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接触网支柱及拉线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路基接触网支柱及拉线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路基接触网支柱及拉线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施工。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

2.2、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段中所涉及的各种施工条件调查、外部技术数据收集。临时居住场所修建、材料存放区域、施工机械准备等。

3、技术要求

3.1、接触网支柱基础宜在路基基床表层填筑完成后开始施工。如要在基床表层填筑前开始施工,则基床表层施工时应特别注意接触网支柱基础周边的级配碎石压实效果。

3.2、施工前按设计的混凝土等级设计配合比,并进行室内试验,将试验结果形成书面报告,报监理审批。

3.3、在多工点开始同时施工前,根据初选的机械、设备和人员配置选取不小于2个接触网支柱基础作为试验性施工,检验施工方案的可行性,确定施工工艺参数,并报监理确认。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试验性施工→工艺确定→测量放样→钻孔→清孔→成孔检查→钢筋笼安装→下锚螺栓预埋与固定→接地端子焊接→立模→下锚螺栓位置复核→浇筑混凝土→养护。

4.2、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图具体见下图1

5、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施工前应对设计要求进行明确,接触网基础的位置、标高、结构形式、预埋件位置及数量、结构尺寸的允许偏差等关键参数必须清楚明了,所使用的预埋件要有检验合格证书方可使用,试验室应对现场的钢筋等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查。

试验性施工方案:根据设计图纸,接触网支柱基础分为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为了保证接触网支柱基础的施工质量和施工便利,初步选定按照地下部分先定位、先浇筑,地上部分后立模、后浇筑的施工工艺进行,以期达到预埋螺栓组定位准确,基础外露部分整齐、美观的效果。

5.2、施工工艺

5.2.1、测量放样

技术人员应对施工段落内的所有接触网支柱基础及拉线基础的设计里程位置进行统计,建立台账,然后书面交底于测量人员。

测量人员按照交底的里程位置,对接触网基础中心位置进行准确放样,并在基础的大小里程及线路中心方向各放置一个辅助定位点(距离基础中心点70cm),记录辅助定位点的里程、距离、标高,书面交底技术人员。所有定位点必须用铁钉、红漆作出显著标示,同时技术人员应对测量放样的定位点进行现场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用于施工。

5.2.2、成孔

成孔采用人工挖孔机械钻孔。钻孔深度必须保证进入基床表层以下3400mm。

人工挖孔时应注意保持挖孔的垂直度,需使用铅垂线吊线检验。同时要控制孔径,避免超挖。

5.2.3、成孔检查

钻孔深度到位后,应对孔深、垂直度、孔位进行检验。钻孔深度和垂直度测定:用测绳(锤)测量孔深,孔深应满足设计要求;用吊绳测定成孔垂直度,不符合要求时应由人工进行修孔,直到符合设计要求。孔位检验由测量人员进行检查。

5.2.4、钢筋笼安放

①钢筋笼加工。钢筋笼采用集中加工,由技术人员按设计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书面交底,施工人员按交底作业。

②钢筋笼就位。钢筋笼检查合格后,运送到工点,绑好混凝土垫块,下放钢筋笼,吊放钢筋笼时,要对准孔位,垂直吊入,缓慢入孔,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进行固定。

5.2.5、下锚螺栓组固定

①定位装置制作。定位装置采用定位板+可调式脚架组成。定位板采用厚度8mm的钢板加工而成。定位板上的螺栓定位孔由数控机床钻孔,偏差控制在0.5mm以内。可调式脚架采用钢管焊接作为主架,加焊钢筋进行加固,四个支撑脚使用可调节的底托(用来调节架子的整体高度),同时主架上安放两根工字钢作为定位板固定装置,工字钢两侧焊接调节装置(用来精调螺栓组的平面位置)。

②螺栓组预埋。将每根地脚螺栓通过上下两个螺母固定在定位板上。使每组六根地脚螺栓与定位板成为一个整体,然后将定位板放置在可调式脚架上。

③粗调。利用辅助定位点将定位板与螺栓组整体对中,然后通过脚架上的底托调节定位板的高程(定位板高程即基础顶面高程)并保证螺栓的外露长度,高程到位后调节定位板的水平,确认已经保持水平后粗调工作完成。

④精调。粗调完成后由测量人员对预埋螺栓的位置、高程、间距等进行复核,如有偏差则通过脚架上的调整装置对定位板进行细微的调节。复核无误后将螺栓组与钢筋笼进行连接焊接,然后固定脚架与钢筋笼,做好灌注混凝土准备。

5.2.6、接地端子焊接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全面)

海口市新埠岛14~24号(不含16号路)市政道路工 程 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目录 1、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适用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工艺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施工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5、作业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作业现场调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技术(方案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机械设备、机具料具、测量仪器等(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人员配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作业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工艺流程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各工序作业过程及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质量检验、检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质量通病的预防及采取的应对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质量控制要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施工注意事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质量通病的预防及应对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安全注意事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接触网支柱技术交底(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接触网支柱技术交底(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It promotes the progress of enterprise work and promotes economic efficiency.

接触网支柱技术交底(通用版) 交底内容: 一、工程概况 接触网支柱为“接触网H型钢柱”的类型图纸设计共有4种,分别是QJ-A1、QJ-A2、QJ-B、QJ-C型,本连续梁涉及到的只有两种型号分别是QJ-A2、QJ-B。下锚拉线只有一种QJLX-1。在梁体钢筋制作时同时做好接触网支柱、下锚拉线基础预埋件包括预埋钢板、螺栓、加强钢筋等。具体见附图。 二、预埋位置 1、根据本连续梁接触网支柱的设计图纸,本连续梁接触网支柱及下锚拉线的里程位置为DK。。。。。。。。。(具体内容见附表)。 2、接触网支座基础中心距桥梁中心线距离为5.75m。 三、施工工序

在梁体顶板钢筋绑扎的同时,对接触网支柱、下锚拉线基础的位置确定,所有位置均由测量组放样确定。将接触网支柱、下锚拉线的预埋钢板与梁体钢筋焊接并且固定牢固。然后再绑扎加强筋。 四、技术要求 1、QJ-A2型基础 1)、接触网支柱基础中心2米(顺桥向)范围内对桥面板进行局部加高100mm。 2)、梁体的钢筋与预埋件相碰时,适当移动或弯折梁体钢筋,位于预埋钢板2下方的原梁体的纵向钢筋及加强筋M4可部分移到预埋钢板2的上方,同时在预埋钢板2上面加焊锚固钢筋N4、N4’(详见附图),使其与梁体钢筋绑扎牢固。 3)、M5、M5’钢筋在支柱基础中心两侧各1.8m范围内,与梁体顶板底层N3、N4钢筋并置,间距为100mm布置。 4)、接触网支柱基础中预埋的6根M39锚栓。锚栓外露基础面190mm,螺纹长度190+5mm,每个锚栓配三个螺母,两个垫圈。 5)、位于平坡或者纵坡的桥梁,支柱基础面都应保持水平,预

接触网工程定位装置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工程定位装置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 一、施工准备 1、劳动组织 2、工机具

3、主要材料、设备

二、工艺流程图 三、操作程序 1、施工准备 ①中心锚结、整体吊弦,定位装置均预制完毕。 ②根据施工计划,领取施工所需材料,并对外观质量和标识进行核对无误后,装在作业车上。 2、定位装置安装 ①封闭区间线路,作业车行至安装地点,从中心锚结向起、下锚方向分别安装,升起作业平台到合适位置。 ②按腕臂偏移表复核腕臂偏移量,未达标者,调整使其达标。 ③扶起作业凳,一人上凳将预制好的定位管拉线挂在承力索座上。 ④旋转作业平台使其靠近支柱,作业人员扶起定位管,与定位管连接上。

⑤松开定位管卡子螺栓,将定位管拉线另一头连接上,拧紧螺栓,将定位管支撑连接上。用水平尺加定位管测尺检测定位管的水平度,并调整到设计要求程度。 ⑥连接定位器,安装定位线夹。作业车离开悬挂点,用激光检测仪复检拉出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未达标应调整达标,并安装好止动垫片。 ⑦作业车退回悬挂点,作业人员用塞尺调整检测定位器的限位间隙,使其达到设计要求值。 ⑧重复上述1—7操作步骤,进行下一支柱安装。 3、结束 ①完成当日施工任务,收回工具、材料,降作业平台,放倒作业凳,作业车返回停放地点。

②施工负责人填写施工记录。 四、技术标准 1、正、反定位定位管均应水平,正定位允许抬头,反定位允许低头,但其坡度不得大于150mm/m。 2、拉出值施工允许偏差为±30mm。 3、限位间隙调整:限位间隙应符合要求,限位间隙施工允许偏差为±1mm。 五、注意事项 腕臂和定位器的偏移方向应正确。

作业指导书(路基土石方)

少林寺至洛阳高速公路SL03标段 路基土石方工程 施工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被交底人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少洛高速公路第三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二OO三年二月二十日

第一章概述 由于本标段内路基土石方工程量大,工期紧,部分高填深挖地段施工难度大,而且路基施工受结构物施工进度的制约,所以本标段的路基土石方工程任务相当繁重。 为“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的完成本标段内路基土石方工程,更好的指导现场施工作业,特制定本施工作业指导书,望各路基施工队在施工中切实落实,严格执行。 第二章施工技术方案 一、总体方案 根据本标段挖方量大于填方量的特点,施工中充分利用移挖作填,合理进行土石方调配。路基填筑施工中采用挖掘机和装载机挖装、自卸汽车运土、推土机摊铺、平地机平整、压路机压实、人工配合挖掘机修整边坡的“挖、装、运、平、压、检修”一条龙作业,按“四区段、八流程”作业法进行施工。挖方地段采用推土机近距离推土,远距离运土采取挖掘机挖土、自卸汽车运土、推土机推土、刮平机刮土;软石采用机械开挖,坚石、次坚石采用爆破开挖。 填方高度≥8米的路堤基底和填石路基必须用击振力不小于60T的压实机械碾压。 路基检测采用灌砂法(要求用Φ150mm灌砂桶)进行压实度的检测,利用全站仪及水准仪进行路基横纵断面尺寸及标高的量测。 二、施工技术方案 (一)施工准备 1、交接线路控制桩。施工前测量人员要对水准点进行增设(至少每200m一点),同时放出路基中桩、边桩、取弃土位置,并且每100米标注路基填挖高度。 2、防水、排水 施工前做好排水工作,使施工场地排水畅通,不留积水。路堑施工前做好截水,在进行排水设施施工时按永临结合的原则进行,保证排水不得排入农田耕地或污染自然水源,也不能引起淤积、阻塞、冲刷。 3、清理场地与填前夯(压)实 施工前将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等在施工前砍伐和移植,将垃圾、有机物残渣及原地面以下至少300mm内的草皮、农作物根系和表土清除,树根全部挖除,对墓穴等挖除后进行局部夯实处理,场地清理完后全面进行填前碾压,使

上海地铁9号线接触网支柱及拉线基础施工组织设计

上海地铁9号线接触网支柱及拉线基础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 1、《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 2、《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 3、《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94 4、《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0-2003) 5、设计施工图纸及设计补充文件 二、工程概况 车辆段接触网基础有腕臂柱、门型支柱基础两种结构型式。其中门型支柱基础又分为MJ-350、MJ435型单支柱基础;MJ-350、MJ435双支柱基础。 YGZ299腕臂式基础234个结构长:2000mm宽:2000mm高:3500mm;MJ-350型单支柱基础103个结构长:2000mm宽:2000mm高:3700mm;MJ-435型单支柱基础18个结构长:2400mm宽:2000mm高:3700mm;MJ-350型双支柱基础13个结构长:2600mm 宽:2000mm高:3500mm;MJ-435型双支柱基础1个结构长:2600mm宽:2300mm高:3500mm。车辆段拉线基础7个,结构长:1150mm宽:1000mm高:2500mm。 基础基底设计承载力120Kpa。 三、水文地质情形 对本工程有阻碍的地下水要紧是浅部的潜水,要紧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施工期间的初见水位为1.0~2.0m,稳固水位0.8~1.5m,按上每市对地下水位长期观看资料;地下水位一样在0.3~1.5m,水位随季节而变化,该处平均地下水位在0.5~0.7m,实际工程应用时地下水位取0.5m,地下水和地基土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四、总体施工程序安排 初步定位放样→基坑开挖→基坑支护→基底承载力检验→基坑排水设施→混凝土垫层→二次放样→基础模板安装→下放钢筋笼→预埋件放置→混凝土浇筑→基础养护→拆除模板→基础养护后用原土回填→平板机配合人工夯实。 五、要紧施工技术方案 1、施工工艺流程

接触网工程软横跨安装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工程软横跨安装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营业线接触网工程软横跨安装。 2. 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 阅读、审核有关设计图纸、设计文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本标段所采用的有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熟悉采用的新工艺、新标准、新材料。制定针对本条线的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并实际演练,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及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作业。 2.2 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的收集,包括线路资料、道岔资料、路基相关资料等的收集。 3. 技术标准 3.1 预制时钢绞线的张力以0.5-1kN为宜。

3.2 根据计算表,用钢尺在承力索上测出安装横承力索线夹或定位环线夹的位置,并标记为一道红漆。断线点的标记为三道红漆,即断线和绑扎处各一道。 3.3 上部吊线按设计要求,上端煨成20~25mm 的圆环并用本线缠绕三圈,缠绕要求紧密整齐。 3.4 弹簧补偿器安装在松边一侧。 3.5 单、双横承力索线夹、定位环线夹安装位置应准确,施工允许偏差为5mm,螺栓紧固力矩均为44 N·m,用梅花扳手拧紧,再用力矩搬手检测。 3.6 钢柱软横跨的球形垫块安装方向为球形面贴角钢,平面贴螺母。 3.7 杵头杆外露不得超过60mm,调整螺栓调整螺丝不得大于2/3。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 工艺流程图

5. 施工要求 5.1 施工准备 检查软横跨预制和安装的工具、材料,对照软横跨预制表,熟悉现场。 5.2 施工工艺 5.2.1 软横跨预制 5.2.1.1 预制前应先清理现场。用盘线支架支好钢绞线盘。若两端没有可利用的固定物,需打两处临时地锚。展放钢绞线前,一端先做好回头,然后展放钢绞线,用φ4.0 铁线将回头固定在一端地锚上,另一端打上楔形紧线器。通过手板葫芦与另一端地锚联结。 5.2.1.2 用手板葫芦紧线,使钢绞线绷紧。 5.2.1.3 从做好回头的一端起测,两人拉钢卷尺,另一人按预制图中的各分段尺寸读唱,并用红油漆做标记。 5.2.1.4 按红油漆标记及下料图安装横承力索线夹或定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技术交底

新建郑州至万州铁路河南段ZWZQ-6标项目二分部 技术交底记录 交底单位:新建郑州至万州铁路河南段ZWZQ-6标项目二分部桥二队交底编号:ZTWJ-ZW-02-Q-018 项目工程名称新建郑州至万州铁路河南 段站前工程ZWZQ-6标项目 二分部 单位工程名称 DK205+806.25~DK227+778 .39路基相关工程 分部工程名称接触网交底时间2017.8.20 接 受 交 底 签 收 情 况 技术交底内容详见附件: 1、路基接触网基础施工技术交底

路基接触网支柱基础 施工技术交底 1、编制依据及原则 1.1 编制依据 1)《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2010 J 1155-2011); 3)《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4)《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1-2010 J 1147-2011); 5)《接触网H型钢柱基础》肆房(2010)8301; 6)拐河北至方城梁场接触网基础预留接口修改设计图《郑万豫 施修网》-H70JW07-j; 7)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9301; 8)与本工程相关的现行铁路工程设计、施工规范、验收评定标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1.2 编制原则 1)遵循专业队伍施工和综合管理的原则; 2)保障施工设备、人员安全的原则; 3)严格遵守合同文件的所有条款,本着科学、客观、实事求是、技术创新的原则; 4)充分考虑合理性、全面性、可行性的原则; 5)充分考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施工 给周边秩序、环境卫生、道路交通、既有设施安全及群众正常生活带 来的不利影响的原则。

高速公路路基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目录 第一篇回填砂砾软土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 ......................... - 2 - 第二篇抛石挤淤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 ................................. - 6 - 第三篇挤密砂桩施工作业指导书............................................ - 9 - 第四篇挤密碎石桩施工作业指导书...................................... - 13 - 第五篇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施工作业指导书 ......................... - 17 - 第六篇塑料排水板施工作业指导书...................................... - 25 - 第七篇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施工作业指导书 ......................... - 31 - 第八篇强夯法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 - 39 - 第九篇红黏土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 - 43 - 第十篇黄土地区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 - 49 - 第十一篇盐渍土地区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 ......................... - 58 - 第十二篇季节性冻土地区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 ................... - 65 - 第十三篇土质路堤施工作业指导书...................................... - 73 - 第十四篇石质路堤施工作业指导书...................................... - 82 - 第十五篇挖方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 - 91 - 第十六篇粉煤灰路堤施工作业指导书.................................. - 100 - 第十七篇路基排水施工作业指导书...................................... - 107 -

路基接触网支柱及拉线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施工。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 2.2、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段中所涉及的各种施工条件调查、外部技术数据收集。临时居住场所修建、材料存放区域、施工机械准备等。 3、技术要求 3.1、接触网支柱基础宜在路基基床表层填筑完成后开始施工。如要在基床表层填筑前开始施工,则基床表层施工时应特别注意接触网支柱基础周边的级配碎石压实效果。 3.2、施工前按设计的混凝土等级设计配合比,并进行室内试验,将试验结果形成书面报告,报监理审批。 3.3、在多工点开始同时施工前,根据初选的机械、设备和人员配置选取不小于2个接触网支柱基础作为试验性施工,检验施工方案的可行性,确定施工工艺参数,并报监理确认。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试验性施工→工艺确定→测量放样→钻孔→清孔→成孔检查→钢筋笼安装→下锚螺栓预埋与固定→接地端子焊接→立模→下锚螺栓位置复核→浇筑混凝土→养护。 4.2、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图具体见下图1 5、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施工前应对设计要求进行明确,接触网基础的位置、标高、结构形式、预埋件位置及数量、结构尺寸的允许偏差等关键参数必须清楚明了,所使用的预埋件要有检验合格证书方可使用,试验室应对现场的钢筋等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查。 试验性施工方案:根据设计图纸,接触网支柱基础分为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为了保证接触网支柱基础的施工质量和施工便利,初步选定按照地下部分先定位、先浇筑,地上部分后立模、后浇筑的施工工艺进行,以期达到预埋螺栓组定位准确,基础外露部分整齐、美观的效果。 5.2、施工工艺

接触网吊弦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吊弦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1 铁路接触网吊弦安装施工 2作业准备 (1)施工准备 人员组织 工、机具

主要材料、设备 序号名称规格或型号单位数量备注 1 吊弦线夹(承、 导) 按施工表套若干 与锚段相匹 配2 吊弦按施工表根若干与锚段相匹 配 3 U型销钉按施工表个若干 4 无酸锂基润滑脂kg 若干 2)测量吊弦安装位置,安装吊弦 测量人员带测量工具下车,按计算表,开始测量吊弦安装位置,用粉笔在钢轨上作出标志,或采取沿着导线测量的方法。 作业车对位,升作业台,作业车上安装人员扶起作业登,上凳系好安全 带,一人将需安装的吊弦传递给安装人员 施工负责人用线坠对准钢轨上的安装位置,反引到承力索上,安装人员 配合,并标记安装位置,先安装承力索上的吊弦线夹,再安装接触线上的吊弦线 夹,承力索上的吊弦线夹安装图见下图: ④先用刷子清楚掉承力索、接触线安装吊弦线夹部位的灰尘和氧化物层,并在安装位置涂一层电力复合脂。 ⑤拆开吊弦线夹,先将吊弦线夹的线夹(6 )固定在承力索上,将吊弦穿过吊弦心形环(4),将六角螺栓(8)穿过线鼻子(1)及防松垫片的孔,把吊环(7)推过线夹(6),将六角螺栓穿入吊环(7)和线夹(6)及防松垫片,带上六角螺母。 ⑥将U 型销钉从六角螺栓(8)和承力索之间,见下图。

⑦用梅花扳手拧紧螺栓(8)与螺母(9),用力矩扳手检测紧固力矩并达标,然后再按要求将防松垫片的长短折弯将止动垫片板到位。 ⑧拆开接触线吊弦线夹,以便安装,将吊环穿过吊弦心形环(4 ),将六角螺栓(8)穿过线鼻子(1)的孔及防松垫片的孔,把吊环(7)推过线夹,抬住接触线,将线夹防止在接触线的凹槽里,把带线鼻子的六角螺栓(8)推进吊环(7)和线夹(6)及防松垫片,带上螺母,安装人员用线坠检测吊弦垂直度,并调整达标,再用梅花扳手紧固,并用力矩扳手检测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按要求将防松垫片的长短片折弯,详见下图,将止动垫片板到位。 ⑨测量导高 一个锚段吊弦安装全部完成之后,应逐悬挂点,吊弦点检测接触线下缘距轨面连线的高度。 记录人员如何记录,并将记录交技术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根据检测结果判定吊弦长度是否合格,并出具处理意见,安装人员根据意见处理达标。 接触线高度变化的坡度及预留驰度均为0,相邻两根吊弦间的导高差不大于10mm。 ⑩结束完成当天安装任务后,收回工具和余料,放倒作业凳子,降下作业平台,作业车在封闭点结束前返回车站。

路基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一、施工准备工作: 复测:对所交付的公路中线位置桩、水准基点桩及其复测资料进行检查核对;根据下发的施工图和有关规定进行放样,包括路基中心桩、边线桩及边沟的具体位置,标明其轮廓,报监理工程师核查。 二、场地清理: 1、将路堤范围内的树木、表层土、草皮等按设计要求深度清除至路基填筑范围外堆放好。 2、对于低洼处按设计要求进行局部加固处理,不得随意填土。 3、在公路有地范围内及其附近,详细调查出所有管系及周边的地下地面设施,针对具体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处理措施,保证原有管系及设施不受破坏。 4、对于面积较大的松散土层要经翻压、换填、强夯等加固处理,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后方可继续下步填土作业。 5、公路地范围内的树墩、树根、竹根应挖至原地面30cm以下深度,在路基范围内,对于路床面标高高出地面1m以上的区域,树墩等应清除至原地面。 6、公路有地范围内所有的地下结构物、墙基以及其它障碍物的基础,均应掘除到图纸或监理工程师指示的浓度。 三、基底处理: 1、清除表层土并晾晒后进行压实,达到设计要求密实度后方可进行下步填土作业。 2、表土清除后,当地面横坡不陡于1:10时,可直接填筑路堤;

在稳定的斜坡上,横坡在1:10~1:5时,应将原地表土翻松,再进行填筑。在横坡大于1:5时,做宽度不小于1m、内向坡度2%~4%的台阶后,由低处向高处填筑。 3、做好路堤排水,在基底边线范围外开挖排水沟,将雨水引入周围排水系统,确保基底无积水。 4、基底处理完毕,及时上报质检工程师及驻地监理工程师检查,检查合格后且签证后可进行分层填筑。 四、路堤填筑施工 1、路基填料: ⑴基底处理完后,即可进行下步填土作业,在填土作业前试验室人员到取土场取样送业主中心试验室,做好密实度试验,确定填料最佳含水量及压实度,经试验后的取土地点,不得随意改动,施工时遇有土质发生变化或取土数量不足时应及时通知试验人员重新取样送检,确定最佳含水量。 ⑵路基填筑分层铺填,由中央向路边填筑压实,每层填筑松铺厚度控制在30cm内,填料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使作振动压路机分层压实。 ⑶压实遍数现场试验确定,合格后继续进行下层质检人员及监理工程师到现场检验,合格后继续进行下层填土。如检验发现压实度不够时,继续进行辗压或翻晒后重新压实,至达到设计密实度。 ⑷路堤施工本段采用常规填土作业方法,即采用装载机挖掘机配合自卸车运土,使用推土机摊铺、整平、振动压路机压实的流水作业

路基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南钦铁路NQ1标段路基工程 编号:010 路基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 施工作业指导书 单位: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1年2月28日发布2011年3月1日执行

路基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1.编制目的 明确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南钦铁路NQ1标工程指挥部管段内路基接触网基础和拉线基础的工艺流程、施工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路基接触网基础及拉线施工。 2.编制依据 2.1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 2.2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2.3 五象南至大塘区间接触网路基基础平面布置图。 2.4 大塘至小董西区间接触网路基基础平面布置图。 2.5 接触网支柱钻孔基础构造图(广西沿海施网507-Ⅵ)。 3.适用范围 广西沿海铁路南宁至钦州北段扩能改造工程NQ1标管段内路基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施工。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桩位测设旋挖钻机就位干法钻孔(人工挖孔)成孔检查钢筋笼安装预埋件安装质量检验安装串筒、立模灌注砼养生

4.2施工程序 1、场地清理 在路基基床施工完成并检验合格后,清理平整出施工场地,并尽量减少对路基基床的破坏。 2、测量放样 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基础距线路中线距离为Cx+175+50mm(Cx为支柱侧面界限,具体数值见相关的接触网平面布置图)。采用全站仪进行放样,定出控制轴线,钉木桩标出接触网立柱中心位置,并设置护桩。埋设护桩时必须用水泥砂浆(或砼)包裹并标识明确,钻机就位前认真核对桩位。 3、钻孔(人工挖孔)成孔 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基础采用旋挖钻机钻孔或人工挖孔成孔,在成孔过程中随时检查桩孔轴线位置、桩径和垂直度。在钻至桩顶以下3.5m处时,检测基底承载力,以确定桩长。基底承载力不得小于150kpa,若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须及时将情况反馈。 钻孔(人工挖孔)时在桩孔四周铺设彩条布,用于钻孔渣土的临时堆放,避免渣土污染路基基床顶面级配碎石,堆放的渣土及时清理,采用自卸车运出施工场地,堆放至合适的位置。 钻深测定:用测深绳测量孔深及虚土厚度。采用旋挖钻机成孔时,虚土厚度不应超过5cm,采用人工成孔的,将虚土清理干净,保证孔底无虚土。孔径控制:钻进遇有含石块较多的土层,或含水量较大的软塑粘土层时,必须防止钻杆晃动引起孔径扩大,致使孔壁附着扰动

接触网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教学文案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 一、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合福线合肥至福州段DK588+588.21~DK636+661.62接触网基础预留接口设计图》(合福施图(路)-HFMG-07-J00) 2、《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 3、《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5、《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6、《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7、《路基接触网基础》(合福客专施(房)-2001) 8、《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双线)》(通桥(2008)2322A-V) 9、《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双线)》(通桥(2008)2322A-II) 10、《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9301) 11、路基段CPIII控制桩基础施工图 1.2编制原则 本方案遵循有关规范、标准、设计文件、招标文件等,并严格按照各相关施工和设计规范、验收标准中各项规定进行编制。 1.3编制范围 本施工方案仅适用于京福客专合肥至福州铁路段HFMG-V标段桥梁公司分部施工管段DK607+813.97~DK619+000内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京福合肥至福州铁路客运专线采用CRTSI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型式,设计速度为250km/h,采用电力牵引动车组双线运营模式。中铁一局集团合福铁路客运专线福建段V标桥梁公司分部,起讫里程为:DK607+813.97~DK619+000,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境内,总长11.2km。 2.2主要工程数量 我分部管段内路基接触网H型钢支柱基础分六种:ZJ-A1、B1、C1桩基础和DJ-A(二)、B(二)、C(二)独立基础。拉线基础有两种,分别是ZJLX和DJLX。桥梁接触网H型钢支柱基础分三种QJ-A2,QJ-B,QJ-C,拉线基础为QJLX-1基础一种。 各型号接触网基础数量见表2.1、2.2

接触网支柱基础检验批

吉图珲铁路客运专线 TA8 工程报验申请表 工程名称:吉图珲铁路客运专线施工标段:JHSK-Ⅰ标编号: 致北京中铁诚业监理公司吉图珲铁路客专III标监理站(项目监理机构): 根据施工承包合同和设计文件的要求,我单位已完成GDK193+664.00~GDK193+772.41段路基515#、516#接触网支柱基础工程并自检合格,报请检查。 项目1:接触网支柱基础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Ⅰ) 项目2:接触网支柱基础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Ⅱ) 附件:自检资料 承包单位: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质量检查工程师: 日期:年月日 监理审核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年月日

[接触网支柱基础] 0201580l 口口口口单位工程名称路基工程 分部工程名称接触网支柱基础 分项工程名称接触网支柱基础验收部位GDK193+664.00~GDK193+772.41 接触网基础515#、516# 施工单位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范国文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名称及编号《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规定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监理单位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第6.3.1条 设计配合比报告编号:; 符合设计要求。 2 原材料称量允许偏差第6.4.1条 复称检查,粗、细骨料的称量偏差小于2%,其余材料称量 小于1%,符合验标要求。 3 砂、石含水率测试第6.4.2条 开盘前测定了砂、石含水率,计算调整了施工配合比,配 料单号:,符合验标要求。 4 坍落度第6.4.3条测定坍落度1次,坍落度 cm,符合理论配合比要求。 5 含气量第6.4.4条测试含气量1次,含气量为2.3%,符合验标要求。 6 入模温度第6.4.5条 测试入模温度3次,入模温度为15℃,14℃,14℃,符合验 标要求。 7 与邻接介质温差第6.4.6条经测试,与邻接介质温差为2℃、1℃,符合验标要求。 8 施工缝留置位置、连接形式第6.4.7条 / 9 已硬化混凝土表面处理第6.4.8条 / 施工作业人员 质量责任登记 施工单位检查 评定结果 专职质量检查员年月日 分项工程技术负责人年月日 分项工程负责人年月日 监理单位验收结论 监理工程师年月日

路基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路基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一、施工准备 1、施工队施工前应配合项目部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核对设计文 件,调查高填、深挖和站场的施工环境条件及取土、弃土困难地段的填料来源和运土条件等。 2、交接桩应在现场进行,并办理书面交接手续,并对线路的中线、 水平进行复核,并严格按照〈〈技术交底资料〉〉进行填土施工。 3、路基工程施工前,应健全工地试验、安全、质量保证体系,专人 负责。 二、一般规定 1、施工前,应输通临时道路,机械设备等应满足开工需要。路基填 挖范围内的树木应予以砍伐或移植,挖方地段应拔除树墩及主 根,填方地段应清除树墩、杂草、乱石等杂物,并用推土机推平碾压成单侧或双侧排水坡。 2、路堤各部分应分层填筑并压实到规定的密实度后,方可进行下一 层填筑。填层的铺填厚度与压实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填筑厚度压实后不应超过30cm。基底、坡脚填层面不得积水,并随时排 除其中的局部积水。 3、厂内线路堤施工,路堤高度在8m以内时,路基边坡按1:1.5 收坡,大于8m时,从路肩往下大于8m的部分路堤边坡按1: 1.75收坡。坡脚以外2m范围内应压实并做成2%的流水坡。 4、施工前必须对地基进行复查处理,发现异常及时与项目部技术进 行联系,不得私自处理,台阶应自下而上进行,并随开挖随填筑,

分层碾压。 5、不同种类的填料不得混杂填筑,每一水平层的全宽应采用同一填 料。应纵向分层填筑压实,填层应整平,厚度均匀,压实层表面应大致平整,每一层表面应做成2%的横向排水坡两段路堤的接头处,每一层端头应预留2-3m长的搭接台阶。 6、在完工的路堤顶面,除施工机械外,不得行驶其他大型机械和车 辆。 三、基床 1、基床填料应与试验用土一致,满足〈〈规范〉〉要求。 2、基床每一压实层的全宽必须使用同一种且条件相同的填料,原则 上,上下层不得使用不同种填料,若由于条件限制必须采用时,应与项目部技术进行联系,另外组织方案。 3、基床应达到压实度,底层表面应整平,压实,并经检查、核对其 高、宽、压实度后,再分别按基床构造的规定填筑压实,具体可按填土、整平、压实、检测四个区段进行流水作业。 4、路基面应按设计测量放样,与基床表层一并填筑压实,作到肩棱 明显,路拱符合设计,并符合下列要求: ①线路中线至两侧路肩边缘的宽度不应小于设计值。 ②预留沉降量后的路肩高度允许偏差±3cm。 ③在每100m长度内,用2.5米长直尺垂直于线路中线,问题大 致均匀的抽测10次,其最大凹差不应大于15mm。 当表面整平,补填厚度小于10cm时,应将原压实层数翻挖至 少10cm深,再补填压实。

路基接触网支柱基础方案

新建铁路西安至宝鸡客运专线路基接触网支柱基础 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交二航局西宝客运专线第三项目经理 2012年2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 - 1 - 二、工程范围 ................................................................................................................. - 1 - 三、工程概况 ................................................................................................................. - 1 - 四、施工工艺流程 ........................................................................................................ - 2 - 五、技术要求 ................................................................................................................. - 3 - 六、施工要点 ................................................................................................................ - 4 - 七、人员配置 ................................................................................................................. - 7 - 八、材料要求 ................................................................................................................. - 8 - 九、设备机具配置 ....................................................................................................... -10 - 十、质量控制及检验 .................................................................................................. - 11 -十一、安全及环保 ...................................................................................................... - 12 -

接触网施工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施工作业 指导书 二○一四年五月

目录 第一节链型悬挂施工工艺流程 (3) 第二节基坑开挖 (4) 第三节基础浇筑 (9) 第四节混凝土支柱安装及整正 (16) 第五节硬横梁安装—钢柱安装 (25) 第六节硬横梁安装—横梁安装 (29) 第七节硬横梁安装—吊柱安装 (34) 第八节拉线安装 (39) 第八节支柱装配—腕臂安装 (44) 第九节补偿下锚—拉线安装 (49) 第十节承力索架设-承力索展开 (54) 第十一节承力索架设—承力索归位 (61) 第十二节承力索架设—中心锚结安装 (67) 第十三节接触线架设—线索展放 (74) 第十四节定位装置安装 (84)

第一节链型悬挂施工工艺流程 附加线安装架设 定位装置安装 腕臂计算参数测量 腕臂结构计算 腕臂结构预配 腕臂结构安装 承力索、中锚安装、倒鞍子 设备、接地装置安装 电连接安装、下锚绝缘子安装 静态检测 动态检测 承力索悬挂点测量 接触悬挂精调 吊弦计算 吊弦安装 吊弦制作 基坑确认 支柱安装整正 拉线安装 硬横梁及吊柱安装 预配车间施工现场工程技术部 接触线架设 定位装置初安装 补偿装置安装

第二节基坑开挖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城厢车站接触网的基础浇筑。包括支柱、拉线、硬横梁支柱基础等。 2 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 外业技术准备 (1)基坑测量定位准确; 3 技术要求 (1)基坑开挖采用人工开挖; (2)开挖好的基坑要做好防护支撑; (3)开挖好的基坑四周做好警戒标识。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开挖→防护措施→填写记录 4.4工艺流程 5 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1)先将需安装基坑周围地面清理干净、平整; (2)复核基坑类型、基坑坑深和侧面限界; (3)确认基坑类型、支柱限界、基坑深度(轨面埋深):区间:(道床高度按1.04米,底板按0.1米);H78、H60、H93 、400等径支柱:为4.14米;站场:(道床高度按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

新建哈尔滨至牡丹江铁路客运专线SG-7标 路基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基础 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哈牡客专工程七标项目经理部 二○一七年六月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新建哈尔滨至牡丹江铁路客运专线位于黑龙江省的东南部,本项目区间段路基工程位于牡丹江市海林市海林镇境内,区间路基DK272+396-- DK273+367.05、DK273+764.86-DK274+450.89段全长1657.06m。根据施工图纸统计,此段落接触网支柱类型分为ZQ120、ZQ140 、ZM55三种,有接触网支柱基础84个。ZQ140型接触网支柱基础深度4.3m,其中地下4.1m外露0.2m;ZQ120型接触网支柱基础深度4.1m,其中地下3.9m外露0.2m;三种类型均为直径0.7m圆柱形。 路基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配置钢筋,纵向钢筋采用HRB400级,箍筋采用HPB300级,为便于施工及保证纵向筋分布,我工区增加与主筋同类型钢筋做为加强箍圈,每个接触网基础钢筋笼增设三道。 2、编制依据 ①《接触网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柱(350)》[通化(2006)1201-Ⅰ]; ②《支柱基础及拉线基础安装图》叁化(2010)1176; ③《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哈牡客专施网-191); ④《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⑤《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2-2015);

3、施工要求及工艺 3.1施工要求 施工前应对设计要求进行明确,接触网基础的位置、标高、结构形式、预埋件位置及数量、结构尺寸的允许偏差等关键参数必须清楚明了,所使用的预埋件要有检验合格证书方可使用,试验室应对现场的钢筋、地脚螺栓等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查。 为了保证接触网支柱基础的施工质量和施工便利,选定按照地下部分定位、成孔浇筑,地上部分立模浇筑的施工工艺进行,以期达到预埋螺栓组定位准确,基础外露部分整齐、美观的效果。 施工开始前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安全培训,明确施工标准、设计意图、基础布置等,施工过程中技术员全程旁站,防止施工错误。 3.2人员准备 接触网基础施工投入的主要人员

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全)

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全)

目录

一、路基排水作业指导书 (一)路基地表排水施工作业指导书 1 适用条件及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铁路路基地表排水工程施工作业,其他项目有需要时可参照执行。 2、施工准备 (1)审阅图纸:仔细审阅设计文件及技术室绘制的施工图纸,审核有无不当之处,图纸所标注的尺寸有无错误、遗漏,是否详尽,有无不明白的地方等;如有不相符应立即与技术主管或相关的技术人员联系,以便及时更正、标注明确。 (2)现场放样及复核:对照施工图纸及技术交底要求,放出路基的中线和两侧的开挖边线,确定路基排水构筑物的具体位置,并作好相应的施工调查工作。 (3)根椐现场放样及复核,复核新建排水系统与原灌排系统的连接是否顺畅,不顺畅及不能满足排水要求的,要及时向技术室反映,以便技术人员对排水系统的进一步调整。 (4)施工技术交底:技术人员根据设计图纸、外业及内业资料编制规范的施工技术交底。施工技术交底资料严格按照技术交底表格格式(可带附件),技术交底应有交底图、文字说明及施工注意事项,并有交接双方签字记录等。 3 施工方法 3.1 路基地表排水措施 路基地表排水根据设计要求及路基所处地理位置、地质情况、地下水发育情况、路基周边原有排水系统等可采取路基边沟、天沟排水措施,改河(沟)排水措施,路基横向排水沟排水措施,现场根据设计要求及实际情况采取一种相应有效的排水措施。 3.1.1 路基边沟、天沟排水措施

(1)路基在施工前,应根据路基所在段的具体地理情况综合考虑,在路基开挖线以外及填土范围以外的地方做好排水边沟或天沟,以防止路基施工过程中地表水对路基施工范围的影响。 (2)在选择路基边沟、天沟等地表排水设施位置时,应充分考虑该排水设施与天然沟渠和相邻的桥涵、隧道、车站等排水设施及路基面排水、坡面排水、电缆沟槽两侧排水衔接,组成完整的排水系统。路基施工前应核对全线排水系统的设计是否完备和妥善。 (3)路基排水工程应及时实施,防止在施工期间因地表水及地下水的侵入而造成路基松软和坡面坍塌。 3.1.2 改河(沟)排水措施 路基工程在施工前,对于路基周边的河(沟),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改移,若设计没有要求的,可根据实际调查,对路基以后存在安全、质量影响的,应及时提出变更设计。在河(沟)的改移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改河(沟)工程应在枯水期施工。旱季不能完成时,应妥善做好渡洪措施。 (2)河道(沟)开挖应先挖中段,再挖末段。必须经检查确认新河(沟)床已符合要求后,方可挖通其上游河段。 (3)利用开挖新河道(沟)的土石填平旧河道(沟)时,在新河道(沟)未通流,不得堵断旧河道(沟)。 (4)通流时,改河(沟)上游进口河(沟)段的河(沟)床纵坡应稍大于设计坡度。 3.1.3 路基横向排水沟排水措施 (1)路基横向排水沟应与路基两测排水沟相接,组成完整的排水系统,水路畅通无隐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