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貌恢复
古地貌恢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切割丝 自身的刚性 等原因 ,上下导丝模导头与切割丝的倾斜会产生误 差 ,改硬丝为半硬 丝或 软丝进行 加工可减少 因切 割丝刚性 引起 的误 差 。④由于锥度切割时排屑困难 ,导头部的切割 丝拖动力较大 ,容易
[ 沈 洪. 走 丝 电火花 线切 割及 走丝 系统 的现 状和 发展 Ⅱ. 工 3 ] 低速 】 电加
割相比低的多,尤其是在锥度很大的情况 下,差别更大。主要是 由于
锥度加工时排屑困难 、 削液的环境不理 想,电参数不合理 等多方面 切 的原 因造成的。以下为从实际经验中 , 针对锥度切割时的具体情况总 结 出来的一些加工要点 :①固定锥度切割前首先要分析零件的锥度 , 判断是否在机床允许的锥度切割范围之 内,若不在范 围之 内可以根据 具体机床 的型号 ,改进部分机床部件结构或购置 专门的机床套件。② 改善喷流状况 ,使用专用喷嘴。采用大开 口朝上增加喷流流量 ,采用 闭合加工 法 , 小z 减 轴高度 ,尽量使两喷嘴之间的距离最小 。③ 由于
断丝 ,因此 ,必须降低加工能量 ,增大放 电间隔时间 , 增加加工中的
平均 电压。
参 考 文 献 【 冯 勇刚 ,谭平 宇. 走 丝 线切 割 加 工 工 艺覆 操作 技 巧 口. 具 工 1 】 慢 】 模
业 .20 0 2.1 2
【 狄 士春 慢 走 丝 电火花 线切 割加 工 断丝 原 因分析 及处理 团. 工 2 ] 电加
长,能够将所有的高位削平并且把地位填平。这种假设是理论上 的, 实际中最后是不平的 。如何尽 量的符合实 际情况 ,这就需要 做背景 校 正。背景校正的参数与 ( 从恢复层到标准层 ) 的沉积时间有关 ,沉积 时间越 长,这个系数就越小 ,反之就越大。如公式 :上 =y + ; 七 其中 :Y 是沉 积后的标准层深度 ;k 为背景 校正系数 ( 者说 补偿系 或 数 ), 是一个经验值 ( 因为地层沉积 的不可模拟性 ,只能通过试验求 取 );d 0 贝是基于层拉平技术恢复出的古地貌 。本地 区所选 的背景 校
古地貌恢复方法和技术

古地貌恢复方法和技术一、地质调查法地质调查是恢复古地貌最重要的方法之一、通过实地考察和采集各种地质资料,如地层岩性、构造特征、古地磁数据等,判读区域古地貌的类型、形态和演化过程。
地质调查还可以通过采集古地貌化石和古植物化石等,对古代植被和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研究。
二、遥感影像解译法遥感影像解译是一种在人眼观察不到的区域,通过对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影像的解译,获取古地貌信息的技术。
遥感影像解译可以获得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古地貌图像,可以显示出地表的形态和特征,进而恢复古地貌的分布和演化过程。
三、数值模拟法数值模拟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和数学等方法,对古地貌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进行模拟和重建的技术。
数值模拟法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仿真实验,模拟古气候、古河道演化等过程,恢复古地貌的形态和特征。
数值模拟法可以用来预测古地貌的演化趋势,揭示古地貌的形成机制和规律。
四、场地复原法场地复原是指通过修复、保护和再造等措施,使古地貌恢复到原貌或近似原貌的技术。
场地复原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保护现有的古地貌,禁止破坏和开发;修复古地貌的形态,如修复侵蚀或冲击等痕迹;再造古地貌的特征,如再造古河道、古湖泊等。
五、综合应用法综合应用法是指将多种方法和技术综合利用,对古地貌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和恢复。
综合应用法可以建立多个模型和方法,对古地貌的形态、特征、分布和演化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从而恢复出更加准确和完整的古地貌图像。
总之,古地貌恢复方法和技术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以获得准确、完整的古地貌信息。
只有通过科学的研究和技术手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保护古地貌,为人们认识地球演化历史、人类文明起源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二连盆地乌兰花凹陷古地貌恢复及构造发育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 : T E 1 2 2 . 3
文献标 识码 :A
S t u d y o n P a l e o g e o mo r p h i c Re s t o r i n g a n d S t r u c t u r a l De v e l o p me n t Hi s t o r y o f
Ab s t r a c t : I n t u i t i ve u n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b a s i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s u c h a s e a r l y p a l e o s t r u c t u r e , p a l e oe n v i r o n me n t a n d p a l e o c u r r e n t c o u l d be go t b a s e d o n pa l e o g e o mo r ph y r e s t o r i ng p r o t o t y p e b a s i n s , l a y i ng s o l i d ba s i s f o r f u r t h e r o i l nd a ga s e x p l o r a t i o n . T a k i n g Wu l a n h u a s a g a s n a e x a mpl e , 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d t he s t r u c t u r a l c h a r a c t e is r t i c s o f Me s o z o i c r e s i d ua l s a g s i n Er l i n a Ba s i n , c o mb i ne d mu l t i p l e p a l e o ge o mo r ph i c r e s t o r i n g me t h o d s i nc l u di n g t h e ge o p h y s i c a l me t ho d , t h e r e s i d u a l t h i c k n e s s me ho t d ,a nd s e q u e n c e s t r a t i g r a p hi c me ho t d, u s e d 3 D v i s u a l i z 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a s a me d i um,a nd t r ul y r e l f e c t e d t h e s t r u c t u r a l d e v e l o p me n t h i s t o r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e s a g . Pa le o g e o mo r p hi c r e s t o in r g s h o ws ha t t W ul a nh ua s a g t o o k s ha p e d u r i n g t h e s e di me n t a r y s t a ge o f Ea rl y Cr e t a c e o u s Ae r s h a n Fo r ma t i o n;t he s e d i me n t a y r s t a g e of T e n g g e e r F o m a r t i o n i s t he e x p a ns i o n s t a g e o f f a u l t d e p r e s s i o n ; l a c u s t i r ne b a s i n s h r a n k nd a s t r u c t u r e r e ve  ̄e d d u r i n g he t s e d i me n t a r y s ag t e o f S a i h nt a a l a F o m a r t i o n , wh i c h a s a wh ol e e x h i b i t e d he t c h a r a c t e is r t i c s ha t t s o u r c e r o c k s we r e t h i c k a t e rl a y s t a ge a nd e r o d e d a t l a t e s ag t e . Ke y wo r d s : Er l i a n Ba s i n, Wu l a n hu a s a g , r e s i d u l a s a g, pa l e o g e o mo r p h y , 3 D v i s u a l i z a t i o n , s t r u c t ur a l d e v e l o p me n t h i s t o y r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的古地貌定量恢复新方法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的古地貌定量恢复新方法乔博;刘海锋;何鎏;蔡明歌;张芳;袁继明【摘要】近年来,靖边气田在上、下古生界立体开发过程中,多次在原预测模型的侵蚀沟槽区域发现下奥陶统马五1+2亚段完整,引起人们对原古地貌恢复方法的质疑.为此,综合分析现有古地貌恢复方法的优缺点,基于印模法和残厚法,提出了一种靖边气田的古地貌定量恢复新方法:选取任意一点作为参考水平面,将该水平面至奥陶系剥蚀面的距离作为古地貌高程值,通过绘制古地貌高程图实现古地貌的定量化表征与侵蚀沟槽预测.结果表明:在靖边气田侵蚀沟槽的重新刻画中,侵蚀沟槽的展布模式由原来的“东西向树枝状沟槽模式”变为“沟槽与潜坑并存模式”,且2017年完钻的8口井,有7口井的实钻结果与新方法预测的古地貌相吻合.【期刊名称】《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18(041)004【总页数】6页(P32-37)【关键词】古地貌恢复;靖边气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侵蚀沟槽【作者】乔博;刘海锋;何鎏;蔡明歌;张芳;袁继明【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古地貌是控制盆地内沉积相发育与分布的主导因素,古地貌恢复有助于开展构造演化特征研究、识别储层发育与分布特点及判断古地理环境、古生物分布 [1-4]。
目前,常用的古地貌恢复方法主要有残余厚度法、印模法、层序地层学法、地球物理法和盆地分析回剥法[5-7]。
印模法应用最为广泛,是一种半定量化方法,但只是一种古地貌形态的镜像回放,并不代表真正的古地貌形态,对“印模”地层也需要进一步去压实校正[8-11];残余厚度法属于半定量恢复法,简单易操作,但是未考虑后期构造对沉积的影响,误差较大[12];层序地层恢复法是通过顶面层拉平来刻画底面形态,该方法研究结果为沉积前相对古地貌,要恢复其绝对古地貌,需要考虑剥蚀厚度、脱压实校正、古水深等[13-14]。
古地貌恢复方法介绍

古地貌恢复方法介绍古地貌恢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工程手段和生态恢复措施来还原古代地貌形态和生态系统的过程。
它主要应用于人类活动破坏后的古代遗迹、文化景观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下面将从水体、土地、植被等方面介绍古地貌恢复的方法。
水体方面,可以通过修复湖泊、河流和沼泽等水体来恢复古地貌。
具体措施包括清除污染源,修复水域的生态系统,重建湿地等。
例如,戴奥尔湖在20世纪初遭受了严重的人类开发和污染,导致水质恶化和湖泊濒临死亡。
通过进行底泥清除、湖堤修复和湖水环境治理等措施,成功恢复了湖泊的水质和生态系统。
土地方面,可以通过控制土壤侵蚀、植被恢复和保持土壤水分等方式来恢复古地貌。
例如,在古代农耕地貌恢复中,可以采用耕地林化和间套经济作物种植的方法,改变过度开垦导致的土壤退化问题。
此外,还可以通过梯田和水源地的修复,恢复山区古地貌的生态系统。
植被方面,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恢复湿地和草地等手段来恢复古地貌的植被类型和生态系统。
例如,在沙漠地貌恢复中,可以通过沙漠绿化、人工固沙和引水等措施来恢复沙漠中的植被覆盖,改善土壤质量和水分保持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引种植物物种和恢复当地植物物种的种群数量,来重建古代植被类型的生态环境。
此外,在古地貌恢复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和规划设计。
科学研究可以为恢复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和参数,帮助制定恢复策略和评估恢复效果。
规划设计可以合理布局和安排恢复项目,确保恢复工作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总之,古地貌恢复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项目,涉及水体、土地、植被等多个方面。
恢复的方法主要包括水体修复、土地保护和植被恢复等措施。
通过这些手段,可以有效地还原古代地貌形态和生态系统,保护和再现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残余厚度法恢复古地貌

残余厚度法恢复古地貌残余厚度法是一种用于恢复古地貌的地质学方法。
该方法基于地球表面的地层沉积物残留厚度的观察和测量,通过分析沉积物的性质和构成,可以推断出古代地貌的形态和特征。
残余厚度法的基本原理是,地层沉积物的厚度与沉积物的年龄成正比。
当地层沉积物被侵蚀或剥蚀时,只有残留下来的沉积物才能提供关于古地貌的信息。
通过测量残留下来的沉积物的厚度,可以推断出原始地层的厚度和形态。
使用残余厚度法恢复古地貌的步骤如下:1. 收集样本:选择研究区域并收集地层沉积物样本。
样本可以通过钻探或采集地表剖面等方式获取。
2. 测量厚度:使用测量工具(如测深仪、激光测距仪等)测量地层沉积物的厚度。
在不同位置测量多个样本,以获取更准确的数据。
3. 分析沉积物:对收集到的沉积物样本进行物理和化学分析。
包括颗粒大小分析、矿物组成分析、有机质含量分析等。
这些分析可以提供关于沉积物来源、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的信息。
4. 推断古地貌:根据测量到的残余厚度和沉积物分析结果,推断出古地貌的形态和特征。
例如,当残余厚度较大时,可以推断出原始地层较厚,表明古地貌可能是高地或山脉。
当残余厚度较小时,可以推断出原始地层较薄,表明古地貌可能是低地或平原。
5. 确定地貌演化过程:根据古地貌的形态和特征,结合地质学和地貌学的知识,推断出地貌演化的过程。
例如,通过分析沉积物的排列方式和沉积环境,可以判断出地貌形成的原因,如河流侵蚀、风蚀、海岸侵蚀等。
残余厚度法在地质学和地貌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恢复古代地貌的形态和特征,了解地球历史的演化过程,对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残余厚度法也可以用于资源勘探和工程建设等领域,为地质灾害预测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一种古地貌恢复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古地貌恢复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ff9d3e4a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91.png)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249019.3(22)申请日 2017.04.17(71)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100728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22号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72)发明人 张军涛 何治亮 金晓辉 王丹丹 孙宜朴 孟庆强 陈霞 李淑筠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代理人 吴大建 王浩(51)Int.Cl.G06T 17/05(2011.01)G01N 27/04(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古地貌恢复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古地貌恢复方法,其包括:S1根据成因不同将角砾岩划分为岩溶破碎角砾岩、岩溶塌陷角砾岩和岩溶堆积角砾岩,通过建立岩溶角砾岩识别模式识别目标层全井段的岩溶角砾岩;S2对全井段的岩溶堆积角砾岩和岩溶坍塌角砾岩的位置进行标记,将每口钻井中所标记出的最低位置标记为最低潜水面位置并确定出全井段最低潜水面;标记每口钻井的不整合面位置并确定出全井段不整合面;S3将全井段最低潜水面、全井段不整合面和钻井柱子组成岩溶古地貌钻井分析剖面,以全井段最低潜水面为基准面将岩溶古地貌钻井分析剖面拉平,绘制出岩溶古地形剖面;S4在岩溶古地形剖面上将每口钻井的相对高程值标注,依此为据绘制等值线成图,该等值图为古地貌图。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3页CN 108734779 A 2018.11.02C N 108734779A1.一种古地貌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成因不同将角砾岩划分为岩溶破碎角砾岩、岩溶塌陷角砾岩和岩溶堆积角砾岩,通过建立岩溶角砾岩识别模式识别出目标层的全井段的岩溶破碎角砾岩、岩溶塌陷角砾岩和岩溶堆积角砾岩;S2对所述全井段的岩溶堆积角砾岩和岩溶坍塌角砾岩的位置进行标记,将每口钻井中所标记出的最低位置标记为最低潜水面位置并确定出全井段最低潜水面;标记每口钻井的不整合面位置并确定出全井段不整合面;S3将全井段最低潜水面、全井段不整合面和钻井柱子组成岩溶古地貌钻井分析剖面,以全井段最低潜水面为基准面将岩溶古地貌钻井分析剖面拉平,绘制出岩溶古地形剖面;S4在岩溶古地形剖面上将每口钻井的相对高程值标注,依此为据绘制等值线成图,则该等值图为岩溶时期古地形图,即为古地貌图。
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扶余油层古地貌恢复及构造演化

d e s t r u t i o n i n mo s t a r e a s ;t h e l i t h o l o g y c h a n g i n g q u i c k l y ,ma k i n g t h e c o mp a c t i n g r e s t o r a t i o n d i ic f u l t ;a n d t h e d a t a
杨 亮
中国石油 吉林 油 田勘探开发研 究院 ,吉林 松原 1 3 8 0 0 0
摘要:针对松 辽盆地 南部 中央坳 陷区扶余 油层 开展 古地 貌恢复及 构造 演化的研 究存在 3个难点 :较 多
区域存在强烈剥蚀 ,地层破坏严重 ;岩性 变化 大 ,造 成压 实恢复 困难 ;数 据计算庞大、繁琐 。本 文通 过优选有效 的地层剥蚀 方法 ,建立合理 的连续脱压 实恢 复方程 ,编制便 捷的软 件 ,完成 了该项研 究。 研 究揭 示扶余 油层 沉积 时期 ,研 究 区地 势相 对平坦 ,使 得河道砂体 广泛分布 ,南、西 南、西部 3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