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

第1课 长河漫
年级 9年级上册 执教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
→多媒体演示图片与文字。
问题导入
有效引导
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 ? 熏 陶器的出现意味着什么 ? 芽 1. 器物的用途:关联早期人类的生存方式 ? 鸦 2. 设想陶器产生的过程。 小结:陶器的出现标志了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一大进步;随着采集、耕织和手工业的发展,定居后的氏族成员需要一些器物来保存种子,储藏粮食,要
以植物为材料的容器;早期陶器上装饰的绳纹、篮纹、席纹等编织纹。

彩陶、青

了解、推

揣测纹样
欣赏分析《人面鱼纹盆》的纹样 ? 熏推想史前人类生活情景以及纹样所反映的社会内容; 1. 鱼在人面周围有规律的排列,形成规则的图形,纹样组合采用了哪些手法? 2. 渔猎是原始人类重要的生产方式,但图案并没有直接表现捕鱼的情景,你认为还有其他的意义吗?它是单纯的装饰吗? 教学提示: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生殖崇拜的象征,鱼在仰韶
→《人面鱼纹盆》以及人面鱼纹的分解动画。 →术语解释:巫术图腾。


分析彩陶纹样具象与抽象的变化,通过讨论得出方法和结论。 1. 摄取、归纳并最大限度简化图形中的关键特征; 2. 按照一定规则重新组合排
→鱼纹、鸟纹、蛙纹以及相关几何纹的关系和变化。
了解纹样
彩陶鸟纹与青铜器凤纹比较: 视觉感受:朴实与华丽,简略与丰富; 造型手法:写实与夸张; 象征意义:氏族图腾;用来“辨神奸”的图腾符号。 教学提示:商周青铜器大多作
→彩陶鸟纹与青铜器凤纹图片。
商周青铜器纹饰:饕餮、夔龙、夔凤。 小结:饕餮纹是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夔龙或夔凤图案,其形象狞厉可怖,是用来“辨神奸”的图腾符号。它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

→青铜器上的饕餮、夔龙、夔凤纹饰。

具有高度写实风格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向东行进的布阵设计,清楚地代表了秦军由西而东消灭六国的锋芒所指。
→秦始皇陵兵马俑:兵俑坑、兵俑造型以及细节。


学习活动 1. 尝试将动物或植物的形象变化为抽象图形,并将其组合为适合纹样。 2. 课后通过互联网、书刊杂志收集有关彩陶、青铜器和兵
→动植物形象参考图片。 →提供网址。
1. 参与的程度与认识问题的深度; 2. 明确辨识所学纹
对彩陶、青铜器有

图形的理解、变

第2课 我的居
年级 9年级上册 执教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课时教学目标:利用纸质材料制作比例关系基本准确的简单居室模型。
对透视的基本
媒体准备:挂图、居室模型、家具模型的半成品以及多媒体演示课件。
谈谈自己的居室;说说自己最

列举学生准备的材料,讲解材料的特性以及加工方法; 讲解门窗切割加工以及装饰方法;
→挂图:立方体的展开平面; 实物展示制作过程:居室模型、家具模型的半成品。

讨论

小组内协调统一风格、

在俯视图和侧视图上按

确定分配制作材料。

通过一个视点观察模型内部体积,找出近大远小规律; 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研究透视的方法; 利用网格工具观察模型内部
讨论并
→丢勒 版画插图《透视研究》。 →居室透视图。
归纳学生的结论,讲解平行透视的原理: 1. 与网格(画面)平行的

与网格(画面)垂直的

进一步完善居室模型;继续观察室内以及自然界的透视现

课时教学目标:在对居室色彩搭配、家具设计等相关问题思考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尝试运

依据模型,
复习上节课的透视知识,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讲解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透视规律要点: 1. 掌握术语:视平线、消失点、消失线; 2. 画面、物体、消失点之

→居室透视图 ? 押 展示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透视规律。 →丢勒 版画插图《透视研究》。


把透视

比较同一设计但不同色彩运用所产生的效果;讨论、分析居室设计中色彩的搭配,以及色彩对心理情绪的影响。
→展示不同色彩风格的居室图片。
设计作业的基本要求: 1. 运用本课所学的透视知识;
较准确地反映设计意图;
画面效果清晰整洁。
理解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动手能力。
第3课 静物有
年级 9年级上册 执教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教学目标:掌握欣赏静物画的一般方法,了解静物画表现有关知识,并能结合自己的感受对静物画作品发表独特见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码相机、静物台及衬布、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物品、取景框、作业纸和铅笔等。
引导学生就课题展开议论,理解《静物有声》的含义,进入作品欣赏的学习内容。 小结:艺术家出于对表现生活

作品欣赏 《冠军的象征》欣赏引导(关于题材): 1. 排球和冠军之间的联系;
作品给予我们的整体感
→《冠军的象征》。 →《高更的椅子》。 →《天伦之乐》。
如果我来表现这个题材。

作品给予我们的整体感受

依据时间、物品感受画面
? 押明亮的、沉闷

椅子、书籍和蜡烛在这里

强烈的色彩对比与画家当

你的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



构图分析 比较苏巴朗和塞尚的作品,不同的构图和光线给我们完全不同的感受。《有壶的静物》运用强烈的明暗对比,使物体凸现在深沉的背景上,水平线构图使画面平静并具有秩序感,表现出沉着、宁静、优雅的古

→《有壶的静物》及构图示意。 →《静物》及构图示意。
按照活动一的任务要求分组,
→用构图草样讲解或数码相机对各组静物
的不同角度拍照并演示。
学生分小组以草图形式进行写生,教师巡回辅导,对部分作
→草图写生步骤和范式。
教学目标:根据上节课草图,借助静物画作品的参照,尝试
课前准备:草图、静物画作品图片、粗铅笔、水彩等工具;多媒体课件。
交谈:a. 你准备画一幅什么样的静物,用什么样的构图、色彩表现主题?b. 你打算怎样画这幅静物?

→画法建议、步骤示意以及范式。

教师辅导。
展示、评
学生互评,教师总结。
第4课 凝固的
年级 9年级上册 执教 李白兰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教学目标: 欣赏经典建筑的形式美,体会和认识建筑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模型用纸张、工具刀、尺子、铅笔垫板、直尺、圆规、胶棒等。
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因为好的建筑不仅仅是用于遮风避雨的构筑物,它还

欣赏、分
1. 感受作品; 2. 运用建筑造型美感要素,对作品的造型、结构、色彩、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a. 布达拉宫、天坛祈年殿、悉尼歌剧院造型都有向上的趋势,却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你能说出它们的区别吗? ? 穴直线和曲线、规则与变化、环
? 雪
仔细观察天坛祈年殿,从

比较布达拉宫和加拿大蒙
→布达拉宫、天坛祈年殿、悉尼歌剧院等。 →以上建筑的体积组合示意图。
制作小训
1. 参照图片中屋顶和墙面的造型,通过剪切、折叠、粘合等方法,用纸做一个简单的造
→几何体展开平面图演示和讲解。
转动这个造型,从不同角

基于这个造型,设想添加

按设计风格进行小组组

总结、评
布置后续
1. 对教学做出总结,点评新颖的制作和设想并提出建议; 2. 为进一步了解建筑艺术提供教学资源;
讲解下节课任务,布置准
→学生草图展示、归类。 →相关书籍和网址。
教学目标:根据设计草图,制作简单的建筑模型;进一步感
课前准备:同上。
学习制作
1. 对小组的设计进行评价,为制作提出建议; 2. 明确制作过程中安全、卫生以及爱护

公物等注意事项;
折叠、挖切、粘合等方法
→制作方法步骤。
制作模型 分小组制作模型,教师巡回辅导,对制作工序、方法以及良

作品展示
1. 从视觉效果感受、造型、结构、色彩等方面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师生结合经典作品交谈制
→经典作品举例。
对本单元学习做出总结;安排

第5课 走进微观
年级 9年级上册 执教 赵戈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教学目标:发现和欣赏微观世界呈现的形式结构美感,探究自然结构与图形结构的共同规律;根
课前准备:多媒体演示课件、演示挂图、作业范式等等。
首先,我们来学习名词“形态”。 形态是指事物的形状和神态,也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 形态包括形状和情态两方面,让我们举例说明: 荷花是我们常见的植物,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对荷花的一系


→字幕 →荷花 →俯瞰河流(学习大空间) →故宫

欣赏活动导向: 1. “原子”整齐排列,秩序感的体现显而易见,“神经细胞网络”看上去复杂零乱,它的秩序是怎样体现的呢?是它统一的结构方式,相同的是点和线的组合。 2. 一切事物都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细胞团形成的过程也是形状变化的过程,分离和集聚

想像浮游生物的变化过程,

→“原子”“神经细胞网络”以及点、线示意图 →细胞团形成过程 →海洋浮游生物
观察显微镜里的微生物,记录它
们的形象。
将记录的微生物形象经过想像加工成基本形,按一定规律进行组
→粗铅笔、彩色铅笔和作业纸
作业评价内容:画面具有形式美感;运用一定的造型规律;基本形创意具有想像力;学习态度认

教学目标:运用插接方法,制作立体造型。
展示学生作业,总结上一课时的知识要点,导入新课。 大自然的美是在变化统一的矛盾中形成的,人工形态正是基于对
课前准备:纸板、工具刀、铅笔和尺子。 →“原子”以及结构示意、“灯心草”、“原子博物馆”、“球状骨骼”
讲解插接造型制作方法,要点:基本形体、插接切口。分配小组
→制作方法演示


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表现的形态进行描述,相互评价。 作业评价内容:造型具有美感;

第6课 以形写
年级 9年级上册 执教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感受祖国文化独特的精神风
课前准备:演示和作业用的国画工具以及欣赏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关于课题“以形写神”的谈话:
词义理解的讨论。(出处→《藏族舞

蹈》和《戏剧人物》 →字幕

以《藏族舞蹈》和《戏剧


欣赏分析 《太白行吟图》欣赏要点: 1. 画面感受:简约造型和空白的处理所营造的气氛。
诗人的神态:沉浸在无际

了解写意画的特点,感受
→《太白行吟图》以及局部

临摹体会 教师示范,讲解要领,学生选择教材提供的人物画作品进行
→古典音乐背景
展示评价 展示自己的作品,交谈临摹过程中的体会和对自己的评价。

教学目标:运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人物,并通过人

讲解创作
赏析提示:(作为学生讨论的参考导向) 小孩和小乌龟描绘画题明示的
→《学步》 →《相马图》






尝试创作 1. 学生议论:画什么?怎样画?
创作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
→教学活动任务
作业评价 评价内容:
主题表现;
人物神态;
画面效果。

第7课 幽默与
年级 9年级上册 执教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教学目标:品味漫画的乐趣,了解漫画的知识以及创作的方法,尝试漫画创作;培养学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漫画和相关资料,简便的绘画工具等。
漫画欣赏从作品表达的主题入手,以交谈的方式联系生活中相似的现象,发现作者把握的
→漫画作品

1. 总结漫画的种类,探讨漫画的功能。 漫画的功能:歌颂、讽刺、传播、娱乐等。 漫画的种类:独幅、多幅、连环等(形式),政治漫画、新闻漫画、科学漫画、哲理漫画、幽默漫画、肖像漫画、故事漫画等(内容)。
找出你喜欢的漫画作品并

从笑话、故事到对社会、

在认识思维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进行联想接力画练习创作和专


总结本课教学。

以艺术的表现手法为重点的欣赏。 →漫画作品
1. 结合图例,师生共同分析漫画家运用的艺术手法。如:外国漫画《无题》构思的夸张(内容和情节的夸张),做到了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如《武大郎开店》、《百鬼斩尽 此精独留》、《画白居易诗意》等灵活借用

学生将经过自己寻找、筛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构思大胆表现出来,完成漫画的创作。 作业的安排,以每人能够完成1—2幅漫画为宜。形式和内容可多样化,不应过多限制,
→绘画工具、材料
采用随堂展览的方式,选定一个“小展漫画”的组织评选班子。由学生确定自选参展的作
→学生课堂作业
第8课 过大年 年级 9年级上执教 向莲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教学目标:了解传统民间美术活动和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运用民间

剪纸的表现方法,完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各族人民
背景音乐《欢乐中国年》 欢度春节的各种活动:划旱船、舞龙、

剪纸的基
(以讲
剪纸是我们中国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剪纸的类型多样,窗花是剪纸艺术的一个主要品种,它用于岁时节日民俗,题材大多是对吉祥、幸福、美好的祝福,形式上则要求热闹、

分别用阴刻、阳刻方法剪出来的剪纸图案。 阴刻、阳刻效果相结合的剪纸图案。




剪纸常用
剪纸常用的装饰纹样: 1. 锯齿纹:常用来表现动物的皮毛、刺、草以及类似的东西。特点:较硬。 2. 鱼鳞纹:用来表现鱼鳞、波浪以及类似的东西。特点:柔和,具有动感。
月牙纹:用来表现衣纹褶
锯齿纹、鱼鳞纹、云纹、月牙纹的图例。
云纹:用来表现云朵、花

探究与表
(蝴蝶的表
1. 传说故事:讲有关蝴蝶的民间传说,欣赏蝴蝶剪纸。 2. 讨论、分析:交谈的感受,讨论点、线、面不同组合表现的不同美感。 点:散,像礼花,有闪烁感。 线:有方向感,动感。 面:饱满,富贵。 3. 学生表演高兴与愤怒的表情,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表情的面部特征。


多媒体动画 由点、线、面装饰的蝴蝶剪纸。 面部表情示意图 表现喜庆的蝴蝶剪纸 蝴蝶的组合变形图形


设计与制作


展示、评
1. 将学生作业贴在花灯上进行展示;讲一讲自己的作品还能用在什么地方。 2. 学习拓展:剪纸的用途,彩色剪纸。
教师对学习活动做出评

彩色剪纸,剪纸的更多用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