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干细胞标志物

合集下载

癌症干细胞的标志物与分析技术

癌症干细胞的标志物与分析技术

癌症干细胞的标志物与分析技术近年来,干细胞领域的研究备受关注。

除了正常组织中的干细胞,癌症干细胞也成为了研究的重要对象。

癌症干细胞是指癌细胞中具有干细胞特性的一种亚群细胞,具有不受治疗影响、易扩散和产生转移、免疫逃逸等特点。

因此,研究癌症干细胞对于癌症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癌症干细胞的标志物及其分析技术,以及相关研究的进展。

一、癌症干细胞的标志物癌症干细胞的标志物可以用于鉴定和分离癌症干细胞,为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

目前已经鉴定出了一些被广泛接受的癌症干细胞标志物。

1. CD133CD133(PROM1)是一种膜蛋白,广泛存在于多种人体组织中,也是癌症干细胞的一个标志物。

CD133阳性细胞可以从多种恶性肿瘤中分离出来,包括胃癌、肺癌和结肠癌等。

实验研究表明,CD133阳性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包括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

2. CD44CD44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广泛存在于多种细胞表面。

CD44不同的变异体在癌症中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CD44v6是癌症干细胞的一种标志物。

CD44v6阳性细胞具有组织再生和肿瘤形成的能力,可以在一些肿瘤中分离出来。

3. ALDHALDH(醛脱氢酶)是一种酶家族,参与细胞代谢过程。

ALDH在癌症干细胞中的表达与高度侵袭性、耐药性和转移性密切相关。

ALDH阳性细胞可以从乳腺癌、胃癌、结肠癌和肝癌等不同恶性肿瘤中分离出来。

4. NestinNestin是一种神经干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标志物。

在癌症中,Nestin阳性细胞具有干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的特性。

Nestin阳性细胞可以从胶质瘤和其他神经母细胞瘤中分离出来。

以上标志物是目前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癌症干细胞标志物,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还可能会有新的标志物被发现。

二、癌症干细胞的分析技术鉴定和分离癌症干细胞是研究癌症干细胞的前提,而分析癌症干细胞的性质和功能则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

目前,一些比较常用的分析技术包括:1. 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FACS)是一种分离、分析和鉴定细胞的技术。

肺癌的分子标志物与早期诊断研究

肺癌的分子标志物与早期诊断研究

肺癌的分子标志物与早期诊断研究引言: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对于患者治疗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其隐匿性和无特异性的症状,往往导致晚期确诊。

因此,寻找有效的分子标志物用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已成为许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一、肺癌相关分子标志物1. 血液循环中可检测到的标志物血液样本是非侵入性获取生物学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血液中,许多分子标志物被认为与肺癌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其中最有潜力的标志物包括循环肿瘤细胞(CTCs)、DNA甲基化修饰、miRNA等。

a) 循环肿瘤细胞(CTCs)循环肿瘤细胞是指从原发肿瘤脱落进入血液循环并迁移到其他部位的恶性细胞群体。

检测CTCs在早期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b) DNA甲基化修饰DNA甲基化修饰是肺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常见的遗传改变。

通过检测血液样本中DNA的甲基化状态,可以辅助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

c) mi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RNA,与多种肿瘤相关。

许多研究表明,某些特定的miRNA在肺癌早期诊断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2. 呼出气标志物近年来,呼出气体分析成为一种非侵入性、简单易行、经济实用的方法。

研究表明,在呼出气息中存在一些潜在的分子标志物,具有很强的早期诊断价值。

a)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肺癌患者呼出气息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含量与健康人群存在差异。

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特定VOCs的水平,可以对肺癌进行早期诊断。

b) 血液气体检测除了VOCs外,血液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也被认为是肺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

二、研究进展1. 基于分子生物学方法的早期诊断研究通过利用血液样本或呼出气体中的特定分子标志物,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例如,利用PCR技术检测CTCs数量的多元化平台、甲基化特征和miRNA水平等方面开展的研究。

2.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肺癌早期诊断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其在医学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

5种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5种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5种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蔡传书;王培荣;黄雄;吕文龙【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年(卷),期】2016(036)023【摘要】目的:探讨CD133、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CD44、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及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p75NTR)五种肿瘤干细胞(CSC)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NSCI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80例NSCLC组织、33例癌旁组织、28例正常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织中 CD133、CD44、TROP-2、ABCG2及 p75NTR蛋白表达的差异,分析其与NSCLC患者病理参数的相关性。

结果(1)CD133、CD44、TROP-2、ABCG2及p75NTR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0.00%、87.50%、50.00%、62.50%、68.75%;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06%、30.30%、15.15%、21.21%、12.12%;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6.43%、10.71%、21.43%、21.43%、21.43%,各指标在不同组织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 NSCLC 组织中的CD133、CD44、TROP-2、ABCG2及p75NTR的阳性率均呈上升趋势(P<0.05),CD133、TROP-2阳性率与 NSCIC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ABCG2及 p75NTR 阳性率与 NSCIC 患者年龄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

结论 NSCLC 组织中 CD133、CD44、TROP-2、ABCG2及p75NTR的表达水平异常,且均与NSCLC肿瘤细胞分化密切相关。

【总页数】3页(P5905-5907)【作者】蔡传书;王培荣;黄雄;吕文龙【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福建福州 350005;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福建福州 350005;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福建福州 350005;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福建福州 35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魏益平;王梅;华平;吴澄;曹永科;杨艳旗;陈炬;张惠忠2.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4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王鑫;吉亚君3.肿瘤干细胞标志物LGR5、Nanog在结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常戈鋆;陈利娟;陈慧莉4.乳腺癌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44^+ESA^+CD24^(-Λow)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J], 吕志强;李海刚;张惠忠;范苗静;沈溪明;何欣欣5.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CD44、SOX2、OCT4、ALDH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梁洪享;钟竑;罗勇;黄燕;丁昭珩;丁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癌的生物标志物及预后研究

肺癌的生物标志物及预后研究

肺癌的生物标志物及预后研究肺癌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疾病。

每年世界范围内有数百万人死于肺癌,然而,肺癌的发病机理仍然不十分清楚。

因此,寻找更好的生物学标志物和预后指标是肺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

生物标志物是指可以在生物样本(例如血液、尿液、组织样本)中测量的特定分子,以反映生物过程的指标。

在肺癌中,早期检测和预后研究的生物标志物是令人关注的领域。

许多生物标志物已被广泛研究并被证实与肺癌发生和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关。

EGFR一种已知的重要的分子标志物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EGFR是一种位于细胞膜上的受体酪氨酸激酶,在肺癌中被广泛研究。

EGFR的激活会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并且在恶性程度较高的肺癌中,EGFR的异常表达率较高。

PRSS8另一种重要的标志物是蛋白酶8(PRSS8),它是一种在肺癌中表达较高的成分。

PRSS8是一种蛋白酶,在肺癌中活化后可以促进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因此,PRSS8可以被认为是预后性标志物。

miRNA除了蛋白质和受体,一些研究人员开始研究更小的分子,例如microRNA (miRNA)。

miRNA是一种短链非编码RNA分子,可以在基因表达中发挥调节作用。

已经发现与肺癌有关的多种miRNA,并且发现它们可能在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预后因素除了生物标志物,预后因素也是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已经发现,许多因素可以影响肺癌患者的生存率,例如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恶性程度、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

因此,早期检测和识别高危患者的预后因素是肺癌预后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

研究肺癌生物标志物和预后因素的研究是一个新的,正在快速发展的领域。

一些最新的技术,例如蛋白组学、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等,已经被应用于生物标志物和预后因素的研究中。

回顾一些最近的研究,一项在2018年发表的文章发现,多种与癌细胞相关的miRNA组合可以用于肺癌早期检测和预后研究。

肺癌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的研究

肺癌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的研究

肺癌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的研究于鸿【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2(016)036【摘要】背景:对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进行检测及跟踪监测研究,可为肿瘤的诊断及生物治疗如免疫治疗等提供重要的帮助。

目的:对肺癌的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的研究进行文献检索分析,为提高肿瘤的诊断率、改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方法:检索SCI数据库2002/2011肺癌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研究相关文献,采用检索词为"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肺癌(lung cancer)",共检索110篇文献,选取符合标准的18篇文献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与结论:肺癌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检测肺癌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133可深入研究肿瘤发生、发展及增殖、维持过程,同时CD133可以为肺癌的靶向生物治疗提供相关信息。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不仅可以应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还将应用于肿瘤的生物治疗。

【总页数】7页(P6827-6833)【作者】于鸿【作者单位】吉林省肿瘤防治研究所,吉林省长春市1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相关文献】1.5种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蔡传书;王培荣;黄雄;吕文龙2.头颈部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J], 刘洋;许新华3.肺癌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的研究 [J], 于鸿4.乳腺癌肿瘤干细胞及表面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J], 周飞; 乔娜; 马爽; 齐天源; 张静; 李锐5.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47,CD133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J], 杜瑞兰;张雄;姜宇;祁冬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癌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和临床意义

肺癌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和临床意义

肺癌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和临床意义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通常由于长期吸烟、环境污染或遗传因素而引起。

早期诊断对于肺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肿瘤标志物是一种用来表征肿瘤细胞产生的特殊蛋白质、糖类和遗传物质的指标,可以通过血液、尿液或组织样本进行检测。

本文将探讨肺癌的一些常见肿瘤标志物,以及它们在临床上的意义。

一、糖类标志物1. 碳酸氢根酶Ⅸ(CA-IX)CA-IX是一种酶类标志物,它的表达在肺癌细胞中较为常见。

CA-IX的检测可以用于早期诊断和疾病进展的监测。

此外,CA-IX还可以预测肺癌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效果。

2. 糖类抗原125(CA-125)CA-125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在肺癌患者中也有较高的表达水平。

CA-125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肺癌患者的治疗反应和预后。

二、蛋白质标志物1. 癌胚抗原(CEA)CEA是一种常见的肺癌标志物,它的提高与肺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CEA的检测可以用于肺癌的早期筛查、疾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估。

2.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ENOA)ENOA是一种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常常表达在肺癌细胞中。

ENOA的检测可以用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和疾病进展的监测,同时也可以预测肺癌患者的预后。

三、遗传物质标志物1. 野生型肺癌基因(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肿瘤细胞中EGFR的突变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EGFR的突变类型可以通过DNA分析来检测,这对于指导EGFR靶向治疗非常重要。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是一种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物质,在肺癌患者的血液中常常表达升高。

VEGF的检测可以预测肺癌患者的预后,同时也可以用于监测肿瘤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肺癌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检测肺癌标志物,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肺癌的早期筛查、疾病监测、治疗反应评估和预后预测。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单一的标志物并不能完全确定肺癌的存在或预测患者的预后,因此综合多种指标的检测结果更具有临床意义。

肿瘤干细胞标志物ALDH1的研究进展

肿瘤干细胞标志物ALDH1的研究进展

肿瘤干细胞标志物ALDH1的研究进展摘要:1978年美国召开的人类免疫与肿瘤免疫诊断会上首次提出了肿瘤标志物概念,之后随着研究深入,其在临床、辅助诊断、疗效评价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乙醛脱氢酶1(ALDH1)作为催化细胞中将乙醛氧化为乙酸的主要细胞溶脂酶,逐渐成为正常与肿瘤干细胞(CSC)主要标志物。

为了进一步探讨肿瘤肝细胞标志物ALDH1的研究进展,本文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肿瘤肝细胞;标志物;乙醛脱氢酶1;研究进展随着肿瘤标志物概念提出,以及对其研究逐渐深入,近几年大部分学者已经将乙醛脱氢酶1(ALDH1)作为最为主要的肿瘤干细胞标志物进行研究[1]。

ALDH1属于乙醛脱氢酶家族成员之一,主要作用在于催化细胞中的乙醛氧化为乙酸,是一类细胞溶脂酶,可参与各类组织的分化及基因表达,作用十分广泛。

本文就其在肿瘤干细胞标志物中的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1 ALDH1概述人体ALDH1的基因表达场所为细胞质,其中基因克隆与定位主要发生在9q21染色体,构成碱基对有53×103个,基因启动区则含有ATA盒与CCAAT盒各一个,前者位于转录起始部位上游32bp处,而后者位于74bp处[2]。

经ProtParam进行分析可知,其蛋白质分子质量大约为54.86kDa,推测总原子数目达到7700多个,而半衰期可达到30小时。

此外,其不稳定系数不足30,可见其蛋白质有一定稳定性,而疏水性平均值约为-0.16,可见其蛋白质亲水性很强。

2 ALDH1作为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的研究情况CSC的鉴定比较复杂,一般需经过实验证明,证明该群细胞有自我更新与多向分化潜能,而且是一类强致癌性细胞[3]。

随着研究深入,ALDH1被认定为乳腺癌、肺癌、胰腺癌等CSC通用标记物,成为研究热点,尤其是在乳腺癌干细胞标志物研究中最为突出,现总结如下。

2.1 乳腺癌干细胞标志物中ALDH1应用情况乳腺癌作为临床主要肿瘤疾病,研究十分广泛,从近几年实验报告中可知,ALDH1的高表达对乳腺癌发生、进展、转移及预后等均有极大影响。

非小细胞肺癌中ALDH1和ABCG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非小细胞肺癌中ALDH1和ABCG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非小细胞肺癌中ALDH1和ABCG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胡凯;丁涤非;毕明宏【摘要】目的检测ALDH1和ABCG2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探讨二者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60例NSCLC和3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ALDH1、ABCG2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癌旁正常肺组织中ALDH1、ABCG2的表达率分别为10%、0%,在NSCLC 组织中分别为63.3%、48.3%,差异有显著(P<0.05);其阳性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P均< 0.05); ALDH1的表达与ABCG2的表达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ALDH1、ABCG2的表达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预后判断的指标.【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年(卷),期】2014(019)002【总页数】4页(P272-275)【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ALDH1;ABCG2【作者】胡凯;丁涤非;毕明宏【作者单位】233015,安徽,蚌埠,解放军第123医院肿瘤科;233015,安徽,蚌埠,解放军第123医院肿瘤科;233004,安徽,蚌埠,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均占我国恶性肿瘤的第1位。

肺癌按病理类型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比例高达80%-85% 。

肺癌起病隐袭,治疗有效率较低,目前肺癌的5年生存率不超过15%[1]。

近年来,肿瘤干细胞(tumor stem cell,TSC)学说部分解释了恶性肿瘤治疗效果差的原因。

乙醛脱氢酶1(aldehyde dehydrogenase 1,ALDH1)是最新发现的肺癌干细胞标志物。

耐药性是肿瘤干细胞的特性之一,ATP 结合膜转运蛋白超家族G成员2(ABCG2)是近年来发现的耐药蛋白。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ALDH1和ABCG2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它们在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癌干细胞的分选
肺癌干细胞的分选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应用细胞表面特异性标记进行 分选,另一种是根据SP表型进行肿瘤干细胞的分选。Kim等[9] [10]应用流式 细胞仪分选支气管肺泡干细胞,首先准备新鲜的肺单个细胞,然后用细胞裂 解液去除红细胞,CD45+ 细胞代表造血干细胞,Pecam+ 细胞代表内皮细胞, 去除这两类细胞,选Sca-1+ 细胞,去除CD34- 的细胞群,得到Sca1+/CD45- /Pecam- /CD34+的支气管干细胞群。细胞表面标志物是分选肺癌 肿瘤干细胞的关键,腺癌肿瘤干细胞亦存在与BASCs相似的表面标志物,如 CD34+ 等。如董强刚等即是采用FACS对A549和SPC-A肺腺癌细胞株进行了 TSC的研究[11]。结果在A549和SPC-A肺腺癌细胞株中发现一个新颖的癌细 胞亚群,其表型特征为CD24 IGF—IR ,具有高侵袭性和高致瘤性并具有自 CD24 主生长特性,能够在无血清条件下长期培养,认为其是肺腺癌干细胞。人们 发现造血干细胞具有将荧光染料泵出细胞外的特性,即SP特性[12]。目前利 用这一特性进行纯化成为一种常用的分离方法。Maria等[13]应用FACS和 DNA染料Hoechst33342,从肺癌细胞系(H460,H23,HTB-58,A549, H441,H2170)中分离出占细胞总数1/1000-1/5000的SP细胞,体外培养可形 成新的SP和non-SP细胞群,将H441、H460、A549的SP接种NOD /SCID小 鼠,可观察到其SP的成瘤能力分别是non-SP的10倍、15倍和50倍。研究结 果还表明:(1)所有6种肺癌细胞系中SP的ABCG2均明显增高;(2)SP比non-SP 具有更强的多药耐药性;(3)SP细胞均处于细胞周期的静止期(G0);(4)SP中端粒 末端转移酶水平显著高于non-SP。以上结果表明,SP细胞群中富含肿瘤干细 胞。但目前尚未明确分离出肿瘤干细胞,此方面还需进一步研究。
肺癌干细胞的发现
2005年,Kim等[9]采用荧光激活细胞分选(FACS)从支气 管和肺泡导管交界处分离出一群细胞表面标志为Sca-1+ CD45- Pecam- CD34+ 的细胞,并命名为支气管肺泡干 细胞((bronchioalveolar-stem cells,BASCs)。BASCs 表 现出明显的自我更新特性,能够分化成其他类型肺上皮细 胞。研究发现,BASCs 在支气管、肺泡损伤和上皮细胞 体内修复更新时发挥作用,当体内支气管和肺泡损伤时发 生增殖;BASCS能够分化为终末细支气管上皮细胞(Clara 细胞)、I型肺泡上皮细胞(AT I细胞)和Ⅱ型肺泡上皮细胞 (ATⅡ细胞),表明其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故认 为鼠肺末梢支气管癌的发生和BASCs有关这个结果为人肺 癌干细胞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依据。
谢谢!
干细胞 (stem cells) 是一类未分化的原始细胞,具有多潜 能分化及自我更新两个主要生物学特性。肿瘤干细胞与干 细胞相比具有很多相似点:(1) 均具有自我更新和分裂增 殖能力[6];(2) 存在相似的生长调控机制,如Notch 、Wnt 和Bmi21等信号通路[7];(3) 均具有端粒酶活性,干细胞和 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中都有很高的端粒酶活性以及扩增的 端粒重复序列[8];(4) 具有类似的细胞表面标志物,如 CD133,ABCG2等;(5) 干细胞具有迁移的特性,而肿瘤 干细胞则具有转移的能力。因此,肿瘤干细胞与干细胞的 诸多相似之处使得寻找肿瘤干细胞特异性细胞群成为现在 研究热点,而其研究的难点在于肿瘤干细胞特异性细胞表 面标志物的鉴定。
• 1998年 Doyle[25]首次从耐药的乳腺癌细胞中分离出来一 种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 -ATP 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 员2(ABCG2),属于ABC 转运蛋白家族成员之一。目前已 发现部分肿瘤干细胞的标志中包含ABCG2/ Bcrp1,并且 有些研究直接运用ABCG2/Bcrp1作为干细胞或肿瘤干细 胞的标志物来分离或鉴定干细胞或肿瘤干细胞[26][27][28]。 张宇飞等[29]研究发现ABCG2阳性表达与肺癌的侵袭有密 切关系,同时ABCG2 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分化程度也相 关,推测ABCG2 与较高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也有关。也有 报道[30]显示,在肺腺癌和鳞癌组织原发灶及转移灶中大 部分细胞ABCG2/ Bcrp1表达阳性,而在肺大细胞癌和小 细胞癌中不表达,不符合肿瘤干细胞在癌组织中均有表达 的特性,因而ABCG2/ Bcrp1单独不适合作为肺癌干D133也被称为prominin-1,是细胞表面蛋白超家族中的一员,具有独特的 结构:一个细胞外区的N-端,5个跨膜区域,有两个大的细胞外loop环,一个 59个氨基酸的细胞内尾,8个N-糖基化区[14] 。CD133 首先在乳腺癌、脑胶 质瘤、肝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等多种实体瘤中被发现[15][16]。Hible等[17] 在非小细胞肺癌内皮祖细胞中发现CD133分子表达,肿瘤中的内皮祖细胞可 能来源于肺癌的肿瘤干细胞。曹宝山等[18]应用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方法检测和 分选肺癌细胞株A549和H460中的SP和非SP细胞,并检测出SP细胞中 CD133的表达,明确了CD133作为肺癌干细胞分子标志的可行性。而钱莘等 CD133 CD133 [19]却发现肺腺癌组织中存在CD133+细胞和CCA+ SP-C+ 双阳性细胞,且其 都具备干细胞特性;还发现CD133是一种在肺组织中广泛表达的蛋白,在癌组 织或正常肺组织中无显著性差异。与此同时,Meng X等[20]研究结果显示, A549和H446癌细胞中CD133+和CD133+具有相似的形成癌细胞菌落能力, 还有自我更新、增值、分化、侵袭和耐药性的能力。因此,CD133不能单独 作为鉴定肺癌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物,但能够联合其它表面标志物的作用进行 筛选,以提高诊断分选的精确度与特异性。
其它常见的肺癌干细胞标志物有CD34和CD44抗 原。CD34 主要表达于多功能造血干细胞、定向 祖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CD44抗原是一条糖基 化的跨膜多肽链,接受细胞外基质糖基化、透明 质酸化信息的受体。Liu D等[31]应用双参数分析 法研究正常肺组织和肺癌组织中CD44和CD34的 表达,认为CD34和CD44为肺癌幼稚细胞的分子 标志物。亦有文献报道称,CD34和CD44 表达于 肺癌细胞表面,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复发和转 移关系密切,提示其可能的肺癌干细胞源性。
肺癌干细胞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创新医学网医学编辑部
概要
• 目前全球范围内新发肺癌患者每年已经超过100 万例[1]。在中国其死亡率也居恶性肿瘤死亡率之 首。据国家卫生部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统计, 2000~2005 年,中国肺癌的发病患者数约增加 了12万,预计未来中国很可能成为世界肺癌第一 大国,其将成为对我国人民健康危害最严重的肿 瘤。然而到目前为止,肺癌仍然无法根治。但肿 瘤干细胞学说的创立与研究使肺癌的根治成为了 可能,现就目前肺癌干细胞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作 一系统性总结。
肿瘤干细胞
肿瘤干细胞学说已不再是一个新的概念,早在150 年前就 有病理学家(如Cohnheim,Durante) 提出肿瘤可能起源于 少数组织干细胞[2]。肿瘤干细胞学说表明肿瘤中存在一小 部分具有干细胞性质的细胞群体,即肿瘤干细胞[3]。 1994年, John Dick实验室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 外周血中发现CD34+CD38- 的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4], 将这些细胞移植到SCID裸鼠体内产生的细胞与病人最初 的白血病细胞形态相同,从而证实了AML 干细胞的存在。 这是人类首次识别并分离的肿瘤干细胞株。随后,Singh [[i]]在包括成神经管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细胞瘤、 神经节、神经胶质瘤在内的一系列脑部肿瘤组织中分选出 一群CD133+的肿瘤干细胞。后来,在肝肿瘤、前列腺癌 等肿瘤中也陆续发现了肿瘤干细胞。
CD147分子是肿瘤细胞表面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一种诱导剂, 属于免疫超家族成员,广泛分布于人体、家禽和啮齿动物的造血组织, 在癌组织中呈高表达[21]。MMPs是一组结构和功能相关的锌离子依 赖性内肽酶,CD147能够通过刺激其分泌诱导肿瘤的浸润及血管发生, 在肿瘤转移的降解步骤中发挥重要促进作用。Leinonen T等[22]应用 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肺癌组织中MMP-2和CD147的表达,发现其 在肺癌细胞和细胞间质中均为高表达,CD147的表达与MMP-2的表 达呈正相关,而且CD147的表达与切除肿瘤患者的复发率成正相关, 与患者的存活率成负相关。张惠忠等[23]研究也发现,在非小细胞肺 [23] 癌组织中CD133与CD147均高表达,而且两者之间的表达呈正相关性, 提示CD133和CD147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有某种协同机制。李波等 [24]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对NSCLC中CD147的表达进行 了分析,结果显示CD147在肺鳞癌和腺癌中均高表达,且CD47的表 达强度与T N 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有关,证实CD147与非小细 胞肺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其可以作为评价非小细胞肺癌恶性程 度的重要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