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农药的功与过

化学农药的功与过
化学农药的功与过

第6课化学农药的功与过

教学目标:

1、明白化学农药的功与过,辩证看待问题。

2、明白过量使用农药的危害。

3、知道什么是生物防治。

4、对使用农药的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并写出调查报告。

教学重点:

明确化学农药的功与过,知道生物防治的方法,会写调查报告。课型:新授

授课班级:初一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农药的发明保证了农业的增产,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负面效应。

二、开动脑筋想问题:

1、遇到病虫害怎么办?

2、为什么瓜果要洗净?

三、畅所欲言化学农药功与过。

1、化学农药的功劳:

2、化学农药的危害:

A、对害虫的天敌也有伤害作用,破坏自然界的平衡。

B、长期使用,害虫产生抗药性,使用量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

C、土壤环境遭受污染。

D、对水体造成污染。

E、在农产品中残留,进入食物链。

四、生物防治

1、什么是生物防治

2、防治的主要方式

3、生物防治的优缺点

五、走出校园:

调查农民使用农药的情况,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并写出调查报告。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一《硫及其化合物的“功”与“过”》知识点总结学案

一、硫酸型酸雨的形成与防治 (一)酸雨 正常的雨水pH 约为5.6(这是由于溶解了CO 2的缘故).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通常可分为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两类。 1.形成 主要有两种形式 2.危害 ① 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② 破坏农作物和树木生长 ③ 腐蚀建筑物、雕塑、机器 ④ 危害人体健康等 3.防治 ① 研究开发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氢能、太阳能、核能等) ② 利用化学脱硫处理或尾气回收,如烟道气中SO 2回收的两种方法(变废为宝) SO 2+Ca(OH)2=CaSO 3+H 2O 石灰石-石膏法 2CaSO 3+O 2=2CaSO 4 (CaSO 4·2H 2O 为石膏) SO 2+2NH 3+H 2O=(NH 4)2SO 3 氨水法 SO 2+NH 3+H 2O=NH 4HSO 3 2(NH 4)2SO 3+O 2=2(NH 4)2SO 4 (一种肥料) (二)二氧化硫 ②还原性 H 2O 2+SO 2= H 2SO 4 SO 2+Br 2+2H 2O=2HBr+ H 2SO 4 此外,SO 2还能使氯水、酸性KMnO 4溶液等褪色。 ③氧化性 SO 2+2H 2S=3S+2H 2O (SO 2、、H 2S 气体不能大量共存) ④漂白性 SO 2能跟某些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如能漂白品红、纸浆、草编织品等;但其漂白性有一定的局限,如不能使酸碱指示剂褪色等。

二、硫酸和硫酸盐 (一)硫酸的工业制法 1.反应原理 ①造气S+O2SO2(或4FeS2+11O22Fe2O3+8SO2) ②接触氧化2SO2+O2 2SO3 ③SO3的吸收SO3+H2O=H2SO4 2.流程图(见课本P84 图4-4) (二)硫酸 一种无色粘稠状液体,难挥发、沸点高,比水重,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1.化学性质 ①酸性:H2SO4=2H++SO42- 稀H2SO4具有H+的性质(酸的通性)及SO42-的特性。 ●热点链接 如何稀释浓H2SO4在稀释浓H2SO4时,,应将浓H2SO4沿玻璃棒缓缓地倒入烧杯的水中,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若将水倒入浓H2SO4中,浓H2SO4密度比水大,溶解时的放热作用使水沸腾而使H2SO4溅出)。 ②难挥发性: NaCl+ H2SO4 (浓)NaHSO4+HCl↑(高沸点酸制低沸点酸) ③吸水性: 浓H2SO4能跟水分子强烈结合成水合物.如浓H2SO4吸收水蒸汽在科学实验中作干燥剂;浓H2SO4能夺取结晶水合物中的结晶水等。 ④脱水性: 浓H2SO4按水的组成比夺取某些有机化合物中的氢、氧元素,形成水分子.如: C12H22O1112C+11H2O 该反应放热使水蒸气蒸发,使生成碳呈疏松多孔状。过量的浓H2SO4这时还能继续氧化碳而产生SO2气体。 ⑤强氧化性: 利用浓H2SO4的强氧化性,Al 、Fe常温下遇浓H2SO4可发生钝化(实际中有什么应用?);浓H2SO4能与绝大部分金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能与一些非金属反应。如: Cu+2 H2SO4 (浓) CuSO4+SO2↑+2H2O C+2 H2SO4 (浓)CO2↑+SO2↑+2H2O 浓H2SO4的还原产物通常为SO2。正是由于浓H2SO4的氧化性,所以浓H2SO4与金属反 催化剂

第九课、二氧化硫的功和过

第九课时:二氧化硫的功与过 课型:校本课程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污染的方法,加强环保意识。 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想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类比推测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教学用具:多媒体,实验,投影 教学方法:实验探索,研讨总结,练习巩固 教学过程 [引入设计] 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几幅二氧化硫对环境的破坏,提醒学生二氧化硫与我们的环境保护密切相关。每一位学生都应去了解二氧化硫,增强环保意识。 [设计意图] 以鲜明的事实让学生亲眼看到二氧化硫对我们赖以生从的环境的破坏,增强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将来为环保做贡献。 [投影] 第二节二氧化硫 [投影] 资料1 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硫的用途 (1)作为漂白剂 (2)生产硫酸(接触法) (3)作为防腐剂(葡萄酒、果汁、果酱、一些生果) (4)消毒剂 [投影] 资料2 石油和煤的成分里都含有「硫」,1T的煤含有5~50kg的硫, 一吨的石油含有5~30kg的硫,硫在燃烧时将产生2倍于硫重量的二氧化硫,全世界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在1.5亿吨以上!随之而来便是空气的质量越来越差,产生酸雨;影响人体健康…… [引入] 如何预防并化废为宝?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二氧化硫的功与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说明事物具有两面性,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投影]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 1、物理性质 [引导学生观察] 大试管中二氧化硫的颜色、状态、闻气味 [学生观察后回答] 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投影总结] 无色,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1 : 40)密度比空气大。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观察总结能力。 [讲述] 下面我们通过一组实验来研究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请大家注意观察,并分析现象的原因。 [投影] 2、化学性质 [实验] (1)、将二氧化硫通入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剂 (2)、将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 (3)、将二氧化硫通入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4)、将二氧化硫通入硫化氢溶液中 (5)、将二氧化硫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再通入品红溶液 [现象1] 滴加了紫色石蕊的水溶液变红 [投影] SO2+H2ODH2SO3(可逆反应) [提问] 为什么起初进入导管的水不多,而过后增多?石蕊变红说明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石蕊溶液变红证明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讲解] 此反应还是可逆反应(回忆碘单质与氢气的反应,进一步巩固可逆反应的知识)。生成的亚硫酸分解,使广口瓶内压强增大,所以导管水面上升。 [现象2] 品红褪色 [学生讨论回答] 二氧化硫有漂白性 [提问] 我们已学的哪些物质具有漂白性,它们的漂白原理相同吗? [学生讨论] Na2O2、Cl2(HClO)、O3、H2O2等。 [讲解] 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是其和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无色化合物,而使之漂白。但此物质不稳定,所以受热或长时间后易恢复原来的颜色,是暂时漂白。而其它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由于其具有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是永久漂白。二氧化硫还可用来灭菌,做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剂。 [多媒体展示] 二氧化硫和氯水漂白性的比较

《评说硫氮的功与过》复习资料1

评说硫氮的功与过 一、硫 硫在自然界中有两种存在状态、硫单质常存在于。 ⑴物理性质 硫单质俗称。在通常状况下,它是一种色或色的固体;很脆、易研成粉末; 溶解性:于水,于酒精,于二硫化碳;硫的熔点、沸点都不高。 联想:(1)过氧化钠颜色 (2)如何除去试管上残留的硫? 硫的同素异形体常见的有和。 ⑵化学性质 ①与金属反应 铁与硫:。 反应现象: 结论: 联想:a、铁与氯气的反应 b、铁与氧气的反应 总结:氯气、硫的氧化性强弱 铜与硫:。 小结:硫与金属反应规律。 氯气与金属反应规律。 ②与非金属反应 H2 +S△H2S,该反应表现了硫的性。 S+O2△SO2,该反应表现了硫的性。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燃烧时; 在纯氧中燃烧时。 总结:燃烧火焰为淡蓝色的物质有哪些? 练习1、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而制得的是() A、SO2 B、CuS C、H2S D、HCl 总结:从化合价角度分析硫的化学性质,硫单质中硫元素化合价为,处于中间价态,既有又有。 ③与某些化合物的反应 点燃 S +2KNO3 +3C==== K2S +3CO2↑+N2↑(黑火药爆炸的反应) 了解黑火药成分,一硫二硝三木炭 (3)硫的用途 硫黄主要用于制造硫酸、化肥、火柴及杀虫剂等,还用于制造火药、烟火爆竹等。 练习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是一种淡黄色的能溶于水的固体

B.硫在自然界中仅以化合态存在 C.铁与硫反应生成硫化亚铁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硫,在纯氧中的燃烧产物是三氧化硫 E.单斜硫和斜方硫都是硫单质 练习3、某同学做完硫的实验后,发现试管内壁上的硫很难除去,请利用所学知识,帮他除去。另一位同学利用如下原理清洗:3S+6NaOH (热) =2Na2S+Na2SO3+3H2O 在这一反应中,体现了硫的() A.氧化性B.还原性C.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D.既无氧化性又无还原性 二、二氧化硫 ⑴物理性质 二氧化硫是一种色、气味的毒的气体,是一种严重的大气污染物,它的密度比空气,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大约溶解体积的二氧化硫,易液化。 ⑵化学性质 ①SO2是酸性氧化物,同时是亚硫酸的酸酐,它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a.与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b.与酸示指示剂的反应,能使紫色石蕊试液为什么?。 c.与碱的反应(NaOH 、Ca(OH)2)化学方程式如下: ;。 d.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Na2O、CaO)。 e.与某些盐的反应:Na2SO3 +SO2 +H2O == ; NaHCO3 +SO2 == 。 ②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在二氧化硫中,硫的化合价是,因此,二氧化硫既有一定的性,又有一定的性。 a.氧化性:SO2 + H2S== b.还原性:SO2 + O2 ==== SO2与氯水反应化学方程式: SO2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另外KMnO4、Br2、I2等其他强氧化剂可以把SO2氧化生成+6价的硫。 练习4、BaCl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无明显现象,在其中加入新制氯水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盐酸后,沉淀不消失。此白色沉淀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品红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品红溶液的颜色,当给试管加加热,溶液又变成,试解释其中的原因。 联想:氯水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那么同时往品红溶液中通入氯气、二氧化硫(物质的量1:1)是否漂白效果更好?为什么? 思考:(1)SO2与CO2的比较。 (2)SO2与CO2的鉴别与验证。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苏教版化学1第4专题第一单元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 王海英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江苏连云港222006) 一、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改变以往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模式:结构→性质→用途,而是从现实实际和观察到的现象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测性质→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体现探究式学习方式。本节课以“酸雨”为背景,课前循环播放的优美风景图片与一组环境污染图片的对比,视觉冲击深深触动学生的心灵,接着课堂创设“模拟酸雨”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欲,并由此引出相关问题,设计展开四个探究活动:①二氧化硫可溶于水且溶液显酸性。 ②探究SO 的还原性。③探究二氧化硫的氧化产物。④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这 2 些场景的创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将知识问题化,通过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原理、类比迁移等化学方法使问题得以解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使教学目标得以达成。 二、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苏教版《化学1》专题4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二氧化硫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氧化物之一,是一种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酸性氧化物,是工业生产硫酸环节中的一种重要的物质,也是学生初步认识环境污染中大气污染的一种主要物质。通过实验手段探究其性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通过了解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危害,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对二氧化硫用途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辩证看待事物。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硫的作用,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 (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培养学生用新概念重新理解旧知识的能力(可逆反应的概念);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可能的规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二氧化硫的组成及价态,分析其可能的性质,并设计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且在实验研究中培养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图片展示环境污染的情景,对学生进行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教育,使其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投影】一组美丽的画面 【教师引入】清山秀水惹人醉,如画美景不胜收。美丽的风景需要我们珍惜和保护,否则我们将会看到另一番景象。 【教师投影】一组被酸雨污染的画面

葡萄酒中的二氧化硫危害健康

葡萄酒中的二氧化硫危害健康 葡萄汁中有大量的糖,能被酵母菌转化成酒精。此外,还有一些杂菌也可以在其中生长。要让葡萄汁按照人们的希望转化,就要控 制细菌生长。比如说,葡萄汁榨出来后需要“保鲜”,否则就会被 杂菌破坏。另外,为了风味需要留下一些糖,就需要提前终止酵母 菌的活动。终止酵母菌的操作往往不能把它们全部杀光,而后续的 过程也还可能混入其他细菌。这些细菌的生长同样会破坏葡萄酒的 品质。加热可以灭菌,但会破坏葡萄酒的风味,也并不适宜。 此外,葡萄酒的风味和传说中的“保健功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中的抗氧化剂。抗氧化剂自己容易被氧化,要保护它们的活性,就需要加入更强大的抗氧化剂。 虽然这些“保鲜”、“防腐”、“抗氧化”的功能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实现,但是在葡萄酒中效果不好。而二氧化硫,可以全部 搞定。这种做法至少有几百年的历史,到今天也没有找到更好的替 代方案。 二氧化硫是气体,使用不方便。实际生产中可以添加它的衍生产物比如亚硫酸盐、焦亚硫酸盐等。它们跟二氧化硫功能类似,在讨 论用量和安全性的时候也是以二氧化硫的含量作为基准。除了少数 反对一切添加剂的人,人们更关心的还是。 世卫组织设定的安全标准是每天每公斤体重不超过0.7毫克。对于一个60公斤的成年人,相当于每天42毫克。在葡萄酒中的最高 限量,美国是350ppm,中国是250ppm(对于“甜葡萄酒”,中国放 宽到400ppm)。“安全标准”的意思,是不超过这个量,即使长期 食用也不会带来可见的危害。不过有一些人对二氧化硫比较“敏感”,类似于食物过敏。这个“一些人”,美国的统计结果是普通 人中1%左右,而哮喘病人大概会有5%。不同的人引发“敏感症状”

《二氧化硫》优质课比赛教案(教学设计1)

《二氧化硫》教学设计 1.本节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硫和氮的氧化物》是人教版《化学1》(必修)教科书第四章第三节内容。是继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应用理论知识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以及氯、硅及其化合物后,进一步在理论指导下学习另一种重要非金属元素--硫及硫的氧化物,使学生较系统地形成元素化合物知识网络。通过二氧化硫在生活中的运用,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体现了知识与社会、生活、健康、环境的关系,辩证认识化学中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只要人们合理利用,它是会造福于人类。在此基础上,也为下一小节氮的化合物学习打下一定方法基础,可以说这节课有着承上启下作用。 2. 学情分析 (1)学生“认知能力”分析 高中学生在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方面能力有所提高,能够借助报纸、电视、网络了解到当今食品安全问题,所以有关银耳的信息应该不陌生。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实际,导入SO2的学习,能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 (2)学生起点能力的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卤族、碳族等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后,积累了对物质学习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根据已有的认知策略和信息加工能力,应用对比比学习法和探究学习法,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高效率地进入SO2的化学性质的探究学习。 3.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通过对生活事物的分析,进行二氧化硫性质的推测,指导学生对SO2进行实验探究学习;学生讨论进行归纳学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及其用途; 2、掌握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酸性,还原性的性质; 3、通过二氧化硫溶于水实验,初步认识可逆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事例激发学生对二氧化硫的学习兴趣。通过科学探究实验,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讨论、归纳、概述出二氧化硫的性质;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合作与交流的魅力; 2、通过了解二氧化硫的“功”与“过”,学会辩证认识事物的两面性的哲学观点,树立良好的食品安全意识、法制意识。逐步树立合理应用化学物质的科学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归纳法,对比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总结法。

硫、氮的功与过化学方程式总结(38个)

第五章评说硫、氮的功与过化学方程式总结 1. S +K 2S +3CO 2↑+N 2↑(黑火药爆炸) 2. Fe +S 3. 2Cu + 4. Hg + 5. H 2+ 6. S +O 7. 2H 2S +2H 2O (发出淡蓝色火焰) 8. 2H 2S 2S +2H 2O (硫化氢不完全燃烧) 9. 2H 2S +SO 2 3S +2H 2O 10. SO 2+H 2O H 2SO 3(二元中强酸) 11. 2H 2SO 32H 2SO 4 12. 2SO 2+2SO 3(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 13. SO 3+H 2O 14. NaCl +H 24+HCl ↑ 15. NaNO 3+NaHSO 4+HNO 3↑ 16. Cu +2H 24+SO 2↑+2H 2O 17. C +2H 2SO 4(浓)CO 2↑+2SO 2↑+2H 2O 18. BaCl 2+H 2SO 4 BaSO 4↓+2HCl 19. BaCl 2+Na 2SO 4BaSO 4↓+2NaCl 20. BaCl 2+Na 2CO 3BaCO 3↓+2NaCl 21. BaCO 3+2HCl BaCl 2+H 2O +CO 2↑ 22. Ba 2++SO 42-BaSO 4↓ 在实验室里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 42-时,常常先用盐酸把溶液酸化,以排除CO 32-、SO 32-、Ag +等干扰,再加入BaCl 2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出现,则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SO 42-。 23. N 2+O 2NO 24. 2NO +O 22NO 2(红棕色) 25. 3NO 2+2HNO 3+NO 26. N 2+3H 23(工业合成氨) 27. NH 3+H 2O 3·H 2O (溶解平衡) 28. 4NH 3+5O 4NO +6H 2O (氨气的催化氧化) 29. NH 3+HCl NH 4Cl (产生白烟) 30. 2NH 3(足量)+H 2SO 4(NH 4)2SO 4(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31. NH 3+HNO 3 NH 4NO 3 32. NH 3+H + 33. NH 4Cl ++NH 3↑+H 2 O 34. NH 4NO 33+NH 3↑+H 2O 35. (NH 4)2SO Na 2SO 4+2NH 3↑+2H 2O 36. NH 4++H 2 O 在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原溶液存在NH 4+。

二氧化硫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教学设计 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中的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之一,而且二氧化硫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联系紧密,所以二氧化硫这一节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和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以后,学生们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理论知识基础,所以,只要教师设计好科学的课堂交流和探究的问题,学生们完全有能力通过小组的团结协作、沟通交流和自主探究的方式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更重要的是学生们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功后的喜悦。 教学对象分析 在本章前,学生已学习过了酸性氧化物CO 2 的性质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加上教师的问题引导和交流,小组之间的协作和探究,使学生们顺利突破本节的难点并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学生们在进行了成功的体验后,会更加喜欢化学,坚定学习化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和漂白性 难点:二氧化硫漂白的原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如何防治污染。 2通过问题导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硫化学性质,提高实验能力,学习探究方法,提高探究能力。 3通过二氧化硫的污染的教学增强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使命感。 设计意图知识技能主要是让学生巩固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过程方法是让学生更一步熟悉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是一个长期教育影响的结果,本节课进一步感受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创新精神等与探究活动的关系 教学设计及过程 引入1、老师上节课结束时要求学生分组调查SO 2 的“功”与“过”。 学生课前准备,查找有关SO 2对环境和人体危害的资料,了解SO 2 的用途。 2、老师组织学生交流,并适时给以评价。 学生组内交流后,每组派一代表,全班交流调查结果,并展示图片等资料。 总结:SO 2对大气的污染;酸雨的危害;SO 2 对人体的危害;不法奸商的使用; 用途:制硫酸、漂白、杀菌、防腐,工业上常用SO 2 漂白纸浆、毛、丝、草编制品等。 3、老师引导:通过大家的调查,可以发现SO 2 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是严重的

二氧化硫生物学研究进展 从毒理学到生理学

生理学报 Acta Physiologica Sinica , December 25, 2011, 63(6): 593–600https://www.360docs.net/doc/af12342235.html, 593 Received 2011-06-14 Accepted 2011-07-15 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30230310, 20477023, 39770634, 30070647, 20677035),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Shanxi Province, China and Research Fund of Shanxi Province for Scholars Abroad.* Corresponding author. Tel/Fax: +86-351-7011895; E-mail: zqmeng@https://www.360docs.net/doc/af12342235.html, 二氧化硫生物学研究进展:从毒理学到生理学 孟紫强1,* 李君灵1,2 1 山西大学环境医学与毒理学研究所,太原 030006;2山西财经大学,太原 030006 摘 要:本文以作者20余年的系列研究为基础,对二氧化硫(SO 2)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总结近年来SO 2的毒理学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其次,评述SO 2作为一种新型气体信号分子的生理学作用及SO 2供体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介绍SO 2的病理生理学作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二氧化硫;毒理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中图分类号:R3 Progress in sulfur dioxide biology: from toxicology to physiology MENG Zi-Qiang 1,*, LI Jun-Ling 1,2 1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Medicine and Toxicology,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6, China; 2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aiyuan 030006, China Abstract : Based on our studies for more than 20 years, we review the recent advances in sulfur dioxide (SO 2) biology. Three sec-tions are involved: (1) The studies on SO 2 toxicological effects and its underlying mechanisms; (2) The new investigations on SO 2 do-nor and physiological role of SO 2 as a new type-gas transmitter; (3) The observations on pathophysiologic roles of SO 2. Key words : sulfur dioxide; toxicology; physiology; pathophysiology 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二氧化硫(SO 2)是一种有毒气体,是全球性的、常见且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物。因此,SO 2的污染状况及其毒性作用一直是科学家也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对SO 2生物学效应的研究也是从外源性SO 2污染的毒理学作用开始,再逐渐深入到内源性SO 2的病理生理学作用和生理学作用的。本文主要根据作者20余年来的系列研究工作,对SO 2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SO 2的毒理学研究 纵观SO 2毒理学研究的历程,如同其它学科一 样,也是从调查、描述开始,发展到实验室定量研究,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或方面。1.1 流行病学研究与急性毒性评价 对于SO 2危害健康的研究,流行病学首当其冲。从SO 2毒理学研究伊始到1970年代末,对SO 2毒理学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对职业接触SO 2工人的现场健康调查、生物样品分析、急性毒性评价及微生物突变试验等方面。在这一阶段主要发现,SO 2暴露的主要毒害是对人和啮齿类动物的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和腐蚀作用,证明SO 2污染与一些呼吸系统疾病(例如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

二氧化硫的排放的危害

二氧化硫的排放的危害

二氧化硫的排放的危害 我们知道,二氧化硫绝非多多益善:在发酵过程中,如果二氧化硫含量较多,发酵速度较快时就会出现硫化氢,一种臭鸡蛋气味的气体。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挑选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氧化硫具有酸性,可与空气中的其他物质反应,生成微小的亚硫酸盐和硫酸盐颗粒。当这些颗粒被吸入时,它们将聚集于肺部,是呼吸系统症状和疾病、呼吸困难,以及过早死亡的一个原因。如果与水混合,再与皮肤接触,便有可能发生冻伤。与眼睛接触时,会造成红肿和疼痛。 二氧化硫是大气中主要污染物之一,是衡量大气是否遭到污染的重要标志。世界上有很多城市发生过二氧化硫危害的严重事件,使很多人中毒或死亡。在我国的一些城镇,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危害较为普遍而又严重。 二氧化硫进入呼吸道后,因其易溶于水,故大部分被阻滞在上呼吸道,在湿润的粘膜上生成具有腐蚀性的亚硫酸、硫酸和硫酸盐,使刺激作用增强。上呼吸道的平滑肌因有末梢神经感受器,遇刺激就会产生窄缩反应,使气管和支气管的管腔缩小,气道阻力增加。上呼吸道对二氧化硫的这种阻留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二氧化硫对肺部的刺激。但进入血液的二

氧化硫仍可通过血液循环抵达肺部产生刺激作用。 二氧化硫可被吸收进入血液,对全身产生毒副作用,它能破坏酶的活力,从而明显地影响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的代谢,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动物试验证明,二氧化硫慢性中毒后,机体的免疫受到明显抑制。 二氧化硫浓度为10~15ppm时,呼吸道纤毛运动和粘膜的分泌功能均能受到抑制。浓度达20ppm时,引起咳嗽并刺激眼睛。若每天吸入浓度为100ppm8小时,支气管和肺部出现明显的刺激症状,使肺组织受损。浓度达400ppm时可使人产生呼吸困难。二氧化硫与飘尘一起被吸入,飘尘气溶胶微粒可把二氧化硫带到肺部使毒性增加3~4倍。若飘尘表面吸附金属微粒,在其催化作用下,使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雾,其刺激作用比二氧化硫增强约1倍。长期生活在大气污染的环境中,由于二氧化硫和飘尘的联合作用,可促使肺泡纤维增生。如果增生范围波及广泛,形成纤维性病变,发展下去可使纤维断裂形成肺气肿。二氧化硫可以加强致癌物苯并a 芘的致癌作用。据动物试验,在二氧化硫和苯并a芘的联合作用下,动物肺癌的发病率高于单个因子的发病率,在短期内即可诱发肺部扁平细胞癌。 如何去除食物中的二氧化硫 首先,我们应该尽量不购买那些被二氧化硫美容过的食品,如雪白的银耳、鲜红鲜绿的水果片、晶莹漂亮的蜜饯、放几天也不会变色的浅色蘑

二氧化硫

环境致病因子之二氧化硫 SO2是一种全身性毒物, SO2 被人和动物吸入后, 经呼吸道进入血液分布全身, 不仅能引起呼吸道损伤和疾患, 还可引起各种脏器或系统损伤和疾病, 对人和动物多种组织器官均有毒性作用。对SO2 毒理学作用的机制目前尚不甚清楚, 其中SO2 通过产生各种自由基引起器官组织发生氧化损伤可能是SO2 毒性作用的一种主要机制。 在哺乳动物体内, SO2 以亚硫酸根离子和亚硫酸氢根离子( 3: 1)的动态平衡状态存在, 一部分SO32- 和HSO3-被亚硫酸盐氧化酶催化氧化转变为SO42- 随尿排出, 多余的SO32- 则通过加成、置换及还原等反应, 与体内代谢产物醛、酮、辅酶、胱氨酸、蛋氨酸、色氨酸、尿嘧啶等相互作用, 影响糖类、脂类、蛋白质及核酸的正常代谢, 对机体产生毒害作用。SO2 进入机体后, 在体液中转化为其代谢衍生物----亚硫酸盐和亚硫酸氢盐, 二者极易通过电子氧化作用形成三氧化硫阴离子自由基, 后者可与O2 迅速反应生成过氧自由基, 其中未被 灭活的自由基可攻击生物膜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从而进一步激发自由基连锁反应, 产生有机过氧化物, 攻击DNA、RNA, 引起基因突变, 染色体畸变, 姊妹染色单体交换及微核频率增高, 通过氧化损伤作用, 导致细胞代谢紊乱及其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酶)结构和功能异常, 引起生物膜损伤, 进而细胞损伤。SO2 吸入后可引起红细胞膜组分分布和功能的改变, 使膜的通透性升高, 因此SO2 对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损伤被认为是其毒性作用的起点。 哺乳动物体内存在各种抗氧化酶类, 如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和过氧化氢酶( CAT ) 等, 还存在非酶性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 GSH )等。SO2能降低这些抗氧化物酶的活性和减少GSH 水平, 从而加剧过氧化自由基对组织的损伤。 呼吸道和肺是SO2作用的主要靶器官。SO2 可引起基因突变, 已证实大鼠吸入SO2 后可导致哮喘相关基因如表皮生长因子-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细胞间黏附分子和环氧合酶等在肺和气管中的转录和翻译水平增高, 这可能是SO2 使哮喘加重的一个机制。 SO2 吸入可通过细胞因子的释放引起小鼠肺的炎性反应, 促使多种细胞因子如TNF、IL-1、IL-6、IL-8等释放增加。肺内感觉神经介导的神经源性炎性反应可能参与了SO2 损伤呼吸道的过程。SO2 吸入可致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中肺组织细胞核内核因子-ΚB(NF-κB)水平增高, NF-κB激活后使肺中炎性介质、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蛋白分解酶类的转录表达水平升高, 这可能是SO2 致炎机制之一。 细胞凋亡(apoptosis) 是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 胞死亡过程,也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 PCD),体内出现连续性的不伴有炎症反应的细胞变化,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凋亡被认为是精确的基因调控程序的执行结果,它在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的生理调节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随着细胞凋亡在发育生物学、免疫学和病理学领域中分子机制的日益阐明,细胞凋亡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凋亡与许多疾病和病理细胞死亡的发病机理有关。虽然总体上RNA 的转录减少,细胞凋亡仍需要重新合成与其发生有关的mRNA 和蛋白质。因此,细胞凋亡是一些关键性的基因进行选择性转录的精确的基因调控程序,这些基因中包括p53 、bax 和bcl22,其中p53 和bax 具有促进凋亡的作用,bcl22 具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