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1.参考椭球定位确定参考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的相关位置,使参考椭球面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与大地水准面最佳拟合,称为参考椭球定位。在一个国家适合地点选定一地面点P 作为大地原点,并对该点进行精密天文测量和高程测量。将P点沿铅垂线方向投影到大地水准面上得到P’点,设想大地水准面与参考椭球面在P’点相切,椭球面上P’点的法线与该点对大地水准面的铅垂线重合,令椭球短轴与地球自转轴平行,其赤道面与地球赤道面平行。这样的定位方法实际上可用三个要求表示:大地原点上的大地经度和纬度分别等于该点上的天文经、纬度;由大地原点至某一点的大地方位角等于该点上同一边的天文方位角;大地原点至椭球面的高度恰好等于其至大地水准面的高度。这样的定位方法称为单点定位法。

2.国家统一坐标我国位于北半球,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X坐标均为正值,而Y坐标值有正有负。为避免Y坐标出现负值,规定将X坐标轴向西平移500km,即所有点的Y 坐标值均加上500km。此外,为便于区别某点位于哪一个投影带内,还应在横坐标值前冠以投影带带号。这种坐标称为国家统一坐标。例如,P点的坐标Xp=3275611.188m;Yp= -27654

3.211m,若该点位于第19带内,则P点的国家统一坐标表示为:xp=3275611.188m,yp=19223456.789m

3.我国的高程基准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间的验潮结果推算了黄海平均海面,称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青岛水准原点高程为72.289m,1952-1979年的验潮结果确定新的黄海平均海面,称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青岛青岛水准原点高程为72.260m。

4.一二等水准测量使用尺长更稳定的铟瓦水准尺,这种水准尺的分划是漆在铟瓦合金带上,铟瓦合金带则以一定的拉力引张在木质尺身的沟槽中。这样铟瓦合金带的长度不好受木质尺身伸缩变形的影响。铟瓦水准标尺的分格值有10mm和5mm两种。分格值为10mm的铟瓦水准标尺,它有两排分划,尺面右边一排分划注记从0~300cm,称为基本分划,左边一排分划注记从300~600cm,称为辅助分划。同一高度的基本分划与辅助分划读书相差一个常数,称为基辅差,通常又称尺常数,水准测量作业时可以用以检查读数的正确性。

5.水准仪的使用使用水准仪的基本操作包括安置水准仪、粗平、瞄准、精平和读数等操作步骤。一、安置水准仪打开三脚架并使高度适中,目估使架头大致水平,检查脚架腿是否安置稳固,脚架伸缩螺旋是否拧紧,然后打开仪器箱取出水准仪,置于三脚架头上用连接螺旋将仪器牢固地固连在三脚架头上。二、粗略整平粗平是借助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使仪器竖轴大致铅垂,从而视准轴粗略水平。在整平的过程中,气泡的移动方向与左手大拇指运动的方向—致。三、瞄准水准尺首先进行目镜对光,即把望远镜对着明亮的背景,转动目镜对光螺旋,使十字丝清晰。再松开制动螺旋,转动望远镜,用望远镜筒上的照门和准星瞄准水准尺,拧紧制动螺旋。然后从望远镜中观察;转动物镜对光螺旋进行对光,使目标清晰,再转动微动螺旋,使竖丝对准水准尺。当眼睛在目镜端上下微微移动时,若发现十字丝与目标影像有相对运动,这种现象称为视差。产生视差的原因是目标成像的平面和十字丝平面不重合。由于视差的存在会影响到读数的正确性,必须加以消除。消除的方法是重新仔细地进行物镜对光,直到眼睛上下移动,读数不变为止。此时,从目镜端见到十字丝与目标的像都十分清晰。四、精平与读数眼睛通过位于目镜左方的符合气泡观察窗看水准管气泡,右手转动微倾螺旋,使气泡两端的像吻合,即表示水准仪的视准轴已精确水平。这时,即可用十字丝的中丝在尺上读数。现在的水准仪多采用倒像望远镜,因此读数时应从小往大,即从上往下读。先估读毫米数,然后报出全部读数。精平和读数虽是两项不同的操作步骤,但在水准测量的实施过程中,却把两项操作视为一个整

体;即精平后再读数,读数后还要检查管水准气泡是否完全符合。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准确的读数。

6.光栅度盘测角系统在光学玻璃度盘的径向上均匀地刻制明暗相间的等角距细线条就构成光栅度盘。将密度相同的两块光栅重叠,并使它们的刻线相互倾斜一个很小的角度,这时就会产生明暗相间的条纹(莫尔条纹)。夹角越小,条纹越粗。条纹的亮度按正弦周期性变化。若发光管、指示光栅、光电管的位置固定,当度盘随照准部转动时,发光管发出的光信号,通过莫尔条纹落到光电管上。度盘每转动一条光栅,莫尔条纹移动一周期。莫尔条纹的光信号强度变化一周期,光电管输出的电流也变化一周期。在照准目标的过程中,仪器的接收元件可累计出条纹的移动量,从而测出光栅的移动量,经转换得到角度值。

例平面直角坐标的计算(坐标正算)首先是按两点间的坐标方位角α和水平距离D计算两点间的坐标增量Δx和Δy,然后按其中一个已知点A的坐标计算另一个待定点B的坐标。设已知观测值α和D的中误差为和,计算坐标增量中误差Δx和Δy。函数式为:

按误差传播定律,对上式求全微分,得到:

化成中误差的表达式,并将方位角误差以角秒

表示: A、B两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可由下

式计算:上式右端根号内第一项为两点间的纵向误差,第二项为横向误差,即两点间的距离误差形成纵向误差,方位角误差形成横向误差。

例如,A、B两点间的距离、方位角及其中误差为:D=360.440m+-0.030m,α=60°24'30"+-16"代人上式,算得的结果为:,,

按观测值的改正值计算中误差

在一般情况下,观测值的真值X是不知道的,真误差也就无法求得,此时,就不能用

求中误差。在同样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多次观测,可以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最或是值,也可以算得各个观测值的改正值;并且在

观测次数无限增多时将趋近于真值X。对于有限的观测次数,以代替X,即相应于以改正值代替真误差。参照上式,得到按观测值的改正值计算观测值的中误差的公式(该式

也称为白塞尔公式):将此式与上式对照可见除了以[vv]代替[ΔΔ]之外,还以(n-1)代替n。简单的解释为:在真值已知的情况下,所有n次观测值均为多余观测值;在真值未知的情况下,则有一次观测值是必要的,其余(n-1)次观测值的多余的。因此,n和(n-1)是分别代表真值已知和未知两种不同情况下的多余观测次数。

7水准管上两相邻分划线间的圆弧(弧长为2mm)所对的圆心角,称为水准管分划值τ(或称灵敏度)。分划值的实际意义,可以理解为当气泡移动2mm时,水准管轴所倾斜的角度,设水准管的曲率半径为R(单位为mm),则水准管分划值τ(以秒为单位)定义为:

(τ以秒为单位)上式说明分划值τ与水准管的曲率半径R成反比,R越大,

τ越小,水准管的灵敏度越高,则定平仪器的精度也越高,反之定平精度就低。测量仪器上所用的水准管的分划值一般为6~30秒,对于分划值为10秒或20秒的水准管,通常分别用10"/2mm或20"/2mm来表示。

8.竖盘指标差

在推导竖角计算公式时,认为当视线水平且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时,其读数为90°的整数倍数。但实际上这个条件有时是不满足的。这是由于竖盘指标偏离了正确位置,使视线水平时的竖盘读数大了或小了一个数值x,这个偏离值x称为竖盘指标差。当指标偏移方向与竖盘注记方向一致时,则使读数增大一个x值,x取正号;反之,指标偏移方向与竖盘注记方向相反时,则使读数减小一个x值,x取负号。当盘左视线水平且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时,其竖盘指标读数不是90°,而是90°+x;同样,视线指向目标时的读数L也大了一个

x值。此时,盘左观测的竖角应为:同样,盘右观测的竖角应

为:两者取平均值得竖角α:

上式说明用盘左、盘右观测取平

均值计算竖角a,其角值不受竖盘指标差的影响。若将两式相减,则得

此式为此种竖盘的竖盘指标差计算公式。

9.水平角观测的精度

对于水平角观测的精度,通常以某级经纬仪的标称精度作为基础,应用误差传播定律进行分析,求得必要的数据,再结合由大量实测资料经统计分析求得的数据,考虑系统误差的影响来确定。下面仅以标称精度为基础进行分析。设J6经纬仪室外一测回的方向中误差为

,由于角值是两个方向值之差,故一测回角值的中误差为:

由于一测回方向值是两个半测回方向值的平均值,故半

测回方向值的中误差为:因归零差是半测回中零方向两

次观测值之差,故归零差中误差为:取限差为中误差的2倍,故归零差限差为。由于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是两个一测回一方向值之差,故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的中误差为:取限差为中误差的2倍,则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的限差为。

10.钢尺量距

钢尺是用于直接丈量的工具,它实际是一卷钢带,带宽10~15mm,厚0.2~0.4mm,长度有20m、30m、50m三种,尺面的基本分划为厘米、分米及米处均有毫米分划。钢尺量距需要测钎、花杆、垂球、温度计、拉力器等。钢尺的尺长方程式是在一定拉力下,钢尺长度与

温度的函数关系,其形式为:式中,L为钢尺在温度t时的实际长度;L0为钢尺的名义长,ΔL为尺长改正数,即钢尺在温度t0时实际长度与名义长度之差;α为钢尺膨胀系数,即温度每变化1℃时单位长度的变化率,其值一般为

/1℃;t为钢尺量距时的温度;t0为钢尺检定时的标准温度。尺长方程式在已知长度上比对得到,称为尺长检定,一般由专业的检定部门实施。钢尺量距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工作:①定线。若丈量距离大于尺段长度时,应在距离两端点之间用经纬仪定向,按尺段长度设置定向桩,并在桩顶刻画标志。②量距,即丈量两相邻定向桩顶标志之间的距离。丈量时钢尺施以检定时的拉力。当钢尺达到规定拉力、尺身稳定时,司尺员按一定程序、统一口令,前后读尺员进行钢尺读数,两端读数之差即为该尺段的长度li。③测量定向桩之间的高差。为将丈量距离改化成水平距离,即距离的高差改正,需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相邻桩顶间的高差hi。④成果整理。对各段观测值进行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倾斜改正后相加即

得所需距离

11.观测高差中误差

根据各种不同地理条件的约20个测区的实测资料,对不同边长的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统计,得出下列经验公式式中,Mh为对向观测高差中数的中误差;s为边长,以km

为单位;P为每公里的高差中误差,以m/km为单位。根据统计资料的统计结果表明,P值一般在0.013~0.022之间变化,考虑到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在不同类型的地区和不同的观测

条件下,可能有较大的差异,现在从最不利观测条件来考虑,去P=0.025,即

式说明高差中误差与边长成正比例的关系,对短边三角高差测量精度较高,边长愈长精度愈低,对于平均边长为0.8km时,高差中误差为;平均边长为0.4km时,高差中误差为。可见三角高程测量用短边传递高程较为有利。

12.三角高程测量

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点与点之间的高差,即可由已知高程点求得另一点的高程。应用这种方法求地面点的高程其精度较高,普遍用于建立国家高程控制点及测定高级地形控制点的高程。对于地面高低起伏较大的地区,用这种方法测定地面点的高程进程缓慢,有的甚至非常困难。这时在地面高低起伏较大或不便于水准测量的地区,常采用三角高程的测量方法传递高程。三角高程测量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由测站向照准点所观测的竖角(或天顶距)和它们之间的水平距离,计算测站点与照准点之间的高差。这种方法简便灵活,受地形条件的限制较少。

13.三角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

在地面上A、B两点间测定高差,A点设置仪器,在B点竖立标尺。量取望远镜旋转轴

中心I至地面点上A点的仪器高i,用望远镜中的十字丝的横丝照准B点标尺上的一点M,它距B点的高度称为目标高v,测出倾斜视线IM与水平视线IN间所夹的竖角a,若A、B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已知为S,则可得两点间高差为:若A点的高程已知,则B点高程为:具体应用上式时

要注意竖角的正负号,当α为仰角时取正号,相应的Stana也为正值,当α为俯角时取负号,相应的Stana也为负值。若在A点设置全站仪(或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在B点安置棱镜,并分别量取仪器高i和棱镜高v,测得两点间斜距D与竖角a以计算两点间的高差,

称为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A、B两点间的高差可按下式计算:凡

仪器设置在已知高程点,观测该点与未知高程点之间的高差称为直觇;反之,仪器设在未知高程点,测定该点与已知高程点之间的高差称为反觇。

14.GPS定位基本模式GPS定位模式包括静态定位、动态定位、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1按照用户接收机天线在定位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分为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静态定位:在定位过程中,接收机天线的位置是固定的,处于静止状态。其特点是观测的时间较长,有大量

的重复观测,其定位的可靠性强、精度高。主要应用于测定板块运动、监测地壳形变、大地测量、精密工程测量、地球动力学及地震监测等领域。动态定位:在定位过程中,接收机天线处于运动状态。其特点是可以实时地测得运动载体的位置,多余观测量少,定位精度低。目前广泛应用于飞机、船舶、车辆的导航中。2.按照参考点的不同位置,分为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两类。绝对定位(也称单点定位):是以地球质心为参照点,只需一台接收机,独立确定特定点WGS-84坐标系中的绝对位置。其组织实施简单,但定位精度较低(受星历误差、星钟误差及卫星信号在大气中传播中的延迟误差的影响比较显著)。该定位模式在船舶、飞机的导航,地质矿产勘探,暗礁定位,建立浮标,海洋捕鱼及低精度测量领域应用广泛。相对定位:以地面某固定点位参考点,利用两台以上接收机,同时观测同一组卫星,确定各观测站在WGS-84坐标系中的相对位置或基线向量。其优点:由于各站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误差对各站观测量的影响相同或大体相同,对各站求差(线性组合)可以消除或减弱这些误差的影响,从而提高了相对定位的精度;缺点:内外业组织实施较复杂。主要应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地壳形变监测等精密定位领域。

15.工作草图

在数字测图野外数据采集中,绘制工作草图是保证数字测图质量的一项措施。工作草图是图形信息编码碎部点间接坐标计算和人机交互编辑修改的依据。在进行数字测图时,如果测区有相近比例尺的地图,则可利用旧图或影像图并适当放大复制,裁成合适的大小作为工作草图。在这种情况下,作业员可先进行测区调查,对照实地将变化的地物反映在草图上,同时标出控制点的位置,这种工程草图也起到工作计划图的作用。在没有合适的地图可作为工作草图的情况下,应在数据采集时绘制工作草图。工作草图应绘制地物的相关位置、地貌的地性线、点号、丈量距离记录、地理名称和说明注记等。草图可按地物相互关系一块块地绘制,也可按测站绘制,地物密集处可绘制局部放大图。草图上点号标注应清楚正确,并和电子手簿记录点号一一对应。

16.野外数据采集模式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野外数据采集按碎部点测量方法,分为全站仪测量方法和GPS RTK测量方法。目前,主要采用全站仪测量方法,在控制点、加密的图根点或测站点上架设全站仪,全站仪经定向后,观测碎部点上放置棱镜,得到方向、竖直角(或天顶距)和距离等观测值,记录在电子手簿或全站仪内存;或者是由记录器程序计算碎部点的坐标和高程,记入电子手簿或全站仪内存。如果观测条件可能,也可采用GPS RTK测定碎部点,将直接得到碎部点的坐标和高程。野外数据采集除碎部点的坐标数据外还需有与绘图有关的其他信息,如碎部点的地形要素名称、碎部点连接线型等,以由计算机生成图形文件,进行图形处理。为了便于计算机识别,碎部点的地形要素名称、碎部点连接线型信息也都用数字代码或英文字母代码来表示,这些代码称为图形信息码。根据给以图形信息码的方式不同,野外数据采集的工作程序分为两种:一种是在观测碎部点时,绘制工作草图,在工作草图记录地形要素名称、碎部点连接关系。然后在室内将碎部点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根据工作草图,采用人机交互方式连接碎部点,输入图形信息码和生成图形。另一种是采用笔记本电脑和PDA掌上电脑作为野外数据采集记录器,可以在观测碎部点之后,对照实际地形输入图形信息码和生成图形。大比例尺数字测图野外数据采集除硬件设备外,需要有数字测图软件来支持。不同的数字测图软件在数据采集方式、数据记录格式、图形文件格式和图形编辑功能等方面会有一些差别。

17.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平面和高程精度的检查和质量评定

1.检测方法和一般规定

野外测量采集数据的数字地形图,当比例尺大于1:5000时,检测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采用外业散点法按测站点精度施测,每幅图一般各选取20~50个点。用钢尺或测距仪量测相邻地物点间距离,量测边数每幅图一般不少于20处。平面检测点应均匀分布、随机选取的明显地物点。

2.检测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中误差计算地物点的平面坐标中误差按下式计算:

式中,为坐标X的中误差,为坐标Y的中误差,为坐标X的检测值,为坐标的原测值。为坐标Y的检测值,为坐标Y的原测值,n

为检测点个数。相邻地物点之间间距中误差计算:式中,为相邻地物点实测边长与图上同名边长较差,n为量测边条数。高程中误差计算:

式中,为检测点的实测高程,为数字地形图上相应内插点高程。n为高程检测点个数。

18.碎部点高程的计算

在地形测图中,通常采用普通三角高程测量(传统测图)或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地面数字测图)测定碎部点的高程。在采用经纬仪或大平板仪进行传统测图时,计算碎部点高程

的公式为:式中:H0为测站点高程,i为仪器高,v为中丝

在碎部点地形尺上的读数,k为视距乘常数(通常取k=100),l、a分别为相应的尺间隔和垂直角。在采用全站仪进行地面数字测图时,计算碎部点高程的公式为:

式中:H0为测站点高程,i为仪器高,v为镜高,D为斜距,

a为垂直角。

19.地面数字测图

地面数字测图是指对利用全站仪、GPS接收机等仪器采集的数据及其编码,通过计算机图形处理而自动绘制地形图的方法。地面数字测图基本硬件包括:全站仪或GPS接收机、计算机和绘图仪等。软件基本功能主要有:野外数据的输入和处理、图形文件生成、等高线自动生成、图形编辑与注记和地形图自动绘制。与传统测图作业相比,地面数字测图具有以下

特点:①传统测图经过坐标格网绘制,控制点手工展绘、碎部点手工刺绘等工序,且距离通常用视距法测取,而地面数字测图直接利用碎部点坐标在计算机上自动成图,且距离用电磁波测距法测取,因此,与传统测图相比,地面数字测图具有较高的测图精度。②传统测图在野外基本完成地形原图的绘制,在获得碎部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后,还需手工绘制地形图,而地面数字测图外业测量工作实现自动记录、自动解算处理,自动成图,因此,地面数字测图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序。③传统测图先完成图根控制测量,经计算获得图根控制点坐标,并展绘到图板上,而后进行碎部测图。地面数字测图的图根控制测量与碎部测量可同时进行,即在进行图根控制测量的同时,可在图根控制点上同步测量本站的碎部点,再根据图根控制点的平差后坐标,对碎部点坐标重新计算,以提高碎部点坐标的精度,而后进行计算机处理并自动生成图形(这种方法称为“一步测图法”)。④地面数字测图主要采用极坐标法测量碎部点,根据电磁波测距的精度,在几百米范围内误差均在1cm左右,因此在通视良好、定向边较长的情况下,碎部点到测站点的距离与传统测图相比,可以放得更长一些。⑤传统测图是以一幅图为单元组织施测,这种规则的划分测图单元给图幅边缘测图造成困难,并带来图幅接边问题。地面数字测图在测区内可不受图幅的限制,作业小组的任务可按河流、道路等自然分界线划分,以便于碎部测图,也减少了图幅接边问题。⑥在传统测图中,测图员可对照实地用简单的几何作图法测绘规则的地物轮廓,用目测绘制细小地物和地貌形态,而地面数字测图必须有足够的特征点坐标才能绘制地物符号;有足够而又分布合理的地形特征点才能绘制等高线,因此,地面数字测图中直接测量碎部点的数目比传统测图有所增加,且碎部点(尤其是地形特征点)的位置选择尤为重要。

20.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主要有极坐标法、方向交会法、量距法、方向距离交会法、直角坐标法等。

21.例 1.某点经度为114°33'45",纬度为39°22'30",计算其所在的图幅的编号。

该点所在

1:100万地形图图幅的图号为J50。已知图幅内某点的经、纬度或图幅西南图廓点的经、纬度,也可按下式计算所求比例尺地形图在1:100万地形图图号后的行、列号:

式中:()表示商取余;【】表示

商取整;c表示所求比例尺地形图在1:100万地形图图号后的行号;d所求比例尺地形图在1:100万地形图图号后的列号;λ表示图幅内某点的经度或图幅西南图廓点的经度;φ表示图幅内某点的纬度或图幅西南图廓点的纬度;Δλ表示所求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的经差;Δφ表示所求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的纬差。

例2.仍以经度为114°33'45",纬度为39°22'30"的某点为例,计算其所在1:1万地形图的编

号。

1:1万地形图的图号为J50G015010。已知图号可计算该图幅西南图廓点的经、纬度。也可在同一副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图幅内进行不同比例尺地形图的行列关系换算,即由较小比例尺地形图的行、列号计算所含各较大比例尺地形图的行、列号或由较大比例尺地形图的行、列号计算它隶属于较小比例尺地形图的行、列号。

22.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确定控制点的平面坐标,高程控制测量确定控制点的高程。在传统测量工作中,平面控制网与高程控制网通常分别单独布设。目前,有时候也将两种控制网合起来布设成三维控制网。

平面控制测量在传统测量工作中,平面控制通常采用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和交会测量等常规方法建立,必要时,还进行天文测量。目前GPS控制测量以成为建立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方法。①三角网测量三角网测量是在地面上选定一系列的控制点,构成相互连接的若干个三角形,组成各种网状图形。通过观测三角形的内角或边长,在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坐标、起始边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经解算三角形和坐标方位角推算可得到三角形各边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进而由直角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待定点的平面坐标。三角形的各个顶点称为三角点,各三角形连成网状的称为三角网,连成锁状的称为三角锁。按观测值的不同,三角网测量可分为三角测量、三边测量和边角测量。②导线测量将控制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形成折线,称为导线,这些控制点称为导线点,点间的折线边称为导线边,相邻导线边之间的夹角称为转折角(又称导线折角,导线角)。另外,与坐标方位角已知的导线边(称为定向边)相连接的转折角,称为连接角(又称定向角)。通过观测导线边的边长和转折角,根据起算数据经计算而获得导线点的平面坐标,即为导线测量。导线测量布设简单、每点仅需与前、后两点通视,选点方便,特别是在隐蔽地区和建筑物多而通视困难的城市,应用起来方便灵活。

③交会测量交会测量即利用交会定点法来加密平面控制点。通过观测水平角确定交会点平面位置的称为测角交会;通过侧边确定交会点平面位置的称为测边交会;通过边长和水平角同测来确定交会点平面位置的称为边角交会。④天文测量天文测量是在地面点上架设仪器,通过观测天体(如恒星、太阳)并记录观测瞬间的时刻来确定地面点的天文经度、天文纬度和该点至相邻点的方位角。天文经度的观测结果,可以用来推算天文大地垂线偏差,用于将地面上的观测值归算到天文椭球面上。由天文经度、天文纬度和方位角的观测成果,可以推算大地方位角,用来控制地面大地网中方位误差的积累。⑤GPS控制测量 GPS控制测量是以分布在空中的多个GPS卫星为观测目标来确定地面点三维坐标的定位方法。20世纪80年代末,GPS控制测量开始在我国用于建立平面控制网。目前,GPS已成为建立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方法。应用GPS定位技术建立的控制网称为GPS控制网,按其精度分为A、B、C、D、E五个不同精度等级的GPS控制网。在全国范围内,已建立了国家(GPS)A级网27个点、B级网818个点。

23.RTK的工作原理

RTK的工作原理是在两台接收机间加上一套无线电通信系统,将相对独立的接收机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基准站把接收到的伪距、载波相位观测值和基准站的一些信息都通过通信系统传送到流动站;流动站在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也接收基准站传送来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将基准站的载波信号与自身接收到的载波信号进行差分处理,即可实时求解出两站间的基线向量,同时输入相应的坐标,转换参数和投影参数,即可求得实用的未知点坐标。在RTK的动态定位中,要实时确定流动接收机所在位置的坐标,其计算程序如下:①流动站首先进行初始化:静态观测若干历元,快速确定整周未知数,这一过程即为初始化过程;②流动站将接收到的载波相位观测值和基准站的载波相位观测值进行差分处理,类似静态观测的数据处理,即将求出的整周未知数代人双差模型,实时求解出基线向量;③由传输得到的基准站的

WGS-84地心坐标(),就可求得流动站的地心坐标:④利用当地坐标系与WGS-84地心坐标系的转换参数,就可得到当地坐标系的空间直角坐标:

当然,也可将流动站的WGS-84地心坐标转换为实用的二维平面直角坐标。一般转换参数未知,则可利用公共点的两套坐标代人上式,反求出转换参数,再用上式求出非重合点的坐标。

24.RTK测量的基本工作方法

(1)在基准站安置GPS接收机,进行基准站设置;(2)进行流动站设置;(3)在至少3个公共点上,求GPS坐标与实用坐标系间的转换参数(有点称为点校正);(4)实测流动点坐标,将其与检测点的已知坐标进行对比,之差应在允许范围内;(5)流动接收机继续进行未知点的测量工作。

25.普通视距测量的原理

(1)视准轴水平时的视距公式

内调焦望远镜的物镜系统是由物镜和调焦透镜两部分组成,当标尺R在不同的距离

时,为使它的像落在十字丝平面上,必须移动。因此,物镜系统的焦距是变化的。

设望远镜的视准轴水平,并瞄准一竖立的视距尺R,右上、下视距丝在尺面的两个读数之差,

即得到视距间隔。由透镜的成像原理可得下式:即式中,l作

为物的视距尺上的间隔,p'为l经过透镜之后的像。由透镜成像原理可得式中,p'为物像(实际是l经过透镜后的像),p为p'的像,a为物距,b为像距。因为凹透

镜,而且作为物的p'是在光线的出射光的一方,根据透镜成像的公式得即

从而即由上式可得

标尺至仪器中心的距离S为:令式中,为当S为无穷大时b的值。代人上式得

则式中,和l均随S而变,通常设计望远镜时,适当选择有关参数后,可使K=100,且使与基

本相等,即c可忽略不计,于是有:

(2)视准轴倾斜时的视距公式

当视准轴倾斜时,如尺子仍竖直立着,则视准轴不与尺面垂直,此时,水平距离的公式为

26.间接平差计算实例

已知,选取B、C、D三点高程为参数,观测高差及各条路线

的距离如下:列出各个高差的平差值与各点高程之间的关系式为:这就是平差值方程,其误差方程为:为

了便于计算,选取参数的近似值:令则得

设10km的观测高差为单位权观测值,即按来定权,得各观测值的权分别为:。由此组成法方程为:

解之得把求出的

代人误差方程得各观测值的改正数为:

以此加在相应的观测值上,即得各高差的平差值:可计算出单位权中误差为:

1.在半径为10km的范围内进行距离测量工作时,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所产生的距离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2.由1956年黄海平均海水面起算的青岛水准点高程为72.289米,由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的青岛原点高程为72.260米

3.水准管上两相邻分划线间的圆弧(弧长为2mm)所对的圆心角,称为水准管的分化值t(或称灵敏度),分划值的实际意义,可以理解为当气泡移动2mm时,水准管所倾斜的角度,设水准管分划值t(以秒为单位)的计算公式为t=2 t /R

4.铟瓦水准尺有两排分划,尺面右一排分划注记从0到300cm,称基本分划,左边一排分划注从300到600cm,称为辅助分划。

5.钢尺的尺长方程式是在一定拉力下(如对30m钢尺,拉力为10kg),钢尺长度与温度的函数关系为L=L。+△L+α(t-t。)L。

6.三角高程测量的基本思想是根据自由测站向照准点,所观测的倾斜角α和它们之间的水平距离S,计算测站点和照准点之间的高差

7.GPS卫星发射的信号包含三种信号卫星,分别是载波、测距码和数据码

8.GPS定位的基本原理是把GPS卫星视为一种飞行的动态已知点,在期间位置已知的情况下(星历提供),以GPS卫星和用户的GP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之间的距离为观测测量,进行空间距离的后方交会,从而确定出用户所在的位置

9.GPS定位模式有静态定位、动态定位、绝对定位、相对定位

10.在碎步测量中,专门为地形测图而布设的控制网为地形测量控制网

11.高程控制测量主要采用水准测量和三角测量方法,测定各等级水准点和平面控制点高程

12.地形图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数学要素、地形要素、注记和整饰要素

13.地形图的分幅方法有两种:梯形分幅法、矩形分幅法

14.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主要有极坐标法、方向交会法、量距法、方向距离交会法、直角坐标法

15.野外测定的地貌特征点一般是不规则分布的数据点,根据不规则分布的数据点绘制等高

线可采用格网法和三角网法

16.数字地面高程模型:表示区域D上地形的三维向量有限序列{Vi=(Xi,Yi,Zi),i=1},其中(Xi,Yi)∈D的平面坐标,Zi是(Xi,Yi)对应的高程

17.参考椭球定位:确定参考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的相关位置,使参考椭球面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与大地水准面最佳拟合

18.全站仪自由设站法:在特定控制点上设站,向多个已知控制点观测方向和距离,并按间距平差方法计算特定点坐标的一种控制测量方法

19.地面数字测图:利用电子全站仪或其他测量仪器在野外进行数字化地形数据采集,在成图软件的支持下,通过计算机加工处理,获得数字地形图的方法,其实质是一种全解析机助测图的方法

20.地形三维景观图:各类遥感影像数据记录了地形表面丰富的地物信息和纹理信息,通过建立纹理影像与地形立体图之间的映射关系,然后确定DEM数据每一地面点在影像上的位置,通过重采样获取其灰度,最后经过透视变换、消隐、灰度转换等处理,生成一副以真实影像纹理构成的三维地形景观图

21.GPS RTK野外地面数据采集法的操作过程:1.在基准站安置GPS接收机,进行基准站设置:2.进行流动站设置:3.在至少三个公共点上,求GPS坐标与适用坐标系间的转换参数:4.实测流动点坐标,将其与检测点的已知坐标进行对比,之差应在允许范围内;5.流动按接收机继续进行未知点的测量工作

22.全站仪进行数字地形图全野外数据采集的操作步骤:1.安置仪器:2.输入数据采集文件名:3.输入测站数据:4.输入后视点数据:5.定向:6.碎部点测量

23.数字测图提交检查验收的成果:1.各等级控制测量成果:2.各种原始数据文件:3.各项成果电子资料:4.数字地形图的模拟显示与底图

24在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平面和高程精度的检查中,写出检测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中误差

的计算公式:平面坐标高程

25对某导线的4条边作等精度观测,观测结果见下表,取每条边两次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边的最或然值,求观测值中误差和每条边最或然值的中误差。

边号第一次观测第二次观测

1 103.478 103.482

2 102.29

3 102.285

3 98.885 98.876

4 100.373 100.382

解:

同理

数字测图原理和方法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教学实习任务书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010年11月

一、前言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教学实习是该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必要环节。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具有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劳动态度以及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同时,也使学生在业务组织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得到锻炼,为今后从事测绘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实习地点: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老北区。 实习时间:2010年11月16日-12月21日(共5周)。 实习成绩考核方面:实习态度、协作精神、观测记录、实习报告。 二、实习目的 1、熟练掌握全站仪的使用,掌握水平角、垂直角、距离的观测,坐标量测,数据记录与整理计算; 2、掌握水准仪的使用和水准测量记录与计算; 3、掌握数字测图的基本要求和成图过程; 4、掌握用全站仪进行小地区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数据采集和计算机地形绘图的方法; 5、掌握测绘实习报告的编写。 三、实习任务 在为期五周的时间里,各小组测绘两幅 1:500比例尺的数字地形图。具体任务如下: 1、布设图根控制导线,进行图根平面控制测量和图根水准高程控制测量,完成导线和水准路线的近似平差计算,得到碎部测量所需的控制点的平面和高程坐标,要在实习报告中提供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的平差计算表格。 2、进行数字测图的碎部数据采集(地物和地貌),在KeyStone(开思)环境下,依据地形图图式的要求,小组内各自完成两幅1:500比例尺的数字地形图的制作,并将两幅1:500地形图进行拼接成更大图幅的1幅地形图。

数字测图的作业模式

二、数字测图的作业模式 (一)数字测记模式(简称测记式) 1.全站仪+电子手簿测图模式 2.普通经纬仪+电子手簿测图模式 3.平板仪测图+数字化仪测图模式 4.RTK-GPS数字测记模式 (二)电子平板测绘模式(简称电子平板) 1.测站电子平板测图模式 2.镜站遥控电子平板测图模式 3.掌上电子平板模式 (三)地图数字化模式 (1)数字测记法模式: 将野外采集的地形数据传输给电子手簿,利用电子手簿的数据和野外详细绘制的草图,用全站仪或测距仪配合经纬仪测量,电子手薄记录,同时配有人工草图。利用全站仪采集数据,电子手簿记录,同时人工绘制标注测点点号的草图,到室内将测量好的数据直接由记录器传输到计算机,再由人工按草图编辑图形文件,并键入计算机自动成图,室内在计算机屏幕上进行人机交互编辑、修改,生成图形文件或数字地图,由绘图仪绘制成图。随着成图软件向实用化发展。开发了智能化的外业数据采集软件,它不仅作单点点位记录,而且记录成图所需的全部信息,并且有一些记录内容可由软件自动记录,减少了键入数据的工作量。计算机也初步具备了自动检索编辑图形文件的功能,减免了人工画草图的工作。计算机成图软件能直接对接收的地形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利用全站仪配合便携式计算机或掌上电脑,以及直接利用全站仪内存进行大比例尺地面数字测图。( 2)电子平板测绘模式: 电子平板测图是利用电子平板测绘成图系统,把便携计算机与全站仪连接,与传统的平板视距法成图类似,在野外利用电子全站仪测量,将数据传输给便携式计算机,用便携计算机替代大平板,实时进行数据采集,测量工作者在野外实时地在屏幕上进行人机对话,对数据、图形进行处理、编辑,最后生成图形文件或数字地图,电子平板测绘系统是在传统数字化成图系统的基础上开发而成,其数据采集与图形处理在同一环境下完成,实时处理所测数据,具有现场直接生成地形图“即测即显,所见所得”等优点,但对阴雨天、暴晒或灰尘等条件难以适应。另外,把实地图形显示在屏幕上,操作员可根据实地信息直接成图,也可先把点展在图上,一站结束后再成图。在现场对某些实体作简单的编辑、修改,较复杂的工作可回到室内去做,最后通过绘图仪打印输出。 其作业流程如下: 设站→观测数据通讯→便携机成图→编辑修改→图幅整饰→图形输出 (3)地图数字化模式(又称原图数字化) 如果已有大量的聚脂薄膜图,或者外业仍然采用平板测图,经纬仪+小平板测图方式,要使这些成果进入微机转化为数字化成果,就必须采用这种模式。进行数字化一般有两种方法,较早采用的是利用数字化仪将图纸矢量化到计算机中;而现在大多利用大幅面工程扫描仪借助扫描矢量化软件直接对扫描图纸进行矢量化,从而得到数字化图形文件。总之,原图数字化的作业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利用原有图纸,是原有测绘成果向数字化成果过渡的必经之路,同时也为传统测图与数字测图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便于对测绘人员进行合理分工,使人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知识点考研总结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一、名词解释 1、大地水准面:把一个假象的、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重合并向陆地延伸且包围整个地球的特定重力等位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2、视准轴: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交点的连线称为视准轴。 3、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出现的误差在符号和数值大小都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4、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符号和数值大小都不相同,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规律性,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5、方位角:由直线一端的基本方向起,顺时针方向至该直线的水平角度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方位角的取值范围 是0°360 ° 6、危险圆:待定点P不能位于由已知点A、B、C所决定的外接圆的圆周上,否则P点将不能唯一确定,故称此外接圆为后方交会的危险圆。 7、全站仪:全站仪是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的简称,它集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和微处理器于一体。 8、等高距:地形图上相邻两高程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 9、数字测图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数据采集、输入、处理、输出及管理的测绘系统,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10、数字地面模型(DTM ):是表示地面起伏形态和地表景观的一系列离散点或规则点的坐标数值集合的总称。 11、数字高程模型(DEM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以数字的形式按一定结构组织在一起,表示实际地形特征空间分布的模型,是定义在x、y域离散点(规则或不规则)上以高程表达地面起伏形态的数字集合。 二、简答题 1、实际测绘工作中,一般采用的基准面和基准线各是什么? 大地水准面和铅垂线是测量外业所依据的基准面和基准线;参考椭球面和法线是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2、角度观测的主要误差来源(种类)有哪些? 1 )仪器误差:(1)水平度盘偏心差(2)视准轴误差(3)横轴倾斜误差(4)竖轴倾斜误差;2)仪器对中误差; 3)目标偏心误差;4)照准误差与读数误差;5)外界条件的影响。 3、何谓视差?如何消除视差? 如果目标像与十字丝平面不重合,则观测者的眼睛作移动时,就会发觉目标像与十字丝之间有相对移动,这种现象称为视差” 消除视差的方法为:先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十分清晰;然后转动物镜调焦螺旋,使目标像十分清晰;上下(或左右)移动眼睛,如果目标像与十字丝之间已无相对移动,则视差已消除;否则,重新进行物、目镜调焦,直至目标像与十字丝无相对移动为止。 4、水准测量中采用哪几种方法进行测站检核? 在每一测站的水准测量中,为了能及时发现观测中的错误,通常采用双面尺法或两次仪器高法进行观测,以检查高差测定中可能发生的错误。 双面尺法为每一测站上用两组不同的水平尺面的读数来测定相邻两点间的高差;两次仪器高法为每一测站上用两 次不同仪器高度的水平视线来测定相邻两点间的高差。 5、全站仪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讯方式主要有哪几种? 全站仪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讯方式主要有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两种。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一、比例尺的概念及比例尺的分类。 比例尺:图上长度与相应的实地水平长度之比,称为该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的分类 ①小比例尺:1:25万、1:50万、1:100万 ②中比例尺:1:2.5万、1:5万、1:10万 ③大比例尺:1:500、1:1000、1:2000、1:5000、1:1万 二、白纸测图与数字测图的基本概念。 (1)白纸测图:传统的地形测量是利用测量仪器对地球表面局部区域内的各种地物、地 貌(总称地形)的空间位置和几何形状进行测定,以一定的比例尺并按图式符号绘 制在图纸上,即通常所称的白纸测图。 (2)数字测图:广义地讲,生产数字地图的方法和过程就是数字测图。数字测图实质上 是一种全解析机助测图方法。它以计算机为核心,在相关输入输出设备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贮、处理、输出和管理。 三、什么是大比例尺数字地图? 贮存在数据载体(磁带、磁盘或光盘)上的数字形式的大比例尺地图。 四、大比例尺数字地图的特点。 (1)以数字形式表示地图的内容。 (2)具有良好的现势性。 (3)以数字形式贮存的1:1的数字地图,不受比例尺和图幅的限制。 (4)具有较高的位置精度且精度均匀。 (5)为与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 (6)地图的建立需要较大的费用和较长的时间。 (7)读写需要相应的软硬件的支持。 五、数字测图技术特点。 (1)精度高 (2)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 (3)更新方便、快捷 (4)便于保存与管理 (5)便于应用 (6)易于发布和实现远程传输 六、数字测图系统的工作过程及作业模式。 数字测图(digital surveying and mapping,简称DSM)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硬、软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系统。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分为三个阶段: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地图数据的输出。 广义地理解数字测图系统:采集地形数据输入计算机,由机内的成图软件进行处理、成图、显示,经过编辑修改,生成符合国标的地形图,并控制数控绘图仪出图。 七、数字测图的数据采集方式有哪几种? ①地面数字测图法 ②地图数字化法 ③数字摄影测量法

数字化测图原理与方法(高井祥版)

山东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自学周历表函授站:科大站 专业班级:2010级地质工程(本科层次)

数字化测图原理方法习题 1.何谓测绘学?测绘学的任务是什么?测绘学有哪些分支? 2.测绘学在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中的主要作用有哪几个方面? 3.何谓铅锤线、水准面、大地水准面、大地体? 4.测量常用坐标系有哪几种 5.地图投影分几种?等角投影有何特性? 6.何谓高斯投影、高斯投影平面、中央子午线、界子午线? 7.如何建立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系?何谓横坐标自然值、通用值? 8.何谓绝对高程、相对高程、高差? 9.如何确定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10.何谓平面图、地图、地形图、专题图? 11.何谓比例尺、比例尺精度?比例尺精度有何作用? 12.何谓直线定向?常用的标准方向有哪几种?何谓磁偏角、子午线收敛角? 13何谓方位角、真方位角、磁方位角、坐标方位角?后三种方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14何谓象限角?象限角与方位角有什么换算关系? 15.坐标方位角正方位角与反方位角是什么关系? 16.何谓地物、地貌、地形、地形图测绘、施工放样? 17.测量工作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要遵循这两个原则? 18.何谓控制点、控制网、控制测量? 19.何谓特征点(碎部点)、碎部测量? 20.测量的基本工作有哪些?何谓测量工作外业、内业? 21.何谓水平角、垂直角、天顶距? 22.试述J6级经纬仪的结构 23.何谓水准管轴、水准管格值、园水准器轴? 24.经纬仪安置对中、整平的目的是什么? 25.试述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步骤 26.试述垂直角观测方法 27.列出竖直度盘逆时针、顺时针注记时垂直角的计算公式及竖盘指标差计算公式 28.光学经纬仪应满足哪些几何条件?

12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A (2)

西安科技大学 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编号:829 科目名称: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考生须知: 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不给分。 2、答题须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用铅笔、红色笔者不给分。 3、答题必须写清题号,字迹要清楚,卷面要保持整洁。 4、试题要随答题纸一起交回。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数字测图系统 2、偶然误差 3、水平角 4、等高线 5、扫描数字化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测量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哪两项?试简单说明遵循和坚持这两项原则的作用和意义。 2、从等高线的定义和相关推论,说明等高线有哪些特性? 3、地形图的测绘是测量人员的基本工作,应对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正方形标准分幅有正确的掌握。一张1:1000比例尺地形图的图纸面积大小是多少平方米?其表达的实地面积大小应为多少平方公里?而一张1:500比例尺地形图的图纸面积大小是多少平方米?其表达的实地面积大小应为多少平方公里?一张1:1000比例尺地形图的实地面积是一张1:500比例尺地形图实地面积的多少倍? 三、问答题(37分) 1、高斯正形投影是国家统一坐标系的投影方法,为控制长度变形,采用分带投影方式。已知某线路测量中A点高斯投影平面坐标系统的坐标为

x A=3667421.392m,y A=37632915.557m,H A=423.185m。试问(22分) ⑴高斯正形投影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什么?(4分) ⑵高斯投影国家统一坐标系统采用哪两种分带方法?列出其中央子午线经度的计算公式。Y坐标为什么要加500km,且前面冠以带号?(8分) ⑶以A点为基准,问其投影变形是否满足《公路勘测规范》(投影变形≤ 2.5cm/km)的要求?如不满足,应如何建立独立坐标系(给出独立坐标系的建立方法,满足规范要求即可)?(10分) 2、矢量数据结构和栅格数据结构是模拟地形图空间信息的两种方式,请问栅格图像与适量图形的区别是什么?(15分) 四、下面的问题为2选1形式,2小题选择1个问题回答(25分)。 (一)计算题(15分) 1、用钢尺对某段距离进行6次等精度丈量,其结果为:358.515m,358.547 m,358.521 m,358.545 m,358.549 m,358.557 m。试计算该距离的算术平均值、观测值中误差及算术平均值中误差(开根号的最后结果可不计算)。(15分) 2、用J2型经纬仪,对一角观测了6测回,其结果为:172°36′38″(41″,49″,54″,57″,37″)。求算术平均值;观测值之中误差;算术平均值中误差(开根号的最后结果可不计算)。(15分) (二)分析题(10分) 1、地貌有哪些基本形态?各有什么特点?(10分) 2、水准测量中采用后-前-前-后的观测顺序,可以消除或减弱什么误差的影响?水准仪安置在前、后水准尺的中间,可以消除或减弱什么误差的影响?(10分) 五、下图1为一支导线测量,A、B为已知点,1、2、3为待定点,已知数据x A=3652148.327m,y A=36514382.516m,x B=3651759.583m,y B=36514646.289m 观测数据见图中表示。设测角中误差±8″,量边误差分别为m B1=±5mm,m12=±4mm,m23=±4mm,试进行以下计算。(20分)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知识点考研总结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知识点考研总结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一、名词解释 1、大地水准面:把一个假象的、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重合并向陆地延伸且包围整个地球的特定重力等位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2、视准轴: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交点的连线称为视准轴。 3、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出现的误差在符号和数值大小都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4、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符号和数值大小都不相同,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规律性,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5、方位角:由直线一端的基本方向起,顺时针方向至该直线的水平角度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方位角的取值范围是0°~360°。 6、危险圆:待定点P 不能位于由已知点A 、B 、C 所决定的外接圆的圆周上,否则P 点将不能唯一确定,故称此外接圆为后方交会的危险圆。 7、全站仪:全站仪是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的简称,它集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和微处理器于一体。 8、等高距:地形图上相邻两高程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

9、数字测图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数据采集、输入、处理、输出及管理的测绘系统,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10、数字地面模型(DTM ):是表示地面起伏形态和地表景观的一系列离散点或规则点的坐标数值集合的总称。 11、数字高程模型(DEM ):数字高程模型DEM ,是以数字的形式按一定结构组织在一起,表示实际地形特征空间分布的模型,是定义在 x 、y 域离散点(规则或不规则)上以高程表达地面起伏形态的数字集合。 二、简答题 1、实际测绘工作中,一般采用的基准面和基准线各是什么 大地水准面和铅垂线是测量外业所依据的基准面和基准线;参考椭球面和法线是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2、角度观测的主要误差来源(种类)有哪些 1)仪器误差:(1)水平度盘偏心差(2)视准轴误差(3)横轴倾斜误差(4)竖轴倾斜误差;2)仪器对中误差;3)目标偏心误差;4)照准误差与读数误差;5)外界条件的影响。 3、何谓视差如何消除视差 如果目标像与十字丝平面不重合,则观测者的眼睛作移动时,就会发觉目标像与十字丝之间有相对移动,这种现象称为“视差”。 消除视差的方法为:先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十分清晰;然后转动物镜调焦螺旋,使目标像十分清晰;上下(或左右)移动眼睛,如

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试题库及其答案

东北大学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题库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东北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备考题库2014.5 一、概念题(本大题共66小题,其中()为补充容) 1. 测绘学: 测绘学是以地球形状、大小及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地物的几何形状和地貌的形态为研究对象,并研究如何将地面上的各种地物、地貌测绘成图及将设计、规划在图纸上的各种建筑物放样于实地的有关理论与方法的一门科学。 2. 地球椭球体:在测绘工作中选用的用来代替地球形状作为测量基准面的一个非常接近水准面、并且可用数学式表达的几何形体。 3. 地球椭球:代表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旋转椭球。 4. 参考椭球:与某个区域如一个国家水准面最为密合的椭球称为参考椭球。 5. 参考椭球定位:确定参考椭球面与水准面的相关位置,使参考椭球面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最佳拟合,称为参考椭球定位。 6. 水准面:水准面中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并向大陆、岛屿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曲面,称为水准面。 7. 坐标系:把地面上的点沿着椭球面法线方向投影到椭球面上并用经纬度来表示其位置的坐标系叫坐标系。 8. 体: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叫体。 9. 高程:地面点到水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称,或称海拔。 10. 地物:地球表面的一切物体(包括自然地物和人工地物)统称为地物。 11. 地貌: 地貌是指地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 12. 视差:由于物像没有和十字分划板重合,当人眼相对十字分划板相对移动时物像也和十字分划板相对移动,这种现象叫视差。 13. 照准部偏心差:是指照准部旋转中心与水平度盘分划中心不重合,指标在度盘上读数时产生的误差。 14. 照准误差:是指视准轴偏离目标与理想照准线的夹角。(即视准轴不垂直于仪器横轴时产生的误差) 15. 竖盘指标差:(由于竖盘水准管或垂直补偿器未安到正确位置,使竖盘读数的指标线与垂直线有一个微小得角度差x,称为“竖盘指标差”。)因竖直度盘指标线偏离了正确而使竖直角与正确值产生的差异被称为竖盘指标差。 16. 水准尺的零点差:(从理论上讲,水准尺的零分划线应正好与尺底面重合;但事实上由于制造质量和长期使用,两者往往不相重合。)水准尺底面与零分划线不重合,称为水准尺零点误差。 17. 望远镜的视准轴:望远镜物镜中心与十字丝焦点的连线称为视准轴。 18. 坐标方位角:将坐标北顺时针转至某直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以α表示(0~360°)。 19. 子午线收敛角:除中央子午线及赤道上的点以外任何一点的真北方向N与坐标北X都不重合。两者之间的夹角称为该点的子午线收敛角,以γ表示。且当坐标北偏于真北以东时,γ为正,当坐标北偏于真北以西时,γ为负。 20. 磁偏角:磁北与真北两者之间的夹角称为磁偏角,以δ表示。且当磁北偏于真北以东时,δ为正,当磁北偏于真北以西时,δ为负。 21. 真误差:观测值与其真值之差,称为真误差。 22. 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个固定量进行多次观测,如果观测误差在符号及

数字化测图试题复习题

数字化测图期末考试试题复习 1、1.数字化测图实质上是一种全解析计算机辅助测图的方法。 2、★二维图形的几何变换包括平移变换、旋转变换、尺度变换。 3、★数据采集的信息包括:图形信息(几何信息),它包括:定位信息和连接信 息;属性信息(非几何信息),它包括:定性信息和定量信息。 4、栅格格式的地形图,常常要将其转换为矢量数据格式的数字图,这项工作称 之为矢量化。 5、数字化测图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硬件和软件的支 持下,对空间数据及相关属性信息进行采集、输入、处理、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系统。 6、地面测量仪器是野外获取定性信息的基本设备,目前主要设备是全站仪,在 天空开阔的地方也可以用双频动态GPS接收机(RTK)。 7、图形输出设备指绘图仪、图形显示器、投影仪等数字地形图显示、打印输出 设备。 8、数字化测图的基本原理是采集地面上的地形、地物要素的三维坐标以及描述 其性质与相互关系的信息,然后录入计算机,借助计算机绘图系统处理、显示、输出与传统地形图表现形式相同的地形图。 9、数据采集就是将地形、地物要素转换为数字信息的过程。 10、地形图要素按照数据获取和成图方法的不同,可区分为矢量数据和栅格 数据两种数据格式。 11、数字化测图系统可分为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和图形输出三部分。 12、今后的发展趋势将是采用数字化摄影测量方法,周期性完成大区域的较 小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任务。野外数字化测图将更多的运用于小区域、大比例尺的地形图测绘,或是局部修测等任务。 13、按功能划分为电源、测角系统、测距系统、计算机微处理器及应用软件、 输入输出设备等功能相对独立的部分。 14、根据测定传播时间方法的不同,光电测距仪可分为脉冲式测距仪和相位 式测距仪。 15、★GPS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按功能划分,可分为:空间部分、地面 监控部分和GPS接收机部分。 16、直线裁剪的算法包括编码裁剪法、中点对分算法。 17、数字化野外测量设备目前主要有全站仪和GPS接收机两种,全站仪是普 便使用的数字化测绘采集设备,GPS接收机要求在测点处天空开阔。 18、全站仪按照获取电信号方法分类,光电度盘一般分为两大类:绝对编码 读盘测角系统和增量光栅测角系统。 19、不管地貌如何复杂,都可以把地面看成是想着各个方向倾斜和具有不同 坡度的面组成的多面体,在抽象的时候要尽量避免悬空面和切割面。 20、Cass7.0窗口的主要部分是图形显示区,操作命令主要位于三个部分: 顶部下拉式菜单、右侧屏幕菜单、快捷工具按钮。 21、测绘地貌和测绘地物一样,首先需要确定地貌特征点,然后连接地性线, 得到地貌整个骨干的基本轮廓。 22、山脊线、山谷线,坡脚线(山坡和平地的交界线)等可以看作是多面体 的棱线,这些棱线统称为地性线。

简述数字化测图的主要作业过程及数据采集方法

数字测图复习题 1.数字化测图的主要作业过程及数据采集方法。答:通过外界测量仪器或数字化的方法采集数据,将采集的数据传输给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人机交互图形编辑后形成成果图,经过数控绘图仪或打印机进行出图,或将编辑成果建库存储。我国目前主要采用航测法、数字化仪法和大地测量仪器法。 2.简述全站仪在数据传输之前应进行哪些设置? 答:1,设置数据传输速度,及设置波特率(每秒钟传输数据的位数) 2,设置通讯参数的效验方式:有N(无)/O(奇)、E(偶) 等。 3,设置通讯参数的数据位:有7 位、8 位两种。 4,设置通讯参数的停止位:有1 位、2 位。 3.简述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应包含那些内容? 答:任务概述、测区情况,已有资料及其分析,技术方案的设计,组织与劳动划,仪器配备及供应计划,财务预算,检查验收计划以及安全措施等。 4.简述测记法测定碎部点的操作过程。答:测记法有无码作业和简码作业之分。无码作业就是用全站仪(或RTK GPS)测定碎部点的定位信息(X,Y,H)并自动记录与电子手薄或内存储器,手工记录碎部点的属性信息与连接信息。用草图、笔记记录其他绘图信息,到室内将测量数据传输到计算机,经人机交互编辑成图。简码作业是在测定碎部点的定位信息的同时输入编码,带编码的数据经内业识别,自动转换为绘图程序内部码,可以实现自动绘图。 5.简述CASS 绘制等高线的主要操作步骤。答:1、建立DTM 数字地面模型 2、修改数字地面模型 3、绘制等高线 4、等高线的修饰 6. 试说明在地形图数字化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坐标转换?如何进行坐标转换?数学模型答:在数字测图过程中所获取的采样点通常是测量坐标系中的坐标,要将图形显示到计算机屏幕上,就必须将测量坐标转换为相应的屏幕坐标;而在图形编辑过程中,有需要根据所显示图形在采样点中查询相应的点位。这就要求将屏幕坐标转换为相应的测量坐标。地图定向实质:确定不同坐标系间的参数。 7. 简述利用CASS 测图软件扫描矢量化主要操作步骤。《答案在课本中找》 8.数字测图产品检查提交验收的资料有哪些? 答:1、项目设计书,技术总结等 2、文档,质量跟踪卡等 3、数据文件,包括图形内外整饰信息文件,元数据文件等 4、技术好规定或技术设计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5、图形成影像数据输出的检查图或模拟图 9.简述数字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答:1、基本几何要素的量测 2、土石方量的计算 3、断面图的绘制 4、面积应用 10.简述使用CASS 采用编码引导文件自动成图法的操作过程答:1、编辑文件 2、编码引导 3、密码识别 4、绘平面图 11.什么是地图定向?地图定向点如何选择? 答;地图定向就是确定不同坐标系的变换参数。定向点的选取必须是已知地图的坐标点,通常选取地图的图廓点、控制点及方格网线的交叉交点。二、判断题din 1.野外数字采集就是使用全站仪或GPS RTK接收机在实地测定地形点位。(√) 2.测站信息主要包括测站点坐标(或点号)、仪器高、定向点坐标(或点号)、定向起始

山东科技大学2019年《811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80分) 1、地形测量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测量工作中常用坐标系有哪几个?请指出属于地心坐标系有哪些? 3、根据现行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规定,请说明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幅是如何划分,编号如何规定? 4、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对水准测量有何影响?如何抵消或削弱该两项影响? 5、经纬仪的主要轴线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6、试述自动全站仪自动目标识别与照准的过程。 7、常用的交会测量方法有哪几种?并分别简要说明。 8、简述网络RTK 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9、简述GPS 控制测量的观测步骤。 10、大比例尺数字测图进行野外数据采集需要得到哪些数据和信息? 二、测量内业计算(1~2每题10分,3~4每题15分,共50分) 1、地质普查外业中精确丈量某一段距离,6次测量的距离值分别为:L 1=283.534m ,L 2=283.549m ,L 3=283.522m ,L 4=283.528m ,L 5=283.551m ,L 6=283.532m 。(要写出用到的计算公式) 试求:(1)该距离的算术平均值;(2)该距离的观测值中误差;(3)该距离的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2、某勘探工程需要布设一个钻孔P ,如图2-1。 其设计坐标为???==m y m x P P 218477733566808,已收集到设 计钻孔附近的测量控制点A 的坐标为: ???==m y m x A A 218478733566708,AB 边的方位角为"30'20225O AB =α。采用极坐标法进行钻孔放 样时,请问放样钻孔点位P 时所需的放样元素有哪些?并计算出这些放样数据。A P B N 图2-1钻孔位置示意图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题库及其答案

数测试题库 一、填空题 (一)测量学基础知识(1-120题) 1.地面点到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2.通过海水面的称为大地水准面。 3.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是。 4.测量使用的平面直角坐标是以为坐标原点, 为x轴,以 为y轴。 5.地面点位若用地理坐标表示,应为和绝对高程。 6.地面两点间高程之差,称为该两点间的。 7.在测量中,将地表面当平面对待,指的是在范围内时,距离测量数据不至于影响测量成果的精 度。 8.测量学的分类,大致可分为。 9.地球是一个旋转的椭球体,如果把它看作圆球,其半径的概值为km。 10.我国的珠穆朗玛峰顶的绝对高程为m。 11.地面点的经度为该点的子午面与所夹的角。 12.地面点的纬度为该点的铅垂线与所组成的角度。 13.测量工作的程序是。 14.测量学的任务是。 15.直线定向的标准方向有。 16.由方向顺时针转到测线的水平夹角为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17.距离丈量的相对误差的公式为。 18.坐标方位角的取值范围是。 19.确定直线方向的工作称为 ,用目估法或经纬仪法把许多点标定在某一已知直线上的工作 为。 20.距离丈量是用误差来衡量其精度的,该误差是用分子为的 形式来表示。 21.用平量法丈量距离的三个基本要求是。 22.直线的象限角是指直线与标准方向的北端或南端所夹的角,并要标注所在象限。 23.某点磁偏角为该点的方向与该点的方向的夹角。 24.某直线的方位角与该直线的反方位角相差。 25.地面点的标志,按保存时间长短可分为。 26.丈量地面两点间的距离,指的是两点间的距离。

27. 森林罗盘仪的主要组成部分为 。 28. 某直线的方位角为123°20′,则它的正方位角为 。 29. 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的项目有 30. 水准仪主要轴线之间应满足的几何关系为 31. 由于水准仪校正不完善而剩余的i 角误差对一段水准路线高差值的影响是 成正比的。 32. 闭和水准路线高差闭和差的计算公式为 。 33. 水准仪的主要轴线有 、 、 、 。 34. 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 ,在同一转点上,既有 ,又有 读数。 35. 水准仪上圆水准器的作用是使仪器 ,管水准器的作用是使仪器 。 36. 通过水准管 与内壁圆弧的 为水准管轴。 37. 转动物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使 影像 。 38. 一般工程水准测量高程差允许闭和差为 或 。 39. 一测站的高差 ab h 为负值时,表示 高, 低。 40. 用高差法进行普通水准测量的计算校核的公式是 。 41. 微倾水准仪由 、 、 三部分组成。 42. 通过圆水准器内壁圆弧零点的 称为圆水准器轴。 43. 微倾水准仪精平操作是旋转__________使水准管的气泡居中,符合影像符合。 44. 水准测量高差闭合的调整方法是将闭合差反其符号,按各测段的__________成比例分配或按_________成比例分 配。 45. 用水准仪望远镜筒上的准星和照门照准水准尺后,在目镜中看到图像不清晰,应该_____________螺旋,若十 字丝不清晰,应旋转_________螺旋。 46. 水准点的符号,采用英文字母_______表示。 47. 水准测量的测站校核,一般用______法或______法。 48. 支水准路线,既不是附合路线,也不是闭合路线,要求进行_______测量,才能求出高差闭合差。 49. 水准测量时,由于尺竖立不直,该读数值比正确读数________。 50. 水准测量的转点,若找不到坚实稳定且凸起的地方,必须用______踩实后立尺。 51. 为了消除i 角误差,每站前视、后视距离应___________,每测段水准路线的前视距离和后视距离之和应_____ _____。 52. 水准测量中丝读数时,不论是正像或倒像,应由________到________ ,并估读到________。 53. 测量时,记录员应对观测员读的数值,再________一遍,无异议时,才可记录在表中。记录有误,不能用橡皮擦拭, 应__________。 54. 使用测量成果时,对未经_______的成果,不能使用。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题库及其答案

数测试题库 一、填空题 (一)测量学基础知识(1-120题) 1.地面点到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2.通过海水面的称为大地水准面。 3.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是。 4.测量使用的平面直角坐标是以为坐标原点,为x轴,以为y轴。 5.地面点位若用地理坐标表示,应为和绝对高程。 6.地面两点间高程之差,称为该两点间的。 7.在测量中,将地表面当平面对待,指的是在范围内时,距离测量数据不至于影响测量成果的精度。 8.测量学的分类,大致可分为。 9.地球是一个旋转的椭球体,如果把它看作圆球,其半径的概值为 km。 10.我国的珠穆朗玛峰顶的绝对高程为 m。 11.地面点的经度为该点的子午面与所夹的角。 12.地面点的纬度为该点的铅垂线与所组成的角度。 13.测量工作的程序是。 14.测量学的任务是。 15.直线定向的标准方向有。 16.由方向顺时针转到测线的水平夹角为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17.距离丈量的相对误差的公式为。 18.坐标方位角的取值范围是。 19.确定直线方向的工作称为,用目估法或经纬仪法把许多点标定在某一已知直线上的工作为。 20.距离丈量是用误差来衡量其精度的,该误差是用分子为的 形式来表示。 21.用平量法丈量距离的三个基本要求是。 22.直线的象限角是指直线与标准方向的北端或南端所夹的角,并要标注所在象限。 23.某点磁偏角为该点的方向与该点的方向的夹角。 24.某直线的方位角与该直线的反方位角相差。 25.地面点的标志,按保存时间长短可分为。 26.丈量地面两点间的距离,指的是两点间的距离。 27.森林罗盘仪的主要组成部分为。 28.某直线的方位角为123°20′,则它的正方位角为。 29.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的项目有

数字化测图实习心得

数字化测图实习心得 导读:本文是关于数字化测图实习心得,希望能帮助到您! 数字化测图实习是大家在校内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实习、实验、课程设计以后的一次综合性生产技能锻炼实习。其目的是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全部知识,特别是测绘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课程实践,通过参加实际工作,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下面搜集了数字化测图实习心得,欢迎阅读! 数字化测图实习心得【1】 一、实习安排 1.1性质目的 毕业实习是我们在校内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实习、实验、课程设计以后的一次综合性生产技能锻炼实习。其目的是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全部知识,特别是测绘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课程实践,通过参加实际工作,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1.2实习单位 南阳--测绘有限公司 南阳--测绘公司位于南阳市工业南路,成立于2005年,注册资金100万元,年产值150万元。是南阳市仅有的两家具有乙级测绘资质的公司之一。主要承担南阳区县地形地籍测绘、国土技术、国土资源信息、土地评估、登记代理、房地产、规划设计等

测绘任务。公司同时还是日本宾得河南代理,索佳特约经销商,拓普康特约经销商,科力达南方河南代理。 1.3实习地点 本次实习地点位于河南南阳社旗桥头镇。桥头镇是社旗县西部重镇,位于社旗、宛城、方城三县交接处。辖16个行政村,103个自然村,232个村民小组,43500人,83800亩耕地,南驻公路穿境而过。鸭河干渠横贯全竟,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物产丰富,是我国优质棉产区。 1.4项目简介 本次实习项目是南阳--测绘公司承接的社旗桥头镇1:2000地形图测图任务。实测面积约为20平方公里,由10余人采用全站仪自动跟踪测量模式,在20天内测量完毕。 1.5实习安排 我是2006年3月1日到达实习公司,去时测区内控制点已经布设完毕,测图面积近1/3。在实习公司我参与完成了余下的测图任务。 二、实习过程 2.1实习前言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数字化测图以其测图精度高、数据采集快,产品的使用与维护方便、快捷、利用率高,广泛用于测绘生产、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等部门,并为广大用户所接受。它能够更方便传输、处理、共享的数字信息,通过控制图形图层数据将用户所需专用信息输出来,即数字地形图,为信息时代地理信息的发挥产生积极的影响。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习题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习题土木工程系测量教研室

一. 测量学基本知识思考题 1.什么是水准面?水准面有何特性? 2.何谓大地水准面?它在测量工作中有何作用? 3.测量工作中常用哪几种坐标系?它们是如何定义的? 4.测量工作中采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何不同之处?画图说明。 5.何谓高斯投影?高斯投影为什么要分带?如何进行分带? 6.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如何建立的? 7.应用高斯投影时,为什么要进行距离改化和方向改化? 8.地球上某点的经度为东经112°21′,求该点所在高斯投影6°带和3°带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 9.若我国某处地面点P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值为:x=3102467.28m,y=20792538.69m。问:(1)该坐标值是按几度带投影计算求得。 (2) P点位于第几带?该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P点在该带中央子午线的哪一侧?(3)在高斯投影平面上P点距离中央子午线和赤道各为多少米? 10.什么叫绝对高程?什么叫相对高程? 11.根据“1956年黄海高程系”算得地面上A点高程为63.464m,B点高程为44.529m。若改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则A、B两点的高程各应为多少? 12.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地球曲率对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有何影响? 13.确定地面点位要做哪些基本测量工作? 14.测绘学的任务。 15.学习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的目的和要求。 16.何谓正、反坐标方位角? 17.已知1-2边的坐标方位角为A1-2及各转点处的水平角如图,试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二. 水准测量和水准仪思考题 1.试绘图说明水准测量的原理。 2.将水准仪置于D、N两点之间,在D点尺上的读数d=1585mm,在N点尺上的读数n=0465mm,试求高差h ND,并说明d、n两值哪一个为后视读数。 3.有AB两点,当高差h AB为负时,A、B两点哪点高?高差h AB为正时是哪点高? 4.水准测量时,转点的作用是什么?尺垫有何作用?在哪些点上需要放置尺垫?哪些点上不能放置尺垫?为什么? 5.水准仪是如何获得水平视线的?水准仪上圆水准器和水准管有何作用?它们的水准轴各在什么位置? 6.何谓水准器的分划值?水准器分划值与水准器灵敏度有何关系? 7.设水准管内壁圆弧半径为50m,试求该水准管的分划值。 8.与S3水准仪相比,精密水准仪的读数方法有何不同之处? 9.试述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工作原理。 10.电子水准仪与普通光学水准仪相比较,主要有哪些特点? 11.试述三、四等水准测量在一个测站上的观测程序。有哪些限差规定? 12.水准仪有哪几条主要轴线?水准仪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主要条件是什么?为什么? 13.何谓水准仪的i角?试述水准测量时,水准仪i角对读数和高差的影响。 14.试述水准测量时,为什么要求后视与前视距离大致相等的理由。 15.已知某水准仪的i角值为-6″,问:当水准管气泡居中时,视准轴是向上还是向下倾斜? 16.交叉误差对高差的影响是否可以用前后视距离相等的方法消除,为什么?当进行水准测量作业时,若仪器旋转轴能严格竖直,问:观测高差中是否存在交叉误差的影响,为什么? 17.水准尺倾斜对水准尺读数有什么影响? 18.若规定水准仪的i角应校正至20″以下,问:这对前、后视距差为20m的一个测站,在所测得的高差中有多大的影响? 19.三、四等水准测量中为何要规定用“后、前、前、后”的操作次序?

数字化测图作业方法、软件选择及注意事项

数字化测图作业方法、软件选择及注意事项 发表时间:2019-08-01T14:54:14.64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作者:宋杰[导读] 广西吉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00 1、前言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数字化测图以其测图精度高、数据采集快,产品的使用与维护方便、快捷、利用率高,广泛用于测绘生产、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等部门,并为广大用户所接受。它能够更方便传输、处理、共享的数字信息,通过控制图形图层数据将用户所需专用信息输出来,即数字地形图,为信息时代地理信息的发挥产生积极的影响。 2、作业方法 目前在我国,获得数字地图的主要方法有三种:地图数字化成图、航测数字测图、地面数字测图。 2.1 地图数字化成图 地图数字化成图它能够充分地利用现有的地形图,投入软硬件资源较少,仅需配备计算机、数字化仪、绘图仪再配以一种数字化软件就可以开展工作,并且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数字的成果,也可让具备有图纸数字化能力的测绘单位代劳。它的工作方法主要有:手扶跟踪数字化及扫描矢量化后数字化,利用该方法所获得的数字地图其精度因受原图精度的影响,加上数字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误差,它的精度就比原图的精度差。它仅能作为一种应急措施而非长久之计。当然可通过修测、补测等方法进行一些弥补,实测一部分地物点的精确坐标,再用这些点的坐标代替原来的坐标,可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原有图的精度。 2.2 航测数字成图 当一个地区(或测区)很大时,又急需使用地形图,就可以利用航空摄影测量,通过外业对影像判读,再经过航测内业进行立体测图,直接获得数字地形图。再有地形比较复杂,利用原图数字化的原图年代已久,又难以对它实地进行数字化测量,也可以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成图。 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数字影像的直接获取在我国的某些地区取得了成功。该技术是在空中利用数字摄影机所获得的数字影像,内业通过专门的航测软件对数字影像进行像对匹配,建立地面的数字模型来获得数字地图。这也是我们今后数字测图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该方法可大大地减少外业劳动强度,将大量的外业测量工作移到室内完成,而且成图速度快、精度高而均匀、成本低,不受气候及季节的限制等优点。确实值得推广应用。 2.3 地面数字化测图 从长远利益来看,要想提高地图的使用效率,获得较高精度的地图资料,尤其是数字化地籍测量,要求重要地物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精度较高,还是采用地面数字测图的方法,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内外业一体化数字化测图,这是我国目前各测绘单位用得最多的数字测图方法。 传统的平板测图方法,其地物点的平面位置误差主要受展绘误差和测定误差;测定地物点的视距误差和方向误差;地形图上地物点的刺点误差等影响。实际的图上点位误差可达到±0.47mm。数字化测图则不同,若距离在300m以内时测定地物点误差约为±15mm,测定地形点高程误差约为±18mm。全站仪的测量数据作为电子信息可以自动传输、记录、存储、处理和成图。在这全过程中原始测量数据的精度毫无损失,人为的出错(读错、记错、展错)的概率小,能自动提取坐标、距离、方位和面积等。绘制的地形图精确、规范、美观。从而获得高精度的测量成果。 地面数字化测图的缺陷就是耗费比较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作业时间较长。 3、软件选择 数字化测图的运作,首先离不开测绘成图软件的支持。对于一个较小测绘单位而言,数字测图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选择好适合于本单位使用的绘图软件。首先要看该软件是否适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其次要看它操作起来是否方便,界面是否友好简洁,容易上手等等;还要看软件提供的功能是否满足本单位的需要。对于一个比较专业且比较大的测绘单位而言,除了选择好一种比较适合于本单位使用软件外,还要根据本单位的客户需要来选择绘图软件以适应客户的不同要求。 4、地面测图数字化的作业注意事项 4.1野外数字化测图是我国目前各测绘单位用得最多的数字测图方法,下面我们就此方法来阐述它的注意事项: 4.1.1 全站仪自动跟踪测量模式 测站架设自动跟踪式全站仪,如可以选择日本拓普康(Topcon)等相应型号的测量仪器。利用全站仪自动跟踪照准立在测点上的棱镜,通过无线数字通信将测量数据自动传输给棱镜站的电子平板记录成图。 4.1.2 GPS测量模式 在GPS实时动态定位技术(RTK)作业模式下,能够实时提供测点在指定坐标系的三维坐标成果。测程可达到10km—30km。通常先设置好基准站的GPS接收机,保证数字通信的畅通。通过数据链将基准站的观测值及站点坐标信息一起发给流动站的GPS接收机。此时流动站的GPS不仅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同时接收卫星发射的数据,这些数据组成相位差分观测值,经处理随时得到厘米级的定位结果。然后进行数据处理编辑成图。 4.1.3 现场测记模式 人工实地绘制草图,野外用记录器将测量数据记录起来,再将测量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内业按人工草图编辑图形文件,绘图机绘制数字地形图。通常使用的记录器是PC-500S类电子手簿,也可以用全站仪记录。 另一种就是利用编码操作,数据采集是记录成图所需的全部信息,不用画人工草图,利用智能绘图软件内业自动成图。 4.2 在野外数据的采集时,经常会忽视一些小问题,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4.2.1 要使用的所有仪器设备一定要经过具有资格鉴定部门的鉴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