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课时2宋元时期的农耕经济教案(含解析)人民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2 宋元时期的农耕经济

考点一 农业的发展

1.生产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占城稻的引种,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2.土地制度: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

3.灌溉工具:宋代出现利用水力为动力的水转翻车。

4.重心南移

(1)唐末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2)南宋时期完成,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中国古代区域经济发展演变特点

(1)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自战国到中唐时期的经济重心所在。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已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2)随着中华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展,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两宋之际,经济重心

南移至长江流域。

考点二手工业的进步

1.纺织业

(1)宋代:棉花种植普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丝织工艺水平有所提高。

(2)元代:黄道婆创造新式纺车,推广织造技术,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

2.冶金业:北宋时期已经有了以煤做燃料的明确记载。

3.陶瓷业:宋代制瓷业兴盛,景德镇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考点三商业的繁荣

1.表现

(1)都市商业繁盛,有夜市、晓市及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2)北宋时在益州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3)海外商运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大港口,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1)打破严格的坊市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时空限制。

(2)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

(3)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2.特点

(1)“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2)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直接监管。

(3)“草市”已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草市”与“夜市”

(1)“草市”主要是指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2)“夜市”是在夜间进行买卖的市场,北宋时期冲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史料史论]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朝廷在古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集》核心论点:表明南宋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赖江南地区,说明南宋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

[知识链接] 唐宋元“匠户”政策的演变

(1)唐代: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称作“匠户”,唐代出现工匠定期在官营手工业

作坊内服役的制度。中唐以后,役匠逐渐减少,雇匠增多。

(2)宋代:雇匠居多,实行薪酬制。

(3)元代:实行“匠籍制”,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由专门机构直接管理,不得脱籍改业;工匠世代相袭,承担官方的工役。

[史学新论] 宋代商业革命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美国学者费正清和赖肖尔的《中国:传统与变革》都认为宋代出现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商业革命”,其理由主要是: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首次出现了商业大都市;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等。

[史论观点] 宋朝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

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核心史论:宋代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放开对城市的商业管理,促进了城市商业的繁荣。

探究1 唐宋经济制度变迁的特点及影响

『考题例证』

【典例1】 (2018·课标全国Ⅰ,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答案

A

角度1 唐宋经济制度变迁的总体特点

经济制度变迁是唐宋变革最直接的表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发展趋势,也带有不同时代的鲜明烙印。具体特点如下:

(1)私有制的发展:唐初实行均田制,唐中期均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宋代手工业中官营不断缩小,民营日渐扩大趋势。

(2)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宋代租佃制成为最基本的生产关系,地主与佃农是租佃契约关系;手工业中唐代官营手工业出现了劳役制向雇募制过渡的趋势;宋代雇募制更成为了普遍的方式。

(3)国家干预逐渐减少:唐宋时期,国家越来越多地退出经济的直接经营,把更多的经济空间让渡给民间;在政府物资调配、专卖等领域中国家开始更多地吸纳商人的力量。

(4)国家更多地使用经济手段管理:唐宋时期,在专卖、对外贸易等制度的活动中,都体现了政府对经济手段和经济效益的重视。

角度2 宋代土地政策变革的影响

(1)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土地兼并直接导致的是农民身份的变化和职业的流动,或者因职业需要和地区发展不平衡而导致地区流动。

(2)客观上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宋代商品经济活跃,城乡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为失去土地的农民再就业或者到其他地区再就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农民转而从事手工业、商业或被迫租种地主的土地成为佃农。

『即时体验』

1.(2019·湖北麻城模拟)南宋学者袁毂感叹:“昔之农者,今转而为工;昔之商者,今流而为隶。贫者富而贵者贱,皆交相为盛衰矣。”这说明当时( )

A.抑商政策的取消推动了经济发展

B.农业与工商业处于平等的地位

C.社会流动冲击了原有的等级秩序

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农业的衰败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工与商、富与贫的关系在这一时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实质上说明了社会流动对原有社会秩序的冲击,故选C项。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的始终,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有关农业与工商业关系的对比,B项错误;在古代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未造成过农业的衰败,D项错误。

答案 C

2.(2019·湖南长郡中学模拟)在宋代,设镇的标准是:“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者,则为镇。”“州县官凡有所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由此可知,宋代( )

A.承认了私营商业的合法性

B.严重阻碍了市镇的设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