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卢作孚乡村建设运动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卢作孚的文章社会的动力与青年的出路读后感

卢作孚的文章社会的动力与青年的出路读后感(原创实用版3篇)篇1 目录一、卢作孚生平简介二、文章主旨:社会的动力与青年的出路三、卢作孚对教育救国的理念和实践四、卢作孚对民生轮船公司的创办和发展五、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论和实践六、卢作孚的精神财富和影响篇1正文卢作孚,一位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生平事迹和贡献在当今社会仍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卢作孚的文章社会的动力与青年的出路》一文中,我们了解到卢作孚的许多观点和实践,这些都为我们探索社会的动力和青年的出路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卢作孚在青年时期便提出了教育救国的理念,并为之奋斗。
他从自学成材开始,到创建学校、图书馆、博物馆,普及文化和教育,多有建树。
卢作孚认为,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
他以北碚为基地,从事乡村建设的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获得成功。
这些实践为当时的中国社会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也为青年们提供了一条光明的出路。
卢作孚对民生轮船公司的创办和发展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民生轮船公司(现民生集团的前身)在他的带领下,发展到拥有 148 艘江海轮船,投资 60 多个企事业单位,成为中国最大和最有影响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
这为民生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国家经济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论和实践,是他对社会动力的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
他倡导乡村现代化,提倡发展乡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这种理论和实践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对当今我国农村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卢作孚的精神财富和影响至今仍然深远。
他崇尚务实和科学精神,提倡创新和进取,为企业家和青年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他的一生俭朴勤奋,公而忘私,服务社会和人群,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总之,《卢作孚的文章社会的动力与青年的出路》一文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卢作孚的伟大事迹和贡献。
他提出的教育救国理念、乡村建设理论以及对民生轮船公司的创办和发展,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浅析卢作孚的乡村建设思想

浅析卢作孚的乡村建设思想作者:周凌红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11期摘要:卢作孚的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在民国时期乡村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同于晏阳初、梁漱溟以教育建设乡村,卢作孚另辟蹊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交通建设为先导,文化教育为重点、乡村城市化为带动,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建设道路,使北碚乡村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他关于乡村建设的一些超前思考,对今天的乡村振兴无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卢作孚;乡村建设思想;乡村振兴卢作孚是近代中国实业界四个不能忘记的人士之一,他一生的事业可以概括为“一个村,一个事”,即以北碚为中心的乡村建设和民生公司的创立。
民生公司是他实业救国的起点,北碚地区的乡村建设则是他为实现国家现代化所进行的试验,他希望将北碚这一地区现代化起来,以供整个国家参考,可以说他关于国家现代化的理想都浓缩在了这片土地上。
一、乡村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卢作孚认为建设应以经济为中心,任何建设,政治的或文化的,皆应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他在嘉陵江三峡地区推行的乡村建设,首要的就是要将三峡地区布置成功一个生产的区域,这正是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的体现,至于如何实施,他的设想是:这里有丰富的煤产,可以由土法开采进而机器开产;为了运煤可以建筑铁路;为了煤的用途可以产生炼焦厂;用低温蒸馏可以产生普通用焦,电厂用的瓦斯,各种油类及其他副产品;两个山脉的石灰岩石,山上山下的黄泥,加以低廉的煤炭,可以设立水泥厂;为了一个山脉产竹长亘百余里,可以设立造纸厂;为了许多矿业、工业、交通事业的需要,可以设立电厂;如果在那山间、水间有这许多生产事业,可以形成一个生产区域。
[1]从卢作孚的设想中可以看出,北碚发展的基础是煤矿业,只有充分利用北碚地区丰富的煤矿,以煤矿业为依托发展与之相关的产业,才能带动北碚地区的经济发展。
北碚后期的发展几乎是按照卢作孚的这一设想进行的:由各个小型煤矿联合而成的天府煤矿,通过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设备,使煤矿得到合理的使用和科学的开采,促使煤矿业成为北碚地区的经济支柱产业,成了抗日战争陪都重庆的燃料基地;为了运煤,修建北川铁路;为了利用当地丰富的竹木资源,建立一座座造纸厂;为了利用当地的水力资源,建立合川水电站……(二)以交通建设为先导卢作孚从教育救国转向实业救国的过程中,就认识到交通建设的重要性,他认为四川的建设,第一应为交通,第二才为实业,他主张交通建设应在“一切建设事业之先”,为此,他在担任峡防团务局局长的第一年就开始修建北川铁路。
2018至19年国考申论试题:2019年国考申论真题答案(副省级)

2019年国考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申论真题参考答案(一)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S市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的举措。
(10分)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150字。
【参考答案】1.重视基层党建,大力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凸出村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基层治理体系。
2.以改造乡村人居环境为核心,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
3.投入资金修缮和活化文化遗存;挖掘提炼村居历史文化特色,打造村居文化品牌活动。
4.强化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
(二)假如你是被派到Y县的调研组的一员,请根据“给定资料2”中的调研记录,就山岔村值得肯定的做法写一份调研报告提纲。
(20分)要求:(1)紧扣资料,要点完整(2)内容具体;(3)不超过500字。
【参考答案】关于山岔村的调研报告提纲根据调研,山岔村在实现整村脱贫的过程中有很多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报告如下:一、积极争取帮扶资金。
1.争取、整合帮扶资金,完善文化宣传基地、路灯、道路等基础设二、成立专门组织。
鼓励农户成立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形成合作社式的劳作模式,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养殖业,并引导群众有计划地种植经济作物。
三、完善文化设施,开展文化活动。
1.保护当地特色文物,如重建九盘水磨。
保留特色景观,比如烽火夕照长城墙、山神庙景观平台和小游园。
2.恢复重阳民俗文化活动。
3.修建老年文化广场、水磨文化广场、历史文化艺术墙。
四、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
1.依托自然资源,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彰显历史印记,融合文化元素,做活水的文章,打造避暑休闲的美丽村庄。
2.打造免费景区。
3.利用自家宅院,开办“农家乐”。
五、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广泛征集好家训,挂家训,立家规。
(三)某省政府办了一个农村发展战略研习班,其中一项研习内容是“卢作孚的乡村建设构想”。
假如你是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3”,围绕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念及现实意义,写一份导学材料,以指导学员更好地学习。
(20分)要求:(1)内容全面准确;(2)层次清楚,分条作答;(3)不超过600字。
乡村建设运动三杰:晏阳初 梁漱溟 卢作孚

乡村建设运动三杰: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2011年02月08日 13:44来源:光明网作者:刘重来字号:T|T0条评论打印转发文章摘自《光明日报》1999年1月29日作者:刘重来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曾掀起一起规模大、时间长、波及广的乡村建设运动。
这是历史上引人注目的一件大事。
当时,全国出现了数百个乡村建设团体和机构,出现了一大批乡村建设的杰出人士,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
1926年,晏阳初(1893—1990)本着“解除苦力之力、开发苦力之苦”的精神,率领一批有志之士及其家属来到河北定县农村安家落户,推行平民教育,启发民智为主,以带动整个乡村建设。
这批人中,不少是留学美国的博士、硕士,或国内大学的校长、教授。
他们来到农村,进行乡村建设实验,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被誉之为“博士下乡”。
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民普遍存在“愚、贫、弱、私”四大病害。
他提出要以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连环教育的三种方式,实施四大教育:即以文艺教育治愚,以生计教育治穷,以卫生教育治弱,以公民教育治私,以此达到政治、经济、文化、自卫、卫生、礼俗“六大建设”。
在他主持和带动下,“博士”们把定县作为“社会实验室”,认真进行社会调查,扫除文盲,开办平民学校,推广合作组织,创建实验农场,传授农业科技,改良动植物品种,倡办手工业和其他副业,建立医疗卫生保健制度,还开展了农民戏剧,诗歌民谣演唱等文艺活动,受到农民的欢迎。
遗憾的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中断了他们的实验。
晏阳初毫不气馁,又在重庆北碚创办了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继续为乡村建设培养人才。
梁漱溟(1893—1988)所主持的山东乡村建设实验,一度成为全国乡村建设的中心之一。
他认为“中国是农村大国,要改造中国,必须针对其“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特殊社会形态,从乡村着手,以教育为手段来改造社会。
为此,他撰写了《乡村建设大意》、《乡村建设理论》、《答乡村建设批判》等一系列著作,阐明他的乡村建设理论。
卢作孚对嘉陵江三峡缙云山片区旅游开发实践的经验启示

卢作孚对嘉陵江三峡缙云山片区旅游开发实践的经验启示卢作孚是我国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社会改革家;民生公司创始人、中国航运业先驱,被誉为“中国船王”,北碚的“开拓者”。
被毛泽东赞誉为中国近代不能忘记的四位实业家之一,习近平称赞他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
他不仅在实业、教育、乡村建设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还作为近代旅游开发建设的先行者,对旅游活动提出了很多的超前认识。
在其思想的指导下,在以北碚为中心的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运动中,对缙云山片区的旅游开发成为浓墨重彩的一笔,时至今日缙云山仍是北碚文旅的金名片。
北碚区自2018年启动缙云山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作以来,几年过去,巍巍缙云山旧貌换新颜,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如何更好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好践行“两山论”,走好“两化”道路,高质量高标准推进“一心四片”产业发展,写好缙云山综合整治提升“后半篇”文章成为当前必答题。
要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或许可以从卢作孚先生当年开发缙云山的实践中得到一些经验启示。
一、对旅游业的独到认知(一)对旅游基本要素的认识。
卢作孚虽然没有对旅游提出明确的概念,但对目前公认的旅游基本要素,包括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三方面都有独到的认知。
首先,他认为作为旅游主体的旅游者,从地域来讲,不仅包括省内的,而且包括省外的、国外的;从目的来讲,不仅以游览自然风光为主的游客,还有因公务、商务、学术等进行参观考察的政界人士、科学家、实业家、文学家等。
其次,作为旅游客体的旅游资源,他认为不仅包括有形的,比如文物古迹、自然景观、事业机关、工业企业,还有包括许多无形,比如文化、风俗习惯乃至气候,甚至是人们办事业的精神。
所以在他组织峡防局出版的《三峡游览指南》中完整详细介绍了整个嘉陵江三峡区域的景点、人文、地理特征,还介绍了峡区内各种实业建设,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他将北碚兴办的各类事业机关列入游览指南中,在指定的时间内欢迎游客参观,以此来展示他们办事业的精气神。
论卢作孚的农村金融建设思想与实践

第28卷第3期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文社会科学版) V。1 28 No 3 Jo㈣】 Southwes ̄Chin ̄N0m DnlveTshy(Humamfi ̄s and So南1 Edm。n) 20O.P年5月
Mav.20O2
论卢作孚的农村金融建设思想与实践 刘重亲 ,陈晓华 (西南师范太学祝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市400715)
摘 要:民国时期,卢作孚在嘉应江三峡地区推行的乡村建设运动之所 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中一个重 要原因是他十分重视农村金融建设。这是他“国家现代化”和“乡村现代化”思想的体现。他倡办农村银行是 为发展农业,便利农民.他把健全金融喻为“人身血脉流畅”。他对农村金融建设的卓识远见和实践经验,对今 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特别是对西部尢开发,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卢作孚;农村金融建设;思想;实践 中图分类号:F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677(2002) ̄3 011 6-0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大地上曾出现过一场规模 大、时问长、波及面广、影响深远的乡村建设运动,这是中国 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 当时,全国曾涌现出600个左右的 乡村建设团体和上千个乡村建设实验基地。卢作孚主持的 嘉陵江三峡地区的乡村建设运动则是其中极少数获得较大 成就的一个。而卢作孚十分重视农村金融建设,也是乡村 建设取得较大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 1927年3月,卢作孚来到北碚,出任江(-4L)、巴(县)、 璧(山)、台(川)四县特组峡防团务局(俗称北碚峡防局)局 长。这本是一个治安联防机构,不具有地方政权性质,但他 却在此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运动。他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以交通运输为先行,以北碚城市化为带动,以文化教 育为重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各项建设运动。短短十几年 闻,就使嘉陵江三蛱地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尤其是北碚, 由昔El一个偏僻闭塞、贫穷落后、盗匪横行的山乡小镇,变 成了一座被誉为“中国现代化缩影”的美丽城市,为以后北 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嘉陵江三峡地区乡村建设成 就引起海内外巨大反响。今天,卢作孚仍被北碚人民敬仰 和爱戴,把他誉为“北碚的开拓者 。 == 卢作孚在推动乡村建设运动中,十分重视农 lI一 村金融建设。他把建立农村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 社,作为他推动乡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的六太 “公共事业”l1 (《乡村建设》)中的二项重要事业。他在《乡村 1l6 建设》一文中说:“第五是设立农村银行。在农人青黄不接 的时候,贷与款子,并办理存储及汇兑。第六是提倡合作社 ——提倡消费合作社。供给农人廉价的消费品 并分与最 后所获的红利;提倡生产合作社.以公共的保证,帮助需要 借款的农人,取得随时可以借款的权利” (《乡 建设》)。 他热心乡村金融建设,是因为他深深认识到在农村.广大农 民要发展生产,最感缺乏的是生产资金。他说: 一个纯粹 的农村,十之八九都是农人,过着非常简单的生括,他们最 感困难的是农产品正在生长期,缺乏资金周转,最需要的是 在这时候有低利贷款贷给他们.最需要的是农村信用合作 社的组织;我们就得联络合作机关去帮助他们如何组织合 作社,如何取得贷款,以资周转”。一 (《怎样璺l织青年服务杜》) 为了发展峡区农业经济,推动乡村建设运动.他在峡置办起 了第一家农村银行和第一家农村信用合作社。 1928年9月11日,即卢作孚出任北碚峡防局局长的 第二年,他就在北碚创办了第一家农村金融机均…一峡区 农村银行,并附设了消费合作社,开始了峡区农村金融建 设。9月12日,由北碚峡肪局主办的小报《嘉陵江报》在显 著位置刊登了消息:《峡区农村银行昨日成立》。消息称“峡 区农村银行筹备将近一月,现已就绪,昨日(十一日、召集全 体股东,开会宣布成立……闻该银行宗旨,在于调剂农村金 融,扶助农民生活,除办银行各种营业外.并附设消费合作 社,凡生活需要的,如米炭布和日用品,都是消费合作社必
爱国实业家卢作孚生平简介

爱国实业家卢作孚生平简介卢作孚(1893-1952),重庆市合川人;中国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农村社会工作先驱。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爱国实业家卢作孚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卢作孚简介是这样的。
卢作孚,重庆人,爱国实业家。
卢作孚出生于贫苦家庭,天性聪颖,辍学后自学成才。
卢作孚自学的水平极高,在不久后读书水平就够开一所补习学校,他负责教授数学。
卢作孚教书的同时没有停止学习,他还编写了好几本数学教科书。
1910年,卢作孚加入同盟会。
随后周游各地,不久回乡继续教书,参与编写当地县志。
后又成为成都编辑,积极参与五四运动。
1921年,卢作孚担任永宁教育长官,开展新教育实验。
1924年,卢作孚开办通俗教育馆,使很多学子能够继续接受教育,也大大丰富了学子的业余生活。
但最后这个馆夭折了。
这让卢作孚明白单单搞教育是行不通的,改走实业救国。
次年,卢作孚成为了商人,创办了航运公司。
公司的创办非常的困难,卢作孚得到了友人的资助从上海买回了一座小船,开辟了一条合航线。
卢作孚为了把船经营好,亲自上船接待客人。
很快这艘船得到了大家的好评,一年就回本了。
1927年,卢作孚投入到四川的基础建设中。
在卢作孚的努力下,四川开始有了铁路、织布厂、民办科研机构。
卢作孚还大力修公路、办工厂学校。
整个四川的面貌焕然一新。
卢作孚也没有疏忽航运公司的经营,公司又新买了两条大船,航线也开始增加了。
面对外国航运公司的霸道时卢作孚挺身而出,迫使外轮接受中国政府的检查,维护了民族自尊心。
卢作孚后来合理正规地合并了重庆的轮船公司。
武汉失守后,卢作孚采取分段运输,最终将所有的工作人员和物资运送到了安全的地区。
这就是卢作孚简介。
卢作孚指挥宜昌大撤退卢作孚指挥宜昌大撤退是实业界的一段传奇。
卢作孚靠着自家公司的二十多艘轮船和征用的八百多木船成功将九万吨物资和三万多人成功在敌人到来之前撤到四川。
1938年,国民党放弃了武汉,大量的难民和物资涌向了宜昌。
宜昌是通往大后方四川的必经之地。
国考申论真题答案(副省级)

2019年国考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申论真题参考答案(一)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S市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的举措。
(10分) 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150字。
【参考答案】1.重视基层党建,大力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凸出村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基层治理体系。
2.以改造乡村人居环境为核心,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
3.投入资金修缮和活化文化遗存;挖掘提炼村居历史文化特色,打造村居文化品牌活动。
4.强化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
(二)假如你是被派到Y县的调研组的一员,请根据“给定资料2”中的调研记录,就山岔村值得肯定的做法写一份调研报告提纲。
(20分) 要求:(1)紧扣资料,要点完整 (2)内容具体; (3)不超过500字。
【参考答案】关于山岔村的调研报告提纲根据调研,山岔村在实现整村脱贫的过程中有很多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报告如下:一、积极争取帮扶资金。
1.争取、整合帮扶资金,完善文化宣传基地、路灯、道路等基础设施;2.争取财政、建设、文化、扶贫等部门资金,实施新建工程。
二、成立专门组织。
鼓励农户成立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形成合作社式的劳作模式,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养殖业,并引导群众有计划地种植经济作物。
三、完善文化设施,开展文化活动。
1.保护当地特色文物,如重建九盘水磨。
保留特色景观,比如烽火夕照长城墙、山神庙景观平台和小游园。
2.恢复重阳民俗文化活动。
3.修建老年文化广场、水磨文化广场、历史文化艺术墙。
四、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
1.依托自然资源,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彰显历史印记,融合文化元素,做活水的文章,打造避暑休闲的美丽村庄。
2.打造免费景区。
3.利用自家宅院,开办“农家乐”。
五、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广泛征集好家训,挂家训,立家规。
(三)某省政府办了一个农村发展战略研习班,其中一项研习内容是“卢作孚的乡村建设构想”。
假如你是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3”,围绕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念及现实意义,写一份导学材料,以指导学员更好地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卢作孚乡村建设运动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历史与社会学院历史学(师范类) 2009级朱力指导教师易斌摘要:卢作孚作为近代中国“乡村教育运动三杰”之一,其自1927年担任北碚峡防局局长后对重庆北碚实施的一系列改革及其取得的成就,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卢作孚;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bstract:As one of the three excellent person in country education movement.,a series of reformings acted in Beibei Chongqing and its contribution made a huge reference effects in new socialism country construction, since1927 Lu Zuofu served as leader in Gorge Protection Bureau.Key words:Lu Zuofu;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乡村建设运动,它的兴起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20 年代中后期,是我国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由于中国的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天灾人祸不断,特别是农村,遭受的破坏尤其严重,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生活状况亟待改善。
当时有很多有远见的人意识到乡村建设的重要性,他们进行了各种各样尝试。
最终,发轫于“五四”时期的平民教育思潮和乡村教育思潮在多年的宣传和实践中汇合成为深入中国乡土生活的乡村建设运动。
①但是,如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且又符合地方实际的农村发展道路,成为时代精英们的共同追求。
这其中较有影响的有晏阳初、梁漱溟和卢作孚,他们被世人称为“乡村教育运动三杰”。
卢作孚,曾被毛泽东称赞为发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能忘记的四位实业界人士之一,其领导的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与全国其他地区的乡村建设实验相比成就尤为卓著。
黑格尔和马克思都曾有过这样的感叹:“巨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经常两度出现。
”①民国时期兴起的乡村建设热潮,在80年之后又再次出现在中华大地上,时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虽然时过境迁,但是作为实现国家现代化重要途径之一的农村建设,其重要地位仍然没有改变,农村现代化仍然是中国亟待完成的现实课题。
鉴往知来,当笔者重新回望那段振奋人心的历史,笔者发现卢作孚的乡村建设运动不但在当时起着巨大指导的作用,而且对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然极具借鉴意义,即使不能,也不应该被遗忘。
本文通过研究卢作孚在北碚主导的乡村建设的思想理念、措施及其成果,结合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提出了关于我国当前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启示。
一、卢作孚乡村建设的理念及其实践成果卢作孚在嘉陵江三峡地区推行的乡村建设运动,经历了北碚峡防团务局时期(1927-1936年)、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时期(1936-1942年)、北碚管理局时期(1942-1949 年),其乡村建设实验一直都没有中断,从1927年到1949 年前后经历了23年。
(一)乡村建设理念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念主要体现在他的《两市村的建设》、《乡村建设》、《四川嘉陵江三峡的乡村运动》三篇文章中,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教育方面:他认为乡村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和民众教育两方面。
他的教育理念包括:教育为立国之本,“教育为救国不二之法门”“教育为国家根本大计,法制赖以立,实业赖以兴,军备赖以裕,即为国家所赖以存”②;教育必须与实践相结合,重视素质教育,“可靠功夫须从实地练习乃能得着,学骑马①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第472页,1979。
须在马上学,学泅水须在水上学”“我们应从野外去获得自然知识,到社会上去获得社会的知识”①;还需要创造教育的环境,“教育应造成环境,无论是学校环境或社会环境”②。
经济方面:吸取前两次教育实验意外终止的教训,卢作孚深感依靠军阀是不能搞好教育的,必须要有充分的经济实力,否则不但救不了国,连教育本身也不可能搞下去。
随着对乡村教育的领悟逐步透彻,他决心按照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学说,通过办实业来振兴中华、振兴教育。
他完成了从纯粹的“教育救国”向实业与教育并举的转变,即以民生公司为依托,持续不断地为北碚乡村教育建设提供稳定的经费支持;以教育现代化为手段去推进北碚乡村现代化建设——“产教结合”的乡村建设模式。
他在经济建设方面的理念可以概括为: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他认为乡村的现代化主要是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三者三位一体,“而这三方面的建设诚当并重,但更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当集中一切力量于经济建设”③,也就是所有建设都应当围绕经济建设展开。
交通方面:卢作孚之所以创办民生公司,发展航运事业,就是因为他深知交通建设在所有建设当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交通运输是全世界的血脉”④,他“坚信要繁荣市面,必须要交通”⑤ ,他在推行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运动中,也同样是把发展交通建设放在了经济建设的首位。
另外,他口中的交通,不仅仅指一般意义上的交通运输,还包括通讯、通信。
“山上山下都有轻便铁道,汽车路,任何村落都可以通电话,可通邮政,较重要的地方可通电报。
”⑥城乡关系方面:卢作孚认为乡村地位十分重要,“如果人们仍重视城市而不重视乡村,努力于城市的经营而不努力于乡村的经营,”必然导致人口集中于城市,要避免就应赶紧解决乡村问题。
对此,他明确提出要打破苟安的现存局面,创造一个理想的社会,决心把嘉陵江三峡地区做成中国现代化的样板,要利用这里①凌耀伦、熊甫编.《卢作孚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第57页,1999。
②凌耀伦、熊甫编.《卢作孚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第91页,1999。
③凌耀伦、熊甫编.《卢作孚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第603页,1999。
④凌耀伦、熊甫编.《卢作孚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第417页,1999。
⑤凌耀伦、熊甫编.《卢作孚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第515页,1999。
的资源,成立现代化的工业和农业,建起现代化的科学研究文化教育机构,建设一个清洁美丽安宁的居住环境,而这一切的最终的目的,就是要使这里的人民“皆有职业,皆受教育,皆能为公众服务,皆无嗜好,皆无不良习惯。
”①他还提出要以城市带动乡村,比如他在嘉陵江三峡地区推行乡村建设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北碚为中心,进行乡村城市化建设,以带动整个峡区的乡村建设。
“以嘉陵江三峡为范围,以巴县的北碚乡为中心”“以北碚作第一个试验,以其比较集中,容易办,而且可以造成周围的影响来”②——这“可以造成周围的影响来”正是他对乡村城市化的最好注解。
治安方面:卢作孚认为,要发展经济和文化事业, 首先要营造一个有序与安定的社会环境。
“决定以地方安宁为第一步”③, 惩治土匪, 为民除害。
他提出搞好乡村治安建设的方法主要有:一是用征兵的办法,举办团练,训练壮丁;二是使武力民众化,使无业团丁变成有业的人民;三是消灭游氓,取消烟馆、妓院和赌场。
环境卫生方面:为把北碚建设成为“地方皆清洁、皆美丽、皆有秩序、皆可居住”④的美丽城市,卢作孚兴办了大量为民众和社会服务的公共事业。
人才方面:卢作孚认为,事业要成功,光凭一己之力是难以达到的,必须要有大量人才的加入。
所以他说“成人重于成事、人才重于资财”,积极延揽人才,“用力运动外省人都到四川来”。
⑤除了广揽人才外,卢作孚十分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民众素质的提高。
他认为,中国的根本问题是人的训练。
“所以有一切不能解决的问题,不是一切问题不能解决,而是人不能解决问题。
”⑥总之,卢作孚从经济、教育、交通、治安等方面,有次序、有步骤地做了妥善的安排,为北碚乡村现代化建设描绘了美好的蓝图。
(二)乡村建设实践成果①梁漱溟.怀念卢作孚先生[J].名人传记,1987(05)。
②凌耀伦、熊甫编.《卢作孚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第355页,1999。
③凌耀伦、熊甫编.《卢作孚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第254页,1999。
④凌耀伦、熊甫编.《卢作孚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第359—360页,1999。
⑤凌耀伦、熊甫编.《卢作孚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第242页,1999。
卢作孚的乡村建设实践,集中体现在他在北碚进行的活动。
首先,清理匪患,整顿治安。
著名的乡村建设理论家梁漱溟在一篇题为《怀念卢作孚先生》的文章中,对卢作孚作了很高的评价,他说:“作孚先生及其胞弟卢子英先生,从清理匪患,整顿治安入手,进而发展农业工业生产,建立北碚乡村建设实验区,终于将一个原是匪盗猖獗,人民生命财产无保障,工农业落后的地区,改造成后来的生产发展,文教事业发达,环境优美的重庆市郊的重要城镇和文化区,现在更成为国内闻名的旅游胜地。
”①其次,发展经济,大兴教育。
“卢作孚在北碚从事的乡村建设,始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这也是其乡村建设最大的一个特点。
卢作孚在北碚治理险滩,修建铁路,疏通河道,开发矿业,兴建工厂,开通邮电等等,使地方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②在学校教育方面,先后创办了小学、中学,并对学校教育进行革新。
在民众教育方面,专门设立了“民众教育办事处”,先后组织开办了船夫学校、力夫学校、妇女职业学校、三峡染织厂工人学校、农民学校、挨户学校,甚至专为赶场的农民开办了场期学校,并且对私塾教育进行改良。
③最后,兴办公共事业。
卢作孚在北碚修建公园、设立图书馆、创办中国西部科学院、建设医院以及民众体育场等公共工程。
通过以上主要措施,卢作孚使北碚从一个交通闭塞、盗匪猖獗的偏僻乡村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化雏形的”的美丽城市。
④他所取得的成就不仅赢得了黄炎培、陶行知、晏阳初和梁漱溟等众多同时期教育家们的高度赞誉,有位美国学者更认为“北碚是迄今为止中国城市规划最杰出的例子”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四川省政府在参观考察北碚后,在 1948 年分别命名北碚为“基教实验区”和“模范实验区”。
①梁漱溟.怀念卢作孚先生[A]. 梁漱溟在北碚[Z].重庆市北碚区纪年梁漱溟诞辰100周年筹委会编印,1993.②潘洵、李桂芳.卢作孚与中国近代乡村现代化的“北碚现象”[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③舒杰、葛向荣.一年来的北碚民众教育[J].工作月刊,1936(01)。
④刘秀峰、其发.论民国时期四川乡村建设运动的特点[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0(04)。
二、卢作孚乡村建设运动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一)领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难看出,北碚地区的乡村建设运动,深深地打上了卢作孚的个人烙印。
也正是因为有了卢作孚这样一位尽心尽力的领导,才使得乡村建设运动的推行如此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