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训(下部 )(七)刚的智慧讲稿阅读文字版百家讲坛手稿

曾国藩家训(下部 )(七)刚的智慧讲稿阅读文字版百家讲坛手稿
曾国藩家训(下部 )(七)刚的智慧讲稿阅读文字版百家讲坛手稿

曾国藩家训(下部)(七)刚的智慧讲稿阅读文字版百家讲

坛手稿

曾国藩,一位已经故去一百多年的古人,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他的文集,一百多年后依旧被人们翻阅着,寻找那些可以借鉴的人生智慧。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曾国藩留下的诸多文集中,除了《日记》和《家书》等之外,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作品,这就是《挺经》。《挺经》是曾国藩诸多文集中,颇具争议,甚至有些神秘色彩的一部作品。虽然有史料证明他“尝自称欲著《挺经》”,也有人说,《挺经》是曾国藩临终前的一部“压案之作”;但是在流传下来的《曾文正公全集》中,我们却找不到这部书籍。这是为什么呢?根据记载《挺经》中有十八条秘传心法,李鸿章更是把这十八条秘传心法,推崇为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宝诀。但是郦波老师却说《挺经》的主旨其实只有一个字:“刚”。那么《挺经》之“刚”究竟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仅仅一个“刚”字又能蕴含多少人生的智慧呢?

吴永满心期待等着李鸿章说一说,《挺经》十八条中的一条,本以为能听到什么不传之秘,最不济也应该是一些修身养性的金玉良言,或者是一些为人处事的警示名言。万万没想到,李鸿章沉吟半响,却说起了一个故事。。。

如果说《挺经》的全部奥秘所在,就是《道德经》中的

一句话,这也未免太过于简单了。根据记载,李鸿章一直对《挺经》推崇备至,曾明确地说这十八条《挺经》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宝诀。而且李鸿章后来做事情,常常承认用的就是曾国藩《挺经》中的方法。所以可见这十八条《挺经》必然还应该有更多更深刻的智慧,而且有着很强的实用性。那么我们究竟能在曾国藩《挺经》里,学到哪些处事的智慧呢?

曾国藩的这三次自杀充分说明他性格极为刚烈,但是郦波老师提醒我们,《挺经》智慧的主旨----“刚”,并不是指性格上的刚强刚烈,而是一种“临事之刚” ,那么同样都是自杀,为什么说曾国藩之后的另一次自杀,却是展现出了“临事之刚”的大智慧呢?敬请关注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郦波副教授,为我们继续精彩讲述《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部,第七集《刚的智慧》。

(曾国藩,一位已经故去一百多年的古人,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他的文集,一百多年后依旧被人们翻阅着,寻找那些可以惜鉴的人生智慧。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曾国藩留

下的诸多文集中,除了《日记》和《家书》等之外,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作品,这就是《梃经》。《挺经》是曾国藩诸多文集中,颇具争议,甚至有些神秘色彩的一部作品。虽然有

史料证明他“尝自称欲著《挺经》”,也有人说,《挺经》是曾国藩临终前的一部“压案之作”;但是在流传下来的《曾文正公全集》中,我们却找不到这部书籍。这是为什么呢?根据记载《挺经》中有十八条秘传心法,李鸿章更是把这十入条秘传心法,推崇为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宝诀。但是郦波老师却说《挺经》的主旨其实只有一个字:“刚”。那么《挺经》之“刚”究秃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仅仅一个“刚”字又能蕴含多少人生的智慧呢?)曾国藩在身后有两部作品,一是《冰鉴》,一是《挺经》。《冰鉴》有名,是晚洧相面大师,是相木专著。但是我要负责任地说,这个《冰鉴》基本是伪托。像唐浩明先生也是这样认为。《挺经》是不是伪托呢'现在看到的也不是曾国藩亲自编写的,是后人辑录起来的名言,就是所谓的《梃经》。像《曾文正公全集》,都找不到《挺经》。留存的文字材料中找不到《挺经》。《梃经》是不是也是伪托挂在他名下的呢'不是,现在虽然找不到这本书,不是投有历史材料佐证他写过《挺经》,像欧阳兆雄写过许多有关史实,一条就是写到人生三层变化的材料,说他自祢欲著《挺经》。是要写一本《挺经》的书。构想是源自于曾国藩。虽然看不到这本书,但是至少有这种想祛。还有吴永是曾国藩的孙女婿,与李鸿章关系好,有书,回忆说,曾国藩死后多年,李鸿章回忆老师时说过,“我老师的秘传心祛,有十八条梃经真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宝诀”。说明结构是十八章,问题是这

十八条,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宝决”。分量非常高。吴永一听,惊呆了,这是曾纪释的女婿,他都不知道,李鸿章却知道。李鸿章得意地说了一条。

(吴永满心期待等着李鸿章说一说,《挺经》十八条中的一条,本以为能听到什么不传之秘,最不济也应该是一些修身养性的金王良言,或者是一些为人处事的警示名言。万万没

想到,李鸿章沉吟半响,却说起了一个故事……)说,在乡下有一户人家,老父亲有一天家里来了贵客,要请人吃午饭,临时起意,让儿子去准备茱肴,儿子去了,等了半天,十一点

都过了,茱还投买来。老人着急了,不尴尬嘛。让家人陪着,自己去找,才出村口,看到了儿子,站在田垄边不动,近前一看,恍然大悟。儿子站在水塍之上。挑着茱担子,对面一货郎也挑着一担,因路窄,只能一人过。两人都不肯让,都过不去。老头上前说,我家里有客,请你往水田里稍避一步,两人不是都能过'何必耗着呢'结呆这货郎立刻回答,你为什么不让你儿子下去呀'然后老头就解释说,你投看你个子高,我儿子个矮,下了水田,茱肴都湿了。你个高,不会湿担子呀。货郎说,茱湿了,怎么不能用'我这是金货,一湿了,不能用

了。不能下。讲到这儿,李鸿章问吴永,如呆是你,怎么办呢'这是常见的事,吴永一琢磨,不说话。李鸿章也知道他想不出办祛。一笑,说,老头上前一步说,待我下了水田,你将货担交付于我,我顶在头上,你空身容易过去。我再还担子与你。说完,老头当即脱袜子脱鞋,听到这里,货郎当即下田避让。原来解决办祛不过是老头主动下水。货郎只好主动下田避让。李鸿章得意地补充,“他只梃了一梃,一场争竞就此消解,这便是《梃经》中开宗明义的笫一条。”证明曾国藩真的作了《挺经》,他说是老师的不传之秘。这是笫一条,细细地说了,说明实有其事。只是不传之秘,也许只有口耳相传,应该是实际有《挺经》,与《冰鉴》不同。那么曾国藩的《挺经》到底有什么内涵'与家庭教育有什么关系呢'我觉得还得从李鸿章的话中看出究竟。“梃了一梃,一场争竞就消解了。”这是开宗明义的,肯定故事中有《挺经》智慧的主旨,这是什么呢'这就是前一条信息重要之处。“梃了一梃,一场争竞就消解了”,到底怎么可以做为主旨呢'吴永投想明白。后代不少学者觉得这个故事不过是《道德经》中的“将欲取之,必固予之”,不过如此简单。

(如果说《挺经》的全部矣秘所在,就是《道德经》中的一旬话,这也未免大过于简单了。根据记载,李鸿章一直对《挺经》推崇备至,曾明确地说这十入条《挺经》是精通造

化、

守身用世的宝诀。而且李鸿章后来做事情,常常承认用的就是曾国藩《挺经》中的方法。所以可见这十入条《挺经》必然还应该有更多更深剃的智慧,而且有着根强的实用性。那么我们究秃能在首国藩《挺经》里,学到唧些处事的智慧呢?)容易推理出来,挺经杖那么简单。吴永琢磨很久后试图总结,“大抵谓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梃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冀”。碰到事,不要做个旁观者,要挺身入局,这是曾国藩的主旨。这成了后来人的主流认识。我觉得不算锆,但是我觉得还不能完全提炼出主旨。曾国藩的主旨到底是什么呢'我觉得有重要材料,好友欧阳兆熊说的话:“尝自祢欲著梃经,言其刚也匕言是曾国藩言,是自己说,主旨是要说,刚。就是刚的意思,刚的智慧,刚的哲学。刚与梃一梃有什么关系呢'首先,欧阳兆熊的这话,肯定投锆。曾国藩在家训里多次提到,“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把懦弱作为耻辱。这是重要的内涵。所以言其刚,就这一方面阐发,是投问题的。其次,我觉得这个刚与老农的智慧,是有着紧密的统一性。刚主要有三个层次:—是刚不是性格上的刚强刚烈,而是一种l侪事之刚,入局的刚。他原来有刚的性格上的一面,他的自杀,有三次,像靖港之战后,跳水了,要自杀,大家

好不容易救了上来,他还要跳。大家一看,移师,到妙高峰,曾国藩还不换衣服,穿着水淋淋的衣服,写遗嘱,还要死。特别嘱咐要便宜棺材。左宗棠骂了他一顿。曾国藩埋头写遗嘱,笫二天,不死了,因为前线来了捷报。所以后来也后悔,太仓促,为什么:这样'就是因为刚。到了江西在鄱阳湖,大败后也要自杀。部下不让他死,上岸,在大营门口,要人牵来马,上马后,仰天长叹,打马狂奔而去,大家拦住,也投死成。在安微,被困,必死无疑,又写遗嘱。每次都这样,是性格的原因,士可杀不可辱。碰到危险,就这样,可见性格中刚烈的一面。

(曾国藩的这三次自杀无分说明他性格极为刚烈,但是郦波老师提醒我们,《挺经》智慧的主旨——“刚”,并不是指性格上的刚强刚烈,而是一种“临事之刚”,那么同样郊是自杀,为什么说曾国藩之后的另一次自杀,却是展现出了“临事之刚”的大智慧呢?)

曾国藩还有一次自杀,是暗的。与前三次不同,在天滓教案时,形势危急,慈禧要他去,大家都劝他不要去。说这是浑水。事实上这事上,是晚节不保。他事后也说“内疚神明,外惭洧议”。但是,国家有难,我不去谁去'之前先做了件事,

买了薄棺材,写诗:“大将不辞刀头死”,抬着棺材上路了。这次不同的是,明知道是死局,还要挺身入局,这不简单,是临事的大勇。预见到结呆是悲剧,但是必须担当,不逃避,这是临事这刚。是挺身入局。第二,这个刚是自胜之刚,曾国藩自己讲,强毅与刚愎有别。其他地方用强,与刚愎不同,刚愎是任性固执,自以为是。碰上事,本能反应是自己想的,这是刚愎自用,是危险处,是本能,最危险。曾国藩说,这个刚是自胜之刚,是克制自己,超越自己的刚,与任性相反。他觉得最败人的是傲与隋。“刚”恰好是克服这两点的。傲得刚来克服。第三,刚是克难之刚,是克惰之刚。这个老人梃一梃就消解了矛盾,这不是让人折服,不是胜人。这不是他的主旨,他是消解纷争,是面临事情的技巧与智慧。有这个刚才能认识、分析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克服的不是对手而是事情。然后克服这个事情,最后克服自身的弱点。还能克情,曾国藩觉得惰性就得用这种刚来克服。像这个老人本能反应是任性,不讲究方祛与智慧,后来,梃了一梃时,克服了任性,下水,庸人的关键的毛病是惰性,“刚”能克。这样三层意义上的刚就不是简单的刚。所以他说,“强字须从明字做出,然后始终不可屈扰。若全不明白,一味横鸾,待他人析之以至理,证之以后效,又复俯首服输服,则前强而后弱,京师所谓瞎闹者也。”试图克人,克事,不能成功,只能前强而后弱,克己也不成功了。这是最失败的地方。克己

克事成功了,不须克人,就达到了境界了。我想到平凡的男孩,孤儿与叔叔一起生活,向往爱情,主持了正义,拯救了人类,他叫蜘蛛侠。这是生命中刚的智慧。这就是曾国藩所说的《挺经》的智慧。

【百家讲坛】两宋风云(全部讲稿)

【百家讲坛】两宋风云(全部讲稿) 两宋风云(一)徽宗即位(文稿) 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大家应该都看过,这本书里描写了两个主人公,一个叫郭靖,一个叫杨康,这个名字是全真派道长邱处机给起的。邱处机为什么给他们起这个名字呢?就是让他们不忘靖康之耻。南宋名将岳飞的《满江红》里有这么两句,“靖康耻,尤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那么这个靖康之耻是怎么回事?就是在公元1127年,宋钦宗继位的第二年,也就是靖康二年,北方女真族建立的金国,大军南下,灭掉了北宋。徽宗、钦宗两位皇帝做了俘虏,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个宋钦宗在位才两年啊,满打满算实际上一年零三个月,他为什么会遭受这种亡国丧家之痛,主要责任在他的父亲宋徽宗。 您如果对宋徽宗不了解、不熟悉都不要紧,《水浒传》大家都看过,那些梁山好汉的事迹,大家比较熟悉,这些梁山好汉,是被谁逼上梁山的?在梁山好汉李逵的嘴里,那个把国家弄得奸佞满朝,狼虎满街,坐在天子鸟位上的皇帝老儿,就是这位宋徽宗。关于这位宋徽宗啊,他的出生就有一段离奇的传说。“李后主亡国,最为可怜,宋徽宗其后身也。 宋神宗一日幸秘书省,见江南国主像,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适后宫有娠者,梦李后主来谒,而生端王。说宋神宗皇帝,有一次去秘书省,看到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这个画像文采风流,儒雅俊俏,神宗皇帝再三惊讶。而这个时候,他的后宫一位嫔妃怀孕,正好这个皇帝梦到了李后主来参谒他,后来这个嫔妃生下的孩子就是端王,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 所以人们就说,宋徽宗是南唐后主,李煜投胎转世,等到他被金人俘虏的时候,金人对他就像宋太祖对李后主一样。这个故事当然是个故事,是无法考证的,他就比较符合咱们中国人因果报应啊,一报还一报这种观念。你看李煜的南唐,是亡在宋太祖手里,所以李煜怎么报复宋朝呢?投胎为宋太祖子孙,把宋朝搞亡,是符合这种观念。 但是,这两个人确实是很有相似之处的。第一,两个人都是艺术天才,李煜是词人,宋徽宗是书画家,甭管是瘦金体书法,还是他的花鸟画,都是精工到极点。第二两个人都治国无方,欠缺的都是治国才能,不过李煜治的那个国地窄人稀,特别是在他父亲中主李璟的时候,跟后周打仗就已经损失惨重。宋徽宗可是接过一个富庶广大的王朝,北宋据现代学者测算,它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80%,它的国民总收入是明朝的10倍,所以它是很有钱的一个王朝,富庶广大。 但是两个人都治国无方,把好端端的国家治了个乱七八糟。第三,两个人都是亡国之君。李煜的南唐亡于北宋,宋徽宗的北宋亡于金,最后两个人的下场,都非常凄惨,亡国皇帝令人生出无限同情。当然李煜更多的可能让人感觉可怜,明朝人说李后主亡国最为可怜,没有什么大错,就是祖宗造孽报在他的身上了。宋徽宗亡国,就是可恨,把祖宗留下一座花花世界,朗朗乾坤糟蹋成这样,非常可恨。 那这样一个人,他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呢? 第一个原因就是,他的皇兄哲宗死后无子。徽宗和哲宗,就是北宋的第七、第八代皇帝,是兄弟俩。他们的父亲,是北宋的第六代皇帝宋神宗。神宗一共有14个儿子,但是他14个儿子夭折了7个,老大到老五,老七,老八,老十,全夭折了,那么留下来的,这几个就是长成年的皇子,哲宗是老六,徽宗是第11子。 结果哲宗归天,没有儿子,无子怎么办呢?到底由5个弟弟里面谁承继大统,谁继大统,当时哲宗的母亲,

百家讲坛讲稿

百家讲坛讲稿 让学生在美术中焕发生命活力 ——学习生命化课堂理念随想 期初,战战兢兢地接受了百家讲坛的任务,我实在是没有什么资格给各位老师讲课,酝酿了很久,终于决定把听了熊校长关于生命课堂讲座的一点体会与大家交流,并请大家批评指正。 现代生命教育来源于人文主义、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追根溯源,中国古代儒家教育思想其实也是一种浸透“生命意识”的人文主义思想:以人为中心,以人性的完整、和谐、全面发展为目的,突显人在教育中的地位;师生在一种平等,宽松,不受束缚的自由状态下探索知识,师生是“教学相长”的关系;启发式教学是先秦儒家教学的根本方法,学生在启发诱导中求知,学会做人的道理和乐趣;“不愤不启,不徘不发”,又强调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精神的愉悦,没有过重知识训练的负担和纯朴的教学方法营造了乐教乐学的人文环境。中国的道家思想认为,生命的本质不是外在的规定,而在于他的自然本性,教育就是把生命置于自然的背景下,使其自然本性自由发展。反对教育对生命的异化,倡导教育要“返璞归真”。道家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回复自然本性,所以他们要求摆脱经验知识的约束,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把握自然的能力。

历经千年后,在教育面临变革的今天,我们重新回归这些纯朴的教育思想,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审视,也是对生命个体的审视。 小学美术教育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和变革的需求,将美术课堂构建成孩子们在美术活动中润泽灵魂、发展完善生命、提高生命质量、追求生命价值的空间是我们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都应进行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从“尊重学生生命自然成长”想到——该不该报美术班? 许多朋友都问过我:我的孩子特别喜欢画画,该不该报美术班去进行学习呢?我的回答是,如果特别喜欢画画,就在家里画,不报美术班。因为喜欢画画是儿童的天性,是他们对新生事物的兴趣与探索,他们眼中的画画与游戏没什么区别,他们眼中没有《蒙娜丽莎》、《向日葵》,没有达芬奇、梵高、齐白石;而我们成年人眼中的画画是艺术教育,不自觉地会以当代的名画、名画家去评价孩子的作品,并不断暗示孩子学画要以他们最终目标。艺术的终点真的是达芬奇、梵高、齐白石所创造的东西吗?它的未来是什么我们谁都无法预料,艺术的道路是没有止境的。现在大多数美术班是把成人知识直接教给孩子,儿童是没有多少分辨能力的,只要是老师教的,都认为是好的。而老师教的就是把老师认为将来有用的东西,一点一点搬到儿童那里,教就是“填鸭”、“告诉”、“复制”,这样的教会毫不留情地把孩子的认知和情感一扫而光,使孩子没有了自己的思维和想法,毁掉了孩子的感受。生命课堂教育理论认为,美术技巧对于儿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画画的生命原动力,即兴趣和表达想法的冲动。让孩子更自由、

百家讲坛全集下载地址(比较全)之1(截止某一时段)

还有下载地址2,是分开传的,一次传不起。 百家讲坛全系列视频[迅雷下载]当然只是截止到某一时间段。 ftp://218.26.207.138/2004.04.10.百家讲坛:水浒传中的女性人物-徐江.rm ftp://218.26.207.138/2004.11.11.百家讲坛_传奇太后系列03_武则天_黄正建.rm ftp://218.26.207.138/2004.11.12.百家讲坛_传奇太后系列04_慈禧_杨天石.rm ftp://218.26.207.138/2004.11.23.百家讲坛_教育系列01_可怜天下孩子心_陈建翔.rm ftp://218.26.207.138/2004.11.24.百家讲坛_教育系列02_可怜天下父母心_王宝祥.rm ftp://218.26.207.138/2004.11.25.百家讲坛_从“天圆地方”看宇宙_赵复垣.rm ftp://218.26.207.138/2004.11.25.百家讲坛_教育系列03_独生子女怎样交往_孙云晓.rm ftp://218.26.207.138/2004.12.21.百家讲坛_古埃及文明失落之谜系列01_一个死文明的复活_李晓东.rm ftp://218.26.207.138/2004.12.22.百家讲坛_古埃及文明失落之谜系列02_神秘的金字塔_李晓东.rm ftp://218.26.207.138/2004.12.23.百家讲坛_古埃及文明失落之谜系列03_埃及艳后_李晓东.rm ftp://218.26.207.138/2004.12.24.百家讲坛_古埃及文明失落之谜系列04_法老的诅咒_李晓东.rm ftp://218.26.207.138/2004.12.28.百家讲坛_古埃及文明失落之谜系列05_金字塔太阳船_李晓东.rm ftp://218.26.207.138/2004.12.29.百家讲坛_古埃及文明失落之谜系列06_揭开狮身人面像的面纱_李晓东.rm ftp://218.26.207.138/2005.01.04.百家讲坛_孔庆东看金庸小说的情爱世界.rm ftp://218.26.207.138/2005.01.05.百家讲坛_孔庆东看金庸小说的奇情怪恋.rm ftp://218.26.207.138/2005.01.06.百家讲坛_孔庆东看武侠小说中的侠义.rm ftp://218.26.207.138/2005.01.07.百家讲坛_孔庆东看金庸小说中的侠义.rm ftp://218.26.207.138/2005.01.11.百家讲坛_说聊斋之神鬼狐妖的魅力_马瑞芳.rm ftp://218.26.207.138/2005.01.12.百家讲坛_说聊斋之刺贪刺虐话聊斋_马瑞芳.rm ftp://218.26.207.138/2005.01.13.百家讲坛_说聊斋之人鬼情未了_马瑞芳.rm ftp://218.26.207.138/2005.01.14.百家讲坛_说聊斋之苦行僧蒲松龄_马瑞芳.rm ftp://218.26.207.138/2005.01.18.百家讲坛_说聊斋之《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上)_马瑞芳.rm ftp://218.26.207.138/2005.01.19.百家讲坛_说聊斋之《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下)_马瑞芳.rm ftp://218.26.207.138/2005.01.20.百家讲坛_[红楼梦]里的坏男人_周思源.rm ftp://218.26.207.138/2005.01.21.百家讲坛_[红楼梦]里的小人物_周思源.rm ftp://218.26.207.138/2005.01.25.百家讲坛_[红楼梦]里的大丫头_周思源.rm ftp://218.26.207.138/2005.01.26.百家讲坛_[红楼梦]晴雯之死与袭人之冤_周思源.rm ftp://218.26.207.138/2005.01.27.百家讲坛_[红楼梦]穿针引线刘姥姥_周思源.rm ftp://218.26.207.138/2005.01.28.百家讲坛_[红楼梦]莫名其妙赵姨娘_周思源.rm ftp://218.26.207.138/2005.02.22.百家讲坛_金庸小说中的悲剧爱情_孔庆东.rm ftp://218.26.207.138/2005.02.23.百家讲坛_传统武侠小说中的武功_孔庆东.rm ftp://218.26.207.138/2005.02.24.百家讲坛_金庸小说中的武功(上)_孔庆东.rm ftp://218.26.207.138/2005.02.25.百家讲坛_金庸小说中的武功(下)_孔庆东.rm ftp://218.26.207.138/2005.03.08.百家讲坛_周国平谈女人.rm ftp://218.26.207.138/2005.03.09.百家讲坛_周国平谈爱情.rm ftp://218.26.207.138/2005.03.10.百家讲坛_周国平谈婚姻.rm ftp://218.26.207.138/2005.03.11.百家讲坛_周国平谈孩子.rm

百家讲坛乔良新解三十六计 最完整文字讲稿版

乔良:《百家讲坛》我没发挥好 回顾《超限战》成书前后,揭秘《百家讲坛》主讲人备课经验 解宏乾刊发时间:2008-01-1012:26:59新京报 2007年12月,军事专家、《超限战》作者乔良主讲的“新解三十六计”开始在央视百家讲坛播出。过去人们一提三十六计就以为是阴谋,其实,计谋是一种计,人生设计也是一种计,有时候可以用在个人发展上。乔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 也说到:“过去的三十六计偏重于军事和政治上的使用,我的新解除了这些之外,还拓宽到了商战和人们的生存、生活中的运用。”而之前,乔良因为《超限战》一书,获得了广泛的声誉,也引发了无数争论。为此,本报记者对话乔良,就乔良的成长、《超限战》成书前后以及登台演讲三十六计等问题展开了采访。 受老师启发形成《超限战》的思路 在我的一生中,有几位老师,对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喜欢诗歌非常早,我的第一首诗是8岁时写的,在学校的墙报上,写了一首怀念英雄王杰的诗。19岁我在空军当地勤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发表作品了,那年在《解放军文艺》上发表了两首诗。当时《解放军文艺》是唯一一本全国发行的杂志,发行量达到九十多万册,所以地方上的诗人能够在《解放军文艺》上发表作品可以说是“新闻”了。 这就是因为当时我遇上了一位大我七八岁的哥哥叫李云飞,他特别喜欢宋诗。我就经常去向他请教,他的这种喜好就影响了我,结果至今在所有的中国诗词中,我最喜欢的依然是宋诗,超过了唐诗。 我在年轻的时候就有两大兴趣,一是文学,一是军事。我的经历虽然很复杂但是不曲折,在一些关键时刻总有贵人相助。 在兰州空军政治部时,我还认识了一位哲学老师,对我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他当时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自然辩证法研究室的研究员,就是现在的社科院。他爱人是我们兰空创作组的一位画家。因为当时我很喜欢画画,就经常去美术室看他们画画。 有一次我在画桌上看见一个摊开的黑色笔记本,无意间看到上面写着一段哲学的思考,但我觉得这段话有些陌生,因为我当时已经把马列的那六本书以及列宁的《哲学笔记》都读过了,但这段话不像任何一位导师的字句,而且写的很精彩。于是我就顺手找了一张纸想把它抄下来,还没有抄完突然一只手就从我后面一下就把这张纸抽走了。我回头一看就是这位哲学老师的爱人,“乔良你怎么不经人允许就看别人的东西呢?”我当时感到很尴尬,我也表示只是觉得这段话写的很好,没有别的意思,但她还是挺不高兴的。因为当时“文革”期间大家也很谨慎,她就把那张纸和本子都收起来了。 后来回去她就跟她爱人讲了这件事情,我那老师就说,惟独这段是他自己的东西,

百家讲坛讲稿文字材料:曾国藩家训(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

百家讲坛:曾国藩家训(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主讲人简介: 郦波,1972年4月17日出生,祖籍江苏省丹阳市。中共党员。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汉语言文学博士后。2007年出现在江苏城市频道《万家灯火》节目,开创了该节目收视率的第二新高。2009年10月初,他已在《百家讲坛》主讲《大明名臣:风雨张居正》、《大明名臣:抗倭英雄戚继光》、《大明名臣:于谦》和《大明名臣:海瑞》。 为官要学曾国藩专题讲座(洱吧下载网提供) 国学堂:曾国藩克已修心智慧(梁冬、栗强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百家讲坛: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MP4视频点播下载 百家讲坛: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MP3点播下载 《曾国藩家书》里的教育智慧(郦波) 历史人物传记:曾国藩传 晚清名臣曾国藩:治世与自省(陈仲丹) 晚清两江名臣之——曾国藩:在道德与事功中挪移(陈仲丹) 城市传奇:不近人情曾国藩(牛贯杰) 曾国藩成功之道的现代启示(隋丽娟) 曾国藩与传统文化(唐浩明) 影响中国百年的师徒:曾国藩、李鸿章(唐浩明) 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唐浩明) 向曾国藩学用人(唐浩明) 抗倭英雄戚继光 从农家子弟到封侯拜相——曾国藩评说(唐浩明) 曾国藩全集中的修齐治平理想(唐浩明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演讲视频) 论道:评点曾国藩(唐浩明) 城市传奇:曾经愤青曾国藩(牛贯杰)

曾国藩成功之道的现代启示(隋丽娟) 晚清名臣曾国藩:治世与自省(陈仲丹) 曾国藩的“官道”之变(董丛林) 曾国藩:《讨粤匪檄》与湘军出战后的胜负顺逆(董丛林) 曾国藩:编练湘军——湘系势力崛起的奠基(董丛林) 曾国藩的科举历程与京官生涯(董丛林) 曾国藩的家世概况(董丛林) 近代文学史:曾国藩与“桐城中兴”(王飚) 曾国藩与湘淮派系(董丛林) 清代后期人物:曾国藩——“旧教育之特产人物”(杨东梁) 凤凰大视野:近人曾国藩(梁文道) 曾国藩与晚清文化(史革新) 马骏谈晚清军事变革(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 晚清重臣曾国藩(隋丽娟、今波讲述)|文化中国 谭伯牛说湘军传奇--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湖湘讲堂 曾国藩和他的同时代人(王澧华)|湖湘讲堂 唐浩明评点晚清重臣、中兴名臣曾国藩|湖湘讲堂 百家讲坛:曾国藩家训(一)《谁来拯救笨小孩》 (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近百年来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是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对他所撰写的《曾国藩家书》推崇备至。时至今日,民间还流传着“为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说法,可见《曾国藩家书》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平淡家常的书信集,还是一部蕴含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人生智慧书。在当今社会,教子成才一直是困扰天下父母的最大难题,很多孩子因为成绩不好就会被贴上“笨小孩”的标签。就连一百多年前的曾国藩,小时候也被看作是不会读书的“笨小孩”。) 公元1825年,一个腊月里头数九寒天的夜晚,在湖南湘乡的一户人家的一个屋子里,

百家讲坛东汉开国讲稿整理14-15

第十四讲刘秀登基 刘秀在河北收服铜马军方法: 1、回营勒军。你们回到自己的军营里,过去管哪些士兵,现在还管哪些士兵。 2、单骑巡营。刘秀自己骑着一匹马来到几十万铜马军中间,这就是推心置腹的出处。从此刘秀就有“铜马帝”的称号。 刘秀在登基之前经过三次劝进,这三次劝进不是假的,分别是: 1、当时刘秀打了一场胜仗,诸将趁着高兴劲,就开始提让刘秀当皇帝这件事,首先开口发言的是马武,说再不当皇帝,到时就晚了。 2、公元25年4月,很多将领联合上奏,奏章先是骂王莽再骂刘玄,后夸刘秀,刘秀还是拒绝了。 3、在第二次劝进不久,刘秀就说出了心里话,现在盗贼未平,我怎么可以先登基呢,有一个人留了下来,这就是耿纯,耿纯是个“官二代”,很有政治眼光,当时带着族人投奔刘秀,就跟刘秀说了一翻话,意思就是大家为什么跟你出身入死,你得当了龙,我们跟着你才有盼头。 到目前为止刘秀登基的各方面条件基本上具备了,但是刘秀觉得还缺一样东西,就是谶语,刘秀同宿舍的同学叫强华,从长安带来了一本奇书,叫做《赤伏符》。 刘秀发幽州十郡突骑与占据河北州郡的铜马、尤来等农民军激战,经过激战,迫降了数十万铜马农民军,并将其中的精壮之人编入军中,实力大增,当时关中的人都称河北的刘秀为“铜马帝”。公元25年六月,已经是“跨州据土,带甲百万”的刘秀在众将拥戴下,于河北鄗城的千秋亭即皇帝位,为表重兴汉室之意,刘秀建国仍然使用“汉”的国号,史称后汉,刘秀就是汉世祖光武皇帝。 第十五讲定都洛阳 刘秀登基后,就挥师北上,做河北最后的扫尾工作,而此时更始帝刘玄派了三十万大军驻扎在洛阳一带,与刘秀地盘只隔着一黄河,随时有可能向刘秀发起进攻,切断刘秀北上的后勤供给。当时刘秀把粮仓就设在靠黄河的河内这个地方,因为这个地方比较少战争且物产丰富,此时最为关键的是刘秀必须派自己信得过,并且有能力的将领,把守住自己的大本营,在北征之前,刘秀最终选派了两名将领,一个是冯异,另一个就是寇恂,固守大本营,以保障前线的后勤供给。让刘秀喜出望外地是,这两个人不仅守好了大本营,而且以孤弱之师包围了解洛阳,为汉军最后攻战洛阳,铺平了道路。 寇恂到了河内就做了两件事情:1、加强军备。操练士兵,练习射箭。2、输送军需。 刘玄听说刘秀北上,河内空虚,就派两名将军,领着三万人渡河,来打河内,寇恂火速下令各个县的兵马集中在温县,这是河内的屏障,自己带着一队人马先跟敌人打,后来,冯异的援军来了,一起打下了敌人一万多人,剩下的敌人往回跑,汉军就一直追,追到洛阳,就把洛阳围了一圈,最终依靠冯异的一计,打开了洛阳的突破口,冯异给李轶写了一封密信,希望李轶能够叛变,写完这封信之后,冯异一连拿下了好几座郡,李轶都没管,后冯异就告知刘秀,刘秀就把密信传给下慰看,后来朱蓟知道了,就派人去刺杀李轶,朱蓟派人刺杀李轶之后,洛阳人心惶惶,有好多人这个时候投靠了冯异,刘秀的这招借刀杀人之计,不仅报了私仇,也使得对方起内讧,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刘秀登基后,就亲自带领部队去攻打洛阳,洛阳城池坚固,兵力充足,给养充沛,非常难打,刘秀把洛阳包围了好几个月也没能打下来,刘秀就找了个人去劝降,这个人必须刘秀和朱蓟都信得过,就派了岑彭,岑彭说你能守住洛阳多久,刘玄都快不行了,朱蓟就把自已的余虑告诉岑彭,岑彭转告刘秀,刘秀对着黄河水说,朱蓟要是投降,可以保住官位,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1、朱蓟比李轶利益更大,投降之后可以把兵力用在别的地方。2、朱蓟并不是不可以信任的人。

百家讲坛文字讲稿-康震品李清照(七) - 语文新课标论文

百家讲坛文字讲稿-康震品李清照(七)- 语文新课标论文 核心提示:七、颠沛流离在上期节目当中,康震老师讲到,宋高宗建炎三年三月,也 就是公元1129年,赵明诚因失职而被罢官,他带着负疚的心情和李清照一道离开了这个 使他屈辱的地方,准备到江西过隐居的生活,谁知,刚到安徽池.. 七、颠沛流离 在上期节目当中,康震老师讲到,宋高宗建炎三年三月,也就是公元1129年,赵明 诚因失职而被罢官,他带着负疚的心情和李清照一道离开了这个使他屈辱的地方,准备到 江西过隐居的生活,谁知,刚到安徽池阳的赵明诚却突然接到宋高宗赵构的诏书,任命他 为湖州知州,建炎三年六月,赵明诚离开李清照,赶往建康觐见宋高宗,没有想到这一去 竟是生与死的离别,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故去,剩下李清照孤身一人,飘落于世间。 望着赵明诚遗留下来的金石文物,李清照该如何处置?安葬了丈夫赵明诚之后,李清照该 走向何方?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康震为您继续讲述李清照在动荡岁月里的一点跌宕 起伏的生活。系列节目《李清照》第七集——《颠沛流离》。 上一集我们说赵明诚由于积劳成疾在建康去世了,他这一去世不要紧,把李清照就一 个人丢在了纷乱的战火当中,这一年是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李清照四十六岁。 那么现在有两个很严酷的现实就摆在了李清照的面前:第一个,就是她现在孤身一人,生 活上依靠谁,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这是关系到她自身的一个重大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 什么呢?就是赵明诚虽然去世了,但是他留下了一大笔的文物遗产。我们都知道他们夫妻 两个集数十年的时间收藏了大批量的文物,那么这批文物现在的数量是多少呢?大概是两 万多件古籍图书,还有两千多卷的碑刻金石的拓本和摹本,这个数量是非常大的。这批文 物究竟应该怎么样保护,尤其是不能让它落到金国人手里,更不能让它再毁于战火。这就 对于李清照来讲是两个很重大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文物,因为当时李清照是住在建康城,而这个时候的建康已经非常地不 安全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从建炎三年的七月份开始,金国的名将金兀术,他率大兵由北 而南,他就攻下了建康城。早在七八月份的时候,宋高宗就已经离开了建康,朝着东南沿 海一带逃亡了。所以建康城在赵明诚去世的时候已经是危在旦夕,对于李清照来讲她个人 的安危和文物的安危实际上都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刻。问题是怎么办呢?靠她一个人肯 定不行,这时候李清照就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就是赵明诚的妹夫。这人的姓名 我们现在已经不知道了,但是我们只要记住他担任的官职就可以,他当时担任兵部侍郎, 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这个人现在在哪儿呢?在洪州,也就是现在江西省的南昌市。

王崧舟老师百家讲坛《爱上语文》讲稿

——语文中的文化味 王崧舟一、语文的重要性 对中小学生来说,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对一般成年人来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离开语文很有可能寸步难行 对民族来说,语文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对中国人来说,语文就是我们的母语精神家园 我们应该要重视语文。 最中国最有文化最后魅力的就是中国古典诗词,语文中最璀璨的明珠 二、带上这些思考 中国古典诗词该怎么读我们该怎么重新解读被误读的古诗词呢为何读诗索然无味我们带着什么目的读古诗词呢如何学让更多的人爱上语文呢 三、从误读《泊船瓜洲》说起 学语文,第一要紧的就是要建立正确的观念,学语文就是学文化,学古典诗词更是学中国文化。中国古典诗词传承了非常丰富的中国文化,对其要有敬畏之心,不然闹笑话。 思考:这首诗的审美情感到哪里去了文化意蕴到哪里去了 四、再看一首诗《江雪》 教师逆向追问:天这么冷,学那么大,渔翁真的在钓鱼吗 触及了诗歌的内涵与文化底蕴,教师介绍柳宗元的生平事迹、政治状况,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如此孩子们触到了诗言“志”。 学好语文,习得文化 五、再读《泊船瓜洲》——明月文化 严羽: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诗应该形象地读,感性地读,充满想象力地读。诗的逻辑不是知识的逻辑,而是情感的逻辑。 明月文化: 明月不仅是自然的明月,也是心灵的明月 明月不仅是天上的明月,也是人间的明月 明月寄托中华民族许多特殊的情感,思乡、怀人 举例: 曹丕《杂诗》仰看明月光绵绵思故乡 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明月被拟人化了,离人的知己,思念亲人 南北朝谢庄《月赋》明月成了两人之间交流感情的中介,传递相思 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里的月亮浸润包含着对故乡的无限思念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悼念妻子,明月夜,短松冈。

百家讲坛李清照讲稿

《李清照》讲稿 (一)书香才女 画外音: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北宋末期的公元1084年出生于山东章丘,公元1155年逝世,终年72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清照可以说是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她的存世作品虽然只有70多篇,但却取得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骄人成就,被后人誉为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在男性居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能够如此光彩照人,实在是一个奇迹。那么李清照究竟是如何练就自己的生花妙笔的,“人比黄花瘦”的闲适,“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生当作人杰”的豪迈,究竟哪一个是她的真性情呢?而她那百转千回,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又是怎么回事。 康震: 说起李清照来,我们的脑海当中啊,就会浮现出一个多愁善感,清丽娟秀的,端庄的这样一个女词人的形象。那么李清照的词和她的人一样,也是永远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永远都是笼罩着一层美丽的轻轻的面纱。每当我们在异地他乡,收到亲人的书信,收到丈夫和妻子的书信,我们的心头就会袭上一层淡淡的相思之情,这时候我们的耳边仿佛就回响起李清照的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当我们在重阳节的黄昏因为思念自己的家人、思念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恋人而形容憔悴的时候,我们也禁不住会默念这样的诗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的确李清照能够唤起我们很多很多对于情感的追索,对于情感的一种追忆。当然了,如果我们在阅读历史的过程当中,当我们读到了西楚霸王那一段悲怆的历史时,我们也会想起这样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这样我们就懂得,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即便他失败了,他也失败得是有声有色,他也是成为一个宁折而不弯的人,是一个悲剧的英雄。所以从李清照的这些词里边,我们能够找到很多很多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那种情感的寄托。我们自己说不出来的话,李清照的词中帮助我们说出来了,所以每个中国人大体上都会认同这样一个观点,李清照应该算是中国古代最杰出、最有才华的女文学家、女作家。如果我们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李清照这个人,我们也可以说李清照这个才女呀,她真是不容易,不简单,而且也不平凡。我们说她这个一生啊,经历了很多很多的苦难和坎坷。国破,家亡,财散,再嫁,离婚,还没有子嗣。一个封建时代的女性,她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苦难,但是,这些苦难的挫折从来没有打倒过李清照,她的意志非常顽强,她挺住了,这作为一个女性啊,真是太不容易。我们说现在留存下来的李清照所有的文学作品,诗,词,和文,全部的作品加起来也就不过七八十篇,但就是凭着这区区的七八十篇作品,她居然能够和作品上千,甚至上万的李白,杜甫,陆游等男性的大作家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平起平坐,她以一个女性作家的独特的创作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甚至成为太阳系当中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为什么这么说呢,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了水星上面的15座环形山,用15个世界名人的名字来命名它们,李清照就是其中一座环形山的名字。我想,这大概应该是在外太空惟一一个用中国古代女性的名字命的天体了。这是很大的荣耀,这体现了李清照在人们内心世界里边的一种价值。 画外音: 要走进和了解李清照,我们就要从李清照的少女时代说起,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一般的女孩子应该过着一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待字闺中,专攻女红的生活,因此,在那样一个女性备受压制的社会里,李清照的出现,绝对是一个精彩的意外,正因为如此,说明李清照才华横溢的文学修养,必定与她少女时代与众不同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那么李清照的父母会是什么样的人呢?他们对李清照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百家讲坛之李清照讲稿

目录 百家讲坛之李清照(一)书香才女 (2) 百家讲坛之李清照(二)门当户对 (9) 百家讲坛之李清照(三)喜忧参半 (16) 百家讲坛之李清照(四)风波再起 (23) 百家讲坛之李清照(五)国难当头 (31) 百家讲坛之李清照(六)雪上加霜 (39) 百家讲坛之李清照(七)颠沛流离 (47) 百家讲坛之李清照(八)再嫁婚变 (55) 百家讲坛之李清照(九)夕阳岁月 (63) 百家讲坛之李清照(十)一代词宗 (71)

百家讲坛之李清照(一)书香才女 画外音: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北宋末期的公元1084年出生于山东章丘,公元1155年逝世,终年72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清照可以说是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她的存世作品虽然只有70多篇,但却取得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骄人成就,被后人誉为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在男性居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能够如此光彩照人,实在是一个奇迹。那么李清照究竟是如何练就自己的生花妙笔的,“人比黄花瘦”的闲适,“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生当作人杰”的豪迈,究竟哪一个是她的真性情呢?而她那百转千回,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又是怎么回事。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跟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一步步走近这位传奇的女词人,一一破解这些问题。系列节目《李清照》第一集“书香才女”。敬请关注。 康震: 说起李清照来,我们的脑海当中啊,就会浮现出一个多愁善感,清丽娟秀的,端庄的这样一个女词人的形象。那么李清照的词和她的人一样,也是永远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永远都是笼罩着一层美丽的轻轻的面纱。每当我们在异地他乡,收到亲人的书信,收到丈夫和妻子的书信,我们的心头就会袭上一层淡淡的相思之情,这时候我们的耳边仿佛就回响起李清照的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当我们在重阳节的黄昏因为思念自己的家人、思念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恋人而形容憔悴的时候,我们也禁不住会默念这样的诗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的确李清照能够唤起我们很多很多对于情感的追索,对于情感的一种追忆。当然了,如果我们在阅读历史的过程当中,当我们读到了西楚霸王那一段悲怆的历史时,我们也会想起这样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这样我们就懂得,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即便他失败了,他也失败得是有声有色,他也是成为一个宁折而不弯的人,是一个悲剧的英雄。所以从李清照的这些词里边,我们能够找到很多很多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那种情感的寄托。我们自己说不出来的话,李清照的词中帮助我们说出来了,所以每个中国人大体上都会认同这样一个观点,李清照应该算是中国古代最杰出、最有才华的女文学家、女作家。如果我们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李清照这个人,我们也可以说李清照这个才女呀,她真是不容易,不简单,而且也不平凡。我们说她这个一生啊,经历了很多很多的苦难和坎坷。国破,家亡,财散,再嫁,离婚,还没有子嗣。一个封建时代的女性,她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苦难,但是,这些苦难的挫折从来没有打倒过李清照,她的意志非常顽强,她挺住了,这作为一个女性啊,真是太不容易。我们说现在留存下来的李清照所有的文学作品,诗,词,和文,全部的作品加起来也就不过七八十篇,但就是凭着这区区的七八十篇作品,她居然能够和作品上千,甚至上万的李白,

与人为善(“小小百家讲坛”演讲稿)

与人为善(“小小百家讲坛”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高峰街道中心小学xx班的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与人为善》。 三年级下册《国学经典》教材中有这样一篇文章:为善最乐,为恶难逃。善为至宝深深用,心作良田世世耕。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做好事最快乐,作恶则难逃惩罚。善良和善心对一个人来说是最可珍贵的宝物,就好像是良田可以世代使用和耕种。一丝一毫的坏事都劝人不要去做;一丝一毫的好事,都会给其他人帮助。如果每一个人都能以“与人为善”的态度去处理日常事物和人际关系,那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幸福、充满阳光。 俄国著名的作家契诃夫说: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点宽容,一次提醒,一回让步,并不需要我们付出很多,却能创造出友爱、温馨、和谐的生活氛围。当你在公共汽车上,有人无意间踩了你的脚;在班集体中,有同学无意中弄坏了你的笔;在风雨中行走时,别人不小心溅了你一身泥。这些都需要用你的宽容、谅解来对待别人的无意或不小心,而不能心胸狭隘,更不能以怨相报。“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声“对不起”,一声“没关系”,所有的不愉快就会烟消云散。 然而,我们身边也有不和谐的音符,比如仍有个别同学有打架的行为,仍有同学讲话口出粗言,仍有同学不听从老师教导,扰乱课堂秩序,仍有同学将纸巾、垃圾随意扔在地上等等。像这样的行为都是不对的,是不善良的表现。 同学们,善的源泉在内心,如果你挖掘,它将汩汩涌出。在生活和学习中,如果我们善于用友好的行为去帮助别人,往往会得到同样友好善良的回报。“谦谦君子,与人为善”,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尊重和善待他人,用真诚和爱给他人带去温暖。 请大家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有未报,日子未到!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百家讲坛《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讲稿

百家讲坛《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讲稿 ( 一 ) 一步登天还是一步登空 画外音:柳宗元少年成名才华出众,可是就在他平步青云的时候,一场政治打击却向他猛烈袭来,面对这场异常猛烈的打击,柳宗元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继续解读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第一集《一步登天还是一部登空》,敬请关注。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开创者和 领导者,柳宗元字子厚,山西运城人,生于唐代中期的公元 773 年,卒于公元 819 年,终年四十七岁。柳宗元的人生经历完全可以用大起大落来概括,少年时代的他才华出众、平步青云,然而就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关键时刻,他却遭到一场异常猛烈的政治打击。那么,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继续解读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第一集《一步登天还是一步登空》。 康震:给大家朗诵一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好诗,大家都知道是谁写的吧?唐代著名的诗人柳宗元写的《江雪》。我问你,读这个诗,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一派清凉世界。感觉到非常地清静,非常地清凉,非常地超然独立,万籁俱寂,没有一点声音,没有一个踪影。在那寒冷的江面上,只有一个孤独的小舟。在那孤独的小舟上,有一个披着蓑衣的老渔翁,正在那儿垂钓,他想钓什么,钓鱼吗?不知道。所以这首诗给我们传递出来的首先是一种意境,意境特别好,就二十个字,意境全出,非常地优美,所以这首诗连小学生都会知道,更不用说我们这些成年人了。但是我要再问一句,就是柳宗元为什么会写这首诗,你能回答我吗?可能你就未必能回答上来了。当然你可能会说我知道,柳宗元喜欢清静,他喜欢一个人待着,不让人打扰。你说我还知道,柳宗元内心里边,觉得自己的人格冰清玉洁,不想跟这个污浊的凡世有什么瓜葛,所以写这首诗以表心迹。你还可能说,柳宗元心里有事,特别烦,就想一个人静静地待一会儿,所以写了这首《江雪》。没错,你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可是呢,我要告诉你的是什么呢?就是在这一首非常优美的、我们说它是山水诗也好,抒情诗也好,在这样一首优美的诗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段巨大的悲剧,隐藏着一段巨大的落差,还隐藏着一种极度绝望的心情。 那我还真不是耸人听闻,还真不是故做奇异之谈,是有根据的,这个根据在哪儿呢?这还得从柳宗元青少年时期的极度的辉煌说起,柳宗元的青少年时代,那跟韩愈不一样。我们前面讲韩愈,觉得都挺惨的一个苦孩子,磕磕巴巴的,最后通过读书,然后终于考丨中了进士,考丨中进士半天又做不了官等等等等。(柳宗元)没有,咱们柳宗元“根正苗红”。 他第一大辉煌是,他有一个非常耀眼的家族(出身望族),就是柳宗元这个柳姓,在唐代是一个大姓,特别是柳宗元是河东人,就是现在的山西省的运城市人。这个河东的柳氏,还有河东的裴氏,河东的薛氏,是三大著姓,就是三大家族。从魏晋

曾仕强经典语录《百家讲坛》(整理版)

曾仕强《百家讲坛》经典语录 1.阴阳就是构成宇宙万事万物最基本的元素。 2.为人民服务是古今中外不可改变的定律。OK 3.伏羲八卦告诉人类宇宙的现状,让人类知道怎样去适应和改善。 4.《易经》是完全根据自然发展出来的一套系统。合不合自然是最合适的,向自然学习,以自然为老师。 5.要用自然的法则来规范现代科学,让科学协助人民过幸福的生活。 6.学习《易经》的意义 纠正似是而非的观念 具有神秘性,道德性 求同存异 7.阴阳合一是指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一体两面,如影随形。 8.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就是阴阳。 9.阴阳相对的话语: 以成败论英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礼让为先/当仁不让 10.有关阴阳的三个重点: 阴阳是相对的/阴阳会变动/阴阳合一 11.八卦图: 它是圆的(易变动)/不要去伤害别人(不可以圆滑,但是要圆通)/不要嫉恶如仇(坏人杀不光,好人不会立刻死亡) 12.阳代表人生理想,阴就是脚踏实地去实现理想。 13.太极是万事万物的总源头。 14.仁是最核心的,天地万物都有仁。 15.太极就是宇宙一切一切共同生存的平台。 16.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易传》 17.太极就是宇宙万事万物共同的基因。 18.在宇宙中除了自然没有任何东西是主宰。 19.吉就是顺乎自然,凶就是不顺乎自然。 20.祸福无门,是会变动的。 21.变化当中有一个不变的东西就叫做规律。 22.道理是直的,路永远是弯的。 23.做人一定要规规矩矩,按照规矩来做,不能投机取巧。 24.圆道周流,循环往复。 25.天不是神,天不是上帝,天是自然。 26.一切合自然的都是正确的,不合自然的,就算眼前是对的,迟早一定是错的。 27.从现在开始,一切要把自然当做最高的判断准则。 28.自然并不是维持现状,而是生生不息,日新月新,创造又创造。 29.做任何事情要适可而止,不要过分奢求。 30.该快要快,该慢要慢,这才是《易经》的道理。 31.我们只对讲信用的人有信用,我们不可以对小人讲信用。

百家讲坛-柳宗元讲稿

柳宗元讲稿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 (一)一步登天还是一步登空讲稿 画外音:柳宗元少年成名才华出众,可是就在他平步青云的时候,一场政治打击却向他猛烈袭来,面对这场异常猛烈的打击,柳宗元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继续解读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第一集《一步登天还是一部登空》,敬请关注。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开创者和领导者,柳宗元字子厚,山西运城人,生于唐代中期的公元773年,卒于公元819年,终年四十七岁。柳宗元的人生经历完全可以用大起大落来概括,少年时代的他才华出众、平步青云,然而就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关键时刻,他却遭到一场异常猛烈的政治打击。那么,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继续解读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第一集《一步登天还是一步登空》。 康震:给大家朗诵一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好诗,大家都知道是谁写的吧?唐代著名的诗人柳宗元写的《江雪》。我问你,读这个诗,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一派清凉世界。感觉到非常地清静,非常地清凉,非常地超然独立,万籁俱寂,没有一点声音,没有一个踪影。在那寒冷的江面上,只有一个孤独的小舟。在那孤独的小舟上,有一个披着蓑衣的老渔翁,正在那儿垂钓,他想钓什么,钓鱼吗?不知道。所以这首诗给我们传递出来的首先是一种意境,意境特别好,就二十个字,意境全出,非常地优美,所以这首诗连小学生都会知道,更不用说我们这些成年人了。但是我要再问一句,就是柳宗元为什么会写这首诗,你能回答我吗?可能你就未必能回答上来了。当然你可能会说我知道,柳宗元喜欢清静,他喜欢一个人待着,不让人打扰。你说我还知道,柳宗元内心里边,觉得自己的人格冰清玉洁,不想跟这个污浊的凡世有什么瓜葛,所以写这首诗以表心迹。你还可能说,柳宗元心里有事,特别烦,就想一个人静静地待一会儿,所以写了这首《江雪》。没错,你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可是呢,我要告诉你的是什么呢?就是在这一首非常优美的、我们说它是山水诗也好,抒情诗也好,在这样一首优美的诗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段巨大的悲剧,隐藏着一段巨大的落差,还隐藏着一种极度绝望的心情。 那我还真不是耸人听闻,还真不是故做奇异之谈,是有根据的,这个根据在哪儿呢?这还得从柳宗元青少年时期的极度的辉煌说起,柳宗元的青少年时代,那跟韩愈不一样。我们前面讲韩愈,觉得都挺惨的一个苦孩子,磕磕巴巴的,最后通过读书,然后终于考丨中了进士,考丨中进士半天又做不了官等等等等。(柳宗元)没有,咱们柳宗元“根正苗红”。 他第一大辉煌是,他有一个非常耀眼的家族(出身望族),就是柳宗元这个柳姓,在唐代是一个大姓,特别是柳宗元是河东人,就是现在的山西省的运城市人。这个河东的柳氏,还有河东的裴氏,河东的薛氏,是三大著姓,就是三大家族。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之际,这几百年的时间里,柳宗元的家族里边做官的,往大了说,不是大将军就是大都督,最小的怎么着也是个刺史,再小了都不好意思跟人说去。在唐代的初期,他就有两个祖先非常地厉害,一个是唐高祖李渊的孙女婿,算是个准驸马吧;还有一个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一位皇后王皇后的舅舅。你看,人家这身世,多排场,多气派。这种显赫的家世,家族的历史,那无疑的,

百家讲坛上的司马迁讲稿

百家讲坛上的司马迁讲稿 作者:李敬一文章来源:没有来源点击数:356 更新时间:2006-7-29 编者按:这是武汉大学李敬一教授2005年9月8日在央视国际《百家讲坛》上的讲演,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司马迁是犯了汉“大逆不道”罪中的“诬罔主上”而被下狱的,被判死刑则是在李陵全家被杀之后,应是按法律程序办案的;司马迁为应负战败责任的人辩护,孔子为从战场上逃跑的人辩护,这种事都被儒家夸奖了几千年。今天有中国人号召美国大兵来轰炸中国,听说他们还活得很滋润,不用“下狱”,每当这时中国的那些先生们总是露出满意的微笑! 司马迁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位执掌天时星历,记录、搜集保存典籍文献的一个史官。史官无权无势,无名无利,他因罪得罪了汉武帝,在死刑和宫刑之间他选择了一个男人最为耻辱的宫刑,包羞忍耻活了下来。后来呢,他又充当了本应该由太监来充当的一个官,也就是中书令。当中书令的时候,他为官又不能推贤进士,也就是说并不是个好官。但是就是这位司马迁,撰写了中华文化史上一部宏伟的巨著《史记》。这部《史记》影响了,并且继续影响着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司马迁是不是一位英雄?如何评价他的人格?司马迁有着怎样的传奇的人生?他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究竟在哪里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我们将沿着司马迁生命的轨迹走进这位历史文化名人的精神世界,来解读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历史之谜。 我想分四个问题讲一讲,第一个问题谈的是二十漫游,二十岁的一次漫游。司马迁字子长,生于公元前145年,出生地在龙门,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韩城县。据司马迁自己说,他少年时期曾经“耕牧河山之阳”,也就是说他儿童时期曾经在家乡从事过一些农业劳动。后来他的父亲司马谈到长安做了太史令,司马迁随父亲也到了长安,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刻苦读书,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他拜了很多名师做老师。司马迁的家族,就是他这个家族,世代都是史官,而作为史官,他有责任来记载帝王圣贤的言行,也有责任来搜集整理天下的遗文古事,更有责任通过叙事论人而为当时的统治者提供借鉴。那么他的父亲司马谈就有志于整理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试图撰写一部规模空前的史著。就是写一部史书,从他父亲开始就已有这么一个理想,他的父亲做太史令之后,就开始搜集阅读史料,为修史做准备。但是司马谈感到自己年事已高,要独立地修成一部史著,无论是时间、无论是精力,还是才学知识都还不够,所以司马谈寄厚望于他的儿子司马迁,希望他能够早日参与其事,最终实现这样一个宏愿。 于是,他让儿子在读万卷书的基础上,开始行万里路,他要求他儿子来进行一次为期两年多的一次全国的漫游。所以我这里要介绍司马迁的漫游,于是司马迁从20岁开始,就做了一次漫游,司马迁是为写《史记》做准备的一次实地考察,他亲自采访,获得了许多第一手材料,保证了《史记》的真实性和科学性。那么他这个漫游,也是《史记》实录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 我举几个例子,比如说他漫游到汨罗江畔,在汨罗江畔,在当年屈原投江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