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貌恢复方法及其优缺点

合集下载

浅谈古隆起地貌的恢复和分析方法

浅谈古隆起地貌的恢复和分析方法

浅谈古隆起地貌的恢复和分析方法
杨红满;曾大勇
【期刊名称】《西部探矿工程》
【年(卷),期】2010(022)005
【摘要】盆地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古构造产生的古地貌、古地形对沉积过程等的控制作用的研究,近年来受到沉积地质和盆地分析领域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如何恢复古地貌目前却没有很好的分析方法.研究综合利用地震及露头资料,在对地层厚度、层序结构关系、沉积相特征等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下列古隆起构造地貌的恢复方法:(1)通过拉平古隆起被淹埋时刻的古沉积水平面,恢复沉积期古隆起的构造地貌或古形态;(2)通过分析不整合叠合关系及其上、下地层的结构样式进行古隆起地貌恢复;(3)通过估算不整合面剥蚀量在平面上的分布,恢复隆升剥蚀期的构造古地貌.【总页数】4页(P91-93,96)
【作者】杨红满;曾大勇
【作者单位】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11;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2
【相关文献】
1.川中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恢复方法及其特征
2.和田古隆起海西早期古地貌恢复
3.运用粒度分析方法恢复河流地貌—以滹沱河为例
4.鄂尔多斯
盆地古隆起东侧奥陶系古地貌预测5.库车-塔北地区中生代关键变革期主要不整合及古隆起地貌特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地貌恢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古地貌恢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与模具 。2 0 .5 03
切割丝 自身的刚性 等原因 ,上下导丝模导头与切割丝的倾斜会产生误 差 ,改硬丝为半硬 丝或 软丝进行 加工可减少 因切 割丝刚性 引起 的误 差 。④由于锥度切割时排屑困难 ,导头部的切割 丝拖动力较大 ,容易
[ 沈 洪. 走 丝 电火花 线切 割及 走丝 系统 的现 状和 发展 Ⅱ. 工 3 ] 低速 】 电加
割相比低的多,尤其是在锥度很大的情况 下,差别更大。主要是 由于
锥度加工时排屑困难 、 削液的环境不理 想,电参数不合理 等多方面 切 的原 因造成的。以下为从实际经验中 , 针对锥度切割时的具体情况总 结 出来的一些加工要点 :①固定锥度切割前首先要分析零件的锥度 , 判断是否在机床允许的锥度切割范围之 内,若不在范 围之 内可以根据 具体机床 的型号 ,改进部分机床部件结构或购置 专门的机床套件。② 改善喷流状况 ,使用专用喷嘴。采用大开 口朝上增加喷流流量 ,采用 闭合加工 法 , 小z 减 轴高度 ,尽量使两喷嘴之间的距离最小 。③ 由于
断丝 ,因此 ,必须降低加工能量 ,增大放 电间隔时间 , 增加加工中的
平均 电压。
参 考 文 献 【 冯 勇刚 ,谭平 宇. 走 丝 线切 割 加 工 工 艺覆 操作 技 巧 口. 具 工 1 】 慢 】 模
业 .20 0 2.1 2
【 狄 士春 慢 走 丝 电火花 线切 割加 工 断丝 原 因分析 及处理 团. 工 2 ] 电加
长,能够将所有的高位削平并且把地位填平。这种假设是理论上 的, 实际中最后是不平的 。如何尽 量的符合实 际情况 ,这就需要 做背景 校 正。背景校正的参数与 ( 从恢复层到标准层 ) 的沉积时间有关 ,沉积 时间越 长,这个系数就越小 ,反之就越大。如公式 :上 =y + ; 七 其中 :Y 是沉 积后的标准层深度 ;k 为背景 校正系数 ( 者说 补偿系 或 数 ), 是一个经验值 ( 因为地层沉积 的不可模拟性 ,只能通过试验求 取 );d 0 贝是基于层拉平技术恢复出的古地貌 。本地 区所选 的背景 校

古地貌恢复方法综述

古地貌恢复方法综述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法、双界面法、回剥和填平补齐法、构造
沉积模拟法和沉积期微幅度古地貌推算法对古地貌恢复方法进行总结,结果表明,小区域内可利用双界面法进行古
地貌恢复,对于构造运动强烈地区,应采用构造沉积模拟法,而针对一些微幅构造地区,沉积期微幅度古地貌推算
复对于岩性圈闭预测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恢复 古地貌、分析古地貌对沉积作用的影响以及确定古 地貌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已经成为油气勘探研究 的重要内容。
2古地貌恢复方法
传统的古地貌恢复方法主要有残厚法p1、印模法、 沉积学法“0。111等,在这些方法的基础上,又形成了高
收稿日期:2018—09—25 作者简介:左丽群,工程师,1985年生,2008年毕业于西 南石油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现从事地质勘探综合研究。
microstructural areas,the micro—amplitude paleogeomorphology calculation method can more accurately restore the paleo-geomorphologic configuration.
Key words:paleo-geomorphic restoration;stripping and filling method;tectonic sedimentation simulation; micro——amplitude calculation method
2019年5月
石油地质与工程
PETROLEUM GEOLOGY AND ENGINEERING
文章编号:1673—8217(2019)03—0012—06
古地貌恢复方法综述

古地貌恢复方法和技术

古地貌恢复方法和技术

古地貌恢复方法和技术一、地质调查法地质调查是恢复古地貌最重要的方法之一、通过实地考察和采集各种地质资料,如地层岩性、构造特征、古地磁数据等,判读区域古地貌的类型、形态和演化过程。

地质调查还可以通过采集古地貌化石和古植物化石等,对古代植被和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研究。

二、遥感影像解译法遥感影像解译是一种在人眼观察不到的区域,通过对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影像的解译,获取古地貌信息的技术。

遥感影像解译可以获得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古地貌图像,可以显示出地表的形态和特征,进而恢复古地貌的分布和演化过程。

三、数值模拟法数值模拟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和数学等方法,对古地貌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进行模拟和重建的技术。

数值模拟法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仿真实验,模拟古气候、古河道演化等过程,恢复古地貌的形态和特征。

数值模拟法可以用来预测古地貌的演化趋势,揭示古地貌的形成机制和规律。

四、场地复原法场地复原是指通过修复、保护和再造等措施,使古地貌恢复到原貌或近似原貌的技术。

场地复原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保护现有的古地貌,禁止破坏和开发;修复古地貌的形态,如修复侵蚀或冲击等痕迹;再造古地貌的特征,如再造古河道、古湖泊等。

五、综合应用法综合应用法是指将多种方法和技术综合利用,对古地貌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和恢复。

综合应用法可以建立多个模型和方法,对古地貌的形态、特征、分布和演化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从而恢复出更加准确和完整的古地貌图像。

总之,古地貌恢复方法和技术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以获得准确、完整的古地貌信息。

只有通过科学的研究和技术手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保护古地貌,为人们认识地球演化历史、人类文明起源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古地貌恢复方法及研究进展

古地貌恢复方法及研究进展

古地貌恢复方法及研究进展
徐彬
【期刊名称】《中国锰业》
【年(卷),期】2018(036)001
【摘要】古地貌是控制盆地沉积相发育与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沉积体系的类型及展布、层序的形成及发育、优质储层及油藏的分布,恢复沉
积前古地貌以及精细古地貌研究对于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古地貌恢复一
般包括构造恢复和厚度恢复,分析了构造恢复历程及厚度恢复方法,总结出目前比较
主流的沉积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井震联合法以及较新的“双界面”古地貌恢复方法.目前古地貌恢复主要还停留在相对古地貌恢复、定性—半定量阶段,定量化、恢复绝对古地貌以及综合多种方法恢复古地貌是今后必然的发展趋势.
【总页数】4页(P65-68)
【作者】徐彬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
【相关文献】
1.滴南凸起二叠系沉积前古地貌特征及恢复方法浅析 [J], 史全党
2.油气田古地貌恢复方法研究进展 [J], 赵永刚;王东旭;冯强汉;张栋梁;王少飞;冯永玖;付晓燕;南喜祥
3.一种精细古地貌恢复方法\r——以塔中西部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潜山为例 [J], 龚洪林;姚清洲;敬兵
4.古地貌恢复方法综述 [J], 左丽群
5.断陷湖盆古地貌恢复方法
——以濮卫洼陷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为例 [J], 田野;曾广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恢复古环境方法与手段的进展

恢复古环境方法与手段的进展

恢复古环境方法与手段的进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恢复古环境的方法与手段也在不断进展。

下面将介绍一些主要的进展。

首先,人工恢复古环境的方法不断改进。

通过人工手段,可以修复土地的退化、水体的污染以及植被的丧失等问题。

例如,恢复湿地的方法包括重新塑造湿地形态、再造湿地生态系统并引入湿地植被等;恢复破坏的森林可以通过大规模的树木种植、灌木修剪控制等手段;恢复海洋生态系统可以通过人工鱼礁的建设、珊瑚苗圃的培植等方式。

这些方法的改进使得古环境的恢复更加高效、精准。

其次,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恢复古环境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如今,人们能够利用遥感技术对古环境进行精准监测和识别,通过卫星影像和遥感数据,可以获取到大范围的、高精度的环境信息,从而更好地指导恢复工作。

此外,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人们还可以通过改造或引入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提高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竞争力,推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

此外,通过全球合作和经验交流,人们在恢复古环境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国际间积极开展跨边界合作,共同研究和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国际组织和专家们通过定期举办研讨会、培训班等形式,分享各国在恢复古环境方面的经验和技术。

这种合作与交流的模式促进了经验的传递和技术的创新,加快了古环境恢复的进程。

最后,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也为古环境的恢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公众意识的提升使得环境问题得到广泛关注,人们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民众的参与不仅促使政府加大力度投入环境保护事业,也推动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公众参与意识的增强,为古环境恢复的成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来说,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重视度的提高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恢复古环境的方法与手段也不断地在进展。

人工恢复古环境的方法不断改进,现代科技的应用也不断提高恢复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全球合作与交流促进经验的传递和技术的创新,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为古环境的恢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古地貌恢复方法介绍

古地貌恢复方法介绍

古地貌恢复方法介绍古地貌恢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工程手段和生态恢复措施来还原古代地貌形态和生态系统的过程。

它主要应用于人类活动破坏后的古代遗迹、文化景观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下面将从水体、土地、植被等方面介绍古地貌恢复的方法。

水体方面,可以通过修复湖泊、河流和沼泽等水体来恢复古地貌。

具体措施包括清除污染源,修复水域的生态系统,重建湿地等。

例如,戴奥尔湖在20世纪初遭受了严重的人类开发和污染,导致水质恶化和湖泊濒临死亡。

通过进行底泥清除、湖堤修复和湖水环境治理等措施,成功恢复了湖泊的水质和生态系统。

土地方面,可以通过控制土壤侵蚀、植被恢复和保持土壤水分等方式来恢复古地貌。

例如,在古代农耕地貌恢复中,可以采用耕地林化和间套经济作物种植的方法,改变过度开垦导致的土壤退化问题。

此外,还可以通过梯田和水源地的修复,恢复山区古地貌的生态系统。

植被方面,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恢复湿地和草地等手段来恢复古地貌的植被类型和生态系统。

例如,在沙漠地貌恢复中,可以通过沙漠绿化、人工固沙和引水等措施来恢复沙漠中的植被覆盖,改善土壤质量和水分保持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引种植物物种和恢复当地植物物种的种群数量,来重建古代植被类型的生态环境。

此外,在古地貌恢复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和规划设计。

科学研究可以为恢复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和参数,帮助制定恢复策略和评估恢复效果。

规划设计可以合理布局和安排恢复项目,确保恢复工作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总之,古地貌恢复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项目,涉及水体、土地、植被等多个方面。

恢复的方法主要包括水体修复、土地保护和植被恢复等措施。

通过这些手段,可以有效地还原古代地貌形态和生态系统,保护和再现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残余厚度法恢复古地貌

残余厚度法恢复古地貌

残余厚度法恢复古地貌残余厚度法是一种用于恢复古地貌的地质学方法。

该方法基于地球表面的地层沉积物残留厚度的观察和测量,通过分析沉积物的性质和构成,可以推断出古代地貌的形态和特征。

残余厚度法的基本原理是,地层沉积物的厚度与沉积物的年龄成正比。

当地层沉积物被侵蚀或剥蚀时,只有残留下来的沉积物才能提供关于古地貌的信息。

通过测量残留下来的沉积物的厚度,可以推断出原始地层的厚度和形态。

使用残余厚度法恢复古地貌的步骤如下:1. 收集样本:选择研究区域并收集地层沉积物样本。

样本可以通过钻探或采集地表剖面等方式获取。

2. 测量厚度:使用测量工具(如测深仪、激光测距仪等)测量地层沉积物的厚度。

在不同位置测量多个样本,以获取更准确的数据。

3. 分析沉积物:对收集到的沉积物样本进行物理和化学分析。

包括颗粒大小分析、矿物组成分析、有机质含量分析等。

这些分析可以提供关于沉积物来源、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的信息。

4. 推断古地貌:根据测量到的残余厚度和沉积物分析结果,推断出古地貌的形态和特征。

例如,当残余厚度较大时,可以推断出原始地层较厚,表明古地貌可能是高地或山脉。

当残余厚度较小时,可以推断出原始地层较薄,表明古地貌可能是低地或平原。

5. 确定地貌演化过程:根据古地貌的形态和特征,结合地质学和地貌学的知识,推断出地貌演化的过程。

例如,通过分析沉积物的排列方式和沉积环境,可以判断出地貌形成的原因,如河流侵蚀、风蚀、海岸侵蚀等。

残余厚度法在地质学和地貌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恢复古代地貌的形态和特征,了解地球历史的演化过程,对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残余厚度法也可以用于资源勘探和工程建设等领域,为地质灾害预测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 , 对 其 发 展 及 优 缺 点 提 出一 定 见 解 。 并
关键 词 : 古地 貌 ; 复 方 法 ; 究现 状 ; 缺 点 恢 研 优
古 地 貌 是 多 种 矿 产 资 源 的 有 利 富 集 场 所 ,尤其 是 油 意 差 异 构 造 运 动 造 成 古 地 貌 变 化 的 不 同 。 盆 地 是 整 体 若 气 资 源 得 以 储 存 的 宝 地 。 些 年 来 , 国 发 现 的 大 型 古 地 并 且 均 匀 沉 降 , 形 成 的 古 地 貌 与 原 始 古 地 貌 差 异 较 小 , 近 我 则 貌 油 气 田 , 如 鄂 尔 多 斯 大 气 田 、 里 木 油 田 以 及 渤 海 湾 如 果 构 造 运 动 强 烈 , 保 留 下 来 的 古 地 貌 与 原 始 古 地 貌 比 塔 则 盆 地 的 任 丘 油 田 、 和 庄 油 田 、 西 油 田 、 北 古 潜 山 油 差 异 较 大 , 以 古 地 貌 的 形 成 于 构 造 运 动 的 强 度 有 直 接 义 桩 华 所
当 不 错 的 成 绩 。 我 国 油 气 资 源 的 勘 探 和 开 采 做 出 了 巨 资 料 ,制 作 平 衡 剖 面 ,综 合 分 析 古 地 貌 特 征 。由于 精 度 问 对
大的 贡 献 。
题 , 古 地 貌 精 细 恢 复 中 ,地 震 资 料 只 能 作 为 参 考 。 于 在 对
古 地 貌 的 研 究 起 步 于 2 0世 纪 50年 代 , 要 是 在 古 地 以 先 利 用 地 震 和 测 井 、 井 资 料 , 期 制 作 残 余 构 造 图 , 主 钻 前 貌 的 野 外 描 述 和 地 貌 年 龄 的 恢 复 方 面 的 研 究 。 国 古 地 并进 行 视厚 度 校 正 , 次,应 用 盆 地 模 拟 软 件 BasinMOd 我 其 貌 的 研 究 工 作 起 于 20世纪 70年 代 , 目前 为 止 取 得 了相 1 到 D进 行 单 井 埋 藏 史 模 拟 和 压 实 恢 复;最 后 ,结 合 地 震 解 释
地 球 物 理 法 就 是 充 分 利 用 地 震 、 井 资 料 , 断 提 高 测 不 括 剥 蚀 量 恢 复 和 去 压 实 校 正 J 。目前 国 内 一 些 学 者 对 古 地 震 属 性 , 立 定 量 识 别 标 志 模 型 , 其 识 别 能 力 增 强 , 建 使 地 貌 的 研 究 大 多停 留 在 定 性 表 述 阶 段 。 于 其 沉 积 记 录 然 后 运 用 测 井 资 料 对 其 进 行 约 束 、 证 , 不 断 修 改 模 基 验 并 资 料 的 多 少 其 恢 复 的 精 度 有 一 定 的 差 异 。 恢 复 的 结 果 型 , 到 接 近 理 想 程 度 。 如 拜 文 华 等 ( )6 、 金 友 其 直 例 2002 [ ] 代 是 古 地 貌 图 , 就 是 指 盆 地 发 育 某 一 时 期 的 某 个 界 面 上 等( 5, 6) 强 调 了 利用 高 精度 地 震 资料 , 测 井 资 也 20 20 0 0 在
本刊特稿 ・
古地貌恢复方法及其优缺点
曹志松 申赵 军 ( 成都 理工 大 学地பைடு நூலகம் 研 究院 成都 6 0 ) 1 5 0 9
摘 要: 古地貌是 多种矿 产资源 的富集地 , 尤其是油 气资源勘探 和开发 的重点 。 目前 国内对 古地 貌的研 究主要着重 于古 地 貌 的 恢 复 方 法 。 近 几 年 出现 的 古地 貌 恢 复 方 法 主 要 有 : 球 物 理 法 、 最 地 印模 法 、 序 地 层 法 、 积 学 方 法及 残 余 厚 度 法 层 沉
等 深 度 线 所 表 示 的 此 界 面 表 面 凹 凸 状 态 图 。 用 等 值 线 料 的 约 束 下 识 别 岩 溶 沟槽 ; 利 韦忠 红 ( ] 200 6)[ 利用 三 维 地
来 大 致 描 述 地 质 历 史 时 期 古 地 貌 的 形 态 。 想 准 确 的 恢 震 资 料 结 合 钻 井 资 料 对 塔 河 油 田 4 区古 岩 溶 地 貌 进 行 恢 要
1 古 地 貌 的恢 复 现 状
剥蚀 作 用 较 弱 的 凹 (洼) 陷,可 以 采 用 压 实 恢 复 和 古 水 深 古 地 貌 恢 复 由 构 造 恢 复 和 地 层 厚 度 恢 复 两 部 分 组 成 校 正 进 行 古 地 貌 恢 复 。
( 加 仁 和 陆 明德 ,19 )。 者 包 括 构 造 沉 降 量 的 恢 复 和 2 2 地球物 理法 叶 5 前 9 . 水 平 走 滑 量 的恢 复,难 度 很 大 ( 立勤 等,200 )。 者 包 张 5 后
田 、 及 在 河 南 登 封 发 现 的 铝 土 矿 等 等 。 些 具 有 很 高 经 关 系 。 动 越 强 烈 , 复 工 作 就 越 困 难 , 此 采 用 构 造 分 以 这 活 恢 因
济 价值 的发 现 , 加 刺激 了人 们对 古 地 貌研 究 的热情 。 更
析 和 沉 积 分 析 相 结 合 对 古 地 貌 的 恢 复 更 准 确 一 些 [ l 可 5 。
复 古 地 貌 还 要 借 助 其 他 参 数 。目前 恢 复 古 地 貌 的 方 法 主 复 , 是 该 方 法 具 体 运 用 的 实 例 。 都 要 有 : 积 学 分 析 法 、 余 厚 度 法 、 模 法 、 拉 平 法 和 地 2 3 印模 法 沉 残 印 层 .
震 古 地 貌 法 、 实 恢 复 法 、 造 分 析 法 以 及 上 述 几种 方 法 压 构 的 综 合 。 面 简单 介绍 这 几种 方 法及 其应 用 实例 。 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