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指导(上课用)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指导——探究谁是小说的主人公 课件42张

他打电话给同学,同学在电话里说:“老同学,你不也赚了吗?有赚就行, 想赚大钱,要有眼力呀!好啦,我叫朋友再给你些补偿。”
对点练习1:有人认为刘大雄是小说的主人公,也有人认为卢浩是小 说的主人公,你认为呢?请联系文本谈谈自己的看法。
王溱
卢浩被叫到领导办公室,进门便看到刘大雄。刘大雄是市纪委三处的头儿, 主要负责党风党纪。
卢浩同志,根据有关人员举报,你和处里的有关人员在昨晚接受过下属单 位的宴请,并接受礼品,严重违反了八项规定。刘大雄挺直了身子看着卢浩说。
典例探究
例1.《我的叔叔于勒》对于勒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面描写,而对 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刻画用了很多笔墨。谁是本文的主人公?
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小说题为“我的叔叔于勒”,于勒却是作为暗线,略写和虚写了他 的过去和现在。他的出现只是在海轮上卖牡蛎那短短的一瞬。作者把笔 墨凝聚在“我”的一家旅游哲尔赛岛在海轮上巧遇于勒这一件事上,集 中表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骤然变化,从而刻画出他们贪婪、自私、 势利的性格特征。小说正是通过刻画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 全文主题思想——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 系”。
卢浩的头“嗡”的一声,大了,解释道:我们就吃了个工作餐,至于礼品, 那不过是属于试尝品,算不上礼品。
在酒店里吃工作餐?试尝品发放的对象是专家、市场营销、商家代表,你 们算是其中的哪一类?刘大雄的话有些咄咄逼人,但卢浩以为凭两人的交情顶 多写个检查。没想到,一周后市纪委给他和另外三名同去的党员,党内警告处 分。
高考复习小说阅读指导 PPT课件 16

3⑴请用一句概括乌米歌声的情感内涵。 (不超过10个字)(2分)
答案:忧怨中充满希望
⑵文中反复写她的歌声有何目的?(3分) 答案: ①更充分地表现乌米复杂的内心世界,有 利于揭示乌米的性格;②唤起读者对她的 深切同情;③渲染气氛,使全篇笼罩在明 亮与灰暗交织的基调中,增强了文章的感 染力。
4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 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 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 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 (6分) 答案: 形象:①对不幸者富有同情心;②对人性 之美满怀敬意;③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 作用:①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② “我”是贯串全文的线索;③借“我”的感 触揭示全文主旨;④通过“我”对乌米的情 感态度突出乌米的形象。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一是具体的意思。(文中具体的XX )
二是与主题相关的意思。
积累——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注意标题的字面义(表面义)和深层含义。 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 1.设置了悬念。 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 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 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 点睛的作用。
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人称 ①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 给读者真实生动之感。 ②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
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
③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
(2)叙述方式 ①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②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高考小说阅读指导

• 1、注意分析人物的行动和语言。 注意分析人物的行动和语言。 • 2、联系人物所处的环境来理解人 物形象。 物形象。 • 3、从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入手。 从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入手。 • 4、以发展的观点来分析人物。 以发展的观点来分析人物。
人物形象表现手法
1、直接描写
肖像、语言、动作、 肖像、语言、动作、 心理、 心理、细节
人物形象
•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 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 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 现作品的主题的。 现作品的主题的。 • 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 在阅读小说时, 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到指 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到指 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概括指出人 物的性格特征, 物的性格特征, 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 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 评价) 评价)等。
1.整体感知小说的情节内容 1.整体感知小说的情节内容 整体感知小说内容 小说内容, 一、整体感知小说内容,把握小说的情节 脉络(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标题。 ),标题 脉络(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标题。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二、能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结构并 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叙事上可以顺叙、倒叙或插叙。 三、在叙事上可以顺叙、倒叙或插叙。 一般来说,倒叙的作用是设置悬念 设置悬念, 一般来说,倒叙的作用是设置悬念, 为下文铺设,吸引读者; 为下文铺设,吸引读者; 对情节的有力支撑, 插叙是对情节的有力支撑 插叙是对情节的有力支撑,刻画人物 揭示主题。 揭示主题。 要能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其作用。 要能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其作用。
高考小说阅读题型解题指导课件

高考小说阅读题型 解题指导
高考小说阅读题型解题指导
1
小说的基本知识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 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 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 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高考小说阅读题型解题指导
15
一、知识梳理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1)提供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时代背景; (2)揭示社会本质,深化主题思想; (3)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社会历史
风俗画,具有独立审美价值。
高考小说阅读题型解题指导
16
二、题型分析
1、分析景物描写运用的表现手法 例1、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 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2009年安徽卷第13题第2小题)
高考小说阅读题型解题指导
13
第二种类型
分析环境描写
高考小说阅读题型解题指导
14
一、知识梳理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突出季节特征; (2)渲染特定气氛,增强故事真实性; (3)烘托人物心理,突出性格特征;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5)暗示人物命运; (6)突出主题思想。
【答案】
特点:封闭压抑,阴沉死寂。
作用: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 “我”孤独、烦闷的心情。
高考小说阅读题型解题指导
20
第三类型
分析主题思想
高考小说阅读题型解题指导
21
一、知识梳理
高考小说阅读教案

高考小说阅读教案【教案】高考小说阅读教案教材:高中语文必修四《高考小说选读》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现当代优秀的小说作品。
2.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关怀。
教学重点:1. 学会分析小说的结构和情节。
2. 掌握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3. 学会用恰当的词汇和语言表达自己的读后感。
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学生自主阅读2. 小组合作探究+课堂讨论3. 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教师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教学的背景和目的,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意义。
然后教师请学生打开课本,找到《高考小说选读》这个章节的介绍,让学生大概浏览一下目录和作品的封面,猜测一下这些作品的主题和内容。
第二课时:分组阅读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阅读其中一篇小说。
教师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
阅读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向全班介绍所读的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第三课时: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引导学生分析各个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并让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 这些小说的主题是什么?有什么特点?2. 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的性格特点如何?3. 小说的结构和情节如何?是否有什么特别之处?第四课时:多媒体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向学生展示一些与小说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接着,教师请学生就自己所读的小说中的某一个片段,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演绎一遍,并用恰当的词汇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第五课时:总结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讨论,让学生就本次阅读的小说作品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并相互交流和讨论。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理解这些作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第六课时:评价反思教师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教师也可以就学生的表现和问题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小说,并进行详细阅读和分析。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指导——分析小说的情节构思特色 课件42张

(有删改)
请结合材料,分析这篇小说的构思特色。
① 叙述线索:小说采用双线结构。一条是爱情线,一条是逻辑线,两条 都是明线,双线合一,体现出了作者高超的小说艺术。
② 叙述安排:小说采用对话的形式。一问一答,能够直接表现人物的性 格特点。
③ 情节技巧:小说结局富有戏剧性(突转)。小说前半部分不断地铺垫 “我”对波莉的教导,而后半部分“我”却出人意料地遭到波莉的拒 绝,结局出人意料。
他伸了个懒腰,开始投入下一场战斗。然而就在即将进入那令他兴奋的界 面时,他的脖子毫无准备地挨了重重一巴掌,紧接着,一双大手将他拎出了昏 暗的网吧。
滚回去。父亲面无表情地命令道。
他乖乖地执行了命令。据说,他出生那天,母亲正在产床上痛苦地呻吟, 而父亲则静静地潜伏在南方茂密的丛林里。在一个适当的瞬间跃起,用粗壮的 左臂勒住了敌方特工的脖子。父亲本想捉个活口,但当对方拼命挣扎着从怀里 掏出一枚手雷时,父亲毫不犹豫地将匕首刺进了对手的右肋。就在那个时候, 他离开了母亲的身体,来到了这个陌生的世界。这种并不愉快的巧合令他耿耿 于怀,因为他一直认为自己正是那个倒霉的特工托生的,所以才不得不永远在 父亲的强力面前低头。
照应 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
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 结构紧凑。
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 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
伏笔 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
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
理,前后因果更分明。
名称
释义
作用
铺垫 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 蓄积气势,突出主旨。 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做衬垫。
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 抑扬 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
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 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 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 的可读性。
高考小说阅读指导.doc

高考小说阅读指导一、定义及种类定义: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命题指向: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1)“理情节”题型:①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什么作用。
(2)“析人物”题型: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②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3)“看环境”题型:①在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或表达主题的作用。
(4)“谈构思”题型:①说说作品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②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③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讲方法”题型: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④从语言运用角度,鉴赏文中画线句子。
⑤本文人物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
(6)“明主题”题型: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主题;②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③前后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④阐释小说的社会意义。
二、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三、环境描写1、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⑴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⑵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重点掌握)作用:①表现地域风光,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象征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④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⑤展开、推动情节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⑥暗示人物的命运,揭示或深化主旨;1题形式:①在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复习(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复习(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认识小说文体特征。
2.了解考场阅读要求,提高学生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能力。
重点:1.小说三要素、小说的分类。
2.初步把握小说的情节、环境、形象、主题。
难点:掌握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方法。
设计思想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命题总体上会围绕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要素展开,但从不套路化,非常讲究命题的具体性和文本的针对性,对考生文本阅读要求高,尤其是对文本的速读、整读、细读、深读能力要求更高;对考生的思维素养要求高,要求思考具有严谨性、全面性、清晰性,突出围绕人物形象的设题。
鉴于对文本阅读的高要求,在一轮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改变重做题、轻阅读的习惯,要把复习的重心放在对文本的阅读上。
既要作整体把握阅读训练,如勾画核心句,划分层次,提炼要点,概括主旨,感知形象及特点等,又要作文本局部的精读或深读训练,如局部文字的内部层次,关键词语的含义,以及该文字与上下文的关联等。
教学设计一、认识小说文体特征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1.小说三要素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就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都是重在写人物的,“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成了传统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1)小说中的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鉴赏五:情节 曲折跌宕,情节发展既在意料之外,
又在情理之中。 制造悬念,借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6)鉴赏六:描写方法 见塑造人物的方法分析 (7)鉴赏七:语言特色 朴素,华丽,幽默,机智,讽刺 凝练隽永,委婉含蓄
1.整体感知小说的情节内容 (一)、整体感知小说内容,把握小说的 情节脉络(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标题。 (二)、能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结 构并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三)、在叙事上可以顺叙、倒叙或插叙。 一般来说,倒叙的作用是设置悬念,为下 文铺设,吸引读者;插叙是对情节的有力 支撑,刻画人物揭示主题。要能结合具体 的内容分析其作用。
考查范围
一、把握故事情节 二、分析环境描写 三、揣摩人物形象 四、分析小说主题 五、分析表达技巧 六、品味作品语言
鉴赏小说艺术特色 (1)鉴赏一:题目 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比较适 合内容或事件具体且单一的文章。 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比较适合以 实物为线索的文章。 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实物为题。 《百合花》《甜甜的泥土》《窗》 以主要人物为题 以特定环境为题
一般概括的规律(一句话)
什么人
(主要人物)
在什么地方(时间、情况)
干了什么事
结果怎样
高度概括小说的情节内容 开端:作品中引起矛盾冲突的第一个事件。 发展:情节开端后,矛盾冲突逐步展开, 逐步激化,达到高潮前的这段过程。 高潮:作品中主要矛盾冲突发展到尖锐、 紧张阶段,将决定矛盾双方命运、事件成 败和发展前景的关键一环。在高潮中,作 品的主题思想、主要人物的性格都获得最 集中、最充分的表现。 结局:高潮之后的结果。
高考小说阅读指导
一.小说的概念 运用叙述、描写及各种艺术手法,以塑造人 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 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现实生活 的叙事作品。 知识点: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 环境。 1.人物 ①依托于情节 ②正面描写 ③侧面 烘托 ④细节描写 2.故事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3.环境描写: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2)鉴赏二:人称 人称 在行文中起到的效果 第一人称 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 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 便于面对面地交流。便于抒情, 加强感染力,有呼告的效果。 第三人称 不受时间、空间、生理、心 理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 观事物。
(3)鉴赏三:结构 文章或段落开头, 引起下文,揭示 文章中心,突出强调,为后文作铺垫。 文章或段落中间 ,承上启下,转换 话题,线索连接,过渡。 文章或段落结尾 ,总结上文,揭示 文章中心,照应文章开头,升华主题。
"满脸横肉"表现的是他的凶恶,"披布衫、散纽 扣、腰带胡乱捆在腰间"是为了表现他的野蛮、粗 俗,通过这样的描写便把康大叔这样一个统治阶
级镇压群众的刽子手的形象鲜明的表现出来了。
曹禺在剧本《日出》中对顾八奶奶的描 写:穿一件花旗袍,镶着金边,颜色鲜艳夺 目,紧紧的箍在她的身上。走起路来小鲸鱼 似的。她脸上的皱纹很多,但是她用很厚的 脂粉把这些深深的纹路遮藏着。她总是兴高 采烈的笑。笑有种种好处,一则显得年轻些, 二则以为自己笑的时候很美,三则那耀眼的 金牙只有在笑的当儿才完全地显露出来。她 的眉毛象一条线,耳朵上悬着 珠光宝气的钻 石耳环……"
2.小说人物分析 (1)分析人物形象的几个层面 在情节发展中分析 在描写人物中分析 在特定环境中分析 鉴赏、评价层面 (2)分析人物形象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情节发展中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 可以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的完整性,避 免片面的、局部的分析人物形象的现象。
•掌握塑造人物的不同方法及作用, 把握人物形象的丰富性 •要比较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 点、精神风貌,必须了解人物所 处的时代特点,也就是分析人物 要先了解作品提供给我们的社会 环境。
此时矛盾已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 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这 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主题——小说的灵魂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
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它是小说的统帅、灵魂。
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
主
品质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题
的
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表
现
形
式
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 态
二.读什么 1.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感知情节) 2.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分 析人物形象) 3.这个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是什么。 (了解背景) 4.表现了什么主题。(把握作品主题) 5.通过哪些写作方法塑造人物、突出主 题的。(艺术特色)
肖像描写及作用 肖像描写(容貌、神情、衣饰、姿态、 音调) 表现出时代的特点, 表现出人物的特征, 表现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内心人物的钥匙。"请看鲁 迅小说《药》中对刽子手康大叔的一段描写; 突 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 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带,胡乱捆在腰间。刚 进门,便对老栓嚷道 :"吃了么?好了么? " ……
(4)鉴赏四:表现手法 象征具有暗示的作用。运用象征能够引 起读者联想,加深读者对文章情感和哲 理的理解。 铺垫的作用是引出后文,曲径通幽。呼 应能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衬托或烘托 可以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 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 文章的中心思想。 抑扬 突出强调作者肯定(先抑后扬) 或否定(先扬后抑)的态度。
情节——人物性格的成长史 小说情节的构成
小说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 的还有序幕、尾声两个部分。
开端
是作品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
发展 高潮 结局
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
是决定矛盾各方面命运的主要矛盾将解决的关 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作品的主题思 想、主要人物的性格都获得最集中、最充分的 表现的阶段。
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 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 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 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长 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 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 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 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一般带有作 者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 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