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红素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相关性
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脑动脉狭窄程度的危险因素分析

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脑动脉狭窄程度的危险因素分析张迎生,云宗金,丁新苑摘要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脑动脉狭窄程度的危险因素㊂方法:选取2019年1月 2020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神经内科因头晕或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的病人17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诊断为脑动脉狭窄病人122例,经DSA 或无创影像学检查证实无脑动脉狭窄病人49例㊂将17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分为无狭窄组(49例)㊁轻度狭窄组(21例)㊁中重度狭窄组(101例);根据狭窄分布范围分为单支㊁双支㊁多支狭窄,颅内和(或)颅外狭窄,前和(或)后循环狭窄㊂比较脑动脉狭窄严重程度与血浆促动脉硬化指数(AIP )及狭窄血管分布范围之间的关系㊂结果:3组年龄㊁血糖㊁总胆固醇(TG )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 )㊁AIP 及高血压㊁糖尿病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㊂随着脑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增加,年龄㊁血糖㊁TG ㊁AIP 增高,而HDL -C 下降,高血压㊁糖尿病所占比例增加㊂脑动脉狭窄严重程度与血管分布范围比较发现,血管狭窄程度越重累及的血管越多(r =0.16,P =0.07),当血管狭窄同时累及前后循环时,狭窄的程度较重(χ2=9.15,P =0.01)㊂高血压及糖尿病是脑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 =2.57,P <0.01;OR =7.06,P <0.01)㊂结论:AIP 和血糖㊁TG ㊁HDL -C ㊁年龄均与脑动脉狭窄严重程度有关,糖尿病和高血压是其独立危险因素㊂当狭窄血管同时累及前后循环时狭窄程度往往越严重,另外狭窄越重发生狭窄的范围越广㊂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狭窄;血脂;血浆促动脉硬化指数;危险因素d o i :10.12102/j.i s s n .1672-1349.2023.09.035 脑动脉狭窄(cerebral artery stenosis ,CAS )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也是导致病情加重的原因,症状性狭窄往往需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增加了病人的治疗风险和经济负担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是临床诊断脑血管是否狭窄的金标准㊂既往研究发现,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较多,其中血脂异常为其危险因素之一,既往研究多关注为单向血脂水平,血浆促动脉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 ,AIP )[1]是取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 )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 -C )比值的对数即log (TG/HDL -C ),AIP 为新的综合血脂水平,研究发现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2],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密切相关[3]㊂本研究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及其与血管分布范围的关系,旨在为脑动脉狭窄的预防提供参考㊂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连续选取2019年1月 2020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神经内科因头晕或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的病人171例,其中男103例,女68例,年龄18~88(62.52ʃ10.77)岁㊂经DSA 确诊脑动脉基金项目 安徽医科大学校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No.2019xkj072)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安徽阜阳236000),E -mail :*************************引用信息 张迎生,云宗金,丁新苑.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脑动脉狭窄程度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9):1711-1713.狭窄122例作为狭窄组;经DSA ㊁头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㊁头颈CT 血管成像(CTA )证实无脑动脉狭窄病人49例作为无狭窄组㊂本研究通过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㊂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狭窄组病人术前经过影像学(头颅MRA 或头颈CTA )检查发现脑动脉中重度狭窄[4],具有脑血管造影指征;术前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㊂排除标准:术后诊断烟雾病㊁肌纤维发育不良㊁结节性动脉炎㊁动脉夹层㊁先天性血管病变㊁血管畸形㊁原因不明的动脉狭窄;具有外周血管或冠状动脉病变病人;入院前2周内服用他汀类药物或其他降血脂药物㊂1.3 方法1.3.1 一般资料 收集所有病人病史资料,同时采集病人入院后48h 空腹静脉血标本,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糖(glucose ,GLU )㊁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 )㊁TG 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 -C )㊁HDL -C ㊁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 ,DBIL )㊁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 ,IBIL )㊁血尿酸(uric acid ,UA )㊂1.3.2 颅内外动脉狭窄判定标准[4] 入院后行无创影像学检查,所有提示脑血管狭窄病人均经过DSA 确诊,根据脑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无狭窄组㊁轻度狭窄组(狭窄程度<50%)与中重度狭窄组(狭窄程度ȡ50%)㊂颅内动脉包括颈内动脉C6~C7段㊁大脑中动脉㊁大脑前动脉㊁大脑后动脉㊁椎动脉V4段㊁基底动脉;颅外动脉包括颈内动脉C1~C5段㊁椎动脉V1~V3段㊁颈总动脉㊁锁骨下动脉起始段以及颈外动脉和㊃1171㊃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年5月第21卷第9期主动脉弓㊂依据狭窄累及的颅内外动脉的支数分为单支狭窄㊁双支狭窄㊁多支(ȡ3支)狭窄㊂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㊂定性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㊂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单向有序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或Kruskal-Wallis检验,双向有序定性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3组一般资料比较171例病人中,无狭窄组49例,轻度狭窄组21例,中重度狭窄101例㊂3组年龄㊁血糖㊁TG㊁HDL-C㊁AI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高血压㊁糖尿病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㊂详见表1㊂表13组一般资料比较项目无狭窄组(n=49)轻度狭窄组(n=21)中重度狭窄组(n=101)统计值P男性[例(%)]30(61.2)11(52.4)62(61.4)χ2=0.620.740高血压[例(%)]18(36.7)16(76.2)78(77.2)χ2=25.15<0.001糖尿病[例(%)]1(2.0)6(28.6)42(41.6)χ2=25.24<0.001吸烟[例(%)]17(34.7)9(42.9)47(46.5)χ2=1.890.390饮酒[例(%)]12(24.5)7(33.3)37(36.6)χ2=2.210.330年龄(岁)59.92ʃ14.0360.52ʃ8.9564.20ʃ8.92F=3.090.048 DBIL(μmol/L) 3.47ʃ1.60 3.66ʃ2.00 3.77ʃ2.46F=0.310.740 IBIL(μmol/L)8.62ʃ3.438.81ʃ2.008.20ʃ2.70F=0.600.550 UA(μmol/L)282.85ʃ83.93283.63ʃ71.74271.92ʃ68.33F=0.480.620 TG(mmol/L) 1.36ʃ0.73 1.50ʃ0.75 2.00ʃ1.50F=3.940.020 TC(mmol/L) 4.00ʃ1.04 4.24ʃ1.10 4.40ʃ1.05F=2.430.090 HDL-C(mmol/L) 1.27ʃ0.26 1.16ʃ0.25 1.11ʃ0.18F=4.540.010 LDL-C(mmol/L) 2.43ʃ0.88 2.16ʃ0.74 2.09ʃ0.86F=2.650.070 AIP 1.21ʃ0.16 1.27ʃ0.15 1.33ʃ0.18F=4.940.010血糖(mmol/L) 5.15ʃ0.76 5.86ʃ1.90 6.01ʃ1.42F=3.780.030注:饮酒指平均每日饮酒(酒精含量)>60g,时间>1年;吸烟指平均每日吸烟>10支,时间>1年㊂2.2脑动脉狭窄程度分布情况脑动脉狭窄程度与累及血管支数的相关分析发现,血管狭窄程度越重累及的血管往往越多(r=0.16,P=0.07),当血管狭窄同时累及前后循环时,狭窄的程度较重(χ2=9.15,P= 0.01),但狭窄程度与是否累及颅内外动脉无关(χ2= 2.61,P=0.27)㊂详见表2㊂以脑动脉狭窄严重程度为因变量进行有序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及糖尿病是脑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㊂随着脑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增加,高血压及糖尿病病人的比例明显增多㊂详见表3㊂表2脑动脉狭窄程度分布情况单位:例(%)项目轻度狭窄中重度狭窄前循环15(71.4)36(35.7)后循环2(9.5)17(16.8)前后循环4(19.1)48(47.5)颅外11(52.4)38(37.6)颅内5(23.8)20(19.8)颅内外5(23.8)43(42.6) 1支9(42.8)27(26.7) 2支6(28.6)25(24.8)ȡ3支6(28.6)49(48.5)表3脑动脉狭窄程度危险因素的有序回归分析项目回归系数标准误Waldχ2值P OR值95%CI年龄0.0310.016 3.6460.056 1.03[1.00,1.07]高血压0.9450.3547.1130.008 2.57[1.29,5.16]糖尿病 1.9550.58411.2020.0017.06[2.25,22.22]3讨论脑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因,当脑动脉中重度狭窄时可直接导致脑缺血事件的发生,往往需要进行血管内治疗[4]㊂脑动脉狭窄亦与脑白质病变程度及腔隙性脑梗死发生有关[5-6],同时也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进展以及轻型脑卒中病情恶化的危险因㊃2171㊃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 O FI N T E G R A T I V E M E D I C I N E O N C A R D I O-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M a y2023 V o l.21 N o.9素[7-8]㊂脑动脉狭窄危险因素较多,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血脂代谢紊乱㊁糖尿病㊁高血压等,其中血脂代谢紊乱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重要危险因素,血脂代谢紊乱是导致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重要病理机制,但既往研究多为血脂单项研究㊂AIP为新的综合血脂指标,临床中通过对血脂进行计算即可获得㊂既往研究发现,AIP相对血脂单项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更有意义[9]㊂LDL-C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作为亚组分之一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mall dens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sdLDL)具有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能力,并且与缺血性脑卒中㊁冠心病的发生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密切关联[3,10-11],然而sdLDL由于测量繁琐及价格原因常不易开展,AIP可以间接反映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直径的大小,AIP值越高,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直径越小,代表sdLDL所占比例越多[12]㊂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狭窄组和无狭窄组之间AIP值后发现,AIP数值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AIP 可以反映脑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㊂LDL-C与脑动脉狭窄无明显相关,进一步说明sdLDL作为LDL-C亚组分之一具有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能力,sdLDL较其他脂蛋白具有更强的氧化能力,易穿透内皮屏障导致血管损伤,并且血流及巨噬细胞对sdLDL清除能力差,因此sdLDL具有更强的导致动脉硬化作用[11-12]㊂AIP 作为反映sdLDL间接指标具有相同评价价值㊂因此,在临床除控制LDL-C以外,同样需要关注病人sdLDL 的水平,在今后的抗动脉硬化研究中可能为一新的方向㊂HDL-C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浆脂蛋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本研究表明脑动脉狭窄程度越重,HDL-C数值越低㊂本研究发现,TG是脑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这与TG通过产生sdLDL㊁HDL-C而影响脂蛋白的氧化修饰机制有关,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㊂本研究中狭窄组平均年龄60岁以上,说明老年病人更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且随着年龄增加,发生动脉狭窄程度增加㊂对于中老年病人,随着年龄增长,动脉血管壁弹性下降,弹性纤维逐渐被非弹性纤维取代,动脉硬化程度加重;另外,老年病人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增多,进一步促使动脉硬化程度的加重㊂高血压㊁糖尿病是导致脑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也是动脉硬化发生的基础疾病㊂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关系密切,也是其重要病理基础,随着时间延长,动脉硬化程度加重,脑动脉狭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也会增加㊂糖尿病会导致血脂代谢紊乱,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内膜损伤会产生氧化应激㊁炎症反应,加重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13]㊂本研究发现,高血压及糖尿病是脑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这与糖尿病及高血压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有关㊂但AIP相对血脂组分具有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能力,可以作为脑动脉狭窄程度的危险指标㊂本研究发现,当狭窄同时累及前后循环,血管狭窄程度越重,同时累及的血管也越多㊂说明脑动脉狭窄越严重,狭窄分布血管的范围越广㊂临床中预防脑动脉狭窄发生及控制其危险因素同样可以减少脑动脉狭窄发生的范围㊂参考文献:[1]GUELKER J E,BUFE A,BLOCKHAUS C,et al.The atherogenicindex of plasma and its impact on recanalization of chronic totalocclusion[J].Cardiology Journal,2020,27(6):756-761. [2]李张曼玉,李晓盼,于莹,等.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9,27(2):107-110.[3]郑建文,董鸿智,赵锋仓,等.血浆促动脉硬化指数(AIP)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5,32(5):446-448.[4]中国卒中学会科学声明专家组.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大动脉狭窄管理规范 中国卒中学会科学声明[J].中国卒中杂志,2017,12(1):64-71.[5]钟婷婷,郁可,霍颖超,等.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脑白质高信号的关系[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12):1282-1285.[6]陶永,霍颖超,符晓艳,等.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与脑白质病变发生的关系[J].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16,21(5):391-396.[7]刘亚杰,黎洪展,刘振华,等.进展性卒中与脑动脉狭窄的脑血管造影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5(4):401-403.[8]夏禹,张伟,朱小群,等.ABCD2评分预测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重度脑动脉狭窄的价值[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9,54(5):766-770.[9]DOBIA'S'OVA'M.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log(triglycerides/HDL-cholesterol)]: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J].Clinical Chemistry,2004,50(7):1113-1115.[10]HOOGEVEEN R C,GAUBATZ J W,SUN W S,et al.Small dense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concentrations predict risk forcoronary heart disease: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ARIC)study[J].Arteriosclerosis,Thrombosis,and VascularBiology,2014,34(5):1069-1077.[11]李秀锋,徐旭,梁国威,等.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J].中华医学杂志,2017,97(48):3802-3805.[12]NISHIKURA T,KOBA S,YOKOTA Y,et al.Elevated small dense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s a predictor for future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arterydisease[J].Journal of Atherosclerosis and Thrombosis,2014,21(8):755-767.[13]罗云,李敬伟,王翀,等.糖尿病影响脑梗死的形成与颈动脉斑块相关[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1):83-86.(收稿日期:2021-12-25)(本文编辑邹丽)㊃3171㊃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年5月第21卷第9期。
血清胆红素与脑卒中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H
tea y frHei b ce yoiifci s[ ] N t h rp o l o atr p lr net n J . a c o
Re s r e t r lHe a o , 0 1, ( ) 7 - 8 v Ga t o n e o p t l 2 1 8 2 : 9 8 .
摘要 目的 : 探讨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 脑卒 中( 脑梗死 、 出血等 ) 间的关 系 , 脑 之 为脑卒 中的预防与治疗提供 科学依
据 。 法 : 20 方 对 0 9年 3 一 2 1 年 5月 经 临 床 确 诊 的 30例 脑 卒 中 患 者 以 及 同 期 10例 健 康 对 照 者 , 用 全 自动 生 化 月 O1 6 2 采 仪 检 测 血 清 胆 红 素 浓 度 。 果 : 卒 中患 者 血 清 胆 红 素 水 平 显 著 低 于 健 康 对 照者 ( O 0 ) 结 论 : 血 清 胆 红 素 水 平 结 脑 P< . 5 。 低 是 脑 卒 中 发 生 的 危 险 因 素 , 清 胆红 素是 防止 脑卒 中发 生 的 有效 保 护 因 子 。 血 关 键 词 脑 卒 中 ; 胆红 素 ; 关 性 分 析 相
[] 韩 子 岩 . 后 序 贯 疗 法 根 除 幽 门 螺 杆 菌 的 疗 效 观 察 4 餐
口] 临 床 医药 实 践 ,0 0 1 (2 :8 —8 . . 2 1 ,9 1 ) 8 58 7 [] 潘秀珍, 5 彭孝纬 , 彭如洁. 幽门螺杆 菌对抗 生素耐药研 究 进 展 [] 世 界 华 人 消 化 杂 志 , 0 8 1 ( ) 8 6 J. 20 , 7 8 : 0—
Ke r s s r k s r m i r h n; o r lto n l ss y wo d t o e;e u b l u i c r ea in a a y i i
总胆红素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临床价值

总胆红素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临床价值奚群;朱星成【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rIL)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关系,探讨总胆红素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测定冠心病42例、脑梗死6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84例和健康对照组280例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水平,分析TBIL在不同动脉粥样硬化组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脑梗死组血清总胆红素低于健康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IL水平的降低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有可能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观察TBIL水平变化对冠心病、脑梗死及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预防、诊治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价值.【期刊名称】《云南医药》【年(卷),期】2015(036)002【总页数】3页(P137-139)【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总胆红素;临床应用价值【作者】奚群;朱星成【作者单位】大理州鹤庆县人民医院检验科,云南大理671500;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云南大理6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1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血栓形成导致的死亡占人类总死亡的28.7%~52.0%,是全球首位的致死、致残病因[1]。
AS血栓形成是指不稳定的AS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导致血流急剧下降甚至完全中断,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缺血性卒中及周围动脉疾病等血管事件的过程。
血清总胆红素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阻止低密度脂蛋白(LDL)被氧化,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2],但Bosma等[3]则认为胆红素对动脉粥样硬化无保护作用,因此血清TBIL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尚存争议。
本文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卒中患者的TBIL和LDL水平进行探讨,探讨总胆红素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临床价值。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住院患者,冠心组4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男性28例,女性1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组84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颈动脉斑块阳性患者,男性54例,女性30例;脑梗死患者组62例,经动脉造影证实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相关标准[4],男性38例,女性24例。
胆红素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现状与进展_王要鑫

广东医学 2014 年 5 月 第 35 卷第 10 期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May. 2014,Vol. 35,No. 10
·1623·
胆红素浓度降低与冠脉钙化相关。国内陈样新等[15]研究发 现,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 病的对照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病变严 重程度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提示人体内胆红素 代谢紊乱可能在心血管事件发生过程中起一定作用,但其作 用机制有待于 进 一 步 研 究。王 苏 等[16] 研 究 发 现,在 除 外 年 龄、吸烟、糖尿病等传统因素后,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降低亦 是冠脉轻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提示应注意结合传统 危险因素及胆红素等检查,以更好筛选早期冠脉硬化患者, 加强二级预防。裴 蕊 慧 等[17] 研 究 亦 发 现,老 年 冠 心 病 患 者 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其组内总胆红 素、间接胆红素浓度水平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加而降低,认为 检测并监测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浓度,对评估其病情严重 程度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虽然胆红素浓度偏低成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已渐 为大家所认同,但 其 在 预 测 冠 心 病 危 险 程 度 方 面 却 报 道 不 一。国外一项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血清胆红素水平与 冠心病发生危险之间存在“U”型关系[18]。且在不同性别中 胆红素浓度与冠心病的危险性之间的关系结论不一[19]。总 之,胆红素浓度的高低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 3 胆红素与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不全是各种心脏病的终 末阶段,它是以心肌重塑为基础、心室舒缩功能障碍及神经 体液因素变化为特点的综合征。近年研究显示 HO / CO - 胆 红素系统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渐被人们所关注。在缺氧、心功 能不全时,HO 被激活,启动 HO / CO - 胆红素系统,通过 CO 及胆红素发挥作用,其中 CO 是一种重要的小分子气体细胞 信使,可通过环磷酸鸟苷( cGMP) 发挥舒张血管平滑肌的作 用,是一种较强的内源性抗氧化剂[20],而胆红素是较强的内 源性抗氧化剂之一,提示 HO / CO - 胆红素系统在心功能不 全时尤其 在 全 心 功 能 衰 竭 时 对 心 脏 有 一 定 的 保 护 作 用。 RAJU 等[21]通过实验证实,犬右心功能衰竭时,其右室 HO - 1 mRNA 表达增高,同时 HO - 1 蛋白活 性及其催 化 产 物、 cGMP 含 量 均 增 高,对 心 脏 结 构 及 功 能 均 具 有 保 护 作 用。 RAO 等[22]研究发现,血清胆红素与心功能不全及其预后有 明显相关性。在慢性心功能不全时,患者血清胆红素明显升 高,在随访 3 ~ 24 个月后,存活者较死亡者血清胆红素水平 增高,心功能稳 定 者 较 反 复 加 重 者 血 清 胆 红 素 浓 度 水 平 增 高,提示胆红素浓度变化与心功能不全预后相关。
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㊃论著㊃通信作者:贺翔渝,E m a i l :H 136********@163.c o m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 2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及预后的关系贺翔渝,潘 燕,张小林(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河南南阳473000) 摘 要:目的 研究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 2(l i p o p r o t e i n -a s s o c i a t e d p h o s p h o l i p a s e A 2,L p -P L A 2)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及预后的关系㊂方法 从本院2021年4月21日-2022年4月21日接诊的人群中,选取49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选取4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㊂入院时,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L p -P L A 2水平,采取N I H S S 量表判断病情严重性㊂出院3个月,采取M R S 量表对预后进行评估,研究L p -P L A 2水平与病情的关系,分析影响预后危险性因素㊂结果 (1)观察组饮酒史㊁吸烟史㊁疾病史和体重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观察组L p -P L A 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㊂(2)在4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轻度有19例,中度有16例,重度有14例,其L p -P L A 2水平和N I H S 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3)在4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35例预后良好,有14例预后不良㊂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在T O A S T 的分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预后良好组发病到住院的时间显著短于预后不良组,L p -P L A 2水平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 <0.05)㊂(4)多因素L o g i s t i 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和L p -P L A 2水平为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主要因素(P <0.05)㊂结论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L p -P L A 2水平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其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危险性因素㊂关键词:缺血性卒中;磷脂酶类A 2;预后中图分类号:R 74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23)04-0315-04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23.04.004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 s e r u ml i p o p r o t e i n -a s s o c i a t e d p h o s p h o l i p a s eA 2l e v e l a n d t h e s e v e r i t y a n d p r o gn o s i s o f a c u t e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 H eX i a n g y u ,P a nY a n ,Z h a n g Xi a o l i n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N e u r o l o g y ,N a n y a n g C e n t r a lH o s p i t a l ,N a n y a n g 473000,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H eX i a n g yu ,E m a i l :H 136********@163.c o m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e x p l o r e t h e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s e r u ml i p o p r o t e i n -a s s o c i a t e d p h o s p h o l i p a s eA 2(L p -P L A 2)l e v e l a n d t h e s e v e r i t y a n d p r o g n o s i s o f a c u t e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 (A I S ).M e t h o d s F r o m A p r i l 21,2021t oA p r i l 21,2022,f o r t y -n i n eh e a l t h y v o l u n t e e r sr e c e i v i n gp h y s i c a le x a m i n a t i o ni no u rh o s p i t a lw e r es e l e c t e da st h ec o n t r o l g r o u p ,a n d49p a t i e n t sw i t h A I S w e r es e l e c t e da st h e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O na d m i s s i o n ,s e r u m L p -P L A 2l e v e lw a s d e t e c t e db y e n z y m e -l i n k e d i mm u n o s o r b e n t a s s a y (E L I S A ),a n d t h e s e v e r i t y o f t h e d i s e a s ew a s a s s e s s e d b y t h eN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 so fH e a l t hS t r o k e S c a l e (N I H S S ).T h r e em o n t h s a f t e r d i s c h a r ge ,t h eM o d if i e dR a n k i nS c a l e (m R S )w a s u s e d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p r og n o s i s ,a n d th e c o r r e l a ti o nb e t w e e n s e r u m L p -P L A 2l e v e l a n d t h e s e v e r i t y o f d i s e a s ew a s a n a l y z e d .R i s k f a c t o r s a f f e c t i n g t h e p r o g n o s i so fA I S w e r ei d e n t i f i e d .R e s u l t s (1)T h e r e w e r en os i g n i f i c a n td i f f e r e n c e si n d r i n k i n g h i s t o r y ,s m o k i n g h i s t o r y ,d i s e a s eh i s t o r y a n db o d y m a s s i n d e x (B M I )b e t w e e n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an d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P >0.05).S e r u m L p -P L A 2l e v e l i nt h e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w a s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t h a t i n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P <0.05).(2)A m o n g 49p a t i e n t sw i t h A I S ,t h e r ew e r e19m i l dc a s e s ,16m o d e r a t ec a s e sa n d14s e v e r e c a s e s .T h e r ew e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 s e r u m L p -P L A 2l e v e l s a n dN I H S S s c o r e a m o n g t h e m (P <0.05).(3)A m o n g 49p a t i e n t sw i t h A I S ,t h i r t y -f i v e p a t i e n t sh a d g o o d p r o g n o s i sa n d14h a d p o o r p r o g n o s i s .T h e r ew a sn o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i n t h eT O A S T (T r i a l o fO r g 10172i n A c u t eS t r o k eT r e a t m e n t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b e t w e e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g o o d p r o g n o s i s a n d p o o r p r o g n o s i s (P >0.05).P a t i e n t sw i t h g o o d p r o g n o s i sh a da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sh o r t e r p e r i o d f r o mo n s e t t oh o s p i t a l i z a t i o n ,a n d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l o w e r s e r u m L p -P L A 2l e v e l t h a n t h o s ew i t h p o o r p r o g n o s i s (b o t h P <0.05).(4)M u l t i v a r i a b l e l o g i s t i c r e g r e s s i o na n a l y s i s s h o w e d t h a t a g e a n d s e r u m L p -P L A 2l e v e lw e r e t h em a i n f a c t o r s a f f e c t i n g t h e p r o g n o s i s o fA I S (P <0.05).C o n c l u s i o n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A I S ,a h i g h s e r u mL p -P L A 2l e v e l i n d i c a t e s a p o o r c o n d i t i o n ,w h i c h i s a r i s k f a c t o r f o r t h e p r o gn o s i s o fA I S .K E Y W O R D S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 ;p h o s p h o l i p a s e sA 2;p r o gn o s i s ㊃513㊃‘临床荟萃“ 2023年4月20日第38卷第4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A pr i l 20,2023,V o l 38,N o .4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为我国脑卒中最常见类型,约占脑血管病70%[1]㊂由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存在障碍,使得此供血区缺氧缺血,导致脑组织软化㊁坏死等,因此具有高病死率㊁高致残率㊁高发病率等特点[2]㊂近年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成为公共卫生重大问题之一[3]㊂相关报道提示[4],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极为复杂,涉及多环节,其中重要病因为动脉发生粥样硬化㊂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 i p o p r o t e i n-a s s o c i a t e d p h o s p h o l i p a s e A2,L p-P L A2)源自炎症细胞,可在B载脂蛋白的作用下,结合高密度㊁低密度的脂蛋白,在导致血管内皮损伤的同时,引起泡沫细胞出现㊁沉积,最终形成粥样斑块,增加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风险[5-6]㊂研究结果显示,L p-P L A2不仅是粥样硬化炎症重要标志物之一,而且是预测心脑血管相关疾病重要的标记物[7-8]㊂L p-P L A2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的恶化程度相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预测起着重要的作用[9]㊂不过,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性期, L p-P L A2水平变化情况尚存在争议,且其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相关性尚不清楚[10]㊂基于此,本研究探讨L p-P L A2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现报道如下㊂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从2021年4月21日-2022年4月21日本院接诊的人群中,选取49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选取4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㊂其中,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41~ 77岁,平均(62.54ʃ9.18)岁㊂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3例;年龄42~78岁,平均(63.28ʃ9.73)岁㊂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㊂1.2纳入标准观察组资料完整且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家属知情同意;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相符[11];发病时间在24小时以内;初次发病㊂对照组既往无脑血管病病史,经体检时影像学证实颅内无新发及陈旧性缺血性脑梗死病灶㊂1.3排除标准肝肾功能存在异常;有免疫性疾病;脑出血㊁恶性肿瘤及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等㊂1.4方法观察组在4.5小时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采用0.9m g/k g阿替普酶静脉滴注,其中10%在最初1m i n内静脉推注,其余90%药物持续静脉滴注1h,溶栓完成后予以抗血小板聚集㊁营养脑神经等常规治疗㊂收集两组年龄㊁性别㊁饮酒史㊁吸烟史㊁高血压㊁糖尿病及冠心病史和体重指数;收集观察组发病到住院的时间㊁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 O A S T)的分型[12],包括心源性脑栓塞(c e r e b r a l e m b o l i s m,C E)㊁小动脉的闭塞卒中(s m a l l-a r t e r y o c c l u s i o n L a c u n a r,S A A)㊁大动脉的硬化卒中(l a r g e-a r t e r y 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L A A)㊁不明原因的缺血性卒中(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 o f u n k n o w n c a u s e, S U E)㊁其他原因缺血性卒中(i s c h e m i cs t r o k e f r o m o t h e r c a u s e s,S O E)㊂检测L p-P L A2㊂于晨起空腹时,采取两组4m l 静脉血,在室温下静置半小时,以3000r/m i n离心,持续15m i n㊂将上层血清分离到新试管中,选择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L p-P L A2水平[13]㊂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㊂观察组入院时,采取N I H S S量表对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说明病情就越严重㊂轻度:N I H S S评分在5分以下;中度:N I H S S评分在5分及以上㊁15分及以下;重度:N I H S S评分在16分及以上[14]㊂评估预后㊂发病90天后采取改良R a n k i n量表(M R S)评估预后,分数越高,预后就越差㊂预后良好:M R S评分在2分及以下;预后不良:M R S评分在3分以上[15]㊂1.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输入S P S S21.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分析L p-P L A2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及预后的关系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影响因素,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两组比较应用t检验,多组比较应用方差分析㊂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应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㊂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两组一般资料㊁L p-P L A2水平比较观察组饮酒史㊁吸烟史㊁疾病史和体重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观察组L p-P L 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㊂2.2 L p-P L A2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关系在4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轻度有19例,中度有16例,重度有14例,3组L p-P L A2水平㊁N I H S 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2㊂㊃613㊃‘临床荟萃“2023年4月20日第38卷第4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A p r i l20,2023,V o l38,N o.4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表1两组一般资料㊁L p-P L A2水平比较T a b.1 C o m p a r i s o no f g e n e r a l d a t a a n dL p-P L A2l e v e l s b e t w e e n g r o u p s组别例数体重指数(x-ʃs,k g/m2)饮酒史[例(%)]吸烟史[例(%)]高血压[例(%)]疾病史[例(%)]糖尿病冠心病L p-P L A2(x-ʃs,μg/L)对照组4927.18ʃ2.2314(28.57)22(44.90)11(22.45)13(26.53)14(28.57)425.73ʃ158.31观察组4927.62ʃ2.4715(30.61)21(42.86)10(20.41)12(24.49)15(30.61)190.35ʃ69.26 t/χ2值1.1210.1230.2140.1390.9010.10112.53P值0.1230.7140.7350.8120.1780.217<0.01表2 L p-P L A2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及N I H S S评分关系T a b.2 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L p-P L A2l e v e l a n dA I S s e v e r i t y a n dN I H S S s c o r e病情程度例数L p-P L A2水平(x-ʃs,μg/L)N I H S S(x-ʃs,分)轻度19310.47ʃ90.684.93ʃ1.40中度16412.87ʃ122.149.65ʃ1.48重度14582.08ʃ143.2016.89ʃ1.52F值23.0152.146P值0.0000.0002.3 L p-P L A2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关系在4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35例预后良好,有14例预后不良㊂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在T O A S T的分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预后良好组发病到住院的时间显著短于预后不良组,L p-P L A2水平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 0.05),见表3㊂2.4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和L p-P L A2水平为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主要因素(P< 0.05),见表4㊂表3 L p-P L A2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关系T a b.3 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L p-P L A2l e v e l a n d p r o g n o s i s o fA I S组别例数发病到住院的时间(x-ʃs,h)T O A S T的分型[例(%)]C E S A A L A A S U E S O EL p-P L A2(x-ʃs,μg/L)预后良好354.83ʃ2.297(20.00)11(31.43)10(28.57)3(8.57)4(11.43)346.27ʃ104.51预后不良147.76ʃ2.833(21.43)4(28.57)4(28.57)1(7.14)2(14.29)589.76ʃ152.32 t/χ2值2.8700.0100.030.3841.4360.45211.561 P值0.0040.8220.7860.3840.3110.539<0.001表4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影响因素T a b.4 P r o g n o s t i c f a c t o r s o fA I S变量S E O R W a l dχ2值βP值95%C I下限上限性别0.2332.1993.4950.7620.0710.8723.249年龄0.1081.73617.0340.068<0.011.1821.207发病到住院的时间0.3271.6452.9810.7540.0670.8452.347 T O A S T的分型(L A A作为对照)S A A0.3020.6970.768-0.3150.3370.5021.307 C E0.6180.2293.627-1.1920.0640.2111.096 S O E0.2381.8023.3050.6250.0790.8532.913 S U E0.3160.9250.978-0.2960.4030.5123.022 L p-P L A20.2645.31227.0341.745<0.012.9847.9293讨论L p-P L A2是活化血小板的一种乙酰类水解酶,由炎性因子产生,可对炎性因子的表达㊁白细胞的趋化起到促进作用,让粥样硬化形成斑块,在增加斑块不稳定性的同时,导致血栓形成㊁心血管相关事件发生等[16]㊂作为炎症的标志物之一,L p-P L A2已被临床用在心血管相关疾病危险性因素评价中,且作为诊断特异性炎症指标之一[17]㊂原因有两点:第一,在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外周循环内,大量血小板发生了过度性活化,使得大量活化因子被释放,在激活了单核巨噬系统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L p-P L A2;第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梗死灶内,周围会有大量炎症因子被释放出来,这些炎症因子激活了单核巨噬系统,使得被激活单核细胞释放出大量L p-P L A2㊂本研究结果表明:(1)观察组L p-P L 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显示,L p-P L A2可促进P A F㊁氧化性卵磷脂的水解,生成氧化游离的脂肪㊃713㊃‘临床荟萃“2023年4月20日第38卷第4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A p r i l20,2023,V o l38,N o.4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酸,在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的同时,加大斑块的易损性,其活性是影响粥样硬化独立性危险因素,其含量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存在独立相关性㊂因此相关研究提示,L p-P L A2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预测㊁危险性分层中有重要应用价值[18-19]㊂(2)本研究以N I H S S量表为依据,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进行了划分,包括轻㊁中㊁重三个级别㊂结果发现,患者L p-P L A2水平㊁N I H S 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㊂说明L p-P L A2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的发展有密切关系㊂因此,在判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时,可通过观察L p-P L A2水平来掌握患者病情程度,为后续应用治疗方案提供科学参考㊂(3)为了研究L p-P L A2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本研究在观察组出院3个月之后,采取M R S量表对其进行评估,划分成35例预后良好㊁14例预后不良㊂结果提示,患者发病到住院的时间越短㊁L p-P L A2水平越低,预后就越好㊂因此,为了获得良好预后效果,应尽量缩短患者发病到住院的时间㊂同时,在检测预后效果时,可将L p-P L A2水平作为关键预测指标㊂(4)本研究提示年龄和L p-P L A2水平为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主要因素,说明L p-P L A2水平的升高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有密切关系㊂因此,在治疗时,需科学选择治疗的药物㊁方法,以此降低有关因素对预后影响[20]㊂但本研究因纳入样本量较少,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故临床仍需大样本量研究㊁扩大研究范围,进一步证实结果真实性㊂综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L p-P L A2水平越高,患者病情就越严重,L p-P L A2水平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危险性因素㊂参考文献:[1]J o l u g b oP,A r iën sR A S.T h r o m b u sc o m p o s i t i o na n de f f i c a c yo f t h r o m b o l y s i sa n dt h r o m b e c t o m y i na c u t ei s c h e m i cs t r o k e[J].S t r o k e,2021,52(3):1131-1142.[2]朱子煜,王磊,王祖华,等.血清L p-P L A2㊁P A R K7㊁E P O水平变化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 I H S S评分㊁C I M T的关系[J].中国医师杂志,2020,22(8):1204-1207.[3]李绍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分析[J].蛇志,2020,32(2):161-163.[4]白如玉,郭晓贤,郝美美,等.阿加曲班联合乌司他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L p-P L A2和A D AM T S-1水平的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20,34(5):434-438.[5] L iJ,C a o T,W e i Y,e t a l.A r e v i e w o f n o v e lc a r d i a cb i o m a r k e r s i nac u t eo rc h r o n i cc a rd i o v a s c u l a rd i se a s e s:T h er o l e o f s o l u b l e S T2(s S T2),l i p o p r o t e i n-a s s o c i a t e dp h o s p h o l i p a s eA2(L p-P L A2),m y e l o p e r o x i d a s e(M P O),a n dp r o c a l c i t o n i n(P C T)[J].D i sM a r k e r s,2021:6258865. [6]杨远芳,滕跃华.血清L p-P L A2㊁R D W水平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2,42(8):1930-1936.[7] M e n d e l s o nS J,P r a b h a k a r a nS.D i a g n o s i s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o ft r a n s i e n t i s c h e m i c a t t a c ka n da c u t e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Ar e v i e w[J].J AMA,2021,325(11):1088-1098.[8]邓余杰,范林清,张涛.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关系[J].临床荟萃,2021,36(2): 112-116.[9]刘晓腾,单伟超,侯瑞田,等.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㊁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J].临床荟萃,2021,36(1):25-29.[10]朴清花,刘秋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2): 11-13+21.[11]李雪峰,王清芳,冯玉凤.L p-P L A2㊁A n n e x i nA2与溶栓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J].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1,38(4):301-306.[12]郝羽.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J].中国民间疗法,2021,29(9):88-91.[13]李岚欣,李波,何强华,等.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㊁缺血修饰蛋白及血小板活化因子对缺血性脑卒中病情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23): 4061-4064.[14]杨保华,付胜,伏冬梅.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及对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㊁同型半胱氨酸㊁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0,17(6):79-82. [15]曹莉梅,蒋宾,廖远高.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20,37(10):877-880.[16] L v S L,Z e n g Z F,G a n WQ,e t a l.L p-P L A2i n h i b i t i o np r e v e n t sA n g I I-i n d u c e dc a r d i a c i n f l a mm a t i o na n df i b r o s i sb yb l oc k i n g m a c r o p h a g e N L R P3i n f l a mm a s o m ea c t i v a t i o n[J].A c t aP h a r m a c o l S i n,2021,42(12):2016-2032.[17]付增源.血清L p-P L A2㊁P L R水平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 I H S S评分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J].医学检验与临床,2022, 33(4):48-51.[18]宋雪云,王少伟,吴胜峰,等.癫狂梦醒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风痰阻络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2,30(3):89-93,102.[19]单娜,赵丽,林晓东.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对L p-P L A2㊁s C D40L的相关性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2,37(6):754-758.[20]李一璐,周亚军,任晨曦,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R B P4㊁L p-P L A2及M C P-1水平表达及其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11):2086-2090,2027.收稿日期:2023-02-25编辑:张卫国㊃813㊃‘临床荟萃“2023年4月20日第38卷第4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A p r i l20,2023,V o l38,N o.4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脑梗死患者血液检验指标统计分析

脑梗死患者血液检验指标统计分析王洋; 王斯斯; 聂春【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20(026)001【总页数】4页(P53-56)【关键词】脑梗死; 血液检验; 指标升高; 指标降低【作者】王洋; 王斯斯; 聂春【作者单位】鞍山市中心医院立山院区神经内科辽宁鞍山 114032【正文语种】中文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由于脑部供血障碍、缺血和缺氧导致的局部脑组织软化坏死。
根据发病机制,脑梗死通常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3类。
脑梗死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占全部脑卒中的80%左右,给患者个人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目前,脑梗死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的影像学技术,虽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但影像学改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且对医疗条件有较高的要求。
国内针对脑梗死患者根据血液检验数据进行大样本量统计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研究通过对脑梗死患者的检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对脑梗死病症可能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检验指标,从而提高对脑梗死的预防,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某三甲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570例脑梗死患者的血样(全血、血清、血浆),其中男328例,女242例;年龄31~89岁,平均(62.60±11.89)岁;检验指标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凝血等相关指标共计116项,所有检验数据共计50 605条(某些患者的检验指标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过多次检查,本研究纳入3个月以上重复检查的指标,排除3个月以内重复检查的指标),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仪器与试剂血常规检测所用仪器为:西斯美康血球仪XE-2100,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检测所用仪器为:罗氏cobas c50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凝血检测所用仪器为:西斯美康CS5100全自动血凝仪。
各检测项目所用试剂为仪器配套试剂。
1.3 检测指标的处理对所有相关检验指标(共计116项)的数据进行处理:①筛选检验结果在异常范围的数据;②将异常检验结果划分出升高(大于正常范围上限)的数据和下降(小于正常范围下限)的数据;③计算每个检验指标相应的异常率、升高率和下降率;④筛选出改变趋势一致的指标进行统计。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TOAST分型标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TOAST分型标准在临床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出定位及定性诊断比较容易,但在病因诊断方面是比较困难的。
目前国内外尚缺少通用的病因诊断标准。
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OSAT)亚型分类标准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学分类标准。
该标准来源于一个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研究。
TOAST亚型分类标准侧重于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学分类,根据这一分类方法提出的大、小血管病变学说在脑梗死的发病机制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
1993年该标准公布以来[24],已得到临床广泛认可。
目前,常用的脑血管病分类方法还有: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
OCSP完全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分型,以便在影像学尚不能清楚显示梗死灶时,判断病灶部位和病情轻重,有快捷、简便、重复性好的优点[5]。
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进展,可以清晰准确地显示梗死灶的部位和大小,因而又产生了影像学分型[6]。
在多种临床和影像学分型方法中,哪一种分型标准对脑梗死的病因、预后判断以及指导治疗最准确,是临床非常关注的问题。
由于TOAST亚型分类标准侧重于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分型,在临床应用中有较好的可信度,因此,TOAST分型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用TOAST分型标准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表现、转归、康复等方面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其有助于临床医师对不同亚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治疗及康复措施中更加有针对性[7]。
1 TOAST亚型分类标准根据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实验室检查,TOAST将缺血性脑卒中分为5个类型,各类型的病因不同,具体分类标准如下。
1.1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这一类型患者通过颈动脉超声波检查发现颈动脉闭塞或狭窄(狭窄≥动脉横断面的50%)。
血管造影或MRA显示颈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50%。
其发生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
患者如出现以下表现,对诊断LAA有重要价值,(1)病史中曾出现多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多为同一动脉供血区内的多次发作;(2)出现失语、忽视、运动功能受损症状或有小脑、脑干受损症状;(3)颈动脉听诊有杂音、脉搏减弱、两侧血压不对称等;(4)颅脑CT或MRI检查可发现有大脑皮质或小脑损害,或皮质下、脑干病灶直径>1.5 cm,可能为潜在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5)彩色超声波、经颅多普勒超声(TCD)、MR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可发现相关的颅内或颅外动脉及其分支狭窄程度>50%,或有闭塞;(6)应排除心源性栓塞所致的脑卒中。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脑卒中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已成为影响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多发于老年人群,但由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卒中发作也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目前,青年缺血性脑卒中还没有统一的年龄标准,国内应用较多且被广泛认可的是指发生在18~45岁年龄段之间的缺血性脑卒中[1]。
据统计,青年脑卒中约占全部脑卒中的比例高达15%~18%[2]。
相较于老年患者,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病因及预后更加复杂[3]。
脑卒中的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青年人作为社会劳动的主要承担者,青年脑卒中带来的危害比老年人更大。
因此,目前急需在这一特定人群中确定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预后等更多信息,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
本研究以284例45岁以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回顾性收集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1月—2019年12月入院的符合条件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284例作为病例组。
同期收集284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纳入标准:年龄在18~45周岁之间;诊断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版[4],经头颅CT或头颅MRI证实符合脑梗死诊断,并显示与临床症状相符的责任病灶;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发病时间在一周之内;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资料完善。
排除标准:既往有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年龄>45岁或年龄<18岁者;因其他疾病导致严重运动或感觉功能残疾者;其他非脑梗死的血管性疾病者;各种原因而不能完成相关检查者。
1.2 研究方法1.2.1 资料收集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脑卒中分类);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及其他心脏疾病、脑卒中家族史);个人史(吸烟、饮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