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必背内容

教师资格证必背内容
教师资格证必背内容

教师资格证必背内容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1、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答:(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答:(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体制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

(2)文化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

(3)文化影响着教育内容的选择

(4)文化影响着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对文化的影响作用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3、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答:(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

(2)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

(3)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4)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

4、简述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教学的要求

答:(1)儿重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教学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儿重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教学要具有针对性

(3)儿重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教学要抓关建期

(4)儿重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信,促进儿重身心和谐发展(5)儿重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

5、简述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答:(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2)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6、简述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答:(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7、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答:(1)导向功能;

(2)选择功能;

(3)激励功能;

(4)调控功能;

(5)评价功能。

8、简述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及代表人物

答:(1)个人本位论,确定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发展。其代表人物有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斐斯泰洛奇及中国古代的孟轲等人;

(2)社会本位论,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其代表人物有孔子和斯宾塞、涂尔干、孔德、赫尔巴特、凯兴斯泰纳等;

(3)教育无目的论,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实用主文教育家杜威;

(4)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主张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要考虑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要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论。

9、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答:(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10、简述我国近代学制及特点

答:(1)1902年壬寅学制,首次制定了近代学制,但是末实施

(2)1904年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颁布实施的学制,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3)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倡导在小学实行男女同校

(4)1922年壬戌学制,即“六三三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首次兼顾了升学及就业

11、简述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

答:(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5)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12、简述现代学生观

答:(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

(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导性

(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

13、如何建立教师威信

答:(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14、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4)发扬教育民主

(5)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15、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

答:(1)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前提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3)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4)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5)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及操行评定

16、如何组织和培养良好班集体

答:(1)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

(2)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形成正确的集体期望和良好的班风

17、简述现代教学观

答:(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4)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18、简述新课程改革评价的特点

答:(1)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2)评价内容综合化,全面素质评价

(3)评价方式多样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

(4)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交互作用的评价

(5)更注重评价过程,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19、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答:(1)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2)上课,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健

(3)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4)课外辅导,课外辅导是对课的补充和延伸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0、简述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的表现

答:(1)认识的间接性;

(2)认识的交往性;

(3)认识的教育性;

(4)有领导的认识。

21、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1)直按经验与间按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2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答:(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査知识。

23、简述直观性原则及基本要求

答: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表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4、简述启发性原则及基本要求

答: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督促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

25、简述循序渐进原则及基本要求

答: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26、简述讲授法及基本要求

答: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的基本要求:①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②注意启发;③讲究语言艺术。

27、简述谈话法及基本要求

答: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是:①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②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富有桃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③要善手启发诱导;④要做好归纳、小结

28、简述练习法及基本要求

答: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练习法的基本要求是:①使学生明确_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②精选练习材料,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③严格要求

29、简述实验法及基本要求

答: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实验法的基本要求是:①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提出具体的操作步环和实验要求;②重视语言指导,重视教师示范的作用;③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及时检査结果

30、简述讨论法及基本要求

答: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深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①问题要有吸引力;②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③做好讨论小结

31、简述班级授课制及其忧缺点

答: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优势: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择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不足: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32、简述德育过程的一般规律

答:(1)学生的知、情、意、行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33、简述说服法及基本要求

答: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运用说服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①明确目的性;②富有知识性、趣味性;③注意时机;④以诚待人

34、如何培养小学生观察力

答:(1)要使儿重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

(2)要使儿重具有知识准备

(3)指导小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

(4)要重视对观察结果的处理

(5)观察要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35、如何培养中学生观察力

答:(1)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2)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3)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

36、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答:(1)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

(2)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

(3)学习程度

(4)材料序列对遗忘的影响

37、如何根据遗忘规律有效地组织复习

答:(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2)恰当安排复习内容

(3)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4)复习方法多样化

38、在教学中如何增养学生的想象力

答:(1)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2)丰富学生知识, 扩大表象储备

(3)创设想象情境,引发想象

(4)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唤起学生的想象

39、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兴趣

答:(1)在活动中发展小学生的兴趣

(2)激发和保护小学生的有益兴趣

(3)利用原有兴趣迁移

(3)通当的表扬和鼓励

40、简述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答:(1)遗传素质

(2)环境和教育

(3)实性活动

(4)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41、简述建构主文的共同观点

答:(1)知识观: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2)学习观:建构主文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社会互动性和主动建构(3)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4)教学观:情最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

4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1)创设间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2)根据作业难度, 适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要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3、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答:又称“倒U曲线”,是指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住激起水平较高。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任务难度的増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

44、简述影响迁移的因素

答:(1)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2)学习材料的性质

(3)学习活动的多样性

(4)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

(5)年龄特征及智力水平

45、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答:(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46、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答:(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楼象直观

(2)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 (实物和模象直观)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47、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答:(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48、简述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因素

答:(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49、简述影口向问题解决的因素

答:(1)间题情最与表现方式

(2)个体的智能与动机

(3)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

(4)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5)情结状态

50、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宣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増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51、如何培养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

答:(1)有效地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价值办析

(5)给予怡当的奖励与惩一

52、简述如何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答:(1)建立积极有效的课堂规则

(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3)做好课堂监控

(4)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53、简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

答:教师职业道德,指的是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调节和处理各种关系所应违循的基本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

具体内容是: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54、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答:(1)努力学习,提高师德理论修养

(2)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3)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4)要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55、简述影响个性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答:(1)遗传

(2)家庭和环境的影响

(3)学校教育的影响

(4)社会实践

56、简述学习策略中资源管理的具体策略

答:(1)时间管理策略(有效安排利用)

(2)学习环境管理策略(调节自然条件、设计学习空间)

(3)努力管理策略(鼓励学生自我激励)

(4)学业求助策略(及时求问)

(5)学习工具的利用(字典、参考书等)

57、新课程背最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哪些变化

答:(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58、简述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答:(1)操作的定向阶段

操作的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2)操作的模仿阶段

操作的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楼式,其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象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

(3)操作的整合阶段

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学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4)操作的熟练阶段

操作的熟练是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空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通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59、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

答:(1)说服法

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2)榜样法

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构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

(3)锻炼法

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増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锻炼包括:练习、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

(4)陶冶法

陶台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増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治和艺术陶台等

(5)表扬鼓励与批平处分

表扬鼓励是对学生的良好思想、行为作出的肯定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其品德积极发展的方法。批评处分是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作出的否定平价,语助他们改正缺点与错误的方法

60、简述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

答:(1)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石1i定目的的行动

(2)意志対活动有调节支配作用,使人的行动能按设定好的目的去改造世界(3)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4)意志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61、简述能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1)发展水平的差导

(2)表现早晚的差异

(3)结构的差异

(4)性别差异

(5)类型差异

62、简述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答:(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增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口向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63、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増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答:(1)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2)来用讨论法进行教学

(3)联系实际间题进行教学

(4)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启发指导

(5)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64、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答:(1)教师的领导风格

(2)班级规模

(3)班级性质

(4)对教师的期望

65、如何理解小学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答:小学教育的性质:小学教育是一个国家学制中的第一个阶段的教育,我国的小学教育其性质是基础性教育,是义务教育,又是普及教育。

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小学教育既不是就业定向的职业技术教育,也不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它是面对全体儿童实施普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

(1)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和文化普及。(2)为培养各类人才奠定基础,小学教育是培养各类人才的前提。

(3)为儿重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小学阶段是儿重身心发展的关键性时期,是儿童向少年过渡,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时期,也是儿童发展最易受影响的时期。

66、简述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

答:(1)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教学

(2)课外和校外活动

(3)劳动

(4)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

(5)班主任工作

67、简述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答:(1)有意义学习材料的本身,必须合乎非人为的和实质的标准,即具有逻韩意文

(2)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文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4)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的使这种具有潜在意文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68、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答:(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观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2)坚持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培养独立个性。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各国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典型学制类型:

(1)双轨学制。双轨学制主要存在于19世纪的欧洲国家。一轨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普通教育学校,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另一轨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职业教育学校,从小学到中等职业学校,是为培养劳动者服务的。这种学制不利于教育的普及。

(2)单轨学制。单轨学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其特点是所有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中学习,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衔接,形成由下而上的连续阶梯的学制。这种学制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但教育参差不齐、效益低下、发展失衡,同级学校之间教学质量相差较大。(3)分支型学制。分支型学制是20世纪上半叶由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形式,这是一种介于双轨学制和单轨学制之间的学制结构。分支型学制在基础教育阶段是共同的,儿童在接受了共同的基础教育后再行分流,一部分继续接受普通教育,一部分接受职业教育后就业。

69、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答:(1)我国教育目的是以马克思主文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3)坚持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

70、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答:(1)学习上由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

(2)兴趣广度逐步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

(3)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

(4)由消极兴趣向积极兴趣发展

71、简述皮亚杰理论中7-12岁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答:(1)思维的具体性。思考问题还离不开具体的事物和经验

(2)思维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具有了抽象概念, 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3)去自我中心,逐渐学会从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修正自己的想法

72、简述如何促进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答:(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堂中正确引导

(3)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6)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73、简述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策略

答:问题:第一,由于受到分数的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性;第二,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解决策略:(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2)确立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74、简述影响学制的因素

答:(1)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2)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

(4)要依据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征

(5)要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75、简述现代学制发展的趋势

答:(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76、简述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

答:(1)无岐视原则

(2)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3)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4)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77、简述班级管理的模式

答:(1)班级常规管理,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2)班级平行管理,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3)班级民主管理,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管理方式

(4)班级目标管理,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78、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答:(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3)强调内容的适用性

(4)知识的内在逻辑与受教育者的心理顺序要求的统一

l5)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79.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答:(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5)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80、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

答: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1)目标明确;(2)重点突出;(3)内容正确;(4)方法得当;(5)表达清晰;(6)组织严密;(7)课堂气氛热烈。

81、简述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的要求

答:(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

(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

(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4)教师应经常检査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82、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答:(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4)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83、简述培养心智技能的几点措施

答:(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

(3)适应培养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84、运用复述策略应注意哪些要点

答:(1)善于运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2)调动多种感官参与

(3)复习形式要灵活多样

(4)对重点部分加强记忆,如划线、圈点批注等

85、简述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1)知识是课程的核心

(2)学科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

(3)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

(4)以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为目标

(5)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86、简述科尔伯格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

答:(1)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87、简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

答:(1)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増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3)劳动与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4)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

88、简述教学的文化功能

答:(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2)教育的文化选择、批判功能

(3)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4)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

89、简述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答:(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90、简述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答:(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91、简述受教者的权利

答:(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设施、设备、图书资料(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 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92、简述受教者的义务

答:(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93、简述教育者的权利

答:(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带新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94、简述教育者的义务

答:(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 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文、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学生, 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95、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答:(1)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

96、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需要;(5)认知理解需要;(6)审美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由需要引起,需要系统由低级到高级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共七个层次。其中前四个层次属于匮乏性(缺失性)需要,后三个层次属于成长性需要。

一般情况下,当某种低层次的需要得到部分满足后,就会向高层次的需要发展。

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多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少。

97、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答:(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导,来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98、简述课外校外活动的意义

答:(1)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

(2)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

(3)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4)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99、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关系

答:(1)促进教师专业自主意识的提升

(2)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

(3)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

(4)促进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5)促进教师反思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100、简述教师职业素养

答:(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2)教师的知识素养

(3)教师的能力素养

(4)职业心理健康

(5)教师身体素养

综合素质必背内容

单项选择题(58分)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4分,必考)

1、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14分,三选一考,学生观和教师观是重点)

一、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学生观

“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三、教师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1、现代教师角色转换

(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2)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4)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发的教师

2、教师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阅读理解能力(14分,必考)

写作能力(50分,必考)

教资综合素质必背

第一道材料分析题是用职业理念(或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的相关知识来分析材料,第二道材料分析题是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分析材料,第三道材料分析考查阅读理解能力。 一、第一道材料分析题考点总结职业理念(或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 1教育观: (1)素质教育的内涵(记忆: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和创造性发展) ①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②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新课改的评价观 ①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②评价内容综合化。 ③评价方式多样化。 ④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⑤更注重评价过程。 2学生观 (幼教中称为儿童观。记忆:王官人差钱或钱坏玩意) (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 (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关怀。 3教师观 (1)教师角色观 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②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④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⑤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2)教学观(记忆:人生教程) ①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②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③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④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二、第二道材料分析题考点总结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记忆:三爱两人一终身) (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 中学科目二 1二十世纪后教育的发展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有技术的现代化。【记忆口诀:全民多现身】 2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普通教育学》。 (1)教育性教学原则。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 (2)建立教育学理论的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 (3)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形成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4)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5)提出了四段教学法。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3杜威的相关教育思想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 (1)论教育的本质。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 (2)论教育目的 “主张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3)提出五步教学法,即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问题、验证这个假设。 (4)提出与传统教育相对应的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4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5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如下: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2019年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2019年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2018的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已经结束了,如果没有考过的同学,也不要气馁,我们提前做好准备,明年再战,要坚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下面就来和中冠老师一起来坐坐明年考试的试题吧~~ 1.古人云:“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这句话提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 ). A.学生的行为培养 B.学生的能力培养 C.学生的人格养成 D.学生的情感体验 2.某学校组织活动方案设计比赛,张老师给予小红同学的评语是:你的设计方案很棒,并且在如此激烈的比赛中,你能够保持实力,在活动实施方面设计的很新颖,值得表扬,但在结束环节过于潦草,望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关于张老师的评语,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张老师关注学生的比赛成绩 B.张老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C.张老师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 D.张老师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 3.现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指出: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是( ). A.终身学习 B.爱岗敬业 C.爱国守法 D.热爱学生 4.据调查,教师对学生拳打脚踢的情况现在已经较少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心罚”.比如:对于成绩不好的罚做题目、罚抄单词一百遍;对于不遵守劳动的学生罚站、罚值日等.教师这样的行为( ). A.是正确的,教育中适当的惩罚是必不可少的

B.是正确的,老师没有侵犯的学生的身体健康 C.是不正确的,老师没能做到依法执教 D.是不正确的,老师没能做到团结合作 5.刘老师作为班主任,只关心本班学习好的学生,将成绩差的学生座位全部排在最后,并且经常上课言语讽刺这些学生.该老师() A.做法不正确,没有履行爱护尊重学生的义务 B.做法不正确,没有保护学生合法权益 C.做法正确,能够严格履行教育教学职责 D.做法正确,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 6.下列选项中既属于教师的权利又属于义务的是() A.在学校管理问题上正确批评、建议 B.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C.参加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D.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7.教师应享有的基本物质利益权利是() A.报酬待遇权 B.学术研究权 C.进修培训权 D.教育教学权 8.下列武器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首次研发成功,并用于战争的是(). A.坦克 B.重机枪 C.原子弹 D.潜水艇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合集

科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基础知识 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2. 《学记》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 liè)等、藏息相辅等。 3.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问答法) 4. 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 5.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6. 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7. 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8.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 9. 卢梭是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 10. 裴斯泰洛奇是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

爱的教育。 11. 洛克是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话》,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 12. 第斯多惠是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13. 斯宾塞是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14. 乌申斯基是苏联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将教育学称作艺术。 15.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和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倡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6. 美国教育家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教育无目的论,倡导“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和“在做中学”。 17.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18.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19. 当代教育学理论新发展,主要包括布鲁姆的教学目标理论,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论”,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思想”。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掌握高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基本史实,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掌握人类历史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 2.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4.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高中历史课程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了解多种类型的历史教学材料。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二)教学设计 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

综合素质》 目录 第一章 职业理念 15%( 4+1) 第一节 教育观 第二节 学生观(每年都出题) 第三节 教师观 三种题型: 2 材料分析: 3 道第一、三、五(阅读理解)章 3 作文 第二章 教育法律法规 10% 8)(只出单选)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 15% 有 2 节 职业行为(只单选)职业道德(单选 第四章 文化素养 12%( 9) 4+1) +解答) 只出单 选) 第五章 教师基本能力 48% 4+1+1) 1 单选:每年固定 29, 2 分 第一到第五章都会出)

模块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概述 (一)素质教育观的概念(不需要背,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看看就可以)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面向全体(1适龄儿童6周岁,2受教育机会公平)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了成绩,还看道德、兴趣、德智体美劳,但不平均发展) (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 记忆魔法两全两发展 创新和实践 【答题技巧】 材料分析题改卷标准: 踩点给分、多写不扣分 材料分析题高分秘诀:三步走战略、总分总模式 第一步(总):判断行为正确与错误 正确:值得表扬,体现了- ?的要求,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错误:违反了- ?的要求,应该如何改正。 第二步(分)理论要求+材料分析 注:分条罗列、逻辑清晰 第三步(总)总结理论和材料分析 章学生观 、全面发展的学生观(不需要背,理解的基础上看一下就可以) 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重点)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转移,教师不能将个人意志强加到学生身上。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第三项不用记) 2、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出单选) ①顺序性:要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陵节而施” 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育,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过渡。

幼儿园教资简答题必背考点

幼儿园教资简答题必背考点 考点1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1.客观因素 (1)生物因素 ①遗传因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奠定儿童身心发展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但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②生理成熟:生理成熟的程序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生理成熟儿童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生理成熟的个体差异是儿童心理发展个体差异的生理基础。 (2)社会因素 ①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②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从根本上制约着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2.主观因素 (1)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 (2)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 考点2成熟势力说 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格赛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成熟是由内部因素控制的过程,它的基本方面不可能受到像教育这样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成熟是发展的重要条件,决定机体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因此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而学习与外环境有关,并不是发展的主要原因,因为引起变化的原因是成熟的顺序或机体的机制所固有的,学习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格赛尔的这种观点主要来源于其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 考点3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运里克森改进了弗洛伊德的个性发展理论,并特别地品儿的发展。学前儿童所涉及的前三个阶段: 1.信任感对不信任感(零至一岁或一岁半)

2.自主感对羞耻感、怀疑感(一或一岁半至三或四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三四岁至五六岁) 考点4认知发展理论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行为是主体对客体的主动适应,适应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他们经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等历程达成对周围环境的适应,从而获得经验,不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使智力得到发展。 2.儿童认知发展阶段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7岁)。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考点5婴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1)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相同。 (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阶段就能达到较高水平,有些方面则要成熟得晚些。 4.差异性 考点6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1.从简单到复杂。 (1)从不齐全到齐全(2)从笼统到分化。

全国统考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全国统考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2013全国统考中小学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的是( ) A.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2.依据育人为本的理念,教师的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d ) A.培养学生特长 B.发展学生潜能 C.尊重学生个性 D.私拆学生信件 3.“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理论依据是( ) A.个体需求具有层次性 B.气质类型具有多样性.人类智能具有多元性 D.人类发展具有共同性 4.董老师上游戏课时,小明总爱举手,但答题经常出错,小强不爱举手,但老师点名提问却总能答对。老师下列做法中,最合适的是( ) A.批评小明总出错,表扬小强爱思考 B.表扬小明爱举手,批评小强不发言 C.批评小明总出错,批评小强不发扬 .激发小明勤思考,鼓励小强多举手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对中小学教师实行( ) A.每两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B.每三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C.每七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6.“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这句话体现的原则是( ) A.国家性原则 .公共性原则 C.方向性原则 D.强制性原则 7.学生小涛经常旷课,不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学校对小涛进行教育的恰当方式是( ) A.将他交给家长批评教育 .了解情况后耐心教育他C.等待他自我醒悟并改正 D.批评教育无效果开除他 8.李老师就校务公开问题向学校提建议,李老师的做法是( ) .行使教师权利 B.履行教师义务C.影响学校的秩序 D.给学校出难题 9.课间,小莉正在同学面前大声朗读小娟的日记,被走进教室的小娟发现,小娟找到班主任诉说此事,班主任最恰当的做法是( ) .制止小莉这种行为 B.批评小娟总是告状C.劝说小莉不要声张 D.劝说小娟宽容小莉 10.教师对解除收容教育,劳动教养后回校复学的未成年学生,应当( ) A.限制其与其他同学接触 B.限制其使用学校的设施 C.按其以往表现评价品行 .允许参加学校各项活动 11.班主任张老师按照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调整座位,将考试成绩后5名的学生安排在教师的最后一排。张老师的做法( ) A.是激发学生的重要手段 .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C.是管理班级的有效手段 D.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12.某县中学教师李某对学校给予他的处分不服,李某可以提出申诉的机构是( ) A.学校教工代表大会 B.当地县级人民政府 .当地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D.所在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13.从根本上说,教师的教育威信来自于( ) .教师高尚的教育人格 B.社会尊师重教的传统C.教师的社会地位优势 D.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 14.有位学生讲几片纸屑随意扔在走廊上,王老师路过时顺手捡起并丢进垃圾桶,该学生满脸羞愧。王老师的行为体现的职业道德是( ) A.廉洁奉公 .为人师表 C.爱岗敬业 D.热爱学生 15.右图漫画讽刺了某些教师的行为。这种行为所违背的师德规范是( )

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背简答题62个+记忆口诀。自己整理

小学科目二简答题 1.近代教育的变化(公立十一) ①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②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③教育的世俗化 ④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2.20世纪后教育特征(全民多现身) ①教育的终身化 ②教育的民主化 ③教育的多元化 ④教育的全民化 ⑤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3.调查研究步骤 ①明确调查目的 ②制定调查计划 ③准备调查材料和工具 ④实施调查 ⑤整理调查材料和撰写调查报告。 4.行动研究步骤 ①发现问题 ②分析问题 ③设计研究方案 ④研究实施与资料收集 ⑤总结与反思,确定下一步研究问题 ⑥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5.生产力对教育影响(内人解手龟速)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结构变化③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6.政治制度对教育影响(领受的)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7.人口对教育作用 ①人口数量与增长是制约教育事业的规模,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②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 ③人口的结构影响教育的发展 ④人口流动对教育的影响 8.学校教学的独特功能 ①学校教育为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具有特殊功能 ③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价值 ④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9.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其教育意义 ①顺序性?循序渐进 ②阶段性?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 ③不平衡性?抓关键期 ④互补性?长善救失 ⑤差异性?因材施教 10.教育目的的功能(向鸡评选) ①导向功能 ②激励功能 ③选择功能 ④评价功能 11.社会本位论观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必背知识点汇总-最新版

小学教师资格证必背知识点 第二章 一、知识点记忆 1.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里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 2. 感觉的特性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象;二是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的互相补偿和联觉。 3. 感觉是认知的起点,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是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4. 感受性与感受阈限成反比关系,感觉阈限越大,感受能力越差; 5. 根据知觉反映的客观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6. 知觉的特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 7. 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8. 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与其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 9. 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10. 根据识记有无目的性,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根据识记的方法来分,可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 11. 言语的种类:对话言语;独白言语;书面言语;内部言语。 12. 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 13. 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 14. 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推理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15. 想象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幻想、理想和空想。 16. 人有四种基本情绪:即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 17. 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18. 需要:可划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 19.需要是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诱因是引起动机的外部条件。 20. 兴趣品质有广阔性、倾向性、稳定性、效能性。 21. 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气质类型有: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22. 人格的特征: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功能性。 23. 自我调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24. 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教养方式;放纵型教养方式;民主型教养方式。 25.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内发论。 (1)孟子:“人之初,性本善”的“性善论”观点。 (2)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原因。 (3)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4)格赛尔:提出“成熟势力说”,认为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并通过双生子 的爬梯实验来证明他的观点。 (5)霍尔:典型论断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6)高尔登:“优生学”的代表人。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考点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考点(必背) 考点1 婴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 1. 连续性与阶段性 2. 定向性与顺序性 3. 不平衡性 (1)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相同。 (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阶段就能达到较高水平,有些方面则要成熟得晚些。 4.差异性 考点2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1. 从简单到复杂。 (1)从不齐全到齐全; (2)从笼统到分化。 2. 从具体到抽象。 3. 从被动到主动。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4. 从零乱到成体系,对事物的态度由不稳定到稳定。 考点3 认知发展理论 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行为是主体对客体的主动适应,适应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他们经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等历程达成对周围环境的适应,从而获得经验,不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使智力得到发展。 2.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7 岁)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

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 岁以后) 考点4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改进了弗洛伊德的个性发展理论,并特别地强调幼儿的发展。学前儿童所涉及的前三个阶段: 1. 信任感对不信任感(零~~一岁或一岁半) 2 自主感对羞耻感、怀疑感(一或一岁半~~三或四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三四岁~~五六岁) 考点5 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1. 客观因素 (1)生物因素 ①遗传因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奠定儿童身心发展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但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②生理成熟:生理成熟的程序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生理成熟的个体差异是儿童心理发展个体差异的生理基础。 (2)社会因素 ①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②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从根本上制约着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2. 主观因素 (1)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 (2)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 考点6 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1. 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2. 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3. 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 4. 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5. 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 一、综合素质 分为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写作题三种类型。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单项选择题:29道每题分值:2分总分:58分 材料分析题:3道每题分值:14分总分:42分 写作题:1道每题分值:50分总分:50分 合计: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 主要考察教育理念、法律知识、教师职业道德、文化素养和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知识和能力。各个模块题量基本稳定,其中职业理念4道左右,教育法律法规8道左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4道左右,文化素养9道,教师基本能力4道。单项选择题稳定在29道,总分值58分,约占总分值的39%。 1.职业理念模块(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2.教育法律法规模块(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教师权利和义务、学 生权利保护) 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模块(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行为) 4.文化素养模块(历史文化素养、科学文化素养、传统文化素养、 文学素养、艺术素养) 5.基本能力模块(信息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 写作能力。

(二)材料分析题 在历年综合素质真题中,材料分析题稳定在3道,其中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1题,教师职业道德1题,阅读理解能力1题。总分值42分,约占总分值的28%。 1.职业理念模块:从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的)的 角度,评析材料中教师的教学行为。 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模块:给出一段教学情景,让考生从教师职 业道德规范的角度,评析材料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或给教师的行为提出合理建议。 3.基本能力模块:阅读材料一般是从一些教育杂志或者名人名家 的作品中选取一篇或节选600-700字的小散文或议论文片段形成题干的材料部分,问题一般设置两个小题,主要从对文中重要概念或句子含义的理解和对文中观点、态度的理解两个角度来设置题目。 (三)写作题 在综合素质考试中,写作题为必考科目。一般情况下阅读所 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分值为50 分,约占总分值的33%。 综合素质(小学) 考试目标: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知识和职业道德。

52个教师资格证记忆口诀【考试必背】

52个教师资格证记忆口诀 一、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 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口诀: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 (二)新课改的教学观 口诀:四个转向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学生观 口诀:二独一发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三、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口诀:“促进”“研究“开”“社区”或四者一社区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二)教师行为转变 口诀:你我他它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四、教师职业道德 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六、教学原则 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性、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量力性原则、巩固性 口诀:寻(循序渐进)直(直观)发(启发)巩(巩固)俐(量力)联(理论联系实际)姻(应材施教) 七、内发论代表人物 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高尔顿、霍尔、董仲舒 口诀:老佛爷(弗洛伊德)弄(孟子)不懂(董仲舒),格格(格赛尔)的两个儿子(高尔顿、霍尔)干嘛要微服私访 八、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 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孟轲(孟子) 口诀:最近股市很猛(孟子),不断跌,很多人赔(裴斯泰洛齐)洛(洛克),所以在卢(卢梭)子上唱浮夸(夸美纽斯)祈福(福禄贝尔) 九、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 孔子、斯宾塞、涂尔干、孔德、赫尔巴特 口诀:双孔(孔子、孔德)特(赫尔巴特)干(涂尔干)涩(斯宾塞) 十、教学方法 a.语言性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 b.直观性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c.研究性教学方法:讨论法、发现法 d.实践性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 口诀:动嘴、眼、脑、手。 动嘴:教授在讲(讲授)坛(谈话)读书(读书指导); 动眼:眼(演示)馋(参观); 动脑:武王思考如何讨(讨论)伐(发现)纣; 动手:二次实(实验、实习)战演练(练习)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全考点,记住必过科目一!

、职业理念(考查题型: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教育观 1.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学生观 1.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 2.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3. 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4. 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尊重学生、讲民主。) 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4.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1.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 2.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3.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

4.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教学观 1. 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 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4. 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评价观 1. 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2. 评价内容多元化。 3. 评价方式多样化。 4.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 更注重评价过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 例题 } 材料: 周末, 我带学生去旅游, 在一片野花丛中,同学们纷纷谈论这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 的“调皮大王”小强大声说: “老师,我最喜欢的话是荆棘的花,荆棘虽然全身长满了刺, 但她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从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他的话遭到一些学生的反驳。 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 你们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 欢迎的 “调皮大王” ,见有同学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 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 刺中也有美丽 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 我们对待其他同学也应该赏花一样, 特别是对缺点多一些的同学, 更应该正确看到他的身上 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缺点。你们说对不对! ”说着,他拍了拍小强的肩,我的话赢得 了一片掌声,小强也不好意思低下了头。 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 ” 平时不受 刺中有花!刺中有花! ”小强的话 我走到小强身边,搂着小强的肩对同学说: 小强说得有道理,荆棘虽然浑身是刺,但是它

2020下半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注意事项

2020下半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注意事项 2017下半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注意事项 一、科目与时间 二、考生守则 1.考生须携带本人“准考证”和有效期内的“居民身份证”进入考场,“两证”缺一不可。如“准考证”上的“姓名”和“身份证号”信息与“居民身份证”上不一致,不得参加考试。入场前须自 觉接受监考员核验和安检。 2.考生应在开考前30分钟到达考点,在考前20分钟进入指定考场,按照监考员指令顺序入场。开考后迟到15分钟以上者,不得进 入考场。 3.考生入场后,须按指定座位就座,将“准考证”和“居民身份证”放在桌子右上角以便核验。考生入场至考试结束,未经监考员 允许一律不得擅自离开座位和考场。 4.考生只准携带必要的考试文具进入考场(如2B铅笔、蓝色或黑色钢笔、签字笔等)。严禁携带书籍、资料、包等物品,以及具有发 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如手机等),如有违反,将按照作弊处理。(考场内不设置物品存放处。) 5.考生须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错答区域或者超出规定区域的作答内容无效。如遇试卷分发错误、试题字迹不清 等问题应及时要求更换,涉及试题内容的疑问,不得向监考员询问。 6.考试结束前30分钟方可交卷离开考场,出场后不得重返考场。 7.考生应诚信参加考试,并自觉服从监考员及工作人员管理,不得以任何理由妨碍监考员等考试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不得扰乱考场 及其他考试工作地点的秩序。

8.考生如有违纪、作弊等行为,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进行处理。如情节严重、触犯刑法,将报送公安部门依法处理。 9.试卷和答题卡在该科考试结束铃响前仍属国家保密材料,任何人不得在考场内拍摄上传或将试卷、答题卡传出考场,违者将严肃追究责任。 10.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立即停止答题,从上到下依次排好答题卡、试卷、草稿纸,待监考员允许后方可离开考场。离场时不准带走试卷、答题卡、草稿纸,否则按违规处理。 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摘要) 第五条考生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考试违纪: (一)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或者未放在指定位置的; (二)未在规定的座位参加考试的; (三)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前答题或者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继续答题的; (四)在考试过程中旁窥、交头接耳、互打暗号或者手势的; (五)在考场或者教育考试机构禁止的范围内,喧哗、吸烟或者实施其他影响考场秩序的行为的; (六)未经考试工作人员同意在考试过程中擅自离开考场的; (七)将试卷、答卷(含答题卡、答题纸等,下同)、草稿纸等考试用纸带出考场的; (八)用规定以外的笔或者纸答题或者在试卷规定以外的地方书写姓名、考号或者以其他方式在答卷上标记信息的; (九)其他违反考场规则但尚未构成作弊的行为。 第六条考生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

教师资格证核心考点必背

职业理念 1.素质教育观 a)面向全体学生 b)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c)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e)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f)促进学生生动、活波、主动地发展 g)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a)学生是有独立意义的个体,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要客观 看待学生的成长与成长。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 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的权责 和需求。 b)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顺序性: 循序渐进;阶段性;不均衡性:把握关键期;互补性:扬长 避短;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c)学生是独特的人,教师要看到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因材施教。 3.教师观 a)角色的转变 1)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4)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b)行为的转变 师生关系:尊重和赞赏 教学:帮助和引导 自我:反思 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合作 职业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终生学习 一、教育与人口: 人口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 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人口流动对教育提出挑战 教育对人口的再生产作用 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的手段之一

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 二、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 生产力发展制约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经济功能)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政治功能) 教育培养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通过教育制度可以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进行选拔,延续原有社会政治关系或加速改变旧有的社会政治关系 四、教育与文化: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文化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文化功能) 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2020教师资格证笔试必背考点

2020教师资格证笔试必背考点: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经常以选择题和简答题形式出现,也是每年必考点之一) 一、教育制度的概念(单选) 广义:国民教育制度 狭义: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处于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主体地位,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二、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简答) 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③个人身心发展规律 ④民族文化传统 ⑤本国学制发展历史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三、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1.前制度化教育 2.制度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主要指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堂”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3.非制度化教育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代表人物:库姆斯、伊里奇 四、现代学制的类型 双轨学制(英法德)、单轨学制(美)、分支型学制(前苏联)。 五、我国学制发展(人制定,鬼实施,丑男女,戌美国) (1)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未实行)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2)1903年的“癸卯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是中国第一个颁布并实施的现代学制。 (3)1912年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中小学实行“六、三、三”三段,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2016上)英国政府在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持原有的专为资产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这种学制属于()。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中间型学制 D.分支型学制 【答案】A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 《学记》:专谈教育,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 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杨贤江: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人是克鲁普斯卡娅 苏格拉底:问答法,产婆术,美德即知识他的思想体现在柏拉图的《理想国》 亚里斯多德:第一次将心理学引入教育领域 佩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学心理化 赫尔巴特: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泛智教育),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杜威: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 《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梅伊曼和拉伊(两伊):反对赫尔巴特的研究方法,提出实验教育学(1879年冯特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是心理学的标志) 泰勒:课程编制模式,目标模式,泰勒模式 布鲁姆:三层目标即知识、情感、动作技能知识分为六类: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 1.人凭借某种固定的知识和技能度过一生,这种观念正在迅速地消失,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2.学生的变化需要教师终身学习 布鲁纳:发现式教学,提出学科结构理论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三大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 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对数学教育影响很大) 课程现代化的三大代表:布鲁纳、赞科夫、根舍因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比较:传统: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凯洛夫现代:杜威、克伯屈 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书本、课堂(班级授课制) 现代教育的三中心:学生、直接经验(活动课程)、活动中心(从做中学、探究法) 根本分歧:是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 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等素质发展的活动就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