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萧山湘湖的导游词

关于萧山湘湖的导游词
关于萧山湘湖的导游词

关于萧山湘湖的导游词

关于萧山湘湖的导游词1

各位游客好:

湘湖的由来湘湖被誉为西湖的“姊妹湖”,也是几百年来萧山人欲圆未圆的一个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湘湖保护与开发被区委、区政府列为民生工程、实事工程,萧山人正着手圆这个梦。未来的湘湖将与西湖隔江相望,一南一北,共唱“西湘记”,也将为萧山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今天,我们回顾湘湖的历史,她如一个默默呵护的母亲,见证着萧山的发展。沧海巨变湘湖,位于钱塘江南岸、萧山城区西南,跨湖桥遗址的独木舟证实湘湖已有8000年以上的历史。期间,在自然作用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湘湖或为沧海,或为湖沼,或为田地,历经沧海巨变。远古时期,湘湖地域曾是东海海湾的一部分。气候冷暖交替,冰川、海潮作用频繁,湘湖成为一个海陆交替的地带。

约8000年前,海退成为陆地,曾有华夏先民在这个自然的“湖泊”边繁衍生息。约6000――7000年前,海侵再次袭来,这里又一次沦为一片浅海。之后,海水退去,海平面下降,湘湖地区南北两条山脉间,成为钱塘江的通道。越国军港2500年前

的春秋时期,湘湖一带是吴越争霸的军事重地。湘湖、白马湖正是越国的军港――固陵港。越国水师在此驻守,越王勾践的多次水上军事行动,都从这里出发。湘湖成为吴越交锋的重要战场,留下了“馈鱼退敌”、“卧薪尝胆”等历史故事。国内最早的方志――《越绝书》曾记载:“会稽山上城者(今越王城山),勾践与吴战,大败,栖其中。因以下为目(木)鱼池,其利不租。”勾践对孔子学生子贡讲述了自己“上栖会稽山,下守溟海,唯鱼鳖是见”的情景。《越绝书》将会稽山下四周环水、中间无水(镂空)的地域,形象地称作“木鱼池”,勾践把会稽山下广大无垠的水域,叫做“溟海”,这是对湘湖水域的最早记载。筑堤成湖萧山地处水乡泽国,地势低平,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洪涝、干旱灾情频发。北宋熙宁(1068――1077)年间,不少人奏请要废田复湖,均未成。政和二年(1112年),时年六十岁的杨时补萧山县令,召集村中阅历丰厚的老人开会,并亲自勘察,“视山可依,度地可圩,以山为界,筑土为塘”,筑南、北两堤,废田37002亩,蓄水成湖。湖周围80余里,长约19里,宽1――6里,东北窄、西南宽,形似葫芦,“邑人谓境之胜若潇湘然”,故名湘湖。此后,湘湖作为一个人工湖泊,蓄洪防旱,灌溉周边九乡146868亩农田。每亩田纳原粮七合五勺,称“均包湖米”。“万顷湘湖民稼穑”,湘湖成为萧山人民的“母亲湖”。

湘湖成河随着历史的发展,湘湖在长年累月的泥沙淤积和人为蚕食下,水面逐渐减少。客观上,自明代开通碛堰山,建造

麻溪、三江闸后,依赖湘湖灌溉的.农田,已不足原来的一半,为开垦淤积荒地提供了可能。根据1927年的湘湖规划,上湘湖定山、压乌山一带收归国有,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农学院(后改为浙江大学农学院农场、湘湖农场)、湘湖师范学校等都在此建房,开垦种植。截至民国三十六年(1947),先后垦地约7000亩。至解放前夕,湘湖水面仅存10000亩,已不足成湖初期的三分之一。湘湖历经沧桑为百姓,是萧山人民的母亲湖。湘湖秀丽山水和8000年古文明,是萧山人民的骄傲。湘湖的保护与开发,是为了改善萧山生态环境,为萧山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现在萧山发展很快,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江东经济开发区的落户更加大大推动了萧山的发展!很快地铁就要通到家门口!很是高兴,衷心祝愿家乡越来越好!

关于萧山湘湖的导游词2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我们参观的不是什么大地方,而是我的家乡――萧山!

我们先来参观湘湖。湘湖素来有“小西湖”之美称,西湖有美景,湘湖亦有八景:城山怀古、览亭眺远、先照晨曦、跨湖夜月、杨岐钟声、横塘棹歌、湖心云影、山脚窑烟,我们边走边赏……

走在湘湖的桥上,看着清澈的湖面,心平气和,抬头望远处大大小小的桥,散布在湖面上,湘湖桥之美映入眼帘。走在每一

座桥上,体会湘湖桥的江南韵味,这就是湘湖带给我们的美感所在。湘湖不愧为国家4A级景区!

这座最大的桥就是著名的跨湖桥了,大家再踮起脚尖向远处望一下,可以看到一个棕色的的建筑物,那就是跨湖桥博物馆,这是一座综合反映跨湖桥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的专题类博

物馆。那里面可是有着“中华第一舟”之称的独木舟,可别小看了这独木舟,它可是有着大约八千年的历史哟,请大家再仔细看一下整个博物馆,是不是有点像一只独木舟?的确,博物馆就是按照独木舟的样式来造的。

杭州极地海洋公园位于萧山湘湖湖畔,毗邻跨湖桥博物馆,是我们少年儿童旅游与学习的乐园,接下来我带大家去附近的极地海洋公园领略海洋风情吧。

走近“极地王国”,看到被称为“极地之王”的北极熊在整个极地王国占据着统领地位;北海狮惬意地在自己的空间里享受着美味佳肴;领航鲸、海豚与海牛展现着它们曼妙的身姿;来自不同海域的珍稀动物在这里成为亲密的.邻居。仅隔着一层玻璃,您就能近距离欣赏这一生都难得一见的极地动物,感受极地不一样的天地。

“企鹅广场”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企鹅广场里居住着来自南极的王企鹅、白眉企鹅家族,它们处于零下5度的冰天雪地里,很是悠然自得;来自马尔维纳斯群岛的温带企鹅群――跳岩企鹅

湘湖阅读题答案与原文翻译

湘湖阅读题答案与原文翻译 湘湖 袁宏道 ①萧山樱桃、鸷鸟、莼菜皆知名,而莼尤美。莼采自西湖,浸湘湖一宿然后佳。若浸他湖便无味。浸处亦无多地,方圆仅得数十丈许。其根如荇,其叶微类初出水荷钱,其枝丫如珊瑚,而细又如鹿角菜。其冻如冰,如白胶,附枝叶间,清液泠泠欲滴。其味香粹滑柔,略如鱼髓蟹脂,而清轻远胜。半日而味变,一日而味尽,比之荔枝,尤觉娇脆矣。其品可以宠莲嬖藕,无得当者,惟花中之兰,果中之杨梅,可异类作配耳。惜乎此物东不逾绍,西不过钱塘江,不能远去,以故世无知者。余往仕吴,问吴人:“张翰莼作何状?”吴人无以对。果若尔,季鹰弃官,不为折本矣。然莼以春暮生,入夏数日而尽,秋风鲈鱼将无非是,抑千里湖中别有一种莼耶? ②湘湖在萧山城外,四匝皆山。余游时,正值湖水为渔者所盗,湖面甚狭,行数里,即返舟。同行陶公望、王静虚,旧向余夸湘湖者,皆大惭失望。 2.第①段画线的“尔”指代的内容是(用自己话回答)张翰家乡吴地不产莼菜。(张翰家乡吴地人也没因莼菜了解张翰)。(2分) 3.文章运用张翰“莼鲈之思”典故的作用是典故突出表现莼菜美味,简洁含蓄,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2分) 4.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3分) A.惟花中之兰 善万物之得时(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B.然莼以春暮生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秦晋殽之战》) C.入夏数日而尽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左传·秦晋殽之战》) D.正值湖水为渔者所盗 吾属今为之虏矣(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5.对第①段画线句理解的正确一项(C )(2分) A.秋风鲈鱼也无非如此,难道千里湘湖还会特别有一种莼菜吗?小水作品B.因秋风鲈鱼人们将不再无视这种莼菜,要抑制湖中另外一种莼菜的生长吗? C.张翰与秋风鲈鱼并提的难道不是这种莼菜,或者千里湘湖还存有另外一种莼菜? D.秋风鲈鱼的提法莫非没有什么对与错,可能后来抑制了湖中另外一种莼菜的生长? 6.文章题目“湘湖”,却以大量笔墨写莼菜,对此试立足全文加以评价。(3分) 大量笔墨写莼菜侧面突出湘湖之美,为结尾“大惭失望”铺垫蓄势,意味深长。 参考译文 ①萧山的樱桃、鸷鸟、莼菜都远近闻名,尤以莼菜为美。莼菜采自西湖,在

湘湖古诗

湘湖古诗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浣纱女 唐王昌龄 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貌胜花。吴王在世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越中览古 唐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惟有鹧鸪飞。 渔潭值雨 唐钱起 日入林岛异,鹤鸣风草间。孤帆泊枉渚,飞雨来前山。 客意念留滞,川途忽阻难。赤亭仍数里,夜待安流还。 登越王台 唐?宋之问 江上越王台,登高望几回。南溟天外合,北户日边开。 地湿烟常起,山晴雨半来。冬花采芦桔,夏果摘杨梅。 迹类虞翻枉,人非贾谊才。归心不可见,白发重相催。 录自《四部丛刊续编》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唐·李白 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 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八月枚乘笔,三吴张翰杯。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 录自《李太白全集》 题越王台 唐·崔子向 越井岗头松柏老,越王台上生秋草。古木多年无子孙,牛羊践踏成官道。 录自《全唐诗》 城山 宋·华镇 兵家制胜旧多门, 赠答雍容亦解份。缓报一双文锦鲤, 坐归十万水犀军。 录自《云溪居士集》 越王台 元·王沂 越台西去路茫茫,日暮风吹百草长。草际牧儿时隐现,去寻台上未归羊。

录自《伊滨集》 越王台 元·黄镇成 亭院荒丘古,萧萧草木秋。遗来辇路迹,传属越王游。 录自《秋声集》 登越王台次任一初韵 元·贡性之 芙蓉城郭自天开,形势盘回亦壮哉。风作鸣潮吹雨散,山如走马渡江来。 王图霸业今何在,越寺吴宫莫漫哀。此日明年各何处,更须扶醉一登台。 录自《南湖集》 越山清晓 元·贡性之 曙光晴散越王台,万壑千岩锦绣开。欹枕僧钟云外落,卷帘渔唱镜中来。 树藏茅屋鸡声断,露湿松巢鹤梦回。安得画图分隙地,移家仍住小蓬莱。 录自《南湖集》 钓鱼台 元·贡性之 贺监湖头秋水清,越王台上秋月明。偶因把钓忘归去,不是来沽隐士名。 录自《南湖集》 人月圆 元·倪瓒 伤心莫问前朝事, 重上越王台。鹧鸪啼处, 东风草绿, 残照花开。怅然孤啸, 青山故国, 乔木苍苔。当时明月, 依依素影, 何处飞来? 录自《倪云林先生诗集》 萧山四咏 元·张招 古邑瓜分十五乡,越王城垒久荒凉。野平山对东西蜀,路直湖连上下湘。 水冱紫丝莼菜滑,锦包苍玉笋芽长。市桥酒价如泥贱,笑领诗人醉几场。 名山何处认萧然,图志源流岂浪传。古市直通南北路,官河不断利民船。 决湖田户车分水,煮海沙厂灶起烟。八月看潮天下景,年年士女簇江边。 录自《萧山徐氏家谱》 题西施 明·明太祖 天生两奇绝,越地多群山。万古垂青史,西施世美颜。 窈窕精神缓,悠然体态闲。笑拥丹唇脸,皓齿出其间 一召起闾里,句践扼雄关。伐谋应得志,西浙径亲攀。 铁甲乘潮渡,黄池兵未还。 录自《全明诗》 题湘湖图 明·刘基 君山洞庭隔江水,彭蠡无风波浪起。明窗晓晴图画开,兴入湘湖三百里。 浙江两岸山纵横,湘湖碧绕越王城。越王城荒陵谷在,古树落日长烟平。

浙江萧山湘湖楹联

浙江萧山湘湖楹联 湘湖,青山环抱,风景秀美,曾有30余座古寺、庙庵和10多座亭阁,镶嵌在山间湖畔。 寺庙和亭阁,作为历史人文景观,曾是善男信女的精神寄托和文人墨客的集聚场所。寺庙和亭阁上撰题的大量湘湖楹联,记录了胜景的昔日风采和意境,同诗词、诗歌一样,是湘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岁月沧桑,寺庙、亭阁惜毁,只留下了少量楹联。现将搜集的湘湖楹联汇集如下,供参考。 一、城山寺在越王城山巅,清道光初汤元裕修建,后废。 清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载有寺联: 沼吴业,废锦衣,化满殿鹧鸪,壁垒销沈,始知卓锡拈花,法缘无量, 选佛场,开香钵,貯两湖烟月,人天欢喜,翻觉卧薪尝胆,烦恼何为。 二、城山怀古坊在越王城山南麓,1992年重建。 牌坊中门,郭仲选书上额:“城山怀古”。 1、牌坊内两柱,费黑题,邵观松书楹联: 雍容赠答,缓报一双文锦鲤, 智胜马门,坐归十万水犀军。 2、牌坊外两柱,徐士龙书楹联: 群峰叠翠,盛传尝胆事, 众志成城,常忆卧薪人。 三、古越亭在越王城山古道,建于1991年。 亭柱沙孟海书联: 卧薪尝胆誓雪越耻, 立马馈鱼智退吴兵。 四、老虎洞在老虎洞山。 明·刘宗周题对联: 此地曾传尝胆事, 我来犹忆卧薪人。 五、一览亭在石岩山,明嘉靖十年(1531)郡守洪珠建并题额。

1、王宗炎题,天乐士龙书联: 立定脚跟,不怕石头路滑, 放开眼界,饱看江上峰青。 2、民国十四年(1925)长河来贾氏出资重建。黄本崙集句一联: 岭树湖云沈足底, 江潮海日上眉端。 3、周易藻附撰,孙慰耆书联: 陟足千寻,仙境佛场尘世外, 凝眸四顾,江朝湖水画图中。 六、净土寺在净土山,明天启间(1621~1627年)重建。 徐渭作,山阴祁豸佳书门联: 千家郭外西天竺, 万顷湖边小普陀。 七、新凉亭位于蜀山街道,建于民国辛酉年(1921),为八柱亭,石柱上刻黄祖洛撰,来裕昌书四副楹联: 1、 古埭起新亭,文物声名重启秀, 青山围故园,人民城郭与同长。 2、 小坐只斯须莫当要路, 回头将迟暮先认岐途。 3、 幽行为迟,疏雨相遇; 所思不远,清风兴归。 4、 祀袂问前程,石道东行通荻径; 凌波过河浦,瓜山西去到横塘。 八、偷闲亭在小窑里吴,建于2004年。 亭柱李文宽书联:

湘湖旅游总体规划

湘湖旅游规划 1.湘湖旅游开发大环境分析 1.1湘湖区位分析 湘湖风景旅游度假区位于萧山旧城区西南部钱塘江三江交汇口的东侧,北部是杭州市滨江区,形似葫芦,中间窄处有建于嘉靖三十三年的单孔石拱桥——跨湖桥,连接南北两岸,桥之西南称上湘湖,桥之东北称下湘湖。湘湖距离萧山城区2.5公里,离杭州西湖13公里。因其景色秀丽而被称之为西湖的“姊妹湖”。至20世纪80年代,湘湖已变成一条宽50米,深约2.5米的水道——湘河。1.2湘湖周边交通分析 湘湖风景旅游区内现状有03省道东西连接线、闻戴公路、老杭金公路、湘湖路、湘莼路、风情大道等。周边较高级公路有南部的绕城高速公路,东部的蜀山路,北部的彩虹大道(萧韶路)和西部的四季大道,四条东西南北贯穿交汇的路网为湘湖提供了便捷的交通体系。 1.3湘湖周边旅游景区分析。 20世纪来,萧山区已将恢复湘湖名胜景观列入了计划,萧山并入杭州后,杭州政府将进一步贯彻“大杭州,大旅游,大发展”的工作方针和“旅游西进”的战略目标。杭州市所提出的旅游西进意味着杭州作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将旅游基础工程扩展至杭州大区域整体开发层面,湘湖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以及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将弥补钱塘江东、西两部分风景比例失调的局面,与西湖共同形成杭州地区中心旅游圈,对萧山和杭州旅游产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萧山地区现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景观系统,环绕湘湖风景旅游区有西施古迹群、方石生态度假区、杨静坞生态花果园旅游区、江南新农村文化区、坎山民俗风情文化村、钱塘江湿地保护区、钱塘江风光旅游带等风景旅游区,但以上景区内容相对单一,景观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杭州的旅游形象。 (2)湘湖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以及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将弥补钱塘江东、西两部分风景比例失调的局面,与西湖共同形成杭州地区中心旅游圈,对萧山和杭州旅游产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浙江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历史古迹众多。环杭州周边分布着众多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如千岛湖、五泄、富春江、西施故里、东

湘湖历史人物

湘湖名人——杨时 杨时,字中立,学者称他龟山先生,将乐(今福建)人。北宋熙宁九年(1076)举进士,政和初任萧山县令。当时百姓苦于屡旱,要求城西1 km处的一片水田辟为湖。政和二年(1112),杨时“以山为界,筑土为塘”,建成了一个人工水库——湘湖。用湘湖的蓄水,灌溉9乡14万亩稻田。“水能蓄潦容干涧,旱足分流达九乡”这是后人对杨时关心农事的歌颂。 杨时即为“程门立雪”典故中的主人公。杨时40岁时到洛阳拜程颐为师,一日与同学游酢去程府求教,正巧碰上程颐静坐小睡,二人便肃立等候。当时天降大雪,待程颐觉醒,雪已经下了有一尺深了。后人用“程门立雪”、“立雪程门”、“程门度雪”、“程门飞雪”、“立雪”等比喻读书人毕恭毕敬就学师门。古代建有德惠祠以纪念杨时之功,今已不存。 湘湖名人——孙学思 孙学思,生平不可考,明代嘉靖年间人,为湘湖社区湖里孙氏族人。据史料记载,明朝嘉靖年间,孙姓中孙学思荣升中书舍人。嘉靖三十三年(1664),他为了便于湖西的孙氏与湖东的吴氏两姓往来,在湖上造了一座横穿湖面的跨湖桥。从此,湘湖被分为上湖(南湖),下湖(北湖)。孙学思的建桥行动,从水利功用来讲,是具有不利影响的。民间就传有“孙学思筑湖堤,长害九乡水利”的民谣。 湘湖名人——毛奇龄 毛奇龄(1623-1716),字大可,又字齐于、晴初,别号河右。以郡望西河,称西河先生。毛奇龄为萧山城东里人,清代学者,文学家。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二十四年(1686)隐疾归里,专事著述。毛奇龄通音韵学,善书画,山水、花卉,有创意到随笔之至,妙得天趣。传世作品有康熙二十一年《看竹图》轴,现藏日本大阪市美术馆,三十六年作《墨荷图》轴,现藏故宫博物馆。毛奇龄留有许多美术作品,被收藏于美术馆。 湘湖名人——魏骥 魏骥(1373-1471),字仲房,号南斋,又号斋。其故居在城厢镇桥下达魏家弄,出仕后,迁居万寿桥下街。魏骥于明永乐三年中举人。次年,进京会试,中副榜,授松江府儒学训导。不久,魏骥奉调参与《永乐大典》的纂修工程。其后,历任太常博士、吏部考功员外部、南京太常寺少卿、吏部左侍郎、吏部尚书等职。 魏骥77岁告老还乡。萧山邻江近海,时有旱涝之灾,魏骥向当局提出兴修水利的规划。亲自主持修筑麻溪、西江、白露、湘湖、瓜沥等多处塘堰及徐家、螺山、长山等腰三角形闸,受益田地148000多亩。现魏骥墓仍在,位于湘湖边石岩乡徐家坞山麓。 湘湖名人——周易藻 周易藻,字芹生,号璐琴,晚号遁叟,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后裔。清同治三年(1864),在他70岁时总纂写了《周氏宗谱》。清光绪十五年(1889)中举,但中举之后,命不济人、仕途坎坷。他先后出任萧山县劝学所总董(县里管教育的主要官员)、萧山县立高等小学校(当时萧山县内的高等学府)校长。1921年,68岁的他在湘湖缸窑湾造两间平房,自题“辛庐”。住在“辛庐”里,天天外出,“架一叶扁舟,浏览湘湖,穷幽探隐,日夕始返。夜则检查水利诸书,摘录历年卷宗,参互考订”,足足花了6个月,终于编成了《萧山湘湖志》8卷,之后又续编1卷。 《萧山湘湖志》一书现仍存,其文笔通顺,具有很高的文学史料价值,是了解湘湖主要的历史文献。 湘湖名人——朱筠 朱筠,字竹君,号笥河。他最大的业绩是建议乾隆征集收藏珍稀图书及手稿,并倡议编修一部大型书目提要,这便是编纂皇家大丛书《四库全书》的由来。朱筠在督学安徽期间还校订并重刊著名的古代大型字典《说文解字》,为中国的文字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杭州地铁一线萧山湘湖站安全事故调查报告

杭州地铁一线萧山湘湖站安全事故调查报告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杭州地铁一号线安全事故调查报告 摘要:2008年11月15日下午3时20分许,由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施工的杭州地铁一号线萧山湘湖站工地发生坍塌事故。事故造成约10人死亡,13人失踪,20余人受伤。事故造成了约4962万元的经济损失。经过调查分析,引起这次地铁施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施工过程不规范,现场施工人员严重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和理论储备,以及业主和相关工程负责人对缩短工期的操之过急。此外,此项工程还出现了层层转包的违规行为。安全教育的欠缺和施工方法的不规范等多方面原因铸成了这起惨痛的坍塌事故。 关键字:土体坍塌,违规操作,不合法转包 一、事故背景 (一)工程概况 1.事故项目名称:杭州铁路一号线建设工程 2.项目内容:建设中的杭州地铁1号线项目,线路总长48公里,共30个站点,项目工程总投资220亿元。其中投资约为82亿元的机电设备项目,由杭州市地铁集团和香港铁路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特许经营公司出资、建设并获得25年的特许营运权。 3.铁路概况:车站为地下三层上下重叠的岛式站台结构,车站长米,宽米,深约27米,呈矩形状。最上面层是站厅层,中间层是设备层,下面则是站台层。 (二)项目投资主体,参加各方基本情况及工作关系 1.建设单位: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杭州市政府直属企业,负责杭州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营运与管理及其他相关的多种经营服务。杭州地铁运营分公司于2010年8月成立,为杭州市地铁集团下属单位,主要负责杭州市轨道交通地铁运营与管理。

关于推进湘湖三期保护与开发的调研分析报告

关于推进湘湖三期保护与开发的调研报告

————————————————————————————————作者:————————————————————————————————日期: 2

关于推进湘湖三期保护与开发的调研报告 湘湖,八千年古舟,三万顷碧波,润泽百万人民,承载着萧山百姓的殷切期望。湘湖开发建设不仅美化了萧山的生态环境,赢得群众的交口称赞,也吸引中外游客,成为了萧山旅游的金名片。为更好地保护和建设湘湖,区政协根据区委要求就湘湖三期开发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湘湖一、二期建设情况 湘湖一期、二期分别于2006年4月和2011年9月建成开放。湘湖旅游度假区建成面积已达18平方公里(其中,湘湖景区一期4.64平方公里,二期5.95平方公里,共计10.6平方公里,恢复湖面3.2平方公里;杭州乐园景区2.5平方公里,东方文化园3.2平方公里,风情园(皇冠酒店)景区2平方公里)。区内形成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湘湖景区、杭州乐园、极地海洋公园、东方文化园)。截至2011年底,湘湖景区共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2008年被评定为中国百强旅游景区,2011年全省旅游度假区考核获得第二位。 1.旅游景点建设。湘湖10.6平方公里的景区内已建成城山、跨湖桥、老虎洞、石岩山等十大景区集群,湘浦观鱼、湖心云影、城山怀古、青浦问莼、眉山听风、紫燕洲等五十个景点。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杭州极地海洋公园(萧山少儿公园)、下孙文化村、湘湖音乐喷泉、金沙戏水等主题景点深受广大游客和市民的喜爱。 2.景区交通建设。湘湖一、二期景区内环建成了17公里的环湖景观道路,15公里步行道,10公里电瓶车观光慢行道路等景区微循环道路。建成75座各类桥梁,8个码头以及水上交通线6条。景区外环时代大道、风情大道与城市主干道相接,共建成13个大、中型停车场,停车位近4000个,建立3个电瓶车换乘点,2个游船换乘点,景区动态、静态交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3.配套设施建设。越风楼、跨湖楼、湘湖渔村、茗醉园、美食广场等富有地方特色的餐饮茶楼,以及第一世界大酒店、世外桃源皇冠假日大酒店、九龙山庄等多规格宾馆住宿体系已初具规模。建设了144.5万方景观绿化,建设游客服务中心2个,建设大量亭台楼阁等公共休憩观景设施。完成22万伏高压线同杆四回路,2条11万伏高压线上改下,10千伏双回路供电等建设。 4.建设投资状况。湘湖一、二期共投资60亿元,其中一期投资25亿元,二期投资35亿元,包括土地收储24.3亿元、工程建设9.5亿元、农场安置房1.2亿元等。景区土地收储出让收入25亿元,目前湘湖旅游度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债35亿元。 5.景区生态保护。通过环湖截污纳管,污染企业搬迁以及绿化景观建设等措施,湘湖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地表水达到国家Ⅱ类标准,空气质量达到国家Ⅰ类标准。作为应急备用水源总蓄水量已达1350万方。 二、湘湖三期开发的意义 湘湖是萧山的母亲湖,是萧山的历史文脉所在,是萧山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根据2004年编制的《萧山湘湖区块控制性规划》,湘湖一期犹如“门厅”,是前奏,湘湖二期相当于“走廊”,是序曲,那么湘湖三期就是金色大厅,是高潮。因此,实施湘湖三期保护与开发意义十分重大。 1.还原历史古湘湖,三期将是湖面建设的收官之战。古湘湖呈狭长的“葫芦形”,窄处建有明代的跨湖桥,以此为界将湘湖分为上、下湘湖,下湘湖(即为一期)“窄而隧”,上湘湖“坦而荡”。湘湖三期将恢复湘湖的历史原貌,葫芦状的历史湘湖将完整地呈现在市民面前。因此,湘湖三期将是湘湖湖面建设的收官之战。 2.通江连河做活水,三期将是湘湖旅游开发的浓墨重笔。湘湖三期建成后西与钱

湘湖的导游词

湘湖的导游词 【篇一:湘湖】 经过多方全力打造建设,湘湖旅游度假区一期工程已经基本成形, 形成“一湖两堤五大景区16个景点”。昨天,众多旅游规划专家对湘 湖旅游度假区一期景区设计的旅游线路与导游词进行了评审。 这么多的景区,这么多的景点怎么玩?不要着急,有专家帮着设计 出科学合理的旅游线路。旅游专家从园区共融、水陆交替、湖山结 合的原则设计了适合团队的2小时精品线路,纳入杭州一日游;也 有适合散客的4小时休闲游线路;更有针对老年人的玩一天的康体 健身游线路。这些游线,可步行,可坐车,可坐船,可登山;闲看 山水,坐拥自然;抚今忆昔,心潮澎湃。 这些景点有许多值得期待,而且有历史典故,先给大家透露几个: 最值得一看之景———湘堤、越堤与西湖有苏堤、白堤一样,湘湖 亦有两堤———湘堤、越堤。湘堤是新湘湖的围湖堤,历史上的湘 湖面积将近西湖的4倍半。湘湖在历史上有“赛西湖”的美誉。站在 湘堤上,既可看湘湖湖面,又可欣赏周边的群山。暮春时节,湖水 丰盈,天水一色,站在这里放松休闲,绝对是融入自然的享受。 越堤有900米长,为纪念越王勾践而建。是一条将自然和历史、现 代和远古融为一体的人文长堤。最神秘的景点———跨湖桥遗址、 下孙遗址 跨湖桥遗址,出土“中华第一舟”。遗址被发现以后,如果要升级为“跨湖桥文化”,还需要有不同空间,同时代、同类型的遗址。2003 年5月,考古专家发现了下孙遗址,发现60多个灰坑(储藏物品的)与柱洞遗址。从灰坑积物中发现鱼类、贝壳等生物残骸,并发现了 稻米和其他石器时代的陶器。最应瞻仰的景点———思杨亭、思魏 亭 看到湘湖该想到谁呢?杨时和魏骥!杨时是北宋名臣、理学家。杨 时任萧山县令,当时旱涝灾害频繁,百姓想筑湖蓄水。为顺应民意,杨时在西城湖(湘湖以前的名称)原址上筑成人工湖,周长40公里。从此,百姓旱涝无忧,年年丰收。杨时受到百姓爱戴,家里挂其像,并修祠祭祀。 魏骥是明代萧山人,曾官至南京吏部尚书。77岁告老还乡后,看到 湘湖被豪强占湖垦田,带领百姓清退豪绅所占湖田7318亩,恢复湖

杭州地铁一号线萧山湘湖站安全事故调查报告

杭州地铁一号线安全事故调查报告 摘要:2008年11月15日下午3时20分许,由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施工的杭州地铁一号线萧山湘湖站工地发生坍塌事故。事故造成约10人死亡,13人失踪,20余人受伤。事故造成了约4962万元的经济损失。经过调查分析,引起这次地铁施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施工过程不规范,现场施工人员严重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和理论储备,以及业主和相关工程负责人对缩短工期的操之过急。此外,此项工程还出现了层层转包的违规行为。安全教育的欠缺和施工方法的不规范等多方面原因铸成了这起惨痛的坍塌事故。 关键字:土体坍塌,违规操作,不合法转包 一、事故背景 (一)工程概况 1.事故项目名称:杭州铁路一号线建设工程 2.项目内容:建设中的杭州地铁1号线项目,线路总长48公里,共30个站点,项目工程总投资220亿元。其中投资约为82亿元的机电设备项目,由杭州市地铁集团和香港铁路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特许经营公司出资、建设并获得25年的特许营运权。 3.铁路概况:车站为地下三层上下重叠的岛式站台结构,车站长161.75米,宽36.6米,深约27米,呈矩形状。最上面层是站厅层,中间层是设备层,下面则是站台层。 (二)项目投资主体,参加各方基本情况及工作关系 1.建设单位: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杭州市政府直属企业,负责杭州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营运与管理及其他相关的多种经营服务。杭州地铁运营分公司于2010年8月成立,为杭州市地铁集团下属单位,主要负责杭州市轨道交通地铁运营与管理。 2.总承包单位: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城市轨道交通勘察设计总体、总承包单位。 3.分包单位:(1)施工单位:中铁四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以土木工程施

浙江湘湖旅游度假区调查报告肖

浙江湘湖旅游度假区调查报告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课题组 肖露露 二O一一年十月

历经16年的努力,在萧山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之下,在萧山区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浙江湘湖旅游度假区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业绩。为了更为真实准确地把握浙江湘湖旅游度假区游客满意度建设现状,受浙江湘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委托,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课题组开展了游客满意度调研工作,旨在了解到访游客对浙江湘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各要素的游客满意度评价,从而为湘湖旅游度假区品质提几个规划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本次调研面向浙江湘湖旅游度假区重要景点为调研地点,以真实到访的游客作为调查对象,调研内容涉及自然景色、环境卫生、人文景观、景区内的安全、景区周边社会治安、生态环境保护、当地居民态度、景区门票价格、旅游商品、游客休息设施、停车位、公共厕所、景区内部指示标志、景区外部交通指示标志、景区讲解服务、景区信息咨询服务、景区餐饮服务、景区住宿服务、景区娱乐配套服务、景区旅游形象宣传、景区总体印象、经济价值、游客满意度、推荐度、价格容忍度、未来重游等26个测量指标。 通过本次调研,了解旅游地顾客体验对顾客忠诚的作用,了解顾客对旅游地的看法,了解浙江省旅游地的顾客体验管理水平,提升浙江省旅游地的顾客体验管理水平,培养基于品牌个性与场所依赖的顾客体验管理模式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方针,同时也可以为国内其它地区开全面提升系统工程提供较好的参考,因而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同时结旅游地在顾客体验营销中的宝贵经验,从而明确浙江省旅游地如何通过实顾客体验管理来提升竞争优势,提高旅游地的形象、价值,从而提高游客对旅游地的忠诚度,加深游客体验的程度,加强游客游客场所依赖的情结没有得到深层次触动,加强品牌营销观念,提升旅游地的顾客体验管理水平,提高旅游地的竞争力。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课题组

萧山湘湖一日游旅游攻略

萧山湘湖自助一日游攻略 一览湘湖,体味野趣,感悟人文 “一湖秀水,十里美景”。湘湖和以风景秀丽而被誉为杭州西湖的“姊妹湖”。西湖有白堤、苏堤,湘湖有湘堤、越堤。湘堤水岸处最美是暮春,群山环绕、水天一色;越堤为纪念越王勾践而建,临水远眺,风生水起的霎那,无限历史往事恍若再现。只道西湖美景醉游人,哪知湘湖美味迷众生。湘湖之行的最大目的不在景,而在味。亭台楼榭,古色古香,尽显江南水乡的温婉。湘湖四周青山环抱,湖中小山耸立,仿佛青螺浮水,形成了城山怀古、览亭眺远、光照晨曦、跨湖夜月、杨岐钟声、横塘棹歌、湖心云影、山脚窑烟“古湘湖八景”。 (一)早晨7:30从萧山区城厢镇萧绍路公交站出发,乘坐K716路公交站,至窑里吴站下车,历时25分钟,票价1元。 (二)沿湘湖向北走约300米到达湘浦观鱼。 湘浦观鱼: 位于湘湖东南之滨,占地二十余亩,景点颇具江南古典园林风格,濠辩亭、知乐亭、水云榭和澄心居四座临水亭榭全长108米,檐牙高啄、前后勾连,各具特色,分土步鱼池、南北家鱼池、中西红鱼池等五大观鱼区。 君临湘湖云水之间,凭栏观望,人鱼相乐,岂不美哉! 消费:此处均为免费,有鱼食出售,价格为2元/袋,买上一袋鱼食,喂饲鱼群,十分有趣。 (三)9:00离开湘浦观鱼,沿湖向北步行,途径望越桥、湘里坊、湘湖美术展览馆(免费)、越山书屋,至下孙文化村。沿途可欣赏湘湖美景。 下孙文化村:在此处可参观古玩一条街、孙氏宗祠、湘湖文化展览馆。了解湘湖悠久的历史面貌、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湘湖一带的风土人情。 消费:此处无收费项目,至于古玩,有兴趣和经验的游客可以看下。 推荐:民间艺人的手工艺品和民间小吃,如面人、糖画、冰糖葫芦……价格适中。 (四)离开下孙文化村,沿湖前行约600米,到达午餐地点——湘湖渔村。 湘湖渔村:湘湖渔村在长廊的拐角处都摆上了桌子,水的安静和平和,让人仿佛不曾置身闹市,这是在城中餐馆酒楼所难以享受到的美景。凉爽的晚风拂过,菜肴也随之上桌,湘湖渔村做的是中高档的私房菜,江鲜和农家菜仍是主角,在用餐的同时,你会发现长廊旁边的湖水中偶尔有所动静,听主人说他养了不少白条鱼和野生甲鱼在里头,自产自销,食材品质有保证。 美食推荐:农家菜中食材同样最为关键,个人认为红烧鱼头是首选,煎炸过的鱼头香气扑鼻,酱红色汤汁收得刚刚好,浓稠汤汁下饭最好,用杭州话说,吃完觉得很“落胃”。 消费:人均200元-300元,包厢要提前3天预定。 点评:价格有点小贵,但是菜式比较有农家特色,而且食材挺新鲜,环境也不错,算是物有所值。 (五)下午1:30回到下孙文化村附近,步行至下孙自驾船码头,乘坐游船。途经城山景区—下孙遗址—越王城山—越王桥—跨湖桥遗址,至沈王家船埠下船,船程约25分钟。 消费:船票20元/人。 点评:泛舟湖上,清风徐来,触目所及是湖面的波光粼粼,可饱览湘湖美景,船票较便宜,十分物超所值。 (七)参观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免费的。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博物馆占地83亩,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展陈区域由“八千年回首”主题陈列和遗址保护厅组成,建筑总体以船为造型。可参观独木舟。 (六)沿湖漫步,享受午后湘湖的烂漫风情,阳光明媚,微风柔煦,不免让人沉醉,品

湘湖保护与开发启动区块修建性详细规划

湘湖保护与开发启动区块修建性详细规划(一) 一、湘湖历史 湘湖是在4000年前就已形成的湖泊,其出世比西湖要早。当时湖面比现在的水面大得多,两岸青山夹峙,数个小型水面之间被堤岛分隔,水面层次丰富,景观非常美丽。 岁月更替,湘湖也随之变迁,数代人在此耕种,繁衍生息。由于居住人口的增加,他们砍伐山上的林木烧柴建屋,林木相对逐年减少,造成山体水土流失,冲下的泥土淤积了湖面,使得湖面逐渐缩小,加之居民有意识的围湖造田,使沿岸大部分水面成为水田。 宋朝万历年间《绍兴府志》卷十六载:“湘湖原是一片低洼民田,经常受浸”。因变化无常的年降水,使得湘湖时旱时涝,祸及人民,水田收成难料,农民生活艰苦,所以在宋神宗时有人奏请为“湖”。北宋政和2年(公元1112年),杨时到萧山任县令,为消除外畈农田的旱涝灾害,他带领百姓废田3.7万亩,筑堤围湖,“以山为界,筑土为塘”,将西山之西的大面积的山谷地规划改造为蓄水湖,以湖内之水,“灌溉九乡之田十四万六千亩”,成为当时维系民众生计的重要水利设施。当时的水面面积约为24.7km2,周围30余km,形成了美丽的湘湖水域景观。此时的湖面:山抱水、水环山、山绕湖转、湖傍山走、山中藏湖、湖中有山、山水交融、湖山争辉。因湖景宛若潇湘,故取名“湘湖”。 湘湖上下宽中间窄,形似一葫芦。明嘉靖33年(公元1554年),湖北孙姓与湖南吴姓联姻,为通行便捷,湖北的孙学思在湖中狭窄处筑堤建桥,名“跨湖桥”。从此,桥之西南部分称上湘湖,东北部分称下湘湖,上湘湖面积约为下湘湖面积的三倍。然而由于跨湖桥的修建,使得水流不畅,从而加速了湘湖的淤积。 民国16年(1927年),由原第三中山大学(现浙江大学)主持编制了《湘湖建设计划图》。从1927年9月测绘的当时的现状图上可以看出,湘湖主湖体中多为农田和沼泽湿地,除了在水漾湖东侧现杭州乐园西门区域的水面较为开阔外,已经基本上没有较为集中的大水面,西南部多为零散分布的小水面和河汊港湾。白马湖和水漾湖一带水域保护相对较好。 从图中可以看到,在湘湖两岸,依山面湖,零星分布着一些村落,村中房屋甚少,布局较为疏散。在南部山体中,少许山谷中有水面分布。 分析该图可知,湘湖原有史书上所描述的“开、荡、长、曲”的意境已基本消失。定山、压湖山、眉山等形态保护良好,湘湖两侧山体景观与现在基本相同,现代的湘湖格局已基本形成。 近代湘湖的建设基本是在民国时期形成的格局下进行的。历朝历代之所以重视湘湖,除了她的美丽风景之外,更重要的是她的资源可资湖边百姓开发、利用,以其湖域水土养育造福了当地百姓。历年围绕湘湖所展开的,主要以水田种植、水产养殖和烧砖窑为主的生产活动。周边百姓“靠湖吃湖”,湘湖淤泥随着岁月沉积,农民借机围湖造田;也有农民利用湘湖广阔的湖水养殖鱼蟹、莼菜等,成为当地一大副业;断水挖土、设窑制砖瓦,成为明代以来湘湖的主要产业,居住在湘湖周边的人们对湖体进行了大范围的改造。由于上述原因,至近代,湘湖的水利功能萎缩,泥沙淤积,据1927年测量表明,当时全湖面积比北宋建湖时缩小了大约1/3。至解放前夕,湘湖面积仅存6.7 km2。 由于湘湖泥是制砖烧瓦的上好原料,新中国成立后,湘湖周边办起了浙江省属、杭州市属、萧山县属、城乡镇属和各村属的大大小小十余家砖瓦厂,又占湖

湘湖的作文范文

湘湖的作文范文 湘湖位于萧山城厢镇的西南边,这里景色迷人,是个令人陶醉的地方。 到了湘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碧绿的柳树,柳树上的柳枝细长细长的,树枝上长着嫩绿的叶子,一陈微风吹过,柳枝随风飘动,好像春姑娘的头发在翩翩起舞,那长长的柳枝碰到水面,好像一位钢琴家正在弹着优美的音乐。咦!是谁在说话,原来是桃花姐姐,桃花姐姐穿着粉色衣服,脸蛋上擦了一层黄色的粉底,真是漂亮!我说:“桃花姐姐,我不跟你聊了,我要继续前进了!”桃花姐姐说:“拜拜。”我继续往前走,又看见了水仙花妹妹,水仙花妹妹穿着黄色的舞裙,摆着各种各样的动作,好像在跳舞。真是美丽,令人陶醉! 湖水很清,像一面大镜子。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彩斑斓。几只小鸟从湖面轻轻划过,荡起一缕缕波纹,湖面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湖对岸,山坡高高低低,犹如绿色的海洋,泛起了波浪。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非常茂盛。远远望去,犹如一幅凌空展现的美丽神奇的画卷。

湘湖的景色真美啊!湘湖真是个人见人爱的地方。 湘湖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萧山人,是萧山人民的“母亲湖”。同时,它又以风景优美而被誉为西湖的“姐妹胡”。 湘湖边的越山城遗址,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妈妈说,这里是当年越王勾践屯兵抗吴的重要军事城堡,它见证了“卧薪尝胆”的历史风云。 今天,风和日丽,我们从城山广场出发,登上了环湖游船。但见湖面似镜,蓝天白云倒映在湖中,如诗如画。游船驶离岸边,推开一排排波浪,水草随波而舞,惊起了水上的小鸟,岸边的青山绿水纷纷向后退去。 游船穿过了第一个石拱桥——越王桥,我们看到远处光秃秃的树枝间还留着很多鸟窝,只是不知道那些鸟已飞往何处?我们行驶过跨湖桥后,看到了很多帐篷。帐篷边,大人们在喝茶聊天,小孩子们在追逐嬉戏。突然,我眼前出现了一幢船型建筑物,哦,我想起来了,这应该就是我去参观过的跨湖桥博物馆了!游船过了道南桥,就是供游客玩耍的水上游乐设施了,我们老远就听到了的欢笑声,原来是这里啊!

关于萧山湘湖的导游词

关于萧山湘湖的导游词 关于萧山湘湖的导游词1 各位游客好: 湘湖的由来湘湖被誉为西湖的“姊妹湖”,也是几百年来萧山人欲圆未圆的一个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湘湖保护与开发被区委、区政府列为民生工程、实事工程,萧山人正着手圆这个梦。未来的湘湖将与西湖隔江相望,一南一北,共唱“西湘记”,也将为萧山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今天,我们回顾湘湖的历史,她如一个默默呵护的母亲,见证着萧山的发展。沧海巨变湘湖,位于钱塘江南岸、萧山城区西南,跨湖桥遗址的独木舟证实湘湖已有8000年以上的历史。期间,在自然作用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湘湖或为沧海,或为湖沼,或为田地,历经沧海巨变。远古时期,湘湖地域曾是东海海湾的一部分。气候冷暖交替,冰川、海潮作用频繁,湘湖成为一个海陆交替的地带。 约8000年前,海退成为陆地,曾有华夏先民在这个自然的“湖泊”边繁衍生息。约6000――7000年前,海侵再次袭来,这里又一次沦为一片浅海。之后,海水退去,海平面下降,湘湖地区南北两条山脉间,成为钱塘江的通道。越国军港2500年前

的春秋时期,湘湖一带是吴越争霸的军事重地。湘湖、白马湖正是越国的军港――固陵港。越国水师在此驻守,越王勾践的多次水上军事行动,都从这里出发。湘湖成为吴越交锋的重要战场,留下了“馈鱼退敌”、“卧薪尝胆”等历史故事。国内最早的方志――《越绝书》曾记载:“会稽山上城者(今越王城山),勾践与吴战,大败,栖其中。因以下为目(木)鱼池,其利不租。”勾践对孔子学生子贡讲述了自己“上栖会稽山,下守溟海,唯鱼鳖是见”的情景。《越绝书》将会稽山下四周环水、中间无水(镂空)的地域,形象地称作“木鱼池”,勾践把会稽山下广大无垠的水域,叫做“溟海”,这是对湘湖水域的最早记载。筑堤成湖萧山地处水乡泽国,地势低平,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洪涝、干旱灾情频发。北宋熙宁(1068――1077)年间,不少人奏请要废田复湖,均未成。政和二年(1112年),时年六十岁的杨时补萧山县令,召集村中阅历丰厚的老人开会,并亲自勘察,“视山可依,度地可圩,以山为界,筑土为塘”,筑南、北两堤,废田37002亩,蓄水成湖。湖周围80余里,长约19里,宽1――6里,东北窄、西南宽,形似葫芦,“邑人谓境之胜若潇湘然”,故名湘湖。此后,湘湖作为一个人工湖泊,蓄洪防旱,灌溉周边九乡146868亩农田。每亩田纳原粮七合五勺,称“均包湖米”。“万顷湘湖民稼穑”,湘湖成为萧山人民的“母亲湖”。 湘湖成河随着历史的发展,湘湖在长年累月的泥沙淤积和人为蚕食下,水面逐渐减少。客观上,自明代开通碛堰山,建造

湘湖游玩总攻略

湘湖总攻略 时间安排:上午8点从下沙出发:下午4点左右回来。 坐车路线:174路(松乔街文渊北路口站上车,经过4站,上沙路华景接口站下车)地铁一号线(金沙湖站上车,终点湘湖站下车) 打车到下孙文化村入口处,如图所示。 预估计2个小时车程。 湘湖总体布局 线路规划(数字代表游玩的景点,可以看下面,游玩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

游玩攻略(地点顺序是按游玩地点顺序写的) 1. 下孙文化村 下孙文化村总占地33亩,于2009年10月份正式对外开放。下孙,曾是湘湖北岸孙氏村落,为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和三国吴王孙权的后裔聚居地,它见证了湘湖地区沧桑演变的一段历程,村落周边发现了距今已有八千年历史的下孙遗址。湘湖保护与开发过程中保留了该村的4幢传统民宅,又修建了一些仿古建筑,形成了一个地域风情浓郁的文化村落。内有湘湖文化展览馆、古玩一条街、湘湖美术馆、孙氏宗祠、土地庙、钱币馆。

2.城山怀古 2500年前,两国水师在太湖上鏖战。结果越军几乎全军覆没,吴王夫差顺势攻破越都平阳,勾践只剩下五千甲士,保栖会稽之山。当时,湘湖一带地处浙江(钱塘江)要津,是越国的重要防线和军事要塞。越国在越王城山筑有固陵城,在吴军的凌厉攻势下,这里便成了越军最重要的据点。留下许多让后人凭吊的胜迹和文物遗存,成为目前国内保存最完好的春秋末期城堡遗址。它是“湘湖八景”之一,也是湘湖最著名的人文景观。越王城山上留有纪念越王勾践的勾践祠,洗马池、佛眼泉、明代所修的城山古道等遗迹,还流传着著名的传说故事——“馈鱼退敌”。在山顶可以一览湘湖所有的景色。 我们可以登山去看勾践祠,然后顺着山势看到凌云亭,这当中还有象山观景台风景极好,过了观景台我们就开始下山,快到山脚时还有一篇竹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