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特点与利用保护

合集下载

滨海湿地保护与修复策略

滨海湿地保护与修复策略

滨海湿地保护与修复策略滨海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环境资源。

然而,由于城市化的加速以及人类活动的不可持续,滨海湿地正面临着严峻的威胁和破坏。

保护和修复滨海湿地已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滨海湿地保护与修复的策略,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首先,保护滨海湿地的重要性不能被低估。

滨海湿地是众多物种的栖息地和繁育地。

它们为许多候鸟提供了迁徙的休息和觅食的地方。

同时,滨海湿地还能防止沿海城市受到风暴潮和海浪的侵蚀,保护沿海地区的生活财产安全。

因此,保护滨海湿地对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的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保护滨海湿地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滨海湿地价值的认识。

公众的参与是保护滨海湿地的关键。

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和教育课程,可以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树立环保观念。

其次,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健全的保护体系。

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滨海湿地的管理,制定相关法规,严格执行,并加大对滨海湿地的执法力度。

同时,可以建立滨海湿地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区,以增加滨海湿地的保护力度。

另外,修复滨海湿地也是至关重要的。

滨海湿地一旦受到破坏,往往需要长时间才能自然恢复。

因此,积极采取修复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可以人工修筑滨海湿地的堤坝,阻止海水侵入,保持湿地的水位和植被的生长。

同时,可以引入一些抗盐碱的湿地植物,促进湿地的自然恢复。

此外,还可以利用生物修复技术,引入一些适宜的生物种群来加速湿地的修复。

除了以上提到的措施外,国际合作也是保护和修复滨海湿地的重要途径。

滨海湿地常常跨越国界,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多边合作机制,例如跨国的滨海湿地保护组织,可以帮助各国共享经验和资源,加强合作,共同保护滨海湿地。

总而言之,滨海湿地保护与修复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安全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法律法规、推行修复措施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修复滨海湿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探析我国湿地保护及开发利用

探析我国湿地保护及开发利用

探析我国湿地保护及开发利用湿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意义。

我国的湿地面积丰富,分布广泛,包括沼泽、河流湿地、海滨湿地、内陆湖泊等。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过度开发,我国的湿地面积一直在减少,湿地生态系统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为此,我国政府逐渐重视湿地保护,通过加强立法、强化保护管理等措施,促进湿地保护与发展。

目前,我国湿地保护法律法规比较完备,主要包括《湿地保护法》、《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水污染防治法》等。

其中,《湿地保护法》是我国湿地保护的核心法律,明确了湿地的概念和分类、湿地保护的原则和措施、湿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等内容。

在实践中,各级政府对于湿地保护也重视,建立了一系列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开展了多项湿地保护工作。

针对湿地开发利用方面,我国提出了“生态优先、合理规划、有序开发、保护优先”的原则,旨在实现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平衡。

同时,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也要遵循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等原则,采取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对湿地的影响和损害。

具体来说,湿地保护和开发利用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湿地保护措施体系,做好湿地生态环境的管理和维护。

加强湿地保护立法,制定更加完善的湿地保护措施,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加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

二是加强湿地资源的调查和监测,全面了解湿地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制定合理的湿地开发利用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建立“开发前评估、建设前评审、运营过程监察、评估验收和考核”等制度,确保湿地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四是通过湿地保护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于湿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增强湿地保护的社会参与和支持。

总的来说,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需要加强湿地保护立法、加强湿地资源管理和监测、建立科学的湿地开发利用制度、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等措施,实现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平衡。

生态环境知识:沿海湿地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知识:沿海湿地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知识:沿海湿地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随着经济的腾飞和城市化的加速,我国沿海湿地也面临着严峻的保护与利用的问题。

沿海湿地作为海陆交界带的重要生态系统,不仅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为此,本文将分别从沿海湿地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加深人们对沿海湿地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一、沿海湿地保护沿海湿地是指位于海域和内陆之间的一种湿地,它既包括海域内的滩涂、海岛,又包括沿海的河口、河口滩涂及内陆水系的草甸、沼泽、湖泊和河流三角洲等地,与大陆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相互交织,是陆地和海洋的重要生物生态的交汇地带。

沿海湿地以其独具特色的生态系统类型和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沿海湿地的保护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方面,沿海湿地的生态系统对于海中生物和陆地生物的生存环境均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沿海湿地所处环境的特殊之处,湿地的退化和水土流失也极为容易。

因此,沿海湿地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在保护沿海湿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加强立法和政策的完善保护沿海湿地需要从法律层面上进行规范。

在立法和执行方面,应该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推进沿海湿地的保护工作。

应该在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固沙保护和污染控制等多个方面进行规范和管理。

2、增加投入,提高保护能力在沿海湿地保护事业中,资源的投入十分重要。

海岸线长度长,沿海湿地面积广大,这就需要大量的投入才能够实现湿地的保护和修复。

需要投入资金和技术手段以维系沿海湿地生态环境的持续稳定。

3、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突破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发展能够提高对沿海湿地生态环境的认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沿海湿地及其相关生态系统的研究需要在生态、环境科学和地理领域上有更深入探究。

同样,这几个领域的技术研发也会对沿海湿地保护和维持生态平衡有着巨大帮助。

盐城滨海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保护与观赏之美

盐城滨海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保护与观赏之美

盐城滨海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保护与观赏之美盐城滨海湿地公园,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滨海新区,是中国最大的滨海湿地公园之一。

这片湿地公园占地面积广阔,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多样化的动植物群落,以其独特的生态系统保护与观赏之美而闻名。

滨海湿地公园地处江苏盐城市南部,毗邻东海。

它是两个主要溪流——病子河和杨舍河的汇聚地,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和河道交织的湖泊。

这里的湿地地形多样,包括潮间带、河流湿地、海滨沙地以及河口等。

这种丰富的湿地环境为多样化的植物和动物提供了绝佳的生活栖息地。

滨海湿地公园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景观而备受瞩目。

这里盛产琵琶蟹、虾蟹等海鲜资源,也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

每年的冬春季节,成千上万的候鸟从北方飞来,在湿地公园停歇补给,创造了壮观的迁徙景象。

滨海湿地公园也是琵琶鸟、鹤鹳等珍稀濒危鸟类的栖息地,为保护和研究这些鸟类提供了独特的机会。

滨海湿地公园不仅是生态系统的保护区,也是游客观赏的绝佳去处。

公园内设有丰富多样的游憩设施,包括步行道、观鸟塔、湖上游船等。

游客可以沿着湿地公园内的步道漫步,欣赏湿地的美景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

观鸟塔是湿地公园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游客可以登上观鸟塔,鸟瞰整个湿地公园和迁徙的候鸟群。

湖上游船则为游客提供了近距离欣赏湿地美景的机会,乘坐船只,聆听湖水的潺潺声,领略湿地的宁静与纯净。

滨海湿地公园还着重强调生态教育和科普宣传。

公园内设有生态展览馆和科普讲座场地,向游客介绍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湿地保护的意义。

公园定期组织生态教育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为游客讲解湿地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引导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与保护。

滨海湿地公园的建设和保护,不仅提供了一个保护生态系统的场所,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湿地公园周边的农田种植业、渔业和旅游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湿地公园的建设也带动了当地就业,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然而,滨海湿地公园的保护与管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探析我国湿地保护及开发利用

探析我国湿地保护及开发利用

探析我国湿地保护及开发利用我国是拥有丰富湿地资源的国家,湿地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生态环境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对湿地保护及开发利用的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湿地的概念、我国湿地资源的特点、湿地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湿地开发利用的机遇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探析,以期为我国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湿地的概念湿地是指土壤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并且植被在一定时期有水覆盖的地区。

根据国际上对湿地的定义,包括沼泽、河口、湖泊、水库以及沿海和内陆湖泊的沼泽地带等不同类型,湿地是地球上最具生态系统特色的自然区域之一。

湿地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众多珍稀植物和动物种类。

湿地在地球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和净化、气候的调节、植被的生长、动植物的繁衍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湿地资源的特点我国湿地资源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根据我国国家湿地类型划分,《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纲要》(2001年)将我国湿地划分为八大类型:高山湿地、草原湿地、温带湖泊湿地、寒带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海岸、海湾湿地、滨海盐沼湿地。

这些湿地类型各有其独特的自然特征和生物物种,对于维护我国的生态平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受到我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的影响,我国湿地资源也面临诸多挑战。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湿地面临着持续的生境破坏和水质污染的威胁,湿地的持续退化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三、湿地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在湿地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和各种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为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保障。

与湿地保护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我国最大我国最大最典型的海滨滩涂湿地之一最典型的海滨滩涂湿地之一也是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地界上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地互花米草最早在此落户互花米草最早在此落户是围垦是围垦种养殖和外来种入侵等人类活动极度频繁的种养殖和外来种入侵等人类活动极度频繁的典型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典型滩涂湿地生态系统
滨海湿地生态系 统
海草生长的地带生产力极高
(C的固定量与热带雨林相当!) 生态意义
–稳定底泥沉积物; –初级生产力高; –动物的直接食物来源; –动物的重要栖息地; –附生动植物的重要的底物; –控制浅水水质的关键植物。 经济价值(造纸、建筑、肥料等)
生态意义和经济价值:
❖ 具有稳定底泥沉积物的作用,并改善水的透明度。 ❖ 具有高生产力。 ❖ 是许多动物的幼苗滋生地、育苗场和直接的食物来源。 ❖ 是许多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和隐蔽场所。 ❖ 有利于抵御风浪对近岸底质的侵蚀,对海洋底栖生物具有
我国最大、最典型的海滨滩涂湿地之一,也是世 界上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地,互花米草最早在此落户, 是围垦、种养殖和外来种入侵等人类活动极度频繁的 典型滩涂湿地生态系统。
我国最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化严重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我国最南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较好。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红树林群落
11生师班 范茜
什么湿地生态系统?
❖ 概念:湿地是分布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 态系统之间,具有独特水文、土壤与生物特 征的生态系统,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 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 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或咸水 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我们眼中的经典湿地形象
时间
海草群落
❖ 概念:是指生活于热带和温带海域浅水中 的单子叶植物。

中国滨海湿地现状和问题及管理对策建议

中国滨海湿地现状和问题及管理对策建议

中国滨海湿地现状和问题及管理对策建议张健; 李佳芮; 杨璐; 李潇【期刊名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年(卷),期】2019(044)005【总页数】3页(P127-129)【关键词】滨海湿地; 现状; 问题; 对策【作者】张健; 李佳芮; 杨璐; 李潇【作者单位】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 3001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21滨海湿地是指低潮时水深浅于六米的水域及其沿岸浸湿地带,包括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永久性水域、潮间带(或洪泛地带)和沿海低地等[1]。

滨海湿地具有重要的资源、生态和环境效益。

滨海湿地形成并保存了目前我们所依赖的大量化石燃料,是能源的制造者和供应者;滨海湿地具有的巨大食物链及其所支撑的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独特的生境,具有丰富的遗传物质,被誉为“物种基因库”;滨海湿地具有汇集水分和废弃物、降解污染、美化环境、防潮护岸和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的功能,因而又被称为“地球之肾”[2]。

2009年,联合国发布《蓝碳:健康海洋固碳作用的评估报告》,确认了红树林、盐沼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碳循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但是,我国滨海湿地受围垦、港口开发、陆源污染等人为活动干扰,面临湿地面积骤减、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亟须实施一系列对策措施来保护我国珍贵的滨海湿地资源。

为此,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和现状,以及湿地退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管理与保护我国滨海湿地的对策建议。

1 我国滨海湿地分类依据《湿地分类》(GB/T 24708-2009)将我国滨海湿地分为自然滨海湿地(近海与海岸湿地)和人工湿地两类。

前者包括浅海水域、岩石海岸、沙石海滩、淤泥质海滩、潮间带盐水沼泽、红树林、河口水域、沙洲/沙岛、海岸性湖泊、海草床、珊瑚礁等,后者包括盐田、稻田、养殖池塘、库塘和苇塘。

2 我国滨海湿地现状采用遥感影像解译等方法对2016年全国滨海湿地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

湿地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维护对策

湿地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维护对策

湿地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维护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地位越来越高,政治、教育、文化事业更是发展迅速。

环境越来越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而湿地在我国的生态环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体环境的维护与改善。

本文将简要分析我国湿地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维护对策,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标签:湿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一、湿地的含义及作用分析所谓的湿地,就是人工或天然形成的,具有季节性或者常年积水,比较适合野生动植物生长的,有着很强的生态功能水域或者潮湿地带。

在生态环境中湿地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湿地是目前生物最为丰富和多样的地区之一;(2)湿地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能够有效控制洪水和调节水流量;(3)湿地能够减轻土地侵蚀,调节气候;(4)湿地既可以直接进行水资源利用,还可以进行地下水的补充。

二、当前湿地资源保护的现状(一)湿地破坏严重我国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气候丰富,在亚洲国家当中湿地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类型最全。

湖泊、沼泽、盐沼地、滩涂、稻田总面积有六千多万公顷,此外,我国的江河流域面积也很大,还有岛屿和海岸线构成的浅海湿地。

由于历史原因,湿地资源曾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进行无节制、大量的开发和利用,从而使湿地调节大气循环能力、生物链协调能力逐渐被削弱。

南到滇池,北到长白山,经过长时间的狩猎、开垦、污染、捕鱼、造田等多种方式利用,严重破坏了我国湿地自然环境,使面积大大缩小,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恶化,栖息于此的珍惜野生动物也都濒临灭绝。

(二)区域保护发展不平衡随着我国政府的不断重视,近几年建设起来的湿地保护区越来越多,可从全国分布来看,并不平横,部分省市建设的数量比较多,面积比较大,而部分省市无论从数量上还是面积上,都不达标,很多生态脆弱或严重遭受破坏的湿地还没有建设起自然保护区,不利于时代发展。

例如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对湿地资源保护开展的时间比较早,取得了较大的改善和较好的成绩,可是一些偏远落后地区,人们的环保意识并不强,对建设湿地保护区重视程度不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北方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特点与利用保护肖笃宁胡远满王宪礼陈宜喻主编:《中国湿地研究》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62-2681滨海湿地是陆地与海洋的过渡地带,有海陆过渡相的特征,属于比较脆弱的生态敏感区,是自然保护和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对象。

我国滨海湿地面积约2.1×104km2,主要分布在长江口以北的海岸,包括广阔的滩涂和几大河流三角洲上发育的河口湿地,特别是黄河口与辽河口湿地更是世所闻名。

黄河三角洲的主体位于山东省东营市,据该市1991年土壤详查汇总资料,湿地面积2.3×105hm2,其中滩涂1.02×105hm2,苇地2.4×104hm2,其余为水库、坑塘和河流、沟渠等水面面积。

湿地面积占该市总面积30%,其中自然湿地面积 1.26×105hm2,占全市面积16.3%。

如按以垦利县宁海为顶点的近代黄河三角洲(5400km2)统计,自然湿地面积占1/4以上。

同时近代黄河三角洲是自1855年以来形成的,不过140年时间,属于新生湿地生态系统,黄河平均每年携带泥沙1.21×109t,2/3沉积在河口,每年造陆面积约达2350 hm2,使河口三角洲的海岸线以每年3km辽河三角洲的主体为盘锦市,并包括营口市的一部分,湿地面积为2.23×105hm2,其中滩涂为6.7×104hm2,苇地为8.2×104hm2,水库、坑塘、河流等水面面积为7.4×104hm2。

湿地面积占总面积的42.8%,这还没有包括占总面积32%的盐田和水稻田等人工湿地(张耀光,1993)。

由此可知辽河三角洲的湿地面积虽然与黄河三角洲相似,但所占比重大大高于黄河三角洲。

苇田成为辽河口湿地的主体,仅双台子河口的芦苇湿地面积就高达7×104hm2,为世界第二大芦苇湿地,这里建有4个大型国营苇场,是造纸工业的原料基地,鸭绿江口(含大洋河口)的东沟滨海湿地,面积7.7×104hm2,大部分为滩涂,芦苇地6200 hm2,呈狭长条形分布,其规模显然不能同上述两个三角洲相比:江苏北部以滩涂为主的滨海湿地也有2.0×105hm2左右(其中滩涂约1.5×105hm2)。

以上合计我国北方滨海湿地面积在7.5×105hm2左右,主要类型为滩涂和河口湿地,自然景观为芦苇沼泽或湿生草甸,以季节性积水为特征。

2 湿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特点2.1河口湿地具有丰富的水、土资源,前已指出黄河三角洲每年新淤土地2350hm2,世所罕见。

黄河入海口的年平均径流量为3.8×1010m3,含沙量平均25.3kg·m-3,汛期高达80kg·m-3左右。

黄河具有如此丰富的水沙资源,但是目前利用尚有困难,固堤防洪是当前黄河三角洲开发的首要条件。

从总体看,辽河三角洲的水利条件要优于黄河三角洲。

该区有地表水资源8.53×109m3·a-1 4.7×109m3另有浅层地下水可供采用资源4.2×109m3两个三角洲都有大面积的可垦荒地,总面积数十万公顷,但由于土壤为盐渍土壤、需要进行灌溉洗盐或淤灌等改良措施。

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必须有水利措施的保证,同时应避免侵沿岸滩涂面积广大,潮间带有多种生物资源,丰富的经济贝类和文蛤、兰蛤、毛蚶等。

双台子河口外有一个面积7670hm2的蛤蜊岗,文蛤资源量达1.6×104t。

辽河口滩涂可养贝类的面积为1.4×104hm2,有资源量2.2×104t。

鸭绿江口的东沟滨海湿地有经济贝类30余种,总资源量1.1×105t,其中嗌蛏和竹蛏为当地特有的珍稀品种(宋达泉,19892.2河口湿地以芦苇沼泽和柽柳、碱蓬等植物群落为主,植物种类并不复杂,维管束植物约150余种,其中抗盐喜湿种占60%以上,并有野大豆等濒危保护物种。

其生物生产力据辽河口湿地调查资料,芦苇群落初级生产力平均为14150(8300~20000)kg/(hm2·a),低杂草甸群平均为2778(1050~4505)kg/( hm2·a),碱蓬群落平均为3700(3400~4000)kg/ (hm2·a)。

关于芦苇的产量由于土壤和灌水等管理情况的不同而有区别,平均为5.7t/hm2。

与芦苇群体结构相比单产偏低的主要因子是芦苇茎粗不够,这与灌水不足直接有关。

在芦苇群落中咸淡混合水即中盐水补给的群落产苇最为粗壮,单产可达10t/hm2以上。

此外,芦苇沼泽中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为43.86mg·L-112.33mg·L-119942.3黄河三角洲湿地已发现鸟类187种,其中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有丹顶鹤、白头鹤、金雕等5种,二级保护鸟类大天鹅等27种,并有数以千计的灰鹤、雁鸭等,在中日两国签署的“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的保护鸟类277种中,这里有108辽河三角洲湿地已发现鸟类236种,其中水禽114种,占全国水禽总数的53%,内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4种,二级保护的35种,已发现鸟类中旅鸟占一半,留鸟有40种,其余为夏候鸟(77种)和冬候鸟(11种)。

丹顶鹤与黑嘴鸥是当地主要的保护珍禽。

丹顶鹤筑巢于苇塘深处的池沼边,喜杂食,辽河口是世界丹顶鹤繁殖区的最南限,每年有近40只丹顶鹤在这里筑巢繁殖。

黑嘴鸥是世界濒临灭绝的鸟类之一,近年来在辽河三角洲发现有近千只,筑巢150余个,多位于滨海滩涂的白刺群落。

在黄河三角洲的滩涂湿地上也发现有黑嘴鸥多处筑巢,最大集群200余只(赵延茂,1994b)。

东沟滨海盐生沼泽地近年来也曾发现有数群黑嘴鸥,每群5~10只。

大洋河口的滩涂湿地是另一个水鸟生存的重要基地,1991年11月在这3×1.5km2的范围内曾发现有2×104~3×104滨海河口湿地具有多样化的生境,随着三角洲的不断海向推移,滩涂面积不断增大,在潮间带先是由碱蓬群落所占据,继而在淤积稍高部位出现新生的芦苇,有的部位生长着白刺包,潮沟里则是海水回流的盐生环境,不同生境下形成了不同的生物类群,如芦苇沼泽的鹤、滨海湿地上如此众多鸟类的存在有赖于来自海、陆两方面的各种植物和动物所提供的食物来3 滨海湿地的利用现状与威胁黄河三角洲和辽河三角洲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油、气资源,是我国第二和第三大油田--- 胜利油田和辽河油田之所在。

这两大油田年产3.0×107t和1.5×107t原油及相应的天然气,不仅对国民经济的全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对于这两个地区的开发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角洲上的路、讯、水、电等设施绝大部分都是油田兴建的。

随着大规模的石油开发出现了一批新的城镇和居民点,星罗棋布的油井,保护油田的围堤(如孤东油田),伸向浅海滩涂的堤坝和钻塔……,几种全新的人工景观正在改变着滨海湿地的自然面貌,原有的土地这两个三角洲同时又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多年来已建立起一批大型国营农场。

特别是位于辽河三角洲的盘锦垦区,水利条件好,农业建设起步早,开发水田约1.27×105hm2,业已成为辽宁省重要商品粮基地,水稻产量占全省的近三分之一,并规划在大洼县小三角洲再新开水田1.3×104hm2,需挤占苇田6000ha综上所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目前已经受到人为活动的强烈影响。

如辽河三角洲原有湿地范围约3660km2,现在近半数已被开辟为稻田和盐田,自然和半自然景观只剩下不到200km2。

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1977~1986年间,油井、道路、农田和居民占地由4.1%增加到8.4%,自然湿地正以0.43%的年速率减少。

随着湿地面积的不断缩小,区域湿地的生态功能也在减退,纳洪蓄水能力削弱,生物种类减少,苇塘杂草滋生。

保护区内适宜丹顶鹤筑巢的芦苇沼泽原有95.1km2,受油田开发影响,目前适于丹顶鹤栖息、筑巢的面积已减少到24.1km2,由于27km长的防潮大堤的兴建,堤内滩涂与潮间带的联系被切断,生物种群迅速发生变化,近年来沿海滩涂的养殖业获得迅速发展,仅辽河三角洲即开辟人工虾池5000hm2,年产对虾8000t,经济效益明显。

但是由于规划、管理的不周和技术粗放,部分地段虾池构筑过密,海水循环不畅,造成了近海水质污染、富营养化等问题,诱发了近一两年虾病的大发生。

据典型地段测定推算,虾田换水排出的COD为7471.5t/ hm2,这意味着八月份海岸线日排放量为0.5~2t·km-2·d-14 湿地保护的任务和措施4.1在我国北方滨海地区有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即辽宁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山东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和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它们都是以湿地生态系统为保护对象,其内栖息的珍禽如丹顶鹤、黑咀鸥等主要种类均相同。

虽然作为国家级保护区,它们的建立时间尚短,但各项工作均已步入轨道,制定的保护区管理条例正在逐步实施,成效显著。

然而也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落实有关法令、政策,更需要增加经费支持强度。

以充分发挥自然保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建立较早,划定范围8.56×104hm2,以芦苇沼泽为主。

但由于油田建设深入其内,近年来农业综合开发筑堤、开荒等活动干扰也很大,苇田面积缩小,对核心区的划界和保护难以落实。

现已明确防潮坝外新淤出的土地均划为保护区的核心区,从而适应当前鸟类栖息地已向河口南移的趋势,保护区管理部门还在堤外滩涂修建了人工岛,供黑嘴鸥筑巢。

对保护区内的油井建设也提出了严格限制的措施建议,需要同有关管理部门一起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3×105hm2,核心区面积7.9×104hm2,包括黄河口现道湿地与黄河1976年故道湿地两部分。

该保护区特点是有着大面积人工刺槐林地(5603 hm2)和天然柽柳林地(8126hm2),在黄河口附近的河漫滩上并有零星分布的天然柳林(675ha)(赵延茂,1994a)。

芦苇地和滩涂仍是保护区的主体,不过这里的芦苇生长比较低矮,缺乏灌溉管理。

建国初期,黄河三角洲曾拥有2.7×104 hm2天然桂柳林和上万公顷的天然柳林,而今只剩下不到1/3。

当地政府与保护区管理部门对保护柽柳林十分重视,专门定有法令,其下属两个保护区管理站与原有林场为同一实体,这对于封滩育林,保护新生湿盐城自然保护区位于苏北滨海湿地,以低湿草地、疏林沼泽和滩涂为主,芦苇不多。

除保护在此栖息的水禽以外,还建有糜鹿的放养区,承担繁殖从国外引回我国原产地的珍稀动东沟湿地有关方面正在申请建省级自然保护区,对于这类湿地的自然保护工作需要正确4.2湿地的生态功能之一乃是具有巨大净化容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