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精作用教案

受精作用教案
受精作用教案

《受精作用》的教案

生科院04(1)班费云春04241145

一教材处理

受精作用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以后其他遗传的学习具有一定影响。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及多媒体课件的特点,将“受精作用”设计为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能力方面

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三教学重点

受精作用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

配子的多样性的问题

五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

六教具

模型的材料:橡皮泥白纸等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及组织

1.复习提问

老师:上节课对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学习。首先复习一下精子形成过程(分步展示幻灯片1)。然后,(展示幻灯片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提出问题:比较他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学生答:相同点:细胞两次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最后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

数目是原始生殖细胞的一半。

不同点: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初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不是平均分

配的最后形成三个极体和一个卵细胞。

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初级精母细胞的细胞质是平均分配

的最后形成四个精子。

老师:通过复习,请同学们来回答下面的问题(展示幻灯片3)

1.人的体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体?

2. 人的精子和卵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体?

学生答:人的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

人的精子和卵细胞中各有23条染色体。

2.引入新课

老师:我们通过对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复习,下面给同学们几分钟,阅读这段材料,并思考问题(展示幻灯片4)。

父亲体内的所有精原细胞,染色体组成并无差别;母亲体内的卵原细胞也是如此。

可是,“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同样的精(卵)原细胞会产生不同的配子吗?

(学生讨论几分钟后)

老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受精作用的第一个问题(展示幻灯片5和6)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3.讲授新课

(板书)

二受精作用

(一)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展示幻灯片7)(减数分裂的过程图,着重让学生讨论四分体时期交叉互换)

老师:同学们,我想你们对这幅图不会陌生吧!

学生齐声回答:是

老师:那这是什么图啊?

学生齐声回答:减数分裂的过程图。

(然后,指着四分体时期交叉互换的图并将它放大)(展示幻灯片8)

老师:这个呢?

学生齐声回答:四分体时期交叉互换的图。

老师:交叉互换之后,进一步完成减数分裂,最后分配到配子中,这与原来不发生交叉互换的配子有什么不同?这与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关系吗?

(提出问题进一步的引导学生)

学生答:形成配子的类型不同;有关系。

老师:如果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不同部位,那又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答:产生许多不同类型的配子。

(归纳并板书)(展示幻灯片9)

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的原因

(1)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进行模型构建-----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老师:给同学们几分钟,仔细阅读课本P24页的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的步骤,并与上一次的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及主要行

为的变化相比较。

(几分钟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用橡皮泥做成两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将两条红色非同源染色体放在上面,将两条黄色非同源染色体放在下面)(几分钟以后)

老师:同学们,此幅图继续分裂,最后形成的配子会是怎么样的?(老师一手向下,一手下上,牵引纺锤丝,形成一个分裂的过程)

学生答:形成两种配子

老师:那么,是否有其他不同的情况?结果是怎样?

学生答:一条红色的和一条黄色的非同源染色体放在上面,另一条红色的和另一条黄色的非同源染色体放在下面;又会形成两种配子。

老师:也就是说,两对同源染色体形成四种配子

(归纳并板书)(展示幻灯片9)

(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也就是染色体重组。

老师:如果是3对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结果?

学生答:8种

老师:请同学们课后画出这8种不同配子的类型

(板书)

老师:如果是n对呢?

学生答:2^n

(板书)

同源染色体的对数配子类型的种类

22^2=4

3 2^3=8

…………

n 2^n

老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问题(展示幻灯片10)

1.从人的精子、卵细胞到人的体细胞之间应该有一个什么样子的过程?

2.人的体细胞是怎样形成的?

老师:我们知道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那么这些配子与体细胞有什么关系呢?

配子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不同形态和功能的体细胞。

然而,什么是受精作用,受精作用的过程又是怎么样的?有什么特点?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二个问题——受精作用。

老师:首先,我们学习一下受精作用的概念。

(展示幻灯片11)(板书)

(二)受精作用的概念

(展示幻灯片12),(让学生对受精作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让学生自己看图说话。自己说出受精作用的概念。并由大家讨论,最后,由老师来归纳出受精作用的概念。)

(展示幻灯片13)(板书)

受精作用:是指精子与卵细胞互相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合子)的过程。

(通过展示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过程。尤其是染色体的组合。一起来分析受精作用的过程和特点。老师重点讲解)

(展示幻灯片14)(板书)

(三)受精作用的过程

受精作用的过程

1.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卵细胞外,同时,卵细胞的细胞膜发生复杂的

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

2.进入以后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染色体会合

在一起。

3.这样,受精卵就恢复了体细胞的染色体的数目。

(展示幻灯片15)

(通过演示,将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结合在一起,边画边讲解)

老师:我们学习了受精作用,其有什么意义?给同学们几分钟,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5页最后一段,归纳出受精作用的意义。

(几分钟,学生自学,讨论,自主发言,最后老师归纳总结)

(展示幻灯片16)(板书)

(四)受精作用的意义

受精作用产生的合子,有恢复了亲代的染色体数目。因此,受精作用对于维持不同种生物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以及生物遗传和变异都具有重要意义。

4.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及意义,了解了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的原因。首先,复习减数分裂的过程,从而引起配子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继续模型建构进一步的探究配子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的原因。产生不同的配子,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进一步分裂,分化。形成体细胞,从而引起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的特点。通过图解,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相结合,理解受精作用的意义----稳定性和多样性。

5.课堂练习

1.判断

(1)同一个生物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一般是相同的。()(2)同一个生物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一般是相同的。()(3)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同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答案(1)对(2)错(3)对

6.课后练习

课后讨论:从配子形成和受精作用两方面,简要说传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原因

八板书设计

二受精作用

(一)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原因

1.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也就是染色体重组。

(二)受精作用的概念

(三)受精作用的过程

(四)受精作用的意义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导学案⑴

课题: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导学案⑴ 【学习目标】 1.阐明细胞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3.通过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识图、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学习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学习难点】 精子的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知识链接】 1.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 、 、 。 2.有丝分裂特征:染色体经过 后, 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亲子代细胞染色体数 目 。 3.染色体、染色质、染色单体、DNA 的关系 【自主预习1】(仔细阅读教材P16第一段文字,完成并理解记忆基本概念) 一.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 减数分裂是指进行 的生物产生成熟 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 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 ,而细胞分裂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 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 细胞的减少一半。 【自主预习2】(在复习知识链接的基础上,结合教材插图,仔细阅读P16-19“精子的形成过程”相关文字,完成并理解记忆以下内容) 二.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 1.场所:有性生殖器官内。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精子是在 中的曲细精管内形成的。 2.过程: 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 复制,成为 细胞 ⑴减数第一次分裂(减I) 前期:染色体进一步螺旋化变粗,同源染色体 ,形成 , 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 。 中期: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 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 。 末期: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 。 ⑵减数第二次分裂(减II)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 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着丝点 , 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 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精细胞。精细胞经过复杂 的 才成为 ,头部含细胞核,尾长,能够摆动 【课堂互动探究区】 【课内探究1】(结合已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将不能完成的问题用红笔画出来,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将交流结果整理在学案上。) 【课内探究2】(结合已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将不能完成的问题用红笔画出来,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将交流结果整理在学案上) 1.精巢中会出现哪几种细胞分裂方式?发生在个体生长发育的什么时期? 2.染色体复制发生在什么时期? 3.正确理解: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四分体、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和非姐妹染色单体这些基本概念。(并用图中字母举例说明) 同源染色体:① ② 如 和 ; 和 。 非同源染色体: 。如 和 ; 和 。 联会: 。 四分体: 。如配对的 和 构成一个四分体 姐妹染色单体: 。如: 和 ; 和 非姐妹染色单体: 。如: 和 ; 和 4.一个四分体:是 对同源染色体, 条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个DNA 分子。 即:1对同源染色体=____条染色体=____条染色单体=____个四分体 5.观察教材P17图2-2,初级精母细胞有 条染色体?能形成 个四分体?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时期是 ,原因是 ,

高中生物_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减数分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减数分裂从细胞水平上阐述生命的延续性。新课标增加了模型建构、观察细胞减数分裂的实验,新增内容旨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学习,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江西省教学要求中阐明本节课的重点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以及主要特征的描述”。 模型建构是知识内化的过程,可帮助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如果让模型建构与科学发现史联系起来,学生相当于对减数分裂过程经历了一次再发现。减数分裂的发现历史是:科学家先显微观察到马蛔虫的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即先发现了减数分裂的结果,然后经过多年后才从初生小兔的卵巢中观察到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一些特殊分裂相的。在此过程,科学家对减数分裂有过多种预想,我们的学生可做类似的模型预构,再根据显微观察结果进行纠错,从做中学,体味发现的乐趣。 2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有丝分裂的学习和模型建构,熟悉了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和行为。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处于经验性思维向理论性思维转换的关键时期,通过模拟建模,重现科学史,可激发学习生物的热情,帮助他们借助亲身体验进行一定的逻辑思维,利用判断推理等手段不断扩大认识领域,形成知识体系。新课标中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3教学目标 3.1知识目标 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3.2 能力目标 通过分步建构模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训练学生综合、处理信息,解决问题 的能力,培养学生质疑、合作、创新的能力。 3.3情感目标 认同生物科学的价值,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培养质疑、求实、创新、合作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的;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八年级生物上册 4.1.2 传粉和受精(第2课时)学案 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4.1.2 传粉和受精(第2课 时)学案济南版 一、学习目标: 1、概述受精的过程,描述有性生殖的概念,(重点) 2、说出传粉与受精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的生理活动(难点)。 3、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花护花的自觉习惯。知识回顾: 1、雌蕊的结构。 2、什么是传粉,传粉的有哪几种方式。 3、花粉落在柱头上以后,花粉粒无法直接与子房内部接触,那么植物的受精作用又是如进行的 ? 二、自学指导 1、花粉落到柱头上受的刺激会萌发生出 2、一个花粉粒只能提供个精子 3、精子位于内,卵细胞位于 4、受精是指与的过程。 5、双受精是被子植物特有的受精方式,它是指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另外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形成 6、、一株绿色开花植物,形成果实和种子,一般必须完成两个主要的生理活动是和

7、花粉管进入________后,受的刺激开始萌发,长出,并通过伸入子房,一直到达。花粉管进入胚珠后,释放出精子,精子与________融合,形成________,这个过程叫作________。像这样,经过________结合的生殖方式叫做。它是生物界最常见、最重要的生殖方式。 8、据图填空填写各部分名称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E、________ F、________ G、________ H、________ I、________ 三、合作探究:受精的过程 1、结合课文P10内容,观察教师出示的“绿色开花植物受精过程”动画演示。(1)你能描述出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过程吗?(2)你能举例说明什么是有性生殖吗? (3)大胆猜测经过了传粉和受精,花的哪些结构会凋谢,没有凋谢的结构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为下一节做准备。 2、知识归纳:受精的过程。⑴ 柱头上分泌出粘液⑵ 花粉萌发,生出花粉管⑶ 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胚珠⑷ 花粉管顶端破裂,两个精子移动出来⑸ 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完成受精【受精过程:花粉粒→花粉管→将精子送入胚珠中央→与卵细胞结合 ( 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

3.1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练习题范文

即墨市第二中学 高二(下)生物章节习题5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出题人:孙改英审核:孙改英 2015-3-11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精子的变形过程中,演变为尾的结构是() A、高尔基体 B、细胞核 C、内质网 D、中心体 2.精子变形时,线粒体集中在尾的基部的原因解释是() A、释放顶体酶发生透明带反应 B、产生能量促进精子运动 C、有利于质基因进入受精卵 D、受细胞核的挤压形成 3.牛的初级精母细胞,经过两次分裂产生的细胞是() A、次级精母细胞 B、精子细胞 C、精子 D、次级卵母细胞 4.一个卵泡中能形成成熟的卵子的个数是() A.1B.2 C.4D.8 5.排卵是指() A.卵泡从卵巢中排出B.卵子从卵泡中排出 C.卵子从卵巢中排出D.卵子从输卵管中排出 6.关于精子变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核变为精子头部的主要部分B.高尔基体发育为头部的顶体C.中心体演变为精子的尾D.线粒体退化消失 7.透明带反应发生在() A.排卵时B.精子与放射冠接触时 C.顶体释放酸性水解酶后D.精子进入卵子后 8.关于受精,何项错误() A.受精发生在输卵管B.受精前精子和卵子已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C.精子细胞膜与卵子细胞膜融合D.精子进入卵子后,发生透明带反应9.哺乳动物胚胎发育是指() A.受精卵发育成囊胚B.囊胚发育成原肠胚 C.幼体发育为成体D.受精卵发育成幼体

10.下列关于动物胚胎发育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胚胎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B. 胚胎发育过程包括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C. 受精卵首先通过卵裂发育成囊胚D.原肠胚具备内、外两个胚层 11.关于次级精母细胞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由初级精母细胞经第一次减数分裂而来 B.一次分裂后形成两个精子细胞 C.存在的时间很短 D.染色体数目为23+X或Y 12.精子中的线粒体集中在尾的基部,其意义在于( ) A.为尾部的运动提供能量 B.为受精作用提供能量 C.为下一代提供细胞质基因 D.为头部的运动提供能量 13. 1个卵泡可以形成的卵子数目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4. 下列不是精子、卵子发生的区别的是( ) A.初级精母、卵母细胞的形成时间 B.MⅠ和MⅡ的时间连续性 C.成熟生殖细胞是否经过变形 D.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 15. 受精过程的顺序为() ①第一次卵裂开始②释放第二极体③顶体反应④穿越透明带 ⑤雌、雄原核的形成⑥核膜消失,雌、雄原核融合 A.①②③④⑤⑥B.③②④⑤⑥① C.④⑤②①③⑥D.③④②⑤⑥① 16.下列不属于受精阶段发生反应的是( ) A.顶体反应B.透明带反应C.卵黄膜封闭作用D.妊娠反应17 动物的受精过程包括下列基本步骤,其受精作用的实质是( ) A.精子和卵子相互识别 B.精子头部侵入卵细胞内 C.卵子和精子结合 D.卵核和精核互相融合 18. 受精作用完成的标志是() A.释放第二极体B.雌、雄原核形成 C.两原核融合形成合子D.第一次卵裂

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3课时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2、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3、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 4、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识别和分析分裂示意图的能力。 ' 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教学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弄清减数分裂中各个时期的特点及变化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述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 一、引入课题 引入:我们上学期学过,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是哪三种 问题探讨:请看“问题探讨”中的图,仔细观察果蝇的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有什么区别 问:这个过程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吗有丝分裂的特点是什么 二、减数分裂 配子的形成需要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可见它不是通过普通的有丝分裂产生的,而是通过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即减数分裂产生的。 问:什么是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有何特点 (学生阅读教材P16,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并找出减数分裂特点。) 、 强调:(1)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无性生殖的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 (2)特点:在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3)结果:新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了—半。 三、精子的形成过程 下面我们结合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介绍减数分裂的过程。 1、讲述:高等动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有性生殖器官内。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指导学生观察课本图2-1。)

3.1体内受精导学案1

导学案1 3.1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1) 班级:姓名:学号:组号: 【学习目标】精子发生的过程、卵子发生的过程。 【导学设计】 一、导读(导入新课、目标解读) 阅读59页胚胎工程概念后,从61页第一自然导入。 1.胚胎工程操作对象?。 2.胚胎工程有哪些技术手段?。 二、自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生阅读课本61-65页,进行预习。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1.精子的发生 ①场所 ②时期。 ③过程: 第一阶段:精原细胞、精原细胞经过形成细胞。 第二阶段:初级精母细胞经过MⅠ产生,次级精母细胞经过MⅡ产生。 第三阶段:。 1)高尔基体发育成, 2)中心体发育成, 3)细胞核成为, 4)线粒体聚集成, 5)其他物质浓缩成,最后。 ⑤精子形成时间:多数家畜2个月 ⑥精子结构:分为、、三部分 ⑦精子形状及大小:外形似蝌蚪,大小不同,与大小无关。 2.卵子的发生 ①场所:(和输卵管) ②时期:。 ③过程: 胎儿时期: 1)卵原细胞(有丝分裂)、 2)卵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成为细胞、 3)的形成和储备 初情期→生殖机能衰退: 1)初级卵母细胞形成、

2)前后,初级卵母细胞发生MⅠ,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 3)时,次级卵母细胞完成MⅡ,形成卵细胞和。 三、展评(激情展示、客观评价) 四、检结(课堂检测、课堂小结) 1.什么是卵泡?初级卵母细胞被细胞包围,形成卵泡。 2.卵泡形成于时期 3.什么是排卵?,发生于初情期后。分析下图各部位名称。 4.排卵时,卵子处于什么阶段?初级卵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5.马和犬(♀)MⅠ发生场所:输卵管;牛和羊(♀)MⅠ发生场所:卵巢 6.次级卵母细胞完成MⅡ的场所:。 7.如何判断卵子是否受精?。 8.卵子在发生上的重要特征是什么?。 9.卵子在发生上的特点有哪些?MⅠ和MⅡ是的;MⅠ和MⅡ均为细胞质分配;没有期。 10.分析下图①---⑩含义。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加强对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以及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的理解。 2.能力目标:(1)生物绘图、识图能力(2)形象思维能力(3)比较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训练学生克服困难,认真钻研的素质。通过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分析,使学生能够辩证地认识生命适应、进化等生命科学观点,通过分析有性生殖细胞种类的多样性及形成过程,形成生物界中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受精作用的意义。 难点: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建构生物模型,并引导学生运用已建构的模型去探究推测生物实际发生的变化。 2.课堂同学动手、自己直观演示、小组内讨论等方法,突破难点知识。 3.把教材中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内容整合成一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精子的形成过程动画、卵细胞形成过程动画、受精过程动画和视频片断) 【学生课前准备】同座两人一小组合作完成。 1.准备不同颜色卡纸、不同颜色的绳子、双面胶、剪刀等材料。 2.在卡纸上上画一个足够大的初级精母细胞的轮廓,至少能容纳4条染色体。画出中心体和纺锤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应该说来是一节较为成功的活动课,较好地贯彻了新课标的理念,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也较多,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教学过程中不仅顺利完成了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染色体组合类型的行为模型和数学模型,而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能力、逻辑归纳能力,同时还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等直观手段,动静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突出重点,化难为易。这节课的顺利开展,最大的体会是对提问的处理和对学生活动的处理。对提问的处理多数先采用了多媒体动画和视频创设情境的配合,直观且带有一定思维性,同时容易调动学生兴趣。本节课有两个比较明显的学生活动,一是让学生模拟操作减数分裂中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二是让学生展示作品并交流评价。这些操作充分给予学生表现的空间、活动的空间、思维的空间,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同时也培养了识图和作图技能。 本节课有以下几点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 1.本节课采用“模型建构”突破重点难点知识目标,而传统难点突破是依靠动态直观演示,抽象概括和大量训练等方法来解决。本节课由以往的概括、理解、训练方法,改成小组合作动手、讨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提高,但教材处理仍欠得当,课后觉得最好是将“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变化模型”前置,改变“验证性实验”成为“探究性实验”。 2.本节课放弃教材中使用的材料,大胆创新,选用彩色绳子作为染色体的臂、放弃橡皮泥作为建模材料,使建模的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但如果能够让学生课前自主选择建模材料,开放建模步骤,可能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模型建立的选材由“彩色绳子”可改为“细电线”也能非常形象代表“染色质”和“染色体”,更重要是方便学生重复

1.1 1.2 花的结构和类型传粉和受精 学案 -济南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第一章第1,2节花的结构和类型,传粉受精 【课题】花的结构和类型 【学习目标】 1.了解常见的花的类型; 2.掌握花的结构及其功能; 3.掌握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重难点】 1.花的结构; 2.传粉受精的过程。 【自主学习1】 参考课本3-4页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具有上述所有结构的花称为,不同植物完全花的结构基本相同。 2.花萼和花冠分别由一朵花的和组成。 3.花柄是花与茎相连的短柄,具有和的作用。花托是花柄的顶端部分,花的其他部分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在上面。 4.在花绽放之前,和对雄蕊和雌蕊有保护作用。雄蕊的花药中含有许多,雌蕊的子房中有胚珠。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是花的主要结构。 5.完成下图。 【对应练习1】初中生物资源 1.柳树无花瓣,但能结出果实和种子,这一事实说明() A.柳树的花只有雌蕊 B.花蕊是花的主要部分 C.柳树的花没有雄蕊 D.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 2.黄瓜植株上,多半花不会结果.对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正常情况下,能结果的是雌花,不结果的是雄花 B.不结果的花是因为没有昆虫为它们传粉 C.黄瓜不属于绿色开花植物,不能形成果实 D.因为植株的营养供给不充足,所以只有少数花结果 3.花的主要结构是雌蕊和雄蕊,其中雌蕊由哪几部分组成( ) A.花柄和花托B.花药和花丝 C.花瓣和花萼D.柱头、花柱和子房 【自主学习2】

参考课本5-6页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 根据雌蕊和雄蕊的有无,可以将花分为 和 。像桃花、百合花那样,在一朵花中同时具有雌蕊和雄蕊的花,叫做 。 2. 像黄瓜、南瓜、毛白杨那样的花,在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者只有雄蕊的话,叫做 ,在单性花中,只有雄蕊的花叫做 ,只有雌蕊的花叫做 。 3. 桃、百合、黄瓜等植物的花单独着生在茎上,这样的花一般都比较大,这样的花叫做 ,而像向日葵、玉米、柳等植物的花,按照一定的次序着生在花序轴上,形成 。组成花序的花一般都比较小,但是包含许多花的花序非常明显,有利于传粉。 【对应练习2】 1.从花蕊的情况和花着生的情况两方面看,百合花的花是( ) A. 单性花,单生花 B. 两性花,单生花 C. 两性花,花序 D. 单性花,花序 2.如图是桃花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 A .图中的③和④共同构成雌蕊 B .一朵桃花完成受精需要两个精子 C .桃花属于两性花,只能进行自花传粉 D .因为⑥颜色鲜艳,所以是花的主要结构 【自主学习3】 参考课本8-10页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 花粉从花药散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 。 2. 传粉的类型:一朵花的花粉落在同一朵花的柱头上,叫做 ;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叫做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花都是异花传粉,这样的植物产生的后代往往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 3. 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做 ,此类花特点为 。依靠风进行传粉的花为 ,此类花特点为 。 4. 指的是用人工的方法将植物雄蕊上采集的花粉,传授到雌蕊柱头上。其意义在于缓解传

2.1.2受精作用教学案

2.1.2受精作用教学案 人教版必修二生物2.1.2受精作用教学案 第2课时受精作用 一、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阅读教材P23~24)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1.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表现为自由组合。 2.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容易发生交叉互换。 二、受精作用(阅读教材P24~25) 1.定义:卵细胞与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 3.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4.意义 (1)子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2)对于维持每种生物(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具有重要意义。 重点聚焦 1.配子中染色体的组合为什么是多种多样的? 2.什么是受精作用? 3.受精作用对于生物的遗传有什么重要意义?

【共研探究】 某生物体细胞中有n对同源染色体。请分析作答: 1.若该动物为雄性 (1)该生物体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发生交叉互换,则可以产生4种类型的精子。 (2)在不发生交叉互换的情况下,此生物体可产生精原细胞的种类、次级精母细胞的种类、精子的种类分别是1、2n、2n 。 2.若该动物为雌性 (1)一个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发生交叉互换,则可以产生1种类型的卵细胞。 (2)一个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若不发生交叉互换,则可以产生1种类型的卵细胞。 3.从配子的形成分析,生物遗传的多样性的原因有 (1)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互换部分遗传物质。 (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总结升华】 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种类 (1)若是一个个体,则可产生2n种配子,n代表同源染色体的对数或等位基因的对数。 (2)若是一个性原细胞,则一个卵原细胞仅产生1个卵细胞,而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4个(2种)精细胞。例如YyRr基因型的个体产生配子情况如下:项目可能产生配子的种类实际能产生配子的种类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以精子形成过程为例学习减数分裂过程,由此总结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细胞的基础知识。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明确了有性生殖的重要意义,理解了有性生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殖方式,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减数分裂这一内容还与以后学习遗传学知识密切相关,特别是与生物的遗传规律、变异中的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组、多倍体、单倍体等内容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既是对有丝分裂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学习遗传学知识的基础,因此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概念。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是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特点,明确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2)掌握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 (3)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特征,特别是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实质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等方面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维持亲、子代之间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致,保证物种稳定的重要条件;减数分裂产生遗传内容不同的配子,是有性生殖后代具有丰富变异性的重要原因。从而明确有性生殖在生物的生殖方式上有着更高级的进化地位。 三、学情分析: 1.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采用“启发与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即:目标→观察→思考→总结→应用,根据教学目标设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归纳和总结来解决问题并形成知识体系。然后加以应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尽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课堂内容容量。以此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导学案)

第二章 基因与染色体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导学案) 知识目标: 1、 掌握精子、卵子的形成过程 2、 理解精子和卵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 3、 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和意义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1、什么叫有丝分裂:是指一种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有丝分裂(mitosis ),又称做间接分裂, 2、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比较 (1)细胞周期 (2)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 中心体——与 的形成有关(动物或部分 特有); 细胞周期:指 的细胞,从一次分 裂 开始,到 为止。

线粒体——与提供有关; 高尔基体——与有关; 核糖体——与全过程需要的有关,主要与间期进行的DNA复制需要的蛋白质有关; 纺锤体——纺锤体是产生于细胞分裂前初期到末期的一个特殊细胞器。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4、无丝分裂过程 先核分裂,后质分裂。有 5、细胞增殖的意义: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的重要生命特征,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单细胞生物,以细胞分裂的方式产生新的个体。多细胞生物,以细胞分裂的方式产生新的细胞,用来补充体内衰老或死亡的细胞。 * 6、生物生殖的类型: (1)、无性生殖 A、概念: (2)有性生殖 注:单性生殖:孤雌生殖(由卵细胞直接发育成个体,如雄峰)、孤雄生殖(如由花粉直接发育成个体)均属于有性生殖。一句话,只要有有性生殖细胞参与的生殖方式均属于有性生殖。 一、减数分裂的重要概念 原始生殖细胞发展为成熟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复制而细胞连续分裂,其结果是,生殖细胞中的的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 (比较有丝分裂:遗传物质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遗传物质前后一不变)

人教版选修三 3.1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学案

专题3胚胎工程 3.1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一、胚胎工程的概念 1.操作对象:动物1早期胚胎或配子。 2.处理技术: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2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培养等技术。 3.实质:在体外条件下,对3动物自然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条件进行的模拟操作。 二、精子和卵子的发生 1.精子的发生 (1)场所:4睾丸。 (2)时期:雄性动物从5初情期开始,直到生殖机能衰退。 (3)精子的形成过程 第一阶段????? 精原细胞有丝分裂↓演变初级精母细胞

第二阶段????? ↓ 6减数第一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精子细胞 第三阶段??????? ↓7变形????? 细胞核→精子头高尔基体→顶体中心体→尾线粒体→线粒体鞘其他物质→原生质滴最后脱落精子 (4)精子的形状:外形似蝌蚪,分8头、颈、尾三大部分。 2.卵子的发生 (1)场所:9卵巢。 (2)时间:在胚胎的10性别分化后。 (3)过程

三、受精 1.概念:受精是14精子与15卵子结合形成16合子(即受精卵)的过程。 2.场所:在17雌性动物的输卵管内完成。 3.过程 (1)受精前的准备阶段 ①精子获能:刚排出的精子,24雌性动物的生殖道内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后,才能获得受精能力。 25减Ⅱ中期,才具备与精子受精的能力。 (2)防止多精入卵的屏障 ①透明带反应(第一道屏障)26卵细胞膜的瞬间,会产生阻止后来的精子进入透明带的生理反应。 ②卵细胞膜反应(第二道屏障)27入卵后,卵细胞膜会立即发生一种生理反应,拒绝其他精子再进入卵内。 (3)原核形成及融合 ①雄原核形成:精子入卵后,尾部脱离,原有的核膜破裂,随后形成新的28核膜,最后形成29雄原核。 ②雌原核形成:被激活的卵子完成30减数第二次分裂,排出31第二极体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蕲春一中李红莲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既连接减数分裂,又为基因重组,细胞融合奠定基础。所以它是本书重点,学好这节,使学生对遗传,变异,细胞融合有了了解,也为后面进化内容铺平道路。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减数分裂过程各时期的特点,但是对其理解还不够,不清楚非同源染色体是如何自由组合的,在识图作图等方面也抓不住关键。因此在这里有必要让学生自己构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亲身体会减数分裂中的关键,从而真正的理解掌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举例说明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②概述受精作用的过程,说明受精作用的意义。 2、情感目标: ①通过对配子中染色体体的多样性探讨,养成探索、求实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②由受精作用过程的学习,认真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更加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3、能力目标: ①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构建,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实质的思 维能力。 ②由模型建构活动,理解模型方法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应用这一重要方法解决实际问 题,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①探究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②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意义教学策略:学法指导: 教学程序: 教学 程序 老师组织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设问:前面我们学习了精子和卵细 胞的形成,那同一对父母亲所生的子女, 为什么会出现“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 同”呢? 父亲体内所有的精原细胞中染色体 组成有差别吗?母亲体内所有的卵原细胞 的染色体组成呢?这说明相同的精原细胞 和卵原细胞,所产生的配子相同吗? 不同的配子是怎么形成的呢?接下 思考回答 问题引导 学生思考, 引入新课问题7建模7讨论7总结问题7自学演示7讲解 探究性性学习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自主性学习受精作用。 自制的两对同源染色体,磁铁,课件 教具准备:

高中生物_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在这节课中,教师将教学目标分解成不同层次的任务,将教学内容设置成环环相扣的问题,并且提供相关的知识背景,创设出良好的探究氛围,层层深入地展开教学:通过精子的减数分裂复习的导入到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习路线的设计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主动获得知识的快乐和骄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二、教学方法 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 这节课让学生通过图片动画结合回顾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过程,突破卵细胞的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不仅增加了感性认识,更获得了知识,加深了对减数分裂的理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明卵细胞形成过程及图解 2、归纳、总结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异同点 3、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及染色单体数目的规律性变化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比较法叙述卵细胞形成过程和精子形成过程不同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对卵细胞的存在位置、卵细胞形成过程以及减数分裂图解等图的观察和学习, 培养学生识图和分析图的能力 3、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以及染色单体的数目和行为的学习,培养学生 分析和比较与有丝分裂图像的区别。 (三)情感目标: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学法指导 设疑导学,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减数分裂过程中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协作,自主学习的习惯;点拨导议,启发学生观察减数分裂的变化过程,

使学生学会从知识的发生过程入手,从已掌握的知识出发去分析、推理、概括、总结的基本学习方法。 五、教学过程

3.1体内受精导学案2

导学案2 3.1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2) 班级:姓名:学号:组号: 【学习目标】体内受精的过程。 【导学设计】 一、导读(导入新课、目标解读) 二、自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体内受精过程 ①场所:。 ②准备阶段: 在内,精子获能。 注意:“获能”中的能指的是能力而不是能量。 在内,卵子发育至期。 注意:进行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时,从屠宰场收集的牛卵巢中采集的卵母细胞也需要在体外培养至期。 ③受精阶段: 1)的精子和卵子相遇,发生反应,释放酶,精子穿越和。 2)精子接触,发生透明带反应,防止多精入卵。 3)精子外膜与卵细胞膜融合,精子入卵,发生反应,阻止多精入卵。 4)精子尾脱离,原核膜破裂,形成一个比原来大的核,叫做; 同时卵子完成,排出,形成。 5)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合子,也就是,标志受精结束。 三、展评(激情展示、客观评价) 四、检结(课堂检测、课堂小结) 1.分析受精卵中遗传物质的来源。 2.阻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先后是反应和反应。

3.两个重要标志: ①判断卵子是否受精的重要标志:。 ②判断受精是否完成的标志:。 4.选择题 1.透明带反应发生在() A.排卵时 B.精子与放射冠接触时 C.精子与卵细胞膜接触 D.精子与透明带接触 2.关于受精,何项错误() A.受精发生在输卵管 B.受精前精子和卵子已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 C.精子细胞膜与卵子细胞膜融合 D.精子进入卵子 3. 受精过程的顺序为 ①第一次卵裂开始②释放第二极体③顶体反应④穿越透明带 ⑤雌、雄原核的形成⑥核膜消失,雌、雄原核融合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②④⑤⑥① C.④⑤②①③⑥ D.③④②⑤⑥① 4.下列不属于受精阶段发生反应的是( ) A.顶体反应 B.透明带反应C.卵细胞膜反应D.妊娠反应 5.动物的受精过程包括下列基本步骤,其受精作用的实质是( ) A.精子和卵子相互识别 B. C.卵子和精子结合 D. 6. 受精作用完成的标志是 A.释放第二极体 B.雌、雄原核形成 C.两原核融合形成合子 D.第一次卵裂 7.每一物种都可保持本物种染色体数目的稳定,在动物受精作用的过程中,有一系列的机制保 证一个精子与一个卵细胞结合,而防止多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从而保证本物种染色体数目的稳定。下列哪些生理作用可防止多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 ) ①精子变形,细胞核物质集中在精子头部②精子获能③顶体反应④透明带反应 ⑤卵细胞膜反应 A.①② B.①③ C.③⑤ D.④⑤ 8.精子获能发生在 ( ) A.曲细精管 B.输卵管 C.睾丸 D.雌性动物生殖道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1节受精作用优质导学案

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学案(3)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1.说明受精作用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2.解释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3.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 二、预习内容 (一)受精作用 1、概念:和相互识别、融合成为的过程 2、过程: (1)精子的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2)卵细胞的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 (3)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会合在一起。 3、结果: 受精卵中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一半来自,一半来自。 4、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能够维持的恒定,对于,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想一想:配子中染色体多样性的原因 1.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的自由组合。 (1)若某一个体的体细胞中有1对同源染色体,在形成精子时,该个体可能产生___种类型的精子; (2)若某一个体的体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在形成精子时,该个体可能产生___种类型的精子; (3)若某一个体的体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在形成精子时,该个体可能产生___种类型的精子; 思考: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时,可能产生多少种类型的配子呢? 如果再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考虑进去呢? 2.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交叉互换。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1.说明受精作用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2.解释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3.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 二、学习过程 (一)受精作用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过程:精子的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卵细胞细胞膜会发生_________________ 以阻止再进入,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________,________会合在一起。 3、受精作用的实质: 4、结果: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________________,其中一半染色体来自________________,另一半来自________________。 5、意义: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数目的恒定性,对于生物的和,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模型建构】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1、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及主要行为的变化; 2、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想一想:配子中染色体多样性的原因 1.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的自由组合。

《人的生殖和胚胎发育》导学案

第三节人的生殖和胚胎发育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资料,能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资料,能描述受精过程及胚胎发育过程。【学习重点】 描述受精过程及胚胎发育过程 【学习难点】 理解受精过程及胚胎发育过程 【自学指导】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 是男性主要生殖器官,因为能够产生生殖细胞——_________和分泌______性激素 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_______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阴囊:保护睾丸 阴茎:排精,排尿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卵巢:是女性主要生殖器官,因为能产生生殖细胞——__________和分泌_______性激素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________________的场所 阴道:月经流出,______________的通道 3、受精: _________与_________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场所___________ 分娩:成熟的________和_______从母体的__________排出的过程。 4、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发育过程::受精卵→_______→_______→胎儿→婴儿,胚胎初期运用卵细胞中卵

黄中的营养,后期通过___________从母体中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 人类生命的开端是______. 5、思维拓展 小王阿姨结婚一年没有怀孕,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输卵管堵塞。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输卵管堵塞的患者不能怀孕呢?可以采用什么医学方法帮助她。 【当堂达标】 1.人的卵细胞比精子大得多这是因为() A.卵细胞内含有更多的染色体 B.卵细胞为受精卵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C.形成受精卵时卵细胞起主导作用 D.卵细胞中含有大量的遗传物质 2.人类生命的起点是() A.受精卵形成 B.精子成熟 C.卵子成熟 D.婴儿诞生 3.下列叙述不属于睾丸的功能的是() A.能够产生精子 B.能够分泌雄性激素 C.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 D.属于男性的外生殖器 4.关于人的受精作用,其中错误的是() A.一个卵细胞只能与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B.双胞胎可以由一个卵细胞经过受精作用发育而成 C.双胞胎可以由两个卵细胞分别受精,同时发育而成 D.卵细胞可以先与一个精子发生受精作用,再与另一个精子发生受精作用 D.胚胎在子宫内膜里继续进行细胞分裂和分化时 5.下列有关人的生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导学案

课题: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主备人:妥玉宝参与人:庞隆群审核: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 2、说明精子的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 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识别和分析分裂示意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学习难点]: 精子的形成过程。 [学习方法]: 本节课教学应以演示、观察和模拟等活动为主,选择图片、动画、录像等辅助手段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再通过学生自己尝试模型建构来模拟减数分裂的过程。 [与旧知识的联系]: 减数分裂与之前学习的有丝分裂密切相关,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也会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变化,我们的学习不仅要观察细胞的变化,更要注意染色体的变化与行为.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上学期学过,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是哪三种? (答:、、。) 问题探讨:请看“问题探讨”中的图,仔细观察果蝇的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有什么区别?(答:配子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配子染色体是由体细胞每对染色体中分别取出一条组成的。) 问:这个过程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吗?有丝分裂的特点是什么? (答:不是。染色体复制和平均分配;有丝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不变,从而在生物亲代和子代间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一、减数分裂 问:什么是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有何特点? (学生阅读教材P16,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并找出减数分裂特点。) 减数分裂是进行的生物,在产生时进行的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而细胞分裂。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

《传粉和受精》教学设计

《传粉和受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是济南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种的延续》的第一章第二节,开花结果是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的重要时期,也是重要生理活动,因此本节是本章的重点。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能使学生从动态上来认识植物体,从而学生对于绿色开花植物整个生活周期的知识就完备了,为以后学习生物个体发育奠定了基础。 2. 教学重点及难点: 受精的概念及过程,受精后子房的发育是本节教学的两个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因为,受精作用是花的最重要的生理活动之一,而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以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是动态的过程,内容抽象,不容易直接进行观察,较难理解。 解决方法: 对于重点和难点的解决方法,主要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受精作用的过程,理解受精的概念,以及受精后子房的变化。把学生观察不到的微观过程变为能够直接观察的宏观过程,把书本上文字描述的静态过程变成动态过程,促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新知识转变为通过观察和思考,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在愉快的环境中获取新知识,从而突破难点。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描述从传粉到产生受精的过程 2.说明受精作用之后种子和果实各部分的来源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和辨认果实与种子,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勤于动手、善于观察的能力。 2.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日常生活中所隐藏的相关的生物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1.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子房结构的贴图,让学生明白花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帮助他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通过传粉、受精过程之不易,明白生命之艰辛。结合“花开花落,似水流年”讴歌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