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虚拟测试系统

合集下载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doc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doc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名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2.教学时数:72学时3.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成人专科二年制脱产学习学生4.课程性质:专业课5.采用教材说明: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谢志萍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二、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

本课程的作用是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一线高级技术人员所必需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应用知识,并能结合计算机控制技术中的传感器与控制技术的应用,掌握检测的理论依据和检测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使用与维护方法的知识和技能。

三、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测试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能够根据工程需要选用合适的传感器,并能够对测试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

四、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教学要求:掌握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理论及工程方法。

重点、难点:测量误差及误差的处理和消除方法。

课程内容:1.测量方法及检测系统的组成2.误差的基本概念第二章传感器的基本概念教学要求:了解传感器的组成、分类、基本特性及其发展。

重点、难点:传感器的动、静态特性。

课程内容:1.传感器的定义与组成2.传感器的分类3.传感器的基本特性4.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及其发展5.传感器的正确选用第三章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教学要求:掌握各种常用传感器的测量电路及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重点、难点: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课程内容:1.电阻式传感器2.电容式传感器3.电感式传感器4.压电式传感器5.霍尔传感器6.热敏传感器第四章数字式传感器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测试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能够根据工程需要选用合适的传感器,并能够对测试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

掌握光栅数字式传感器、磁栅数字式传感器、感应同步器、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水泵性能测试系统设计

水泵性能测试系统设计

摘要本文对水泵性能参数测试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水泵性能参数测试系统的解决方案。

在研究过程中,分析讨论了数据采集卡与虚拟仪器软件的接口方法;分析了光电传感器法、感应线圈法和霍尔传感器法三种转速测量方法在水泵转速测量中的优缺点;提出了在LabVIEW 虚拟仪器软件平台上,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开发应用程序的方法;分析讨论了对采集数据的软件滤波处理及应用最小二乘法对水泵参数数据的拟合。

试验结果表明这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水泵测试系统,可以适用于科研院校和水泵厂的使用要求,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水泵性能、虚拟仪器技术、转速测量、数据处理ABSTRACTThe paper does som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measurement methods of the Pump performance parameters. During the researching, the methods of interface between data acquisition card and visual instrument software are discussed;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 among the methods of rotate measurement of asynchronous motor using photo electricity sensor, induce and hall sensor; using the style in the programming of system application software; analyzing the method of the median filter and using the conic approach technique in dealing with the measuring data;Experiment results approve that the pump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 based on visual instrument technology can be used in the institutes and small-scale Pump manufactory.Key words: pump testing research, visual instrument technology, rotational velocity measurement, data processing.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第一章绪论 (1)1.1 水泵性能测试系统的现状概述 (1)1.2 水泵测试在生产与研究中的应用 (2)1.3 水泵的主要性能指标 (2)1.4 国内外泵测试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1.4.1 国外泵测试技术现状 (2)1.4.2 国内泵测试技术的发展现状 (3)1.4.3 泵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3)1.5 本研究课题的提出、内容及意义 (4)1.5.1 本研究课题的提出 (4)1.5.2 本研究课题的内容 (4)1.5.3 本研究课题的意义 (4)第二章测试系统总体方案的确定 (6)2.1 方案比较 (6)2.2 开发平台的选择 (7)2.3 水泵性能参数测试台管路装置 (7)2.3.1 试验装置 (7)2.3.2 试验管路的安装 (9)2.4 总体方案 (9)2.5 本章小结 (10)第三章管路参数的选择 (11)3.1 无缝钢管的选择 (11)3.2 法兰的选择 (12)3.3 垫片的选择 (13)3.4 阀门的选择 (14)第四章水泵性能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 (16)4.1 水泵试验概述 (16)4.2 水泵性能参数试验理论与测试仪表选择 (16)4.2.1 水泵流量测量与流量变送器选择 (16)4.2.2 水泵扬程测量与压力变送器选择 (18)4.2.3 水泵轴功率测量与功率变送器选择 (20)4.2.4 电机转速的测量 (22)4.2.5 水泵效率的计算 (25)第五章信号调理电路 (26)5.1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26)5.2 本章小结 (27)第六章数据采集卡的选择及软件设计 (28)6.1 数据采集卡 (28)6.1.1 数据采集卡的选择 (28)6.1.2 数据采集卡的接线 (30)6.2 软件设计 (32)6.2.1 软件开发语言Labview的简介 (32)6.2.2 数据采集卡和Labview下的驱动 (33)6.3 数据采集系统软件的总体框架 (34)6.4 数据采集方式 (36)6.5 本章小结 (38)第七章数据处理与性能曲线的绘制 (39)7.1 试验数据的处理 (39)7.2 整体曲线拟合法 (40)7.3 本章小结 (42)第八章结论 (43)参考文献 (45)附录一 (46)附录二 (47)致谢 (48)第一章绪论1.1 水泵性能测试系统的现状概述水泵使用面广,种类繁多,属于通用性的机械类而广泛的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

智慧树知到《大学生创新创业》2020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大学生创新创业》2020章节测试答案
9、衡量一个人创新能力的最基本素养是看其人际交往的能力。
答案: X
10、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 )。
A、心理品质
B、专业素养
C、能力要求
D、专业能力
答案: A
11、下列主张属于海尔的组织管理模式改革有( )
A、人单合一
B、人人创客
C、建立扁平公司
D、多种所有制企业
答案:D
14、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被称为一个企业的生存之本和一个品牌的价值核心。
A、计划决策
B、组织架构
C、协调沟通
D、改革创新
答案:C
15、华为对技术投资具有战略眼光,注重自主创新,抢占市场高地。其先人一步投巨资进行技术开发,始于( )
A、2G技术开发
B、3G技术开发
C、4G技术开发
D、5G技术开发
答案: B
16、下列世界500强企业中哪家至今没有上市( )
A、华为
B、京东
C、阿里
D、海尔
答案: A
17、赚“快钱’就是选一个当下非常火爆的项目,趁着风口来临的时候进入,等到这个风头过了基本上钱也赚了,就可以选择退出了,要么转行,要么继续寻找下一个风口。赚“长钱’就是选择一个市场比较稳健的产品品类,深耕细作,做品牌做连锁,当做百年大计来发展。从华为的发展历程来看,华为赚钱的理念是( )
A、完备性法则
B、能量传递法则
C、动态性法则
D、提高理想度法则
答案:D
8、利用矛盾矩阵解决技术矛盾的基本方法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 )。
A、确定技术参数
B、矩阵模型
C、矩阵的构成要素
D、矩阵的形状
答案: A

房地产行业VR看房与销售系统开发方案

房地产行业VR看房与销售系统开发方案

房地产行业VR看房与销售系统开发方案第一章:项目背景与概述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意义 (2)1.3 项目目标 (3)第二章:市场分析与需求调研 (3)2.1 房地产行业现状 (3)2.2 VR技术在房地产行业的应用 (3)2.3 市场需求分析 (4)2.4 用户需求调研 (4)第三章:系统设计 (4)3.1 系统架构设计 (4)3.2 功能模块划分 (5)3.3 系统功能要求 (5)3.4 系统安全设计 (5)第四章:VR看房技术方案 (6)4.1 VR看房技术概述 (6)4.2 VR看房硬件设备选型 (6)4.3 VR看房软件开发技术 (6)4.4 VR看房效果优化 (7)第五章:销售系统开发 (7)5.1 销售系统功能模块 (7)5.2 销售系统开发技术 (8)5.3 销售系统数据分析 (8)5.4 销售系统与VR看房的集成 (8)第六章:系统实施与部署 (9)6.1 系统实施计划 (9)6.2 系统部署方案 (9)6.3 系统测试与验收 (10)6.4 系统运维与维护 (10)第七章:营销策略与推广 (10)7.1 营销策略制定 (10)7.2 线上线下推广 (11)7.3 合作伙伴关系建立 (11)7.4 品牌形象塑造 (11)第八章:项目风险与应对措施 (12)8.1 技术风险 (12)8.1.1 技术更新风险 (12)8.1.2 技术兼容性风险 (12)8.1.3 数据安全风险 (12)8.2 市场风险 (12)8.2.1 市场竞争风险 (12)8.2.2 用户需求变化风险 (12)8.2.3 政策法规风险 (12)8.3 运营风险 (12)8.3.1 运营团队风险 (12)8.3.2 系统维护风险 (13)8.4 风险应对措施 (13)第九章: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13)9.1 投资成本分析 (13)9.2 收益预测 (14)9.3 投资回报分析 (14)9.4 经济效益评价 (14)第十章:总结与展望 (15)10.1 项目成果总结 (15)10.2 项目不足与改进方向 (15)10.3 行业发展趋势展望 (15)10.4 未来市场前景预测 (15)第一章:项目背景与概述1.1 项目背景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房地产行业正面临着转型与升级的挑战。

嵌入式课后习题答案

嵌入式课后习题答案
Vivi是Mizi公司针对SAMSUNG的ARM架构CPU专门设计的,基本上可以直接使用,命令简单方便。不过其初始版本只支持串口下载,速度较慢。在网上出现了各种改进版本:支持网络功能、USB功能、烧写YAFFS文件系统映象等。
第八章
一、填空题。
1、Makefile、配置文件、配置工具。
2、配置命令解释器、配置用户界面。
arch:arch目录包括了所有和体系结构相关的核心代码。include:include目录包括编译核心所需要的大部分头文件,例如与平台无关的头文件在include/linux子目录下;init:init目录包含核心的初始化代码(不是系统的引导代码),有main.c和Version.c两个文件;mm:mm目录包含了所有的内存管理代码。与具体硬件体系结构相关的内存管理代码位于arch/*/mm目录下;drivers:drivers目录中是系统中所有的设备驱动程序。它又进一步划分成几类设备驱动,每一种有对应的子目录,如声卡的驱动对应于drivers/sound;ipc:ipc目录包含了核心进程间的通信代码;modules:modules目录存放了已建好的、可动态加载的模块;fs:fs目录存放Linux支持的文件系统代码。不同的文件系统有不同的子目录对应,如ext3文件系统对应的就是ext3子目录;Kernel:Kernel内核管理的核心代码放在这里。同时与处理器结构相关代码都放在arch/*/kernel目录下;net:net目录里是核心的网络部分代码,其每个子目录对应于网络的一个方面;lib:lib目录包含了核心的库代码,不过与处理器结构相关的库代码被放在arch/*/lib/目录下;scripts:scripts目录包含用于配置核心的脚本文件;documentation:documentation目录下是一些文档,是对每个目录作用的具体说明。

珠宝行业AR试戴和VR展示系统开发方案

珠宝行业AR试戴和VR展示系统开发方案

珠宝行业AR试戴和VR展示系统开发方案第一章绪论 (3)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意义 (3)1.3 技术概述 (3)第二章系统需求分析 (4)2.1 功能需求 (4)2.1.1 AR试戴功能 (4)2.1.2 VR展示功能 (4)2.2 功能需求 (5)2.2.1 响应速度 (5)2.2.2 图像质量 (5)2.2.3 稳定性 (5)2.2.4 兼容性 (5)2.3 用户需求 (5)2.3.1 易用性 (5)2.3.2 个性化定制 (5)2.3.3 社交互动 (5)2.3.4 数据安全 (5)2.3.5 购物体验 (5)第三章技术选型与架构设计 (5)3.1 技术选型 (5)3.1.1 显示技术选型 (5)3.1.2 识别技术选型 (6)3.1.3 图像处理技术选型 (6)3.2 系统架构设计 (6)3.2.1 数据层 (6)3.2.2 业务逻辑层 (6)3.2.3 交互层 (7)3.3 关键技术分析 (7)3.3.1 识别技术分析 (7)3.3.2 图像处理技术分析 (7)第四章 AR试戴系统开发 (7)4.1 AR试戴核心算法 (7)4.2 用户界面设计 (8)4.3 数据处理与存储 (8)第五章 VR展示系统开发 (9)5.1 VR场景搭建 (9)5.2 交互设计 (9)5.3 系统集成与测试 (10)第六章系统安全性设计 (10)6.1 数据安全 (10)6.1.2 数据备份 (10)6.1.3 访问控制 (10)6.1.4 异常检测与处理 (10)6.2 用户隐私保护 (11)6.2.1 用户信息加密 (11)6.2.2 用户权限管理 (11)6.2.3 用户行为审计 (11)6.3 网络安全 (11)6.3.1 网络隔离 (11)6.3.2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11)6.3.3 安全审计 (11)6.3.4 网络安全培训 (11)第七章系统功能优化 (11)7.1 硬件优化 (12)7.1.1 硬件选型 (12)7.1.2 硬件散热 (12)7.1.3 硬件冗余 (12)7.2 软件优化 (12)7.2.1 操作系统优化 (12)7.2.2 应用程序优化 (12)7.2.3 驱动程序优化 (13)7.3 系统功能监测 (13)7.3.1 监测指标 (13)7.3.2 监测工具 (13)7.3.3 功能分析 (13)第八章用户培训与支持 (13)8.1 用户培训 (13)8.1.1 培训对象 (13)8.1.2 培训内容 (14)8.1.3 培训方式 (14)8.2 技术支持 (14)8.2.1 技术支持团队 (14)8.2.2 技术支持渠道 (14)8.2.3 技术支持服务 (14)8.3 用户反馈与改进 (14)8.3.1 用户反馈收集 (14)8.3.2 反馈处理与改进 (14)8.3.3 持续优化 (14)第九章市场推广与运营 (15)9.1 市场定位 (15)9.2 推广策略 (15)9.3 运营模式 (15)第十章总结与展望 (16)10.2 后续改进方向 (16)10.3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6)第一章绪论1.1 项目背景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消费者对于购物体验的要求日益提高。

眼镜行业虚拟试戴与眼镜配对推荐系统方案

眼镜行业虚拟试戴与眼镜配对推荐系统方案

眼镜行业虚拟试戴与眼镜配对推荐系统方案第一章:项目概述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2)1.3 项目意义 (3)第二章:市场需求分析 (3)2.1 市场现状 (3)2.2 用户需求分析 (3)2.3 市场发展趋势 (4)第三章:虚拟试戴技术原理 (4)3.1 虚拟现实技术 (4)3.2 三维建模技术 (5)3.3 人脸识别技术 (5)第四章:眼镜配对推荐算法 (6)4.1 推荐系统设计 (6)4.2 用户画像构建 (6)4.3 眼镜特征提取 (6)4.4 配对算法实现 (7)第五章:系统架构设计 (7)5.1 系统模块划分 (7)5.2 系统技术选型 (8)5.3 系统集成与测试 (8)第六章:用户界面设计 (8)6.1 界面设计原则 (9)6.2 界面布局与交互 (9)6.2.1 界面布局 (9)6.2.2 交互设计 (9)6.3 用户体验优化 (10)第七章:数据采集与处理 (10)7.1 数据采集方式 (10)7.2 数据清洗与预处理 (10)7.3 数据存储与管理 (11)第八章:系统安全与隐私保护 (11)8.1 数据安全 (11)8.1.1 数据加密 (11)8.1.2 数据备份与恢复 (11)8.1.3 访问控制 (11)8.1.4 安全审计 (12)8.2 用户隐私保护 (12)8.2.1 用户信息保护 (12)8.2.2 用户行为数据保护 (12)8.2.3 用户权限管理 (12)8.3 法律法规遵循 (12)8.3.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12)8.3.2 遵守国际法规 (12)8.3.3 定期进行合规检查 (12)第九章:项目实施与推广 (12)9.1 项目实施计划 (12)9.2 市场推广策略 (13)9.3 项目评估与反馈 (13)第十章:未来发展展望 (14)10.1 技术创新方向 (14)10.2 市场拓展策略 (14)10.3 项目可持续发展规划 (14)第一章: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各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基于云计算的远程监控与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方案

基于云计算的远程监控与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方案

基于云计算的远程监控与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方案第一章远程监控与数据分析平台概述 (3)1.1 平台建设背景 (3)1.2 平台建设目标 (3)1.3 平台架构简介 (4)第二章云计算技术选型与平台搭建 (4)2.1 云计算技术选型 (4)2.1.1 云计算服务模型选择 (4)2.1.2 云计算技术选型 (5)2.2 平台硬件部署 (5)2.2.1 服务器选型 (5)2.2.2 存储设备选型 (5)2.2.3 网络设备选型 (5)2.3 平台软件部署 (6)2.3.1 操作系统部署 (6)2.3.2 云计算平台部署 (6)2.3.3 应用程序部署 (6)2.4 平台安全性保障 (6)2.4.1 网络安全 (6)2.4.2 数据安全 (6)2.4.3 系统安全 (6)第三章数据采集与传输 (7)3.1 数据采集方式 (7)3.2 数据传输协议 (7)3.3 数据传输安全性 (7)3.4 数据预处理 (8)第四章数据存储与管理 (8)4.1 数据存储方案 (8)4.2 数据库选择与优化 (8)4.3 数据备份与恢复 (9)4.4 数据安全性与隐私保护 (9)第五章远程监控与预警 (9)5.1 监控指标设置 (9)5.2 预警机制设计 (10)5.3 监控界面开发 (10)5.4 监控系统测试与优化 (10)第六章数据分析与挖掘 (11)6.1 数据分析模型 (11)6.1.1 时序分析模型 (11)6.1.2 相关性分析模型 (11)6.2 数据挖掘技术 (11)6.2.1 决策树 (11)6.2.2 支持向量机 (12)6.2.3 关联规则挖掘 (12)6.3 数据可视化展示 (12)6.3.1 折线图 (12)6.3.2 饼图 (12)6.3.3 散点图 (12)6.3.4 热力图 (12)6.4 分析结果应用 (12)6.4.1 预警与故障诊断 (12)6.4.2 优化监控策略 (12)6.4.3 提高运维效率 (12)6.4.4 支持决策制定 (13)第七章平台管理与维护 (13)7.1 平台运维管理 (13)7.1.1 运维管理概述 (13)7.1.2 运维团队建设 (13)7.1.3 运维流程与规范 (13)7.1.4 运维工具与平台 (13)7.2 系统更新与升级 (13)7.2.1 更新与升级策略 (13)7.2.2 更新与升级流程 (13)7.2.3 更新与升级文档 (13)7.3 用户权限管理 (14)7.3.1 权限管理策略 (14)7.3.2 权限管理实现 (14)7.3.3 权限变更与审计 (14)7.4 平台功能监控 (14)7.4.1 监控指标体系 (14)7.4.2 监控系统部署 (14)7.4.3 功能优化策略 (14)7.4.4 功能报告与改进 (14)第八章平台应用案例分析 (14)8.1 案例一:工业生产监控 (14)8.1.1 背景介绍 (14)8.1.2 应用方案 (15)8.1.3 应用效果 (15)8.2 案例二:环境监测 (15)8.2.1 背景介绍 (15)8.2.2 应用方案 (15)8.2.3 应用效果 (15)8.3 案例三:智慧城市应用 (15)8.3.2 应用方案 (16)8.3.3 应用效果 (16)8.4 案例四:远程医疗 (16)8.4.1 背景介绍 (16)8.4.2 应用方案 (16)8.4.3 应用效果 (16)第九章平台建设与运营成本分析 (17)9.1 平台建设成本 (17)9.1.1 硬件设备投入 (17)9.1.2 软件投入 (17)9.1.3 人力资源投入 (17)9.2 平台运营成本 (18)9.2.1 能源成本 (18)9.2.2 人员成本 (18)9.2.3 硬件设备维护成本 (18)9.2.4 软件许可费用 (18)9.3 成本优化策略 (18)9.3.1 技术优化 (18)9.3.2 管理优化 (18)9.3.3 业务拓展 (19)9.4 投资回报分析 (19)第十章平台发展趋势与展望 (19)10.1 技术发展趋势 (19)10.2 行业应用前景 (19)10.3 政策与法规支持 (20)10.4 未来发展方向 (20)第一章远程监控与数据分析平台概述1.1 平台建设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日益广泛,企业对于实时监控与数据分析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用户界面方面
➢ 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使仪器的使用操作十分简便,图形化的 用户界面既美观又可以方便地由用户自己定义,使之更具个性 化。
➢ 功能复杂的仪器面板,可以划分成几个分面板,每个分面板 都可以实现功能操作的单纯化和面板布置的简洁化,从而提高 操作的正确性与便捷性。
➢ 软面板上虚拟的显示器件和操作元件的种类与形式不受“标 准件”和“加工工艺”的限制,通过编程既可随时从库中调用, 又可根据用户认知和操作要求进行面板设计,具有极大灵活性 和创新性。
虚拟仪器系统,是一种以计算机和测试模块的硬件为基础、 以计算机软件为核心所构成的,计算机显示屏幕上虚拟的仪器面 板、由计算机完成的仪器功能都可由软件来实现。
§6.1 虚拟仪器系统的构成和特点
虚拟仪器的实质是利用计算机显示器的显示功能模拟 传统仪器的控制面板,以多种形式表达检测结果;利用 计算机强大的软件功能实现数据运算、分析和处理;利 用I/O接口设备完成信号的采集、测量与调理,从而完 成各种测试功能。
3、系统集成方面
➢ 由于虚拟仪器硬件和软件都制定了开放的工业标准,用户 可以将仪器的设计、使用和管理统一到一个标准上,既提高了 资源的可重复利用率,又可随心所欲地将不同厂家的产品集成 在一起构成一个满足复杂测试要求的虚拟仪器系统,其开发技 术难度低、效率高、周期短、成本低。
➢ 基于标准化的计算机总线和仪器总线,仪器硬件实现了模 块化、系列化,大大方便了系统集成;软件的标准化和互换性, 可方便地组建小型化、多用途、高性能即插即用的模块化仪器 系统。
通用仪器系统硬件平台
一、PC-DAQ系统
PC-DAQ(Data Acquisition)系统是以数据采集板卡、信号调理 电路及计算机为仪器硬件平台组成的插卡式虚拟仪器系统。采 用计算机本身的PCI总线或ISA总线,将数据采集卡插入计算机的 PCI或ISA插槽中。PC-DAQ型虚拟仪器系统通过数据采集卡与相应 的应用软件,将来自传感器的被测信号采集到计算机中,然后 进行运算、分析、显示等处理,并可通过D/A转换实现反馈控制。 利用PC-DAQ系统可以方便快速地组建基于计算机的仪器,实现 “一机多型”和“一机多用”。该方式是构成虚拟仪器系统最 基本的方式,也是最廉价的方式。
➢ 一台计算机被设计成多台不同功能的测量仪器,能集多种 功能于一体,构成多功能和多用途的综合仪器,极大地丰富和 增强了传统仪器的功能。
➢ 由于计算机有极其丰富的软件资源,极高的运算速度和庞 大的存储空间,对试验数据有强大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不仅可 以进行快捷、实时处理,也可以将数据储存起来,以供需要时 调出分析之用。这种能力所引伸出的仪器功能,在传统仪器中 是不可能具有的。
1、PCI总线
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是应用最广泛的计算 机内部总线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推出。PCI总线带来许多之前 总线没有的优点,主要有独立于处理器、带缓冲隔离、总线主 控和真正的即插即等。通过总线主控,PCI设备能够通过一个仲 裁 进 程 访 问 PCI 总 线 , 并 直 接 控 制 总 线 处 理 , 而 不 是 等 待 主 机 CPU服务该设备,这样使得服务I/O处理的总延迟下降。即插即 用操作支持设备的自动检测和配置,免除了为基址和DMA中断 手动设置开关和路线的工作。
一、虚拟仪器系统的构成
虚拟仪器由通用仪器硬件平台(简称硬件平台)和应用软件两大 部分构成。如图7-1所示:
(a)虚拟仪器系统的结构框图 结构
(b)虚拟仪器系统的实物
一、虚拟仪器系统的构成
虚拟仪器的硬件平台由通用计算机和测试硬件设备两部分构 成:虚拟仪器中的计算机可以是各种类型的计算机,如台式计 算机、便携式计算机、工作站、嵌入式计算机等,管理虚拟仪 器的软件资源,是虚拟仪器的硬件基础。因此,计算机技术的 进步推动了虚拟仪器系统的快速发展。
虚拟仪器中的硬件设备按功能的不同可分为PC-DAQ、Serial、 PXI、VXI、GPIB等总线标准体系结构,其功能是完成测试信号的 采集、放大、模/数转换等工作。外围测试硬件设备可以选择 GPIB系统、VXI系统、PXI系统、PC-DAQ系统和串行系统等,也可 以选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系统构成的混合系统。其中,最简单、 最廉价的形式是采用基于ISA或PCI总线的数据采集卡(DAQ), 或是基于RS232或USB串行总线的便携式数据采集模块。
二、虚拟仪器系统的特点
与传统仪器相比,虚拟仪器在如下方面有显著的 特点。 仪器功能方面 用户界面方面 系统集成方面
1、仪器功能方面
➢ 虚拟仪器是一种创新的、非物理意义上的计算机仪器,非 传统意义上的具体仪器,其功能可由用户软件定义,具有柔性 的结构,灵活的组态,能给予用户一个充分发挥自己能力和想 象力的空间。
NI公司在提出虚拟仪器概念并推出第一批实用成果时,强调 软件在虚拟仪器中的重要地位。使用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测试任 务,在虚拟仪器开发软件系统的提示下编制不同的测试软件, 执行复杂的测试任务。在虚拟仪器系统中用灵活强大的计算机 软件代替传统仪器的某些硬件,特别是系统中应用计算机直接 参与测试信号的的分析处理,使仪器中的一些硬件甚至整个仪 器从系统中消失,而由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来完成其功能。
第六章 虚拟仪器系统
虚拟仪器系统产生的背景
现代汽车测试仪器仪表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多种基础学科紧 密结合的产物。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网络 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测试理论、测试方法以及新的仪器结构不 断出现,在许多方面已经冲破了传统仪器的概念,电子测量仪器 的功能和作用发生了质的变化。在此背景下,1986年美国国家仪 器公司(National Instruments,NI)开发出了虚拟仪器系统。
➢ 广泛支持各种网络标准,既可实现方便灵活的互连,又可 通过高速计算机网络组建一个大型分布式、网络化的集成试验 系统,实现远程试验、监控与故障诊断。
§6.2 虚拟仪器系统硬件平台
虚拟仪器的实质是利用I/O接口设备完成信号的采集与传输, 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软件功能完成信统仪器的控制面板,以多种形式表达和输出 测试结果。虚拟仪器的硬件平台,主要由通用计算机和测试硬件 设备等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