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势能_说课课件讲解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重力势能》课件

重力势能的定义
物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而具有的势能,用符号E_{p} 表示,单位是焦耳(J)。
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
E_{p} = mgh,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 度,h是物体相对于零势能面的高度。
适用范围
适用于任何物体在地球附近的位置和高度。
计算重力势能的变化的公式
重力势能变化的定义
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由于位置变化而引起的势能变化量。
《高一物理重力势能》ppt课 件
目
CONTENCT
录
• 重力势能的概念 • 重力势能的变化规律 • 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 • 重力势能在生活中的运用 • 重力势能的实验探究
01
重力势能的概念
重力势能的定义
总结词
明确、简洁
详细描述
重力势能是由于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其大小与物体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 有关。
VS
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重力势能与物体所处的高 度和重力加速度有关,当物体高度增加时 ,重力势能增加;当物体高度减小时,重 力势能减小。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实验 探究出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和规律,加深 对重力势能的理解和掌握。
THANK YOU
感谢聆听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加速度的关系
总结词
重力加速度影响势能变化速率
详细描述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重力加速度越大,重力作 用的效果越明显,重力势能的变化速率也越快。重力加速度的大 小与地理位置有关,地球上的不同地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也有 所不同。
03
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
计算重力势能的公式
分析实验结果
05
包括一定质量的物体、测力计、尺子、数据记录表等。
选择合适的高度,将物体置于起始位置。 释放物体,使其自由下落,同时用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的重 力。 记录物体下落的高度、下落时间、速度、加速度等数据。
物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而具有的势能,用符号E_{p} 表示,单位是焦耳(J)。
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
E_{p} = mgh,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 度,h是物体相对于零势能面的高度。
适用范围
适用于任何物体在地球附近的位置和高度。
计算重力势能的变化的公式
重力势能变化的定义
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由于位置变化而引起的势能变化量。
《高一物理重力势能》ppt课 件
目
CONTENCT
录
• 重力势能的概念 • 重力势能的变化规律 • 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 • 重力势能在生活中的运用 • 重力势能的实验探究
01
重力势能的概念
重力势能的定义
总结词
明确、简洁
详细描述
重力势能是由于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其大小与物体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 有关。
VS
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重力势能与物体所处的高 度和重力加速度有关,当物体高度增加时 ,重力势能增加;当物体高度减小时,重 力势能减小。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实验 探究出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和规律,加深 对重力势能的理解和掌握。
THANK YOU
感谢聆听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加速度的关系
总结词
重力加速度影响势能变化速率
详细描述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重力加速度越大,重力作 用的效果越明显,重力势能的变化速率也越快。重力加速度的大 小与地理位置有关,地球上的不同地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也有 所不同。
03
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
计算重力势能的公式
分析实验结果
05
包括一定质量的物体、测力计、尺子、数据记录表等。
选择合适的高度,将物体置于起始位置。 释放物体,使其自由下落,同时用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的重 力。 记录物体下落的高度、下落时间、速度、加速度等数据。
高中物理高一必修《重力势能》教育教学课件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重力做的功
1.做功表达式 WG=mgh=mgh1-mgh2,式中 h 指初位置与末位置的_高__度__差___;h1、h2 分别 指初__位__置___、_末__位__置__的高度。 2.做功的正负 物体_下__降___时重力做正功;物体被__举__高__时重力做负功。 3.做功的特点 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的__起__点__和__终__点__的__位__置___有关,而跟物体 运动的_路__径___无关。
课堂互动·考点探究
质量是 100 g 的球从 1.8 m 的高处落到水平板上,又弹回到 1.25 m 的高度,在整个过程中重力对球所做的功为多少?球的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
解析: 由重力做功的特点可知,此时重力所做的功为:WG=mgH= mg(h1-h2)=0.1×9.8×(1.8-1.25) J=0.54 J由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之间 的关系可知,此时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应减少,ΔEp=-WG=-0.54 J,即减 少0.54 J。
答案: 0.54 J 减少0.54 J
课堂互动·考点探究
【规律方法】 判断重力做功正负的方法 (1)根据功的定义式判断:若物体向上运动或有竖直向上的分位移,重力做负 功;若物体向下运动或有竖直向下的分位移,重力做正功。 (2)根据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判断:由关系式 WG=-ΔEp 得, 重力势能增加,重力一定做负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一定做正功。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重力势能 及其变化
参考 平面
地面
桌面
释放点所在水 平面
小球在释放点时的重力势能 Ep1= J Ep1= J Ep1= J
小球落地时的重力势能
Ep2= J Ep2= J Ep2= J
重力势能实用.pptx

•
•
因为Ep=mgh,高度h的相对性决定了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例如计算放在桌子
上的物体具有多大的重力势能时,可能有不同的结果.如图7-4-1所示,若选择桌面为
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为0,选择地面为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
•
势能为正值,选择桌面上方的某一高度为
•
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为负值.
第8页/共24页
=2gh.A、B 两物体到底端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D 错.到
底端时 A 的瞬时功率 PA=(mgsin θ)va,B 的瞬时功率 PB=mgvB,
显然 PA<PB,C 正确. 答案 AC 借题发挥 (1)重力做功的特点,只与初、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 关. (2)重力做功大小只取决于 mg 与 h,与运动状态及其受力无关.
第23页/共24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4页/共24页
第20页/共24页
•借 题 发 挥 重力势能变化的原因是因为重力做了功.重力做多少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就改 变多少,二者间的数值关系式为ΔEp=-WG.
第21页/共24页
• 【变式2】
•
如图7-4-4所示运动员跳伞将经历加速下降和减速下降两个过程,将人和伞看成
一个系统,在这两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其正负表示重力势能的大小.物体在参考平面上方时,重力
势能为
值,在参考平面下方时,重力势能为
值.
•
•
重力势能是
与 标量 所组成的系统共有的.
正
地球
第6页/共24页
物体
•温 馨 提 示 (1)在参考平面上的所有物体的重力势能均为零. (2)重力势能的正负表示大小, 不表示方向.
第7页/共24页
重力势能 课件

2.正、负值的意义:物体的重力势能为正时,表示物体的 重力势能比在参考平面上时具有的重力势能要大;物体的重力 势能为负时,表示物体的重力势能比在参考平面上时具有的重 力势能要小,因此势能的正、负表示大小,这一点与功的正、 负是不同的.
二、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区别与联系
三、如何理解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1.重力势能 Ep=mgh 具有相对性,与选取的参考平面(在 这个平面上重力势能为零)有关,计算重力势能时要选好参考平 面.h 是指物体的重心距参考平面的高度.
(3)通过上面的计算可知,重力势能是相对的,它的大小与 零势能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而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它 与零势能参考平面的选取无关,其变化值与重力对物体做功的 多少有关.
答案 (1)7.84 J -15.68 J 23.52 J (2)23.52 J 0 23.52 J (3)见解析
二、重力做功的特点 典例 2 质量为 0.1 kg 的小球从距水平地面高 h1=1.8 m 处 落到水平地面上,又弹回到距地面 h2=1.25 m 的高度,如图所 示.求在这个过程中,重力对小球所做的功是多少?(g=10 m/s2)
答案 0.55 J
三、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典例 3 关于重力做功与物体的重力势能,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重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减小 B.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 C.地球上任何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都是一个确定值 D.重力做功的多少与物体经过的路径有关
解析 重力做正功时,物体由高位置到低位置,重力势能 减小,而且重力做多少正功,重力势能就减少多少,故 A 选项 正确;重力做负功时,物体由低位置到高位置,重力势能增加, 故 B 选项正确;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零势能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 与物体距离零势能参考平面的高度有关,故 C 选项错误;重力 做功只与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与物体经过的路径无关,故 D 选项错误.
重力势能 课件

D.不管沿怎样的斜面运动,物体克服重力做功相同
解析:不论接触面是光滑还是粗糙,也不论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
运动,重力做功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只与初末状态物体的高度差
有关。所以只有选项 D 正确。
答案:D
二、
重力势能
知识精要
1.重力势能的三性
(1)标量性:重力势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对于
向是竖直向下的,因而计算功时也只能在竖直方向选取位移,即竖直
高度。
2.重力的功也有正负之分。当物体下降时,重力做正功;反之,当
物体上升时,重力做负功,即物体克服重力做功。
3.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
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4.重力做功的特点可以推广到任一恒力做功,即恒力做功特点
2.大小:等于物体所受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表达式为 Ep=mgh。
3.单位:焦耳,与功的单位相同。
4.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1)表达式:WG=Ep1-Ep2。
(2)两种情况:
①当物体从高处运动到低处时,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即
WG>0,Ep1>Ep2。
②当物体由低处运动到高处时,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即
为世界第一,847 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居世界第二。想一想三峡大坝
为何修建得那么高?
提示:三峡大坝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利用水的机械能发电,之所以
将其修建得很高,是为了提高大坝的上下水位落差,以利于使更多的
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
一、
重力做功的特点
知识精要
1.重力做功 W=mgh,其中 h 为始、末位置的高度差。重力的方
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物体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
解析:不论接触面是光滑还是粗糙,也不论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
运动,重力做功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只与初末状态物体的高度差
有关。所以只有选项 D 正确。
答案:D
二、
重力势能
知识精要
1.重力势能的三性
(1)标量性:重力势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对于
向是竖直向下的,因而计算功时也只能在竖直方向选取位移,即竖直
高度。
2.重力的功也有正负之分。当物体下降时,重力做正功;反之,当
物体上升时,重力做负功,即物体克服重力做功。
3.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
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4.重力做功的特点可以推广到任一恒力做功,即恒力做功特点
2.大小:等于物体所受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表达式为 Ep=mgh。
3.单位:焦耳,与功的单位相同。
4.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1)表达式:WG=Ep1-Ep2。
(2)两种情况:
①当物体从高处运动到低处时,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即
WG>0,Ep1>Ep2。
②当物体由低处运动到高处时,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即
为世界第一,847 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居世界第二。想一想三峡大坝
为何修建得那么高?
提示:三峡大坝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利用水的机械能发电,之所以
将其修建得很高,是为了提高大坝的上下水位落差,以利于使更多的
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
一、
重力做功的特点
知识精要
1.重力做功 W=mgh,其中 h 为始、末位置的高度差。重力的方
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物体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 7.4 重力势能-课件(共16张PPT)

知识点2: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件下载免费ppt下载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 7.4 重力势能-课件(共16张PPT)
1、定义: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的
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
E2PA、=2公mg式h :参h考E面P=mgh
EPA=-mgh
3、重力势参能考面是标A 量,单位是焦耳(J)
4、重力势h能具有相对性.处E在PA=参0 考面的物 体的重力势能为0 ,参考面上方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高 中物理 必修2 7.4 重力势能-课件(共16张PPT)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高 中物理 必修2 7.4 重力势能-课件(共16张PPT)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高 中物理 必修2 7.4 重力势能-课件(共16张PPT)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 义式进行计算。(重点)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 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重点)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难点)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高 中物理 必修2 7.4 重力势能-课件(共16张PPT)
由以上实例可以知道,物体一旦处在一定高度时,就具 有了一定的能量。而当它从所处的高处落下时,这些能量就 会以做功的方式释放出来。
想一想
物体由于处在一定的高度而具有的能量是什么 能量呢?这种能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重力势能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高 中物理 必修2 7.4 重力势能-课件(共16张PPT)
上,感觉 • • •
结论:
1、与高度有关。位置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2、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重力势能说课PPT课件

3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依据课程标准,考虑 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 ,制定如下教学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能用重力势能的表达式计算 重力势能。 2.掌握重力做功的特点,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 系. 3.知道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和系统性。
第4页/共35页
第9页/共35页
新课导入
看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其中包含的物理现象?
第10页/共35页
新课导入
看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其中包含的物理现象?
第11页/共35页
具体形象的图片画面来 支持学生的抽象思维。
【思考】为什么高空落下的
物体会有这么大的威力?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这是因为物体一旦处在一定高度, 就具有了一定的能量。而当它从所处的高度落下时, 这些能量就会以做功的形式释放出来。
• 学习方法: 为适应高一学生认知特征和思维发展水平,在本节课教学中,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理论推导,合作探究、归纳,得出结论, 在其中渗透物理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受到 自主学习方法的训练。
第8页/共35页
学教
过
5
程
1 新课导入(图片) 2 新课教学
3 课堂练习
4 小结 5 作业布置
重力势能的正负表示大小!
重力势能:-3 J> - 5 J 第26页/共35页
课堂练习
作用:巩固新知,强化记忆
第27页/共35页
巩固
练习1
提升
1、关于重力势能的几种理解,正确的是 ( D)
A.重力势能等于零的物体,一定不会对别的
物体做功
B.放在地面上的物体,它的重力势能一定等
于零
C.在不同高度将某一物体抛出,落地时重力
重力势能高一公开课ppt课件.ppt

一质量为5kg的小球从5m高处下落, 碰撞地面 后弹起, 每次弹起的高度比下落高度低1m, 求:小 球从下落到停在地面的过程中重力一共做了多少 功? (g=9.8m/s2)
解: 小球下落高度为5m
WG = mgΔh
=5×9.8×5J =245J
二.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重力与所
2. 平常所说的“物体”的重力势能, 只是一种习惯简化的说法。
课堂小结
1.重力做功的特点:与路径无关,只与起 点和终点的高度差有关。
WG mgΔh
2.重力势能:地球上的物体具有的与它 高度有关的能量。
EP mgh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 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负功,重 力势能增加。
► 在参考面上方的物体的高度是正值,重力势 能也是正值;
► 在参考面下方的物体的高度是负值,重力 势能也是负值。 ► 参考平面的选取是任意的 。
重力势能为标量,正负 不表方向
4、如图,质量m = 1kg的小球,从桌面上方高h1 = 1.2m的A点下落到地 面上的B点,桌面离地面的高度h2 = 0.8m.请按要求填写下 表.(g=10m/s²)
4. 重力势能是相对的 ,正负表示大小。 一般不加说明是以地面或题目中的最低点 所在的平面作为参考平面。
5. 势能是系统能
重力势能是地球和物体所组成的这个物 体“系统”所共有的
课堂练习
1. 关于重力做功和物体的重力势能,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ABD) A. 当重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一 定减少; B. 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 增加; C. 地球上的物体的重力势能都只有一个唯一确 定的值; D. 重力做功的多少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无关。
解: 小球下落高度为5m
WG = mgΔh
=5×9.8×5J =245J
二.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重力与所
2. 平常所说的“物体”的重力势能, 只是一种习惯简化的说法。
课堂小结
1.重力做功的特点:与路径无关,只与起 点和终点的高度差有关。
WG mgΔh
2.重力势能:地球上的物体具有的与它 高度有关的能量。
EP mgh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 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负功,重 力势能增加。
► 在参考面上方的物体的高度是正值,重力势 能也是正值;
► 在参考面下方的物体的高度是负值,重力 势能也是负值。 ► 参考平面的选取是任意的 。
重力势能为标量,正负 不表方向
4、如图,质量m = 1kg的小球,从桌面上方高h1 = 1.2m的A点下落到地 面上的B点,桌面离地面的高度h2 = 0.8m.请按要求填写下 表.(g=10m/s²)
4. 重力势能是相对的 ,正负表示大小。 一般不加说明是以地面或题目中的最低点 所在的平面作为参考平面。
5. 势能是系统能
重力势能是地球和物体所组成的这个物 体“系统”所共有的
课堂练习
1. 关于重力做功和物体的重力势能,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ABD) A. 当重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一 定减少; B. 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 增加; C. 地球上的物体的重力势能都只有一个唯一确 定的值; D. 重力做功的多少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无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 本节知识点是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七章第四 节的内容,重力势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很 常见的一种能量,它与重力做功紧密联系, 加深了学生对做功的理解,并且重力做功 与重力势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是本章“机 械能守恒定律”的必备知识,本节的讲解 思路也为学生学习电势能、分子势能打下 坚实的,基础因此这一部分的内容具有重 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1、下落过程中重力做的功和重力势能的变化。
2、上升过程中重力做的功和重力势能的变化。
重力做功 WG
物体 上升 物体 下降
重力势能变化 △EP
重力做功和重力 势能变化的关系
h1=5m
h2=4m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WG = -△Ep = Ep1 - Ep2
重力做功WG 重力势能EP (正、负) (增加、减少)
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重力与所 处高度的乘积。
2.表达式: Ep=mgh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焦耳(J)。
1J=1kg.m.s-2 .m=1N.m 4.重力势能的变化
ΔEP=Ep2-Ep1=mgh2-mgh1
例:一个质量m=1kg的小球从离地面高h1=5m处自由下 落,碰到地面后弹起,又上升到离地高h2=4m处。求:
3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用所学功的概念推导重力做功与路径 无关,亲身感受知识的建立过程。
3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 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 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2.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防止高空坠物
4 教学重难点
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重力势能改 变的关系 。
1J=1kg.m.s-2 .m=1N.m 4.重力势能的变化
ΔEP=Ep2-Ep1=mgh2-mgh1
5、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WG = -△Ep
物体
上升
负
增加
重力做功和重力 势能变化的关系
物体克服重力 做的功等于重 力势能的增加
物体
下降
正
减少
重力做的功等于 重力势能的减少
14
课堂练习
作用: 巩固新知,强化记忆
6 板书设计
§7.4 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重力 与所处高度的乘积。
2.表达式: Ep=mgh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焦耳(J)。
5分钟
学教
程
5
序
1 新课导入(视频)
10分钟 已有重力势能知
2 识回顾与重力做 功特点
10分钟 3 重力做功与重 力势能关系
10分钟
5分钟
4 课堂练习
5
小结
看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其中包含的物理现象?
思考:为什么高空落下的物体会有 这么大的威力?
学习了中学物理后,我们知道物体 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就叫做重 力势能,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与 什么因素有关呢?
教学重点
• 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改 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
• 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
2
1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 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 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图片画
面来支持。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能用重力势能的表达 式计算重力势能。 2.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知道重力 做功与运动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知道重力势能是物体 和地球共有的。
第一课时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重力势能
重力做功
重力做功与重 力势能的关系
学教 策
略
1 教材分析 2 学情分析 3 教学目标
4 教学重难点
6
5 教学程序
板书设计
1
1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能用重力 势能的表达式计算重力势能。 2.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知道重力做功与运动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知道重力 势能是物体和地球共有的
求下列三种情况中重力做的功各是多少?
m
mA
A
A
θ
h
h1
h
h1
L
C
h1 h
Bபைடு நூலகம்
h2
h2
C
h2
一、重力做功 1、小球竖直下落,重力所做的功:mgh 2、小球沿斜线下落,重力所做的功:mgh 3、小球沿曲线下落,重力所做的功:mgh
结论: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 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的高度差有关,而跟物 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即 WG =mgh1- mg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