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撕裂修补、肩胛下肌止点重建、肱二头长头肌腱固定、肩峰减压术后康复程序-打印

合集下载

肩袖撕裂修补合并肩峰减压术后康复程序-打印版

肩袖撕裂修补合并肩峰减压术后康复程序-打印版

肩袖撕裂修补合并肩峰减压术后康复程序注意事项:☀ 康复训练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有: 心脑血管意外、周围组织损伤、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异位骨化、骨折、功能改善不满意、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等等。

☀ 计划中所指健侧指健康(未受伤)的一侧肢体,患侧指被手术一侧肢体。

☀ 关节活动度练习(允许范围内的大角度练习),每天一般一次;术后6周内仅进行被动练习(患肩肌肉不用力,而由他人协助完成);练习后应立刻冰敷,冰敷时间20分钟,不宜反复多次练习。

若肿胀疼痛明显,发热明显,可增加冰敷时间,隔2小时后可冰敷一次。

☀ 冰敷方法:用碎冰块装在双层塑料袋里,再加适量水,制成冰水混合物后,放在关节局部。

冰敷时避免漏水弄湿伤口!☀ 术后4周左右护具须持续佩戴,置于入院时交待的体位(20º外展,外旋中立位,患肩放松、不下坠);术后5-6周在睡眠时摘下,平日活动时带。

之后根据复查情况,逐渐去除护具。

睡眠时采取仰卧位,并在上臂后方放置一个枕头或毛巾来支撑肩部,务必使患肩能放松而不较劲。

☀ 术后6-8周内不能进行的动作:过度后伸肩关节、用患手支撑体重、突然活动患肩。

☀ 术后3个月内,在活动及练习时避免耸肩、禁止提重物。

☀肩关节被动活动流程:1. 支具或三角巾悬吊2. 握拳练习:主动缓慢握拳至极限,缓慢至五指张开,每天尽量多做。

3. 三角肌等长肌力练习(练习强度为不引起疼痛):(1) 前部三角肌的等长收缩:患者平卧床上,肘下垫枕。

患侧手握拳,曲肘90度,紧贴在体侧或置于肩胛骨平面。

在保持肩关节位置不动的前提下,健手用力下压患侧手,患手用力向上顶健侧手。

患肘关节的背侧不能离开床面。

10秒/个,10-20个/组。

(2) 中部三角肌等长收缩锻炼:患者平卧床上,肘下垫枕。

患侧手握拳,曲肘90度,紧贴在体侧或置于肩胛骨平面。

在保持肩关节位置不动的前提下,用患侧上臂的外侧顶住墙或健侧提供负荷,使患肢向外抬起。

10秒/个,10-20个/组。

肩袖损伤的诊断、治疗和康复

肩袖损伤的诊断、治疗和康复

2结
果 1 0 5 例患者 我们 均采 用生理 盐水 加佳运牌 口腔 宝漱 口液给予 上述
到理想 的清 洁 目的 ,经 口气管 插管 行机 械通 气治疗 的患 者 ,病情 危 重 ,生 理功 能紊 乱 ,机 体抵抗 力 降低 , 1 3腔 自洁 作用减 弱 ,不能 经
1 3 : 进食 ,以及创 伤脱 水 和用 药可使 1 3腔 的 唾液分 泌显著 减少 ,致 1 3 唇 干 裂 ,黏 膜损 伤 。 同时 由于 气管 插管 与牙 垫 的摩擦 ,极 易引起 口
前 下方钩状 畸形 ,肩袖肌 腱的肥大 ,以及异常 的喙肩弓是发生撞 击征
的主 要病理 因素 。当肩关 节外展 上举 时 ,肩袖受到肩 峰和喙肩 弓反复 的 a、微小 的撞 击和拉伸 ,使肩峰前下方 形成骨赘 ,使 肩袖撞击 ,发
率 有不断增 高的趋势 。 因此 ,诊治对肩 关节功能 的恢 复 、防止和减少
下面颊 部依次冲洗 1 3 腔 ( 或用装漱 口液的喷壶 均匀喷洒 1 : 3 腔 )。操 作 者 戴无菌 手套用 吸痰 管及 时吸出冲洗液 ,反复彻 底冲洗 ,直 至吸 出液
清洁无异 物。冲洗 后擦净 1 3 唇 ,更换 牙垫 ,拔 出开 1 : 3 器 ,固定气管插
操作 时动作要轻 柔 ,两人 必须协调配合 ,操作 中注意观察患者 的 血压 、心率 、面色 、自主 呼吸情况 ,对 凝血功能差 的患者 ,要 防止碰

管理 ・ 教育 ・ 教学 ・ 2 4 5
肩袖损伤 的诊断 、治疗和康复
高 凯
( 河南省南 阳市骨科医院创伤 Ⅱ科 ,河南 南阳 4 7 3 0 0 0 )
【 关键 词 】肩 袖损 伤 ;诊 断 ;康 复 中 图分类 号 :R 6 8 1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4 )0 9 - 0 2 4 5 - 0 2 素 】 。有人进行 肩袖血 管造 影发 现 ,离 冈上 冈下肌止点 处均有 明显

2024肩袖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2024肩袖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2024肩袖损伤的诊断与治疗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4块肌肉的肌腱组成的一个袖套样结构,包绕肱骨头,止于肱骨的大、小结节(图1%肩袖的肌肉在肩关节的正常生理活动中起重要的稳定和动力作用。

一、病史导致肩袖损伤的主要因素是外伤性因素和退行性因素。

外伤性因素包括急性创伤和慢性磨损。

慢性磨损可能来源于肩峰下撞击、肩关节不稳等因素造成肩袖的损伤。

退行^性因素主要是指随着年龄增长引发的肌腱退行性变,是从腱病到肌腱完全断裂的一个过渡阶段。

二、临床表现肩袖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

患者主诉疼痛的区域通常在肩关节前外侧或外侧。

起病缓急、持续时间以及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差异较大。

疼痛症状一般在活动时加重,尤其是做过顶动作时,休息时常减轻。

肩袖损伤患者特征性表现为疼痛弧,抬肩到60。

~90。

时疼痛明显,过了则不痛了。

活动受限以上举和内旋摸背受限最常见。

有些患者,尤其是一些巨大肩袖撕裂患者,可以出现〃假性麻痹〃,特征性表现为主动活动受限而被动活动受限不明显,但在肩袖损伤后继发性肩关节粘连患者中,主动和被动活动也可表现为相同程度的受限。

有些患者肩关节活动时有响声及力弱的表现。

三、体格检查1、一般检查在急性肩袖损伤患者中,外观并不会有明显异常,但是在病程较长患者中可以看到冈上肌或冈下肌的萎缩。

触诊时将手放在患者肩关节上方,被动活动肩关节,在一些肩袖损伤患者中能触摸到捻发感。

触诊需检查肩锁关节和大结节以及结节间沟的压痛,对应是否存在肩锁关节病变、撞击或肩袖损伤以及肱二头肌长头腱病变。

2、活动度检查肩关节活动度包括前屈上举、体侧外旋、体侧内旋,这3个方向的活动度能基本代表肩关节各向的活动度。

活动度检查应该包括主动活动度和被动活动度检查,并将患侧和健侧进行对比。

在巨大肩袖损伤患者中,当残留的肩袖组织无法再拮抗三角肌的收缩时,肱骨头失去固定的力偶,当患者试图将臂前屈上举时,肱骨头会随之滑动,三角肌失去力矩作用,从而出现上举不能的〃假性麻痹〃现象。

肩袖肌腱断裂的康复

肩袖肌腱断裂的康复

2
临床表现
X线检查早期一般无异常改变,晚期有 时可见眩骨大结节部有骨质硬化囊性变 或肌腱骨化。
MRI和B超能比较精确地作出诊断。
3
康复评定
早期应采取保守治疗,包 括休息、非甾体消炎镇痛 药物、局部封闭。
一般治疗
保守治疗无效,或是大型 完全性断裂患者,需要手 术治疗。
康复评定
主要进行疼痛、肩 关节ROM、上肢 围受、肌力、肌张 力等的评定。
非创伤性肩袖撕裂可以 因年龄因素、磨损因前 面观素或血供因素引起 肩袖组织退变。
2
临床表现
肩部压痛广泛,按压肌腱断裂部时呈 锐痛,常可触及裂隙及异常骨擦音。
创伤性肩袖断裂发生时多有局部 剧痛,伤后6~12小时可有疼痛 缓解期,随后疼痛程度又逐渐加 重,可持续4~7天。
退行性肩袖断裂有反复发生持续 性疼痛。
4
康复治疗
01
术后用外展支架固定患肩于
45°位,或用吊带固定。
02
术后24小时内开始 被动运动。
康复 治疗
04
对于断裂较小且能配合康复 的患者,可开始辅助性运动。
03
患肢可在外展支架上进行 内旋和外旋活动。
4
康复治疗
除上述运动外,增加后伸、 内旋练习。
在不负重情况下可以不 受限制地活动患肢。
主题:肩袖肌腱断裂的康复
目录
1
概述
2
临床表现
3
康复评定
4
康复治疗
1
概述
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小圆肌的肌腱在肱骨头 前、上、后方形成的袖套样结构。
1
2
1
概述
肩袖撕裂的原因分为创 伤性和退行性两种。
创伤性肩袖撕裂由较大暴力 引起,大多发生在青少年, 一般是在跌倒时手撑地,或 用手臂外侧抵挡重物或重力 时,突然内收引起。

2例肩袖损伤的法医临床学鉴定分析

2例肩袖损伤的法医临床学鉴定分析

时ꎬ肩峰下间隙内结构与喙肩穹之间反复摩擦、撞击而产生的
于肩关节出现较为严重的活动障碍ꎮ 此案例中ꎬ被鉴定人既有
一种慢性肩部疼痛综合征ꎬ是中年以上者的常见病
[2]
ꎮ 本案
中ꎬ被鉴定人并未提供受伤当时的病历资料ꎬ经询问得知ꎬ其受
伤当时没有去医院就诊ꎮ 伤后 1 月余的住院病历ꎬ诊断为:肩
峰下巨大外伤性滑囊ꎻ肩关节撞击征ꎮ 那么这个巨大滑囊的形
右肱二头肌长头腱撕裂ꎻ右肩关节骨挫伤ꎮ
2018 年 3 月 16 日法医学活体检查情况:右手悬吊ꎬ右肩关
节外侧见四条约 1cm 长疤痕ꎮ 右肩关节活动受限:上举 70°ꎬ外
展 45°ꎬ内收 10°ꎬ后伸 10°ꎬ内、外旋均不能ꎻ诉右肩疼痛ꎬ右手
不能握拳ꎬ服用止痛片缓解疼痛ꎬ夜晚右肩背部麻木ꎮ
被鉴定人受伤当时病历记载有肩关节肿胀ꎬ说明其肩部外
2018 年 8 月 9 日法医学活体检查情况:右肩关节见 0. 5cmꎬ
0. 5cmꎬ0. 5cm 三条疤痕(图 3)ꎬ右肩关节各方位活动不能ꎮ 诉肩
关节疼痛ꎬ右手发麻、发冷ꎮ
被鉴定人首次鉴定评残的依据为其肩关节活动度丧失ꎮ
此次检查中发现其肩关节确实存在活动度丧失的情况ꎮ 那么
引起其活动受限的主要原因究竟是外伤还是其自身疾病?
出后导致滑囊膨大ꎬ继而使间隙内压力增高ꎬ加重撞击ꎬ最终导
临床法医鉴定中ꎬ偶有遇到外伤后肩袖损伤的案例ꎬ考虑
节累积性损伤导致的巨大滑囊ꎮ 那么ꎬ造成其肩部活动受限的
到肩关节的退行性病变随年龄的增长发生率增大ꎬ因此ꎬ对于
主要原因是其自身疾病而非外伤ꎬ但依据现有资料ꎬ不能排除
外伤后出现的肩袖损伤ꎬ除了要通过详细的案情调查弄清损伤
科技风 2020 年 1 月

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术治疗肩袖撕裂

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术治疗肩袖撕裂

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术治疗肩袖撕裂[摘要]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术治疗肩袖撕裂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2002年12月至2005年10月对27例肩袖撕裂患者行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术,25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其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54.3岁。

左肩6例,右肩19例,涉及优势侧19例。

10例滑囊侧部分撕裂,1例滑囊侧及关节侧均有部分撕裂,14例全层撕裂。

术前均拍摄肩关节正位和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21例行B超检查,23例行MRI或 MRA检查。

全部病例行肩峰下滑囊切除及前肩峰成形术。

肩袖修复方式:1例直接行断端缝合,15例应用缝合锚钉行肩袖止点重建,9例联合应用断端缝合及缝合锚钉技术。

分别在术前和最终随访时采用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价。

结果:随访时间1~3年,平均23个月。

术后平均UCLA评分为32.3±2.3分。

手术前后疼痛评分平均为 2.6±0.9 对8.6±1.4(P=0.000),功能评分平均为 5.0±1.8对9.1±1.0(P=0.000),肩关节主动前屈评分平均为3.6±1.5对4.9±0.3(P=0.000),前屈肌力评分平均为4.0±0.6对4.7±0.5(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优8例,良17例。

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

结论: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术是治疗肩袖撕裂的有效方法。

术中应有效地控制出血,适度进行肩峰成形,正确识别撕裂的形状,充分松解粘连并采用恰当的缝合方式。

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其疗效可达到切开手术水平。

[关键词]肩关节,回旋套,撕裂,关节镜肩袖撕裂是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

近年来,随着肩关节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作者开始应用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治疗肩袖撕裂,效果不错[1-6]。

我们所自2002年12月至2005年10月共治疗27例,25例获得随访,现报道如下。

肩袖损伤手术后康复训练方案

肩袖损伤手术后康复训练方案

肩袖损伤手术后康复训练方案肩袖损伤是指肩关节的肩袖肌腱(包括冈下肌肌腱、冈上肌肌腱、冈上旋肌腱和冈下旋肌腱)受到创伤或慢性损伤,导致肩袖肌腱部分或完全断裂的情况。

这种损伤会导致肩关节稳定性下降,出现疼痛、肩关节功能障碍以及运动受限等问题。

手术是治疗肩袖损伤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术后的康复训练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恢复肌力、增加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并提高功能能力。

以下是针对肩袖损伤手术后的康复训练方案:1. 术后保护期(0-6周)在手术后的早期,需要给予肩关节充分的休息和保护,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主要的康复目标是减轻疼痛、术后肿胀和肩关节的僵硬感。

- 冰敷:可以将冰袋轻轻敷在手术部位,每次持续时间为15-20分钟,每日2-3次。

这有助于减轻疼痛和肿胀,促进伤口愈合。

- 使用护肩:在这个阶段,应该佩戴护肩来限制肩关节的过度活动,以避免术后损伤。

但也要进行适量的被动活动,避免关节僵硬。

- 被动运动:可以通过自助或物理治疗师的帮助进行被动运动,以保持肩关节的活动范围。

2. 早期功能恢复期(6-12周)在康复的早期阶段,重点是逐步恢复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并增加肌力,以帮助减轻疼痛和提高肩关节的稳定性。

- 主动和被动运动:逐渐引入主动活动,如主动抬臂和旋转手臂等。

在这个阶段还应进行被动活动,以进一步增加肩关节的灵活性。

- 增加肌力:通过进行肌力训练来加强肩袖肌肉和相关肌肉群,以提高肩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通过进行带有轻负荷的外旋和上举练习来加强冈下肌和冈上肌。

- 平衡练习:增加平衡练习,有助于提高肌肉的协调性和肩关节的稳定性。

3. 中期功能恢复期(12-18周)在中期阶段,应进一步加强肌肉群,增加运动的复杂性,并逐渐引入功能性训练。

- 动力训练:可以引入动力训练,通过使用弹力带或哑铃等增加负荷,进一步加强肩袖肌肉和相关肌肉群。

- 功能性训练:可以逐渐添加功能性训练,与实际生活中的活动相结合,如抬重物或上下楼梯等。

这有助于提高肩关节的功能和适应性。

不可修复肩袖撕裂的诊疗策略完整版

不可修复肩袖撕裂的诊疗策略完整版

不可修复肩袖撕裂的诊疗策略完整版肩袖撕裂是最常见的肩部损伤之一。

对于有活动需求的肩袖撕裂患者,解剖性肩袖修复手术是首选治疗策略。

然而,部分患者难以实现肩袖撕裂的解剖修复,其治疗策略对肩关节外科医师具有挑战性。

不可修复肩袖撕裂的手术治疗方式选择较多,包括单纯肩关节清理或联合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或固定、部分肩袖修复、(反向)肩峰下减压手术、肌腱转位术、肩峰下球囊植入、上关节囊重建术、肩袖桥接重建术及反置式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等。

本文作者通过回顾相关文献,以临床证据为基础,总结了针对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的治疗策略。

肩袖撕裂(rotator cuff tears, RCT)是以肩袖肌腱撕裂为特征的一种肩关节疾病[1]。

在没有严重RCT和肩关节退变的情况下,手术是实现撕裂肩袖解剖性修复的常用治疗方案[1]。

解剖性肩袖修复有利于恢复患者肩袖的生物力学功能、减轻疼痛及恢复肩关节运动功能。

然而,由于RCT常见于老年患者,其肩袖处于长期的慢性炎症与失载荷微环境中,导致肩袖退变严重,难以实现解剖性修复,此类病变称为不可修复肩袖损伤(irrepairable rotator cuff tear, IRCT)。

目前,IRCT的治疗措施仍存在较大争议。

临床上,部分医师容易混淆巨大RCT(如RCT前后向距离>5cm,或≥2条肩袖肌腱全层撕裂)和IRCT的概念。

巨大RCT是以撕裂肩袖前后径大小作为分类基础,修复时更多关注肩袖退变程度;IRCT 以撕裂肩袖的内外向回缩幅度作为定义基础,重点关注能否将向内回缩或缺损的肩袖向外移位,实现与肱骨足印区的对合[2-4];两者的核心关注点具有明显差异。

IRCT“不可修复”风险增加的因素有肩袖肌腱退变导致的结构弹性降低、肩袖脂肪浸润、较大的前后撕裂、骨关节病、关节生物力学显著改变等[3-5]。

由此可见,IRCT是众多因素协同导致的一种综合状态,使技术性解剖肩袖修复无法实现。

目前,对于IRCT的定义,Gerber等[6]提出的概念被大多数人接受,即在肩关节外展<60°的情况下,即使对肌腱和周围结构进行充分松解,撕裂的肌腱仍不能实现解剖固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肩袖撕裂修补、肩胛下肌止点重建、肱二头长头肌腱固定、肩峰减压术后康复程序
注意事项:
☀ 康复训练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有: 心脑血管意外、周围组织损伤、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异位骨化、骨折、功能改善不满意、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等等。

☀ 计划中所指健侧指健康(未受伤)的一侧肢体,患侧指被手术一侧肢体。

☀ 关节活动度练习(允许范围内的大角度练习),每天最多一次;术后6周内仅进行被动练习(患肩肌肉不用力,而由他人协助完成);练习后应立刻冰敷,冰敷时间20分钟,不宜反复多次练习。

若肿胀疼痛明显,发热明显,可增加冰敷时间,隔2小时后可冰敷一次。

☀ 冰敷方法:用碎冰块装在双层塑料袋里,再加适量水,制成冰水混合物后,放在关节局部。

冰敷时避免漏水弄湿伤口!
☀术后10周护具须持续佩戴,置于入院时交待的体位(20º外展,外旋中立位,患肩放松、不下坠);术后12周在睡眠时摘下,平日活动时带。

之后根据复查情况,逐渐去除护具。

睡眠时采取仰卧位,并在上臂后方放置一个枕头或毛巾来支撑肩部。

10-12周内不能进行过度后伸、外展摸背和水平外展等主动活动。

☀肩关节被动活动流程:
2. 握拳练习:主动缓慢握拳至极限,缓慢至五指张开,每天尽量多做。

3. 三角肌等长肌力练习(练习强度为不引起疼痛):但4周内不能进行单独的外旋、屈肘(肱二头肌收缩),也不能进行单独的内旋(肩胛下肌收缩)。

然后根据复查情况决定进一步方案。

(1) 前部三角肌的等长收缩:患者平卧床上,肘下垫枕。

患侧手握拳,曲肘90度,紧贴在体侧或置于肩胛骨平面。

在保持肩关节位置不动的前提下,健手用力下压患侧手,患手用力向上顶健侧手。

患肘关节的背侧不能离开床面。

10秒/个,10-20个/组。

(2) 中部三角肌等长收缩锻炼:患者平卧床上,肘下垫枕。

患侧手握拳,曲肘90度,紧贴在体侧或置于肩胛骨平面。

在保持肩关节位置不动的前提下,用患侧上臂的外侧顶住墙或健侧提供负荷,使患肢向外抬起。

10秒/个,10-20个/组。

(3) 后部三角肌等长收缩锻炼:患者平卧床上,肘下垫枕。

患侧手握拳,曲肘90度,紧贴在体侧或置于肩胛骨平面。

在保持肩关节位置不动的前提下,健手扶住患侧前臂,患侧肘关节背侧用力向下压床。

10秒/个,10-20个/组。

1. 术后3天后开始摆动练习(去掉支具后进行,如有腰部疾患,改为俯卧床
上,双手在床外):健侧手臂托住患肘,弯腰90°背部与地面平行,患侧手
臂放松,进行患肩前后左右被动摆动,每个方向活动至微痛角度即可换方向。

10个/组,2-3组/天。

2. 仰卧位,在肩胛骨平面上(与冠状面成前倾30°,参见右图),被动活动
肩关节:
a. 前屈(可耐受范围)
b. 轻微外旋/内旋(可耐受范围)
3. 冷疗((每天冰敷3-4次,间隔3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