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魅力城市的规划探索_江苏省城市空间特色规划解析

塑造魅力城市的规划探索_江苏省城市空间特色规划解析
塑造魅力城市的规划探索_江苏省城市空间特色规划解析

特集 SPECIAL COLLECTION江苏城乡空间品质提升策略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如何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保持城市的个性和特色,成为提升城市化品质的重要内容,也成为江苏城乡规划工作的重要使命。

2011年初,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正式推进13个省辖市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的编制工作。为有效地开展这项工作,建设厅在规划技术路线和方法的研究上集中力量,在全省统一工作目标和时间进度、统一规划原则和要求、统一规划成果的内容体系和技术深度,并对各市统筹补助规划编制经费。2011年8月,13个城市的空间特色规划全部完成。

1 对江苏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的基本认知1.1 江苏城市空间的主要特征

1.1.1 临水而生

城市的产生、发展总是和水有着密切的关系。江苏容纳了几乎所有类型的特色滨水城市,广阔的东海、奔腾的长江、蜿蜒的运河和浩淼的太湖已经深深根植于城市的灵魂,催生了倚山望海的连云港,江城交融的镇江、南通,拥山环湖的苏州、无锡,依河而生的扬州、徐州等各种类型的滨水城市,形成了江苏城市最为显著的空间特色。

1.1.2 历史积淀

悠久的历史、深厚的积淀为江苏城市留下了丰富的空间特色资源,丰富的历史遗存成为塑造城市空间特色的重要本底。南京传承自历朝历代的环套并置、多轴共存的格局,苏州古城路河“双棋盘”格局,扬州的历代城址叠加、淮安的三联城、南通的“一城三镇”等,还有众多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为江苏城市空间特色塑造增添了异彩。1.1.3 文化传承

丰富多彩的文化孕育了江苏城市空间格局的多样性。南京的城市空间展示了帝王文化的雍容大气;苏州描绘了吴文化的精致与灵秀;扬州、淮安、常州、无锡等城市刻画了运河文化绵延千年的历史长卷;南通等城市则述说了中国近代文化的活力与生机。此外,黄河文化、海盐文化等也在江苏城市空间特色塑造上留下了浓重的笔墨。

1.1.4 山城交融

江苏不是一个多奇山秀峰的地方,但充满智慧的先贤将山的元素与造城有机融合,形成了江苏城市独特的山城交融图景。从紫金山畔的南京到锡惠俯揽的无锡;从三山鼎立的镇江到南望狼山的南通;从五省通衢枕云龙的徐州到山迎海上城的连云港,江苏城市将山城交融的韵味进行了绝佳的演绎。

1.1.5 古今辉映

江苏是历史文化大省,江苏的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同样充满朝气和活力。江苏的城市空间充分体现了古老与现代的有机融合。一方面很多历史文化名城充分展现出现代城市与古朴老街的和谐共生;另一方面大批城市新区、中心区、创业园区成为新时期城市空间特色塑造的重要场所,在传承和发扬地方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城市空间特色。

1.2 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的基本定位

城市空间特色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的专项规划,其主要目的是围绕城市空间特色的塑造对总体规划进行必要的深化完善。编制城市空间特色规划,应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依托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

塑造魅力城市的规划探索—江苏省城市空间特色规划解析

张泉1王学锋1陈翀2

摘要/江苏省明确将城市空间特色塑造作为

提升城市化空间品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本

文基于江苏近期内在全省统一组织开展的城

市空间特色规划编制工作,对本次规划的组

织、规划思路和技术方法、规划主要内容等

进行了解析,并对规划确定的各市空间特色

定位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空间特色 城市 规划

ABSTRACT/ It is clarified that the shaping of

urban space features is an important course

and means to improve urbanized space quality

in Jiangsu province. B ased on the recent

work of drawing up urban space features

planning organized in Jiangsu province,

this paper makes analysis of the planning

around its organization, thinking line, technical

method and main contents. It further explains

the space features of each city assured in

planning.

KEY WORDS/ spatial feature, city, planning

作者单位:1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南京,210036)

2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南京,210036)

收稿日期:2011-12-12

划、空间景观规划、城市总体设计等专项规划和专题研究,整合城市各类特色空间资源,协调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提出城市空间特色塑造的目标与规划方案,为城市特色空间地块、廊道等详细规划编制、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方案提供指导。

2 城市空间特色规划方法

2.1 空间特色规划的基本原则

2.1.1 保护和合理利用“三种资源”

1) 保护和合理利用城市自然环境资源,即严格保护山体、地形地貌的自然生态格局,并加强与中心城区的生态连通。保护并梳理城市水系,充分发挥水体对于生态维护与景观塑造的作用;在符合防洪要求的前提下,提升滨水空间的公共性与活力。充分保护并利用现有林地绿化空间,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

2) 保护和合理利用历史遗存资源,即保护历史上形成的城市与自然山水的关系,保护并延续历史的城市格局、空间肌理与空间尺度。保护历史城区与历史建筑的特色风貌,控制周边建筑的体量、高度、色彩和形式。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环境要素。

3) 保护和合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即传承城市社会风俗、节庆礼仪、传统手工业技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设置博物馆、风情街、主题公园等方式予以展示和弘扬。提炼并体现城市特有的人文精神,展示市树、市花、吉祥物等城市象征。

2.1.2 正确处理空间特色“五个关系”

1) 区域与城市的关系。空间特色规划应以中心城区为重点,合理兼顾城市郊区和外围地区。注重与其他城市的比较分析,突出本市空间特色在区域范围的独特性,为明确城市空间特色定位提供支撑。

2) 古代与现代的关系。在传承与发扬历史文化特色的基础上,重视现代城市空间特色的培育与发展。对城市历史文化特色进行系统整理与规划的同时,

应当结合城市发展需要,深入研究挖掘

现代空间特色的目标和方向,强化规划

引导。

3) 自然与人文的关系。加强对城市

人文空间特色及其依托的自然环境演化

历程的分析,研究城市自然空间特色与

人文空间特色的相互关系,保护和延续

城市的自然与人文空间特色脉络,指导

城市空间特色结构构建。

4) 物质与非物质的关系。加强对城

市物质空间特色与非物质文化特色关系

的分析,研究其相互影响的原理与途径,

加强规划对空间特色物质要素的引导,

充分展现城市非物质文化特色。

5) 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根据城市自

身实际资源条件,构建城市空间特色体

系,突出重点,强化优势,并加强对构

成城市空间特色的重要节点、廊道、地

段的分析研究与规划引导。

2.1.3 突出空间特色的“三个特性”

1) 突出空间功能的公共性,即重视

市民的使用要求和审美需求,加强对人

的活动、视觉的分析,增强特色空间的

公共功能和开放性。

2) 提升空间内涵的文化性,通过对

城市空间特色文化内涵的提炼与表达,

提升城市空间特色的文化特性。

3) 加强空间特色的地方性,即加强

对具有地方特点的地名、习俗、植被、

建筑形式等要素的梳理,强化城市空间

特色的地方特征。

2.2 空间特色规划的一般步骤

2.2.1 对城市空间特色资源进行系统整

理和评估

加强对城市空间特色资源的分类整

理。对城市空间特色资源的历史和现实

价值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影响力进行深入

分析,根据资源的价值、影响力以及在

促进城市发展、构建空间特色体系等方

面的作用,对城市空间特色资源进行综

合评价与分级。城市空间特色资源可划

分为基本特色资源、优势特色资源和标

志特色资源3级。其中优势特色资源和

标志特色资源应当在全省甚至更大区域

范围具有独特性或唯一性。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功能布局

和用地安排,对新的城市空间特色资源

培育等进行深入研究,为城市空间特色

规划奠定基础。

2.2.2 构建城市空间特色体系

研究城市的功能结构、空间格局及

形态特征,梳理、分析城市的历史文脉、

人文特色和其他空间特色资源,发掘、

提炼城市的空间特色要素和总体特色定

位。

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山、水、地

形特征,挖掘、保护、合理利用自然环

境条件,构建与自然相融合的城市空间

景观格局。综合考虑城市人文、艺术、

社会发展特点,充分发掘本土文化中的

特色要素。将历史文化保护与现代化建

设、凸显景观风貌特色与城市功能完善

结合起来,因地制宜、有重点地制定城

表1 南京城市空间特色资源综合评价一览

因素评价分值权重资源自身特色

具有突出历史文化价值3项同

时满足

10分

同时满足

其中2项

7分

只满足

其中1项

3分

0.5

具有突出自然环境价值

具有突出现代风貌价值

公众认可程度

80%以上的公众认可具有较高价值10分

0.2

60%以上的公众认可具有较高价值7分

50%以上的公众认可具有较高价值3分

与城市结构

的关系

位于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轴线或核心上10分

0.2

位于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轴线附近7分

与城市空间结构关系一般3分

区位交通条件

位于重要的交通节点或门户地区10分

0.1

位于城市重要通道沿线7分

位于重要通道附近3分

特集 SPECIAL COLLECTION

江苏城乡空间品质提升策略研究

市空间特色延续和发展的目标。

关注城市形态、景观风貌、重要景观廊道、视廊以及地标性公共建筑、公共开敞空间等内容,加强重要特色空间的沟通联系,构建不同层级的城市特色空间体系。

2.2.3 对重点特色空间进行规划控制和引导

合理确定城市空间特色分区,划定特色地段、重要节点、廊道等重点特色空间,明确特色定位、目标与规划引导、控制要求。重视塑造体现地方特色的城市空间形态与天际线,重点关注标志性地段、特色风貌区、城市出入口地区、滨水空间、主要旅游路径周边的建筑、景观与环境,强化城市的可识别性。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与建设,建设具有归属感的特色公共活动场所。

3 城市空间特色规划实证解析

3.1 多层面分析梳理城市优势特色资源

对现状资源的系统梳理是塑造城市空间特色的基础,规划应对城市空间特色资源的历史和现实价值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影响力进行分析,根据资源的价值、影响力以及在促进城市发展、构建空间特色体系等方面的作用,对城市空间特色资源进行综合评价与分级。

南京是江苏空间特色资源最为丰富的城市之一,其空间特色规划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城市空间特色资源评价体系。规划在资源本身特色、公众认可度、与城市结构的关系以及区位交通条件4个方面对111处城市空间特色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并赋值评分,将其分为标志特色资源、

优势特色资源和基本特色资源3级。规划对各级空间特色资源的空间分布进行梳理,明确了市域、主城和老城3个层面的现状主要空间特色,为下一步明确特色定位、构建空间特色体系和加强重点空间特色引导奠定了基础(表1、图1)。

苏州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结合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将乡村空间纳入城市

1 南京城市空间特色资源评价

2 苏州城市空间特色资源评价

自然风景名胜区古镇古村特色村落标志性历史建筑标志性现代建筑自然山水公园绿地基本特色优势特色标志特色

老城外围历史地段古镇古村重要的历史轴线明城墙、明外廓历史人文特色空间现代风貌特色空间自然山水特色空间

分析,形成城市空间特色的基础框架,并结合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公共绿地系统和城市综合交通特别是公交和慢行系统建设,构建适应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特色体系。

南京市在市域、主城和老城3个不同的空间层面将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现代风貌资源叠加,分析空间特色的现状结构。在此基础上,根据空间特色规

空间特色体系中,对城乡空间特色资源进行评价与分级,拓展了城市空间特色的内涵,对促进苏州城乡统筹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图2)。

3.2 多要素统筹引导城市特色体系构建

统筹城市各类要素是构建城市空间特色体系的基本要求。在系统梳理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现代风貌等各类空间特色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多要素的叠加

划方法的基本原则,统筹空间特色资源,优化空间特色结构,构建多层面的空间特色体系。其中,南京老城总体呈现“三边三沿”的空间特色结构,即南京老城空间特色资源主要分布在明故宫周边、清凉山周边、新街口周边以及明城墙沿线、中山大道沿线和内秦淮河沿线。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绿地系统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等相关规划,构建了“一

特集 SPECIAL COLLECTION

江苏城乡空间品质提升策略研究

观廊道的特色定位、引导策略和控制要求,引导片区形成特色风貌,优化了重要轴带的景观界面,强化了中心节点和景观廊道的空间意向。针对重点特色空间塑造的规划指引,将城市空间特色体系、规划布局等规划总体构思落实到空间上,有利于规划的实施管理,对开展具体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 结语

当前,江苏乃至全国的城市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空间特色的保持和培育既是城市面临的挑战,也是发展的机遇。城市空间特色规划作为提升城市化空间品质和城市空间特色塑造的重要依据和手段,需要城乡规划全行业不懈努力,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水平、管理水平和实践水平。良好的规划展现了美好愿景,为了使我们的城市更具文化内涵,城市的空间品质得到整体提升,从而实现“社会和谐、经济繁荣、文化多元、生态友好”的美好发展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

词,并据此构建了“三湾六区”的城市空间特色体系。多角度的公众参与对提升无锡城市空间特色内涵起到了促进作用,为明确特色定位和构建空间特色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规划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民意基础(图8)。

3.4 多方位强化对重点特色空间塑造的规划指引

强化对城市重点特色空间塑造的规划指引是落实规划总体思路的重要手段。规划应进一步深化城市空间特色规划布局,根据塑造空间特色的总体目标和意图,对城市各类重点特色地段、节点、片区、廊道以及其中的建筑、道路、绿化、水体、界面等提出规划控制和引导要求,以指导下一阶段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及相关城市建设活动有序开展。

为了更好地构建以“古城居中,新城环布,十字轴带,五楔入城,多心多点,景廊相通”为特征的城市空间特色体系(图9),苏州市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结合城市空间特色资源综合评价,明确了特色片区、重要轴带、中心节点和景

环、三轴、四片、多点”的老城空间特色体系规划,并通过视线分析、活动路径分析等技术手段对空间特色体系进行深化,形成了老城特色空间规划布局,为落实规划总体构思,对重点空间进行规划控制和引导提供了依据(图3~7)。3.3 多角度共同参与城市特色内涵提升

充分依靠公众和利用广泛的智力资源是提升城市特色内涵的重要途径。同时,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将加深公众对城市特色的理解,从而促进空间特色相关工作的开展与落实。

无锡市在编制城市空间特色规划过程中,发起了“认知无锡行动”,通过邀请熟悉无锡的文化学者、规划专家和社会名人座谈、在网络报纸等多种媒体开展宣传,评选代表无锡的城市空间特色资源,征集城市空间特色定位宣传词。经过专家评议和市民投票,明确了96处具有较强代表性的城市空间特色资源,并对1127条宣传词进行甄选,最终确定了将“重湖叠献半城景,锡惠俯揽运河湾”作为城市空间特色定位宣传

运河湾

蠡湖湾

控规与城市设计的区别

控规与城市设计的区别

【杂谈】控规与城市设计的区别在哪里2011年03月29日18:14:56 ——吐血整理ABBS论坛话题“控规与城市设计的区别在哪里”讨论精华,共提取了42个网友论点。 正文:(小辄儿) 现在国内的控规处在很尴尬的地位:做吧,不实施;不做吧,有关部门又要求必须有这个步骤..... 现在的城市设计是火的发紫,国内出现了百家争鸣,群花齐放的喜人场面.....肉多人更多,这块市场竞争好像有点惨烈。国内现在的城市设计并没有成熟的体系,谁都想把自己的东西作为以后的范本,可是本人觉得城市设计的规范化与“统一”化还是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锤炼与实际的验证以后才可能形成稳定的局面。百家争鸣的时间应该是有一个适度长的时间段,这样才能形成真正成熟的良好体系。那么试问:城市设计有可能取代现在在实际实施中并不受重视的控规吗?控规走了这么多年,到底该走向何方?怎么样发展控规才能更有实际意义?而城市设计又该走向何方才能更有生命力?城市设计与控规的最大区别在什么地方呢?对于城市 设计与控规,我们该引发怎样的思考?欢迎大家来讨论。 讨论: 一、城市设计是城市设计;控规是控规。两个范畴。不过,在国内,现在城市设计越来越象控规;控规也越来越象城市设计。没有办法,个搞各的吧。 二、其实这是一个国家现行规划编制体系的问题,关键是控规究竟应当控制什么,我认为应当因地制宜,但是,控规毕竟是控规,和城市设计不一样, 三、控规应当突出其法规性规定性,城市设计应当突出概念,突出创意,但是缺一不可。 四、城市设计应当是控规之后的“设计”阶段,控规是理性的,而城市设计却是感性的。 五、这个规纳比较,有某些道理,但不太准确。(或者说,相当的不准确) 。首先,就中国的情况而言,目前我们的规划法中,并没有城市设计的地位。但是,对於控规,是有说法的。有几个途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问题。 首先,我建立大家有机会去考察一下控规和城市设计在中国的历史起源和发展。其次,再看一看目前我们是怎么作控规的,怎么作城市设计的。理论基础,内容,方法有什么区别。 第三,由於我国目前还没有对城市设计在规划系统中给予明确的地位,所以建议看看国外的情况。 以上提供一个思路。关于城市设计,我知道大家的理解是有差异的。我以前,现在,都认同这样一种观点: 1。城市设计是平行与规划的一个系统。按照JONATHAN 、BARBETTE等人的说法,城市设计是贯彻规划全过程的。不是城市规划过程中德某个阶段。好像如FH 所说,是控规后的设计阶段(请问,这和国内通常所说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有什么区别);

城市特色风貌规划

城市特色风貌规划 随着万源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万源城市老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的深入,城市发展和建设已经进入快车道,城市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然而在近几年的城市快速发展和建设中,城市特色面貌建设平庸无奇,千城一面,似曾相识,城市风貌特色不明显,缺乏个性,“特色危机”已成为现时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热门话题。 万源市委、市政府充分意识到特色风貌的遗失,直接关系到城市总体人居环境的提升。为全面落实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优化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形态,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和个性气场,提升城市内在品位和总体形象,改善人居环境,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务实创新、改善民生”的工作思路,围绕建设“山青、水秀、地干净、物整洁、人文明”的森林万源、生态万源、宜居万源目标,高标准开展城区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委托陕西中晟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万源市城市总体特色风貌规划》,构建以后河为轴心、新老城区功能配套一体的城市发展格局。 同时,城市特色风貌建设应严格坚持“五项”规划原则:一是把握整体、突出重点原则。首先要把握城市总体环境风貌、总体空间形态、廊轴系统、色彩体系、山体景观和滨水景观以及建筑风格的统一协调并在总体控制的原则下,突出重点,突出本次规划要解决

的主要问题,通过滨河景观的打造、外围山体景观的保护及营造,城市重要节点的强调来塑造城市的整体风貌特色。二是继承、尊重、展望原则。风貌特色规划不仅要继承和延续万源城市的历史脉络、风俗习惯、文化底蕴和地域特征外,而且更应强调万源山地城市的现实情况,尊重万源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水体景观,在继承、延续、创新的同时,还要展望未来,规划要高起点、高标准、有深度,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三是特色、文化、个性原则。每一个城市都得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有自己的文化底蕴。万源城市的山、水、城、人等主要体现实体,是万源城市魅力的体现,加之文化、历史、风情等是万源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名片。四是生态优先、环境利用原则。万源城市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城在山中、山在城中、人在山水中”是万源城市的鲜明写照。规划在保护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城市的山水资源,通过显山、露水、增绿、透脉、弘文、辟场、留廊等手段,打造山、水、城、绿相融的川陕魅力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五是系统规划、动态塑造、弹性实施原则。万源城市的风貌特色塑造必须通过系统的整体规划,由于城市建设在这方面欠帐较多,所以城市特色建设不可一蹴而就,只顾眼前利益,要有一个较长的时间和动态的过程,同时在实施中要有弹性,要留有余地,保证规划的有效和顺利实施。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 总则 1.1 为加强和规范全省城市规划编制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维护公共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下简称《城市规划法》),《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以下简称《省实施办法》),以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规、标准、规范,结合全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是与《城市规划法》和《省实施办法》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其适用范围同《省实施办法》。 1.3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铁路、公路、河道、管线等适用本规定。 1.4 编制城市规划,进行城市规划管理,均须执行本规定。 2 城市土地使用管理 2.1 城市用地分类 城市用地,根据其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 - 90 )执行。

与城市用地相连的各级风景区、各类旅游度假区,其向公众开放,并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用地(包括用地范围内的水域),可以计人公共绿地,其余概不作为城市建设用地。 2.2 建设用地的适建性规定 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性质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规定。 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建设用地,应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分区规划或总体规划(小城市)的规定进行建设适建性划分。 城市建设用地的适建规定见表2.2.3。 表2.2.3 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等条件,确定其适建性。 需改变经批准的规划用地性质或超出表2.2.3规定的适建范围的,应对规划进行调整,并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批准后方可实施。城市新建居住区应按国家和省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同步安排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及其他八类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为居民提供必要的公共活动空间。 2.3 建筑基地控制指标、

上海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导则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导则 (征求意见稿)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规范》 联合编研组 二零零七年五月

编制说明 近年来,随着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加大,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现代化规划建设的新领域、新热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日益庞大、功能日趋复杂,并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和谐城市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城市规划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下空间规划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作为一项全新的规划领域,地下空间规划的编制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不利于城市规划的衔接和统一管理。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导则》主要是针对我国大中城市的中心城区以及重点规划建设地区编制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需求,借鉴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成功经验与最新科技,分析总结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建设的成功积累与经验教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等法规,并充分考虑与我国现行城市规划体系的衔接,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编制层次、内容、方法、深度、成果文件、以及编制与审批的程序等提出要求,进一步指导和规范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编制工作,并为正在研究制定的《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规范》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规范》 联合编研组 2007-05-18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导则 联合编制研究单位: 一.主编单位与负责人 同济大学束昱 二.参编单位与负责人 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李迅 2.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石晓冬 3.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徐国强 4.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陈志龙 5.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彭瑶玲 6.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院顾新 7.清华大学童林旭、祝文君 2007-05-18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作者:薛静, 余翔, Xue Jing, Yu Xiang 作者单位:薛静,Xue Jing(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60), 余翔,Yu Xiang(中国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17) 刊名: 天然气与石油 英文刊名:NATURAL GAS AND OIL 年,卷(期):2010,28(2) 参考文献(11条) 1.许乙弘Art Deco的源与流 2002 2.张建华建筑设计 2007 3.张兵城市规划实践的分析理论 1998 4.谢文慧;邓卫城市经济学 1999 5.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城市规划原理 2006 6.徐建刚城市规划信息技术开发及应用/新世纪中国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丛书 2002 7.王爱华;夏有才城市规划新视角 2005 8.王祖华;蔡健;徐进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2008 9.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城市环境保护 1982 10.许浩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法 2005 11.日本建筑学会建筑与城市空间绿化规划 2006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窦志.赵敏试论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期刊论文]-建筑学报2002(10) 2.王民成.WANG Min-cheng浅析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关系[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09,35(26) 3.高云.金长峰试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期刊论文]-城市建设2010(9) 4.李冠.朱方位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关系[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09(27) 5.冯丹.王东军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6) 6.彭碧.向德军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研究[期刊论文]-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9) 7.郑伟.王健浅议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期刊论文]-中华民居2010(11) 8.尹彦凤.李勇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一体论[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2010(25) 9.郑倩.Zheng Qian现代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10,29(6) 10.冯志刚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2008(8) 引证文献(1条) 1.胡术颖.叶崇福关于建筑设计与城市的综合探讨[期刊论文]-中华民居 2011(6)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b013089696.html,/Periodical_trqysy201002016.aspx

盐城市实施《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细则试行

盐城市实施《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 技术规定》细则(试行) 1、总则 为保证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实现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版)》(以下简称省《技术规定》)等城乡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和专业技术标准,并结合盐城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本细则是与省《技术规定》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在盐城市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城市规划编制和城市规划管理,均须执行省《技术规定》和本细则。详细规划编制、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涉及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退让、设计标高和日照等建筑管理内容,也应符合本规定。 盐城市城市规划区包括亭湖区和盐都区(含城南新区、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部行政范围。主城区旧区是指黄海路、串场河、小洋河围合的范围,新区是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旧区以外的其它范围。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铁路、公路、河道、管线等适用本细则。城市规划区内乡镇可参照执行。 2 城市土地使用管理 城市用地分类 2.1.1 城市用地,根据其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和《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执行。 2.1.2 与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相连的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其向公众开放、并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用地(包括用地范围内水域),可以计入公园绿地,其余不计入城市规划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的兼容性规定 2.2.1 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规定。 2.2.2 在满足安全、环境等要求和相关标准、规范的前提下,提倡同一地块内不同使用功能的混合。建设用地的兼容原则按照《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执行,用地兼容要求应当在详细规划中规定,并在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出具的规划条件中具体明确。 2.2.3 制定和实施新建居住区的规划,应按照城乡规划法律法规、国家和省城乡规划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同步安排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行政管理和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以及户外公共活动空间。 2.2. 3.1公共服务设施在布置上应相对集中,可按嵌入街坊式布局,宜独立布置于居住小区主入口处。开发项目分期实施的,配套公建设施的配建原则及实施时序需在规划条件中具体明确。 2.2. 3.2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水平,应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版)(GB50180-93)的规定。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规划布局和规划用地四周的设施条件,对配建项目进行合理的归并、调整,但不应少于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千人总指标;对应配建的公共服务设施如由于周边已规划建成,且能够满足该项目配套要求的,则该项目可不配建(如综合性幼儿园、综合性菜场等)。 2.2. 3.3居住用地的公共活动空间(含公共绿地、硬质铺装),应根据居住用地不同的规划布局形式设置相应的居民休闲娱乐、文化健身、人员集散的公共活动空间,每个组团不少于一个公共活动空间,并在总平面图中明确标注公共活动空间的面积。其用地总面积组团级:按不得少于人均平方米核算;小区级:按不得少于人均平方米核算。 2.2. 3.4为居住用地配套的商业规模不应大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5%。住宅底层原则上不得设置商业用房,按规范配套的商业用房宜内置独立布局。距各级商业中心较远的小区,不宜小于总建筑面积的3%。

以郑州地铁为例浅谈城市地下空间规划

以郑州地铁为例浅谈城市地下空间规划1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中,城市矛盾日益加剧,出现了对原有城市进行更新改造的客观需求。郑州市随着城市化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膨胀,空间资源量在逐渐缩小,有限的土地资源担负着超载的城市人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的“城市病”,如:建筑用地紧张、生存空间拥挤、交通阻塞、基础设施落后、绿地减少、环境恶化等。交通阻塞、基础设施落后、绿地减少、环境恶化等。这些现象在中心区尤为突出。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居住生活,也制约了郑州市的可持续发展,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那就是积极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与世界城市地下空间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大国,却不强国。近年来,中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数量快速增长,水平不断提高,体系越来越完善,已经成为世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大国,地下空间规模和开发量与世界同类城市没有大的差距。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我国城市将进入了规模化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现阶段。近几年来虽然郑州地下空间开发成绩显著,但在同类大城市中规模仍显偏小,如图1所示。 图1 国内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量比较 当城市交通矛盾严重到一定程度后,单在地面上采取措施已难以解决,因此利用地下空间对城市交通进行改造已成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始最早和成效最显著的一项内容,并由此带动了其他内容的发展,成为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主要动因。交通是城市功能中最活跃的因素,顺畅和便捷的交通系统给城市发展注入活力,而一旦交通阻滞,城市生活就要受到很大影响,发展受到很大制约。据国外经验,城市主要干道单向客流量达到每小时4~6万人时,修建地铁就是需要的,其改善城市交通的作用是其他措施无法替代的。这一点在我国一些大城市目前已经或正在进行的地下空间发展规划中已有所体现。本文以郑州市地铁为例,谈谈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规划情况。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1.3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著名的《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制订了21世纪议程,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一种必然选择,我国也已编制完成并公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向世界做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承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与此相随,我国的城市化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从1990年的18.96%提高到2008年底的30.4%。预计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65%。经济与城市化水平的高速发展导致城市建设的急剧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实现城市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1.3.1 节约城市土地资源 我国城市发展沿用“摊煎饼”式的粗放经营模式,表现在城市范围无限制地外延发展。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在国际上处于较低水平。据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判断和测算,1986年至1996年10年间,全国31个特大城市城区实际占地规模扩大50.2%。据国家土地管理局的监测数据分析,大部分城市占地成倍增长,图1.1位北京市1987年与2001年热岛分布图。根据预测,到21世纪中叶我国设市城市将达到1060个左右,7亿-10亿人将在城市中居住生活。 据统计,1986年至1996年,全国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2963万亩。这比韩国耕地总和还多。平均每年占地相当于我国一个中等县的耕地,这是已经考虑了开发复垦耕地7 366万亩增减相抵后的结果,实际上开发复垦增的新耕地质量较低,3亩以上才能弥补原l亩耕地的损失这一现象到如今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而且还有日益加剧的趋势.以2008年为例,全国实有耕地面积18.257 4亿亩,加上复耕补充的耕地,仍净减少29万亩。由于城市一般位于自然条件较好区域,所以耕地减少中优质耕地损失十分惊人。如1991年至1995年,全国水田减1004万亩。按照城市化发展的相关分析,以目前人均城市用地100m2的水平计算,到21世纪中叶,我国的城市发展将再占地1亿多亩,按人口平均,中国是耕地资源小国,人均仅有1.44亩,仅及世界人均值4.65亩的31%,图1.2为北京市1987年与2001年城市绿地比较。图1.3为北京市1993年与2001年用地比较。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原理试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原理》课程试题A卷 2005.05 1.汉长安城的位置与隋唐长安城的关系是( )。 A.与隋唐长安城在同一位置 B.在隋唐长安城的东北 C.在隋唐长安城的西北 D.即明代长安城的位置 2.组团绿地的设置,应满足不少于多少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范围之外的要求? A.1/2; B.1/3 C.1/4 D.1/5 3.家庭人口结构中的“主干户”是指: A.一对夫妻和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B.一对夫妻和一对已婚于女所组成的家庭 C.一对夫妻和多对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D.—对夫妻组成的家庭。 4. 下列各项中,哪项内容不是城市设计的原则? A.以人为本,与自然亲和 B.历史延续的原则 C.方便舒适的原则 D.个性表现的原则 5. 霍华德于1898年提出了()的理论。 A.田园城市 B.卫星城镇 C.山水城市 D.邻里单位 6. 居住区干道布置原则,下列何者正确? A.平坦地区,干道可以不作坡度,或其纵坡可小于0.3%; B.干道标高应稍低于附近居住区用地的标高; C.干道标高可稍高于附近居住区用地的标高; D.地形坡度较大时,道路一般可与等高线斜交,必要时也可以与等高线相重垂直布置. 7. 步行商业街的设置,下列是哪条不符合规定? A.改,扩建两边建筑与道路成为步行商业街的红线宽度不宜小于10米; B.新建步行商业街可按街内有无设施和人行流量确定其宽度,并应留出不<5米的宽度供消防车通行; C.步行商业街长度不宜大于800米,并在每间距不大于160米处宜设横穿该街区的消防车道; D.步行商业街的各个出入口附近应设置停车场地. 8. 对外交通设施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铁路 B.城市干道 C.水道 D.航空 9. 我国目前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方法主要有哪些()。Ⅰ。劳动平衡法;Ⅱ。职工带眷系数法;Ⅲ。加权统计法;Ⅳ。综合平衡法。 A.Ⅰ、Ⅱ、Ⅲ B.Ⅰ、Ⅱ、Ⅳ C.Ⅰ、Ⅲ、Ⅳ D.Ⅱ、Ⅲ、Ⅳ 10. 详细规划阶段的竖向规划下列那种方法有误? A.设计等高线法 B.高程箭头法 C.纵横断面法 D.四角标高定位法 11. 广场地面坡度通常采用()。 A.0.1% B. 0.2% C. 0.5% D.0.4% 12. CIAM的准确含义是()。 A.国际建筑师协会 B.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C.国际规划师协会 D.现代建筑师协会 13. 修建性详细规划内容不包含下列哪项?

城市风貌规划编制要求内容

风貌规划成果所含内容 风貌规划是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引申出来的一项重要的专项规划,对城市整体意向的形成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如果按照正常程序将经历:现状风貌调查与评价阶段、城市风貌规划大纲编制及大纲评议阶段、城市风貌规划方案的编制阶段、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风貌规划这样四个阶段,规划周期长,且花费巨大,很多城市并不会按照这样的步骤一步步走下去,他们大多希望直接得到一个最终的结果。目前,关于城市风貌规划的编制没有专门的规范,需要形成怎样的成果也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很多规划单位所完成的风貌规划也只是一个概念性的,可是实行低,还得进一步编制相关的详细规划,费时费钱。那么对于想一步到位完成风貌规划,我们应该形成怎样的规划成果呢?结合遂宁市城市风貌规划的一些感受,我来谈谈城市风貌规划成果内容问题。 城市风貌规划成果内容应该包含三个部分,分别是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具体涉及如下内容: 一、规划文本 规划说明书及相关专题研究。 规划文本要求能够规范、准确、肯定、清晰的表达规划意图和目标,而对有关内容提出规范性要求。主要内容要求如下: 1、前言 说明本次规划编制的依据和背景。 2、城市概况 包括城市的地理位置、经济特征、自然特征、历史沿革、所处地理文化圈层特征和中心城区概况。 3、风貌规划项目说明 包括本次规划的规划范围、规划内容和要求。 4、城市风貌现状分析 (1)城市风貌地理文化圈层分析。 (2)市域风貌整体格局和重点旅游景区风貌特色分析。 (3)城市总体风貌分析,含城市总体风貌特征、城市风貌格局、城市轴线、城市天际线和滨水风貌的分析。 (4)土地利用和主要交通道路分析。 (5)城市历史人文景观风貌分析,包含历史人文特征分析,历史人文景观的现状分析。

国内外优秀城市设计案例与实施分析

国内外优秀城市设计案例与实施分析 一、城市设计案例简析 古往今来,世界上优秀的城市设计实例为数不少。如按城市总体设计、中心广场设计、干道设计、绿化设计等去细分,更是不胜枚举。这里只能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名城,加以分析。 城市设计资料图片 1.北京 北京是我国首都,又是著名的古都。北京的城市设计,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今世界城市设计实例中都是数一数二的。北京的古城基本上是明代建成的,她的前身是元大都城,就是按《周礼·考工记》的理想都城模式设计的。明北京城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吸取了明初中都和南京的布局和形制的特点,使这种“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格局更加突出,城市轴线也延伸到外城,形成了长达8公里的雄伟庄严的南北中轴线。北京作为封建都城,城市设计的主题就是要突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君临天下的气势与威严。北京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城市设计,无论在功能上还是在意识形态上都充分满足了这一要求。譬如在功能上满足了皇家政治(前朝)、生活(后寝)、游憩(御苑)以及礼制(坛、庙)、防御(城墙城楼)等方面的需要;在意识形态上,全城以皇宫为中心,中轴线为脊柱,左右对称,轴线上一重重城门,极力烘托出皇帝的权威,即所谓“非壮丽无以重威”。北京城由于经过整体设计,全城空间布局井然有序,更可贵的是有六海园林水系与之相陪衬,使规整中见自然,严肃中有活泼,这是历代都城中少见的。198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重要批复中指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又是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规划和建设,要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国家首都的独特风貌。对珍贵的革命史迹、历史文物、古建筑和具有重要意义的古建筑遗址,要妥善保护。在其周围地区内,建筑物的体量、风格必须与之相协调”。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并发展北京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优秀传统。 2.华盛顿 华盛顿(Washington D.C.)是美国首都,也是世界名城,1791年由法国工程师朗方(L’anfant)规划。她的主题思想是体现美国在战胜英国殖民统治后,建成民主、自由、独立的新兴资产阶级国家这一国体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政体。城市设计巧妙地利用地形,以国会山高地为标志,设计了纵横两条轴线。主轴东西向,以国会为全市中心,南北轴线以总统府(白宫)为重点,两条轴线交叉点上建立华盛顿纪念碑(方尖塔),城市主轴以宽阔绿化为主。城市设计方案以后又经过补充完善,在主轴线两端建成

《重庆市城市风貌特色规划设计暂行规定》

《重庆市城市风貌特色规划设计暂行规定》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五个重庆”建设和塑造城市风貌特色的要求,为强化我市城市、建筑和环境的艺术性和地方特色,改善城市品质,提高规划设计水平,现就我市城市风貌特色规划设计有关问题作如下暂行规定。 1、主城区及各区县要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整体风貌,建筑风格除有特殊要求的外,要与城市整体风格协调并充分体现重庆主城区及渝西、渝东北、渝东南各地的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特征。鼓励在城乡建筑规划设计中继承和发扬川东和巴渝地区的传统建筑以及本土民居建筑的风格。容积率在1.0及1.0以下的两江四岸头排地块及城市重要区域必须采用地方传统的建筑风格。 2、在用地面积较大的建设项目中,高层建筑应尽量不集中沿城市道路、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布置,而应在兼顾城市空间形态和项目内部环境品质的基础上合理分布,富有趣味和变化,形成较为连续的城市开敞空间系统。 3、应在符合城市规划原则的前提下,在城市的各片区形成较为协调的城市建筑高度。在对风貌有控制要求的地区,建筑高度应充分论证以提高城市景观品质,强化城市山水特征和传统文脉。 4、必须大力提倡中华文化在城市建筑风格中的传承,全市禁止在公共建筑和大体量建筑设计中采用西洋或欧式建筑风格。 5、城市建筑应立足于场地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具有自身的文化内涵和形式特征,禁止照抄照搬、盲目模仿各种异域风格和似是而非、不伦不类的低劣建筑造型设计。临街建筑物的外立面设计应体现城市街区的整体风格,形成连续协调的街道景观。 6、加强重要建筑的细部造型设计,通过对檐口、窗框线条、基座、装饰构件等部位的艺术设计,形成比例和谐、端庄大气的建筑造型,达到美观的艺术效果。

城市地下空间现状及发展前景探析及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重点

城市地下空间现状及发展前景的探析 一、当前城市发展现状 1.1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城市土地资源的紧张和生态困境 随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土地资源锐减,人均土地资源将越来越匮乏。而在进行城市土地开发过程中,有时为了取得更多的生产、生活用地,不惜牺牲绿色用地,不按规划要求的指标保留和建设绿化用地或拆迁破坏的绿化补偿不足,造成许多城市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面积的比例严重不协调,环境自净能力大为降低,导致城市尘土飞扬,噪音倍增,疾病增加,最终制约社会的发展。 1.2 资源集约型社会发展要求对城市空间充分利用 开发地下空间,鼓励土地综合利用,推动老城区地上、地下整体改造,减缓城区扩展速度,提高单位土地产值已成为土地资源,减少人均地面建设用地,将粗放型、平面外延式的增量发展模式转变为节约型、立体内涵式的存量优化发展模式, 正成为马鞍山市今后土地利用新的发展方向。 1.3 环境友好型城市已将地下城市空间的开发锁定为未来的发展重点 当前,中国城市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以现在的发展速度,未来的马鞍山势必面临交通、能源、生态等多方面矛盾。以城市交通为例,道路交通流量的快速增长,,使城市道路交通堵塞、停车供需矛盾等问题更加突出地下空间给各种市政基础设施提供空间,为城市提供安全有效的生命支持系统。同时地下建筑有助于保护自然植被,与地面

建筑相比,,更大程度上维护了生态的平衡。大力发展地下交通、地下物流、地下综合管廊、地下垃圾处理系统等地下基础设施, 对整合人类活动、保护城市环境的整体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合理开发地下空间也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要求。 二、地下人防空间的建设与多样化空间的结合 2.1 地下人防空间的建设大多没有与市场开发相结合,造成人防空间在市场环境下的浪费; 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体是出于备战目的的人防工程。而此类人防工程一般要求空间较小、尽量密闭,而平时状态下作为地下商业空间使用时,又希望空间越大越好、尽量开敞。因此,对现有的人防地下工程而言,尽管在建设前都经过了可行性论证,既考虑到战时防空的需要又考虑到平时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具有双重功能,但在实际情况下,平时利用和战时要求往往存在矛盾。目前的人防工程经常是花费了大量的投资,却无法满足平时的使用要求,人防工程遭遇野蛮改造的事例屡见不鲜造成人防空间在市场环境下的严重浪费。 2.2 部分城市已在尝试将人防空间与地下交通、地下商业等功能性建筑结合利用,扩大利用率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人防工程已经改变了过去的面貌和形象。现在,新建的人防工程严格按建设程序办事,从土建到装修都注重质量。建成投入使用后,取得了显著的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许多大中型人防工程成为城市的重点工程,如哈尔滨奋斗路地下商业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课程设计

1 河南城建学院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课程设计 说明书 课程名称: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 题目:河南某地下停车场的规划设计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开始时间: 2013 年 12 月23日 完成时间: 2014 年 01 月03 日 课程设计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7) 一、地下停车场总图设计 根据所分配的大致区域和具体方案参数情况特别是周围地面道路和建筑情况,设计地下停车场的总图设计,布置停车场的功能区划分。

1.1 总图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如下: 1)场地的建筑布置、形式、道路走向、行车密度及行车方向;2)是否有其它地下设施;3)周围环境状况;4)工程与水文地质情况; 5)要考虑地面出入口一侧有至少两辆车位置的候车长度;6)停车场应有明显的标志,并按规定设置标线;7)单建式停车场要考虑车库建成后面部分的规划。 1.2 功能区划分及面积说明 根据设计提供的原始条件,对于附建式停车场,附建式停车场受地面建筑的平面柱网的限制,利用的是它的地下部分,其平面布置受地面建筑的影响。 总图设计功能区包括:出入口、停车区、管理区、辅助区等; ⑴、出入口:进出车用的坡道、地面口部及口部防护等

此次设计准备采用直线双车坡道,根据《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表4.1.7中规定,小型车坡度选用15%左右,高长比值约为1:6.67,并且采用由线缓坡道,坡道所占面积大约是170m2左右。地面中部设置挡水段,同时搭建拱形雨篷。 ⑵、停车区:停车间、行车通道、步行道等 此次设计是在建筑物的地下一层设计停车场,因此辅助设施就占据很大的面积,停车区面积大约是1800m2。 ⑶、管理区:门卫、高度、办公、防灾中心、卫生间、楼梯间等 门卫、调度、办公、防灾中心在所提供的原始条件中找不到,可能设置在地面,卫生间所占的面积是30m2左右,楼梯二处。(见附图) ⑷、辅助区:风机房、送风机房、排风机房、低压配电室、防护用的设备间等 据原始数据可知,风机房:54 m2,送风机房:55m2,排风机房:47.5 m2,低压配电室:43 m2。 1.3 总的形状、建筑面积说明 此次设计的停车场的地面建筑的形状基本上是直角梯形,建筑方位台附图所示,停车场的建筑面积2841.1m2,坡道面积170m2,停车区面积1800m2左右,辅助区总面积800m2(包括行人通道) 1.4 防火等级划分、通道数量要求及说明(防火规范) 根据《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表3.0.1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 一现代城市规划理轮的早期探索 1.1898霍华德出版了《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为题的论著,提 出了——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它的实质就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代表作,世界上的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 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1922年勒.柯布西埃出版了《明天的城市》一 书。(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主义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思潮中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1931年,柯布西埃发表了他的“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他认为所有的城市应当是“垂直的花园城市”。(代表作——昌迪加尔) 3.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于1882年提出了线性城市的理论。(线性城市就是 沿交通运输线布置的长条形的建筑地带,城市不再是一个一个分散的不同地区的点而是由一条铁路和道路干道相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城市 带。) 4.20世纪初法国建筑师戛涅提出了工业城市理论。1917年出版了名为《工 业城市》的专著。(阐述了他关于工业城市的具体设想,其目的在于探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中的功能组织。戛涅将各类用地按照使用功能划分得非常明确,使它们各得其所,这是工业城市设想的最基本思路。) 上述四条,主要集中在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城市中已经存在的问题。他们紧对现有城市的问题进行批判,而没有提出改进的意见。

5.法国巴黎建筑师埃纳于19世纪中叶发表了巴黎改建研究。提出了大城市 改建的一些基本原则。 6.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即,在主要广场和街道的设计中强调艺术布局, 而在次要地区则可以强调土地的最经济适用。)现代城市设计之父西谛于1889年出版了《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一书》。(他通过对城市空间的各类构成要素,揭示了这些设施位置的选择,布置以及交通,建筑群体布置之间建立艺术的和宜人的相互关系的一些基本原则,强调人的尺度,环境的尺度与人的活动以及他们的感受之间的协调,从而建立起城市空间的丰富多彩和人的活动空间的有机构成。) 7.盖达斯的学说。盖达斯于1915年出版《进化中的城市》。(他把对城市 的研究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突破了当时常规的城市概念,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框架。)由此形成了区域规划的思想。盖达斯的名言“先诊断后治疗”,由此形成了影响至今的现代城市规划过程的公式:“调查——分析——规划”。(通过对城市现实状况的调查,分析城市未来发展的可能,预测城市中各类要素之间的互相关系,然后依据这些分析和预测,制定规划方案。) 二现代城市的发展理论 1.城市分散发展理论。 20世纪20年代恩温提出了卫星城理论。(田园城市,卫星城和新城的思想都是建立在通过建设小城市来分散大城市的基础上,但在含以上仍有一些差别,他们应当被看作是同一个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深化的结果)

浅议如何塑造中小城镇城市风貌特色系统

浅议如何塑造中小城镇城市风貌特色系统 摘要:在我国,中小城镇数量占全国城市数量的比重较大,中小城镇的发展对我国城市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本文从城市定位、城市风貌区控制、城市名片、城市形态、城市风貌运行机制出发,对中小城镇城市风貌的相关概念、城市风貌相关理论及发展脉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阐明了中小城镇风貌发展对城市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为中小城镇城市风貌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中小城镇城市风貌特色系统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城镇化是世界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风向标。而其中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是推动我国城镇化的重要渠道。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时期,社会经济的变化使人口不断的聚集于小城镇,进而使小城镇的数量有显著增长。小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建设的不断深入,用地扩张以及结构不断重组,正推动着其空间形态快速演变的同时,城镇日新月异的建设交织着复杂的矛盾与冲突。面临诸多影响城镇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怎样去改变小城镇规划方式方法、提高规划的可针对性、完善城镇空间形态建设变得尤为重要,并需要亟待解决。 1.城市风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领土广阔,自然条件不尽相同,中小城镇各自有不同的地域特点,所以现如今,建筑师、规划师若想塑造有地方特色的小城镇风貌,必须要结合其所处的地域条件特点,依托当地延续的文化风俗,开展有效的建筑规划设计,才能打造出一个具有鲜明的、丰富的、具有传统文化的城市风貌。 对中小城镇城市风貌的研究可以为城市的扩张过程注入城市软实力;推动相宜目标的共识化;提供城镇景观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体制机制优化;催化聚变、提升魅力。城市风貌体现的是一座城市的精神与内涵,在提高城市整体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城市风貌特色研究是必要的,这不但可以提高整体城市风貌,还可以对城市政治、经济等多方面起到促进的作用。 2.国内外城市风貌的发展历程 1)国内。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已经建立了就对历史文物和历史保护建筑进行了保护工作,但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保护的观念则是很淡薄的。国内规划界在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热潮后,开始对城市特色风貌建设的思考和研究。国内对于城市风貌的研究大致有三种种情况。一种是对城市风貌的理论性研究,一种是结合小城镇规划设计进行研究,还有一种是结合理论对某一地域典型的小城镇进行研究。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现代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城市间竞争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意识到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对于提高城市知名度的重要性,并开始着手编制城市风貌的专项规划或者专项研究。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1为加强和规范全省城市规划编制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维护公共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下简称《城市规划法》),《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以下简称《省实施办法》),以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规、标准、规范,结合全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是与《城市规划法》和《省实施办法》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其适用范围同《省实施办法》。 1.3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铁路、公路、河道、管线等适用本规 ^定。 1.4编制城市规划,进行城市规划管理,均须执行本规定。 2城市土地使用管理 2.1城市用地分类 2.1.1城市用地,根据其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 - 90 )执行。 2.1.2与城市用地相连的各级风景区、各类旅游度假区,其向公众开放,并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用地(包括用地范围内的水域),可以计人公共绿地,其余概不作为城市建设用地。 2.2建设用地的适建性规定 2.2.1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性质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规定。 2.2.2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建设用地,应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分区规划或总体规划(小城市)的规定进行建设适建性划分。 2.2.3城市建设用地的适建规定见表2.2.3。 2.2.4表2.2.3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等条件,确定其适建性。 2.2.5需改变经批准的规划用地性质或超出表 2.2.3规定的适建范围的,应对规划进行调整,并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批准后方可实施。 2.2.6 城市 新建居住区应按国家和省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同步安排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及其他八类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为居民提供必要的公共活动空间。 2.3建筑基地控制指标、 2.3.1建筑基地最小面积不应低于表2.3.1的规定。 表2.3.1建筑基地面积下限指标 2.3.2建筑基地不足上述规定的最小面积,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不妨碍城市规划实施的,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核准建设: 2.3.2.1邻接土地己经完成建设或为道路、河道或有其他类似情况,确实无法调整、 合并的。 2.322 因城市规划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的限制,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浅析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必要性

浅析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必要性 摘要:人口数量的激增,使得城市在提高房屋建筑的楼层高度的同时,依然面 临较大的压力,为了满足市场发展需要,加强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另一 种有效的解决对策。现阶段城市对地下空间的规划和利用程度已逐渐成为评价城 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必要性,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引言 城市的快速发展要求其进一步扩大自己的规模,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但 是由于用地面积的限制,使得城市只能向高空或者地下发展。现代城市建筑大多 都是高层、超高层建筑,但是由于建筑结构和经济、技术等条件的限制,使得施 工过程中建筑物的楼层高度受限,因此加强对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十分必要。现 在部分发达国家地下空间开发深度数十米,甚至部分国家开发深度近百米,由此 看出地下空间开发具有巨大潜力。 1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 目前,世界上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比较好的城市有法国巴黎、日本东京、 美国纽约、加拿大蒙特利尔,这几个城市意识超前通过不断地开发,其地下空间 建设利用的已经相当完善。例如,地下街市,影院、大型蓄水池、大型的城市综 合体等建筑设施相当齐全,而且开发利用面积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我们国家随 着近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面 临的建筑用地越来越少,交通越来越拥堵,环境质量日益下降等诸多方面的压力 越来越大,也已开始重视对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通过近些年来的不断开发,我国一线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也有了逐渐的进步,像地铁的建设已经走在世界 前列,地下的停车场、购物中心、娱乐场所、蓄水池、各种管线等诸多设施也都 陆续投入使用。由于,我们在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方面起步较晚,地下开发还未形 成一定规模,一些规划设计方面还需像国外发达城市学习借鉴。 2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必要性 (1)有利于缓解城市建筑用地的紧张局面。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城市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张,由此带来的建筑用地不足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然而,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将原本建在地上的停车场、购物中心、娱乐场所等设施 转移到地下进行建设,既节省了土地资源,缓解了人地矛盾,同时还能保持建筑 体的高标准建设,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说可谓是两全其美。 (2)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改善环境质量。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汽车的需求量日以增加,现在的都市已是汽车的天下。汽车虽然 增加了,道路及停车场的建设却跟不上需求,必然会带来拥堵,尾气的超标排放 对空气造成了极大的污染。而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或者发展地铁等公 共交通,不仅缓解了城市拥堵,减少了尾气排放,降低了空气污染程度。同时, 将原本的建筑用地用来修建公园,增加绿化面积,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 品质,对于建设宜居城市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3)有利于改善环境。现代城市生活中建设越来越多的地下餐厅、影院、商场以及其他娱乐设施,这些设施极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将这些场所建立 在地下空间使得上层空余面积增多,从而可用于其他的建设工作,例如,绿化工作。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城市各处都建立起高楼大厦,城市绿化面积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