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的价值结构

合集下载

艺术体操的审美价值和运动价值

艺术体操的审美价值和运动价值

艺术体操的审美价值和运动价值刘爱平(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部,湖南长沙410006)艺术体操是融舞蹈、音乐、体操、技巧、轻器械等体育和美育内容为一体的运动项目。

从艺术角度论,是门综合艺术。

它是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人体动作构成的一连串美象,是视觉艺术又是听觉艺术。

它要在规定的场地上、在规定的时间内借助绳、圈、球、棒带等轻器械完成一些规定动作,演化出一幕幕扣人心弦、令人美不胜收的运动图。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空间艺术也是时间艺术,给观众的形象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有动有静,动中寓静,虚实相生,因而不但有较高的运动价值,而且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如何挖掘提高艺术体操的审美价值,提高运动成绩呢?本文试作初步探讨。

1.来自运动主体的美感艺术体操是女子运动项目。

人体具有天生美感,女人体更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担不是一切人体都美,一切美也不可能集于一身。

悦目的容貌,动人的身段,修长的四肢,良好的柔韧,丰富的表情,高雅的气质等,都可以给人以美感。

艺术体操运动员的选才比其他运动项目对美的要求都严格,运动员给裁判的第一印象可直接影响裁判给运动员的评分,所以,选才十分重要。

美学中“黄金分割点”的理论告诉我们,一切美的物体其比例大致是:部分与整体之比是0.618:1,即一个美人的身段应当是其肚脐以下的长度与身高之比为0.618:1,凡符合或接近这个比例的都会身体匀称,比例协调,我们选才时不妨按这个比例进行。

至于柔韧、表情、气质都可以经过训练、培养、熏陶逐步形成。

在运动训练的同时适当开一些艺术课程,如美学基本常识、音乐欣赏、绘画欣赏、舞蹈欣赏等,如有条件可增开一些文学课程,如诗歌、散文欣赏等,提高运动员的美学素养和审美能力,这对艺术体操不无裨益。

运动员会自觉地运用和调动自己的情绪、感官,创出一些恰切表现音乐主题寓意的动作和表情。

教练员要通过各种手段为把运动员塑造美的形象,高质量地完成创编意图,夺取好成绩。

运动员则应通过艺术体操运动形式,充分地表现美、创造美,利用有限的时间空,身体条件、运动器械创造出美的极佳境界。

论艺术的人文价值与商业价值

论艺术的人文价值与商业价值

理 解 的 大 众 通 俗 趣 味 来 看 , 是 令 人 惊 奇 、 解 乃 都 费
至 于 困 惑 的 。 那 位 前 来 采 访 的 女 主 持 人 询 问  ̄ d, - t - 钢 创 作 这 支 乐 曲 的 想 法 是 什 么 。 显 然 她 也 是 被 作 品 不 同 凡 响 的 意 味 所 迷 惑 , 望 知 道 作 曲 家 在 当 希 代 西 方 那 样 高 度 商 业 化 的社 会 文 化 环 境 中 为 什 么 不 随 俗 从 众 搞 商 业 性 的 东 西 , 要 创 作 这 样 晦 涩 却 深 奥 孤 芳 自赏 的 精 英 艺 术 作 品 。 也 许 她 心 目 中 的  ̄- 钢 是 一 个 孤 傲 弃 世 的 完 美 主 义 者 。 但 后 者 的 - t d, 回答 却 令 她 、 令 许 许 多 多 中 国 观 众 深 感 意 外 : 也 叶 小 钢说 他创 作 这样 的作 品 是 出 于商 业需 要 。据说 与他 签 约 的 出版 商 希 望 他 写 一 支 能 够 把 西 方 、 中 国 和 其 他 东 方 文 化 这 三 种 音 乐 因 素 结 合 在 一 起 的 作 品 , 便 应 出 版 商 之 约 而 写 了 这 支 《 八 与 乐 他 尺 队 》; 这 支 乐 曲 中 , 本 的 音 乐 观 念 和 结 构 是 西 在 基 方 的 。 曲和 指挥 是 中 国人 , 独 奏 乐器 “ 八 ” 作 而 尺 及 其 演 奏 者 又 来 自 日 本 , 而 正 好 满 足 了 出 版 商 的 因 要求 。
白 雪 ” “ 里 巴 人 ” 矛 盾 就 自然 而 然 地 变 成 了 与 下 的
人 文价 值 与 商 业 价 值 的 矛 盾 。 越 是 浅 易 的 、 俗 通 的甚 至鄙 俗 的 , 受 面 就 可能 越 广 , 业价 值 也 就 接 商 因此 可能 越 高 , 人 当然也 会 越 感 兴趣 , 而通 过 商 从

艺术论方法

艺术论方法

艺术论方法是指研究艺术的方法和理论,它包括了多种不同的方法和理论,如形式主义、象征主义、社会历史主义、心理学、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艺术论方法:
1. 形式主义:强调艺术作品的形式和结构,认为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其形式的完美和独特性。

2. 象征主义:强调艺术作品的象征意义和符号,认为艺术作品是一种象征和表达,可以传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3. 社会历史主义:强调艺术作品与社会历史背景的关系,认为艺术作品是社会历史和文化的产物,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特征和变迁。

4. 心理学:强调艺术作品与人类心理的关系,认为艺术作品可以反映人类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同时也可以影响人类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5. 结构主义:强调艺术作品的结构和语言,认为艺术作品是一种语言系统,可以通过分析其结构和语言规则来理解其意义和价值。

6. 后现代主义:强调艺术作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认为艺术作品是一种多元化和相对的现象,没有固定的意义和价值。

不同的艺术论方法有不同的研究重点和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分析艺术作品。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合适的艺术论方法。

第八章艺术的审美价值_艺术美学

第八章艺术的审美价值_艺术美学

第八章艺术的价值结构本章将以宗白华和莫里茨·盖格尔的三种价值结构论为基础,按照审美价值(即形式价值)、真理价值(认识价值和启示价值)、娱乐价值、教化价值(伦理价值)、象征价值(即符号价值)五个方面予以论述。

第一节审美价值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存在的对应物,是存在的一种天然的质性;从创作的意义上说,价值是被建构、被创造的;从评价或鉴赏的意义上说,价值是被发现的,而不是被创造的。

米·杜弗海纳说:“价值就是对象,因为它作为对象的本原和目的让位于对象的中心.创造价值,就是创造对象。

创造审美价值,就是生产带有意义、开创新风格和传达新世界的信息的新作品。

”图8—1 丁托莱托最后的晚餐图8—2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审美价值可以说是艺术的第一价值,或者说是艺术的自律性价值。

艺术之所以是艺术,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其区分性标志,就是审美价值;艺术作品或艺术形象之所以是“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其判断标准就是审美价值。

杜夫海纳说:“价值就是对象之所以成为有价值的对象的东西,它不是任何外在于对象的东西,而是对象符合自己的概念、完成自己的使命时的对象本身.”审美价值是艺术作品的可识别性特征。

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都是一个个别性和差异性的存在。

在艺术世界之中,每一个作品都凭借其审美的(有时也包含别的因素)能量和引力占据着自己应得的位置.虽然每一个作品所占据位置的大小和重要性会各有不同,但是,一部作品一旦获得时代和历史的认可,一般地说,其他的作品,即使是同一题材同一主题的作品,是不可能动摇其地位的.因为进入艺术世界的入场券并不受名额的限制。

在艺术世界里没有类似体育竞赛那样的退一进一的规章;艺术运行的规律并没有为作品之间的相互抵消或谋杀提供机会,而艺术审美体验的规程则宣告,此艺术作品永远不可能取代彼艺术作品。

西美尔说:“只要客体是仅仅有用的,它们就是内在可变换的,并且每一件都能够被别的有同样用处的东西所代替。

概述艺术结构与艺术语言

概述艺术结构与艺术语言

概述艺术结构与艺术语言艺术结构与艺术语言是艺术作品具体存在的形式,艺术作品基本上都是由内在的结构和外显的艺术语言两种形式因素构成,结构通常称内部形式,艺术语言通常称外部形式。

艺术结构是指作品中各个局部之间、题材各因素之间的内在关联与组织的样式。

艺术语言指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不同类型艺术作品结构和语言的表现形态又各不相同,下面根据工作实际,以造型艺术为例对艺术结构与艺术语言进行说明。

一、造型艺术的艺术结构造型艺术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的独特的艺术魅力,运用点线面、形光色等造型手段,运用表现、再现等艺术表现手法在空间中塑造具体的、个性化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创作主体的审美感知和审美理想的艺术。

我们知道,造型艺术是依赖于视觉欣赏和感受的视觉艺术,它是运用点线面、形光色等造型手段,在二度空间中塑造具体的、个性化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创作主体的审美感知和审美理想的艺术。

它的独特之处在于,正是因为它的造型必须是在空间上展开,这才为空间创造出人们所需要的立体幻觉提供了可能,艺术家利用人类视觉的虚幻创造出空间上的立体,这无疑是空间给富于想象的聪慧的艺术家们提供了创造的土壤,也为开拓空间构成的抽象、装饰绘画提供了解构意义上的需要;正是因为它的视觉直观性,艺术家们才会运用跃动的笔触或强烈的光影给视觉以温柔的爱抚之后让你觉得余音未尽,余味无穷;也正是因为它是静态的画面,艺术家们才可能去力图冲破这一凝固而又单纯的二维空间,运用生活中最具启发性的一瞬来展现这一瞬的前前后后。

德国美学家莱辛说:“绘画在它的同时并列的构图里,只能运用动作中的某一顷刻,所以就要选择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顷刻,使得前前后后都可以从这一顷刻中得到最清楚的理解。

所有造型艺术形式及整个艺术创作过程中,都会涉及到结构问题,结构是一种普遍的存在。

没有合适的结构,就不会有明确的外在形式。

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为了更好地突出主题,塑造艺术形象,必须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前后内容如何过渡和照应,情节、场面如何处理,环境如何布置,各个部分如何安排,如何处理浓墨重彩重点描绘,何处只要轻描淡写粗线条勾勒,哪里该张,哪里该驰,开头和结尾如何呼应等,都属于艺术结构的范畴。

辩论辩题的艺术价值

辩论辩题的艺术价值

辩论辩题的艺术价值正方,艺术价值是主观的,每个人对艺术作品的价值观可能不同,但是艺术作品本身的存在就具有一定的价值。

首先,艺术作品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激发人的情感和想象力。

例如,莫奈的《睡莲》系列作品以其绚丽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其次,艺术作品可以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类情感,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社会意义。

例如,梵高的《星夜》描绘了他对于自然和宇宙的独特理解,成为了后世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最后,艺术作品也可以成为人们交流和沟通的媒介,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因此,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对于人类社会和个体情感都具有重要意义。

反方,艺术价值是主观的,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具有价值。

首先,一些艺术作品可能只是艺术家个人的情感宣泄,缺乏普遍性和深刻的内涵,因此其艺术价值较低。

例如,一些当代艺术作品过于抽象和难以理解,使观众难以产生共鸣。

其次,一些商业化的艺术作品可能只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创作,缺乏真正的艺术灵感和创造力,其艺术价值也值得商榷。

最后,一些艺术作品可能涉及到道德和伦理问题,其价值观也受到质疑。

例如,一些争议性的艺术作品可能引发社会争议和抵触情绪,使其艺术价值受到质疑。

因此,艺术作品的价值并不是绝对的,需要通过客观的审美标准和社会反馈来评判。

正方,虽然艺术价值是主观的,但是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意义。

正如奥斯卡·王尔德所说,“艺术是人类精神的最高表现形式。

”艺术作品通过艺术家的创作和表达,可以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激发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例如,莫奈的《睡莲》系列作品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宁静和美丽的世界,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

这种情感共鸣和美的享受,就是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

反方,尽管艺术作品可能具有一定的情感共鸣和美的享受,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具有艺术价值。

艺术作品的价值需要通过客观的审美标准和社会反馈来评判。

例如,一些商业化的艺术作品可能只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创作,缺乏真正的艺术灵感和创造力,其艺术价值也值得商榷。

钢琴曲《庆翻身》艺术价值分析

钢琴曲《庆翻身》艺术价值分析

钢琴曲《庆翻身》艺术价值分析1. 引言1.1 概述钢琴曲《庆翻身》艺术价值分析钢琴曲《庆翻身》是一首具有深厚艺术价值的音乐作品,它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和音乐表现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钢琴曲的音乐表现力、曲调的结构与旋律、歌曲的情感表达、音乐与社会背景的关系以及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来深入探讨这首曲目的艺术价值。

钢琴曲《庆翻身》不仅是一首美妙动听的音乐作品,更是反映社会现实和情感体验的载体。

通过对这首曲目进行全面的艺术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背后蕴含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对钢琴音乐的新思考和启示。

2. 正文2.1 钢琴曲的音乐表现力在钢琴曲中,音乐表现力体现在曲调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上。

《庆翻身》这首曲子中采用了多样的音乐元素和技巧,如快速的音符变换、丰富的音色变化等,使整个曲子充满了活力和张力。

曲调的跌宕起伏和情绪的转折也进一步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引起听众情感的共鸣。

钢琴曲的音乐表现力还体现在演奏技巧上。

演奏者通过对音符的处理和强弱的掌握,能够更好地表现音乐的情感和内涵,使曲子更加动人。

在《庆翻身》这首曲子中,演奏者需要有较高的演奏技巧和感情投入,才能真正将作曲家的意图传达给听众。

钢琴曲《庆翻身》在音乐表现力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准。

通过曲调的结构和演奏者的技巧,这首曲子能够生动地表达出作曲家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感动。

钢琴曲的音乐表现力对于曲子的演绎和欣赏至关重要,也是其艺术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曲调的结构与旋律曲调的结构与旋律在钢琴曲《庆翻身》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首曲子采用了富有层次感的音乐结构,使得整个曲子的节奏感十分强烈。

曲调的变化让听众可以感受到情绪的起伏,带来了一种紧张与舒缓交替的美感。

旋律方面,钢琴曲《庆翻身》的旋律优美动人,其瞬间的音调变化和旋律线条的流畅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配合丰富多彩的节奏变化,曲子旋律的丰富性和变化性极大增加了作品的表现力,使得听众在欣赏中不会感到单调,而是充满了惊喜和享受。

艺术美学总结

艺术美学总结

一、填空1、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体现。

2、《泉》是杜桑的作品。

3、《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作者是保罗高更。

4、《蓝色多瑙河》的作者是涅尔,圆舞曲《蓝色多瑙河》的作者是小约翰施特劳斯.5、审美,本意是感性或感性认识。

6、席勒把诗划分为素朴的和感伤的两种类型。

7、当代杜桑的《泉》和约翰凯奇的《4分33秒》以惊世骇俗的反叛方式挑战了经典的艺术规则。

8、中世纪园林主要有两类:修道院式、城堡式。

9、中国皇家园林代表是颐和园和避暑山庄。

10、我国最早的创作理论著作是《考工记》。

11、京剧的唱腔以徽剧的二黄和汉剧的西皮为主。

12、黑格尔指出情感表现是音乐的最基本内容。

13、音乐的媒介是一种有组织的乐音。

14、美学这个词源于古希腊语,本意是对感观的感受。

15、艺术的基本元素:符码、意象、情感和意义四个单位.16、雕塑是的一座城市的精神意义、文化象征意义(纪念意义)、和景观意义,相互交织而又相辅相成.二、名词解释1、什么是艺术?·艺术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形式或结构,或者说,是一种有意义的、高级的形式和结构.艺术都是以一种相对统一的、富有内涵的形式和结构呈现出来的。

·艺术与非艺术的分野:①功利性的有无和独异性的有无②想象力的有无③创作活动中自由意志的有无④技术是可重复的也是可替代的,艺术则不行⑤艺术是为了审美娱乐、确证和完善生命2,、什么是反艺术?是指一种为标榜或现实艺术表现的个性化而采取的极端的反艺术传统和规则的行动(包括创作本身),其标志就是对传统的艺术语言的解构。

3、什么是反美学?其实就是对美学的传统规则和意义的拓展、反叛和超越.反艺术往往同反美学相关,反美学却不一定是反艺术.4、什么是意象?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在实境向虚境转化的时候,象与意开始融合,情与景形成统一,最后生成的具有审美意义的感性形象.5、艺术技巧:即专门化的形式操作的才能,是艺术家在创作中选择和处理各种素材、塑造形象所采用的适合的方法和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往哲学家讨论艺术本性的时候,首先要问:“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艺术”这个问题之所以讨论不清楚,是由其内在的性质决定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在本文展开的过程中会愈加明白。

现在我们换一个角度把这个问题代替掉——问艺术有什么样的价值结构。

如果艺术的价值结构得到了阐明,就可以看看,我们能否根据考察对象是否有这个完整的价值结构来判定它是不是艺术。

一开始就比较明了的是,价值本身不是实体性的存在,而艺术性从根本上也不在于实体性。

于是,以价值结构的概念来理解艺术,就可以避免在出发点上把非实体化的东西实体化。

我们将要阐明的是,任何东西,如果没有完整的艺术价值结构的话,就不是艺术;在多大程度上符合艺术价值结构的要求,就在多大程度上是艺术。

所以说,“什么是艺术的价值结构”基本上可以替代“什么是艺术”这个问题。

然而,我们一开始就要注意,讨论艺术的价值结构,与我们经常看到的以社会政治的尺度来衡量艺术有何价值是截然不同的,因为我们这里的核心词是结构[2],这个结构的完整性决定了艺术之为艺术的特质,而不管其对其他目的的实现是否有益。

因此,说某种东西是或不是纯粹的艺术,在多大程度上是艺术,并不与我们该不该接受这种东西有直接关系。

一、“有用”与“无用”之辩: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讲结构之前,我们先讨论一下价值概念本身的含义。

当然这里说的价值不是市场上的商品价钱,但也不是与其完全没有关系。

讲价值这个概念的时候,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有用的东西有价值,没用的东西没价值。

如果就按照这种说法去考量的话,我们似乎马上就可以断言,艺术没有价值。

这是因为,在一般的意义上,艺术是不能像工具那样拿来使用的;如果说艺术有时也可以有某种用处的话,那么艺术追求的也不是这个有用,这是艺术创造和工农业生产区别的主要所在。

如果我们以这种“有用”和“无用”的思路谈论价值,艺术的价值结构就无从谈起了,所以我们这里采用的价值概念,一定与日常生活中的工具价值观有所不同。

不过,说它们不同并不意味着否定它们的逻辑关系。

相反,这种对于有用与无用的日常区分,能引导我们继续往深层分析进而澄清价值概念的完整内涵。

我们先分析有用的东西,所谓有用的东西有什么特点呢,它就是有某种功能可以服务于某种外在的目的。

说一个工具性的东西对自己有用,是行不通的。

比如说,杯子有用可以盛水,水有用可以解渴,解渴有没有用呢,这个问题就有些尴尬了,因为解渴本身有用没用我们都会去解渴的。

先放下解渴为了什么这个问题不谈,但是为了解渴这水在这放着,我就把它喝了,所以说水有用,这个“用”是指向水外边的某种东西。

我们说什么东西有用,是就这东西对于它之外的某个目标、目的或者是功能而言的,这叫工具价值。

由于它把其它东西当作自己服务的对象,所以它没有内在价值,只有外在价值。

与这个工具意义上的“有用”相反的,是“有害”。

如果我渴了,你拿某种东西让我喝,喝完更是口干舌燥,那就是相对于我“口渴”而言的“有害”了。

当然,有更多的东西对于我的“口渴”来说,既无用又无害。

单就“有用”这一方面来说,一支扳手,一把改锥,一支钢笔,一块手表,都是典型的工具,都是典型的有用的东西。

人们一般说什么是有用的东西就是这些,大学里什么专业有用大家也是这样来理解的。

因为这种“有用”都要服务于其他的东西,因此可以说,工具价值不是自为的,而是为他的,是外在价值。

这样,工具价值就有三种:有用的、有害的、中性的。

与此相对应,我们可以将工具价值分为正价值、负价值、零价值三种。

相对于工具价值,就有终极价值。

这种区分,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就讨论过[3],往后的哲学家也有过很多的澄清。

所谓终极价值是什么呢?从工具的外在价值开始, a会因为b有用,b会因为c而有用,但后来最终退到一个不能退的参照的地方的时候,那个东西一定不能说是有用的。

比如说,人家问挣钱有没有用,回答是,挣钱有用啊,可以买房子、旅行,还有其它可以办的事情,为人们追求的生活内容提供便利或通途,所以你就可以说它有用。

除人造的工具外,自然界也有同样的问题。

面对自然界,为什么我们把地震、台风称为自然灾害,而太阳出来就不是,这都是这些事件相对于我们生活的内在要求起了什么作用而言的,灾害对我们生活的内在要求起了负面的作用,而太阳出来了,一般地是对我们的生活起正面作用的。

但是当你问享受有什么用没有、快乐有什么用没有、自由有没有用、尊严有没有用、等等,就有点不好回答了。

这些东西,有时有用有时没用,但归根结底,我们追求这些东西,首先并不是因为它们有用。

这些东西,我们是作为目的来追求的,而不是因为它们有外在的用处,我们才去追求。

他们基本没有用,有时甚至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后果,但如果总的看来还是值得追求的话,我们也会把不良后果看作必要的代价准备接受。

由此看来,我们碰到了另一种“无用”。

这种“无用”与刚才论及的工具的无用是不同的,这里的无用就是内在价值,或自为的价值,是一开始就超越“有没有用”的问题的终极价值。

而生活的内在要求本身,是不能问有没有用的,因为它是衡量一切东西有没有用的最终标准。

比如说,刚才提到的人造物的有用与有害的区分、自然灾害和一般自然现象的区分,就是以人的健康、安全、快乐、欲望等生活中“无用”的内在价值为衡量尺度的。

这类没用的东西是目的,对它有用的东西是自然物的功能或人为的手段,功能服务于人的需要才有意义,手段导向目的才成为手段,目的本身要靠手段来实现,而目的使手段得以成为手段。

工具价值中的正价值、负价值、零价值,必须对照这些“没用的”内在价值,看其发挥了何种作用,才能被理解。

所以,终极价值是内在的、自为的价值,是使工具价值获得工具性的价值。

这样看来,没用的东西重要还是有用的东西重要呢?当然无用的内在价值更重要,更为根本。

这样的理解,在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那里,就得到了清楚明白的阐述,当代的分析哲学家,更是以严密精确的方式做出了系统的论证,只是在人们的日常思维和社会实践中,这种关系常常被遗忘。

“重要”一词,我们平时往往只用在操作层面。

在这个层面上,所谓最“重要”就是自然因果序列上对操作过程的成功起决定性作用的事物。

对于一个土木工程师的职责来说,大楼的基础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支撑着整座建筑的重量。

基础没打好,上面的建筑工作做得再好,整体上也还是一个“豆腐渣工程”。

但是,撇开自然因果的关联,单从价值意义的关联看,就是相反的了。

这时,真正重要的就不是基础,而是基础上面的被使用的空间,因为基础是为可用空间的存在而建的。

如果没有基础就可以得到上面的可用空间(如太空站),我们就可以不要基础;但是如果不要可用空间我们仍能够建设基础(如烂尾楼),谁也不会去建设基础。

因此,从价值意义上看,基础的建设服务于可用空间的要求,处于从属的地位。

当然,这里的可用空间还不具有终极价值,只是比基础更接近终极价值而已。

所以,在意义层面,越接近人类生活内在价值的东西越重要,而“无用”的自为价值,就是最重要的了。

因而,事情并不像人们经常以为的那样,追求可见的实用价值与追求不可见的精神价值仅仅是两种偏好。

实际上,如果没有不可见的精神价值,其它很多东西的实用价值就荡然无存了。

除了基本生存需要的物质保证纯属物质价值外,其它貌似的“物质需要”说到底还是为精神需要服务的。

就是那种对豪宅、名车、时装等非常世俗的东西的追求,都是一种符号性的或炫耀性的精神追求,与生存的需要没啥关系。

当年的暴发户在夜总会一掷千金进行点歌竞赛,完全是为了达到一种心理的满足。

你可以指责这种精神需要是低俗的,但你不可能把它说成是一种物质需要。

而精神需要,基本属于生活本身的内在需要。

那么,人类生活的内在价值,除了生存需要,到底还有哪些内容呢?哲学家们在这里不太一致,有很多争议。

但无论如何,很少有人会把一些基本的项目排除出去,比如自由、快乐、尊严、情爱、创造、自我超越等等。

这些东西不是为了其它东西而存在,相反,生活中没有了这些东西,就等于失去了可以追求的内容。

当然,要有自由、尊严,必需在能活下去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所以生存是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这个条件,人和任何其他动物没有什么不同,不是人之为人的特殊所在。

但讲人的生活的内在价值,要集中在人所特有的东西上。

那么人所特有的生活的内在价值是什么呢?康德的道德哲学已向我们表明,追求自由、尊严是所有理性存在主体的内在规定,鲜有其他哲学家会否认这一点。

[4] 但另外一些东西,比如说知识,有些人认为它有内在价值,另一些人则认为知识是为了实用才值得追求,只有工具价值,没有内在价值。

从古到今的中国思想家,很少有把知识当作目的来推崇的。

但是西方的思想家却不一样,特别是哲学家,从古希腊到现在,他们大都认为知识本身就是值得追求的东西,具有内在价值。

当然,他们不会否认,知识也很有实用价值,“知识就是力量”。

人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实现当下的目标或施行自己的计划,就是一种自觉自为的生活。

除非是在相声小品滑稽戏里,没有一个神志清醒的人会说“我想活着,但我不想按照自己的意志活着”;或者是“我想说话,但不想按照我的意愿去说”。

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表达自身的东西,这是一个人的尊严。

尊严不是为了什么紧随而来的后果,而是为了肯定自己是一个主体的人。

尊严的内核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自己的事,而不是服从于外在的意愿、意志。

也就是说,我的尊严要求我不被外在的意志逼迫或操纵而使我违背自己的意志去说话、行动。

但是,如果我们的意志实现不了,是由于自然的原因,这就和尊严没有关系了。

所以说,按照自己的意图而不被人胁迫去做事,是维护尊严的要求,而不是因为这样就给你的生活带来其它的好处。

相反,维护尊严有时是要牺牲其它好处的,但我们有时还会为了尊严舍弃其它。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蒸包子蒸口汽”,诸如此类的民间谚语都印证了这一点。

此外,作为自由意志的载体,人是一种不同于被动客体的主体,而创造性则是人的主体性的一种直接肯定。

经济活动需要创造力,但就是不考虑经济活动,创造性也是有自足的内在价值的。

它是人的主体性对客体的把握和改造,使人的自由意志在客体上刻上印记、留下意义。

人因创造性活动而变得伟大,所以人们把最大的创造者称作上帝。

自我超越亦即自己挣脱自己的现状向自己设定的某种理想人格接近,这也是一种内在价值。

萨特说,人就是不断使自己变成自在自为的上帝的自为存在。

这种超越的意义不在于新我比旧我更有用,也并不是说超越完了就能制造出更多商品或赚到更多的钱;也许超越的结果是远离生产活动。

尽管这样,这种自我超越是人的内在价值、内在需要。

认识自我、自我超越是一种主体通过否定来达到自我肯定自我充实的活动,也是人的一种内在价值。

[5] 除了以上所述,内在价值也许还有其它内容,但我们这里不可能进一步深入讨论了。

对于我们将要讨论的艺术的价值结构的理解而言,确定了有这么一个内在自为价值的领域,也就足够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