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主要内容

合集下载

动物生物化学知识点复习

动物生物化学知识点复习
核酸经水解可得到很多核苷酸,因此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单位。核酸就是由很多单核苷酸聚合形成的多聚核苷酸。核苷酸可被水解产生核 苷和磷酸,核苷还可再进一步水解,产生戊糖和含氮碱基。
组分
磷酸
戊糖

嘌呤

嘧啶
两类核酸的分子组成
RNA
磷酸
DNA
核糖 U
脱氧核糖
AG
C
T
核苷酸的紫外吸收
碱基中含有共轭双键, 最大吸收峰 260 nm 左右
核酸溶液紫外吸收以摩尔磷的吸光度表示, 摩尔磷即相当摩尔核苷酸。
(P)= 30.98 A
WL
ε:摩尔吸光系数 A:吸收值 W:每升溶液磷重量 L :比色杯内径
由于共振作用,所有核苷酸的碱基都吸收紫外光,核酸在 260 nm 附近有强大光吸收。
第5章 糖类
糖类的本质: 多羟基醛、多羟基酮 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衍生物
指蛋白质中相邻的二级结构单位(即单个-螺旋或-转角)组合在一起,形成有规则的在空间上能辩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
2. 结构域 (domain) 指多肽链在二级结构或超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三级结构的局部折叠区,它是相对独立的紧密球状实体,称为结构域(domain)或功能域。
四.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一)三级结构的概念
(一) 四级结构的概念
(1) 有关四级结构的一些概念 亚基(单体),同多聚,杂多聚
(2) 四级缔合的驱动力 主要有范氏作用力,氢键,离子键和疏水作用力,其中疏水作用力最为重要,二硫键对于稳定四级结构有重要意义。
(3) 亚基相互作用的方式 亚基之间的分布有各种各样的对称关系。
第4章 核酸
核酸的一级结构:一分子核苷酸的3’-位羟基与另一分子核苷酸的5’-位磷酸基通过脱水可形成3’,5’-磷酸二酯键,将两分子核苷酸连接起来。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概况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课程名称(英文):Biochemistry课程编号:B16015课程总学时:理论54学时实验40学时课程学分:4.5课程分类:必修课开设学期:第3、4学期适用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本科先行课:《植物学》、《动物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后续课程:《植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生物化学课是生物科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其先行课为物理学、化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

本课程的作用是为后续各专业课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并提供实验技术和方法。

其任务是掌握植物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认识和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物质组成及其结构、性质和功能,了解和掌握有机物代谢的途径和基本条件,了解代谢调控的方式、过程及意义。

三、主要内容、重点及难点绪论(一)目的要求掌握生物化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和现状,了解生物化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二)主要内容1.生物化学的定义2.生物化学的内容4.生物化学的发展及现状(三)重点生物化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四)难点生物化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第一章氨基酸(一)目的要求掌握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性质。

(二)主要内容第一节氨基酸的结构与分类第二节氨基酸的性质(三)重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和性质(四)难点氨基酸性质第二章蛋白质(一)目的要求掌握蛋白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理解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二)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蛋白质的结构一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的非共价键;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蛋白质的三级结构;蛋白质的四级结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第三节蛋白质的性质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性质及等电点;胶体性质;蛋白质的沉淀;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的颜色反应;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

(三)重点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四)难点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动物生物化学重点笔记

动物生物化学重点笔记

生物化学重点笔记绪论一、生物化学的的概念: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利用化学的原理与方法去探讨生命的一门科学,它是介于化学、生物学及物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二、生物化学的发展:1.叙述生物化学阶段:是生物化学发展的萌芽阶段,其主要的工作是分析和研究生物体的组成成分以及生物体的分泌物和排泄物。

2.动态生物化学阶段:是生物化学蓬勃发展的时期。

就在这一时期,人们基本上弄清了生物体内各种主要化学物质的代谢途径。

3.分子生物学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工作就是探讨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

三、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方面:1.生物体的物质组成:高等生物体主要由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以及水、无机盐等组成,此外还含有一些低分子物质。

2.物质代谢:物质代谢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三大步骤:消化、吸收一中间代谢一排泄。

其中,中间代谢过程是在细胞内进行的,最为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它包括合成代谢,分解代谢,物质互变,代谢调控,能量代谢几方面的内容。

3.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内存在多条信号转导途径,而这些途径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方式相互交织在一起,从而构成了非常复杂的信号转导网络,调控细胞的代谢、生理活动及生长分化。

4.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理解,揭示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5.遗传与繁殖:对生物体遗传与繁殖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也是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一、氨基酸:1.结构特点:氨基酸(aminoacid)是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

构成天然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约有20种,除脯氨酸为a-亚氨基酸、甘氨酸不含手性碳原子外,其余氨基酸均为L-a-氨基酸。

2•分类:根据氨基酸的R基团的极性大小可将氨基酸分为四类:①非极性中性氨基酸(8种);②极性中性氨基酸(7种);③酸性氨基酸(Glu和Asp);®碱性氨基酸(Lys、Arg和His)二、肽键与肽链:肽键(peptidebond)是指由一分子氨基酸的a-羧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a-氨基经脱水而形成的共价键(-C0-NH-)。

《生物化学》教案(完整)

《生物化学》教案(完整)

教案授课日期:年月日教案编号:教学安排课型:新授课教学方式:讲授性,主体参与教学教学资源相关视频,图片,多媒体授课题目(章、节)蛋白质化学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蛋白质的元素组成特点,氨基酸的结构通式;2、掌握蛋白质一级结构、二级结构的概念、维系键;3、掌握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4、熟悉蛋白质物化性质;5、了解蛋白质的与医学的关系;重点与难点:重点:蛋白质的元素组成特点,氨基酸的结构通式难点:蛋白质物化性质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设计:详见附页课堂教学小结:一、蛋白质的变性 1 、概念:天然蛋白质受到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空间结构的破坏,从而使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和生物功能的丧失称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2 、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二、蛋白质的两性性质蛋白质中所带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相等而呈电中性(此时为两性离),此时溶液的pH 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常用pI 表示。

三、蛋白质具有两性电离、胶体、变性和沉淀的性质。

四、蛋白质的定性、定量测定方法有多种。

五、蛋白质具机体的有三大功能:。

不同状态下的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及代谢情况有差异。

构成人体的氨基酸有20种,其中8种是体内不能合成的,需从饮食种摄取。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医院杀菌灭毒的方式有哪些?这些方式和蛋白质变性有何关系?课后反思:做好新课导入是成功教学的关键,尽量做到知识点讲解的深入简出,要注意结合日常生活知识和护理相关知识。

教案授课日期:年月日教案编号:教学安排课型:新授课教学方式:讲授性,主体参与教学教学资源相关视频,图片,多媒体授课题目(章、节)核酸化学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核酸的分类、细胞分布,各类核酸的功能及生物学意义;核酸的化学组成;两类核酸(DNA与RNA)分子组成异同;核酸的一级结构及其主要化学键;DNA 右手双螺旋结构要点及碱基配对规律;mRNA一级结构特点;tRNA二级结构特点;核酸的主要理化性质(紫外吸收、变性、复性),核酸分子杂交概念。

生物化学综述

生物化学综述
蛋白质空间构象与功能有着密切关系。血红蛋白亚基与氧结合 可引起另一亚基构象变化,使之更易专结合,所以血蛋白的氧解 离曲线呈 s 形。这种别构效应是蛋白质中普遍存在的功能调节方 式之一。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发生改变,可导致其理化性质变化和 生物活性的丧失。蛋白质发生变性后,只要其一级结构未遭破
坏,可在一定条件下复性,恢复原有的空间构象和功能。 ③酶
甘油磷脂合成以磷脂酸为重要中间产物,需要 CTP 参与。神 经鞘磷脂以软酯酰 CoA。丝氨酸和胆碱为基本原料,先合成鞘氨醇, 再与酯酰 CoA、CDP-胆碱结合合成。
胆固醇以乙酰 CoA 为基本原料,先合成 HMG-CoA,再逐步合成 胆固醇。其中 HMG-CoA 还原酶为关键酶。
脂质以脂蛋白形式在血中运输和代谢。血浆脂蛋白可以分为 CM、VLDL、LDL、HDL。 c. 氮代谢
脱氢酶。
糖原是体内糖的贮存形式,糖原合成与分解的关键酶分别为
糖原合酶、糖原磷酸化酶。
糖异生指非糖物质在肝和肾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关键酶是
丙酮酸羧激酶、果糖二磷酸酶-1、葡糖-6-磷酸酶(肌肉中不存在)。
b. 脂代谢 脂肪在体内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甘油三酯的主要场所是肝、脂肪组织和小肠,基本原料为脂肪
有皮炎腹泻痴呆维生素b6抗皮炎维生素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和吡哆胺pyridoxalphosphate磷酸吡哆胺磷酸吡哆醛是氨基酸转氨酶和氨基酸脱羧酶的辅助因子参与氨基酸的转氨基酶反应和脱羧反应磷酸吡哆醛是血红素合成途径关键酶的辅助因子磷酸吡哆醛是糖原磷酸化酶的辅助因子参与糖原分解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泛酸遍多酸辅酶a和酰基载体蛋白acp它们是酰基转移酶的辅助因子coa参与酰基转移acp参与脂肪酸合成
关键词:
DNA RNA 蛋白质 中间代谢 脂代谢 氮代谢 代谢整合

生物化学绪论

生物化学绪论

生化教研室教学网页: 202.197.91.116
参考书目
《生物化学》 主编 沈同 王镜岩 《生物化学》 郑集主编 《生物化学原理》伦宁格,国际通用的最佳生化教材 (影印版)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哈珀生物化学( Harper's Biochemistry, 英文影 印版,第 25 版),科学出版社 生命的化学(杂志) J. Biology Chemistry (杂志) 联系地点:新教学楼四楼440室
蛋白质、细胞及细胞核化学研究
• Albrecht Kossel Germany (1853-1927)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10in recognition of the
contributions to our knowledge of cell chemistry made through his work on proteins, including the nucleic substances 首先分离 出腺嘌呤、 胸腺嘧啶、和组氨 酸。
1953 Nobel Laureate in Medicine for his discovery of the Citric Acid (Krebs) Cycle.
Hans Adolf Krebs (1900-1981), Germanborn British biochemist
三、分子生物学阶段
第二节
当代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体的化学组成
元素组成:
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包括 C、H、O、N 4种元素,约占 生物体总质量的96%。 P、S、Ca等也是组成生命体 的基本元素,约占3.35%。 微量元素包括I、Mo、Se、 Si、Mn和Zn等

化学学科研究内容

化学学科研究内容

化学学科研究内容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转化过程。

化学学科涵盖范围广泛,研究内容丰富多样。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化学研究领域及其内容:1.有机化学:研究碳及其相关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

有机化学主要研究有机分子的构建、合成及其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和药物化学等领域的应用。

有机化学涵盖范围广泛,涉及到有机合成、不对称合成、天然产物的合成与结构鉴定等方面。

2.无机化学:研究无机物质(不含碳)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无机化学主要研究无机离子、金属配合物、无机聚合物等物质的合成、结构及其应用。

无机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催化剂的开发、无机材料的设计与合成、金属离子的配位化学等方面。

3.物理化学: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变化之间的关系。

物理化学主要研究化学动力学、热力学和量子化学等内容。

其中,化学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热力学研究物质的能量变化和热力学离子活度,量子化学研究原子和分子的量子力学性质及其电子结构。

4.分析化学:研究物质组分和化学量的测定。

分析化学主要研究分析方法、分析仪器及其应用。

分析化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到样品前处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方面,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5.生物化学: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

生物化学主要研究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

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涵盖生物催化、生物能量转化、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对于理解生物体内的化学过程和生命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除以上几个主要的研究领域外,化学还涉及到环境化学、材料化学、能源化学、计算化学等多个交叉学科的研究内容。

环境化学研究环境中的污染物和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材料化学研究新材料的合成、性能及其应用;能源化学研究能源的转化和存储;计算化学研究化学反应的理论模拟和计算等。

总之,化学学科的研究内容广泛,涉及到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及其转化过程的方方面面。

化学的研究对于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解决实际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生物化学电子版教材

生物化学电子版教材

生物化学电子版教材一、教学总体要求和教学目标继续认真学习《生物课程标准》,该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当在认真学习和领悟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景,创造性的进行教学。

生物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异常是一个公民终身发展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素养,同时在思想方面教育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著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倡探究性自学,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对学生展开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彰显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科学知识和技能、本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建议,立足于培育学生终身自学的心愿和本事,彰显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教学目标: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教学,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初步具有生物实验的操作本事,必须的科学探究本事和实践本事,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具体目标:知识方面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本事方面初步学会生物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合作本事、实践本事和创新本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确立进取、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资料及进度初二生物下学期教学的资料主要是以“生物的延续和发展”“健康的生活”为中心展开的有关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以及健康的生活。

进度详见教学进度表。

三、教学措施教师经过上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有了必须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自我观察、思考、提问;注意课内外活动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化学主要内容
生物化学就是生命的化学,生物化学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及化学反应,是现代生物学各科的理论基础之一,生物化学技术和方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手段,已渗透到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因此生物化学是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生物分子的基本组成、结构、主要理化性质、生理功能(上学期)以及其代谢和调控(下学期)。

上册
绪论(2学时)
第一章生物分子概论(3学时)
第二章糖:7学时
第三章脂类:4学时
第三章蛋白质:16学时
第五章酶:12学时
第六章核酸:4学时
第七章维生素:4学时
第八章抗生素:4学时
第九章激素:6学时
下册
第一章代谢总论:2学时
第二章生物氧化:3学时
第三章糖代谢:15学时(包括光合作用)
第四章脂类代谢:8学时
第五章蛋白质代谢:12学时
第六章核酸代谢:4学时
第七章 DNA的生物合成:4学时
第八章 RNA的生物合成:4学时
第九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4学时
第十章代谢调控:6学时
与其他学科的交叉部分:
1.核酸部分,信息代谢与分子及遗传有重复,生化中只讲主要过程,不讲各种蛋白因子的具体作用。

C0t值与基因组关系密切,生化中不讲。

2.光合作用部分,与植物生理有交叉。

生化主要讲暗反应,不仔细讲电子传递。

3.激素部分,与分子中信息传递有交叉。

先进性:
生化发展迅速,应及时补充新进展。

主要来自期刊,如近期的诺贝尔奖等。

也有一些新书或相近专业的书籍,如医学生化等。

实验:
1.DNS法测定还原糖:以前为费林试剂,现已基本不用。

今年改为DNS,此
法现在科研中常用,可练习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及制作标准曲线。

我在第一次进实验室领仪器时就将实验方法写出,让学生练习动手能力。

2.皂化值的测定:应改
3.氨基酸和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4.氨基酸的纸层析
5.酪蛋白的提取
6.Folin-酚法测定蛋白浓度
7.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8.酵母RNA的提取
9.猪肝DNA的提取
10.核酸浓度测定
11.维生素的性质:应改
12.酶的性质
13.酶活力测定
14.激素对血糖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