作坊的生产模式。 灰塑

广州灰塑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和传统的民间美术艺术价值。做工方面,广州灰塑精致细腻,色彩艳丽。用材方面,灰塑艺人因地制宜,采用适合广州炎热而潮湿的气候的雕塑材料石灰。它耐酸、耐碱、还耐温。制作流程方面,广州灰塑必须到待雕塑建筑的现场,于常温下制作,不需烧制。制作过程中,在景物之中或每组图案之间,巧妙地留出装饰性通风孔,从而减轻台风对脊饰的猛烈冲击。最值一提的是,灰塑学艺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出师,独立施工。 核雕(广州榄雕)

走近“非遗”(1200字作文)

走近“非遗”_1200字 学校广播通知,今天的班队会在操场进行,主题是——走近非遗!什么是非遗?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大家议论纷纷。我知道!一位同学叫起来,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意思呢?一位同学追问道。 有的人说:是向我们展示一些精美的作品吧! 不对!应该是一种奖品发给表现好的班! 不可能!依我看,应该是为庆祝些什么而定的一个标题罢了。教室里乱成了一锅粥。 正在大家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一抹红色飘了过来!这是个危险的信号——向老师来了!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 向老师轻轻地说:带上自己的椅子,到操场去看看我们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异口同声地问道:向老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呀?老师耐心地解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相对于有形的财产来说,是一种无形的遗产。它是很有价值,值得传承下去的一种民族技艺。用心去看看,你就会明白的!我们迫不及待地带上凳子,冲出了教室。 操场就像一个大火炉,烤得我们直冒汗。但我们仍目不转睛地盯着搭建在操场正前方的舞台。 首先,主持人介绍侗族人民的生活习俗。接着,孽龙表演开始了。两个身着侗族服装的小伙子出场了,一人舞龙,一人舞球。龙在舞台上上下翻飞,看得我们眼花缭乱。我仿佛感受到了龙的朝气和生命力。一阵雷鸣般的掌声不由自主地响起。 体育刘老师和张老师实在忍不住,走到舞台上,跃跃欲试。我们立即用掌声表示支持。看似简简单单的随手挥舞,可要做到真正的配合,却有天大的难度。你瞧,刘老师往左,张老师就往右,真是太惨不忍睹了!他们边舞,同学们边笑,连一向严肃的向老师也忍不住捧腹大笑起来!看来,这条龙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舞好的。 主持人说:同学们大概笑累了,听一段奇特的音乐放松放松吧!接下来是芦笙演奏。这可不是一种普通的乐器。它主要流传于通道侗族自治县。芦笙用几块铁片,几根竹子就可制作。芦笙构造简单,吹出来的声音却十分动听。请欣赏!只见几位侗族小姑娘,边跳边吹着出来了。她们的舞姿优美,我们从没见过。乐声低沉浑厚,十分舒缓,保你听过一次,就再也不会忘记。 逸骏有点不服气,想上去试一下。他自信满满地上了台,接过芦笙,摆好姿势,鼓起腮帮,用劲吹了一下,什么声音也没有。他不信邪,再试了一次,终于吹出一声。大家都笑了。不知谁喊了一句:哇!终于放出来了!更逗得我们轰堂大笑!主持人安慰他:没关系,练一年就能吹出好听的声音来的。他不好意思地下了台! 今天,我们算是长了一回见识。像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家乡还有很多,要了解它们,可需要一定的时间。它们是我们怀化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如果这些技艺没了传承,就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将是多大的损失。我们誓言:传承我们民族的技艺,让它永远活下去! 五年级:张焱森

浅析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

浅析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 邵冬梅B090902023 在这学期的课程中,我学习了非遗保护技术这一对于我的专业最重要一门专业课。虽然整个教学过程换了许多人,而且上课的内容也形式不一。但所有老师都围绕了关于非遗要我们这一代人去发掘区保护的主题。作为一名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生我想这也是我们的责任。 既然要在期末结束之际交一篇论文,那么我就说说我的家乡(黑龙江)的非遗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是永恒的,对它的研究和保护也将是永远的。随着黑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诞生,从政府部门到普通百姓,人们开始更加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据“突出黑龙江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具有代表性及与众不同的历史文化价值,80年以上的传承史,传承谱系清晰,传承人具有代表性,项目处于濒危状况”等标准,最终确定了“宁古塔民间文学”、“五大连池药泉会(圣水节)”、“古驿道站丁习俗”、“秋林里道斯红肠制作技艺”、“海伦剪纸”、“望奎皮影戏”、“鄂伦春族狩猎文化”、“黑龙江传统魔术”、“罕伯岱达尔斡尔族民歌”、“鞑子秧歌”、“满族萨满家祭”和“蒙古族草原赛马”等13个类别的49个项目。其中,涉及七个少数民族的26个项目,满族8项,鄂伦春族7项、赫哲族5项、蒙古族3项,达尔斡尔族、鄂温克族、朝鲜族各1项。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于2004年春启动。目前,黑龙江省的“二人转”、“东北大鼓”、“桦皮工艺”、“鱼皮工艺”及一些少数民族的说唱、舞蹈和民俗等9个项目已被列入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保护名录。 下面我就简单的介绍几个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起源、特色。 1、“满族珍珠球”像篮球的运动项目 据五常当地人介绍,珍珠球是满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分布于五常拉林镇及周边区域,其他满族聚集区也能见到。满族珍珠球历史悠久,最初源于满族人采集珍珠的劳动。努尔哈赤时代居住白山黑水的满族青年男女,在采珍珠欢庆丰收之际,在陆地上用“绣球”比做大珍珠,竞相往鱼篓里投,投中者预示未来能采到更多的珍珠。为与风浪搏斗,蛤蚌神化成“蛤蚌精”张开贝壳,防止珍珠被夺走。至此,一种攻守兼备的满族球类竞技项目诞生。 满族珍珠球是既古老高雅又文明适度的体育竞技活动,具有满族文化传统,目前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在五常等地,人们只有在庆祝民族节日时才玩起这种运动,这对“珍珠球”的发展、传承是非常不利的。孙主任透露,下一步保护的措施,除了采取通过信息、图像、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归属 关于“非遗”,往往侧重于个别少数民族的、特别是濒临消亡的人口基数小的民族文化的抢救,这当然是“非遗”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能不能突破个别民族、局部区域、特定时间、某个行业的“非遗”,在中华民族的宏大叙事中,去发掘对56个民族的大家庭成员有普遍影响,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覆盖,不分男女、贫富、行业、信仰等差别在全社会广泛适应的“非遗”呢? “非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突出的是非物质的属性,更多的是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但在物欲横流、精神空间被严重挤压的当今社会,“非遗”同样不可避免地在申报过程中被不同程度地物化。如何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度物化包装的态势、突破物质形态的藩篱和局限、保持“非遗”的非物质特征,是尊重本民族祖先留下的遗产的必要态度。 “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 “非遗”,都有着浓厚的文以化人的礼乐作用,大部分是先辈在劳动、生活中产生的对忧乐、生死、婚配、祖先、自然、天地的敬畏与态度的表达,是满足人的自然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态文化。其实用性,也表现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但现实保护中,我们对遗产的

2016非遗校园传承主题展示活动方案

拓东二小“弘扬非遗文化打造特色校园” 非遗传承展示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传承和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全校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兴趣,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广大师生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发展氛围,我校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主题活动。活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 二、活动目标 在全校师生中营造人人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增强师生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感、荣誉感,培养学生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好的传承、弘扬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通过活动,激发广大师生学习优秀地域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和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通过活动,打造学校特色,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三、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展示主题”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刘有源(校长) 副组长:孙洁 成员:段婧、廖云霞、李易玲、郑勰、刘莉、和金明 四、职责分工 1、学校校长室负责牵头,指导活动全面地开展。 2、具体行政人员安排:(非遗项目宣传、非遗节目安排、非遗课堂督导) 一年级面塑负责行政段婧 二年级剪纸负责行政孙洁 三年级滇式风筝负责行政廖云霞 四年级呜嘟负责行政和金明刘莉 五年级云南评书负责行政李易玲 六年级滇剧负责行政郑勰 3、教导处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课堂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要与新课程实施相结合,与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相结合。通过开设校本课程,组织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 4、总务处负责活动的硬件环境创设及所需场地、器材的配

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成功举办心得体会

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成功举办心得体会 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于2020年10月23日至10月27日在济南国际时尚创意中心举办,连日来的展播活动盛况非常。本届非遗博览会包括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展、“云赏非遗”展播、“非遗好物”云销售等线上和线下精彩活动,聚焦“非遗助力精准扶贫”,重点展示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助力精准扶贫”10个重点支持地区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以及部分国家级贫困县的非遗扶贫项目,集中展示非遗助力精准扶贫成果和典型案例,推广成功经验。 非遗博览会上,传承人的拿手绝活,巧夺天工的传统工艺,别具特色的民俗表演……目不暇接的非遗品类让人大饱眼福,“针尖上”的刺绣、“刀尖上”的雕刻、“舌尖上”的美食或见细腻之柔软,或见雕琢之刚毅,或见弥散之香味在鼻尖轻盈挑逗。博览会上可逛可赏、可品可玩、可收藏可购买,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穿越历史、绽放古韵的非遗展演,彰显了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渗透力与影响力。“国潮”汇聚“人潮”,心“零”距离拉近心灵体验,“指尖绝技”拉动“指尖经济”,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飞入寻常百姓家”,体现了文化消费的全链条升级转型,非遗产品正向着年轻化、生活化、普及化以及发展形态多元化的趋势发展,被注入鲜活血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强劲的生机活力,“非遗经济”应运而生,成为撬动消费市场、助力脱贫攻坚的“金饭碗”。

从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至今已有19年时间,在吐故纳新和创新发展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文化价值得到了充分挖掘,既彰显了地域特色,也凸显了时代特征,蕴含千百年的楚楚风致与质朴之美走遍华夏、走上云端、走出国门。现代经济与传统文化的交织碰撞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迸发出耀眼火花,借助夜经济、旅游业、互联网等力量,非物质文化遗产迈进了从输血到造血的可持续良性发展道路,实用性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丰富了消费者的体验感与获得感,打开了“非遗经济”的广阔市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已然成为当下脱贫攻坚的有效路径,作为新业态的接入体和文旅融合的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和创业,贫困群众成为手上有特色、眼前有销路、长本事富口袋的“手艺人”,在“大美之美,美美与共”中扩宽群众脱贫致富的门路,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加足马力。 当然,打造出“金饭碗”更要打磨好“金饭碗”,把“金饭碗”打磨得更具时代的色泽亮度,让脱贫成果都到“碗里”来,才能把“非遗经济”的金饭碗端得更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多次强调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对国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和扶持”。传承与弘扬好非遗文化是“非遗经济”发展的根基,也是助力脱贫攻坚

网络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

民俗学研究 网络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 齐如林1 ,张宪昌 2 (11聊城大学 学报编辑部,山东聊城 252059;21聊城大学 艺术学院,山东聊城 252059)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最终目的,是在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中体现出来。如何将人民群众纳入到保护大军中来,是一个重要环节。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诉诸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互联网,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关键词:网络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模式;视听复合;互动;人文环境中图分类号:K 8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8)01-0062-06 我们人类的文化传播活动,经过了20世纪,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媒介迭加过程,来到了21世 纪的网络传播时代。新时代,是一个文化多元化、旋律构思五彩缤纷的时代,又是一个文化传播高度民主化与自由化的时代,文化传播的一切都带有合理性和可能性。因此,在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所有环节上,挑战与机遇,竞争与发展,碰撞与包含,理解和宽容,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回避且应积极面对及利用的现实。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演变 人类历史上传播媒介的发展,经历了从口头到 文字,从广播到电影、电视,再到网络的发展历程。先秦时代,对话是人们生活交际的主要表现形式。这一时期,各种非物质文化的表现是非常活跃的。史诗、歌谣、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口头文化以及相关的表达文化和其他口头传承艺术,自此开始世代传承下来。中世纪开始,人类进入了以书写、文本为标志的文字传播和印刷传播时代。书写这种传播方式虽然使众多的非物质文化得以记载和保存,但它却丧失了口语传播的当下性、即时性和现场感,与音乐、节奏、庆典和宴饮等一系列的超 语言因素剥离开来,同时也抛弃了非物质文化赖以生存的人文环境,泯灭了其中双向、互动的对话精神。 20世纪,人类进入到以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介为标志的电子传播时代。“收音机的对象 是世界,而不是个人。”[1] 于是,个人性的传播完全被公共性的传播所取代,因而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时代。在此,人的感官“延伸”,使听广播的听众和看电视或电影的观众在声音和图像面前完全沦为一个失去了言说权和书写权的被动“受众”,一个无法参与的、剩余的“他者”。可见,大众传播离口语传播的那种当下性、实时性和即时性越来越远,使直接参与的对话愈发变得不可能,因而沦为纯粹的“独白”。 从上述意义来说,文字印刷传播时代和电子传播时代的出现,对非物质文化传播尤其对口头传承艺术是一场“灭顶之灾”。大众传播所带来的全民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负载着民间口头文学、民间艺术和手工技艺的传承使命的艺人日益减少乃至死亡,民族“文化记忆”出现中断的概率大为增加。 进入20世纪末,出现互联网这种所谓的“第四媒 介”,人类进入到波斯特所谓的“第二媒介时代”。 [2] 收稿日期:2007-11-14 作者简介:齐汝林(1981-  ),男,山东临清人,聊城大学民俗学硕士,聊城大学学报编辑,研究方向为民俗学。张宪昌(1956-  ),男,山东莘县人,聊城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民俗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民俗学。2 6第4卷第1期西安外事学院学报 N o 11,20082008年3月 Journal of X i π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erial N o 110

走近非遗文化方案

走近非遗文化方案 1 2020年4月19日

走近非遗文化,传承家乡文明 活动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应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经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途径,组织开展非遗文化学习宣传和考察调研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锻炼、成长,养成耳聪目明、胆壮气足、见多识广、能言善辩的二实小学生气质,同时增强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为生为中国人、宜兴人而自豪。 主题分工: 一二年级:说好宜兴方言 三年级:宜兴吃食 四年级:宜兴传说(还可包括周处、西施范蠡等) 2 2020年4月19日

五年级:宜兴生活 六年级:宜兴陶瓷 3 2020年4月19日

活动步骤: 1、根据活动方案,各年级组分头召开班主任会议,制定本年级主题活动方案,方案包括:活动分工、具体活动、成果形式等。(年级中各班主题不同,尽量选择紧扣一个主题,深入研究,丰富展示方法。各年级、各班主题活动方案确定后及早上报德育处,最迟上交时间9月30日) 2、根据确定的内容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全面收集有关资料,按照方案开展相关活动,要求人人参与。 3、针对研究主题各年级及早确定社会实践活动场地和活动方案。 4、除按时上交大队部规定材料,各年级可用队活动或展板、展品等展示研究成果。 活动要求: 对班主任的要求: 1、对学生宣传发动,要求人人参与活动,作为一项必须完 成的实践作业,并作好活动前分工。 2、经常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督促学生参与活动,及时表 扬、交流活动情况。 4 2020年4月19日

3、利用九、十月份队活动进行活动交流、利用黑板报展示 活动成果。 4、收集相关资料,作好班内活动优秀学生的评奖。 对学生的要求: 1、必须人人参与寻访探究,及早定好自己打算探究的内 容。 2、经过网络、书籍等查找有关此项文化的相关材料。 3、在父母、亲友的协助下到实地考察寻访,拍好照片或视 频。 4、完成手抄报或调查小报告。 5、在队活动上作全班交流,并参与年级组评比。 对家长的要求: 1、与孩子一起确定探究内容,协助孩子收集资料。 2、陪同孩子到实地考察寻访,拍好照片或视频资料。 3、协助孩子完成手抄报或调查小报告。 具体活动: 1.“走近非遗”问号点击 由大队部提供相关的微视频资源,利用晨会、班会集中收看和学生课余自己学习、黑板报展示相结合,了解中国和我市 5 2020年4月19日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市政协科教文史委 根据市政协双月协商座谈会工作分工,科教文史委牵头筹备了这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协商活动。通过本地观摩,外出参观,听部门情况介绍,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了初步了解,现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库。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通过传承人来完成的文化遗产。目前,我市许多非遗项目的传承人都年事已高,比如的传承人,的传承人等。这些人的身体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非遗项目的损坏或者消亡。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密切合作,进一步健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影音、文字资料库,以供将来教学、研究时使用。一要利用现代数字媒体技术,全面完成所有非遗项目的影音采录工作,包括传承人口述史、技艺流程、剧目或者节目、仪式规程等等。要让每一个非遗传承人、每一种非遗文化、每一个非遗项目、每个项目的所有细节,都以最完整的形式原汁原味保留、记录下来。二要整理好历史非遗资料。许多历史非遗资料,由于时间久远,当时的文字记录、录音带、录像带等难免出现发霉、老化现象,建议用数字化手段重新翻新保存。三要做好非遗资料的挖掘工作。对一些缺失的或者仍然散落在民间的非遗文化及项目,要及时进行挖掘和收集,查漏补缺,比如要及时收集散落民间的剪纸老纹样等,使档案库更加完善。

二、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地传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是解决其传承的重要手段。因此,和被动保护相比,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课堂、讲堂,同时做到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报刊有文,让普通群众、下一代了解非遗文化、热爱非遗文化、甚至愿意传承非遗文化,是保护非遗文化的更加长远、高效之计。一要做好对“下一代”的传播,推动合适的非遗项目进课堂,使学生增强“非遗”保护意识,培养学习和保护“非遗”的兴趣。建议有关部门联手,让等武术类项目进入小学、初中、老年大学的体育课程;让等项目进入各类学校手工课,让民俗、非遗类音乐等项目进入各类学校音乐课。二要做好对机关干部、教师、大企业等集中性群体的传播,推动相关非遗项目进各种讲堂。比如,等同志,既是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又有着丰富的民俗知识和很高的文化素养。建议有关部门让他走进学校、机关、老年大学等讲堂,宣讲等传说。三要做好在全社会的普及性传播,让非遗专栏进入报纸、电视台、电台。建议有关部门共同努力,把更多的非遗文化和项目做成喜闻乐见的动漫、公益宣传片、公益广告等,使之真正在生根发芽。 三、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题材和内容。青州的农民画产业现在正在兴起,其题材和内容大多来自于当地人的吃穿住行,很具乡土气息。比如当地的特产水果银瓜就是农民画的热门题材,许多福禄寿喜画作就是用银瓜排列组合而成的,很受当地人和外地游客的欢迎。建议我市相关部门也能够引导非遗传承人借鉴这种经验,不断拓展非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题材和内容,将之和我市经济、社会、文化、旅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规划方案位于省市金牛区两河城市森林毗邻古蜀文明代表之一的金沙遗址是国唯一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整个主题公园占地4897亩主题公园将分三期建成总投资预计20亿元。第一期主题公园核心区占地1400亩在2007年6月9日前完成并对游人开放第二、三期将逐步在后两年完成。 建筑原则按照“传承历史文脉、保护文化遗产、融入生活方式、守望精神家园”的原则主题公园建设将坚持“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与产业化相结合、与市场化相结合”着力打造成文化涵丰富、生态环境优美、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的主题公园。建成后的主题公园将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全国文化产业示基地、国家AAAA级文化旅游景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公园构成十个聚落据悉由于日前国务院公布的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518项中分成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艺、传统中医、民俗等10大类别主题公园将划分为十个聚落即中国民俗风情聚落、中国民间工艺聚落、中国民间美术聚落、中国中医药聚落、中国地方戏剧聚落、中国曲艺聚落、中国民间文学聚落、中国传统竞技聚落、中国民间音乐聚落和中国民间舞蹈聚落每一个聚落都代表一种类别。按照保护性原则、独特性地域性原则、阶段性原则、产业化原则将在每一类别中甑选二至十个具有代表性并能实现互动体验效果的文化产业项目。

八百工程主题公园还将打造“百卷楼”、“百工坊”、“百戏城”、“百草堂”、“百趣园”、“百闲河”、“百味街”、“百客栈”等“八百工程”。按照初步规划“八百工程”将在一期工程中建设完成。 其他部分主题公园将突出人的参与性并通过功能分区和特色项目立体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独特的文化感观和景区吸引力主要分为展示区、体验区、展销区、文化景观区和商业服务区五大功能区。主题公园由生态、水景、园林、建筑和文化景观五大部分构成其建筑风格将以中国古代建筑、民族建筑、中式园林为主国际馆则拟采用古罗马或希腊的建筑风格。 关于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的建议一、总论华夏文明看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悠久的黄河文化和古老的民俗风情为三晋儿女留下了无数宝贵的传统文化财富。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以自己的勤劳与智慧燃烧起抟泥烧走向文明的灿烂之火在这块土地上劳作、生息、繁衍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的文明古城在当代又是经济、文化、中心的省会城市。保护、传承好我省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推动由矿产资源大省向人文资源开发强省的战略转变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与树立以文化品牌为中心打造旅游文化强省的现实意义。 二、项目名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项目编制单位市园林局省大众传媒学校三、省大众传媒学校简介省大众传媒

传播非遗文化公益小课堂(方案)教学内容

传播非遗文化公益小课堂 一、活动主题 品读和了解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推进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工作,使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的新工艺新技术新理念相结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民众生活。 二、活动的背景及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其主要是通过传承的方式来实现其历史意义和价值。它的价值会从不同角度给予国民以启迪,对传统中国文化和精神予以弘扬,所以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我们更应要保护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代表的优良文化底蕴。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让人们了解历史的需要,更是让社会上的优秀创新型人才用新视角,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去推动,去策划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精神和理念的代表性工艺产品,让传承人的作品得到中国社会乃至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三、参与对象: 幼儿园大班至小学六年级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 活动时间:5月14日至5月28日每周日

活动地点:德清县青少年宫、博物馆瓷之源 五、具体实施 前期准备: 1.资料收集及整理:了解剪纸、香包、陶瓷的相关制作流程、背景故事及发展史。 2.聘请老师(艺人)为学生讲解相关内容,同时,指导学生完成一副作品。 3.观看一部关于非遗的纪录片 组织报名: 1.在“德清县青少年宫”微信公众号及官方网站发布活动信息,通过公众微信号进行报名(每个班20个名额,陶瓷10个名额)。规定时间准时报名。 2.整理有效报名名单。 3.公布上课人员名单,通知准时上课。 4.二年级以下(含二年级)为低年龄组;三年级以上(含三年级)为高年龄组。 六、相关人员分工如下: 陈乐:联系上课老师。 王晓晖:负责收集相关资料,寻找适合纪录片。 沈晓峰:负责相关信息的公布,负责统计报名信息。

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感

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感 时间:2019-10-09 14:25:54 | 作者:呵呵 作为中华名族的儿女,我见过波涛汹涌的大海;作为祖国的花朵,我爬过雄伟的万里长城;作为祖国的希望,我读过“知识的力量”……却没见到过祖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叶小舟水上行,透着雾里看仙境。柳岸芦花迎风展,待到何处都是春。”我用这首诗来形容手工蚕丝绣做的图案一点也没错。看得我一直叫好,差点鼓起掌来。妈妈告诉我咱们是来参观的,需要保持安静。下面我来说一说我的参观收获吧! 面塑人、鲁班锁制作技艺、耿氏角雕、沙土画、铜版画、皮影、烙画等看得我眼花缭乱,但是我还是一边认真看,一边记笔记。将我所看到的用文字记录下来,保持这份珍贵的参观游记。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姜艳华用抚宁剪纸艺术剪的作品《天下第一关》,那幅作品栩栩如生,画面上有守卫长城的士兵;有人来人往的路人和叫卖的小贩们;还有活灵活现的马车……我有一种身临其中的感觉,看到古代的天下第一关古都的风貌,感受到了一关脚下百姓当时生活的情景。 “现在我来考你们一个问题,看谁能回答得出来”跟我一起来参观的好朋友妈妈说道。我俩自信满满地回答道:“考吧!今天参观的内容我们都记住 了”“知道天下第一关的牌匾是谁题词的吗?”我不回答让正在看我作文的你来回答,知道是谁了吗?让大家带着疑问走进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寻找答案吧! 中午到家后妈妈给我蒸了粘豆包,“妈妈这是非遗美食”“对呀!看来今天的参观你真是有所收获”妈妈点了点头。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以前一直不知道楼下阿姨送来的豆包这么有名的,今天中午的豆包好香……还是回到我的正题上来吧! 本次活动收获多多,拿起笔记录下来。虽然不是一些名胜古迹但是相信小朋友跟我一样之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陌生,通过今天的活动参观,我觉得我要改变之前的看法了。它承载着灿烂文明,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名族文化自信心和创造力。所以我要用笔杆记录下来今天的收获,同时我要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了解它、懂它、爱它……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民族学理论与方法 学生姓名:谢奎 年级、专业:13级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指导教师:符昌忠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研究生处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与对策——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黄梅戏为例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国际性的话题,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资源丰富多彩,种类异彩纷呈,其中湖北的黄梅戏作为南方戏曲种之一极具代表性。黄梅戏原称黄梅调,又叫采茶调,发源于湖北省黄梅县。黄梅戏是我国名闻天下的五大戏剧种类之一。它起源于明朝黄梅县的民歌小调(特别是采茶调)和鄂东地区流行的“山歌畈腔”。黄梅县的紫云,龙坪,多云等山区,早在唐宋时就盛产茶叶,并享誉全国。每年春天采茶时,茶农们习惯于一边采茶一边唱着山歌小调和民歌,来调剂生活。就在这种漫山遍野歌声不绝之中,黄梅采茶戏孕育成熟。黄梅采茶戏在自身不断地发展过程中,积极向外地拓展,约清朝康熙,乾隆年间,黄梅采茶戏随着黄梅县的逃荒难民和说书艺人大量入赣而流传到安徽鄱阳湖一带,并形成成熟的黄梅戏。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类其他历史遗迹、遗址及人文景观一样,都是人类伟大文明的结晶。这两者作为现存文化记忆,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见性,决定了其包含的“文化记忆”更容易随时代迁延与变革而被人们忽略或忘却。因此,保护不同民族、群体、地域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保护因其本身存在形态限制而受到现代社会发展冲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已成为国际间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黄梅戏的艺术性与价值性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明崇贞年间,黄梅知县曾维伦在《黄梅风教论》中就有“十月为乡戏”的记述。清道光九年,在别霁林的《问花水榭诗集》中,一首竹枝词的描述就更为生动:“多云山上稻荪多,太白湖中渔出波。相约今年酬社主,村村齐唱采茶歌”。黄梅戏文化,即指发生于历史上的皖、鄂、赣以及由此辐射周边地区的一种民间文化。黄梅戏来源于该区域的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形成的一种自娱自乐的文化表现方式,如此定义,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限定:其一,黄梅戏文化是指历史上该地区范围内的文化。其地理区域范围包括安徽、湖北和江西界线上的相关区域。其二,黄梅戏文化约有两三百年左右的历史,其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文化息息相关。严格意义上来讲,黄梅戏文化在建国后达到了鼎盛,因此有“梅开二度”一说,但这一文化与其早期发展及后期演变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其三,黄梅戏文化不仅仅是该地区的一种盛行文化,她更有徽州人带向外省,从而辐射于外,影响于外的文化。黄梅戏文化经过两三百年的发展演变,日渐成熟,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前言

前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生命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丰宁满族自治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非遗”保护成果显著,目前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项,国家级一项,省级三项,市级两项。 为拉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距离,传承保护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人类文明,我们建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共同守护我们永恒的精神家园。 丰宁非遗成果丰硕 丰宁拥有市级以上的“非遗”七项,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成绩斐然。 丰宁满族剪纸 一、渊源 产生于清康乾年间的满族剪纸,多以现实生活的见闻事物为题材,凭淳朴的感情和直觉印象为基础,形成浑厚、单纯、简洁、明快的独特艺术风格,反映了人们朴实无华的精神风貌。 二、制作流程 先用旧剪纸遗样或自己创造描样,装订白或草色纸张,在花空中穿纸钉、压平,或剪或刻,刻好点大红大绿的颜色,即

完成了剪纸的制作。 三、艺术特点 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制作缜密,富有对比。既可点染,也可单色、填色、复色,多维构图,装饰性强,内容广泛,有浓郁的民族和地方特色,流传弥久而愈觉珍贵。 四、各式分类 丰宁满族剪纸不同用途有不同的制作方法。不同的用色,广袤的表现对象,形成了多种分类方法,把中华优美文化和民俗生态表现的多姿多彩,极尽情趣。 吵子会 一、渊源 清初,有陈、韩、邵、王等八姓满族人入住一村落,故称八间房村。他们带来以打击乐和唢呐为主的器乐演奏,因声高热烈、火爆,故名吵子会。在流传中不断丰富、提高,形成了富有北方满族特色的壮美乐章。 二、抢救 吵子会历经三百年沧桑,几近失传。经文艺工作者与民间艺术家共同努力,使更多曲谱失而复得。它所负载的民族、民俗、宗教信仰等丰富内涵得以传承。曲谱收入《中国民间器乐集成》。 三、现状 吵子会这一丰宁独有的民间乐曲,包容了其他姊妹艺术成果,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完善。近些年,吵子会走出全国、走向

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媒体展示解决方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媒体展示解决方案 伴随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快速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在商务、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昭示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20世纪90年代开始,信息技术也开始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逐渐为人们熟知和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就是采用数字采集、数字储存、数字处理、数字展示、数字传播等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换、再现、复原成可共享、可再生的数字形态,并以新的视角加以解读,以新的方式加以保存,以新的需求加以利用。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会便开启了美国记忆计划,对美国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档案等进行数字记录与保护。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世界记忆工程”也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动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进程。此外,欧洲各国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数字博物馆等开展了系列探索。 全景画卷(非遗盛景) 动态影像卷轴徐徐打开,古老的画面、老照片、视频等人 们记忆中的影像,在此展现在观众眼前。 互动魔镜墙 一面黑色烤漆玻璃墙上,镶嵌充满现代设计感的展示橱窗, 参观者手在空中挥动,可以对想了解的重点文化的详细内容 进行进一步了解。

非遗多点触摸 在展演互动区内,设置有一个充满未来科技感的未来科技感的多人多点触摸桌,给人们带来全新高科技的互动体验,各种非遗标题在触摸屏中自由浮动,当参观者的手碰到相关标题时,标题炸开或弹出相关的视频文字。 民族舞蹈 该区舞台具有观赏与互动的两面功能。定期举行民间舞蹈的大中小型表演会,同时还可以引进国外的民族汇演,并可以进行培训舞蹈与杂艺,定期开设相关培训课程。 金村庙会游戏 介绍赞金七游戏参与抢祭品游戏 (1) 赞金七游戏:参观者可在触屏中查询金七传说的故事,在看完故事后,点击点赞按钮,进入抢祭品游戏 抢祭品游戏:画面显示许多旋转漂浮的祭品以及一些不相关用品,参观者随意点击,若抢到祭品,则出现祭品信息,若抢到其他物品,则显示鼓励话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