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鼻出血隐匿出血部位的分布和治疗
鼻内镜下难治性鼻出血的微创治疗

鼻内镜下难治性鼻出血的微创治疗[摘要]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难治性鼻出血的微创治疗方法。
方法: 对38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行鼻内镜检查,以激光止血结合可吸收材料微创填塞鼻腔治疗。
结果: 36例一次治愈,1例行二次治疗痊愈,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
结论: 难治性鼻出血的常见出血部位以嗅裂区和下鼻道后端多见。
鼻内镜具有亮度好、视野广、操作方便准确定位出血点的特点,能寻找到出血点并加以局部电凝止血,既达到止血效果又能避免损伤正常鼻腔黏膜和减轻患者不必要的痛苦,是一种符合当前微创治疗要求。
关键词:鼻出血;内窥镜检查中图分类号:r7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068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的急诊病、常见病、多发病,见于各个年龄段,常用的局部止,血方法有填塞法(包括前、后鼻孔填塞)、烧灼法(化学药物、电凝、激光、微波)、动脉结扎等,但对于出血部位不明确、位置隐匿或顽固性的鼻出血,往往常规止血方法难以奏效,反复的鼻出血、鼻腔填塞以及烧灼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痛苦,高温及化学烧灼对鼻腔黏膜损伤大,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但有些鼻出血即使经过多次前后鼻孔填塞亦不能控制出血,我们称之为难治性鼻出血。
我们自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采用鼻内镜治疗难治性鼻出血38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鼻出血患者38例,男21例,女17例,23 —69岁,平均46岁。
其中合并高血压者22例,合并高血压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者10例。
入院前均已行鼻腔填塞治疗。
其中行前鼻孔填塞2 -3次者20例,行前后鼻孔填塞18例,行前后鼻孔填塞者中5例抽出填塞物后再次出血,再次行前后鼻孔填塞仍不能控制出血。
1.2 治疗方法 38例均在鼻腔黏膜表面麻醉下行鼻内镜检查,其中6例加用强化麻醉。
术前检查中贫血严重者先纠正贫血,补足血容量后再进行手术。
患者取坐位。
先逐步抽出鼻腔填塞物,边抽取边观察出血来源。
鼻内窥镜下治疗难治性鼻出血

2 0 年 1 月 08 1 第 3卷 第 2 2期
中国医疗前沿
Ch naH e lh ae Fr te s i at c r on ir
No e e , 0 8 v mb r 2 0
Vo , No 2 l3 .2 6 7
鼻 内窥镜下治疗难 治性鼻 出血
封 杰 张新 房 游 美
F n i h n i a g o i e gJeZ a gxn fn y ume
(izo i, h no g i huCtH si l 5 6 Bnh n t S adn n o i opt 6 1) Cy B z y a2 7
【 src]Obe t e oep r eE dso i t a n o e atr ns l dn f c Abt t jci T x l et n ocpc r t t fr rc y oebe i e et to n e e giac f h aa a v o h e me f o e g .Meh d u d rt ud neo ensl h t
( 州 市 市 立 医 院 , 东 滨 州 2 6 1) 滨 山 5 67
[ 摘要】目的 探讨鼻 内窥镜下治疗难 治性 鼻出血的 疗效。方法 在鼻 内窥镜 引导下 , 寻找 3 例 难治性鼻 出血 患者的 出血点, 1 并行等
应用鼻内镜技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82例病例分析

治疗带来困难, 且反复刺激又可加重鼻黏膜损伤,出现远期并发症。
3 . 4难治性
活动性出血剧烈、暴露不好、电烧止血不充分的或弥漫性出血,电烧
及 低温等离子刀烧 灼后 ,选用 电烧 +局部微填塞 的方 法 ,可用可 吸收
由于出血部位 的隐蔽性导致 , 但有 以下特点 :①单侧单点者居多 : 即出血多为单侧鼻腔,如果是双侧同时出血 或弥漫性 出血则要考虑有无
3讨 论
31常见原 因及诱 因 .
由于多种 原因均可引起鼻腔 出血 ,但顽 固性鼻 出血 的常见原 因及 诱 因为 :①全身 因素 :高血压病 :最 常见 ,其 中有相 当一部分患者 未
系统治疗或未发现。凝血障碍:如长期服用抗凝药 、再障、肝硬化
高血压 再障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例 。长期服用阿司 匹林等抗凝药的9 1 例 2 。均在治疗期 ,反复大量鼻出血 例 3 ,表现为心肌缺血 或陈旧性心梗且均伴有高血压 或 例
3 . 发出血部位 2好
冠 瓶
…
1例 ;均为2 ,全部是 中老年患者,其中9 4 1 型 例伴有高
血压、脑梗死
……
服用抗凝药 1例 l其 中l O 例是因风心病 长期服用 华法林 鼻咽癌放疗后 2 , 例 表现为鼻腔后部粘连 、溃疡等放射性 炎症 鼻腔异常 2例 t 现为 鼻腔干燥萎缩 ,鼻 中隔偏曲或棘 突,鼻 6 表 ~ … 1 . 2方法 腔 鼻窦术后 ,鼻窦炎鼻息 肉等
首先要对鼻腔进行充分的麻醉和收缩,最好有麻醉师配合 ,观察
心 电及血压 变化 ,必要 时镇静强 化 ,在 鼻 内镜 下 由前到 后 、由上 至
(. 7 %)。 6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57例疗效观察

确 病 因 , 具 有 可 照 明 、 寻 视
例 , 效 满 意 , 报告 如下 。 疗 现
l 资 料 与 方 法
顽 固性鼻m血病 因复杂 , 常需行鼻腔填塞。填塞后 患者常伴
有头痛 、 鼻胀满等不适 , 妨碍正常呼吸和睡眠; 而且易 引起 鼻中隔
穿孑 、 L鼻窦炎 、 中耳炎等并发症 。顽 固性 鼻后部 出血部位 寻找较
困难 , 尤其在 中老年患者 中, 出血部位 多发生在鼻腔后 部 的鼻 一
隔, 再检查各鼻 甲、 鼻道 、 鼻腔顶 、 后鼻孑 、 L 鼻咽部。镜下要仔细辨
别真假 出血点 , 有时因反复填塞 造成鼻腔黏 膜损伤 , 有活 动性出 血假象 , 但损伤性出血一般很快停止 , 局部有 明显的淤血伤痕 , 而
不 是 血管 性 出血 。对 高 血 压 患者 行 心 电监 护 , 并在 血 压 得 到 控 制 后 再 行 电凝 治 疗 。发 现 并 确 定 出 血 点 后 行 双 极 电 凝 局 部 烧 灼 止
[] 1 张满峰 , 于娜. 固性鼻 出血 6 顽 8例 临床分析. 临床耳鼻咽喉科
杂 志 ,0 4 1 ( )9 5— 6 . 20 ,8 9 :6 9 6
鼻, 全身使用抗生素 3d预防感染 。
2 结 果
[ ] 大章 , 2杨 程靖 宁, 韩军 , 难治性鼻 出血 的 出血部位及 治疗. 等.
鼻 内镜 下双极 电凝治 疗 顽 固性鼻 出血 5 7例 疗效 观 察
210例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分析及治疗

往往能迅速地找到 出血点 , 用微波或双击电凝对 本组 2 0例经治疗痊愈 , 1 随访 3月 以上无复发 , 次性治疗 成功率 8 . 可用吸痰器边吸血边观察 , 一 4 8 , % 其中 3 2例 (5 2 ) 1 .% 出血部位原因不 明, 2—3次后鼻孔填塞后止血 。 出血点进行凝固止血 , 经 然后用块状高膨胀止血海绵放在出血部位 , 根据出血 并发症有发热、 鼻腔粘膜靡烂 、 副鼻窦炎 、 休克、 晕厥及一过性脑卒 中等。 程度 于4 小时 、2小时或 9 时取出膨胀绵 。膨胀绵因体积小 , 8 7 6小 一般约 3 . 3 讨 论 . 5×12 m, . c 只压迫在出血部位 , 遇血或水迅速膨胀 止血 , 故鼻腔 的疼痛反 应 3 1 分 析 本 组 病 例 临 床 资 料 , 现 反 复 难 治 性 鼻 出 血 的 主 要 原 因 轻 、 血 效 果好 。姚 书 霞 等也 报 道 用 低 温 等 离 子 凝 固 出 血 部 位 , 运用 高 膨 . 发 止 再 如下。 胀 止血海绵填塞鼻腔 , 止血效果 良好。 大多数病 例突发性 鼻出血 , 出血量多 , 本组 病例平均在 2 o一3o 左 0 o ml 后鼻孔填塞建议采用带注气 软管 的后 鼻孔止血气囊 , 带注气软管 的后 右 , 诊 医 师一 般 比较 年轻 、 验 差 , 没 有 判 断 清 楚 出 血 部 位 的情 况 下 , 急 经 在 急 鼻孔止血气囊 可经前鼻孔送入后鼻孔 , 用凡士林 砂条 填塞总鼻道后 , 向气囊 于作前鼻孔填塞 , 往往无效 。 中注入气体约 1 l I , 0一 5 l 使气囊 膨胀, I l 然后通过注气软管往前拉气囊 , 之 使
本 文难治性鼻出血是指经前鼻孔填塞 4 h无效的鼻 出血 , 8 我科 于 2 0 04 秋冬干燥性季节 , 发病率较高 。本组病例 占 8 %, 2 可能因为天气干燥寒 20 0 9年 5年间共收治难 治性鼻 出血 2 0例 , 1 经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 现分析 冷 , 腔粘 膜 血 管 易干 燥 破 裂 。 鼻 伴有并发症者 , 出血量较多 , 呈反复性 , 如伴有高血压、 糖尿病、 肾病 、 凝 报道如下: 血机制障碍及肝硬化等 , 容易造成动脉硬化 , 血管脆性增 加 , 出血后血管不 1 资料 与 方 法 . 11 一 般 资 料 : . 易收缩或凝血机制 障碍 , 导致反复性 出血。年龄大者易出血 , 年龄平均 本组 11 1 本组 20例 , 10例 , 6 .. 1 男 5 女 O例。年龄 2 0岁 一9 O岁 , 均 5 . 5 . , 平 75 7 5岁 年龄越大反复性出血 比例越高。 处理方法不当, 初诊时多为基层 医院接诊 , 前鼻孔 填塞过浅 、 后鼻孔填 岁。病 史4 h 时 一 天 , 3 5 , 8小 8 平均 . 天 出血量 10 l 3 0  ̄ 不等。发病季 5 一 5 0 m 节: 季 5 秋 2人 , 季 1 1 , 季 l 冬 2人 春 8人 , 季 l 夏 9人 。 塞栓子过大或未控 制好血 压、 情绪 等相关 因素 , 也是造 成反复性 出血的原 1 12 伴有高血压 7 .. 0人 , 发热 2 人 , 1 糖尿病 l 人 , 8 冠心病 l 6人 , 肾病 因。另外 , 本组病例有 1. %的出血病人未找到明确 的出血部位 。 52 综合 征 3人 , 化 2人 , 肝硬 出凝 血机 制 障 碍 2人 。 3 2 治 疗 上 , 速 判 断 出 血 部 位 是 有 效 止 血 的 关 键 【 , 取 有效 的止 . 迅 I采 】 1 13 出 血 部 位 : 中 隔 中后 段 3 . . 鼻 3人 , 鼻 甲 3 中 O人 , 鼻 甲 后 段 2 血措施是治疗难治性鼻 出血 的重 点。本 组 8 下 5 8例病人 ( 2 ) 4 % 在丁卡 因鼻腔 人, 嗅裂 8人 , 道 2 中鼻 5人 , 鼻 道 后 端 4 下 9人 , 中 隔严 重 偏 曲 部 位 5人 , 鼻 鼻 粘 膜 表 面 麻 醉 下 、 内窥 镜 配合 吸 痰 器 找 到 出 血 部 位 , 电 凝 止 血 或准 确 填 鼻 经 塞 , 一 次 性 治愈 。丁 海 峰等 【 也认 为 鼻窦 内窥镜 检 查 鼻 出 血 诊 断 准 确 , 均 2 J 治 腔海 绵 状 血 管 瘤 3人 , 因 不 明 3 原 2人 。
鼻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血管结扎术 对于难治性鼻出血,经上述方法仍 不能控制出血时, 应根据鼻腔血管 分布和可疑出血部位考虑进行相应 的血管结扎术。
具体结扎的动脉包括:
蝶腭动脉;颌内动脉、颈外动脉;筛前动脉等
经鼻内镜蝶腭动脉结扎术 经鼻内镜颌内动脉结扎术
经鼻内镜筛前动脉结扎术 颈外动脉结扎术
血管栓塞术
3.间接治疗
经鼻内镜检查仍不能明确出血部
位的病例
鼻腔填塞 鼻腔热水冲洗 血管结扎术 血管造影责任血管栓塞术。
鼻腔填塞。
包括前鼻孔填塞和后鼻孔填塞。可采 用无菌凡士林纱条、高分子膨胀海绵、
气囊或水球囊等材料,一般保留2~3
天。
鼻腔热水盥洗。患者取坐位,鼻腔粘膜 收缩表面麻醉后,将Foley氏导尿管经 鼻腔插入鼻咽部,注水充盈气囊后向前 牵引封闭后鼻孔。将50℃、500ml的 热盐水注入鼻腔,持续约3分钟。
病因治疗
鼻出血控制后或多种手段都难以控制时,
需完善相关检查,如血液系统出凝血时 间,血常规等。如能明确病因,再针对 病因治疗。
如何预防鼻出血
1.生理盐水喷鼻 2.各种软膏的鼻腔局部应用 3.避免鼻腔黏膜的损伤
小结
1.预防 2.生命体征的维护 3.采用合理的止血方法
全身状态评估和处理
前鼻镜检查
血块大量凝集于鼻腔会出现鼻堵症状
部分患者因咽入大量血液出现恶心、呕吐
失血量达500ml以上时,则有头昏、口渴、情绪
烦躁、心悸等症状,同时可伴随血压下降、心率
加快等休克前期症状
【诊断和影像学】
鼻出血诊断的主要目的在于确定出血部位。
需结合临床症状、内镜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
前鼻镜检查:多可发现鼻腔前部的
鼻出血诊治体会

甘肃医药2020年39卷第10期Gansu Medical Journal ,2020,Vol.39,No.10鼻出血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的急诊之一[1],多为春冬季、夜间较多,出血者多表现紧张、焦虑,吞血较多者可表现为呕吐、晕厥,甚至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
前鼻镜检查未发现明显出血点时,处理较为困难,盲目填塞疼痛剧烈,填塞时间长导致头痛、眼胀痛等,甚至可能因填塞不够精准导致治疗失败[2]。
随鼻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能发现鼻出血的明确部位,为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治疗的299例鼻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鼻出血的原因、部位、责任血管、治疗方式、麻醉方法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治疗的鼻出血患者299例。
其中男性195例,女性104例,年龄8~89岁,平均年龄(52.65±26.82)岁,其中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引起双鼻出血患者1例,咯血误诊为鼻出血患者2例,其余均为单侧鼻出血,左侧152例,右侧144例。
1.2治疗方法嘱患者放松,先行前鼻镜检查,观察鼻出血部位或血迹方向,如发现鼻腔内有肿物,完善鼻窦影像学检查后,择期行全麻下鼻内镜下鼻腔鼻窦肿物切除+鼻窦开放止血术;如鼻中隔偏曲明显,鼻腔内结构窥见欠清或不能耐受检查者,完善鼻窦影像学检查后择期行全麻下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探查止血术;9例患者拒绝行手术治疗或有手术禁忌证,予以鼻腔填塞、薄荷脑樟脑滴鼻液润滑鼻腔等对症处理。
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予以明胶海绵填塞能缓解症状。
咯血患者胸片检查正常,鼻内镜检查鼻咽部发现血从下咽上涌至鼻咽,肺部增强CT 确诊,转专科继续治疗。
所有局麻患者均用10mL 丁卡因加1mL 肾上腺素棉片表面麻醉收缩鼻腔3次,然后出血点黏膜下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必要时加用利多卡因注射液行筛前神经及蝶腭神经节处黏膜下局部浸润麻醉,单极或双极电凝止血。
鼻出血的诊疗及护理

鼻出血的诊疗及护理鼻出血既是鼻腔疾病常见症状,也可能是全身性疾病的症状之一,但以前者多见。
常见鼻腔疾病有鼻部外伤、鼻腔炎症、鼻腔肿瘤、鼻中隔病变;全身疾病,如血液病、出血热、鼻白喉、心血管疾病、中毒、内分泌失调等。
【主要表现】(1)症状:鼻腔出血,多为单侧,亦可双侧,常间歇性反复出血,亦可呈持续性出血。
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鼻涕带血或倒吸血涕,重者可大量出血或反复出血,出现贫血或休克。
(2)体征:出血部位多在鼻中隔的前下方,少数严重出血在鼻腔后部。
局部检查可见出血处黏膜糜烂、血管扩张等。
(3)辅助检查:血常规检验及凝血机制检查有助于全身性疾病的诊断。
【治疗与护理】(1)一般治疗:取坐位或半卧位,疑有休克者,应取平卧低头位。
嘱患者勿将血液咽下,以免刺激胃部引起呕吐。
(2)局部治疗:嘱患者用手指捏紧两侧鼻翼10~15分钟,同时用冷水袋或湿毛巾敷前额和后颈,以促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或用1%麻黄碱生理盐水或0.1%肾上腺素的棉片置于鼻腔暂时止血,寻找出血部位。
常采用的止血方法有电凝止血法、一般纱布填塞法,必要时采用后鼻孔填塞法。
严重出血可采取血管结扎法。
(3)全身治疗:适当应用止血药,如卡巴克洛(安络血),成人剂量2.5~5毫克/次,3次/日,口服;或酚磺乙胺(止血敏)3克,静脉滴注。
如出现休克则进行输血、输液等抗休克治疗;给予适量抗生素、维生素及镇静药等。
(4)病因治疗:针对引起鼻出血的原因,进行病因治疗。
(5)护理措施:①保持情绪稳定,适当休息,选择坐位或半卧位。
②同时用冷水袋或冷湿毛巾敷前额和后颈部,可使头颈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
③预防护理,注意局部保护,勿用力擤鼻,勿抠挖鼻腔;防止鼻腔干燥,气候干燥季节可于睡前鼻腔滴人鼻卡油1~2滴/侧/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IN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 October 2016, Vol.23, No.10 603
治的病例,结合我院资料,重点解析鼻出血部位和责任 血管,绘制成简明的“隐匿部位鼻出血分布地图”,并以 “图”为核心,总结我院鼻出血的优化诊疗模式,现报 道如下。
1.1 研究方法和对象。以关键词“顽固性鼻出血、隐匿 性/隐蔽性鼻出血、难治性鼻出血、严重性鼻出血”通过 数据库搜索近10年中文文献,结合我院同类型鼻出血患 者进行分析。文献资料:①入选标准:2005年1月~2014年 12月间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的文章,临床资料为成人 鼻出血患者,鼻内镜下明确鼻出血部位。②排除标准: 2 0 0 5 年以前的 文 献,临床资 料为儿 童的 文 献,护理 文 献,外文文献,非鼻内镜下诊治的文献,不同资料库上 搜索的相同的或非全文的文献。我院病例:经常规鼻腔 填塞未能控制的鼻出血患者152例。 1.2 鼻出血部位的分类与统计。鼻出血隐匿部位的分 类基本或完全按照以下统一的方式描述:下鼻道穹窿区 域、中鼻甲嗅裂区域、中鼻道后端区域、鼻腔最前上区 域、鼻中隔偏曲区域及其他/不明区域,对入选文献中的 患者和我院患者的出血部位进行统计和分析。 1.3 绘制隐匿部位鼻出血频率图和鼻出血分布“地图”。 1.4 鼻出血优化的诊疗方法。152例患者按照我院的优 化模式进行诊疗:在鼻内镜下通过最大限度的鼻腔收 缩和表面麻醉(1∶1000肾上腺素+1%丁卡因棉片)、合适 大小的吸引器吸除积血或活动性出血保证视野清晰; 必要时中鼻甲/下鼻甲的骨折移位;按照从浅到深、从简 到繁、从无创到有创的原则针对隐匿部位重点搜寻出血 点。搜寻顺序和步骤依次是(图1):鼻腔最前上区域→ 总鼻道及鼻中隔区域→中鼻道后端区域(中鼻甲骨折内 移)→鼻中隔嗅裂区域(中鼻甲骨折外移)→下鼻道穹窿 中后部区域(下鼻甲骨折内移);按照上述顺序精准定位 出血部位后转入微创止血;避免鼻腔填塞;未明确者采 用介入检查并酌情栓塞治疗,随访1~3个月。另外,上述 诊疗方法主要适应于出血静止期,而活动性出血可以根 据血流方向即可确定出血部位。 1.5 疗效判定标准。以治疗后1~3个月内出血侧鼻腔未 再出血作为治愈标准。
责任血管最主要是蝶腭动脉和筛前动脉、筛后动脉; 出血部位的频率依次是:下鼻道穹窿区域31.90%(3783 例)、中鼻甲嗅裂区域29.70%(3522例)、中鼻道后端区 域11.37%(1349例)、鼻中隔偏曲区域8.98%(1065例)、 鼻腔最前上区域6.22%(738例),其他/不明区域(散在 或未找到出血的部位)11.83%(1403例)。 2.2 隐匿部位鼻出血分布“地图”。根据大样本的数据
mode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We have searched 117 references on intractable/refractory/latent epistaxis treated under nasal endoscopy in the last decade, including 11 708 cases with epistaxis. There were total 11 860 cases in this study plus 152 cases in our hospital. We summed up the experiences of the optimized treatment mode performed on concealed epistaxis, which was searching the accurate bleeding areas by nasal endoscopy and performing minimally invasive radiofrequency treatment without nasal packing. RESULTS We had found that the offending arteries about epistaxis are mainly sphenopalatine artery and anterior or posterior ethmoid artery. The frequency of bleeding areas came as follows: the vault of inferior nasal meatus in 3783 cases(31.90%), the olfactory sulcus of middle turbinate in 3522 cases(29.70%), the posterior regions of middle meatus in 1349 cases(11.37%), the regions of deviation of nasal septum in 1065 cases(8.98%), the foremost regions of nasal cavity in 738 cases(6.22%), and the others or uncertain in 1403 cases(11.83%). Finally, we drew a concise "map" of distribution about epistaxi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ealed bleeding areas and offending vessels. 151 of 152 patients(99.34%) could find out the bleeding sites accurately and stop the bleeding through minimally invasive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CONCLUSION We drew a "map" of distribution about epistaxis in concealed areas so that it is convenient for us to seek out the bleeding sites. Rational use of nasal endoscopy to explore the sites of intractable epistaxis and minimally invasive radiofrequency are optimized mode of treatment. [Key words] Epistaxis; Endoscopy; Nasal Cavity;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Distribution and treatment onintractable epistaxis in concealed sites YANG Qintai1, DENG Huiyi1, WANG Weihao1, HUANG Xuekun1, LV Lei2, LIU Xian1, ZHANG Gehua1 1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2 Zhongshan School of Medicine,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3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G Gehua (Email: gehuazh@ ) [ABSTRACT] OBJECTIVE To drew the "map" of distribution of concealed sites in epistaxis and optimize the
[摘 要] 目的 通过大数据分析并绘制隐匿部位鼻出血 分布“地图”以及精准优化诊疗模式。方法 检索近10年 鼻内镜下诊 治“ 顽固性 / 难 治 性 / 隐匿 性”鼻出血的中文 文 献117篇,患者11 708例,结合我院患者总共纳入患者11 860 例,分析出血部位和责任血管,绘制成隐匿部位鼻出血分布 “地图”。总结我院鼻内镜下精准搜寻出血部位、射频微创 止血和无填塞的优化诊疗模式。结果 我们发现责任血管 主要是蝶腭动脉和筛前动脉、筛后动脉;出血部位的频率 依次是下鼻道穹窿区域31.90%(3783例)、中鼻甲嗅裂区域 29.70%(3522例)、中鼻道后端区域11.37%(1349例)、鼻中 隔偏曲区域8.98%(1065例)、鼻腔最前上区域6.22%(738 例)、其他/不明区域11.83%(1403例),将隐匿出血部位和 责任血管绘制成简明的鼻出血分布“地图”。152例患者按 照我院的优化诊疗模式,99.34%(151例)患者能够精准微 创止血。结论 我们绘制出了隐匿部位鼻出血分布“地图” 以便指引出血部位的搜寻;鼻内镜下针对隐匿出血部位的 精准搜寻和微创止血是优化的诊疗方案。 [关键词] 鼻出血;内窥镜检查;鼻腔;射频消融术
2.1 隐匿 部 位鼻出血分布频率。通 过 对117 篇文 献中 11 708例和我院152例鼻出血患者的统计和分析,我们 发现隐匿部位鼻出血主要是动脉出血而且因传统填塞 存在解剖的“死角”导致填塞不能到位而难治;出血的
图1 隐匿性鼻出血在鼻内镜下的搜寻顺序和操作步骤。A 鼻腔最前 上区域,B 总鼻道及鼻中隔区域,C 中鼻道后端区域(中鼻甲内移), D 鼻中隔嗅裂区域(中鼻甲外移),E 下鼻道穹隆区域(下鼻甲内移)
万方数据
样,但其存在损伤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等不足。在鼻 内镜、精准医疗的时代,精准搜寻出血部位并微创止血 和避免鼻腔填塞被认为是治疗鼻出血的最佳方案[1~9]。 近期《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发表的《鼻出血诊 断及治疗指南(草案)》为我们对鼻出血的诊治规范化 和提高疗效提供了全面的指引[10]。围绕目前大数据和精 准医疗的发展趋势,本研究拟在指南的基础上检索出 近10年“顽固性/难治性/隐匿性”鼻出血在鼻内镜下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