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检测练习题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检测练习题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检测练习题

5.2.1 平行线

◆回顾归纳

1.平面内两条 ________ 的直线叫平行线,如果直线a 与直线b 平行可记为 _________ 读作 __________ .

2.经过直线外一点, ___________ 与这条直线平行.

3.如果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 _______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若a∥b,b∥c,

则 ________ .

4.?在同一平面内,?不互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位置关系有________ ?种,?它们是 ___ ,

5.在同一平面内L1与L2 没有公共点,则L1 ________ L2.

6.在同一平面内L1和L2 有一个公共点,则L1与L2 _________ .

◆课堂测控知识点平行线

1.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___________ 种,分别是_________ .2.(经典题)设a,b,c 为平面内三条不同直线:

(1)若a∥ b,c⊥ a,则b 与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

(2)若a∥ b,b∥ c,则a 与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

3.(合作探究题)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交点有多少个?甲:同一平面三直线相交交点的个数为0 个,因为a∥ b∥ c,如图(1)所示.乙: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交点个数只有1 个,因为a,b,c 交于同一点O,如图(2)所示.

以上说法谁对谁错?为什么?

◆课后测控

1.请举出一例生活中平行线的例子,如笔直铁路上铁轨是互相平行的直线.举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路两旁的两根电线杆位置关系是 __________ .

3.练习本中的横线格中的横线段是_________ ,如图所示.

4.如图所示,AB∥CD,EF与AB,CD相交,EF 与AB交于点EF?与CD?交于 ______ .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过马路的斑马线是平行线

B .100 米跑道的跑道线是平行线

C .若a∥ b,b∥ d,则a⊥d

D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线段必平行

B .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射线必平行

C .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一条线段与一条直线必平行

D .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平行

7.如图所示,在这些四边形AB不平行于CD的是()

8.(原创题)如图所示,在∠ AOB 内有一点P.

1)过P画L1∥OA;(2)过P 画L2∥OB;

3)用量角器量一量L 1 与L 2相交的角与∠ O 的大小有怎样关系?

9.如图所示,在5×5 的网格中,AC是网格中最长的线段,请画出两条线段与AC 平行并且过网格的格点.

10.(教材变式题)“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运用这一性质可以说明铺设铁轨互相平行的道理.

如图所示,已知∠2 是直角,再度量出∠1 或∠3就会知道铁轨平行不平行?[ 解答] 方案一:若量得∠ 3=90°,结合∠2 情况,说明理由.方案二:若量得∠ 1=90°,结合∠2 情况,说明理由.

◆拓展创新

11.(原创题)如图所示,在书写艺术字时,常常运用画“平行线段”这种基本作图方法,此图是在书写字“ M”:

(1)请从正面,上面,右侧三个不同方向上各找出一组平行线段,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2)EF 与A′B′有何位置关系?CC′与DH有何位置关系?

答案:

回顾归纳

1.不相交,a∥ b,a 平行于b 2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3 .都平行,a∥ c

4 .2,相交,平行

5 .∥

6 .相交

课堂测控

1 .2,相交,平行

2.(1)b⊥C (2)a∥c(点拨:画图来判定)3.甲,乙说法都不对,各自少了三种情况.a∥b,c 与a,b 相交如图(1),a,

b,?c 两两相交如图(2),所以三条直线互不重合,交点有0 个或1 个或2 个或3 个,共四种情况.

解题规律:三条直线在同一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四种情况,有1 个交点,2 个交点,?3个交点和0 个交点.

课后测控

1 .窗户的柱子

2 .平行关系

3.互相平行的线段4 .M,N

5.C(点拨:用平行线定义来判定)

6.D(点拨:A,B,C都有可能相交).

7.D(点拨:A 是平行四边形,B 是梯形,C 是正方形.)

8.(1 ),(2 )如图所示,(3)L1与L2夹角有两个,∠ 1,∠2,∠1=∠O,∠2+∠O=180°,所以L1和L2 夹角与∠O 相等或互补.

解题技巧:过网格格点,EF,PQ,MN与竖直线AB都成45°角,

由同位角相等得两直线平行.

10 .方案一:如果量∠ 3=90°,而∠ 2=90°

∴两铁轨都与枕木垂直,那么两铁轨就平行.

方案二:如果量得∠ 1=90°,而∠ 2=90°,

∴两铁轨都与枕木垂直,那么两铁轨就平行.

思路点拨:运用已知定理及垂直的定义来说明.

11 .(1)正面:AB∥EF,AE∥MF 等等;上面:A′B′∥AB,C

(2)EF∥A′B′,CC′⊥DH

思路点:(1)在同一平面的两线段平行,假设延长看有无交

思路点拨:注意∠2 与∠O 是互补关系,易漏掉.

AC 与AB成

45

D′∥ CD 等等;

2)?不在同一

点;平面的线段位置关系判断,可通过两个平面的交线来判定.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第一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4.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同位角:∠1与∠5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2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2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6.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7.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 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8.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9.定理与性质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10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1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12.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3.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本章使学生了解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相交与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时的形成的角的特征,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所具有的特性,两条直线平行的长期共存条件和它所有的特征以及有关图形平移变换的性质,利用平移设计一些优美的图案. 重点:垂线和它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它的性质,平移和它的性质,以及这些的组织运用. 难点:探索平行线的条件和特征,平行线条件与特征的区别,运用平移性质探索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以及进行图案设计。 第二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 2.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3.横轴、纵轴、原点: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4.坐标:对于平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5.象限: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一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轴由一维到二维的过渡,同时它又是学习函数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平面直角坐标系将平面内的点与数结合起来,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掌握本节内容对以后学习和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在讲授本章内容时应多从实际情形出发,通过对平面上的点的位置确定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意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共五套)

七年级下期末测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若m >-1,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 是( ) A .6m >-6 B .-5m <-5 C .m+1>0 D .1-m <2 2.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4 B. =-4 3.已知a >b >0,那么下列不等式组中无解.. 的是( ) A .?? ?->b x a x C .???-<>b x a x D .???<->b x a x 4.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行驶,那么两个拐弯的角度可能为 ( ) (A) 先右转50°,后右转40° (B) 先右转50°,后左转40° (C) 先右转50°,后左转130° (D) 先右转50°,后左转50° 5.解为1 2x y =?? =?的方程组是( ) A.135x y x y -=??+=? B.135x y x y -=-??+=-? C.331x y x y -=??-=? D.2335x y x y -=-??+=? 6.如图,在△ABC 中,∠ABC=500,∠ACB=800,BP 平分∠ABC ,CP 平分∠ACB ,则∠BPC 的大小是( ) A .1000 B .1100 C .1150 D .1200 P B A (1) (2) (3) 7.四条线段的长分别为3,4,5,7,则它们首尾相连可以组成不同的三角形的个数是( ) A .4 B .3 C .2 D .1 8.在各个内角都相等的多边形中,一个外角等于一个内角的 1 2 ,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 .5 B .6 C .7 D .8 9.如图,△A 1B 1C 1是由△ABC 沿BC 方向平移了BC 长度的一半得到的,若△ABC 的面积为20 cm 2,则四边形A 1DCC 1的面积为( ) A .10 cm 2 B .12 c m 2 C .15 cm 2 D .17 cm 2 10.课间操时,小华、小军、小刚的位置如图1,小华对小刚说,如果我的位置用(?0,0)表示,小军的位置用(2,1)表示,那么你的位置可以表示成( ) A.(5,4) B.(4,5) C.(3,4) D.(4,3) C 1 A 1

七年级数学下册测试卷及答案Word版

秦学教育七年级第二学期测试卷 满分120分 时间9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30分)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32x x x -= B .325x x x += C .32x x x ÷= D .326x x x ?= 2.若a=0.32 ,b=-3-2 ,c=21 ()3--,d=01()3 -,则 ( ) A .a <b <c <d B .b <a <d <c C .a <d <c <b D .c <a <d <b 3.下列计算中错误的有 ( ) ①4a 3 b÷2a 2 =2a , ②-12x 4y 3 ÷2x 2 y=6x 2y 2 , ③-16a 2bc÷ 14 a 2 b=-4c , ④(- 12ab 2)3÷(-12ab 2)=14 a 2 b 4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从标号分别为1,2,3,4,5的5张卡片中,随机抽取1张.下列事件中,必然事件是 ( ) A .标号小于6 B .标号大于6 C .标号是奇数 D .标号是3 5.如图,工人师傅做了一个长方形窗框ABCD ,E 、F 、G 、H 分别是四条边上的点,为了使它稳固,需要在窗框上钉一根木条,这根木条不应钉在 ( ) A .A 、C 两点之间 B .E 、G 两点之间 C .B 、F 两点之间 D .G 、H 两点之间 6.如图,AE BD ∥,1120240∠=∠=°,°,则C ∠的度数是( ) A .10° B .20° C .30° D .40° 7.有五条线段,长度分别是2,4,6,8,10,从中任取三条能构成三角形的概率是( ) A . 15 B .35 C .12 D .310 8.小强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对折两次,并在如图位置上剪去一个小正方形,然后展开得到( ) 9.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AC 、BC 上的点,若△ADB≌△EDB ≌△EDC ,则∠C 的度数为( )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培优练习册全集(人教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培优 练习册全集(人教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数学练习册七年级(上)人教版 目录: 第一章有理数 1.1 有理数的概念 1.2 有理数的运算 1.3 近似数与科学计数法 1.4 单元测试 第二章整式加减 2.1 整式的加减 2.2 单元测试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 解一元一次方程 3.2 列方程解应用题(一) 3.3 列方程解应用题(二) 3.4 单元测试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4.1 多姿多彩的图形 4.2 平面图形 4.3 单元测试 期末模拟试卷(一) 期末模拟试卷(二) 期末模拟试卷(三) 有理数 第一章有理数一、全章知识结构 2

3 二、回顾正数、负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1、正数的表示方法:a>0, 2、负数的表示方法:a<0 三、有理数的分类 定义: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却不是有理数 1、按整数分数分类 2、按数的正负性分类?????? ???????????????负分数负整数负数零 正分数正整数正数有理数. 3、在数轴上分类 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作用: (1)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在数轴上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可用数轴揭示一个数的绝对值和互为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4)在数轴上可求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两点间的距离=|x -y|=|y -x| 四、有理数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数:相反数、倒数、绝对值、非负数 1、相反数: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最新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最新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1

初一数学(下)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在一起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组只有唯一解(即公共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法; (3)注意:判断如何解简单是关键. ※5.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1)对于一个应用题设出的未知数越多,列方程组可能容易一些,但解方程组可能比较麻烦,反之 则“难列易解”; (2)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与未知数个数相等时,一般可求出未知数的值; (3)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比未知数个数少一个时,一般求不出未知数的值,但总可以求出任何两个未知数的关系.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不等式:用不等号“>”“<”“≤”“≥”“≠”,把两个代数式连接起来的式子叫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3.不等式的解集: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不等式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零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它的标准形式是ax+b >0或ax+b <0 ,(a ≠0). 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类似,但一定要注意不 等式性质3的应用;注意: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注意空圈和实点.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含有相同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 等式组;注意:ab >0 ? 0b a >? ???>>0b 0a 或???<<0b 0 a ; ab <0 ? 0b a < ? ?? ?<>0b 0a 或???><0b 0a ; ab=0 ? a=0或b=0; ???≤≥m a m a ? a=m . 7.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与解法:所有这些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 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应分别求出这个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再利用数轴确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8.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四种类型:设 a >b a x b x a x >∴???>>是不等式组的解集 b x b x a x <∴???<<不等式的组解集是 a b > a b >

七年级下册数学综合测试卷

七年级下数学 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已知点P (m +3,m +1)在x 轴上,则P 点的坐标为( ) A .(0,2) B .(2,0) C .(4,0) D .(0,-4) 2.在下图中,∠1,∠2是对顶角的图形是( ) 3.为了了解某校初二年级4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取50名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分析,这 个问题中,总体是指( ) A .400 B .被抽取的50名学生 C .400名学生的体重 D .被抽取50名学生的体重 4.以方程组2 34 x y x y +=?? -=?的解为坐标的点(,)x y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是(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5.下列各式中,正确的... 是( ) A.25=±5 B. 4=- 2 1 D.=6.不等式组211420x x ->??-? ,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 7.在 22 7 , 3.1415926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七年级数学试卷 第1页 (共8页) 8.有2元和5元两种纸币共21张,并且总钱数为72元.设2元纸币x 张,5元纸币y 张,根据题意列方程组为( ) A .21, 5272. x y x y +=?? +=? B .21, 2572. x y x y +=?? +=? C .2521,72.x y x y +=??+=? D .5221, 72.x y x y +=??+=?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9.请写出一个在第三象限内且到两坐标轴的距离都相等的点的坐标 . 10.已知样本容量是40,在样本的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各个小长方形的高之比为3:2:4:1,则第 二小组的频数为 ,第四小组的频数为 .11.如果163+x 的立方根是4,则42+x 的算术平方根是 . 12.不等式4x -6≥7x -12的正整数解为 . 13.若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2 1x y =??=-? ,则这个方程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14. 如果二元一次方程组?? ?=+=-0432y x y x 的解是???==b y a x ,那么a+b= . 15.如图,已知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E 、F ,ED 平分∠BEF ,若∠1=72°, 则∠2= °. 16.如图所示,在10×20(m 2)的长方形草地内修建宽为2m 的道路,则草地的面积为_________m 2 . 七年级数学试卷 第2页 (共8页) A 21 2 1B 2 1D 21 C (第15题) (第16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共五套

七下期期末 姓名: 学号 班级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若m >-1,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 是( ) A .6m >-6 B .-5m <-5 C .m+1>0 D .1-m <2 2.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4 B.=-4 3.已知a >b >0,那么下列不等式组中无解.. 的是( ) A .???->b x a x C .? ??-<>b x a x D .???<->b x a x 4.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行驶,那么两个拐弯的角度可能为 ( ) (A) 先右转50°,后右转40° (B) 先右转50°,后左转40° (C) 先右转50°,后左转130° (D) 先右转50°,后左转50° 5.解为1 2 x y =??=?的方程组是( ) A.135x y x y -=??+=? B.135x y x y -=-??+=-? C.331x y x y -=??-=? D.2335 x y x y -=-??+=? 6.如图,在△ABC 中,∠ABC=500,∠ACB=800,BP 平分∠ABC ,CP 平分∠ACB ,则∠BPC 的

大小是( ) A .1000 B .1100 C .1150 D .1200 P C B A 小刚 小军 小华 (1) (2) (3) 7.四条线段的长分别为3,4,5,7,则它们首尾相连可以组成不同的三角形的个数是( ) A .4 B .3 C .2 D .1 8.在各个内角都相等的多边形中,一个外角等于一个内角的 1 2 ,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 .5 B .6 C .7 D .8 9.如图,△A 1B 1C 1是由△ABC 沿BC 方向平移了BC 长度的一半得到的,若△ABC 的面积为20 cm 2,则四边形A 1DCC 1的面积为( ) A .10 cm 2 B .12 cm 2 C .15 cm 2 D .17 cm 2 10.课间操时,小华、小军、小刚的位置如图1,小华对小刚说,如果我的位置用(?0,0)表示,小军的位置用(2,1)表示,那么你的位置可以表示成( ) A.(5,4) B.(4,5) C.(3,4) D.(4,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把答案直接填在答题卷的横线上. 11.49的平方根是________,算术平方根是______,-8的立方根是_____.

初中七年级数学详细内容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正数和负数的定义:大于零的数叫正数,正数前面加上负号叫负数. 正负数的实际应用背景: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阅读与思考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 用正负数表示某个范围的实例 1.2 有理数 有理数的定义(两个整数的比值!!!),有理数的分类. 数轴和数轴的三要素: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用数轴表示数的方法: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关于原点对称: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a的点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左右,表示-a和a,我们说这两点关于原点对称.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一般地,a和-a互为相反数.特别地,0的相反数仍是0. 绝对值: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求绝对值的方法: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这就说,当a是正数时,|a|=a;当a是负数时,|a|=-a;当a=0时,|a|=0. 比较有理数大小的方法: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总之,在数轴上右边的数大于左边的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对,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两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操作顺序: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加法的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加减混合运算:引入相反数后,加减混全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a+b-c=a+b+(-c). 实验与探究填幻方 阅读与思考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0相乘得0. 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小学学过) 连乘时的符号确定: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5.1.1相交线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掌握对顶角相等,并会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手实践活动,探索邻补角与对顶角的位置和大小关系。 2.通过“对顶角相等”这个结论的简单推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来发现结论,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 三、教学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四、教学过程设计:

如图所示,AB⊥CD于点O,直线∠AOE=65°,求∠DOF的度数。

达标测评题 一、 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B 、相等的两角是对顶角 C 、有公共顶点并且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D 、两条直线相交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二.填空: 2.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已知∠AOC+∠BOD=90°,则∠BOC= 。 3.已知∠1与∠2是对顶角,∠1与∠3互为补角,则∠2+∠3= 。 三.解答题 4如图所示,直线ABCDEF 相交于点O, (1) 写出∠AOC, ∠BOE 的邻补角。 (2) 写出∠DOA, ∠BOF 的对顶角。 (3) 如果∠AOE=30°,求∠BOF ,∠AOF 的度数。

5.如果直线AB、CD相交于O点,且∠AOC=28°,作∠DOE=∠DOB,OF平分∠AOE,求∠EOF 的度数 附达标测评题答案: 1.D 2.135° 3.180° 4.(1)∠AOD、∠COB;∠AOE、∠BOF (2)∠BOC、∠AOE (3)30°、150° 5.62° 七年级数学(下册) 5.1.2垂线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概念,理解垂线的性质,掌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结论 2.会用三角板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归纳概括、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能力. 2.了解垂直概念,能说出垂线的性质“经过一点,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 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全套

精品试卷,请参考使用,祝老师、同学们取得好成绩! 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全套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题 一、选择:1、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那么两次拐弯的角度是 ( )A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130 °B 第一次左拐50 °,第二次右拐50 °C 第一次左拐50 °,第二次左拐130 °D 第一次右拐50 °,第二次右拐50 ° 2、下列句子中不是命题的是 ( ) A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 、直线AB 垂直于CD 吗? C 、若︱a ︱=︱b ︱,则a 2 = b 2。 D 、同角的补角相等。 3、平面内有两两相交的4条直线,如果最多有m 个交点,最少有n 个交点,则m-n=( ) A 3 B 4 C 5 D 6 4、“两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题设是( ) A 两直线 B 相交 C 只有一个交点 D 两直线相交 5、如图所示,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D′,的位置.若∠EFB =65°,则∠AED′等于 ( ) A .70° B .65° C .50° D .25° 6、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E ,若°=∠100AEC ,则D ∠等于( ) A .70° B .80° C .90° D .100° 7、如图直线1l ∥2l ,则∠ 为( ). 8、如图,已知AB ∥CD,若∠A=20°,∠E=35°,则∠C 等于( ). A.20° B. 35° C. 45° D.55° 9、在直线AB 上任取一点O ,过点O 作射线OC 、OD ,使OC ⊥OD ,当∠AOC=30o 时,∠BOD 的度数是( ). A .60o B .120o C .60o 或 90o D .60o 或120o 10、30°角的余角是( ) A .30°角 B .60°角 C .90°角 D .150°角 二、填空:1、x 的补角是3y,x=30°,则|x-y|的值是( )。 2、图形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 )且( )。 3、若两个角互为邻补角且度数之比为2:3,这两个角的度数分别为( )。 4、∠A 的邻补角是∠A 的2倍,则∠A 的度数是( )。 E D B C′ F C D ′ A 5题 C A E B F D 6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测试1 相交线 学习要求 1.能从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的关系入手,理解对顶角、互为邻补角的概念,掌握对顶角的性质. 2.能依据对顶角的性质、邻补角的概念等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 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如果两个角有一条______边,并且它们的另一边互为____________,那么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叫做互为邻补角. 2.如果两个角有______顶点,并且其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___________ ________,那么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3.对顶角的重要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点,∠AOE=90°. (1)∠1和∠2叫做______角;∠1和∠4互为______角; ∠2和∠3互为_______角;∠1和∠3互为______角; ∠2和∠4互为______角. (2)若∠1=20°,那么∠2=______; ∠3=∠BO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1=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O点,且∠COE=90°,则 (1)与∠BOD互补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BOD互余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EOA互余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BOD=42°17′,则∠AOD=__________;∠EOD=______;∠AOE=______. 二、选择题 6.图中是对顶角的是( ).

名校试题—初中数学七年级

清华附中真题 + 首师附中真题(尖子班) 第一部分 清华附中历年真题展示 一、填空。 1、 有一块麦地和一块菜地,菜地的一半和麦地的3 1 合起来是13亩,麦地的一半和菜地的 3 1 合起来是12亩,那么菜地有 亩。 ﹝分析﹞解:设菜地有χ亩,麦地有y 亩。 2x +3y =13 3x +2 y =12 解得χ=18,y =12 答:菜地有18亩。 2、―次考试,参加的学生中有 71得优,31得良,2 1 得中,其余的得差,已知参加考试的学生不满50人,那么得差的学生有 人。 ﹝分析﹞学生的人数永远是整数。 根据题意可知,学生人数是7、2、3的公倍数,而[7,2,3] =42, 42小于50, 所以参加的学生总数为42人。 42×(1- 71-31-2 1 )=1(人) 答:得差的学生有1人。 3、 有一城镇共5000户居民,每户的子女不超过2人,一部分家庭有1个孩子,余下的家庭中一半每家有2个孩子,那么此城镇共有孩子 人。 ﹝分析﹞“一部分家庭有1个孩子,余下的家庭中一半每家有2个孩子,”那么,余下的家庭中另一半每家有0个孩子,于是,余下的家庭平均每户1个孩子,开始的一部分家庭每户1个孩子,所以整个城镇平均每户有1个孩子,共5000户居民,所以此城镇共有孩子: 1×5000=5000(人) 答:此城镇共有孩子5000人。

4、科学家进行一次实验,每隔5小时作一次记录,他做第12次记录时,时钟正好九点整,问第一次作记录时,时钟是点。 ﹝分析﹞⑴第一次作记录和第12次作记录的时间差为5×(12-1)=55小时。 ⑵“做第12次记录时钟正好九点整”,所以第一次作记录在55小时之前, 55÷24=2(昼夜)……7(小时) 即往前推2昼夜再推7小时,所以第一次作记录时是9-7=2点。 答:第一次作记录时,时钟显示2点。 5、一名学生在计算一道除数是两位数的没有余数的除法时,错把被除数百位上的3看成了8,结果得商383,余17,这商比正确的商大21,那么这道题的被除数是,除数是。﹝分析﹞⑴错误的商是383,比正确的商大21,正确的商是383-21=362。被除数看错了,而除数没错,也就是除数没有变化。 ⑵设除数为χ。则正确的被除数是362χ,错误的被除数是362χ+500或383χ+17 (383-21)χ+(8-3)×100=383χ+17 χ=23 所以被除数=23×(383-21) =8326 答:这道题的被除数是8326,除数是23 。 6、甲、乙两人背诵英语单词,甲比乙每天多背8个,乙因为生病,中途停止10天。40天后,乙背的单词正好是甲的一半,甲一共背单词个。 解:设乙每天背诵单词χ个,则甲每天背诵单词(χ+8)个。 1 (40-10)χ=40(χ+8)× 2 30χ=20(χ+8) χ=16 χ+8=24 40(χ+8)=960 答:甲一共背单词960个。 算术解法:⑴甲背40天,乙背40-10=30天,乙背的单词正好是甲的一半。则乙30天

初一下册数学试题

七年级下册数学试题 姓名:班级:(答题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多项式3x2y+2y-1的次数是()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2.棱长为a的正方形体积为a3,将其棱长扩大为原来的2倍,则体积为() A、2a3 B、8a3 C、16 a3 D、a3 3.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人口总数为1295330000人,精确到千万位为() A、1.30×109 B、1.259×109 C、1.29×109 D、1.3×109 4.下列四组数分别是三根木棒的长度,用它们不能拼成三角形的是() A、3cm,4cm,5cm B、12cm,12cm,1cm C、13cm,12cm,20cm D、8cm,7cm,16cm 5.已知△ABC三内角的度数分别为a,2a,3a。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6.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下面四个国家的国旗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越南 B、澳大利亚

C、加拿大 D、柬埔寨 7.下面哪一幅图可大致反映短跑运动员在比赛中从起跑到终点的速度变化情况() A、 B、 C、 D、 8.如图,已知,△ABD≌△CBE,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CBE=∠ABD B、BE=BD C、∠CEB=∠BDE D、AE=ED 9. 将一张矩形纸片对折,再对折,将所得矩形撕去一角,打开的图形一定有()条对称轴。 A、一条 B、二条 C、三条 D、四条

10.房间铺有两种颜色的地板,其中黑色地板面积是白色地板面积的二分之一,地板下藏有一宝物,藏在白色地板下的概率为() A、1 B、 C、 D、 二.我会填。(每小题3分,共15分) 11.22+22+22+22=____________。 12.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8cm,则第三边长的范围为___________。 13.三角形的高是x,它的底边长是3,三角形面积s与高x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14.如图,O是AB和CD的中点,则△OAC≌△OBD的理由是__________。 15.袋子里有2个红球,3个白球,5个黑球,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的概率是________。 三.解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6.(2mn+1)(2mn-1)-(2m2n2+2) 17.有这样一道题“计算(2x3-3x2y-2xy2)-(x3-2xy2+y2)+(-x3-3x2y-y2)的值,其中 x=,y=-1。”甲同学把x=错抄成x=-,但他计算的结果也是正确的,你说这是怎么回事呢? 18.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EG平分∠BEF交CD于点G,∠EFG=500,求∠BEG的度数。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方的“月亮”图案可以由如图所示的图案平移得到的是() A.B.C.D. 2.某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0.00000094m,将0.00000094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9.4×10﹣7B.0.94×10﹣6C.9.4×10﹣6D.9.4×107 3.下列各式从左边到右边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A.ab+ac+d=a(b+c)+d B.a2﹣1=(a+1)(a﹣1) C.(a+b)2=a2+2ab+b2D.a2b=ab?a 4.二元一次方程2x+3y+10=35的一个解可以是() A.B.C.D. 5.已知a>b,则下列不等关系正确的是() A.﹣a>﹣b B.3a>3b C.a﹣1<b﹣1D.a+1<b+2 6.如图,在Rt△ABC中,∠A=90°,直线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若∠ADE =30°,则∠C的度数为() A.30°B.40°C.50°D.60° 7.命题“若a=b,则|a|=|b|”与其逆命题的真假性为() A.该命题与其逆命题都是真命题 B.该命题是真命题,其逆命题是假命题 C.该命题是假命题,其逆命题是真命题

D.该命题与其逆命题都是假命题 8.已知AB=3,BC=1,则AC的长度的取值范围是() A.2≤AC≤4B.2<AC<4C.1≤AC≤3D.1<AC<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 9.计算:a5÷a2的结果是. 10.计算(x+1)(2x﹣1)的结果为. 11.因式分解:ab2﹣2ab+a=. 12.不等式2x﹣1<3的解集是. 13.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14.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点C、D分别落在C、D的位置,DE 与BC相交于点G.若∠1=40°,则∠2=°. 15.将不等式“﹣2x>﹣2”中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可得到“x<1”,该步的依据是.16.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 17.如图,BE是△ABC的中线,D是AB的中点,连接DE.若△ABC的面积为1,则四边形DBCE的面积为. 18.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可能无解.例如方程组无解,原因是:将①×2得2x+4y =2,它与②式存在矛盾,导致原方程组无解.若关于x、y的方程组无解,则a、b须满足的条件是.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64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很实用的

12 3 (第三题) A B C D E (第10题)A B C D E F G H 第13题 A B C D 1 23 4 (第2题) 1 234 5 67 8 (第4题) a b c A B C D (第7题) 七年级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卷 班级 _______ 姓名 ________ 坐号 _______ 成绩 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 30 分) 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是( ) A B C D 1 2 1 2 1 2 1 2 2、如图AB ∥CD 可以得到( ) A 、∠1=∠2 B 、∠2=∠3 C 、∠1=∠4 D 、∠3=∠4 3、直线AB 、CD 、EF 相交于O ,则∠1+∠2+∠3=( ) A 、90° B 、120° C 、180° D 、140° 4、如图所示,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现给出下列四种条件: ①∠2=∠6 ②∠2=∠8 ③∠1+∠4=180° ④∠3=∠8,其中能判断 是a ∥b 的条件的序号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5、某人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方向与原来相 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A 、第一次左拐30°,第二次右拐30° B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130° C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右拐130° D 、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6、下列哪个图形是由左图平移得到的( ) B D 7、如图,在一个有4×4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中,阴影 部分面积与正方形ABCD 面积的比是( ) A 、3:4 B 、5:8 C 、9:16 D 、1:2 8、下列现象属于平移的是( ) ① 打气筒活塞的轮复运动,② 电梯的上下运动,③ 钟摆的摆动,④ 转动的门,⑤ 汽车在一条笔直的马路上行走 A 、③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⑤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C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这 条直线的距离。 D 、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10、直线AB ∥CD ,∠B =23°,∠D =42°,则∠E =( ) A 、23° B 、42° C 、65° D 、19°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若∠AOC =100°,则 ∠AOD =___________。 12、若AB ∥CD ,AB ∥EF ,则CD _______EF ,其理由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提分数学七年级上知识清单 第一章 有理数 一.正数和负数 ⒈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负数:比0小的数 正数:比0大的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注意:①字母a 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 表示正数时,-a 是负数;当a 表示负数时,-a 是正数;当a 表示0时,-a 仍是0。(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a,-a 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 ②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时“+”省略不写。所以省略“+”的正数的符号是正号。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比如: 零上8℃表示为:+8℃;零下8℃表示为:-8℃ 支出与收入;增加与减少;盈利与亏损;北与南;东与西;涨与跌;增长与降低等等是相对相反量,它们计数: 比原先多了的数,增加增长了的数一般记为正数;相反,比原先少了的数,减少降低了的数一般记为负数。 3.0表示的意义 ⑴0表示“ 没有”,如教室里有0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 ⑵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的概念 ⑴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⑵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⑶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①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②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 2. (1)凡能写成 )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测试卷(含答案)

第七章测试卷 姓名: 学号: 班级: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计30分) 1、下列数据中不能确定物体位置的是( ) A .某市政府位于北京路32号 B .小明住在某小区3号楼7号 C .太阳在我们的正上方 D .东经130°,北纬54°的城市 2、如图,点A 的坐标为( ) A.(3,4) B.(4,0) C.(4,3) D.(0,3) 3、若点A (m ,n )在第三象限,则点B (|m |,n )所在的象限是(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4、已知直角坐标系中,点P (x ,y )满足42-x +(y+3)2=0,则点P 坐标为( ) A .(2,-3) B .(-2,3) C .(2,3) D .(2,-3)或(-2,-3) 5、已知点P 位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轴右侧,距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轴3个单位长度,位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轴上方,距离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轴4个单位长度, 则点P 坐标是( ) A 、(-3,4) B 、(3,4) C 、(-4, 3) D 、(4,3) 6、如果P (a+b, ab )在第二象限,那么点Q (a,-b) 在第__象限.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 ,y )向左平移a 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b 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得到的点是( ) A 、(x+a ,y+b ) B 、(x+a ,y-b ) C 、(x-a ,y+b ) D 、(x-a ,y-b) 8、经过两点A (2,3)、B (-4,3)作直线AB ,则直线AB ( ) A 、平行于x 轴 B 、平行于y 轴 C 、.经过原点 D 、无法确定 9、将△ABC 的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加上-1,纵坐标不变,则所得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是( ) A 、将原图形向x 轴的正方向平移了1个单位 B 、将原图形向x 轴的负方向平移了1个单位 C 、将原图形向y 轴的正方向平移了1个单位 D 、将原图形向y 轴的负方向平移了1个单位 10、在坐标系中,已知A (2,0),B (-3,-4),C (0,0),则△ABC 的面积为( ) A 、4 B 、6 C 、8 D 、3 二、填空题:(每题3分,计30分) 11、第三象限内的点P (x,y),满足5=x ,92 =y ,则P 点的坐标是 12、点M (2,-3)到x 轴的距离是______ 13、如果点P (x 2-4,y+1)是坐标原点,则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4、边长为300m 的正方形广场四个顶点的四家商场,若商场A (150,150),商场C (-150,-150),那么商场B 、D 的坐标分别为: 15、点P(3m+1,2m-5)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m=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测试题及答案

123 (第三题) A B C D 1 23 4 (第2题) 1 2 34 567 8 (第4题) a b c 七年级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卷 班级 _______ 姓名 ________ 坐号 _______ 成绩 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 30 分) 1、如图AB ∥CD 可以得到< ) A 、∠1=∠2 B、∠2=∠3 C 、∠1=∠4 D、∠3=∠4 2、直线A B 、CD 、EF 相交于O ,则∠1+∠2+∠3=< ) A 、90° B 、120° C 、180° D 、140° 3、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是< ) 4、如图所示,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现给出下列四种条件: ①∠2=∠6 ②∠2=∠8 ③∠1+∠4=180° ④∠3=∠8,其中能判断 是a ∥b 的条件的序号是< ) A 、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5、某人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方向与原来相 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A 、第一次左拐30°,第二次右拐30° B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130° C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右拐130° D 、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6、下列哪个图形是由左图平移得到的< ) 7、如图,在一个有4×4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中,阴影 部分面积与正方形ABCD 面积的比是< ) A 、3:4 B 、5:8 C 、9:16 D 、1:2

A B C D E (第10题) (第14题) A B C D E F G H 第13题 8、下列现象属于平移的是< ) ① 打气筒活塞的轮复运动,② 电梯的上下运动,③ 钟摆的摆动,④ 转动的门,⑤ 汽车在一条笔直的马路上行走A 、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⑤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C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这 条直线的距离。 D 、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10、直线AB ∥CD ,∠B =23°,∠D =42°,则∠ E =< ) A 、23° B、42° C、65° D、19°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若∠AOC =100°,则 ∠AOD =___________。 12、若AB ∥CD ,AB ∥EF ,则CD _______EF ,其理由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在正方体中,与线段AB 平行的线段有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4、奥运会上,跳水运动员入水时,形成的水花是评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