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的媒介定位与受众分析

南方周末的媒介定位与受众分析《南方周末》是中国报业的一面旗帜,代表了一类媒体的发展方向。以其坚定准确的新闻理念,灵活及时的市场运营,超强力度的舆论监督,成为中国最出色的报纸之一

《南方周末》之所以成功,在于它的市场定位明确,读者人群清晰,内容独家性、深入性较强。《南方周末》的定位是严肃新闻周报,关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萌芽和变迁,关注社会结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悲喜故事,关注在这样背景下人们的生存状况,用现代新闻的报道方式,独有的报道视角,反映出来。从而成为这些国内外重大事件的记录者和评说者。

《南方周末》在细分自己的读者群时这样界定,“我们的读者有思想、我们的读者有责任感、我们的读者占有社会资源、我们的读者影响中国发展。而在当下的中国社会,人们的知识与财富拥有量成正比。”《南方周末》对受众的定位是:600万的知识型读者。在《南方周末》的读者中,主动读者占全部读者的75.3%,主动读者具有高度的主动性和忠诚度,是报纸的核心读者;深度阅读读者(阅读70%以上版面或内容的读者)超过58.7%;《南方周末》读者平均每期读报时间达到65.2分钟,比30座城市总体居民阅读

报纸的平均时间多出12分钟。《南方周末》曾这样描述自己的读者,“我们的读者有思想、我们的读者有责任感、我们的读者占有社会资源、我们的读者影响中国发展。而在当下的中国社会,人们的知识与财富拥有量成正比。”客观数据也证明了《南方周末》对其读者群的界定是准确的:它在全国的平均每期阅读率高达1.9%,在北京、上海等九个重要城市的平均每期阅读率高达2.54%,城市读者已经成为《南方周末》的重中之重。

《南方周末》对市场进行了有效的心理细分,并进行集中性营销,占领城市中的知识型读者。《南方周末》的读者群中,高中/中专以上文化教育程度达90%,大专以上文化教育程度近60%,本科以上教育程度达30%以上,读者的受教育程度是比较高的。尤其当我们从中国文化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实际水平来看以上数据时,《南方周末》的读者群与其“主流市民阶层”的定位是一致的。

从读者职业分布情况来看,机关/事业单位行政官员、办事员/公务员/秘书、专业人士/技术人员/教师、企业管理人员/私营企业主、工人/服务员/营业员、个体劳动者、学生正是社会构成的主流。他们占《南方周末》群者群90%以上,这表明《南方周末》系为

社会主流群体广泛接受的报纸媒体。读者这种认同的媒介指向,正是《南方周末》的威信与力量所在,这种影响力,为广告传播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南方周末》的广告传播活动将为其读者群广泛接触,为潜在的消费提供了广阔的可能空间。加之,读者群作为社会主流的支配性影响,具有一定的消费示范作用,可能带动更为庞大的消费群体加入消费行列。

从读者生活区域来看,《南方周末》读者主要生活在大中城市中,占读者总量近80%。与农村生活相比,城市居民是最活跃的消费群体,有时甚至可以这样说,某些消费品就只是为城市消费者设计存在的。例如中高档家用电器(空调机等)、IT产品、医药品、化妆品等等。由于《南方周末》读者群生活区域的特性,这就为刊登发布在其上的广告传播提供了极大的接受性。

从《南方周末》印点发行分布可见出读者的区域分布差异。在广州、北京和上海三地,印数超过90万份,覆盖了中国主要经济文化较发达地区。此外,西安、成都和武汉三城市是中西部地区经济文化最具代表和影响力的省会城市,其印数也近30万份。这些数字都说明《南方周末》的读者群体为广告主产品的营销提供了最直接的可能性,是一群口袋较为殷实,

最富魅力的“上帝”。

没有一张能够迎合所有人口味的报纸。明确的定位使得《南方周末》在它服务的细分市场中取得了很强的市场地位,从而赢得了较高的回报率。“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是报业运营中的必然选择。它的读者是在中国最有购买力和舆论影响力的。对这一受众群的吸引,在报纸售卖中定会导致它丧失中下阶层市场。果断的放弃和对目标的准确把握成就了《南方周末》。

名词解释媒介的受众定位

名词解释媒介的受众定位 媒介的受众定位是指媒体在内容传播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定位并采取 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它是媒介运营中的重要环节,关乎媒体的生存与发展。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介的受众定位更显重要。 一、受众定位的重要性 受众定位的重要性在于媒介的目标受众不同,其传播目的和手段也会有所不同。如果没有明确的受众定位,媒体可能面临推广效果差、受众满意度低等问题。只有确定了目标受众,才能更加精确地制定内容策略,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和期望。 二、受众定位的方法 1.市场调研 市场调研是进行受众定位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受众 的年龄、性别、职业、兴趣爱好等基本信息,以及他们对于媒体内容的需求和期望。有了这些数据,媒体可以更好地理解受众,从而制定更加符合他们口味的内容。 2.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受众定位的另一重要方法。通过对用户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媒体 可以了解受众的阅读习惯、偏好等信息。这些数据能够帮助媒体更准确地判断受众的需求并制定相应的内容策略。 3.用户互动 媒体与受众的互动也是进行受众定位的重要途径。通过与受众的互动,媒体可 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反馈。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在线留言等方式与受众进行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内容。 三、受众定位的策略

1.差异化定位 差异化定位是受众定位中的一个重要策略。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媒体竞争激烈,如果不能找到独特的受众群体,并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很容易被同质化的其他媒体淹没。因此,媒体需要通过定位不同的受众群体,提供独特的内容和服务,以增强自身竞争力。 2.个性化推荐 个性化推荐是受众定位中的一种重要策略。通过分析用户的历史阅读记录、浏 览行为等信息,在其感兴趣的领域推荐相关内容。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和兴趣,提升阅读体验,增加用户粘性。 3.多样化内容 在受众定位中,提供多样化的内容也是一种重要策略。受众的需求千差万别, 媒体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领域或一种形式的内容。应该根据受众的兴趣和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内容,既有深度的专业性文章,也有轻松有趣的娱乐性内容。 四、受众定位的挑战 受众定位虽然重要,但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受众的需求和喜好是多变的, 媒体需要时刻跟进受众的变化。其次,受众的需求千差万别,如何确定特定受众群体并制定相应的内容策略是一个难题。此外,媒体在进行受众定位时,也要考虑到商业化的需求,保持内容的可盈利性。 总之,媒介的受众定位是媒体运营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市场调研、数据分析和 用户互动等手段,媒体可以更好地了解受众,并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差异化定位、个性化推荐和多样化内容等策略可以帮助媒体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增加用户粘性。当然,受众定位也面临一些挑战,媒体需要灵活应对,不断优化自身的运营模式。

南方周末评论版解析

目录 前言 (3) 一、数据分析篇 (4) 分析一:评论在《南方周末》中所在比例 (4) 分析二:评论所反映的内容 (5) 分析三:评论所涉及的国内、国际内容比例 (7) 分析四:评论所采用的表达方式 (8) 小结: (9) 二、评论解析篇 (10) (一)从《南方周末》评论版的发展历程 (10) (二)《南方周末》评论版的版面设置 (12) (三)从《南方周末》评论版的内容看 (13) (四)从《南方周末》评论版的特色看 (14) (五)南方周末》评论版发展思路及趋势 (16) 三、结语: (18)

前言 随着当代社会逐步进入后信息时代,注意力成了稀缺资源。在传播业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报纸等平面媒体已无法回避电视和互联网等以高科技为跳板的电子媒介的强烈冲击。但《南方周末》仍然能近乎创造报纸媒体的“奇迹”。如今的《南方周末》是中国拥有最强的公信力、最大的发行量、最多的版数、最高的影响力的综合性周报。它从创刊以来,以其“深入成就深度”的报道、独特的视角、全新的评论模式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读者。 《南方周末》,创办于1984年,是中国深具公信力的严肃大报和发行量最大的新闻周报,它以“在这里,读懂中国”为办报宗旨,以“正义、良知、爱心、理性”为基本理念。核心读者群为知识型读者,《南方周末》现为32版,分为新闻、时局、经济、文化、评论、绿色六大板块, 内容紧扣中国社会发展和国际时局的热点和关键点,完整、真实的记录中国社会迈向未来的脉络、趋势和图景。 《南方周末》前所未有的将评论作为一个专栏的形式,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通过对时下最受关注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娱乐等不同的事件的评论,形成它独特的多元化的理念形态和话语风格。并且评论版的作者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如第一千三百八十八期评论版中,评论版的作者包括村主任、学生、农民工、教师、员工、记者、自由职业者等社会大众,给受众提供了充分的话语权和知情权。

媒介与受众

媒介与受众 -------浅谈媒介与受众的关系 1.报纸、杂志、电台、电影媒介时代,媒介单一化,受众若要获取信息只能选择这些单一 的媒介,受众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在此期间因为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媒介也一度作为战时的宣传工具。媒介的影响力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大脑,并且迅速产生传播者想要制造的传播效果,而受众无力抵制媒介的影响,只能按照传播者所期望的方式行事。媒介威力巨大,受众孤立无援、在媒介面前显得软弱无力。随着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功能独特地新媒介逐渐涌现,支配着人们的生活,由于这些新媒介所开发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丰富个人生活而设计,大众更多地感受到它日益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学习、交流工具,有些人花在媒介上的时间甚至多于与朋友、家人的相处时间,在这些人看来,媒介的出现及发展并非是在腐蚀人们的思想、造成社会混乱,相反它是温和的,大众传播工具越来越丰富,受众甚至可以主动地选择、运用媒介来获取信息,满足自身的需求,通过对媒介内容的分析从而做出不同的反应,这就是“使用与满足理论”所提出的研究假设,它更多地关注的是受众对媒介主动、积极的使用,而并不关注媒介对受众产生的负面效果。媒介技术不断进步,媒介内容不断丰富,公众越来越依赖媒介,媒介在公众生活中的作用似乎又回到了大众社会理论时期的那种状态;不同的是,公众在面对众多媒介和信息时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媒介的影响力是通过受众对它们的自由选择表现出来的,因而媒介技术倾向于个人化方向发展,如数字电视、电子邮件等技术媒介的出现,媒介并不能强制我们去认同它的观点,相反受众的意见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能影响媒介内容的采集,从这一点上说,我们似乎又处在“有限效果论”时代。新媒介越来越倾向于与受众的互动或是提倡受众与受众之间的互动,特别是网络技术地不断更新和完善,网络媒介的作用力也越发明显,人们更多地通过这种新的媒介方式进行人际交流、获取信息,这也表明大众传播中将逐渐蕴含人际传播的内容,媒介与受众的关系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谁影响谁的层面,而是朝着相互影响这一更为复杂的层面发展,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也促使媒体和受众的关系的重新审20世纪60年代以后,电视、因特网等媒介技术进一步成熟,信息内容不断的丰富,公众不仅有了平等接受信息的机会,而且积极地寻求信息为己所用,在面对同一信息时不同地受众有不同的解读,受众在接受过程中表现出主动性和选择性。网络技术更是给人们搭建了自由言论的平台,受众变得更为积极,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现在的受众甚至会充分运用媒介发布信息,变受者为传者。以60年代为界,之前的研究注重媒介效果,是传者本位的时代;之后的研究越来越关注对媒介受众的研究,是受者本位的时代。如今,在新媒介背景下绝对受者与绝对传者的角色被淡化甚至消失,媒介与受众的绝对界限越来越模糊,两者关系越来越暧昧,媒介本应扮演信息真实再现者的角色,生产信息发布给受众;受众应扮演着信息接收者的角色。随着新媒介的不断涌现,媒介之间的竞争加剧,媒介充分挖掘受众自我实现的需求,更多地以受众而不是以客观的新闻事件为主题去生产信息,迎合受众; 而作为受众则更多地利用媒介发布自己的信息,而不是接收媒介发布的信息,受众成为了信息的发布者。 2.受众是由不同层次的各个群落组成的,他们分别根据自己的信念、爱好和需要,有分析、 有选择地接受大众媒介的传播,而且他们还会积极地参与媒介传播活动。如果媒介的传播活动没有受众的参与就不能说是完善的,有时候受众既是接受者又是传播者,有时候受众还是大众传播媒介的监督者。所以传统的大众传播活动中,以传者为主导的信息“推入” 的传播定式是不可取的。那么大众媒介与受众的关系究竟怎样呢?大众传播学认为,传播

第三章 媒介内容生产

第三章媒介内容生产 4. 报纸的出版发行 【深度阅读】 《人民日报》与《南方周末》出版发行的比较分析 本文从出版发行方面分析了《人民日报》与《南方周末》的异同,探讨了当今我国报纸的出版发行前景,得出了我国报纸媒体虽然竞争激烈,却存在不公平的结论。 【关键词】人民日报;南方周末;出版发行 《人民日报》为中国第一大报,是中国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全国性报纸,是联系政府与民众的桥梁,世界观察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国共产党意志的集中表现阵地。《人民日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上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十大报纸之一。 《南方周末》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创刊于1984年2月11日,创办者将宗旨定位在“启蒙”上——做沟通知识分子和大众的桥梁,对读者进行科学与民主的启蒙。这一定位契合了改革开放的需要,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求,使在报业竞争中领先一步,很快形成了“反映社会,服务改革,贴近生活,激浊扬清”的独特风格,并以“彰显爱心,维护正义,坚守良知”赢得众多读者,从而一纸风行,独步报林,成为立足广东覆盖全国的大型综合性周报。 虽然两报倒是国内同种性质中顶级的报刊,且影响力巨大,都面向全国发行,《人民日报》发行量约为180万份,《南方周末》的发行量也很稳定,达到了130万份;但由于地位、宗旨和风格的不相同,两报在出版发行上也大不相同。 首先,在风格上《人民日报》一直以来都已党报的严肃示人,版面形式及内容端正稳定,缺少变化,没有生气。而《南方周末》从创刊以来,不管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在进行适应市场的探索。内容上,初期的《南方周末》“为弱势群体代言”的批判者形象,风格独树一帜的尖锐激进,从而一炮打响,在社会威信及媒体社会责任上占领制高点,取得巨大名气;之后随着社会的改革进步,《南方周末》的激进显然不适合报刊长远战略的需要,一种顺应客观现实的新定位,即“在这里,读懂中国”,这一理念更加成熟理性,意义就在于在这里能了解现在中国社会最稀缺的东西是什么,能够认清这个社会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将会怎样发展?这样一套认知的体系正是《南方周末》所要提供的,也是别的媒体不可企及的。在形式上,《南方周末》初期也是普通的对开大报,2001年,由于网络媒体地冲击,纸媒的广告营销出现下滑,《南方周末》很警惕地看出这一潜在危机,在经历了要不要改“瘦报”、全国发行32版和提高零售价的挣扎之后,最终改成了“黄金瘦报”。这一积极举措追随了国际报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既有节约用纸的环保诉求,又有树立报纸品牌国际化、现代化形象的好处,属于一箭双雕、名利兼得。反观《人民日报》,由于它的显赫地位、特殊作用,虽有改版,但都是小修小补,对报刊发行作用不大。 风格上的不同直接造成了两报阅读率的差异。如果不是有需要的公务人员,或者其他一些高级知识分子,再有就是报纸研究人员,很少有人会真的阅读《人民日报》。著名报人李大同曾经谈起一件小事,说他有次看到一个收废纸的,收到的《人民日报》整整齐齐,明显没有

浅谈媒介对受众的影响

文学院 浅谈媒介对受众的影响 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 班级:1502 姓名:马金平 学号:150322130204 一.媒介概念 媒介: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往往指买家和卖家或者其它两者之间交接的工具。 “媒介”一词,最早见于《旧唐书·张行成传》:“观古今用人,必因媒介。”在这里,“媒介”是指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其中,“媒”字,在先秦时期是指媒人,后引申为事物发生的诱因。《诗·卫风·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文中子·魏相》:“见誉而喜者,佞之媒也。”而“介”字,则一直是指居于两者之间的中介体或工具。也指在两者或两者以上的人或事物间,从中介入参与其中的活动或组织,表达一种组织形式。 二,媒介的分类 凡是能使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联系和发生关系的物质都是广义的媒介。 即使在狭义的层面上,人们对“媒介”的理解和运用也是各不相同和相当混乱的。有时它与符号混淆:“媒介是指承载并传递信息的物理形式,包括物质实体和物理能。前者如文字、各种印刷品、记号、有象征意义的物体、信息传播器材等;后者如声波、光、电波等。”(龚炜,1988)有时它与传播形式相混:“媒介是一个简单方便的术语,通常用来指所有面向广大传播对象的信息传播形式,包括电影、电视、广播、报刊、通俗文学和音乐。”(巴勒特,1986)有时它与渠道、讯息混淆:“严格地讲,媒介就是渠道——即口语单词、印刷单词等等。

但是,这一术语常常用来指渠道和信源两者,有时甚至包括讯息。”“当我们说到‘大众媒介’的时候,我们往往不仅指大众传播的渠道,而且指这些渠道的内容,甚至还指那些为之工作的人们的行为。”(戴维·桑德曼等,1991)我们认为,媒介概念的混乱,会引起论述的混乱,而论述的混乱又必然导致理论的混乱,而混乱的理论是无法指导传播实践的。 麦克卢汉 在媒介研究大师麦克卢汉笔下,“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介可以是万物,万物皆媒介,所有媒介均可以同人体器官发生某种联系。媒介无时不有,无时不在。凡是能使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关系的物质都是广义的媒介。施拉姆曾经赞扬麦克卢汉使得“媒介这个曾经主要是艺术家、细菌学家和大众传播学家才使用的词风靡一时”。但是,这种全部依据“都集中在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媒介理论忽略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正如美国学者切特罗姆所指出的:“他的技术自然主义强调媒介是人的生物性延伸,而不是人的社会性延伸。虽然他想通过传播媒介来追踪人类文化的发展,他的历史学却难于置信地缺乏真正的人民。” 德弗勒 德弗勒也从广义的层面建构媒介:“媒介可以是任何一种用来传播人类意识的载体或一组安排有序的载体。”即使在狭义的层面上,对媒介的认识也有分歧。有时它与符号混淆:“媒介是指承载并传递信息的物理形式,包括物质实体和物理能。前者如文字、各种印刷品、记号、有象征意义的物体、信息、传播器材等;后者如声波、光、电波等。””(巴特勒,1986)有时它与载体、渠道、讯息纠缠:“媒介就是传递大规模信息的载体,是通讯社、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等的总称,一般又称大众媒介。”“严格地讲,媒介就是渠道——即口语单词、印刷单词等。 三.传播媒介的基本特点 传播媒介就是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负载,传递,延伸,扩大特定符号的物质实体,具有实体性,中介性,负载性,还原性和扩张性等特点。

浅析南方周末的新闻特点【范本模板】

浅析南方周末的新闻特点 《南方周末》由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创刊于1984年2月1 1日。被评为读者“最喜爱阅读"的报纸;还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文明单位"称号。在众多媒介的竞争中可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是什么造就了《南方周末》的成功呢?笔者主要从分析《南方周末》的内容特点人手,分析它成功的原因。 一、观点开放.理念独到的深度报道 如今提及《南方周末》,读者很容易联想到“深度报道"与《南方周末》的成功与“深度报道”不无关联。它要给受众的印象是厚重的新闻素材、信息质量好,反馈高、数繁多,且能多方面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受众。对待新闻事实,是由表层向深层抽丝剥茧、深入渗透。它的话题指涉广泛,不只追求新闻的时效性、及时性,而且父注重大的新闻事实的选择,这是深度报道区别于消息等体裁的一大特点,也造就了《南方周末》的一大属性,这些都使《南方周末》的新闻肓路相对其他报纸来说更宽广。 另外,《南方周末》的深度理念独到。从创刊副现在,《南方周末》倡导的“深入成就深度"的口号已深入人心。深度报道介入《南方周末》,从而丰富了“新闻"这一概念,深化了“新闻”内涵。还原事实真相,挖掘新闻价值,成了《南方周末》的一大标牌。在新闻结构上,因为追加式、系列式、组合式报道方式的运用,《南方周末》报道的问题呈现出立体化、透彻化的形象特征。因为深度报道对新闻真相的零距离把握,《南方周末》在中国的媒体中,被认为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媒体,一份有良知的、敢于说真话的报纸,相对于之前因浮躁而备受诟病的大众媒体而言,这是最稀缺的资源。 此外,《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文本质最高,可读性强。文本字数多、篇幅宏大,是它的深度报道的文体特征。为避免读者的阅读疲劳,它严格要求深度报道文体风格,或者添加人性化元素,刺激读者的阅读兴奋,或者文本的剧情设立和结构安排要合理紧密,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超过r这个疲劳底线,进而享受到深度报道的阅读价值。 二、报道选题鲜明。报道原则明确的舆论监督 《南方周末》的舆论监督在选题上有着非常鲜明的特色,即抓住社会危害性大,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毫不留情的抨击。统观十五大以来《南方周末》的舆论监督,有三个主要议题:腐败问题、假冒伪劣产品和维护消费者权益问题、行政诉讼问题。《南方周末》对上述=三方面问题的持续集中的报道.引起读者对这些问题的高度重视和集中关注。使贪赃枉法之徒不能不有所收敛,也使有关部门认真着手解决问题。 另外,《南方周末》的舆论监督丰要采用调查性报道与言论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性报道是其使用的重型武器,而评论是《南方周末》惯用的匕首和投枪,《南方周末》常重视采用评论直接发言.短小精悍的杂文与长篇巨制的调查性报道相配合,形成强大的舆论合力。 南方周末的报道原则明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坚守平民立场,呼唤高度民主的法制社会。 《南方周末》则能自觉选择平民的立场,为沉默的大多数直言。充当人民群

以深度风行《南方周末》的内容定位策略

以“深度”风行 ——《南方周末》的内容定位策略 《南方周末》创办于1984年2月11日,诞生于我国报业新闻改革以及周末报和晚报热开始的前夕。 方日报》的党报身份之外做一?、3甘扚新的尝试。报纸创办之初只有4版, 且多为从其他报刊上摘录的文化娱乐新闻。 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南方周末》从版亘让土查到发行量箦各个方面都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仅就发行量而言,从创刊时期的7000份增加到现在的每期 一、《南方周末》简介 下面的表格反映了《南方周末》(以下简称《南方》)自创刊以来在版面和内 容上的变化。 1984年2月11日,诞生于我国报业新闻改革以及周末,。 。它由《南方日报》的几名编辑创办,其初衷是想在《南 时间版面数及内容变化 1984年2月11日(第1期)4版 1991年11月1日(第403期)扩至8版 1996年1月扩至16版 1998年3月13日20版 1998年4月24日首次推出实验特刊 1998年4月24至11月13日陆续推出17次实验特刊 1998年11月6日(第769期)"新生活。试刊,新闻、文化、生活三板块确立 1998年11月20日。新生活"试刊二 1999年1月22日推出"财经特刊。(不定期出现24版) 1999年2月12日。财经特刊。和"新生活。共同出现 2000年至2001年稳定于新闻/经济/文化/生活四大板块,扩至24版 2002年6月推出城市/行走版,在广、京、沪三地发行,扩至32版 1998年可以说是《南方》的一个转型期,这个时候的《南方》的期发行量已 经达到130万份,但仍然在进行新的尝试。它在这一年的4月24日到11月13

日先后推出了17次《实验特刊》,所谓《实验特刊》,是《南方》在版面创新与扩张 上的一种尝试。据笔者统计,到9月25日为止,先后有11个版面被编人了《实 验特刊》,原有的栏目有"解密新闻廾、。周末消息"、。浮世绘。、。天下。、。健康。,新设置的栏目有"成长。、。人物。、。财经。、。自然。、。文字游戏。、。专家视角。。据《南方》刊登在IW8年9月25日第18版上的"读者调查"提供的资料,。在一 系列影响读者对《南方》的总体满意程度的因素中,《实验特刊》吸引力得分是影 响读者对《南方》满意度的第二位因素(第一位是文章与个人兴趣的符合程 度)。。推出实验特刊,体现了《南方》在版面上进行创新的意图,实验特刊的版 式设计比较灵动活泼,文风比较清新,很有城市气息,本身成为吸引读者阅读的 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为后来确定四大板块(新闻、经济、文化、生活)奠定了基 础,也培育了一些专栏作家,比如刘齐、连岳、赵赵、沋宏非,都是在这个时期开始 为《南方》撰文,而他们后来都成为《南方》的知名专栏作家。综上所述,笔者认 为1998年对《南方》来说是一个转型时期,1999年至今的《南方》和1998年以前 的《南方》在风貌上是很不同的,虽然其后《南方》也经历了很多版面上的变化, 但总体趋势是趋向稳定的。 笔者认为《南方》自创办以来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在报纸功能上,从偏重休闲娱乐实用性转向综合性。《南方》创刊初期主 要转载文化娱乐新闻,有些类似于文化小报,后来版面不断扩张,从最初的4版 到现在的32版,陆续增加了法律、经济、艺术、体育、自然等方面的内容,从单纯 突出休闲娱乐功能转向政治经济文化并重,同时删去了如“医疗保健”这样的实 用性很强的栏目,在扩版提高综合性的同时也使板块划分更加明晰(这一点会 在后面专门论及)。 2.从稿件来源来看,从以摘录转载为主发展到以本社记者采访、报道作品 和原创作品为主。笔者以2002年12月12日的《南方》为例,统计了这一期的稿 件来源这一期共有32版,其中国内新闻占8版,有9篇稿件,2篇社外稿,7篇 本社记者采访稿;国际新闻4版,7篇稿件均为社外稿,另一周"栏目为社内编 辑稿;经济新闻有4版,共6篇稿件,有3篇本社记者采访稿,3篇社外稿城市 行走共8版,15篇稿件,8篇社内记者采访稿,7篇社外稿(包括3篇专栏文章) 文化版8版14篇稿件,2篇记者专访,占到了3个版面。总计51篇稿件,有20 篇社内记者采访稿,社内独家采访稿占到了几乎一半。 3.办报的理念越来越清晰。理念虽然是抽象的,但是对一份报纸来说却是 核心。《南方》在理念上的变化,从它关注重心的转移就能体现出来。揭露性报 道,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对国家政治走向、经济命运的剖析,体现出其开阔的视 野,也使它"彰显爱心,维护正义,坚守良知"的口号不至于成为一空谈。

是“冷”媒介还是“热”媒介——《南方周末》评论版精神

是“热”媒介还是“冷”媒介? ——看《南方周末》评论版的精神 一、《南方周末》及其评论版发展简介 《南方周末》创办于1984年,以“在这里,读懂中国”为办报宗旨,以“正义、良知、爱心、理性”为基本理念。《南方周末》是中国深具公信力的严肃大报,是中国发行量最大、传阅率高、影响最广泛、公信力强的新闻周报。 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南方周末坚持大新闻概念,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广阔的视野,在党的新闻工作要求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下,认真执行“积极、正向、均衡、稳健”的编辑方针。南方周末每期32版,分新闻、经济、文化、时局和评论五版,内容紧扣时代发展得热点与焦点,通过全面、深入、生动地反映和报道新近发生的重大事实,新闻以独家为主,时评以纵深见长,向广大读者提供更完整、真实的中国社会迈向未来的脉络、趋势和图景。 二、《南方周末》新闻评论的蜕变 (1)1984——1996:娱乐沧海中的一粟 (2)1996——2001:创办评论版,针砭时弊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南方周末》曾定位为:时事政治评论性报道为主。这是《南方周末》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因为,《南方周末》前十年基本是以"周末文娱副刊"的面目出现,影响有限;这次改革后真正进入社会主流语言,日渐严肃硬朗,获得"敢言"的口碑,但也有"莽撞"之嫌; (3)2001——至今:重视理性思辨和建设性意见 进入新世纪以来,《南方周末》更加成熟稳重,时政评论更注重理性分析,并结合社会转型期间言论诉求增多的情况,开设更多版面直接用于言论,且评论版面层次分明。她有鲜明的中国情怀。她始终以中国议程, 作为自己的首要议程; 始终以问题意识, 呈现中国社会不断变动的趋势,从而最大限度地适应读懂中国这个强烈的社会需要。南方周末关注的中国,不是大而化之的中国,而是具体的中国。 三、《南方周末》新闻评论特点与价值 (1)第一版中“方舟评论”唱主角 对媒体来说,话语权就是力量。方舟评论作为《南方周末》每周主打评论,通过对主流声音, 热点、焦点问题进行理性分析,以其批判与质疑的思想、敢为人先的精神、有建设性的思考和强烈的人文关怀形成了别人无法复制的自身的个性特色, 从而受到读者和业界人士的关注。 ①时政声音的传话筒, 舆论监督的尖头兵 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政治上: 政府权力在扩张, 政治制度面临着改革的考验; 经济上: 一方面,经济在迅速发展, 另一方面, 经济发展过程中无可避免的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 利益差距扩大化等特点。面对这种情势,如何更好地转变政府的职能, 更好地为百姓服务;如何有效遏制转型期间经济发展的不利趋势,防止社会心理普遍失衡,成为方舟评论的思考议题,它担当着时政声音的传话筒, 成为舆论监督的理性力量, 不同于一般的新闻舆论监督, 这是建设性的监督力量,对正确引导民意,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都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②坚守平民立场,彰显人文关怀 《南方周末》作为作为一份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闻报纸,一直注重新闻的人文价值,方舟评论也始终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境遇和发展要求。其评论精神经常指向平常百姓的平常故事

浅谈媒介与受众的关系

浅谈媒介与受众的关系 作者:陈雅雯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29期 摘要:媒介与受众,是传媒行业两个核心要素,前者影响着传媒质量,后者决定了传媒效果,应给予深入的分析探讨。基于此,本文以媒介与受众的关系作为分析对象,就二者的交互关系、扩展关系、约束关系进行分析,再以此为基础,分别论述媒介与受众三类关系的概况,并就其提升策略进行探讨,为后续相关工作的开展和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媒介;受众;交互关系;约束关系 媒介是指利用媒质存储和传播信息的物质工具,受众则是指传媒活动中的定向和非定向信息接受群体。在传媒活动中,媒介和受众是执行环节和执行效果的两个核心考量因素。为求进一步发挥媒介的作用,提升受众对信息的接受效果,首先应加强对二者关系的分析、研究提升策略,本文针对上述内容进行探讨。 一、媒介与受众的交互关系 交互关系是媒介与受众的基本关系,即无论传播内容存在何种差异,都必须经过交互行为,才能实现有效的传播。以电视广播作为媒介,受众需要观看电视节目,才能了解传播内容。寻求提升交互关系在传媒活动中的有效性,可借助两个关键手段,即市场调查和可交互性的提升。如各地网络媒体企业,市场调查可采取责任制度和周期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在企业内设立专门的市场分析部门,该部门人员实时通过互联网进行热点捕捉,了解民众当前关心的热点问题,利用可能最大程度发挥热点优势的媒介开展传媒活动。假定民众较为关心娱乐新闻,可利用网页作为媒介,尝试进行传媒活动。 可交互性的提升,是指在进行传媒工作时,革除传统模式下交互性不足的弊端,以更具交互价值的方法,实现与受众的互动,提升交互体验。如现代电视媒体普遍尝试应用公众号与观众进行后台互动,观众可以将观看电视节目时的感受、对互动话题的想法实时发送至电视节目栏目组的微信后台,之后由栏目组选取其中一部分,交给主持人,实现实时交互。这一方式具有良好的可行性,能够直接提升传媒作业的有效性。 二、媒介与受众的扩展关系 扩展关系,是媒介与受众关系的一种延伸化体现,是指媒介在进行传媒工作时,目标受众之外的受众群体也受到传播信息的影响,这种影响通常包括两种途径,一是直接途径,二是间接途径。直接途径如某企业进行化妆品宣传,媒介为电视广告,目标受众为中青年女性,但因电视广告不可能自主选取观众,除中青年女性外,其他受众群体也了解了化妆品信息,媒介受

对媒介受众分析研究研究文献综述

对媒介受众分析研究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和受众定位是媒介经营策划的两大支点,如果说功能定位更多的是着眼于媒介性质,由媒介主持人(主办者)自身的主观愿望确定,带有更多的以“传者为中心”的主观色彩的话,那么,受众,作为一种广泛性、客观性的存在,作为传播活动的起始点与最终归宿的对象,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实实在在的、不以任何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的制约。它与功能定位在一起,相辅相成,共同决定着媒介传播的内容、风格和整体面貌,并最终决定着媒介传播的成败得失。研究受众,分析受众,重视、了解受众的兴趣和需求,已经成为今天所有媒介从业人员的共识和必需。综述明确了受众的概念、表明了媒介受众观的重要意义、阐述了我国新时期受众的基本特点以及为了适应变化了的受众媒介应该做出哪些调整。 【关键词】受众受众分析媒介受众观媒介变革 【引言】 受众,是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是信息传播链条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传播过程赖以存在的前提和条件。现代传播学研究表明,传播并非单向的过程,它并不以受传者接受信息为终止,而以受传者对信息作出反应为新的起点。传播者根据受众提出的反馈信息,调整传播内容和方式,对提高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上述内容是人类一切传播活动的共性规律,在大众传播模式由传播者本位的“传受式”向受众本位的“受传式”迅速转变的今天,了解、分析并力图把握我国媒介受众的新需求,从而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对我国媒介产业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定位,寻找自己新的生长点具有积极的作用。 随着社会信息渠道的日益通畅和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受众的欣赏品味越来越高,他们的需求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他们用一种从未有过的“挑剔”的眼光看待媒介内容。中国的受众正在走向成熟。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只是被动地接受我们已制作好的新闻产品,而是希望成为传媒的主体,参与其中。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我们的媒介从业者就不得不考虑受众不断变化着的需求,制作出令受众满意的媒介产品。 文献概述 (1)郭秀娥在《纸介与电子出版物的受众分析》中通过对纸介出版物和电子出版物的受众分析,看出了两类出版物的生命力和发展趋势。 (2)王晰在《移动电视受众分析与节目类型探究》中针对移动电视的不同种类进行不同的受众分析,以及不同种类的移动电视所需的不同节目类型进行分析。 (3)王小勤在《夜话节目的受众分析》中分析了广播夜话节目的受众特点、类型、心态。 (4)谢静在《社会转型期的受众分析》中探讨作为“社会人”的受众在新时期的变化和特点。 (5)李岚在《受众分析视野中的电视节目策略》中通过受众分析探讨了电视节目策略。 (6)王亮在《电视新闻传播的受众分析及对策》中阐述了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的电视新闻传播从业者不得不考虑受众不断变化的需求,制作出令受众满意的节目。

南方周末的媒介定位与受众分析

南方周末的媒介定位与 受众分析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南方周末的媒介定位与受众分析《南方周末》是中国报业的一面旗帜,代表了一类媒体的发展方向。以其坚定准确的新闻理念,灵活及时的市场运营,超强力度的舆论监督,成为中国最出色的报纸之一 《南方周末》之所以成功,在于它的市场定位明确,读者人群清晰,内容独家性、深入性较强。《南方周末》的定位是严肃新闻周报,关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萌芽和变迁,关注社会结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悲喜故事,关注在这样背景下人们的生存状况,用现代新闻的报道方式,独有的报道视角,反映出来。从而成为这些国内外重大事件的记录者和评说者。 《南方周末》在细分自己的读者群时这样界定,“我们的读者有思想、我们的读者有责任感、我们的读者占有社会资源、我们的读者影响中国发展。而在当下的中国社会,人们的知识与财富拥有量成正比。”《南方周末》对受众的定位是:600万的知识型读者。在《南方周末》的读者中,主动读者占全部读者的%,主动读者具有高度的主动性和忠诚度,是报纸的核心读者;深度阅读读者(阅读70%以上版面或内容的读者)超过%;《南方周末》读者平均每期读报时间达到分钟,比30座城市总体居民阅读报纸的平均时间多出12分钟。《南方周末》曾这样描述自己的读者,“我们的读者有思想、我们的读者有责任感、我们的读者占有社会资源、我们的读者影响中国发展。而在当下的中国社会,人们的知识与财富拥有量成正比。”客观数据也证明了《南方周末》对其读者群的界定是准确的:它在全国的平均每期阅读率高达%,在北京、上海等九个重要城市的平均每期阅读率高达%,城市读者已经成为《南方周末》的重中之重。 《南方周末》对市场进行了有效的心理细分,并进行集中性营销,占领城市中的知识型读者。《南方周末》的读者群中,高中/中专以上文化教育程度达90%,大专以上文化教育程度近60%,本科以上教育程度达30%以上,读者的受教育程度是比较高的。尤其当我们从中国文化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实际水平来看以上数据时,《南方周末》的读者群与其“主流市民阶层”的定位是一致的。

中国主要新闻媒体的媒介定位资料

中国主要新闻媒体的媒介定位资料(新概期末加油~)来源:赵勤勤的日志 看到去年的第二题表示很慌乱,因为对新闻媒体都没啥了解,感叹自己知识的匮乏……于是动手凑集了一些资料,希望有用哈~~~欢迎补充! (先发这么多吧,下午有空再整点……) 《环球时报》 办报宗旨 首先,在内容上,《环球时报》开发中国人关心的国际新闻。长期以来,中国媒体上的国际新闻,有相当一部分其实是西方媒体帮我们选择的。他们的经济强势,造就了传播上的强势。西方的新闻产品像可口可乐、辣鸡翅一样,大量生产,大量推销,其他国家很难抗拒。因此,美国人持续关注的地区,比如中东,已经成为国际新闻报道的传统热点。发达国家的人们感兴趣的话题,如高尔夫,也时常出现在中国的媒体上。 《环球时报》一直坚持把新闻的观测点放在中国,用中国人的视角看世界。我们重点开发了几个领域。 第一,开发中国周边的新闻。在中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原本中国记者比较少,报道力量不强。《环球时报》试图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在中亚五国、东南亚各国,都培养了自己的特约记者,请他们帮助中国人了解,我们的邻国现在是什么状况,中国人到这些国家可以做什么,应该注意什么。这方面的稿子很多,如《蒙古还想修三条铁路到中国》、《中国人闯荡越南股市》、《中哈公路没有王法》、《尼泊尔有上千人研究中国》、《投资柬埔寨别急于求成》、《中国人到金边炒房地产》等等。 第二,在传统大国开发跟中国有关的新闻。其中包括这些国家的对华政策、华人消息,还有,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探讨大国关系以及地缘政治的一些问题。比如,对于外国元首访华,国内媒体的报道曾经比较单调,但《环球时报》开创了一种新的报道模式,客观谈论这些重大外交的意义。如1998年克林顿来中国,我们在文章中配了一张漫画,漫画上克林顿身上被射了很多箭,说明了当时克林顿对中国的访问是抵住了很大的压力。这种做法在当时的中国媒体中是非同寻常的。 第三,在公共新闻中开发中国人感兴趣的侧面。打个比方,伊拉克有10人被炸死了,如果是美国的媒体,它就会调查被炸死的这10个人的名字、所属的部队,这起事件该由谁来负责等等。而日本人则关心当爆炸发生的时候,日本的军队在哪里,他们是否安全,被炸的1 0个人是被误炸还是有针对性专门选择的。但是这些与中国人关心的都不同,如果《环球时报》上出现了一篇让日本人说好,而中国人看不懂的文章,那这就不是一篇好文章。再如,一个记者到国外采访汽车展,我们要求先看看汽车展上有没有中国车,如果有,放在什么位置。不光是车展,还有航展、艺术展和其他世界性的活动,我们都要求记者主动发掘中国人爱看,对中国有价值的内容。又如,阿尔巴尼亚、刚果(金)发生大骚乱的时候,国内最关心当地中国人的安危。我们把越洋电话拨到当地使馆,开创了从国内采访驻外使馆的先河。

《南方周末》的品牌建设探究

《南方周末》的品牌建设探究 作者:孙雪 来源:《新媒体研究》2020年第23期 摘要《南方周末》作为我国报刊中的领军人物,从几十年前信息技术落后之时到如今日益多元的信息社会,一直占有稳固的地位。在当今融媒体和新信息技术的冲击下,传统纸媒的版面、内容相比碎片化、快餐化的新型媒体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但《南方周末》却一直以较为优异的成绩继续发展且逐渐壮大。文章就《南方周末》的品牌建设、企业文化以及报刊特色分析其时代特点和自我特色。 关键词融媒体;传统媒体;品牌建设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23-0051-04 1984年,一份不起眼的報纸——《南方周末》——在广州诞生了。《南方周末》最开始以娱乐小报为自我定位,刊登一些娱乐报道和风俗新闻,1996年完成了基本的扩版转型:无论是报纸的量还是质上,《南方周末》进一步增强服务性、新闻性,同时强化信息量,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千禧年后,世界和中国进入了媒体和信息的新时期,《南方周末》也进入了新时期,在进行了全面改新之后,《南方周末》开始“记录时代进程”的变革。同时伴随着新媒体、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也开启了自己的新媒体变革:从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到微博客户端,《南方周末》也紧跟着时代的变化去吸收新概念,发展新思维。 在《市场营销学》中,现代营销学之父科特勒对品牌的概念进行了明确详细的阐述,即“品牌是销售者向购买者长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品牌形成于消费者对于企业的信任和认同,它不仅是企业文化的代名词,更是企业可以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好的品牌效应可以给企业带来无尽的资源和财富,媒体品牌所承载的更多是读者对其提供信息、引导舆论、移风易俗、教育大众等服务的认可。另外,媒体品牌不仅仅是媒体内容和媒体行为与读者购买行为之间的相互磨合、相互信任衍生出的产物,更是社会风向和环境变化影响下的产物。 品牌由六个要素构成:文化、属性、价值、利益、个性和用户。结合中国传统媒体的行业特点,即去掉上层建筑属性、去掉利益上以社会服务为主的经营体系和覆盖面广的用户要求,下文将从价值、文化、个性三个方面去分析《南方周末》在品牌建设中所表现出的特色。 1.1 价值层面——强大的媒体公信力

《南方周末》微信公众号研究 2

目录 第一节选题背景 (1) 第二节研究之意义目的 (2) 第三节研究现状 (3) 第五节研究方法 (4) 第二章《南方周末》微信公众号的相关介绍 (5) 第三章传播模式与传播优势分析 (6) 第一节传播模式分析 (6) 第二节传播优势 (7) 第四章传播内容分析 (9) 第一节信息内容的来源 (9) 第二节作品体裁分析 (11) 第三节内容领域分析 (12) 第五章对策建议 (14) 第六章结论 (18) 注释 ..........................................................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 (20) 致谢 (20)

《南方周末》微信公众号研究 第一章引言 自微信公众号推出后,传统媒体开始开设微信公众号,通过微信具备的传播能力提升自身服务水平,致力于打造具有特色的平台,通过上述方式激发本身具备的影响力。此类平台为新闻内容生产、传播、接收和反馈过程带来全新形式,此外大多数人指出此类公众号的应用或许能挽回传统媒体不断弱化的局面。 第一节选题背景 微信用户的快速增长,说明了微信使用的全面分布和普及特点,也就是“全民微信社会”,所以微信是传统媒体不容忽视的全新平台。所有媒体组织和媒体人都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以及如何使传统媒体在网络舆论场中保持权威性和公信力,化危机为转机。如何利用微信的传播优势来应对随时变化的媒介环境。 《南方周末》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创建,成立在1984年2月11日,以“反映社会,服务改革,贴近生活,激浊扬清”为主旨;以“关注民生,彰显爱心,维护正义,坚守良知”为责任;把知识性、思想性与乐趣性融为一体,是传统媒体最具代表的载体之一[1]。 《南方周末》作为全国性的严肃大报,在新媒体强大的影响下寻找合理的处理方案,不只维持自身的舆论功能,此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身的传播能力,上述众多处理措施都能变成引导传统媒体持续

南方报业集团多元化分析

南方报业集团多元化分析 一、南方报业集团发展简介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前身为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于1998年5月18日正式挂牌运作。2005年7月18日,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更名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更名后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一方面强化了“南方”以文化为脉络,由报刊向多媒体发展,形成品牌集群和人才集群,在创业中持续创新的传统;另一方面确立了“南方”以资产为纽带,组建传媒集团公司,形成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在改革中加速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目前集团拥有“七报”、“四刊”、“一网”和“一社”。南方日报报业呈现良性循环,发展后劲足,已迅速形成以报业为主体,横跨出版、信息、印刷、广告、物流配送和实业拓展等产业的媒体军团。目前,在业界,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享有报刊结构最合理,读者覆盖最全面,综合运营能力最强的报业集团之称。 二、南方报业集团子媒体构成、经营业务、战略合作等 子媒体构成: 集团拥有: “十一报”:(《南方日报》、《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农村报》、《南都周刊》、《风尚周报》、《理财周报》和与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合办的《新京报》、与西江日报社合办的《西江日报》、与云南出版集团合办了《云南信息报》)“八刊”(《南方月刊》、《城市画报》、《名牌》杂志、《南方人物周刊》、《21世纪商业评论》、《商旅周刊》、《南方第一消费》、《鞋包世界》), 五个网站:(南方网、南方报业网、奥一网、凯迪网、番茄网) 一个出版社:(南方日报出版社)。

经营业务: 南方周末注意经营四项业务:核心业务、配套业务、边缘业务、界外业务。 1.核心业务--直接性的新闻传播、舆论导向业务。 对于报社来说,这就是新闻采写编评业务。在南方军团的雁阵中,《南方日报》是领头雁。《南方日报》这次改版确定了新的版面构成:增加时政经济的分量,减少非机关报优势的一般性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从内容结构上行成时政、经济、文体三大版块,其中,时政新闻又分为要闻时事版块和区域(广东)新闻版块。在每一版块内部,则按照报道领域地域逻辑等阅读顺序,从新闻到专题渐进深入,又分出若干模块,如在文体版块里分出了文化体育和生活等几大模块。从内容调整来看,《南方日报》充分利用了党报所具备的一些独有的政策优势,新增“权威发布”、“政策解读”、“政要访谈”等几个特色版面,并加强言论力度,除开辟了相应的“观点”版,还在头版设固定的“时评”专栏,而在其它重要版面也开辟了相应的“评论”专栏,如“经济时评”、“国际点评”等。报纸改版后形成要闻时事、区域新闻、经济、文体四大版块。 2.配套业务 --配套业务,指的是与核心功能业务配合进行,与完成新闻传播、舆论导向活动的全过程有关的业务。对于报社来说,这就是报纸的制版印刷、发行业务。1999年,《南方日报》在省级党报中率先实行自办发行,获得成功。《南方都市报》全面实施“发行大战计划”,先后推出订报送电话卡、保险卡、上网卡等活动,并组织50名征订经理,主攻写字楼、大市场和企事业单位。除此之外,它还实施了“决胜星期五计划”,聘请1500名大学生佩戴绶带在报摊现场促销。11月8日,推出香味报纸;12月推出“买报纸送牛奶”等活动;岁末成功策划了“南方都市报狂欢新世纪”活动。这些促销策略推动发行增速,到12月,《南方

《南方周末》发行的创新路径

《南方周末》发行的创新路径 作者:荣波 来源:《今传媒》2008年第09期 《南方周末》发展到今天,其发行也经历了一个个波峰浪谷。这些动态波动,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因素,但是成绩令人欣慰。2007 年该报的发行量较2006 年增长了大约15%,当之无愧地称为中国第一周报。从报业经营的角度来看,发行是我们的第一市场,广告是我们的第二市场。我所强调的是,第一市场比第二市场更重要,而且两个市场是密不可分的。 互动的有效发行 从报纸有效发行的角度来讲,市场上近年成长起来的一些比较新的全国性报纸媒体,相对《南方周末》来说,以较少的发行量、精确的受众定位,赢得了广告客户的认可,并且在广告刊例价格上与《南方周末》的广告价格相差无几。因为印刷和发行成本低,所以广告折扣也比《南方周末》的灵活度高,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一部分客户的需求。有些时候,我们加大特殊渠道发行工作的力度,比如机场、超市及有关高端场所赠阅等,原本以为是块蓝海,可谁知挤进去后却是一片红海,变成了高门槛的资本市场竞争。 这种情况出现在没有精准投放的过去,如:制造商知道自己的消费者“口渴”了,但又不知道自己的消费者在茫茫人海中的具体位置,只能够买来一大盆水来“泼”,这样的结果是,保障自己的消费者都能喝上水,但是花费了更多的广告宣传成本。互联网行业由于有专业软件的支持,从广告的点击收费,发展到产生销售行为的广告收费,相对保证了广告的精准投放。 近来,可以从报纸的广告模式感觉到,一些客户逐渐重视有效发行的监测。比如,从前几年的房地产和汽车广告监测来看,读者去买房、购车时,厂家会记录下来,你是看了哪一种媒体,或者通过什么渠道知道的销售信息。近两年,我们的广告客户在广告投放上也发生了细微的变化,比如DELL 电脑,PPG服饰等直销类客户,会在报纸广告的右下角打上800 免费电话的媒体编号,每个媒体的编号不同,这样他们就可以完成一次精准的、从广告投放到产品销售的监测行为。还有更新的模式,一般是针对目前广告投放费用较少的家电类客户。客户向我们支付其投放广告的一部分费用,另外一部分广告费,则以共同进行销售分成的方式来支付。这样产生两种结果,一种是发行有效、销售情况良好,实收的利润分成大于应收广告费用,另一种则是不足以支付另外的广告费用。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宜采用这种方法,因为,企业会把投放广告的成本风险转嫁给媒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