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别让沉没成本误导决策

合集下载

浅析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的区别以及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浅析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的区别以及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浅析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的区别以及对投资决策的影响作者:左顺余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6年第01期投资是企业使用资本的过程,其目的就是通过投资,为股东创造财富,实现股东财富价值最大化。

但是,投资是有风险的,如何降低投资风险,将有限的资金投到效益最好的项目,就需按照一定的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分析和决策。

目前投资决策的方法有多种,但普遍使用的为净现值法(NPV)和内含报酬率法(IRR),当NPV法与IRR法相矛盾时,以NPV法为准。

NPV法与IRR法,都离不开项目现金流量这个指标,而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对项目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影响较大,如不准确掌握,进而影响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与否。

为此,现将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的区别以及对投资决策的影响浅析如下,以便在投资决策分析中,正确识别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从而正确计算项目的现金流量,提高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性。

一、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的概念沉没成本是指与项目投资有关联,在项目投资决策前已经发生的支出或者已经发生尚未支付的费用。

机会成本,是指在互斥项目中,选择一个项目就必然放弃另一个项目或其他方案,所放弃项目或其他方案的预期收益就形成所采用项目的机会成本。

二、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的区别和联系两者的区别在于:一是沉没成本是已经发生的支出或者费用,而机会成本是支出没有发生,不是一种费用;二是沉没成本是过去发生的,现实的,而机会成本是未来预期收益的放弃;三是沉没成本不影响项目未来的增量现金流量,而机会成本影响项目未来的增量现金流量;四是沉没成本在计算项目现金流量时不予考虑,而机会成本应该考虑。

两者的联系是都与所研究的投资项目相关联,发生的支出或费用与所研究的项目无关联的,不是该项目的沉没成本,所放弃的收益与所研究项目无关联的,也不是该项目的机会成本。

三、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对投资决策的影响(一)沉没成本对投资决策的影响人们对投资项目进行决策评价中,在对现金净流量的计算时,因对沉没成本的概念理解含糊,判断不准确,往往将不应计入现金流量的沉没成本计入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从而增加项目现金流出量,减少现金净流量,减少项目的NPV和降低项目IRR,进而影响了项目的投资决策,导致决策失误,失去投资良机。

机会成本与沉没成本

机会成本与沉没成本

机会成本与沉没成本在经济学中,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和沉没成本(Sunk Cost)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揭示了人们在做出决策时所面临的选择和不可逆性。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理解并正确运用这两个概念,都能使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并最大化我们的利益。

机会成本什么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进行某种活动或决策时所放弃的最佳替代选择带来的成本。

它是我们为了追求某种利益或满足某种需求而放弃的其他潜在收益的价值。

换句话说,机会成本是我们选择A而放弃了B所付出的代价。

为什么会有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的存在可以归因于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的无限性。

由于资源有限,我们必须在各种选择之间做出决策。

而且,一旦我们做出了选择,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放弃其他的选择。

机会成本提醒着我们,在决策时要考虑到被放弃选择的潜在价值。

机会成本的实际应用机会成本的概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无论是在购物时选择一种商品而放弃其他商品的机会成本,还是在职业发展时选择某种就业机会而放弃其他机会的机会成本,都是机会成本概念的应用。

假设你有1个小时的空闲时间,你可以选择看电视、玩游戏或者去锻炼身体。

如果你选择看电视,那么你放弃了玩游戏和锻炼身体的机会。

电视的机会成本就是你放弃的玩游戏和锻炼身体所能带来的潜在收益。

同样地,如果你在职业发展中选择了某个方向,这意味着你必须放弃其他可能的发展机会。

这些放弃的机会成本可能包括其他行业的发展机会、更高的薪水或更好的工作环境。

因此,了解机会成本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权衡各种选择,做出最明智的决策。

沉没成本什么是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且无法被回收的成本,其产生的决策对当前和未来不会有任何影响。

换句话说,沉没成本是已经成为过去的事情,无论我们如何决策,都无法改变的成本。

为什么会有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源于决策的不可逆性。

一旦我们做出了某个决策,不论其结果如何,我们都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成本。

面对沉没成本,我们的决策应该基于当前和未来可以控制和改变的因素,而不是过去不可改变的事实。

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

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

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成本、收入、利润这些都是经济活动中最为常见的概念,不需要学习任何经济学知识,大部分人都应该清楚其含义。

然而如果你真的深入到经济学研究的不同问题当中,特别是那些复杂而高阶的经济行为,你就会发现要想把这些概念完全说清楚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即使到了现在,经济学领域当中对于这些基础概念的脑洞还是越开越大。

今天我们就尝试为大家聊聊成本的话题。

敬请收听。

会计成本首先要说一下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区别。

对于经济学,可能多数人会认为这是一门研究供给、需求、要素、分配、价格、预期这些内容的学科,概括来说就研究理性人群的一种博弈过程。

这完全正确。

为了描述总结出的经济规律,人们发明了许多的理论和数学模型。

然而在真实的经济活动中,出于税收和管理的需要,一些非个人的经济主体,包括:企业、NGO组织、非盈利组织等是需要记录其全部经济活动过程的,为此还制定了一套相应的记录规范和原则,这就是会计学。

如果形象的比喻一下,经济学是研究美学的,而会计学就是琢磨如何拍照的。

所以,会计学要比经济学务实的多,每个会计学的定义必须通过清楚无歧义的方式用数字反映出来。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经济学当中的许多概念到了会计学上的体现时就会出现偏差。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成本。

经济学上的成本相对来说定义泛泛而准确,那就是经济主体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所耗费的资源的价值。

但是仔细一想,这样的定义下疑问仍然很多。

哪些资源需要计入消耗?不付费的资源是不是就没有价值?比如燃烧用的氧气算不算有价值?价值怎么衡量,是不是以货币定价体现?市场定价不充分时,产生的误差如何处理?因此关于成本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其实一直在与时俱进。

相对的,会计成本就明确的多,必须是以交易价格所体现出的资源价值。

因为会计学只负责真实拍照,并不需要研究拍照的构图是否合理等题外话。

在很多人的讨论中,经常把经济学的成本和会计成本混淆起来,会引起一定理解上的困难,所以我们明确一下本期节目中只讨论经济学中的成本。

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

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

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生活中的“机会成本”,是我们在决策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的成本。

而生活中的“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正好相反,是我们在决策过程中应该忽略的成本,因为它与我们当前或者未来的决策并不相干,是不应该予以考虑的成本。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却会对“沉没成本”耿耿于怀,以致做出错误的决策。

什么是“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指在过去已经付出的,且在现在或者未来做任何选择都无法回收的成本。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或者“覆水难收”等俗语、成语,它们就体现了“沉没成本”的思想。

之所以不应当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是因为打翻的牛奶是“沉没成本”,也是过去成本,是无法弥补的损失,再怎么哭也哭不回来。

“覆水难收”同样体现了这个道理。

“沉没成本”原则,即在进行决策时忽略“沉没成本”,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分析方法,也是个人或企业在商业经营中进行决策分析的一项原则。

举个例子,有人租了一家店开了一年的餐厅。

可能你选择的地点太偏僻,或者因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客户捂紧钱包,减少外出就餐等等。

,这半年来生意不是很红火,收入远不能弥补运营成本。

那下半年这家餐馆是否应该继续经营下去呢?在作出是否继续经营的决策(在一年租期内)之前,我们必须区别开餐馆的“沉没成本”和可变成本。

餐馆的租金以及购买厨房设备、餐具等的花费,不管你是继续经营还是关闭停业,这些成本都已经支付了,是“沉没成本”,决策时应该忽略不计,而只需要考虑购买米、肉、菜等食物原材料的花费和工作人员的工资这些可变成本。

只要可变成本少于经营收入,餐馆就应该继续经营下去。

再如,平时我们经常可以买到航空公司打折的机票,有时甚至低于相应火车票的价格。

航空公司为什么要提供打折的低价机票呢?其实这就是运用了“沉没成本”原则来进行决策。

航空公司提供的打折机票,一般是在淡季或者非常时间段,这时段客流量都比较少,但航空公司固定运营的费用并不会降低。

航空公司作出是否提供打折机票的决策时,就不会考虑固定运营费用,因为那些属于“沉没成本”,而只需计算打折机票价格是否高于运载每个乘客的平均成本。

心理分析:沉没成本,远比你想象的更普遍

心理分析:沉没成本,远比你想象的更普遍

心理分析:沉没成本,远比你想象的更普遍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期待满满地去电影院看新上映的电影,结果看了几分钟却发现实在不对自己的胃口。

这个时候,你是选择硬着头皮看下去,还是果断走人?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比如,开了很长时间的车去某个景区,结果却发现没什么看头,而且人满为患。

这个时候,你是选择像大多数人一样继续往人堆里扎,还是在酒店休息?再比如,准备结婚的时候却突然觉得ta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人,但是喜帖都全部发出去了。

这个时候,是选择婚礼照旧,还是果断分手?你是不是已经发现,这些问题常常让人左右为难,往左心里觉得很难受,往右又不甘心。

我的朋友Nancy最近问我,到底要不要放弃体制内的工作,追求自己的爱好?而我最近也在思考,要不要放下一些做了很久但是盈利不多的项目,专心经营其他项目?其实我们遇到的这些问题都跟“沉没成本效应”有关。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教授在《经济学》一书中说:“如果一项开支已经付出并且不管作出何种选择都不能收回,一个理性的人就会忽略它。

这类支出称为沉没成本(sunkcost)。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包括不可回收的时间、金钱、精力等。

沉没成本是经济界最棘手的难题之一,处理不好很容易导致两种误区:害怕走向没有效益产出的“沉淀成本”而不敢投入;对“沉没成本”过分眷恋,继续原来的错误,造成更大的亏损。

在生活中,也是如此。

具体来说,沉没成本效应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容易被忽视的第一个误区:沉没成本影响决策一位著名球星说过:“过去我常常为输球而烦恼不已,现在我已经不干这种傻事了。

既然已经成为过去,何必沉浸在痛苦的深渊里呢?流入河中的水,是不能取回来的。

”遗憾的是,很少有人能够时时刻刻保持绝对理性。

因为意识之下还有潜意识。

人的大多数行为都是由潜意识推动的。

别被沉没成本影响决策

别被沉没成本影响决策

别被沉没成本影响决策作者:小凤来源:《莫愁·时代人物》2021年第04期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也看在这件事情上是否有过投入。

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管理会计学中的一个术语,属经济学词汇,主要用于项目的投资决策,与其对应的成本概念是新增成本。

美国社会心理学教授巴里·施瓦茨在其著作《选择的悖论》中用心理学解读人的经济行为,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一家戏剧演出公司向人们出售季票,持票者可不限场次观看演出,做过一次优惠活动,期间季票打5折,其余时间均是全价卖出。

研究者通过戏剧公司跟踪统计观众观看演出的情况,结果发现,全价买季票的人看戏的频率远远高于买半价季票的人。

因为买了全价季票,如果不去看,人们便觉得是损失,因此,不管今天天气如何,心情如何,想不想看,只要有票,就会风雨无阻前去观看。

这个例子非常生动地说明了沉没成本对人的影响。

上世纪60年代,英法两国联手研发大型超音速客机,即协和飞机。

项目开展一段时间后,两国政府发现,研发经费是个无底洞,且这种飞机能否适应市场还不知道。

但停止研制,前期的巨额投资就白费了,两国政府面子上也过不去,于是只得硬着头皮继续。

协和飞机最终研制成功,但因飞机的缺陷及运营成本太高,根本没有市场竞争力,据说前后总共才16架投入民航运营,最后以退出民航市场收场。

英法政府为此蒙受很大的损失,其实如果及早放弃,本可以减少损失。

沉没成本是不可挽回的,因此,一个足够理性的人,不会拿沉没成本作为决策的参考依据。

但实际上,绝大部分人都较为感性,所以在做决策时会受其影响,做出不够理智的决定。

在日常生活中,沉没成本效应可谓无处不在。

公交车苦等不至,要不要打车走?很多人会考虑:已经等了这么久,也许公交车马上就来了。

去吃自助餐,平时明明对刺身等极不感冒,却像大多数人一样,把三文鱼、生蚝硬着头皮塞进胃里,不在乎味觉的享受,只想把那200元钱吃回来。

对机会成本与沉没成本的理解,以及其分别对决策的影响

对机会成本与沉没成本的理解,以及其分别对决策的影响

对机会成本与沉没成本的理解,以及其分别对决
策的影响
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决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也就是说,当你做出一个选择时,你同时也放弃了其他可能的选择,而这些被放弃的选择中,价值最高的就是你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的存在意味着在做出决策时需要考虑到各种可能的选择,并对它们进行比较和权衡。

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的成本。

这些成本与当前的决策无关,因为无论你做出什么选择,它们都已经无法改变。

沉没成本的存在可能会导致人们在做出决策时过于关注已经投入的成本,而忽视了未来的潜在收益。

在决策过程中,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都会对决策产生影响。

机会成本提醒我们在做出决策时需要考虑到各种可能的选择,并选择价值最高的那个。

沉没成本则提醒我们不要过于关注已经投入的成本,而应该
关注未来的潜在收益。

例如,假设你正在考虑是否要继续投资一个项目,该项目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目前看来前景不太乐观。

在这种情况下,沉没成本可能会导致你继续投资,因为你不想承认之前的投资是错误的。

然而,机会成本则提醒你需要考虑其他可能的投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可能带来的潜在收益。

机会成本 会计成本 沉没成本的区别

机会成本 会计成本 沉没成本的区别

机会成本会计成本沉没成本的区别1、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经济学上的解释是: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各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通常是指为执行一种方案而放弃另一种可行方案所损失的可能获取的收益。

即为选择当前已接受的方案所付出的代价。

也称“择机代价”。

如选择项目A或B的机会成本各为多少?假设选择A损失600,选择B损失500,所以A的机会成本大,如果选择了A 而未选择B ,则损失了600-500=100,所以,选择A 的机会成本是100 。

如果选择B则机会成本是0 。

计算机会成本是为了在若干可行方案中优选方案提供信息,并对优选方案的经济效益作出全面正确评价。

由于机会成本并没有实际发生,故在会计记录中不作任何反映。

2、会计成本会计成本也是指各个企业生产某种商品、提供某种服务的成本,包括购买原材料、劳动等的直接费用以及折旧、一般管理费用等间接费用的成本,由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实际支出的费用所决定,是反映各个企业经营管理水拉的重要指标。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会计成本实际上就是资金的消耗,其计算必须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定的要求。

当一个生产周期或经营同期结束时,企业通过出售商品,收回货币,资金的消耗才能得到补偿,并获得利润。

只有商品价格等于其会计成本,资金的消耗才能得到完全的补偿。

如果商品价格低于其会计成本,资金消耗得不到完全补偿,就会发生亏损。

机会成本在决策时经常被忽略,决策者在项目方案的决策中由于认识和论证不足以及信息误导等原因,经常选择非利益最大化的方案,导致损失大量的机会成本。

因此,对机会成本的认识也应与成本的换取性相联系,用较小的机会成本来换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举例来说,对一个高中生毕业时有两种选择,一,是直接参加工作,并每年能赚1万元,4年就可赚4万元;二,就是进入大学学习,时间是4年,那么上大学就必须放弃工作并赚取4万元的机会,所以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就是4万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别让沉没成本误导决策
沉没成本是决策非相关成本,但与其相伴随的机会成本却是决策相关成本,需要在决
策时予以考虑。

现实经济中,骑虎难下的投资项目比比皆是,到底是继续投资还是决然退出,总是令
投资决策者左右为难。

本文两位作者积多年的投资实务经验和研究,在该文中详细介绍了
决策成本的概念,澄清了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区别,并提出了如何利用沉没成本建立企
业竞争优势和减少沉没成本的办法。

该文对于中国的行政总裁、财务经理和投资经理尤具启发意义,相信各位读完本文后,能在投资决策时拨开各类似是而非的成本因素的困扰,从而做出明智的投资决定。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在2000年8月决定今后民用飞机不再发展干线飞机,而
转向发展支线飞机。

这一决策立时引起广泛争议和反弹。

该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于1992年签订合同合作生产MD90干线飞机。

1997年项目全面展开,1999年双方合作制造的首架飞机成功试飞,2000年第二架飞机再次成功试飞,并
且两架飞机很快取得美国联邦航空局颁发的单机适航证。

这显示中国在干线飞机制造和总
装技术方面已达到90年代的国际水平,并具备了小批量生产能力。

就在此时,MD90项目下马了。

在各种支持或反对的声浪中,讨论的角度不外乎两大方面:一是基于中国航空工业的战略发展,二是基于项目的经济因素考虑。

本文不想就前一
角度展开讨论,在这方面航空专家最有发言权。

单从经济角度看,干线项目上马、下马之
争可以说为“沉没成本”提供了最好的案例。

许多人反对干线飞机项目下马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该项目已经投入数十亿元巨资,
上万人倾力奉献,耗时六载,在终尝胜果之际下马造成的损失实在太大了。

这种痛苦的心
情可以理解,但丝毫不构成该项目应该上马的理由,因为不管该项目已经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对于上下马的决策而言,其实都是无法挽回的沉没成本。

了解沉没成本
究竟什么是沉没成本呢?沉没成本是指业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如因
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

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
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投资决策时应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

从成本的可追溯性来说,沉没成本可以是直接成本,也可能是间接成本。

如果沉没成
本可追溯到个别产品或部门则属于直接成本;如果由几个产品或部门共同引起则属于间接
成本。

从成本的形态看,沉没成本可以是固定成本,也可能是变动成本。

企业在撤消某个部
门或是停止某种产品生产时,沉没成本中通常既包括机器设备等固定成本,也包括原材料、零部件等变动成本。

通常情况下,固定成本比变动成本更容易沉没。

从数量角度看,沉没成本可以是整体成本,也可以是部分成本。

例如中途弃用的机器
设备,如果能变卖出售获得部分价值,那么其账面价值不会全部沉没,只有变现价值低于
账面价值的部分才是沉没成本。

一般说来,资产的流动性、通用性、兼容性越强,其沉没的部分就越少。

“现金为王”的观念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

固定资产、研究开发、专用性资产等都是容易沉没的,
分工和专业化也往往与一定的沉没成本相对应。

此外,资产的沉没性也具有时间性,会随
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转化。

以具有一定通用性的固定资产为例,在尚未使用或折旧期限之
后弃用,可能只有很少一部分会成为沉没成本,而中途弃用沉没的程度则会较高。

认识中的盲点
仅仅认识了沉没成本尚不足够。

事实上,这当中仍有认识上的盲点:
必须建立决策成本的观念有这样一些例子:一些审慎的决策者因为将一些不相关的
[1] [2] [3]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