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护理体会28例

合集下载

川崎病

川崎病

川崎病川崎病,是在1967年时第一次被一位日本的儿童医生所发现,并以他的名字命名。

至今人们还不清楚这种病的原因是什幺,极有可能是对某种病菌的反应。

川崎病多见于8个月到4岁之间的小朋友,偶尔会有8~9岁的大孩子患病,一般在夏季和冬季发病。

发病时,幼儿突然发高烧,体温在38~39度之间,发烧可持续5天,但精神较好,食欲也只是略微下降。

发烧两天左右时全身出现各种大小不等的红色斑疹,嘴唇发干而有裂纹,口中粘膜发红,舌头上长出红色的小疙瘩;两眼充血、发红,但没有脓。

手脚又红又肿,油光晶亮的,也有整个膝部和手脚发红的,一两个星期后体温下降时,脚尖开始出现脱皮,脖子上多个淋巴结肿大。

川崎病可能会引起各种心肌炎和血管炎等疾病,差不多25~35%的患者心脏会受到影响,引起冠状动脉扩张成动脉瘤。

川崎病几乎全都能痊愈,只是偶尔有少数病人可突然死亡。

川崎病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特点,发烧常常会被认为是喉咙发炎或感冒。

如果宝宝连续5天发高烧就必须引起注意。

出现红色的疹子常常会被误认为是麻疹,但川崎病不会像麻疹一样咳嗽、打喷嚏,如果已作过预防接种,就不可能是麻疹。

心脏超声波检查可以帮助了解心脏有没有受到牵连,以及冠状动脉是否扩张或狭窄等。

此外检查中可能会发现血小板增多、血沉积加快、白血球增多、贫血等。

川崎病在目前还没有特效疗法,医生确定是川崎病后,如发病后的9天内能及时使用阿斯匹林的话,宝宝很快就会退烧,大约一个星期时就会痊愈,而且患上动脉扩张的几率不到5%,如果治疗的太迟,动脉扩张的几率为25%。

同时配合使用丙种球蛋白也可预防冠状动脉病变,但有时宝宝会出现过敏反应,如心跳加速、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发烧、出红疹等,必须在医生的监护下才能使用。

实际上,即使诊断不正确也不会影响治疗,因为任何医生都习惯用抗生素、退热药对付持续的高烧。

但如果单独使用抗生素是没有效果的。

同其它疾病引起的发烧一样,要多给宝宝喝一些水,最好是果汁。

至于宝宝好到什么程度才能去保育所或幼儿园,并没有特别的规定,只要宝宝没有特别的不适就可以恢复正常生活。

小儿川崎病32例临床护理

小儿川崎病32例临床护理

不彻底 , 者表 现为发热 , 患 继续 给予 抗生 素及对 症处 理 , 体 使
温降至正常 。 34 2 咯血 .. 少量 咯血 , 般不 需特 殊处理 ; 大 量咯血 , 一 中、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的变化 , 意观察 患者有 无发 绀 、 注 出汗 、 呼 吸困难等情况 , 观察心 电监护仪 显示 的心率 、 心律 、 血氧 饱 和 度等变化 。术 中必要时听诊呼吸音变化 , 出现肺 部哮 鸣音 、 呼
救药品 、 器械 , 避免 窒息 致死。对年 老体 弱患 者 , 作 后给 予 操 高浓度吸氧 1 2h后 , — 再根据病情调节呼吸机参数 。

3 3 3 治疗后 给予患者 多 翻身拍 背 , 定 时鼓肺 吸痰 , 持 .. 并 保
呼 吸 机 通 畅 , 止 已 复 张 的 肺再 次 发 生肺 不 张 。 防 34 并 发 症 护 理 .
下。
均有不 同程度的发热 , 体温在 3 4 ℃ , 9— l 呈稽 留热 或弛张热 ,
持续 5—1d 4 。因此 , 要注 意患儿 体温变 化 , 高热时 积极 降温 ,
及时松解衣裤 , 降低环境温度 , 根据患儿病情 及年龄 给予物理 或药物降温 , 如额部冷湿敷 、 头枕冰袋 、 温水擦浴 , 物理降温 若 效果不理想则给予药物降温 , 药物 剂量应准确 , 降温过程 中 在 注意观察意识 、 面色 、 出汗情 况 , 防止 虚脱 , 测体 温 , 励患 监 鼓 儿多饮水 , 并注意观察热 型及伴 随症状 。 2 3 心血管 系统护理 . 心血 管 系统 病变是 J 崎 病最 严重 的 l I 表现 , 因此要密切观察患儿有无 心血管症状 , 急性 期有巨大冠
状 动脉 瘤 或 恢 复 期 冠 脉 狭 窄 患 儿 易 发 生 心 肌 梗 死 , 现 为 面 表

川崎病并发心脏损伤患儿的观察与护理

川崎病并发心脏损伤患儿的观察与护理

川崎 病 并 发心 脏 损伤 患儿 的观察 与 护理
王 欲 清
( 津市人 民 医院 , 津 天 天
关键 词 川 崎 病 ; 脏 损 害 ; 儿 ; 理 心 患 护
文献标志码 B

302 ) 0 1 1
中 国 分类 号 R 7 .2 4 37
文章 编 号 10 — 1 3 2 1 ) 1 0 1 — 2 0 6 9 4 (0 2 0 — 0 7 0
Taj Ju 1 us gFbur 1, 12, o 1 i i 0nao N rn ,era 2 2Vo 0 N . nn 1f i y0 .
・ 7・ 1
印模 , 组患 者 均为 牙周病 患 者 , 齿松 动 , 本 牙 操作 过程 中注意 保护 5体 会 好牙 齿 , 杜绝 不 良反应 的 发生 。模 型送加 工 中心 制作 嵌体 。 牙 周 病 治 疗 的 疗 效 直 接 与 患 者 的 依 从 性 、 患 者 个 人 的 家 庭 护 322嵌 体 粘 结 取 出封 洞 的牙 胶 , 患者 试 带嵌 体 。 体 取 下 时 理 密切相 关 。w vn玻璃 纤维 光 固化 树脂 嵌体 对牙 周病 松动 前牙 .. 为 嵌 oe 不可 用 不锈 钢 锐 器钩 住 边缘 强 行 取下 , 缘 易 损坏 , 用 牙 线从 进行 固定 方法 简便 、 边 可 易于患 者接受 . 在临床 实施 前护 士应 向患 者讲 邻面 带 下或 用粘 蜡从 舌侧 粘下 , 整好 咬跖 关 系后准 备粘 结 。首 解此 方法 的原理 、 势及注 意事项 以取 得患者 的积极 配合 。 后进 调 优 术 先作 好 患者 口腔 内隔 湿 。护士用 7 %酒 精棉 球 消毒 窝洞 及嵌 体 . 行正 确 的健 康指导 , 电话 随访 , 5 并 保证 每例患者 达到应有 的效果 。 医生 将 粘结 剂均 匀涂 布 于窝洞 内侧 及嵌 体 表面 . 再将 嵌体 放 人窝 患 者得 到 有效 的 综合 治 疗 , 可控 制 牙周 疾 病 的发 展 。 牙可 息 洞 内去 除多 余 的粘结 剂 , 结 时光 固化 探头 前端 应与 嵌体 尽 量接 以得 到 保存 , 粘 减少 牙列 缺失 的发 生率 , 提高 患者 咀嚼 功能 。 用树 应 近 , 固 1mi 即 可 , 光 完 成 。使 用 光 固 化 灯 时 应 将 头 灯 关 掉 . 脂 嵌 体 进 行 牙 周 固 定 有 别 于 l 常 用 的 牙 周 夹 板 固 定 .o e 光 n 抛 临床 w vn玻 以免 加 速 固 化 , 合树 脂 嵌体 固化 时 间 lmi 复 n即可 , 度 固 化会 璃纤 维 作 为一 种树 脂 加强 物 质大 大 提 高 了玻璃 纤 维 和树 脂 的结 过 妨碍 与树 脂 粘结 剂形 成新 的化 学结 合 。 合, 显著 提高 复合 树脂 的力 学性 能 , 有牢 固 的化学 结合 。 高的 具 极 3 术 后 护理 嘱患 者 牙周 固定 后要 保 持 日常 清 洁 .养 成 良好 的 弯 曲强 度 。体积小 增加 了患 者 的舒适 感 同时满 足 了患者 美观 、 3 舒 刷牙 习惯 , 晚刷 牙 , 后 漱 E , 早 饭 l 并强 调 “ 晨漱 不 如夜 漱 ” 。多 吃有 适 、 耐用 的需 求 。 如果 固定 部分 松动 时 , 以将 嵌体 重新 粘结 固定 可 自洁 作 用 的食物 , 如瓜 果蔬 菜 等粗纤 维食 物 。 强局 部运 动 , 加 促进 或 重做 ; 果 某个 牙 齿需 要 拔 除 时 。 如 可拆 除 需 拔 除牙 齿 两端 的 固 血液 循环 , 别提 倡 咽唾 。 特 预约 复诊 时间 , 嘱患 者 分别 在 3个 月 , 定 即可 , 6 而牙 周夹 板 固定 需 拆 除整个 夹 板 。采用 woe v n玻 璃 纤维 个月 到 医院 复查 。 光 固化 树脂 嵌体 对 牙 周病 松 动前 牙 进行 固定对 口腔组 织 无不 良 4健康 指导 刺激 . 固位 力强 、 固定 效果 好 . 利 于牙 齿保 存 , 牙周 病 控制 效 有 对

[医学]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医学]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3.口唇干裂者可涂护唇油;每日用生理盐水洗眼1-2 次,也可涂眼膏,以保持眼的清洁,预防感染;
4.衣被质地柔软而清洁,每次便后清洗臀部;对半 脱的痂皮用干净剪刀剪除,切忌强行撕脱,防止 出血和继发感染。
四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的注意事项
1.使用前查输血全套,本品应严格单独输注。不宜与其它药 物或溶液混合,如有必要,可用5%葡萄糖溶液稀释。
一、川崎病定义: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 结综合症,由日本川崎富作于1967年首次报道,是一种 全身中小动脉炎性病变为主要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 病,表现为急性发热、皮肤粘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本病 以婴幼儿多见,男孩多于女孩。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 秋两季居多。
7.9个月内不接种活疫苗。
五、阿司匹林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1.作用: ①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风二级预防;降
低短暂性脑缺血(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预防大手术 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冠心病家 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烟史、年龄 大于50岁者)心肌梗死发作的风险。 ②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治疗川崎病。 2.注意事项: ①应与食物同服或用水冲服,以减少对胃肠的刺激。 ②与酒不能同时吃。酒的主要成分酒精在肝脏乙醇脱氢酶作 用下变成乙醛,再在乙醛脱氢酶作用下变成乙酸,进而生 成二氧化碳和水。阿司匹林会降低乙醛脱氢酶活性,阻止 乙醛氧化为乙酸,导致体内乙醛堆积,使全身疼痛症状加 重,并导致肝损伤。
六 、 川崎病的诊断标准
发热5天以上,伴下列5项临床表现中4项者, 排除其他疾病后,即可诊断为川崎病:
1.四肢变化:急性期掌趾红斑,手足硬性水 肿;恢复期指(趾)端膜状脱皮。

川崎病10例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

川崎病10例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
时 间 为 3— 。 5d
2 护 理体会
2 1 提 高护理人 员的素质 ( ) 持 良好 的心理状 态 , . 1保 要学 会善于克服 困难 , 排除外界干扰 , 把精力 集中在操作 上。如果
1 资料 与方 法
1 1 临床 资料 .
无溃烂 。
我 院 20 0 6~20 0 7年诊 治J 崎病 患者 1 I J 0例,
西 医学 ,0 2 2 ( ): 4 4—14 5 20 ,4 9 1 9 9.
引流管 , 避免管道过长易打折 、 扭曲 、 压或管道太 短易 滑脱 ; 受
川 崎 病 l O例 静 脉 留 置 针 的 护 理 体 会
李睿 琳
(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 桂林市 5 10 ) 4 0 1 【 关键词 】 川崎病 ; 脉留置针 ; 静 护理 ; 儿童 【 中图分类号 】 R4 3 7 7 .2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0 5 -34 20 ) 1 120 2 34 0 (0 8 0 - 4 -2 0
至少每周更换 1 ; 管针脱 出部 分勿再送入 血管 内, 次 套 以防细 菌逆行 感染 , 造成细菌性静脉炎 ; 输入刺 激性药物前后用 生理 盐水 冲管 , 强刺激性药 物避免从套 管针输入 ; 保持敷料干燥 清 洁; 敷料受潮及病 人 出汗较 多时 , 及时 更换 敷料 ; 液不 畅 要 输 时, 不要 以压力将套 管内凝血块推 入血管 , 以避免造成血栓形

[] 帅 1
考, 术中要将组织 碎块彻底 清除 , 以保证手
术疗效。 33 加 强管道护理 . 选择适 当体位及 长短适 宜 的冲洗 管 和
毅. 经尿道前列腺 电切术后尿道狭 窄的预防与 护理 [ ] 广 j.

川崎病11例的护理体会

川崎病11例的护理体会

净 , 部鞣酸软膏涂抹 , 组患儿无一例继发感染。 局 本
2 4 用 药 护 理 .
2 4 1 I G I G为 血 液 制 品 , 易 被 污 染 。 在 准 备 和 输 . . VI VI 容
注 过 程 中 , 严 格 按 照 无 菌 技 术 操 作 原 则 执 行 。 因 I G 价 要 VI
川 崎病 1 例 的护 理体 会 1
胡锋 华 , 丽 萍 袁
( 浙江 省衢 州市 中心 血站 , 浙江 衢 州 3 4 0 ) 2 2 0
[ 键词] 川崎病 ; 关 丙种 免 疫 球 蛋 白 ; 司 匹林 ; 理 阿 护 [ 中图 分 类 号 ] R 7 .2 43 7 [ 献标识码] B 文 [ 章编 号 ] 10 —8 4 (0 82 文 0 8 8 9 2 0 )0—3 2 2 4—0 2 体 温 变 化 , 要 时 使 用 药 物 降 温 , 托 恩 退 热 糖 浆 。 退 热期 间 必 如 及时擦干汗液 , 时更换衣服 , 及 防受 凉 。 232 饮食护理 .. 患 儿 由于 口腔 黏 膜 充血 、 裂 等病 变 及 高 破
诱 发 心 力 衰 竭 。最 初 3 n内应 缓 慢 滴 注 , . 1 2mL 0 mi 0 6~ . /
予丙 种 免 疫 球 蛋 白(V G) 次 剂 量 1 2g k II 单 ~ /g治 疗 , 司 匹 阿
林 3 ~5 g ( g d , 2 3次 口 服 , 退 3d逐 渐 减 量 , 0 0m / k ・ )分 ~ 热 2
J崎 病 ( D) 名 皮 肤 黏 膜 淋 巴 结 综 合 征 ( L )是 一 1 I K 又 MC S , 种原 因不 明 的全 身 性 血 管 炎 , 小 儿 常 见 的 发 热 性 出 疹 性 疾 为 病 。 其特 点 为 发 热 伴 皮 疹 , 结 膜 及 口腔 黏 膜 充 血 , 淋 巴结 球 颈 肿 大 以 及恢 复期 指 ( ) 特 异 性 膜 状 脱 皮 。 多 见 于 婴 幼 儿 , 趾 端 可 引起 冠 状 动 脉 ( 简称 冠 脉 ) 变 , 儿 童 后 天 性 心 脏 病 的 主 病 为

川崎病的观察及护理

川崎病的观察及护理
【关键词 】 川崎病 观察 护理 Biblioteka 【中图分类号 】R725.9
【文献 标识 码 】B
【文章编号 】1672—2523(2011)12-0259—02
川崎病 ,又称皮肤粘膜淋 巴结综合征 ,是一种以变态反应陛全身/J,n ̄
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 ./J、儿结缔组织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 急性 发 热 、皮肤 粘膜 病 损和 淋 巴结肿 大 ,除 血管 炎变 外 ,还 可 累及 多个 脏
器 ,如心力 衰竭 、心肌 梗死 、动 脉瘤破 裂 等导致死 亡。本 病婴幼 儿多 见 ,男 孩
多 于女孩 。 我 ̄2oo6—2010 ̄共收治17例川崎病患儿 ,现将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
如 下 : 1 临床 资料
1.1 一般资料 17例患儿中,男l2例,女5例,男:女为1.5:1。其中O一3岁14
愈 出现 ,5例 好转 出 院。
3 观 察要 点
3.1 体温 发热为最早出现的症状 ,体温高达38—40"C以上 ,持续1一凋 ,
抗 生素 治疗 无效 。根 据病 程 的早 晚 ,体 温高 低亦 不相 同 ,病 程 初期 发热 较 高,晚期发热较低 ,与年龄无明显关系。体温过高对机体有一定损害,为此
小 。 3.7 心血管系统 川崎病患儿约有30%可有心脏损害 ,如心肌炎、心包炎、
心肌 梗塞 及 冠状 动 脉瘤等 。
4 护理
4.1 发 热的护理
(1)急性 期绝对 卧床休息 ,每2—4h测体 温一 次,警 I易高热惊 厥的发 生 ;
(2)维持 病室 温度 在 18—22"(2、湿度50%一60%l(3)体 温超 过38.5X2进 行物
理降温 ,给予头部冷敷或温水擦浴,必要时根据医嘱使用药物降温。(4)对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川崎病86例诊治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川崎病86例诊治体会
中 医 中药 中 国 初级 卫 生 保 健2 0 1 3 年1 1 月 第2 7 卷 第1 1 期( 总 第3 3 5 期 )
中西 医结合治疗/ ] ' , J U I I 崎病 8 6 例诊治体会
达 志 海①
关键 词 中 西 医结 合 ;中 医辨 证 ;川 崎病
d o i : l O . 3 9 1 9 0 . i s s n . 1 0 0 1 - 5 6 8 X. 2 0 1 3 . 1 1 . 0 0 4 7
意义 ( 尸 > 0 . 0 5) 。
1 临 床 资 料 1 . 1 一般 资料
本 组 所 有 病 例 均符 合 诸 福 棠 实用 儿 科 学 ( 第 7版 ) 中 的诊 断 标 准 ,其 中男 5 5例 ,女 2 9例 , 发 病 年 龄 8个 月 一6岁 , 其 中< 1岁 3 2例 ,l 一2岁 2 4例 ,2 ~3岁 1 8例 ,3 —4岁 8 例 ,> 4岁 4例 ,发病 无 明 显季 节 性 ,以 夏季 较 多 。
1 . 2 临床 表 现 所 有 病 例 均 有 发热 ,发 热 病 程 4 —1 4天 ,平 均 6天 ,多
① 武威市凉州 区医院
甘肃 武威
7 3 3 0 0 0
为 不 规 则 热 。 双 眼球 结 膜 充 血 8 1 例 ,多 在 病 程 2 —5天 出 现 ,6 ~8天 消 退 。皮 疹 5 7例 ,其 中 多 形 性 红 斑 3 7例 ,猩 红 热样 皮 疹 l 8例 。 口唇 潮红 6 8例 ,多 在 病程 2 —4天 出 现 。 口唇 皲 裂 出血 6 0例 ,多 在 病 程 4 —6天 出现 。 6 0例 出 现 手 足 硬性 肿 胀 .多 在 病 程 4 —7天 出 现 ,趾 端 膜 状 脱 屑 4 1 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崎病护理体会28例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203-01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主要是以皮肤粘膜出疹、淋巴结肿大和多发性动脉炎为特点的急性发热性疾病。

绝大多数患儿年龄在2个月至5岁。

男女比例1.3~1.5:1。

本病呈一定的流行及地主性,临床表现有发热、皮疹等。

一般认为可能是多种病原,包括eb病毒、逆转录病毒,或链球菌、丙酸杆菌感染。

我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川崎病患儿28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8例川崎病患儿中,男18例,女10例。

6个月-3岁患儿20例,3-5岁患儿6例,6-7岁患儿2例.这28例患儿经过准确的诊断,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全部临床治愈出院,治愈率达100﹪。

1.1 诊断依据:①.持续性发热,5~11天或更久,体温达39℃以上18例,体温达38-39℃10例,抗生素治疗无效。

②双侧结膜充血,口唇潮红,有皲裂或出血,见杨梅样舌。

手足呈硬性水肿,手掌和足底早期出现潮红,10天后出现特征性趾端大片状脱皮,出现于甲床皮肤交界处。

症状典型者15例,不典型者13例。

③急性非化脓性一过性颈淋巴结肿胀,以前颈部最为显著,直径约1.5cm 以上,大多在单侧处出现,稍有压痛,于发热后3天内发生,数日后自愈。

④发热不久(约1~4日)即出现斑丘疹或多形红斑样皮
疹,偶见痱疹样皮疹,多见于躯干部,但无疱疹及结痂,约一周左右消退。

⑤其它症状,心脏损害。

10例患者查见有冠状动脉瘤、心包积液、左室扩大及二尖瓣关闭不全。

⑥x线胸片可见心影扩大。

5例患者发生关节疼痛或肿胀、咳嗽、流涕、腹痛、轻度黄疸或无菌性脑脊髓膜炎的表现。

⑦辅助检查: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及粒细胞百分数增高,血沉明显增快,第1小时可达100mm以上,igg、iga、iga增高。

1.2治疗方法:急性期治疗:早期静脉输入丙种球蛋白加口服阿司匹林,在发病后10天之内用药。

用法为每日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400mg/kg,2~4小时输入,连续4天;同时加口服阿司匹林50~100mg/kg·d,分3~4次,连续4天,以后闰至5mg/kg·d,顿服。

恢复期及随后治疗:抗凝治疗恢复期用阿司匹林每日3~5mg/kg,1次服用,至血沉、血小板恢复正常,如无冠状动脉异常,一般在发病后6~8周停药。

此后6个月、1年复查超声心动图。

2 讨论
川崎病的护理要点为:
2.1 发热护理患儿体温常达38~40 ℃以上,定时测体温、密切观察十分重要。

若体温超过39 ℃,予温水擦浴、持续冰枕、冰敷或遵医嘱药物降温。

保持病室内空气流通新鲜,维持室温20 ℃~22 ℃,湿度50%~60%。

2.2 饮食调整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

避免食用生硬、过热、辛辣的刺激性食物。

必要时补充营
养物质如脂肪乳、氨基酸。

2.3 皮肤黏膜护理口腔护理: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口腔咽部黏膜充血,严重者口腔黏膜糜烂,唇皲裂,每日口腔护理2次~3次,动作轻柔;漱口液选用1%~2%碳酸氢钠溶液、生理盐水、3%硼酸溶液;鼓励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增加食欲,防止继发感染;唇干裂者可涂消毒石蜡油。

口腔溃疡涂碘甘油以消炎止痛。

2.4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心血管损害的症状,如面色、精神、心率、心音、心电图改变等,做好抢救药物和物品的准备。

2.5 药物治疗的观察护理口服阿司匹林可引起药物性溃疡,可给予肠溶制剂且饭后服药,亦可将其溶解于少量温开水中饮服。

观察有无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大便的色量及性质;有无变态反应及中毒反应如哮喘、头痛、眩晕、耳鸣等症状,反应严重者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护理:丙种球蛋白溶液为血液制品,易被污染。

使用前认真检查质量,开启后立即使用,未用完要废弃。

输注过程中,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控制液体滴速,一般在开始输注的0.5 h内液速为5滴/min~10滴/min,0.5 h后液速为15滴/min~20滴/min,用输液泵控制速度最好。

大多数患者无不良反应,但仍需注意观察,一旦出现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症状,可减慢输液速度或暂停输液;如症状加重出现呼吸急促、发绀、荨麻疹等,立即停药,给予输氧、保暖,配合医师予抗过敏治疗。

2.6 防范潜在并发症护理急性期患儿绝对卧床休息,每4 h测
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各1次。

密切观察患儿有无乏力、心悸、胸闷、头晕、出汗或烦躁不安等症状,做好观察记录。

年长儿诉说心前区疼痛并有恐惧感应怀疑心肌梗死的可能,如同时伴神志障碍、四肢湿冷、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则提示心源性休克,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积极抢救。

2.7 心理护理川崎病病程较长,可出现严重并发症。

家属往往十分焦虑和恐惧。

医护人员应耐心向家长讲解病情、疾病过程、治疗效果及预后,同时给予心理支持。

给患儿以开朗、友善、关切的言语。

2.8 健康教育及时向家长交待病情,讲解护理要点,使其积极配合。

鼓励年龄稍大的患儿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同时注意卧床休息。

对所有发现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密切随访,每6个月做一次超声心动图检查。

多发或较大冠状动脉瘤尚未闭塞者不宜参加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1] 王幕逖,儿科学[m]第五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7.188.
[2] 余孝良,儿科诊疗精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37.338.
[3] 梁翊常,川崎病的冠状动脉损伤[j].中国使用儿科杂志,1999.14﹙3﹚:1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