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简介
马铃薯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试验报告

马铃薯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试验报告周玉红Z h o n g f e i n o n g y a o一、试验点概况东乡族自治县最高海拔2664m 、最低海拔1736m ,平均海拔2199.5m 。
东乡族自治县属温带半干旱气候。
气候干燥,冬长夏短,四季分明,无霜期年平均138d ,年均气温6.4℃,降水量在350mm 左右,年蒸发量高达1387mm ,日照时数2500小时以上。
试验点位于东乡县坪庄乡结构村,土壤为中壤质黑垆土,试验点土壤理化数据:pH 值8.64、有机质11.2g/kg 、全氮0.59g/kg 、有效磷4.8mg/kg 、速效钾127mg/kg 。
二、试验材料1、试验作物:马铃薯,品种为青薯9号,播种量为150kg/667m 2,播种前草木灰拌种,种植密度4000株/667m 2。
2、试验肥料氮肥为尿素(46%),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乌鲁木齐石化分公司生产;磷肥为普通过磷酸钙(12%),甘肃白银虎豹化工有限公司生产;钾肥为硫酸钾镁(24%),青海中航资源有限公司生产。
三、试验方法1、试验方案配方施肥采用的肥料配方数据为:N13.8kg/667m 2,P 2O 58.4kg/667m 2,K 2O12kg/667m 2。
各处理的氮磷钾肥作为基肥一次施入土壤,后期不再追肥。
每个处理重复3次,随机排列,小区面积30m 2(5m*6m )。
2、样品采集土壤样品:播种前取0~20cm 混合土样,每个试验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采集一个混合样即可,同时填写采样标签。
植株样品:马铃薯样品包括块茎、茎叶等部分,每区采样点不应少于10个(每点至少1株)。
3、分析测试土壤分析项目:pH 、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
植株、籽粒分别进行分析,分析项目:全氮、全磷、全钾。
植物测试:硫酸—过氧化氢消煮,全氮采用蒸馏滴定法测定;全磷采用钒钼黄比色法测定;全钾采用火焰光度法测定。
4、田间管理马铃薯大田种植,播种前马铃薯用草木灰拌种,用人工穴播的方式播种,行距60cm ,株距27.8cm ,亩保苗4000株/667m 2。
对不同马铃薯品种的花粉活力测定

1 . 2 . 1 培养基的制备L 】
0. 0 4% Ca C1 2+0. 0 4%
( 榆 林 市农 业科 学研 究 院 , 陕西 榆林
摘
要: 马 铃 薯 花 粉 活力 测 定 是 提 高杂 交成 败 的 关键 。通 过 花 粉 活 力 的 测 定 可 以 确 定 哪 些 亲 本 可 以做 父 本
.
从 而 减 少 杂 交 工 作 的 盲 目性 。 笔 者研 究 测 定 了 1 3个 马 铃 薯 品 种 的 花 粉 活 力 , 结果表 明: 1 0个 品 种 花 粉 着 色
优 。此 时 , 由于无性 系后代材 料用 薯块 做种 , 繁殖 系数 较 低 , 仅为 1 0倍 的繁 殖 能 力 , 所 以要 在 确 定 好 目标 品种 的 同时 , 通 过脱 毒组 培方 式加 速繁 殖 , 扩 大群 体 , 提 供 足量 的种薯 , 一方 面是 为 了准确 地 选择 , 另一 方面 是为 区域试 验 和生产 试验 做准 备 。
花粉离体 萌发的培
养基 是 以 0 .1 7 % N H N O 3+0 . 2 1 % K N O +
Mg SO4 ・7H2 0 + 0.3 0%
a g a r 为基 本 培养基 , 同时配 以蔗糖 及 硼酸 , 蔗糖 浓
度2 0 % , 硼酸 9 0 mg・ L~。
1 . 2 . 2 花粉 活力测定程序
的视野范 围统 计着色百 分数 ; 同时每 隔 2 h观 察 花 粉萌发情况 , 一般 4 h左右 观察花 粉管 萌发 的效果
山旱地马铃薯品种观察试验报告

2022年第16期现代园艺马铃薯是武山县三大主栽作物之一,也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富民产业。
二阴高山区春播种植是武山县马铃薯主要的生产模式。
引进试验新品种试种,筛选适宜推广的优良品种是种子部门多年持续进行的一项工作。
2022年从甘肃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天水市农科所等科研育种单位引进新育成品种约16个,在榆盘镇河程村进行了品种观察试验,筛选出表现优良的品种。
现将试验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1参试品种共16个,以陇薯7号为对照(见表1)2试验设计试验用宽幅120cm的黑色地膜沿地块长度方向用机械起垄覆盖(全膜双垄),采取单排式顺序排列,小区面积56m2(长14m,宽4m),每小区10垄,垄距1.4m(垄面宽110cm,垄沟宽30cm),每垄种2行,平均行距70cm,株距50cm,667m2密度1905株。
以陇薯7号为对照。
3田间管理和气候概况试验地设在武山县北部山区榆盘镇河程村丁湾组,与通渭县先锋乡接壤,海拔1905m,土质为黄绵土,年降雨量450mm,年均气温6.5℃,无霜期125d。
气候冷凉,适宜马铃薯生长,是武山县春播马铃薯的主产区。
试验地前茬为小麦,年前耕翻1次,播前667m2施复混肥(15-15-10)50kg,尿素20kg。
2021年4月29日机覆膜,覆膜后当天用手持式点播器人工点播播种。
5月22日出苗,6月15日开始现蕾,6月25日开始开花,9月30日收获测产。
全部收获,按大中小薯块分别称产。
4试验结果4.1产量由表2可知,试验平均产量2277.67kg。
天14-6-55平均667m2产量3733.8kg,为对照的148.46%,居第1位。
陇薯10号667m2产量2933.7kg,为对照的116.67%,居第2位。
天146-6-46平均667m2产量2838.45kg,为对照的112.88kg,居第3位。
天薯10号667m2产量2724.15kg,为对照的108.33%,居第4位。
马铃薯产量组分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及稳定性

摘 要: 本研究主要探究基因型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notype + genotypes and 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GGE)双标图 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综合评价马铃薯品系产量性状在不同环境中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 筛选出适应不同 生态环境的产量性状优良品系。同时评价各试点的区分力和代表性, 为试点的选择提供依据。2015 年和 2016 年在甘 肃安定区鲁家沟镇、安定区内官镇、渭源县五竹镇 3 个试点种植国际马铃薯中心引进的 101 份高代品系和对照青薯 9 号。收获后记录小区产量、小区大薯产量、小区小薯产量、单株产量、单株大薯产量、单株小薯产量、单株结薯 数、单株大薯数、单株小薯数; 采用联合方差和 GGE 双标图对产量性状进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方差分析表明, 除小区小薯产量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中无显著差异外, 其他产量组分在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和互作效应中均 呈现极显著差异(P<0.01)。小区产量、小区大薯产量、小区小薯产量、单株产量、单株大薯产量、单株结薯数环境效 应平方和占总方差平方和最大; 单株小薯产量、单株大薯数和单株小薯数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平方和占总方差 平方和最大。GGE 分析结果表明, 适应性最强的品系在鲁家沟试点是 G86; 在五竹镇试点是 G65; 在内官镇试点是 G86。参试品系中丰产品系有 G86、G116、G124; 稳产品系有 G124、G125、G10; 高产稳产品系有 G86、G116、G124、 青薯 9 号。单株大薯数高的品系有 G45、G86、G67, 稳定性好的品系有 G67、G116、G51, 对照青薯 9 号的单株大 薯产量不稳定。综合鉴别力和代表性的强弱, 依次为鲁家沟镇 2016 年、鲁家沟镇 2015 年、五竹镇 2015 年、五竹镇 2016 年、内官镇 2015 年、内官镇 2016 年。GGE 模型能够直观地展现多年多点品系试验结果, 并客观评价参试品系 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 同时可以对试点的代表性和区分力进行评价。以 GGE 模型综合评价, 高产稳产品系有 G116、G124、G125、G122、青薯 9 号; 高产不稳定的品系有 G86、G10、G121、G106、G107、G72。最理想的生 态区试点是鲁家沟镇, 对品种的鉴别力最强的试点是五竹镇。 关键词: 产量组分; GGE 双标图; 多年多点; 试点评价
冷凉山区马铃薯高产种植技术

冷凉山区马铃薯高产种植技术摘要:马铃薯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其营养价值丰富,特别是维生素C含量极高,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优化,马铃薯产业在助力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在冷凉山区,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的关键在于,精心选择种植地、选用优良品种并结合科学的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显著提升了马铃薯的产量与品质,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
基于此,本文就针对冷凉山区马铃薯高产种植技术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种植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冷凉山区;马铃薯;高产种植技术鲁甸县属于典型的冷凉山区,其优越的自然条件为马铃薯生长提供了理想环境,近年来,水磨镇更是凭借独特的气候和地域资源,通过专业技术指导、合作社组建及龙头企业引进,显著提升了马铃薯种植效益。
2021年,该镇马铃薯产量大增5.3万吨,为农民带来8500万元的经济增收,然而,高产种植仍面临挑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冷凉山区马铃薯的高产种植技术,以期为鲁甸县及类似地区的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技术指导。
1选地与整地在鲁甸县这样的冷凉山区,选择适宜的种植地尤为重要,理想的种植地应具备交通便利、土壤肥沃且土层深厚的特点。
考虑到马铃薯耐瘠薄、耐旱、喜光的生长习性,地块的选择应倾向于土层深厚、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区域,以确保马铃薯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和养分得到充分满足。
此外,地势的平坦度也是选地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平坦的地势有利于排水和田间管理,整地工作同样不容忽视,播种前的土地翻耕是必不可少的一步,翻耕深度应控制在30cm左右,过深的翻耕可能会导致马铃薯块茎生长异常,出现芽眼不正常等问题,同时,深耕的次数也要适中,通常建议在秋季进行深耕,以充分利用秋季的降雨和温度条件,促进土壤熟化和养分释放。
2品种选择与脱毒种薯应用由于马铃薯易受病毒感染且退化迅速,为确保稳定高产,种植户每年都应选择购买一级脱毒种薯,避免使用自留种薯,同时也不能使用种菜用薯,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病害发生风险。
2011年国家审定品种

品种名称 : 4 号 吉东 9 选育单位 : 吉林省吉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 来源 :F 2 X XD 2
21 00年生产试验 , 两年每 67n 平均产量 749 6 ! r 3. 千克, 比对 照先
玉 35 产 61 。 3增 .
审定意见: 该品种符合 国家玉米 品种 审定标 准, 通过审定。
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 中熟区、 吉林 黑龙江第一积温带和内蒙古中
东部中熟区春播种植。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特征特性 : 在东北早熟区出苗至成熟 14天, 2 比先玉 35 2 3早
天。幼苗叶鞘浅紫色, 叶缘绿色 , 花药浅紫色 , 颖壳绿色。株型紧 凑, 株高 35 0 厘米 , 穗位高 16 2 厘米 , 成株叶片数 2 O片, 花丝浅紫 色, 果穗短锥型, 穗长 1. 厘米, 85 穗行数 1 ~1 6 8行, 穗轴 白色, 籽
58 。21 . 00年生产试验 , 67 平均产量 753千克 , 每 6 m2 1. 比对照
先玉 35 3 增产 4o . X。
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 抗茎腐病 , 中抗大斑病、 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 , 感丝黑穗病。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
监督检验测试 中心( 哈尔滨) 测定 , 籽粒容重 79 升 , 5 克 粗蛋白含 量 88 , .3 粗脂肪含量 46 %, .8 粗淀粉含量 7.2 赖氨酸含量 5 26厘米, 株高 8 穗位高 10厘米, 1 成株叶片数 2 O片。 花丝浅紫色, 果穗短锥型, 穗长 1. 厘米, 87 穗行数 1~l 4 6行, 穗轴
白色, 籽粒黄色 、 硬粒型, 百粒重 3. 95克。经吉林省、 黑龙江省农
四川攀西干旱区冬马铃薯抗旱品种筛选

※农业科学 农业与技术2017, V ol.37, No.24 7四川攀西干旱区冬马铃薯抗旱品种筛选王友富1 郑崇兰1 铁万祝1 万 幸2 晋一棠1 廖莉莉1(1.四川省凉山州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四川 西昌 615000;2.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农牧局,四川 会理 615100)摘 要:为了筛选适宜攀西干旱区冬种的马铃薯品种,本试验选择了云薯102、云薯304、丽薯6号、青薯9号、冀张薯12、大西洋、夏坡蒂、荷兰15共8个马铃薯品种,通过膜下滴灌的方式控制灌水量,在水分亏缺条件下进行了冬马铃薯品种抗旱筛选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在攀西干旱区选择丽薯6号、云薯102、青薯9号种植,均可获得较高产量和产值。
关键词:冬马铃薯栽培;干旱;品种筛选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233005基金项目: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西南丘陵旱地粮油作物节水节肥节药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子项目“攀西地区玉米马铃薯田间节水节肥节药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项目编号:20150212706)四川攀西地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内的安宁河流域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光热资源充足,全年≥0℃积温为6065~6705℃,降雨量960~1000mm ,年日照时数高达2074~2431h ,冬春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如此独特的自然资源,是种植冬马铃薯的最佳地区。
但由于大气环流的季节转换,造成该流域干湿分明的特点,虽然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不大,但年内分配极不均匀。
夏秋半年(5—10月),降水充沛,占全年90%以上,而冬春半年(11—5月),天干物燥,降水量大多不足全年降水量的10%,再加上冬季寒潮风及春季干热风的影响,蒸发量极大,导致大气干旱,土壤干燥[1]。
在攀西地区发展冬马铃薯种植,其全生育期生长于旱季,干旱缺水成为发展冬马铃薯产业的重要限制因素,所以筛选出抗旱性较强,适宜攀西地区栽植的马铃薯品种,是发展冬马铃薯产业的重要举措。
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试验 设试 验 田和 观察 圃 2组试 验 。 试验田: 对 比排 列 , 3 次重复 , 小 区面积 1 8 m ( 5 . 0 mx 3 . 6 m) , 每 小 区 种 7行 , 7 4 株, 折合 4 . 1 1万株f l o a r 2 o 观察圃: 顺序 排 列 , 不设 重复 , 1个 品 种 1 行, 1 行种 9 ~ l 0株 , 折合 4 . 5万 株/ h m2 o 对 照品 种 为主 栽
产 品 种均 为原种 。
1 - 3 试 验 设 计
m, 平均 气温 8 . 1 ℃, 日照 时数 2 9 3 0 h , 平 均 无霜 期 1 5 0 d , 最
短 1 2 2 d 。平 均 降 水 量 3 8 0 m m, 2 0 1 3年降 水 量 已达 到 6 1 3 mm, 最 大降 水 量 1 4h达 到 1 2 6m m, 为 历年 最大 值 。 2 0 1 2年 , 河 曲县 农 业技 术 推 广 中 心在 土 沟 乡安排 了 1 0个 马 铃 薯 品 种参 试 的品 种对 比试 验 , 秋 后对 产 量进 行 了测 定 。 现 将试 验 结 果 总结 如下 。
品 种 对 比 试 验 田选 择 在 距 县 城 8 0 k m 的土 沟 乡土 沟
品种 克新 1号 ( 约 占马铃 薯播 种面 积 的 8 0 %) 。
2 结果 与分析 2 . 1 产 量 结 果 比 较
村。 土 沟 村 海拔 约 1 2 7 0m, 试 验 地 为 旱平 地 , 砂壤土质 , 施 复合肥 6 0 0 k g / h m , 未施 农家 肥 , 未 追肥 ㈣ 。 观 察 圃在 长沙 滩
微 型 薯生 产基 地 , 海拔 8 6 0 m, 砂 质土壤 , 翻地 时 只施 少量 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