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红松成林抚育技术措施

人工红松成林抚育技术措施

一、选择栽植地点

选择适合红松生长的地点是人工红松成林的基础。首先要选择充分照射阳光、排水良好、土壤肥沃且含水量适中的地区。次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坡度、海拔高度、风速、气温、降水量等。红松喜光,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对寒冷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应选择气候适宜的地区进行栽植。二、育苗

红松的人工繁殖主要分为播种和育苗两种方式。播种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植,但育苗则可以提高红松成活率和生长质量。在育苗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生产要求和技术条件进行选择。选择优质种子,经过消毒处理,播种时应控制湿度和温度。育苗结果后要进行适当的修剪和整理,以便于分栽。

三、造林技术

1.子母林造林技术:在一个栽植地点采用双重种群的结构,即同时种植母树和子代苗木。通过合理的间距和密度安排,既可以保证母树的光照和空间,也可以维持子代苗木的生长和发展。

2.栽植密度:红松具有树冠茂密的特点,密植可以有效抵挡风沙的侵蚀,但过密的栽植会限制树木的生长和发展。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当的栽植密度。

3.栽植资料:选择生长稳定、高度生长鲜绿的幼苗进行栽植,栽植时要保证营养土和肥料的充分供给,提供足够的土壤水分。

四、抚育管理

1.疏伐和修剪:在红松成林的抚育管理过程中,应适时进行疏伐和修剪。疏伐可以改善光照和通风条件,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发展。修剪可以使树干直立生长,有利于形成优质木材。

2.防治病虫害:应定期检查红松成林中的病虫害情况,定期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和消毒,切实保护红松的生长和发展。

3.施肥:根据红松的营养特点和土壤质量,适时施肥,以保证红松的生长和发展所需的营养供给。

4.森林火灾防治:红松是一种易燃树种,因此在红松成林的抚育管理过程中,要加强森林火灾的防治工作,保障红松成林的安全。

五、林分更新和更新更新

红松的生长期较长,一般在5-7年后即可有成林造林的需求。定期检查红松成林的林分更新情况,定期进行更新更新工作,保证红松成林的延续性和更新性。

综上所述,人工红松成林的抚育技术措施主要包括选择适宜的栽植地点、进行良好的育苗、采用适当的造林技术、科学的抚育管理以及定期进行林分的更新和更新更新。通过合理的技术措施,可推动红松成林的健康生长和良好发展。

浅谈林冠下红松造林技术

浅谈林冠下红松造林技术 【摘要】红松是我国珍贵树种之一,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文章主要是从红松经济特征及价值出发,对在阔叶林冠下如何进行红松造林进行了技术分析。 【关键词】阔叶林冠下;经济价值;造林技术 1.红松特征及其经济价值 红松属松科,别名又称果松。为常绿针叶形乔木,是一种名贵稀有树种。红松幼树树皮呈现灰褐色,成树枝干顶部常分杈。枝叶近平展,呈现圆锥形树冠,冬芽呈现淡红褐色,为圆柱状卵形。红松针叶一束5针,长度一般6至12cm,树脂道有3个,叶鞘早落,球果为圆锥状卵形,长度一般9至14cm,直径为6至8cm,树种大,呈倒卵状三角形。6月为花期,翌年的9至10月份球果成熟。红松在幼树阶段需要遮荫,需光量则随树龄增长而增加,以温和及凉爽气候为宜,喜生长于土壤PH值在5.5至6.5的山坡地带。我国也只分布于东北的长白山以及小兴安岭一带。国外则分布于日本、朝鲜以及俄罗斯东部的部分地区。红松为有名的珍惜树种,也是经济型树种,树高入云,枝干挺拔顺直,是栋梁之材。红松具有材质轻软、结构细腻、纹理密直以及形色美观不容易变形等诸多优点,且具有非常强的耐腐朽性,一直以来被视为建筑、桥梁、家具制作的上等木料之一。红松的枝叶、树皮及树根等也是制造纸浆与纤维板的上等材料。从红松松根、松叶及松脂中提取出来的松节油、松针油、松香等也是上等的工业原料。基于红松的高经济价值与观赏价值,一直被国家视为重点保护对象,也是植物学家重点研究对象之一。 2.林冠下红松造林技术 2.1 阔叶林冠下红松透光抚育 对红松进行适当强度的透光抚育,不但能提高它的生长量,还能够促使其具有良好的自然整枝过程。透光强度不同的林区,红松树的年均生长量不同,树高为50cm至2m的红松幼树,在其透光的前4年,年均树高生长量都非常小,最大的年生长量仅为9.1cm,最小的只有5.1cm,年平均生长量为6.5cm。在其透光的后4年,根据其4个不同强度透光对照区,红松树高年均生长量均有明显的增加,在全光区的红松株平均总生长量为74.4cm;在郁闭度分别为0.3、0.5、0.7及0.9的四个区,其生长总量分别为73.5cm、62.1cm、37.2cm以及18.9cm。这充分说明了红松幼树的树高生长量根据光照强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在不同强度的阔叶林透光区,其林间透光强度越大,红松的地径生长量也就越大。笔者对红松幼苗透光抚育时间进行归纳,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根据不同季节来确定透光抚育时间。红松的枝叶、芽等根据不同气温的影响,其韧性差异也非常大。夏季温度高,其枝、叶的韧性也相对较大,可以

人工红松成林抚育技术措施

人工红松成林抚育技术措施 一、选择栽植地点 选择适合红松生长的地点是人工红松成林的基础。首先要选择充分照射阳光、排水良好、土壤肥沃且含水量适中的地区。次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坡度、海拔高度、风速、气温、降水量等。红松喜光,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对寒冷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应选择气候适宜的地区进行栽植。二、育苗 红松的人工繁殖主要分为播种和育苗两种方式。播种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植,但育苗则可以提高红松成活率和生长质量。在育苗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生产要求和技术条件进行选择。选择优质种子,经过消毒处理,播种时应控制湿度和温度。育苗结果后要进行适当的修剪和整理,以便于分栽。 三、造林技术 1.子母林造林技术:在一个栽植地点采用双重种群的结构,即同时种植母树和子代苗木。通过合理的间距和密度安排,既可以保证母树的光照和空间,也可以维持子代苗木的生长和发展。 2.栽植密度:红松具有树冠茂密的特点,密植可以有效抵挡风沙的侵蚀,但过密的栽植会限制树木的生长和发展。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当的栽植密度。 3.栽植资料:选择生长稳定、高度生长鲜绿的幼苗进行栽植,栽植时要保证营养土和肥料的充分供给,提供足够的土壤水分。 四、抚育管理

1.疏伐和修剪:在红松成林的抚育管理过程中,应适时进行疏伐和修剪。疏伐可以改善光照和通风条件,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发展。修剪可以使树干直立生长,有利于形成优质木材。 2.防治病虫害:应定期检查红松成林中的病虫害情况,定期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和消毒,切实保护红松的生长和发展。 3.施肥:根据红松的营养特点和土壤质量,适时施肥,以保证红松的生长和发展所需的营养供给。 4.森林火灾防治:红松是一种易燃树种,因此在红松成林的抚育管理过程中,要加强森林火灾的防治工作,保障红松成林的安全。 五、林分更新和更新更新 红松的生长期较长,一般在5-7年后即可有成林造林的需求。定期检查红松成林的林分更新情况,定期进行更新更新工作,保证红松成林的延续性和更新性。 综上所述,人工红松成林的抚育技术措施主要包括选择适宜的栽植地点、进行良好的育苗、采用适当的造林技术、科学的抚育管理以及定期进行林分的更新和更新更新。通过合理的技术措施,可推动红松成林的健康生长和良好发展。

高效红松果林营林建设技术及管理措施

高效红松果林营林建设技术及管理措施 作者:林森 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9年第06期 摘要红松俗称果松,是松科松属常绿高大乔木,且雌雄同株异花树种。红松是结实量较大的树种之一,其种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油脂、营养价值丰富,是高级保健品;红松的花粉可入药,有润心肺、益气血功效;松针可作良好的饲料;松针油是提炼高级化妆品的原料,还可制成高级润滑油;全株可提取松脂,可谓全身是宝。红松籽的保健与医疗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润肤美颜、健脑益智、抗衰延寿、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润肠通便等作用。本文介绍了红松的生物学特性及经济价值,提出红松果林的营林建设和管理。 关键词红松;果林;改建;营林 1 红松树生物特性 红松树形高大树干挺直圆满,木材纹理通直,节疤较少;木材中树脂含量较高,因而不易开裂翘曲、耐水湿、耐腐朽、有香气;木材力学强度适中,加工性能良好,锯解容易、易钉着、刨削不起毛、口平面光,这些优良性能使红松木材成为珍贵用材,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和装饰等许多领域。红松的种子俗称松籽,是出自于未受工业污染的林区,又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因而成为人们喜欢的食品。红松籽对人体不仅是优良的营养物质,还有较好的保健功能,红松果是世界上一百多种松属树木中籽粒最大、质量最好、营养最丰富的松籽,更是受到全世界的追捧。 2 现有红松人工用材林改建果林建设 现有的红松人工林,多是以用建筑为主进行造林的,开始造林时密度有每公顷3300株、有的每公顷4400株、有的每公顷6600株等,造林密度大,但以培育果林为目标的红松林,造林密度每公顷就在1100-2 500株。因此,要将以用材林为经营目的而营建的林分,改建成以果林为经营目的的林分,需要进行科学的疏伐,改建的主要技术措施是疏伐提前。 对于即将进入结实期的红松人工用材林,确定最终保留的目的林木后,可以应用经过结实性状选择的优树的穗条,为最终保留林木高接换头,改造成无性系结实母树。嫁接技术与幼苗嫁接基本相同。 对于已经进入结实期的红松人工用材林,在进行疏伐改造成果材林时,要注意保留早结实和结实量较多的林木,科学地做了疏伐作业设计。 还有红松人工幼龄林,红松人工幼龄林是指造林年限在10年以内,造林时按用材林或生态防护林经营类型营造的林分。现有红松人工幼龄林改建红松果林首先将过多的幼树间除,使

红松人工林大径材培育技术规程

红松人工林大径材定向培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红松(Pinus koraiensis)人工林大径材定向培育的培育指标、苗木培育、定向培育技术、林分保护、主伐和生产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红松人工林大径材培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812-2006 特级原木 L Y/T 1435-1999 红松速生丰产林 DB23/T 389 林木育苗技术规程 3 培育指标 3.1 基本材长指标 普通大径材基本材长应达到4 m以上,优质大径材基本材长应达到6 m以上。 3.2 干材径级指标 普通大径材基本材长原木小头检尺直径应达到26 cm以上,优质大径材基本材长原木小头检尺直径应达到40 cm以上。 3.3 材质特性指标 材质特性符合GB/T 4812-2006中3.3的规定执行。 4 苗木培育 4.1 良种选择 选择通过审(认)定的优良无性系、优良家系、种子园生产的良种。 4.2 苗木培育技术 按DB23/T 389规定执行。 5 造林技术 5.1 立地选择 在划分的红松产区内,选择阴坡、半阴坡,坡度≥15º,土层厚度≥10 cm,土壤湿润、不积水的地带,培育大径材专用林。 5.2 造林密度

采用均匀配置方式造林时初植密度每公顷1667株(株行距2.0 m×3.0 m)~2500株(株行距2.0 m×2.0 m)。 采用植生组配置方式造林时初植密度每公顷400簇(簇行距5.0 m×5.0 m)~500簇(簇行距4.0 m×5.0 m)的植生组(每植生组3株~5株,株距1.0 m或1.5 m)。 通过“栽针保阔”途径建立的人工林,可按照植生组配置方式造林,每公顷500簇(簇行距4.0 m×5.0 m,每植生组3株~5株,株距1.0或1.5 m)。 5.3 造林方式 按照LY/T 1435-1999 中3.1~3.5的规定执行。 6 定向培育技术 6.1 基本材长与树高培育阶段 6.1.1 抚育间伐 6.1.1.1 对幼龄林(1 a~5 a)按照LY/T 1435-1999 中3.7的规定执行。 6.1.1.2 林龄5 a~15 a采用透光抚育,3 a~4 a透光一次,至红松主梢不受伴生树种危害为止。6.1.1.3 在树高达到16 m、基本材长达到6 m之前,根据立地条件情况开展3次~4次抚育间伐。间隔期为7 a~9 a,间伐强度在25%~40%之间。 6.1.2 修枝 红松幼林郁闭后,当树干下部出现 2轮~3轮死枝或濒死枝,即应及时修枝。人工修枝应与抚育间伐结合,只对抚育各段保留木进行修枝,修枝一般在林木停止生长后的冬季进行,掌握“少量多次、先死后弱”的原则。修枝强度应以修掉2轮~3轮为宜,冠高比2/3。枝下高8 m时停止修枝。用固定直径(8 cm)修枝法对进行修枝,修枝的刀口应紧贴主干,不应留有把柄。 6.1.4 土壤施肥 在土壤养分不足时,应采取有效施肥措施,施用长效肥料或氮、磷为主的复XX。施肥应造林前后、郁闭前后为主,并随树龄增长肥量逐渐加大。造林前后:施在细根分布范围内,施肥量(0.2~0.3)kg/株;郁闭前后:施肥量(0.5~0.6)kg/株,每(3~5)a在春季或者秋季施肥一次,采用环状开沟,半径为树干外1.5 m为标准,沟深20 cm,均匀撒肥,施肥后覆土盖平。 6.2 直径生长培育阶段 6.2.1 抚育间伐 进行2次~3次抚育间伐,间隔期10 a~15 a,间伐强度在25%~40%之间,最终疏伐至均匀配置每公顷400株~600株,植生组配置每植生组保留1株。 7 林分保护 7.1 主要病虫害防治 红松的主要病害有落针病、立枯病、烂皮病等。红松落叶病和立枯病,在5月~6月份用65%代森锌300倍~500倍液进行防治,用焦化腊柴油乳剂涂抹感染红松疮锈病的患处。对于红松烂皮病患病部位,在5月初,用2度石硫合剂和50%蒽油乳膏1∶5 的乳剂进行喷干和涂刷患部。

对人工红松经济林透光抚育的探讨

对人工红松经济林透光抚育的探讨 人工红松经济林透光抚育是一种在人工经济林中采用透光抚育措施来促进红松幼林生 长和发育的种植技术。这种技术通过调节林分的光照条件,使得红松幼林能够充分吸光、 养分和水分,并加速生长,从而提高人工红松经济林的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 透光抚育是指通过透光帘幕和透光遮阳帽等措施,调节人工红松经济林林分的光照条件。这种方法可以在成片种植的红松经济林中,每隔一段距离设置透光帘幕,在红松树苗 旺盛生长期,适当遮挡林分的上光。通过透光抚育,可以增加林分内部的光照强度,提高 光合作用强度,促进红松的生长和发育。 透光抚育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透光抚育可以提高红松经济林的生物量积累和光合作用强度。红松是一种喜光树种, 对光照条件的要求较高。通过透光抚育,可以提供充足的光照,增加红松吸收光能,并将 其转化为生物量。这样可以提高红松经济林的生长速度,促进树干粗壮和树冠丰满,增加 木材的产量和质量。 透光抚育可以调节林分内部的温度和湿度。红松生长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较窄,过高 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其生长和发育产生不利影响。通过透光抚育,可以降低林分的温度, 提高林分的湿度,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这样可以增加红松经济林的成活率和存活率,减 少病虫害的发生,并改善木材的质量。 透光抚育可以增加红松经济林的生长空间。红松经济林生长期约为30年左右,短期内需要达到较高的木材产量。通过透光抚育,可以提高红松林分的光照强度,促使旺盛生长 的幼苗获得更多的生长空间和资源。这样可以增加红松经济林的生长速度和幼苗的生存率,缩短林分更新周期,提前收获经济收益。 透光抚育可以提高红松林分的抗灾能力。红松经济林容易受到台风和暴雨等自然灾害 的影响,造成林分的倒伏和损坏。通过透光抚育,可以增加林分的稳定性和抗风能力,减 少林分的倒伏和破损。这样可以降低灾害风险,提高红松经济林的抗灾能力和经济效益。

红松果材林培育条件及红松果材林的效益

红松果材林培育条件及红松果材林的效 益 红松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珍贵树种之一,其材质优良,用途广泛。近年来,红松种子价值进一步提高、红松果仁深受人们青睐,营养价值极高,是纯天然绿色保健食品。红松裸子植物,常绿乔木,高可达40米。小枝密生褐色柔毛。叶5针一束,粗硬,树脂道3个,叶鞘早落。球果卵状圆锥形,种鳞先端钝,向外反曲,成熟时种子不脱落。种子大,长2.2〜1.6厘米,无翅。产于中国东北长口山到小兴安岭,常同鱼鳞松、红皮云杉组成混交林。耐寒性强,喜微酸性土或中性土。木材轻软、细致、纹理直、耐腐蚀性强,为建筑、桥梁、枕木、家具优良用材;树皮可提取楮胶,树干可采松脂;种子供食用或药用,又可榨油供食用及工业用。为产地主要造林树种,又为观赏树。下而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红松果材林培育条件及红松果材林的效益。 一、红松人工林的结实特性 1.2红松是雌雄异花树种,花期一般在6月中下旬,平均气温17-18°C 的时候。花期与叶期同时出现,花期很短,只有3-5天。球果成熟过程很长,大约得15个月左右,果实在次年9月才能成熟。果鳞遍布球果表而,每个果鳞内一般有两个果粒。

1.2结实期。一般认为,树木结实期的早晚与土壤营养条件和光照的关系最密切,但是充足的无机养料对树木的形体生长有更大的促进作用,而不利于花芽的形成。实际经验证明,只有充足的光照和同化物资对开花结实才有决定性作用。天然红松一般在80-120年开始结实,80年以前结实的基本没有。人工状态下得红松结实时间较早。这除了人工植造的红松,给单株幼树保留了足够的营养面积之外,光照充分是个决定性的因素。一般20年左右就开始大量结实。 二、培育红松果材林所需的基本条件是:土地资源(包括退耕地、荒山荒地、自留地、采伐迹地等)、劳动力、苗木等,这些对于林场来说都是得天独厚的。 基木栽植方法: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上,选择交通较为方便,立地条件好的地块,以细致整地和认真栽植为前提,株行距为1.5X 1.0,公顷株数为6666,以红松(S2 — 2)与云杉(S2-2)进行株间混交,再与日本落叶松(S1 — 2)进行行间混交,每穴一株,即一行红松、云杉,一行日木落叶松。造林后及时进行抚育,并且连续抚育5年,抚育次数为3、2、1、1、1,同时加强幼林管护,防止病、虫、鼠害发生及牲畜或人为对幼林的破坏,造林后第二年春季进行一次全而补植,以确保成林后有较高的保存率。 三、在了解上述两大方面(红松人工林结实特性和现有人工红松林

浅谈培育红松果材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培育红松果材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曲延奎 (辽宁省本溪县清河城实验林场本溪县117116) 摘要:红松属果材兼用树种,具有很高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红松种子、红松木材的价值和市场需求不断攀升,辽东地区广大林农营造红松果材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是在培育红松果材林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误区和问题,就解决这些问题提几点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红松果材林培育、问题、对策 红松是我国东北地区的珍贵树种。其木材产量高,材质优良,用途广泛;其红松果仁营养价值极高,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有机食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保健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对绿色保健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特别是红松果仁及果仁制品,在国内、国际市场备受欢迎、供不应求,而且经济价值极高,所以培育红松果材林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广大林农脱贫致富的最佳项目和热衷项目。但是广大林农在营造红松果材林的过程中存在盲目性、不科学性及管理技术落后等诸多问题,如何解决培育过程的一些关键技术与管理问题,已成为当前林业发展的急需。本文结合清河城林场红松良种基地建设和红松果材林培育管理经验,就区域内红松果材林培育发展的有关技术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为东部山区红松果材林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1、培育管理红松果材林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造林地的选择不合理,没有做到适地适树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大多数集体山林、荒山、荒地、河滩地都

划分到个人手中,由于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对造林知识缺乏,所以无论什么立地条件都栽植红松,比如说山脊、沙壤地、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造成造林后不成林、成林后长势不好,结实低产的劣质林分。所以红松造林地的选择尤为关键。 1.2购买劣质红松造林苗木,造成劳民伤财的现象时有发生 苗木质量好坏,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主要指标。每到春季造林时节,街面上叫卖红松的人员和车辆很多,其多数都是外地苗木,都是经历长途运输,都是经历了多日的风吹日晒,质量低劣的苗木。据实验结果表明,苗木在日光下露晒1小时,造林成活率就降低20%,而且这类苗木有可能还是稻田苗,不适应山地条件栽植,栽植后成活率极低,所以这类苗木不能盲目购买,否则会造成劳民伤财。 1.3种源和穗材的选择不科学,是影响树木生长和结实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由于红松籽、红松果仁的价格不断攀升,辽宁东部山区广大林农营造红松果材林的积极性非常高,但是大多数人不了解红松种子、苗木、红松接穗的生物学特性和相关知识,盲目购进红松种子和繁育材料,造成有的买种育苗,种子成熟度低(掠青种子),出苗率低;近几年来,红松嫁接广泛兴起,广大林农造林后,为了实现早结实,纷纷进行红松嫁接,但是红松接穗的优良程度令人担忧,有的自己随意采集,有的自己随意购买,根本不是优树上的优良枝条,所以即使嫁接,也未必提早结实、多结实。例如,本溪县清河城林场红松种子园一期园二大区的无性系枝条是采集吉林闹枝,该区(117亩)

浅谈红松落针病的防治技术

浅谈红松落针病的防治技术 【摘要】红松落针病是由松针散斑壳菌侵染而引发的红松叶部病害,其病原为大散斑壳,以菌丝或未成熟的子囊盘在落地的针叶上越冬。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子囊盘发育成熟陆续产生子囊孢子。可以利用化学药剂或者采用营林措施进行防治。 【关键词】红松落针病;机理;防治 红松又名果松,属于松科植物,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长白山到小兴安岭一带。红松材质轻软,不易变形,耐腐能力强,适用于建筑、桥梁、枕木、家具制作等,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用材树种之一。 红松的形态特征为松科,松属。常绿针叶乔木。幼树树皮灰红褐色,皮沟不深,近平滑,鳞状开裂,内皮浅驼色,裂缝呈红褐色,大树树干上部常分杈。心边材区分明显。边材浅驼色带黄白,常见青皮;心材黄褐色微带肉红,故有红松之称。枝近平展,树冠圆锥形,冬芽淡红褐色,圆柱状卵形。针叶5针一束,长6-12cm,粗硬,树脂道3个,叶鞘早落,球果圆锥状卵形,长9-14cm,径6-8cm,种子大,倒卵状三角形:花期6月,球果翌年9-10月成熟。该树种喜光性强,随树龄增长需光量逐渐增大。要求温和凉爽的气候,在土壤PH值5.5-6.5,山坡地带生长好。但由于近年来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异常,导致了红松落针病的发生,严重地危害了红松的生理状态,影响了其正常的生长。 红松落针病是由松针散斑壳菌侵染而引发的红松叶部病害,是世界性常见的森林病害。该病从幼树到大树都可侵染,除危害红松成、幼林外,还可以危害红松幼苗。多发生于2年生幼苗针叶上,个别1年红松生幼苗针叶也能受害。苗木或松林受害后,引起针叶枯黄,树木提早落叶,造成树冠稀疏,可导致病株衰亡,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近年来该病在东北地区的发生面积逐年扩展,危害情况日趋严重。 1.发病症状 红松落针病发病初期,感病针叶上产生很小的黄色斑点或段斑,至晚秋全叶变黄脱落。翌年春季,感病针叶上产生较大的、黑色或灰色、长椭圆形或椭圆形突起的粒点,具油漆光泽,中央有一条纵裂缝,为病原菌的子囊盘。有的病叶枯死而不脱落,并于其上产生子实体;还有的针叶仅上部感病枯死,也产生子实体,下部仍保持绿色。 2.病原 病原为大散斑壳(LophodermiummaximumB.Z.HeetYang),隶属子囊菌亚门、盘菌纲、星裂盘菌目、散斑壳属真菌。 3.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或未成熟的子囊盘在落地的针叶上越冬。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子囊盘发育成熟陆续产生子囊孢子。在雨天或潮湿的条件下,子囊盘吸水膨胀而张开,子囊孢子自子囊中放射出来借助气流传播。子囊孢子落于针叶上萌发形成芽管,从寄主气孔侵入进行侵染危害。子囊孢子从6月上旬至8月下旬都可放散,以7月份最多,因而自春至夏能进行多次侵染。病原菌主要侵染2年以上的针叶,当年针叶有时亦受侵染。病害发生与气候因子有密切关系。日平均气温为25℃,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子囊孢子飞散和萌发侵入最为适宜。在子囊孢子飞散期间,如逢持续阴雨,降雨量较大,则对孢子的飞散有抑制作用。此外,

小兴安岭红松林迹地更新及其恢复措施

小兴安岭红松林迹地更新及其恢复措施 红松人工幼林早期树高生长明显,可区分3个阶段:1~5年为慢生期,5年生全高仅20~ 50厘米;6~10年生为渐快期,但10年生全高也仅1~1.5米;10年生以后为速生期,年平 均高生长达30厘米,少数50~60厘米。红松这一逐年高生长过程,是在少受其它植物挤压 下进行的。红松耐庇荫的能力,据测定,针叶最低相对需光量约为15~20%,可以说明红松 在林下更新能忍耐的光照强度。当更新苗进入速生期后,光照需求量增大,对光照强度的反 应敏感。据实地观测,皆伐迹地上营造的11年生红松幼林,受天然生长起来的灌丛和阔叶 树对其庇荫的影响显著。凡四周有阔叶树、灌丛庇荫而上方受光的红松,树干最高,生长最快,干形最好,冠幅大小也适中;全光条件下生长的红松,生长量虽然较高但干形较差;生 长最差的是受上方阔叶树的庇荫。 二、红松林天然更新的过程 红松林的天然更新,因所在类型不同而有较大差别。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分布广、面积大的 有四个类型;陡坡柞树红松林,分布在山脊或陡坡干燥砂质残积土上,多构成红松纯林,间 生少量柞树,很少有其它树种;斜坡椴树红松林和缓坡枫桦红松林分布在斜、缓坡地带,土 壤比较深厚,相应阔叶树比重增多,构成典型的阔叶红松林;平坡云冷杉红松林位于阔叶红 松林与谷地云冷杉林交接地带,红皮云杉在组成中占优势,红松只在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 地方生长。 (一)原始林下红松的更新红松林下有校多幼苗发生,说明红松种源充足,幼苗的生长在10~15年内尚能忍耐较弱庇荫而正常生长,但以后随苗龄增大,需光量增强,林内光照的不足,只有部分能进入下一组龄组。这一状况只有改变林内光照(如择伐或风倒)才能停止。 按红松耐荫程度,可大致以10~15年为界限,之前称幼苗阶段,较耐荫;以后需要更多光照,可称幼树阶段。 (二)择伐迹地红松的更新择伐迹地天然更新数量和过程因类型不同而各异,更新总株数或红松更新数量均以柞树红松林最多,其次是椴树红松林和云次序杉红桦林,最差的是枫桦红 松林。同一类型,不同保留疏密度也不相同。从各类型分析,一般以保留疏密度0.3~1.4~ 更新株数最多。在这一情况下,既能抑制杂草灌木的大量滋生,又适宜红松生长能耐一定庇 荫的特点。林下更新幼树总的趋势是以6~10年生的株数最多,尤其柞树红松林和椴树红松林,林冠疏开后,有较多的11~15年生以及31年生以上的幼树。择伐后,红松等保留木直 径的生长量,在所有类型中均较伐前有所提高。 (三)皆伐迹地红松的更新(1)新皆伐迹地阔叶树的更替:红松皆伐迹地的天然更新,不 论是否保留母树及伐区宽窄和作业方式的不同,红松不可能迅速恢复,而是发生着阔叶树种 的更替现象。小粒风播程子于皆伐后天然更新最为显著,但采伐后第一年林墙前方的杨、桦 母树往往不能大量结实,要经过一年的恢复,才能有较多的结实,故采伐第二年表现出更新 数量特别多,因逐年采伐迹地生草化在加强,对于天然更新起着抑制作用。(2)老皆伐迹 地杨桦林内红松的更新:老皆伐迹地或少红松及云冷杉的更新。尤其在附近有残留红松母树 或红松林择伐林的地方,杨桦林下更新的红松幼树生长茁壮,不仅有更新层,而且明显进入 演替层。位于山上、中坡的柞树红松林的椴树红松林类型的立地条件,红松更新数量最多。 位于山下坡枫桦红松林类型的立地条件,由于林下杂草繁茂,红松更新数量很少。老龄杨松 林下(柞树红松林类型),更新幼树最大年龄的达30年以上,已进入上层林冠,生长稳定。 三、阔叶红松林的恢复措施 小兴安岭红松主伐方式是径级→择伐→小面积皆伐→大面积皆伐→采育择伐→多种主伐方式。红松林采伐破坏最严重的是大面积皆伐和火灾所发生的突发性一次破坏。皆伐或火烧迹地很 快为杨、桦等先锋树种所占据,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有中性阔叶树和红松等针叶苗的发生。

谈速生丰产林成林后的最佳抚育措施

谈速生丰产林成林后的最佳抚育措施 【摘要】林业在我国经济体系当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随着绿色经济 理念的提出,我国林业领域进一步得到了蓬勃发展,人们对于原生态木材的喜爱 程度也有所增加,木材市场呈现出广阔的需求空间。但是自然林木生长耗时比较久,而且木材质量也难以保障,因此,人工培育的速生丰产林逐渐得到人们重视。目前我国速生丰产林行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以下本文就此进行了 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抚育措施,以期为相关行业工作人员进一步提高 速生林木抚育水平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速生丰产林;问题;抚育措施 近年来,我国树木砍伐现象严重,林业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这对于我国林 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加强林业管理力度,探索全新的林业发展路径,已经成为了该行业工作者需要重点考量的问题。速生丰产林便是一种比较切 实可行的林业发展策略,但是在其成林之后,还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抚育措施, 才能保证林木的健康成长,提高林木质量,从而提供更多可用的林木资源,有效 缓解我国当前的林业现状。相关林业抚育人员应当对此引起足够重视,从多方面 采取措施加强速生林成林后抚育管理。 1速生丰产林的定义 所谓速生丰产林,实际上指的是专门以培养林木用材为主的林业生产模式, 选用的苗木种类多是生长速度较快且轮伐期较短的品种,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 抚育措施,使其保持在良好的生长状态下,能够更快、更茁壮地生长,从而为市 场上各个木材加工行业提供高质量原材料。目前我国速生丰产林主要的林木品种 有松树、杉木、杨树等,且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培育标准。每年湿地速生丰产林 蓄积量可以达到0.7m³/亩左右,其中杨树、桉树等要达到1m³以上,这对于促进 我国林木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速生丰产林成林后抚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东北林区阔叶红松林恢复途径与优化模式研究

东北林区阔叶红松林恢复途径与优化模式研究阔叶红松林是东北东部山区的地带性森林植被,但由于过度利用与破坏,目前已退化为次生林和人工林,如何恢复阔叶红松林是学术界与生产单位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选择东北林区次生林和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方法、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分析方法和分层株数的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恢复途径与不同经营措施(栽针保阔途径、人天混途径、红松人工林途径和落叶松人工林途径)对群落树种组成、径级分布、红松蓄积生产力、植物多样性和演替趋势的影响效果及其影响机制,综合定量评价各途径的恢复效果,探讨不同途径中阔叶红松林恢复的优化模式,以便为我国东北林区阔叶红松林恢复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结果如下:(1)栽针保阔途径上层透光抚育对栽针保阔群落的树种组成、径级分布、红松蓄积生产力、植物多样性和演替趋势具有较大的影响。随着上层林冠保留郁闭度的减小(0.8-对照、0.6、0.4、0.2、0.0-皆伐),红松重要值逐渐增大(0.300~0.708),红松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逐渐上升;红松中径级林木比例增加(0.00%~56.17%),小径级林木比例减少(100.00%~35.83%);群落蓄积量呈现递减变化趋势(239.3778 m3·hm-2~ 125.7011m3·hm-2),变化幅度较大(0.90倍),红松蓄积生产力却呈现递增变化趋势 (0.1522m3·hm-2·a-1~ 2.8594m3·hm-2·a-1),且变化幅度更大(17.79倍);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依次为52、49、52、44和47,总体上略呈下降趋势,物种多样性依次为2.7329、2.4960、2.6780、2.4382和1.5833,除了皆伐下降幅度较大外(42.07%),其他略有下降(2.01%~10.78%);各群落总体上均

阐述红松与刺槐混交造林技术

阐述红松与刺槐混交造林技术 红松是我国东北东部林区的乡土树种,与刺槐进行混交造林,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促使红松生长速度明显加快,结实量增大。本文介绍了红松与刺槐混交造林的技术与方法。 1、造林地的选择 选择海拔在400-1000m,坡度<25°的阴坡、半阴坡、半阳坡,排水良好的暗棕壤、白浆土。选择地势平坦,排水不良的地方,造林后容易产生冻拔害,保存率低,生长不良。 2、造林整地 造林整地分为带状整地、块状整地和不松土整地三种方法。由于红松与刺槐混交造林主要是针对目前我们清收还林的地块,以改善红松苗木的立地生长条件为目的,所以采取不松土整地,在春季造林季节,提前去除杂草杂物,而不必松动土层,确保土壤及时解冻,随时造林。 3、造林季节 采取春季顶浆造林。一般在早春土壤化冻15-20cm深时就开始造林,到苗木萌动前结束。此时土壤墒情好,栽后苗木容易扎根,缓苗快,成括率高;同时由于适时早栽,延长了生长期,可以加速幼树的生长。 4、造林密度 红松造林株行距2m×4m,刺槐在红松行间营造株行距3m×4m。红松与刺槐混交造林,由于刺槐根部生有根瘤菌,根系非常发达,抗旱性强,枝叶繁茂,生长旺盛,能很快使土壤由薄变厚、由瘦变肥,增大蓄水性能好,有利于红松林木生长。 5、品种及苗龄选择 红松要选用顶芽饱满、色泽新鲜、根系发达、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木质化充分的3a—4a生换床苗;刺槐采用1a生实生苗。 6、栽植技术及方法

采用坑栽方法,刺槐截干栽根植苗造林,截干高度以3-5cm为宜,穴(长×宽×深)20cm×20cm×25cm,每穴1株;红松植苗造林要根据土壤条件及苗木大小来决定。如果土壤比较干燥、坚实,苗木较大,可采用明穴造林法;土壤湿润、疏松,苗木较小,可采用窄缝造林法。明穴栽植法栽红松3—4a生苗,穴(长×宽×深)40cm×40cm×25cm,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方法,即:栽植时将苗木直立于坑正中,先填表土填,填到一半时,把苗木略向上提,防止窝根,并用脚轻轻踩实,使苗根与土壤密接,再把其余的土填进坑内踩实,最后在树坑上再覆一层细松土,以免坑中土壤水分蒸发过快。窄缝栽植法比较省工,它不破坏土层结构,有利于防止幼树冻拔害的发生,在东北东部林区采伐迹地上营造红松一般都是采用这种方法。栽苗前先铲去树坑上的表皮,然后用植苗锹或镐头开一楔形窄缝,把苗根插入窄缝内并稍向上提,再抽出植苗锹或镐头,把土踩实。栽植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苗木的水分,一定要保持苗根湿润不得任其风吹,日晒,造成苗木生理失水。苗木运到造林地后长时间不用,要临时假植起来,随栽随取。每次取苗不要太多,取出的苗木应放在装有吸水剂或泥浆的小桶中。 7、幼林抚育管理 7.1加强幼林抚育。红松幼林抚育一般采用7a9次,即2.2.1.1.1.1.1,10a以后,每隔2a对红松进行一次抚育,可采用穴状抚育,去除造林以外的其它灌木及杂草。刺槐幼林抚育主要搞好除草松土,平茬更新,即在第1年、,第2年分别抚育两次,在第2年冬季或第3年春季觖冻前,进行一次平茬更新。以后要注意对影响红松生长的刺槐侧枝进行修剪,伐除个别生长迅速的刺槐霸王树,使红松始终处在有光环境下生长。一年抚育一次的时间应在每年的6月中旬至7月中旬;每年抚育二次时,第一次抚育时间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第二次抚育时间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 7.2适当追肥。红松成活2a后开始施肥,每次每株放入尿素30g,方法是在树冠垂直投影范围内以树为中心,刨6~8条放射状小沟,深5厘米,宽8厘米,将肥料均匀施入沟中后覆土。红松结实期间,施肥采用复合肥为好,施肥量为每株100~150克,施肥可提高结实产量30~50%。 7.3修枝整形。树木整形与修枝宜在秋冬与初春树木停止生长期间进行。以培育红松果林为目的应在10年后,剪去红松的死枝、病枝、弱枝及影响结果生长的枝条,适时去掉顶枝定干,以便促进侧枝生长,提高挂果率。截干的主要技术要点是截干高度和林分密度,经过间伐后,林分的密度已经确定,这时即可以

幼林抚育管理

幼林抚育管理 幼林抚育通常是指在造林后至郁闭前这一阶段时间里所进行的各种技术措施。新造幼林一般要经历恢复(缓苗)、扎根、生长并逐步进入速生的过程。林木在一生中,这是个关键的转折阶段,对以后速生丰产关系极大。同时这个阶段的幼林基本上处于散生状态,林木的主要矛盾是与外界环境条件的矛盾。幼林抚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满足幼树对水、肥、气、光、热的要求,使之迅速成长,达到较高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并适时郁闭,为速生、丰产、优良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幼林抚育管理的内容主要应从土壤管理入手,通过松土、除草,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排除杂草,灌木对幼林的竞争。另一方面对林木本身进行必要的抑制调节,如除蘖、平茬、间苗及修枝等,使之迅速健康地成长成林。 过去由于对人工幼林抚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以及一些经济条件限制,不少幼林抚育管理水平很低,缺乏及时的细致抚育,以致严重地影响了造林成效。据统计,全国历年造林保存率仅30%左右。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巩固造林成果,必须贯彻“造管并举”的原则,并深入研究幼林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推广先进经验,把我国幼林的管理水平提高一步。 第一节幼林的土壤管理和保护 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虽因造林地的环境条件和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等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松土、除草、灌溉、施肥、幼树管理、林地间种和幼林保护等。 一、松土、除草 松土的作用在于疏松表土,切断表层和底层土壤的毛细管联系,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改善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和保水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从而提高土壤的营养水平,有利于幼林的成活和生长。 除草的目的是排除杂草灌木对于水、肥、气、热、光的竞争,避免草灌对幼树的危害。杂草生命力强,根系盘结,不仅与幼树争夺水肥,阻碍林木根系发育,而且有些杂草(如冰草)还能分泌有毒物质影响幼林生长。一般杂草的蒸腾系数较大,尤其在生长旺盛的季节,由于它们的大量耗水,致使幼树生长量明显下降。此外,杂草地上部分不仅遮蔽幼树影响光照,而有由于草灌藤蔓的压抑攀缠,阻碍林木生长,甚至致死,同时也易因此而使幼林遭罹病虫为害。因此,及时清除杂草灌木是幼林顺利成活和迅速生长的一项基本条件。 除草、松土一般可同时进行,但在湿润地区或土壤水分条件充足的造林地上,也可以单独进行除草(割草),而不进行松土。在杂草灌木繁茂的林地上,应先除草割灌,然后松土,并挖去草根及灌木树兜(根桩)。 除草松土的个限应根据树种、造林地的环境条件、造林密度和经营强度等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应进行幼林全面郁闭为止,大约需3—7年。但在土壤水分充足的造林地上,也可以进行动幼树高度超大型过草层高度时为止。 除草、松土的季节和次数,要根据当地具体条件和幼树生育特点综合考虑确定,要生物和经济效果兼顾。一般地说,造林初期幼林抵抗力弱,抚育次数宜多,后期逐渐减少。例如,

浅析红松矮化栽植的技术要点

浅析红松矮化栽植的技术要点 摘要:红松是我国及东亚地区极其重要的优质珍贵用材树种和坚果树种。培 养矮化红松母树林,可以快速提高红松种子产量,既有利于提高林农收入,又有 利于调节气候。结合实际,针对红松的形态特征及生长习性、红松矮化栽植的必 要性、红松矮化栽植的技术要点等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红松;矮化;技术 红松别名采松,常绿乔木,松科松属植物。是像化石一样珍贵而古老的树种,天然红松林是经过几亿年的更替演化形成的,被称为“第三纪森林”。是我国 及东亚地区极其重要的优质珍贵用材树种和坚果树种。产于我国东北长白山、吉 林山区到小兴安岭。 1、红松的形态特征及生长习性 1.1形态特征 红松树干粗壮,伟岸挺拔,树高可达30米,胸径1米。生长缓慢,树龄很长,一般寿命可达600—700年。幼树树皮灰褐色,近平滑,大树树皮灰褐色或 灰色,纵裂成不规则的长方鳞状块片,裂片脱落后露出红褐色的内皮;树干上部 常分叉,枝近平展,树冠圆锥形;一年生枝密被黄褐色或红褐色柔毛;冬芽淡红 褐色。 针叶5针一束,长6-12厘米,粗硬,直,深绿色,边缘具细锯齿。 花期6月,球果第二年9-10月成熟。雄球花椭圆状圆柱形,红黄色,多数 密集于新枝下部成穗状;雌球花绿褐色,圆柱状卵圆形,直立,单生或数个集生 于新枝近顶端,具粗长的梗。球果圆锥状卵圆形,成熟后种鳞不张开,或稍微张 开而露出种子,但种子不脱落。 1.2生长习性

红松喜光性强,对土壤水分要求较高,不耐湿、不耐旱、不耐盐碱。在温寒 多雨,相对湿度较高的气候与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棕色森林土上生长最好。红松属半阳性树种,浅根性,主根不发达,侧根水平扩展非常发达。常生于排水 良好的湿润山坡上,幼树耐庇荫,对大气湿度较敏感,湿润度在0.7以上生长良好,在0.5以下生长不良。 2、红松矮化栽植的必要性 红松的种子又叫松籽,粒大,种仁味美,被誉为"长生果"、"长寿果",并以 较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受到人们的青睐。由于红松对土壤、气候要求较高, 分布地域局限,属于国家一级濒危物种,野生红松需要生长50年后方开始结籽,成熟期约两年。因此极为珍贵。属于无污染的高级有机绿色食品。据有关资料显示,红松籽含油率高达78%,蛋白质14.8%,并含有多种维生素,是很有价值 的木本油料和保健食品。松籽仁中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大量的Ve成份 和内含丰富的维生素A和E及人体所需的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还有 其它植物中所没有的皮诺敛酸等。经常食用可预防心脏病;降低血脂,软化血管。还具有防癌、抗癌之作用,并有滋颜美容之功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级的绿色食品需求越来越大,松籽的价格也 在逐年提高,产量供不应求。采用先进技术,促进红松快速结实是林业发展的新 的经济增长点。 由于红松是雌雄同株异花,球果成熟时间较长,每年6月下旬开花至次年 的9月中、下旬红松球果才能成熟。历时长达15个月,导致红松结实出现周期 性的现象,一般结实的间隔期为3年或5年,经过人工矮化培育的红松可改变结 实周期,每年都可结实,两年种子成熟。经实验,将11—14年生的红松经过矮 化处理,能够年年结实,并且结实率大大提高。 3、红松矮化栽植的技术要点 3.1种植区域选择

森林抚育技术要点

森林抚育技术要点 / 目录 第一节几个概念 第二节未成林造林地及幼林郁闭前抚育 第三节中幼龄林抚育 第四节近熟林经营 第五节低效林改造 第一节几个概念\ 什么是森林经营? 森林经营是指从宜林地上形成森林起到采伐更新时止所采取整个培育管理措施的总称,包括森林抚育、林分改造=护林防火、病虫防治、副产品利用= 采伐更新等各项生产活动,甚至包括实体经济活动。 什么是森林抚育? 森林抚育是指从造林起到成熟龄以前的森林培育过程中,为保证幼林成活,促进林木生长,改善林木组成和品质,以及提高森林生产力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包括除草、松土、间作、施肥、灌溉、排水、去藤、修枝、抚育采伐、栽植下木等工作。 什么是中幼龄林抚育? 中幼龄林抚育是以中幼龄林为对象的抚育活动。江苏省林业局出台的《江苏省中幼龄林抚育(试点)实施办法(试行)》规定的抚育作业是指以中 幼龄林为对象,通过抚育间伐、定株修枝、合理间种、灌溉施肥、除草割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促进森林顺向演替、抚育剩余物处理等为主要方式的森林经营活动。

什么是低效林改造? 低效林是受人为因素的直接作用或诱导自然因素的影响,林分结构和稳 定性失调,林木生长发育衰竭,系统功能退化或丧失,导致森林生态功能、林产品产量或生物量显著低于同类立地条件下相同林分平均水平的林分总称。低效林改造是指为改善林分结构,开发林地生产潜力,提高林分质量和效益水平,对低效林采取的结构调整、树种更替、补植补播、封山育林、林分抚育、嫁接复壮等营林措施。 相互尖系: 森林经营包含森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等措施5中幼龄林抚育是对特定林龄段 的森林所进行的抚育。 第二节幼林郁闭前及未成林造林地抚育不是国家抚育试点补贴对象。 通过协调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等条件而提高林地生产力的各项技术措施。主要包括松土除草、灌溉、施肥、排涝降渍、合理间作等。 (一)除草松土 幼林郁闭前,林内光照使杂草长势较旺,及时松土、除草能防止杂草与幼树争夺土壤水分和养分,提高土壤通气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土壤有机物的分解,改善林木根系的呼吸作用,明显提高生长量。多数林分可通过间套作以耕代抚或化学除草解决草害。 (二)灌溉 灌溉能增加叶面积指数,增强光合作用能力。合理灌溉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促进林木生长,加快林分郁闭。灌溉是人工林速生丰产优质的重要技术措施。 但有些树木在积水地类生长不良,地下水位过高和土壤含水量过多时应及时排水降渍。 (三)施肥 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不同立地类型,不同树种对养分的需求不同,应通过测土配方制定最佳施肥方案,促进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 (四)间作 采用林下间作,实施精细抚育,既能以短养长,又能促进林木迅速生长林

林地抚育管理技术

第1单元林地抚育管理技术 本单元教学目标: 了解幼龄林抚育中松土除草的作用意义,熟悉松土除草的方法、方式、时间;了解化学除草剂的类型,学会使用化学除草剂的方法;了解林地灌溉的意义,熟悉节水灌溉的方式,掌握适宜的灌溉时间和灌溉量;熟悉林地排水的条件,掌握林地排水的方法;了解林木营养诊断的方法,掌握施肥的时期和方法;了解林地间作的概念,熟悉林地间作的优点和效果,掌握不同间作形式的技术要求。 林地抚育管理指从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林木生长环境考虑,对有林地(主要是幼龄林林地)乃至林业用地的综合管理措施,主要包括松土、除草、施肥、灌溉、排水、林地间作、保护林地凋落物等。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是供给林木水分、养分的根源。我国林地多为山地、丘陵、海涂、滩地、平原沙地、盐碱地,土壤的质地、结构、理化性质良好的不多,林木生长环境一般较差。因此,要通过林地抚育管理措施,改善和协调土壤的水、肥、气、热等条件,提高土壤肥力和林地的利用率;通过林地抚育管理,改善林木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生长;通过林地抚育管理,可在林下间种养地作物,提高经济效益。 第1节松土除草 理论知识部分 一、松土除草的作用 松土除草是幼龄林抚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无论是人工林还是天然林、用材林还是商品林,只要条件许可,都要积极开展这一工作。松土可改善土壤结构,除草是清除无益杂草。集约经营的林分与精耕细作的农田,松土除草的意义是一样的。松土除草与其它森林抚育措施均属合理人工干预。有时候人们会过分强调“保持自然生态平衡”,对一些简单有效的抚育措施持怀疑态度,如让草与幼树自然竞争,这是不对的。从生态学的角度,在人的积极参与下形成的生态平衡才是人们所需要的。 (一)松土的作用 可增加地表和大气的接触面积,减低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增大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大地面有效辐射,从而使近地层空气温度增加;可增加土壤的空隙度,减少土壤热容量和导热率,使地表土壤白天温度比松土前增加、夜间温度比松土前减少,从而增大地温日较差,这有利于林木的生长;可以破碎地表结块,疏松林地表层土壤,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同时割断上下土层之间的毛细管联系,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可加速土壤空气与近地层空气的交换,使土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加,这有利于根部的生长,同时可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物的分解。但是,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松土的主要作用有明显差异,干旱、半干旱地区雨后松土主要是为了保墒蓄水;水分过剩地区松土在于排除过多的土壤水分,增强土壤的通气性,以提高地温;盐碱地松土则希望减少春季返碱时盐分在地表积累。 (二)除草的作用 主要是清除与幼林竞争的各种植物,排除杂草、灌木对水、肥、气、热的竞争,排除杂草、灌木对林木生长的危害。杂草往往适应性强,容易繁殖,具有快速占领营养空间,夺取并消耗大量水分、养分的能力。杂草、灌木的根系发达、密集,分布范围广,又常形成紧实的根系盘结层,阻碍幼树根系的自由伸展。有些杂草甚至能够分泌有毒物质,直接危害幼树的生长。一些杂草、灌木作为某些森林病害的中间寄主,是引起森林病害发生与传播的重要媒介。未除草的幼林地,林木的径生长、和高生长会降低1/3—1/5。 二、松土除草的一般方式与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