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苏州园林 叶圣陶.ppt

合集下载

《苏州园林》ppt课件

《苏州园林》ppt课件

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自古以来被人们誉为“园林之城”,其盛名享誉海内外。 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00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 位和价值,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 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实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在 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将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 文化遗产名录。
到……的顺序介绍事物,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或事物发展的规律),调 换后不合逻辑。注意:总分关系中,分的部分与总的部分要相照应,调换 后就不能照应了。
第3至6段的段落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不能调换。因为第3至6段分别介绍了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
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如果调换了顺序,就不能与第 段的四个“讲究”一一照应了,使说明不够严谨。
[答题思路] (1)表态(一般为不能调换);(2)阐释原因,原文采用由……
2.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V S
3.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V S
4.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V S
讲究每一个角 落的图画美
讲究色彩的搭配 讲究门、窗的图案美
逻辑顺序
请你说说说明文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
请你说说说明文语言具有那些顺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现学现用
请你找出文中能体现说明文严谨准确的句子
3.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举例子:
1.加入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绝不雷同。池沼或河道 的边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任其自然。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桥梁和石岸的例子,具体准确地 说明了池沼和花草绝不雷同,任其自然的特点

13 《苏州园林》ppt课件1

13 《苏州园林》ppt课件1

多音字


)依据、根据、证据 )拮据



( chèn )称职、匀称、称心如意 称 (chēng)称呼、称号、称臣、称叹
串句记忆
①据( jù )他观察,这位新来 的同志生活很拮据( jū ); ②他始终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和 “人民教师”这个称(chēng )号相 称( chèn)。
解释下列词语。
第二层(⑦~⑨)
从小处、细处进一步说明苏州园 林的图画美。
第三部分⑩:指出苏州园林的美还 不止以上所说的这些。
文章的结尾句话有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但留有余地,使人不断回味 和思考,激起读者一游苏州园林的愿望。
狮子林 沧浪亭 留 园
吴江退思园 环秀山庄 耦 园
网师园1 网师园2
拙政园1 拙政园2
(这个词形象地表明它继承了古代园林艺 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 典范性。)
3、第2段写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 为什么要写游览者的感受?
这一段是从游览者的感受这一侧 面烘托苏州园林之美。园林是供 人游览的,用游人的观感很能说 明园景的特色。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 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 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句中带 点的词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 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复习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2、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 常见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复习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3、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下定义、列数 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列图表、作诠释 、摹状貌、引资料等。
复习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苏州园林》PPT优秀教学课件

《苏州园林》PPT优秀教学课件

整体感知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作者对其总体印象如何?
说明对象:苏州园林;
总体印象:苏州园林是我 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 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 园林的影响。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善的图画。
3.文章是 怎样分项说 明苏州园林 的特征的?
一、作者简介
叶圣陶
(1894~1988)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 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 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 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 版有《叶圣陶全集》。
二、生字学习
轩榭
( xuān xiè )
重峦叠嶂( luán zhàng )
苏州园林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课件
导入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西湖美,苏州什么美?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我国现代著名作 家,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22岁之前一直生活在苏州,他 不仅对苏州园林有着深厚的感情,还有着深入的研究。这 节课我们就跟随叶圣陶先生的介绍,一起走进苏州园林。
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 嶙峋:枯瘦的样子。 镂空: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点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方案。

经历: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重峦叠嶂:重重的山峰,层层的峭壁。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奇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的创造性构思)。 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的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 珠光宝气:珍珠与美玉发出的光辉。 艳丽照眼:鲜艳丽丽,使人眼明目亮。

《苏州园林》ppt课件

《苏州园林》ppt课件

再读课文,思考:
1、第一段哪个词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重要地位? 2、找出文中最能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即设计理念)的句 子? 3、第二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4、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内容与第二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第一段哪个词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重要地位?
明确:“标本”
标本:这里有典范、代表的意思。准确而形象的点出了苏州园林在 我国园林中的代表性地位。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 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有 《稻草人》等,作品收在《叶圣陶集》 里。
背景知识
本文选自《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略有删节。原题为《拙政 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1979年初,香港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 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便邀请叶圣陶写一篇序文,叶圣陶欣然允 诺。后因故摄影集未出版,序文被《百科知识》所用,题为“拙政诸 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这正是叶圣陶对苏州园林眷恋深情的自 然流露和生动描写。
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说明方法:列数字 作用:“一百多处”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 准确说明了苏州园林数量之多。
说明方法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 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说明方法:作比较 作用:将苏州园林的建筑不对称性与其他建筑的对称性 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具有充 满自然之趣的布局美。
说明方法
文中恰当使用了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 摹状貌等多种说明方法,突出了苏州园林的 特征。

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
请你运用学过的说明方法介绍 你身边的一种事物。
主旨概括
本文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 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 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 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 设计者、匠师们的别具匠心 和杰出的艺术创造力。

《苏州园林》ppt课件

《苏州园林》ppt课件

描写:
议论:
如“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 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 间……”写出了万木争荣的景象。
如“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 地园林的标本。”评价苏州园林在 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如“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 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 宝气……”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
如“我想,用图画来比方…… 是不讲究对称的。”评论不讲究对 称的美学原理。
①第一层(2):概括苏州园林总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 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②第二层(3—6):整体四个“讲究” 。 ③第三层(7—9):细处三个“注意”。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引人回味。
苏州园林的总特征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 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假山池沼的配合, 花草树木的映衬, 近景远景的层次。
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 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 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 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假山的堆叠, 是一项艺术而不仅 是技术。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落叶树和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 多种花树相间。
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 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 致的深度。
称“国文”,小学称“国语”, 身上兼而有之。
——臧克家
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
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
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
“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 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

《苏州园林》ppt课件

《苏州园林》ppt课件

检查预习
本文的体裁是__说__明__文___;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苏__州__园__林_; 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是__务__必__使__游__览__者__无__论__站__在__哪__个__点__上__,___
__眼__前__总__是__一__幅__完__美__的__图__画__。_______。
学习重点
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中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被列入世界文 化遗产名录;2000年,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和退思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 的扩展项目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检查预习
轩榭( xiè ) 丘壑( hè ) 蔓延( màn )
池沼( zhǎo ) 嶙峋(lín xún) 斟酌(zhēn zhuó)
欢 愉 。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隔而未隔,界而未界,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部美苏 看,州 ,使园 也游林 能览在 得者每 到即一 美使个 的就角 享极落 受小都 。范注
围重 的图 局画
极少用彩绘,白墙灰瓦与草木的绿色交相配合,安静闲适。
为何作者笔下的苏州园林会这么美呢?

拓展延伸 提升品味
拓展延伸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分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照 应
不讲究对称 都有假山和池沼

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
花墙和廊子充满层次
概括
具体
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门和窗注重雕镂 极少用里不再多写了。

《苏州园林》各段落的结构又有什么特点
苏州园林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
作者简介
·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 ·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苏州园林》:《拙政诸园寄深眷》的删改版,

【课件】第13课 苏州园林

【课件】第13课  苏州园林

xiè
轩榭
课堂检测
zhēn zhuó
斟酌
jiàn
相间
lòu
镂空
lín xún
嶙峋
qiáng
蔷薇
丘 hè壑 重 峦 叠zhàng 嶂
2 《苏州园林》的作者是叶圣陶,江苏苏州 人, 教育 家, 作 家,编辑家。
3.填空 ①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
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 完美的 图画 。
二 研读课文,理清结构和顺序
2 分析主体部分,理清说明顺序。 (1) 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为了达到 这个目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样做的? (2) 速读3-6节,看看依次写了什么? 与第2节中的四个“讲究”什么关系? (3)速读7-9节,看看依次写了什么?
逻辑顺序:
从主要到次要、从概括到具体、 从整体到局部、从原因到结果、 从特点到用途……
相间
lòu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镂空
qiáng
蔷薇


zhēn zhuó
斟酌
luán zhàng
重峦叠嶂
一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 重要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 才能透彻。
-------叶圣陶
二 研读课文,理清结构和顺序
1、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提示:可以先划出每段的中心句 ; 若无中心句,可找出重点词语或概括 大意。
②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 的
布局,讲究 假山池沼 的配合,讲究花草树 木的 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 层次 。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
叶圣陶


丘 云

岩 寺

《苏州园林》ppt课件

《苏州园林》ppt课件

2.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或多或 少”一词能否删掉?
答:不能删掉,因为“或多或少”表程度,表明各地园 林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但并非都受到很大的影响。如 果删掉,语言太绝对,不切实际。“或多或少”一词体现 了语言的准确性。
3.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 分是对称的。划线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
19 苏州园林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苏州园林的美,理清文章的写作 思路。 3.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 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 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 之》。他原籍是江苏苏州,所以对苏州园 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
答:“往往”是通常的意思,表明苏州园林中的水面假如成 河道模样,通常是安排桥梁,但不排除不安排桥梁的特殊情 况,如果删去就变成哪里都安排桥梁了,与事实不符。“往 往”一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自学检测二
2.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画线词“大多”能否删去? 为什么?)
答:不能删去。因为“大多”一词表数量,指大部分。如果 去掉,变成了所有,语言太绝对,不符合事实。“大多”一 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请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本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1.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往往有何作 用?) 2.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画线词“大多”能否删 去?为什么?) 3.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赞 叹”一词能不能换成“赞美”。)
自学检测二
1.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往往有何作用?)
打比方
①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多数是 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 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