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沉没成本误导了决策

合集下载

沉没成本不参与重大决策作文

沉没成本不参与重大决策作文

沉没成本不参与重大决策作文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抉择的事情,比如说投资、买东西或者选择朋友。

你知道吗?有个叫“沉没成本”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已经花掉的钱、时间或者精力,无论怎样都无法回收。

比如说,你花了不少钱去买了个新手机,但用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它其实并不适合你。

这个时候,如果你还在犹豫要不要再继续用下去,就好像是在拿过去的花费来决定未来的选择,真是得不偿失。

想象一下,有个朋友叫小张,他特别喜欢投资股票。

前段时间,他投了些钱在一只股市大咖的股票上,但没想到这只股票最近跌得跟坐了过山车一样。

朋友们都劝他赶紧止损,别再等了,但小张却死活不愿意,心里想着“我都投入这么多了,不能就这么放弃”。

可这就是沉没成本的陷阱,越是投入,越是难以割舍,结果却是让他越陷越深,最后不仅没赚到钱,反而损失了一大笔。

再说说生活中的一些小例子。

有时候我们约了朋友去吃饭,结果发现餐厅的菜根本不合口味。

这时候,如果你心里还想着“我已经点了,不能浪费”,于是就硬着头皮吃下去,最后还闹得肚子不舒服,真是哭笑不得。

其实啊,生活中有时候要学会放下,别让沉没成本绑住你的手脚。

能痛快地说“这菜不好,咱们换个地方”,才是聪明的选择。

还有一次,我的一个同事小李,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准备一个项目,结果到了最终阶段却发现方向完全错了。

他心里想着“我都花了那么多时间,不能放弃”,于是坚持要往下做,最后项目变成了一场闹剧,大家都累得不行,效果却不如人意。

其实,这种时候如果他能及时调整思路,反而能省下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有可能实现更大的突破。

人生就是这样,选择多了,陷阱也多。

沉没成本就像一条无形的绳索,把我们紧紧绑住,让我们很难作出明智的决定。

其实,关键在于学会放下,要有“舍得”的智慧,才能在复杂的选择中找到出路。

别忘了,我们要向前看,而不是把眼光总盯着已经过去的事情。

未来的机会永远在前面,只要勇敢跨出一步,总能找到新的可能。

所以,朋友们,下次在面对沉没成本的时候,不妨停下来想一想。

如何避免遭遇“沉没成本”

如何避免遭遇“沉没成本”

如何避免遭遇“沉没成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在做任何重大打算的时候,都要进行必要的市场调查,不管是增加新的高科技设备,还是新产品的开发等。

(1)避开“沉锚”陷阱。

在做任何打算的时候,人的脑海中总会很快出现出一个解决方案,而大脑的潜意识总会对这一解决方案特别重视,因而产生思维定势。

这就提示管理者在做打算的时候,不能一意孤行,垄断打算权,而应当集思广益,急躁听取大家的意见,尽量对问题做出客观有效的分析,不掺杂太多私人感情。

最终,综合大家的观点,做出精确无误的推断。

(2)避开“现状”的陷阱。

许多人在现状面前简单乱了脚步。

作为一个管理者,你的打算很有可能就是企业前进的风向标。

但是,每个人在利益面前都会很自然地产生一种心态:要爱护自己已经到手的利益,从而不再思索是否还有更具价值的利益等待开发。

如何突破现状的迷雾,带领企业制造新的辉煌,是管理者应当深思的问题。

为避开掉进“现状”的陷阱,管理者应当时刻保持糊涂,不忘自己的目标,随时检查自己是否陷入了“现状”的牢笼,止步不前。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原地踏步就等于退步,就已经具备了被现实沉没的可能。

那些已经不能再跟上潮流的产品和服务,那些已经落伍的管理观念和经营模式,那些已经残缺不全的市场意识和应变姿势,若不能随时更新,将很快丢失市场竞争力,也很有可能变成“沉没成本”。

(3)避开“全部人都赞同”的陷阱。

当有一天,你发觉自己不管做什么打算,四周的员工都拍手赞扬时,千万不能因此沾沾自喜,要看到“全部人都赞同”背后的问题:当全部人都赞同你的观点的时候,你就应当查找新的员工了。

由于已经没有人提反对意见供你作参考,他们要么是对这份工作不够了解,要么就是安于现状,不情愿思索。

你所要做的就是聘请新的成员到公司来,为企业进展供应新奇的血液和能量。

在没人反对的环境中,做出错误打算的概率相当高。

从“沉没成本”中寻求教训“殷鉴未远,在夏后之世。

”任何一项“沉没成本”的形成都不会是偶然的,其中必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假如处置得当,这些问题就会转变为珍贵的阅历,关心管理者在以后的工作中削减犯错误、走弯路的几率。

别做正常的傻瓜莫让“沉没成本”误导决策

别做正常的傻瓜莫让“沉没成本”误导决策

除了你 已经投入5 0 0 万之外 , 个问题 第2
与前 1 问 题是 完 全 一样 的。 既 然 已经 懂 得 个 了 沉没 成本 误 区 ,我 想 你 对 以上 的2 道题 应 该 会 做 一 致 的决 定 。
算了 , 想想 自己的损 失也 “ 大” 但 在第2 不 ;
种情 况下 , 们 就 感 觉 非 常 舍 不 得 , 人 宁愿 冒 着 寒 风 和交 通 不 便 , 要 坚 持 去 听 音 乐 会 , 也
பைடு நூலகம்
但 是我 在 美 国 和 中 国把 这 2 题 分 别给 道 市 场 及 技 术 发 展 瞬 息 万 变 , 资 决 策 投 E A MB 的学生做 ,那些企业老总们绝大多数 因为那票子毕竟是 自己辛苦排 队又花钱买 失误 难 免 ;理 解理 性行 为 与 决策 失误 具 有 兼 对第2 的同答是 “ 题 坚持继续投资” 他们认 。 来 的 。 就 是 你 的 “ 理 账 户 ” 作怪 : 位 这 心 在 单 发 下 来 的 票 是 “ 外 的收 获 ” 不 需 要 掏 腰 意 , 包 , 样 浪 费 r也 不会 太 心 疼 , 有 必 要 冒 这 没 着 风雩 和生 病 的风 险 去 听 音 乐 会 了 ;可 是 自己排 队 花钱 买 的 票 ,是 付 出 了一 笔 不 小
50 0 万啊 。
的“ 成本” 所 以大多数人不愿放弃 , , 觉得放
弃就 是 浪 费 _ 本 文 中 我们 要 分 析 的 是 : r。 为 什 么 大家 花钱 买 票 以后 ,就 有 更 大 的 动力 去听 音乐 会 ?
资。 正常人会选择放弃。
让 我们 再 来 看 下 而这 道 题 : 同样 是 这 你
厅。 请问你会不会去听这场音乐会?

沉没成本---反水不收,后悔难及

沉没成本---反水不收,后悔难及

沉没成本---反水不收,后悔难及什么是“沉没成本”? 所谓“沉没成本”,是指过去已经发生的,在任何条件下都无法改变的成本支出。

通常,它主要是指厂商花在机器、厂房等生产要素上的固定成本。

下面小编就介绍一个案例,让大家来了解一下沉没成本。

某大学在两个城市的交界处买了一块地皮,这里比较荒凉但却便宜。

大学领导的起初用意是投资30万元办一座生产豆奶的校办食品加工厂。

结果一生产就亏损,很不景气。

如果就此打住,这30万元对于大学来说也不算什么。

但是学校领导很不甘心,不愿让这笔钱就此打了水漂,于是又投资70万从德国引进全套的进口设备,希望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以赢得效益。

结果还是一个字:赔。

此时如果放弃这家工厂,将其折价处理,应该说损失还可以承受。

但是领导的思维却是这样的:已经投入了100万,如果放弃损失太大,不如继续在这块地皮上投入,以期扭亏为盈,于是又作出决策:投入300万,在这里建立实习基地……在这种思路的支配下,最后,这块地皮干脆建成了该大学的西校区,一共投资两个亿。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校区而今已经成了笑谈。

它孤独地矗立在荒郊野外,其他大学的新校区则全部搬进了大学城。

在这个例子中,大学领导显然在对“沉没成本”的理解上出现了偏差。

下面就让小编来分析一下,为何这块地皮最终成为了笑谈。

成本一旦沉没,就不再是机会成本了,沉没成本具有唔关心,不论企业如何对它做出决策,都难以改变。

本案例开头提到大学建厂的事情,决策者如果充分考虑到这块地皮的投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虽然便宜,但是地处荒凉,应该避免低效率的巨额投资。

同时,管理者也就是大学领导也应该意识到,投资决策的失误是难以避免的,一旦出现,则需要避免将错就错,一错到底,这才是真正考验管理水准的时候。

另外通过合资或契约,采用非市场的管理结构等,对减少沉没成本都是十分有利的。

接下来小编在和大家分享一个成功的案例:2000年12月份,计算机芯片巨头英特尔公司(Inter)宣布取消整个Timna 芯片生产线。

别让沈没成本误导决策

别让沈没成本误导决策

別让沈没成本误导决策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别让沉没成本误导决策沉没成本是决策非相关成本,但与其相伴随的机会成本却是决策相关成本,需要在决策时予以考虑。

现实经济中,骑虎难下的投资项目比比皆是,到底是继续投资还是决然退出,总是令投资决策者左右为难。

本文两位作者积多年的投资实务经验和研究,在该文中详细介绍了决策成本的概念,澄清了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区别,并提出了如何利用沉没成本建立企业竞争优势和减少沉没成本的办法。

该文对于中国的行政总裁、财务经理和投资经理尤具启发意义,相信各位读完本文后,能在投资决策时拨开各类似是而非的成本因素的困扰,从而做出明智的投资决定。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在2000年8月决定今后民用飞机不再发展干线飞机,而转向发展支线飞机。

这一决策立时引起广泛争议和反弹。

该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于1992年签订合同合作生产MD90干线飞机。

1997年项目全面展开,1999年双方合作制造的首架飞机成功试飞,2000年第二架飞机再次成功试飞,并且两架飞机很快取得美国联邦航空局颁发的单机适航证。

这显示中国在干线飞机制造和总装技术方面已达到90年代的国际水平,并具备了小批量生产能力。

就在此时,MD90项目下马了。

在各种支持或反对的声浪中,讨论的角度不外乎两大方面:一是基于中国航空工业的战略发展,二是基于项目的经济因素考虑。

本文不想就前一角度展开讨论,在这方面航空专家最有发言权。

单从经济角度看,干线项目上马、下马之争可以说为“沉没成本”提供了最好的案例。

许多人反对干线飞机项目下马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该项目已经投入数十亿元巨资,上万人倾力奉献,耗时六载,在终尝胜果之际下马造成的损失实在太大了。

这种痛苦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丝毫不构成该项目应该上马的理由,因为不管该项目已经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对于上下马的决策而言,其实都是无法挽回的沉没成本。

关于沉没成本的金句

关于沉没成本的金句

关于沉没成本的金句沉没成本(sunk cost)是指投入的资源无法通过出售或者利用而获得回报的成本。

它是一种不可恢复或者说已经消耗了的成本,不会在未来投入任何资源就能恢复原样。

沉没成本金句:1.“沉没成本是过去所做决定的代价,而不是未来决策的基础。

”——美国经济学家以马克斯·库恩2.“沉没成本不应该影响未来的决策,你不应该因为曾经投入了钱对未来的决定感到悔恨。

”——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夫3.“沉没成本是一种不可回收的成本,它不会因为未来的决策而改变。

”——英国经济学家理查德·普希金4.“沉没成本是不可挽回的,无论将来会怎么样,都不能把它们变回去。

”——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戴维斯5.“沉没成本不应该影响未来的决策,而应该从未来的角度看待问题。

”——美国经济学家弗兰克·劳伦斯沉没成本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概念,它的主要作用是让人们不要忽视已存在的资源,而是从全新的角度审视问题,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它提醒人们,即使有许多资源已经被投入,也不应该让这些资源影响未来的决策,而是要从未来的角度去思考,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例如,一个公司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去开发一款新的产品,但是该产品未来利润可能不如想象,这时候,沉没成本的概念就显得非常重要。

即使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公司也不应该让这个成本影响未来的决策,而应该从未来的角度审视问题,是否还有更多的资源可以投入,如果投入的资源不能获得回报,公司就应该及时放弃,避免投入更多的资源。

沉没成本的概念在现实生活中也有所体现。

比如,一个人已经买了一张去旅行的机票,尽管机票已经购买,但是因为天气原因,他不得不取消行程,这时候,他需要接受沉没成本的概念,不应该因为已经买了机票而不去旅行,而是应该把未来的利益放在首位,不去旅行就是最佳选择。

总之,沉没成本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概念,它的重要性远不止于经济领域,它也能为人们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让人们能够从未来的角度审视问题,从而做出最佳的决策。

沉没成本的案例

沉没成本的案例

沉没成本的案例在经济学中,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且不可收回的成本。

这些成本不应该影响决策,因为它们已经无法改变。

然而,在实际生活和商业中,人们往往会受到沉没成本的影响,而做出不理性的决策。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关于沉没成本的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关于一家公司投资了大量资金在一个项目上,但是该项目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可能会继续投入资金,因为他们觉得已经投入的资金已经无法收回,如果停止投入会导致更大的损失。

这种情况下,公司会受到沉没成本的影响,而做出不明智的决策。

第二个案例是一个个人投资者买了一支股票,但是股票的价格一直在下跌。

投资者可能会因为已经亏损了很多钱而不愿意卖出股票,希望股票价格能够回升,以便能够收回之前的亏损。

然而,这种做法是不理性的,因为股票的价格已经下跌,不应该再受到之前投入的资金的影响。

第三个案例是一个个人购买了一张音乐会的门票,但是因为临时有事而无法前往。

尽管他已经无法前往,但是他可能会觉得已经花了钱买了门票,如果不去看音乐会会觉得很可惜,于是还是去看音乐会,这样就受到了沉没成本的影响。

以上这些案例都是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情况,人们往往会因为已经投入的成本而做出不理性的决策。

然而,我们应该意识到沉没成本是不应该影响决策的,因为它们已经无法改变。

在做决策的时候,应该从当前的情况出发,而不是受到过去的投入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面对类似的情况时,需要冷静客观地分析,不要让沉没成本左右我们的决策。

我们应该根据当前的情况和未来的利弊来做出理性的决策,而不是被过去的投入所左右。

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因为沉没成本而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更好地前进。

社会沉没成本对经济决策的影响

社会沉没成本对经济决策的影响

社会沉没成本对经济决策的影响在经济领域,社会沉没成本是经济决策中经常被忽视或者低估的一个因素。

所谓社会沉没成本,它是指当一个决策研究进程之初所投入的各种产出,随着决策的增长而逐渐难以撤消的成本。

简单来说,社会沉没成本是指在做出决策前已经投入的资源,这些资源在决策以后无论如何都无法取回。

社会沉没成本在经济决策中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在企业决策中起到重要作用,也在个人和政府决策中产生影响。

对于企业来说,社会沉没成本能够对投资项目的决策产生影响。

例如,企业在开发某个产品时,可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但由于市场反应不佳或者技术难题无法解决,项目最终失败。

这时,企业往往会面临一个抉择,是继续投入资源来维持项目还是及时终止并寻找其他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高估了已经投入项目的资源和成本,就有可能继续进行没有回报的项目,从而造成进一步的损失。

对于个人来说,社会沉没成本也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

以购买商品为例,如果个人已经购买了某件商品,尽管发现它并不如预期那样满足需求,但个人可能会因为已经投入了金钱而选择继续使用,而不是换一件更适合的商品。

这种情况下,个人会忽略替代商品的潜在价值,并且坚持使用不满足需求的商品,从而产生了社会沉没成本。

在政府层面,社会沉没成本也对经济决策产生着重要影响。

政府经常面临资源配置的问题,例如决定是否继续投资某个基础设施项目。

如果项目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和时间,政府可能会选择继续投资,即使最终结果可能并不理想。

这种情况下,社会沉没成本就成为了决策的重要驱动因素,影响政府对项目继续投资与否的决策。

社会沉没成本对经济决策的影响可以说是普遍存在的,并且会在各个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但我们也不能盲目地受其束缚,应当在决策中理性而客观地评估社会沉没成本。

评估的关键在于确定何时继续投资、何时放弃,以最大化决策的效益。

同时,社会沉没成本的存在也提醒我们,在做出经济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到长期利益。

短期的投入往往是为了实现长期的效益,而社会沉没成本往往是长期投入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要让沉没成本误导了决策
高顿网校友情提示,最新自贡行业会计实务相关内容不要让沉没成本误导了决策总结如下:
现实经济中,骑虎难下的投资项目比比皆是,到底是继续投资还是决然退出,总是令投资决策者左右为难。

本文两位作者积多年的投资实务经验和研究,在该文中详细介绍了决策成本的概念,澄清了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区别,并提出了如何利用沉没成本建立企业竞争优势和减少沉没成本的办法。

该文对于中国的行政总裁、财务经理和投资经理尤具启发意义,相信各位读完本文后,能在投资决策时拨开各类似是而非的成本因素的困扰,从而做出明智的投资决定。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在2000年8月决定今后民用飞机不再发展干线飞机,而转向发展支线飞机。

这一决策立时引起广泛争议和反弹。

该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于1992年签订合同合作生产MD90干线飞机。

1997年项目全面展开,1999年双方合作制造的首架飞机成功试飞,2000年第二架飞机再次成功试飞,并且两架飞机很快取得美国联邦航空局颁发的单机适航证。

这显示中国在干线飞机制造和总装技术方面已达到90年代的国际水平,并具备了小批量生产能力。

就在此时,MD90项目下马了。

在各种支持或反对的声浪中,讨论的角度不外乎两大方面:一是基于中国航空工业的战略发展,二是基于项目的经济因素考虑。

本文不想就前一角度展开讨论,在这方面航空专家最有发言权。

单从经济角度看,干线项目上马、下马之争可以说为"沉没成本"提供了最好的案例。

许多人反对干线飞机项目下马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该项目已经投入数十亿元巨资,上万人倾力奉献,耗时六载,在终尝胜果之际下马造成的损失实在太大了。

这种痛苦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丝毫不构成该项目应该上马的理由,因为不管该项目已经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对于上下马的决策而言,其实都是无法挽回的沉没成本。

了解沉没成本
究竟什么是沉没成本呢?沉没成本是指业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如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

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投资决策时应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

从成本的可追溯性来说,沉没成本可以是直接成本,也可能是间接成本。

如果沉没成本可追溯到个别产品或部门则属于直接成本;如果由几个产品或部门共同引起则属于间接成本。

从成本的形态看,沉没成本可以是固定成本,也可能是变动成本。

企业在撤消某个部门或是停止某种产品生产时,沉没成本中通常既包括机器设备等固定成本,也包括原材料、零部件等变动成本。

通常情况下,固定成本比变动成本更容易沉没。

从数量角度看,沉没成本可以是整体成本,也可以是部分成本。

例如中途弃用的机器设备,如果能变卖出售获得部分价值,那么其账面价值不会全部沉没,只有变现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才是沉没成本。

一般说来,资产的流动性、通用性、兼容性越强,其沉没的部分就越少。

"现金为王"的观念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

固定资产、研究开发、专用性资产等都是容易沉没的,分工和专业化也往往与一定的沉没成本相对应。

此外,资产的沉没性也具有时间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转化。

以具有一定通用性的固定资产为例,在尚未使用或折旧期限之后弃用,可能只有很少一部分会成为沉没成本,而中途弃用沉没的程度则会较高。

认识中的盲点
仅仅认识了沉没成本尚不足够。

事实上,这当中仍有认识上的盲点:
必须建立决策成本的观念有这样一些例子:一些审慎的决策者因为将一些不相关的成本纳入决策成本考虑而错失了本来可行的项目;另一些冒进的决策者则因为将相关成本错误排除在决策成本之外而对项目做出盲目乐观的估计。

可见,在行动和决策时,建立决策成本的观念十分重要。

衡量投资项目成本,只能包含因进行或选择该行动方案而发生的相关成本。

相关成本指与特定决策、行
动有关的,在分析评价时必须加以考虑的成本,包括差额成本、未来成本、重置成本、机会成本等。

非相关成本则指在决策之前就已发生或不管采取什么方案都要发生的成本,它与特定决策无关,因而在分析评价和最优决策过程中不应纳入决策成本的范畴,如过去成本、账面成本等。

从决策的相关性看,沉没成本是决策非相关成本,若决策时计入沉没成本,将使项目成本高估,从而得到错误的结论。

考虑已投入资源的机会成本沉没成本是决策非相关成本,但与其相伴随的机会成本却是决策相关成本,需要在决策时予以考虑。

机会成本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成本,它不是一种支出或费用,而是选定某方案可能损失的收入或收益。

以中国干线飞机项目为例,终止该项目的机会成本是什么呢?显然应当是继续进行该项目未来可能获得的净收益(扣除新增投资后)。

如果不能产生正的净收益,下马就是最好的出路。

即使有了正的净收益,也还必须看其投资回报率(净收益/新增投资)是否高于企业的平均回报。

倘若低于平均回报,也应当忍痛下马。

事实上,干线项目下马完全是"前景堪忧"使然。

从销路看,原打算生产150架飞机,到1992年首次签约时定为40架,后又于1994年降至20架,并约定由中方认购。

但民航只同意购买5架,其余15架没有着落。

可想而知,在没有市场的情况下,继续进行该项目会有怎样的未来收益?
当然,决策中某一既定行动的机会成本有时是很难衡量的,成本估计可能是高度主观和随意的。

此外,有关评价应当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以贴现指标为依据。

这些都应引起决策者的注意。

正确区分决策成本与会计成本一般说来,沉没成本是就决策或经济评估而言的。

从会计成本核算角度看,其实并不存在什么沉没成本。

例如一个已发生了咨询费和开办费的投资项目,当环境发生某种变化需要重新决策时,这些费用作为沉没成本不应当纳入决策成本范围考虑。

但在具体会计核算时,则应视决策结果的不同而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果最后决定放弃该项目,这些费用应当计入当期投资损益;如果项目继续,则根据会计准则在该项目的受益期内进行成本分摊。

可见,为财务报告目的而获得的某项经济活动的成本对于决策目的来说,并不总是恰当的。

变劣势为优势
用"拿钱买教训""交学费"的观点来看待沉没成本是片面的。

事实上,除了投资决策失误造成沉没成本这一极端的情况外,很多时候沉没成本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支出。

但沉没成本也可以为企业在某些方面带来优势。

对一个行业或产业来说,其沉没成本的状况往往构成了进出壁垒的关键,并最终决定市场结构。

贝恩咨询公司(Bain)早在1956年就指出过,若一个产业的固定成本或沉没成本很高,就会形成进入门槛。

那些具有明显规模经济和庞大硬件投入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如能源、通讯、交通、房地产、集成电路、医药等产业,其超额回报可谓诱人,但其惊人的初始投入和高退出成本则往往使许多市场"准进入者"却步,因为这首先是一场"谁输得起"的比拼。

由于这些高沉没成本的产业往往同时具备低边际成本的特性,"输得起"的一方最终会成为市场的赢家。

许多资本实力雄厚的企业正是利用沉没成本来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小企业通常只能选择沉没成本较低的竞争性行业求得发展。

如何减少沉没成本
无论怎样,在实现同样战略目的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沉没成本的支出无疑是所有企业都希望的。

真正如2000年前后网络公司竞争白热化时那样,比谁"烧钱"最快、最多,可以说是大多数投资者所不愿意看到的。

尽量避免决策失误导致的沉没成本
这要求企业有一套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要求决策者从技术、财务、市场前景和产业发展方向等方面对项目做出准确判断。

当然,市场及技术发展瞬息万变,投资决策失误难免。

在投资失误已经出现的情况下,如何避免将错就错对企业来说才是真正的考验。

英特尔公司(Intel)2000年12月决定取消整个Timna芯片生产线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Timna是英特尔公司专为低端PC设计的整合型芯片。

当初在上这个项目的时候,公司认为今后计算机减少成本将通过高度集成(整合型)的设计来实现。

可后来,PC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PC制造商通过其他系统成本降低方法,已经达到了目标。

英特尔公司看清了这点后,果断决定让项目下马,从而避免更大的支出。

通过合资或双边契约减少沉没成本很多时候,沉没成本并不是由企业自身造成的,而是由合作方或供应链的上、下游方中断合作引起的。

由于一项用于某一特定交易的耐用性投资往往具有专用性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交易突然终止,则所投入的资产将完全或很大部分会报弃,从而产生相当一部分"沉没成本".因此,通过合资或双边契约确保交易的连续性便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契约性或组织性的保障可以大大降低交易费用。

从减少沉没成本的角度来看,采用非市场的规制结构对企业是比较有利的,因为这一结构能为交易提供更有效的保障,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投资风险。

现代企业经营中,技术合作、策略或战略联盟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其内在原因,其实就包含了分散技术开发和市场拓展风险、减少沉没成本方面的考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