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标志物
癌症干细胞的标志物与分析技术

癌症干细胞的标志物与分析技术近年来,干细胞领域的研究备受关注。
除了正常组织中的干细胞,癌症干细胞也成为了研究的重要对象。
癌症干细胞是指癌细胞中具有干细胞特性的一种亚群细胞,具有不受治疗影响、易扩散和产生转移、免疫逃逸等特点。
因此,研究癌症干细胞对于癌症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癌症干细胞的标志物及其分析技术,以及相关研究的进展。
一、癌症干细胞的标志物癌症干细胞的标志物可以用于鉴定和分离癌症干细胞,为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
目前已经鉴定出了一些被广泛接受的癌症干细胞标志物。
1. CD133CD133(PROM1)是一种膜蛋白,广泛存在于多种人体组织中,也是癌症干细胞的一个标志物。
CD133阳性细胞可以从多种恶性肿瘤中分离出来,包括胃癌、肺癌和结肠癌等。
实验研究表明,CD133阳性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包括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
2. CD44CD44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广泛存在于多种细胞表面。
CD44不同的变异体在癌症中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CD44v6是癌症干细胞的一种标志物。
CD44v6阳性细胞具有组织再生和肿瘤形成的能力,可以在一些肿瘤中分离出来。
3. ALDHALDH(醛脱氢酶)是一种酶家族,参与细胞代谢过程。
ALDH在癌症干细胞中的表达与高度侵袭性、耐药性和转移性密切相关。
ALDH阳性细胞可以从乳腺癌、胃癌、结肠癌和肝癌等不同恶性肿瘤中分离出来。
4. NestinNestin是一种神经干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标志物。
在癌症中,Nestin阳性细胞具有干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的特性。
Nestin阳性细胞可以从胶质瘤和其他神经母细胞瘤中分离出来。
以上标志物是目前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癌症干细胞标志物,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还可能会有新的标志物被发现。
二、癌症干细胞的分析技术鉴定和分离癌症干细胞是研究癌症干细胞的前提,而分析癌症干细胞的性质和功能则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
目前,一些比较常用的分析技术包括:1. 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FACS)是一种分离、分析和鉴定细胞的技术。
干细胞标志物

干细胞标志物胚胎干细胞的标志物Oct-4: Oct-4(也叫Oct-3或Oct3/4)属POU转录因子一员,最初鉴定为DNA结合蛋白,可通过顺式元件活化基因转录。
它在全能胚胎干细胞(ES)和生殖细胞表达。
该表达对于维持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多能性是必要的。
4 ES的分化导致Oct-4的下调。
5 Oct-4不仅是细胞系多能分化的主要调节因子,而且也是首要的作为鉴定全能ES细胞的标志物。
SSEAs: SSEAs 最初是用来鉴定识别糖脂表位的三个单抗。
SSEA-1表达在前移植期的鼠胚表面(如八细胞期)并且也发现存在于畸胎瘤干细胞表面,但不存在分化的衍生细胞中。
输卵管上皮、子宫内膜、附睾, 成年鼠脑和肾小管区域也发现和SSEA-1抗体反应。
SSEA-3和4在卵子发生时合成,在卵母细胞、受精卵和早期卵裂球细胞膜上存在。
这些与糖链相关的分子的生物学功能被认为是调控发育期的细胞膜间的相互作用。
未分化的灵长类ES细胞,人的EC和ES细胞表达SSEA-3和SSEA-4,但不表达SSEA-1。
未分化的小鼠ES细胞表达SSEA-1,但不表达SSEA-3或SSEA-4.造血干细胞的标志物CD34(细胞表面的唾液粘蛋白):CD34自从被发现存在于少量人骨髓细胞以来就是兴趣的焦点。
从骨髓和外周血来源的CD34阳性富集的细胞群体显出大部分的造血活性。
CD34被认为是造血干细胞(HSCs). 的标志物。
CD34在原始细胞分化为成熟细胞后表达下降.这点也发现在克隆的祖细胞和一些细胞系的干细胞。
尽管CD34功能未知,但现在认为它参与早期造血CD34是HSCs的标志物的理论近年受到挑战。
Osawa等人首先证明小鼠HSCs可以是CD34阴性。
并且,人的CD34阴性细胞也有低水平的嫁接和造血能力。
移植研究表明胎绵羊CD34阴性细胞有重新繁殖的能力。
并且也表明人和鼠的CD34阳性细胞可能来源于CD34阴性细胞。
总的说来,这些报告提示,HSCs可能是CD34+或CD34-。
lgr5荧光表达位置

lgr5荧光表达位置
LGR5是一种蛋白质,常常被用作一种干细胞标志物,它主要分布在某些组织中的基底层干细胞和祖细胞中。
在许多组织中,LGR5都被发现具有重要的维持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作用。
LGR5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位置如下:
肠道:在肠道中,LGR5主要表达于小肠和结肠的干细胞和祖细胞中,以及负责分泌黏液和粘液的肠道表皮细胞。
皮肤:在皮肤中,LGR5表达于毛发和皮肤的基底层干细胞中。
胃肠道:在胃肠道中,LGR5表达于干细胞和祖细胞,参与维持上皮组织结构和功能。
前列腺:在前列腺中,LGR5主要表达于干细胞和前列腺癌细胞中。
肝脏:在肝脏中,LGR5主要表达于肝细胞中的胆管上皮细胞和胆管干细胞中。
需要注意的是,LGR5的表达位置在不同组织中可能存在差异,且研究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因此上述信息仅供参考。
干细胞标记物

组织特异性标记物
EpCAM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 于上皮来源的干细胞和祖 细胞,如乳腺干细胞、肝 干细胞等。
Nestin
一种中间丝蛋白,表达于 神经干细胞、肌肉卫星细 胞等,参与细胞骨架构成 和细胞迁移。
Sox2
一种转录因子,表达于神 经干细胞和祖细胞,参与 神经系统的发育和维持。
功能性标记物
1 2
干细胞标记物
汇报人:XX
目录
• 干细胞标记物概述 • 干细胞表面标记物 • 干细胞内部标记物 • 干细胞标记物检测技术与方法 • 干细胞标记物在再生医学中的应
用 • 干细胞标记物在疾病诊断与治疗
中的应用
01
干细胞标记物概述
定义与分类
干细胞标记物定义
干细胞标记物是指在干细胞中特异性 表达或高表达的蛋白质、基因或糖类 等物质,用于干细胞的鉴定、分离和 纯化。
超声成像技术
利用超声成像技术对干细胞进行实时监测,观察干细胞的增殖、 分化和组织再生情况。
05
干细胞标记物在再生医学 中的应用
组织工程领域应用
种子细胞来源
干细胞作为组织工程中的种子细胞,可通过标记物鉴定其类型、纯 度和分化潜能。
细胞增殖与分化调控
利用干细胞标记物可监测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为组织工程提 供最佳的细胞生长条件。
移பைடு நூலகம்后功能恢复
干细胞标记物可用于监测移植后器官的功能恢复 情况,为移植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细胞治疗领域应用
细胞替代治疗
利用干细胞标记物可鉴定出具有特定功能的干细胞,用于 替代受损或病变的细胞,恢复组织或器官的正常功能。
基因治疗载体
干细胞作为基因治疗的理想载体,可通过标记物鉴定其转 染效率和基因表达情况,为基因治疗提供可靠的细胞来源 。
免疫荧光法检测干细胞标志物

免疫荧光法检测干细胞标志物英文回答:Immunofluorescence is a widely used technique in the field of cell biology to detect and visualize specific proteins or molecules of interest within cells. This technique involves the use of antibodies that are labeled with fluorescent dyes, which emit light of specific wavelengths when excited by a specific light source. By targeting specific cell surface markers or intracellular proteins, immunofluorescence allows us to identify and characterize different cell types or specific cellular components.To detect stem cell markers using immunofluorescence, we first need to identify the specific markers that are expressed on the surface of stem cells. For example, in the case of embryonic stem cells, the markers Oct4, Nanog, and Sox2 are commonly used. Once we have identified the markers of interest, we can proceed with the immunofluorescenceprotocol.The first step is to fix the cells using a fixativesuch as paraformaldehyde, which helps to preserve thecellular structure and maintain the integrity of the proteins. After fixation, the cells are permeabilized using a detergent to allow the antibodies to penetrate the cell membrane and access the intracellular proteins.Next, we incubate the cells with primary antibodiesthat specifically recognize the stem cell markers of interest. These primary antibodies are typically raised in animals such as mice or rabbits and are designed to bind specifically to the target proteins. After incubation with the primary antibodies, we wash away any unbound antibodies.The next step is to add secondary antibodies that are conjugated with fluorescent dyes. These secondaryantibodies recognize and bind to the primary antibodies, amplifying the fluorescent signal. Different fluorescent dyes can be used to label different primary antibodies, allowing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multiple markersin the same sample.Finally, the cells are counterstained with a nuclear stain, such as DAPI, to visualize the cell nuclei. This helps to identify individual cells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localization of the stem cell markers within the cells.The samples are then examined under a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and the emitted fluorescence is captured using specific filters. The resulting images can be analyzed and quantified using image analysis software to determine the expression levels and localization patterns of the stemcell markers.Immunofluorescence is a powerful technique that allows for the visualiz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tem cell markers. It provides valuable information about thepres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specific proteins within stem cells, helping researcher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irbiology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中文回答:免疫荧光法是细胞生物学领域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技术,用于检测和可视化细胞内特定的蛋白质或分子。
小鼠造血干细胞和多功能祖细胞细胞标志物

小鼠造血干细胞和多功能祖细胞细胞标志物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小鼠造血干细胞和多功能祖细胞细胞标志物那些事儿。
你说这造血干细胞啊,就像是小鼠身体里的超级英雄!它们有着神奇的能力,可以不断分化和更新,为小鼠的血液系统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力量。
那怎么才能找到这些超级英雄呢?这就得靠那些细胞标志物啦!就好比你在人群中找一个特定的人,总得有一些特征来分辨吧。
这些标志物就像是造血干细胞的独特标签,让我们能准确地把它们给认出来。
比如说 CD34 这个标志物,它就经常和造血干细胞紧密相连。
你想想,要是没有它,我们可就像在茫茫大海里找一根针一样困难啦!有了 CD34,就好像有了一个闪闪发光的指示牌。
还有其他的标志物呢,它们就像一群小伙伴,各自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作用。
它们一起合作,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研究造血干细胞。
你说这是不是很神奇?就好像小鼠身体里藏着一个神秘的宝藏世界,而这些标志物就是打开宝藏大门的钥匙。
咱再想想,要是没有这些标志物,科学家们得费多大的劲儿去研究造血干细胞啊!那可真是如同盲人摸象,摸来摸去也搞不清楚状况。
而且哦,通过对这些标志物的研究,还能帮助我们找到治疗疾病的新方法呢!比如说一些血液疾病,要是能更好地利用造血干细胞的特性,说不定就能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案呢。
所以说啊,这些小小的标志物,可有着大大的作用呢!它们就像是隐藏在小鼠身体里的秘密代码,等待着我们去破解和发现。
总之呢,小鼠造血干细胞和多功能祖细胞细胞标志物真的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它们就像一个个小精灵,在小鼠的身体里跳跃舞动,为我们展示着生命的奇妙和奥秘。
我们可不能小瞧了它们呀!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肿瘤干细胞标志物ALDH1的研究进展

肿瘤干细胞标志物ALDH1的研究进展摘要:1978年美国召开的人类免疫与肿瘤免疫诊断会上首次提出了肿瘤标志物概念,之后随着研究深入,其在临床、辅助诊断、疗效评价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乙醛脱氢酶1(ALDH1)作为催化细胞中将乙醛氧化为乙酸的主要细胞溶脂酶,逐渐成为正常与肿瘤干细胞(CSC)主要标志物。
为了进一步探讨肿瘤肝细胞标志物ALDH1的研究进展,本文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肿瘤肝细胞;标志物;乙醛脱氢酶1;研究进展随着肿瘤标志物概念提出,以及对其研究逐渐深入,近几年大部分学者已经将乙醛脱氢酶1(ALDH1)作为最为主要的肿瘤干细胞标志物进行研究[1]。
ALDH1属于乙醛脱氢酶家族成员之一,主要作用在于催化细胞中的乙醛氧化为乙酸,是一类细胞溶脂酶,可参与各类组织的分化及基因表达,作用十分广泛。
本文就其在肿瘤干细胞标志物中的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1 ALDH1概述人体ALDH1的基因表达场所为细胞质,其中基因克隆与定位主要发生在9q21染色体,构成碱基对有53×103个,基因启动区则含有ATA盒与CCAAT盒各一个,前者位于转录起始部位上游32bp处,而后者位于74bp处[2]。
经ProtParam进行分析可知,其蛋白质分子质量大约为54.86kDa,推测总原子数目达到7700多个,而半衰期可达到30小时。
此外,其不稳定系数不足30,可见其蛋白质有一定稳定性,而疏水性平均值约为-0.16,可见其蛋白质亲水性很强。
2 ALDH1作为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的研究情况CSC的鉴定比较复杂,一般需经过实验证明,证明该群细胞有自我更新与多向分化潜能,而且是一类强致癌性细胞[3]。
随着研究深入,ALDH1被认定为乳腺癌、肺癌、胰腺癌等CSC通用标记物,成为研究热点,尤其是在乳腺癌干细胞标志物研究中最为突出,现总结如下。
2.1 乳腺癌干细胞标志物中ALDH1应用情况乳腺癌作为临床主要肿瘤疾病,研究十分广泛,从近几年实验报告中可知,ALDH1的高表达对乳腺癌发生、进展、转移及预后等均有极大影响。
生物标志物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生物标志物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在现代医学中,生物标志物是指体内某些定量或定性的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糖等,在特定生理条件下,能反映细胞生理、代谢和分泌等生物学过程的变化。
生物标志物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生物标志物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一、疾病诊断中的生物标志物1.癌症标志物癌症标志物是与癌症有关的特定物质,如CA125、CEA、AFP等,这些标志物可以在血液或尿液中检测出来,对癌症的早期诊断和监测有重要意义。
但是,由于特异性和灵敏度的限制,这些标志物在一些情况下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
2.心脑血管疾病标志物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冠心病、心肌梗死、脑中风等病症。
在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等生物标志物被广泛应用。
3.糖尿病标志物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30年糖尿病将成为主要的全球健康威胁。
糖尿病的诊断通常依靠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标志物。
4.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菌引起的疾病,如输尿管感染、肺炎、结核病等。
临床上,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生物标志物通常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和监测。
二、疾病治疗中的生物标志物1.药物代谢标志物药物代谢标志物是指嵌入药物分子中的小分子,体内通过药物代谢酶系统进行代谢降解,代表着药物代谢的状态,如肝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作为生长激素治疗成功与否的标志物。
2.化疗反应标志物化疗反应标志物包括细胞凋亡基因表达、DNA损伤等,可以评估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毒性作用,指导化疗方案的制定及疗效评估。
3.基因标志物基因标志物是基于个体基因表达水平的生物标志物,如HER2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指导患者选择治疗方案。
4.干细胞标志物干细胞标志物是指在治疗中用于检测干细胞的存在和增殖状态,例如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前,检测患者干细胞的状态,指导移植方案的制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WHLDA : 人 类 白 细 胞 分 化 抗 原 的 国 际 协 作 组 会 议 (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human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s)
至2010 年已被确定人类CD抗原共363群(CD1-CD363),许多群 中还包括若干个亚群;根据分布的细胞系分为T细胞、B细胞、髓 细胞、NK 细胞、血小板、活化细胞、粘附分子、内皮细胞、细胞 因子受体、红细胞、树突状细胞、干细胞/祖细胞、碳水化合/凝 集素等CD抗原,共13组。 动物的白细胞分化抗原也逐渐地采用CD命名法,与人类CD相同的 ,加上与人类相同的编号。为了与人的CD相区别,在CD前加上动 物种类的的缩写,例如BoCD,表示牛的白细胞分化抗原。绵羊、 山羊、马的分别表示为OvCD、CpCD、EpCD。
作用:
1.参与细胞间的识别、细胞的活化和信号转导、细胞的增殖与分 化、细胞的伸展与移动
2.免疫应答、炎症发生、凝血、肿瘤转移、创伤愈合
细胞膜受体
受体:(receptor)是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 配体(信号分子)的大分子物质。 配体(ligand):指细胞外的信号分子,包括激素,神经 递质,抗原,药物以及其他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
IL-4受体,细胞生长、分化 IL-6受体,细胞生长、分化 IL-7受体,细胞生长 -8受体,趋化和活化PMN
CDw130
AM64(IL-6R-gp130SIG)
广泛
IL-6受体gp130,转导信号
注:Thy:胸腺细胞;DC:树突状细胞:FDC:滤泡树突状细胞;B:B细胞; Bsub:B亚群;Pre-B,前B细胞;Bm:成熟B细胞;Ba:活化B细胞;T:T细胞; Tsub:T亚群;Ta:活化T细胞;M:Ma:活化单核细胞;Mac:巨噬细胞;Mas :肥大细胞;PC:浆细胞;G:粒细胞;PMN:多形核细胞;My:髓样细胞; NK:自然杀伤细胞;NKsub:NK亚群;LHC:表皮郎罕氏细胞;RS:ReedSrtenterg细胞;NEC:神经内分泌细胞;RBC:细细胞;Pt:血小板;Eo:嗜酸 性粒细胞;BM:骨髓细胞;Meg:巨核细胞;Fb:成纤维细胞;En:内皮细胞; Leu:白细胞;gp:糖蛋白;p:蛋白质;VLA:很晚出现在抗原;CALLA:共同 型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抗原;LAMP:溶酶体相关膜蛋白;MCP:膜辅蛋白; MAC:膜攻击单位;LFA: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CR:补体受体;3FAL:3fucosyl-N-acetyl-lactosamine;PECAM: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ECMR:细胞 外基质受体;LCA:淋巴细胞共同抗原;PTPase:磷酸酪氨酸磷酸酯酶;ICAM :细胞间粘附分子;N-CAM:神经细胞粘附分子;TAP:T细胞活化蛋白;Tyr-P :磷酸化酪氨酸;VCAM:血管细胞粘附分子;GPI:糖基磷脂酰肌醇;AIM:活 化诱导分子;LIF:白血病抑制因子;OSM:抑瘤素-M;CNTF:睫状神经营养因 子;CA:胶原蛋白;LM:层粘连蛋白;FN:纤粘连蛋白;FB:血纤维蛋白原; vWF:von Willbrand因子;TM-4:四次跨膜家族。
细胞膜受体(membrane receptor)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的 一类特殊的膜内在蛋白,能与配体特异性结合,并在细 胞内引起特定的生物学效应.
细胞因子受体
细胞因子(cytokine):指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如血管内 皮细胞、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生物活 性分子,它们介导免疫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换与相互调节,参与免疫应 答和炎症反应过程。 国际细胞因子学会(International Cytokine Society,ICS) 根据功能能分为:促炎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Th1细胞因子、 Th2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受体的分类
• I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超家族)
•
• •
II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
Ⅲ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 Ⅳ型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家族(G-蛋白偶联受体)
MHC
在诱导移植排斥反应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组织抗原被称为主 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白细胞分化抗原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LDA)
定义:白细胞分化抗原是指白细胞、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等在分化发
育不同阶段以及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志。多是跨膜 蛋白或糖蛋白,少数为碳水化合物半抗原。
举例:如T细胞分化
1.最早期前体T细胞在胸腺上检测到的特异标志是CD1和TdT 2.成熟T细胞则不表达这两种抗原。
干细胞标志物
如何鉴定各种类型的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的鉴定
1 人胚胎干细胞表面标志物鉴定和基因表达:是否表达 SSEA-3、SSEA-4、TRA1-60、TRA1-81、碱性磷酸酶等,检 测是否表达OCT-4、Sox2、Fgf4、Rex1等的基因。 2 人胚胎干细胞体内分化能力:注射至免疫缺陷小鼠观察是 否产生畸胎瘤,若畸胎瘤含有3个胚层来源的细胞,可基 本证明具有体内分化的潜能。 3 人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能力:用特异抗体检测 4 人胚胎干细胞核型:是否为两倍体的正常核型
包括LFA-1、 LFA-2、 LFA-3、ICAM-1、 ICAM-2和一些补体受 体等。
2.选择素家族(selectin family)
主要包括白细胞-选择素、血小板-选择素和内皮细胞-选择素3 种,即CD62L、CD62P和CD63E。
3.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Ig superfamily)
共15个,主要有主要有CD2、CD4、CD8、CD28、CD31、CD54、 CD58、CD80、CD86。
一些常见的CD分子及其分布和主要功能
CD CD29 CD30 CD31 CD32 CD33 CD34 CD35 CD36 CD37 CD38 CD39 常用克隆抗体或代号 4B4,(integrinβ 1,FN Rβ ) Ki-1 SG134,TM3,HEC75;(PECAM) CIKM5,41H16(Fcγ RⅡ ) MY9,H153,L4F3 MY10,ICH3 TO5,E11,(CR1) 5E1,ESIVC7,OKM5 HD28,HH1 Leu17,T16,OKT10 AC2,G28-10 主要表达细胞 广泛分布 Ta,Ba,Rs Pt,M,G,B Mac,G,B,Eo M,BM BM 分子量(kDa)和结构 gp130,GPⅡa gp105,NGF受体家族 gp140,血小板GPⅡa gp40 gp67 gp105~120 生长因子受体,调控早期 造血 结合C3b,调理吞噬 结合ECM,血小板粘附 功能 与ECM粘合,细胞间粘附 ,结合VCAM-1(CD106) 与淋巴细胞存活和增殖有 关 粘附 凝聚IgG FcR,吞噬, ADCC
5 类胚体形成法
6 端粒酶的高表达
造血干细胞的鉴定
1 自我更新能力、增殖潜能 检测细胞所生成的总细胞数 2 多向分化潜能 在所生成的所有细胞中不同系的细胞数量 3 表型特征 是否表达CD34、CD133、Sca-1等 4 细胞周期的特性 如绝大多数干细胞是否处于静止期 5 排出染料的特性 如对活体染料罗丹明123拒染或染色较轻
特点:位于细胞表面或细胞基质中的糖蛋白;以配体受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参与细胞的识别、活化和 信号转导等。 命名:
以功能命名:如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血管细胞黏附 分子(VCAM),LFA-1等
以CD命名:统称为CD抗原/分子,大部分黏附分子已有 CD编号
分类:
1.整合素家族(integrin family)
G,M,B,NKsub,RB p160~260 C M,Pt,(B) Bm,(T,M) PC,Ta,Thy, Bm,(M),FDC gp88,血小板GPⅢb gp40~52 p45 gp70~100
CD
常用克隆抗体或代号( )
主要表达细胞
分子量(kDa)和结构
功能
CD120a CDw120b
MR-1(TNFR;55kD) MR2-1(TNFR;75kD)
3.当胸腺前体细胞进入下一分化阶段,这两种标志消失,而
HLA-1类抗原和CD2分子在I细胞膜上表达 4.在分化的第三阶段T细胞上开始出现CD4和CD8抗原
CD: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CD: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 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称CD。 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1975,Kohle和Milstein) ---不同实验室获得相同抗体但命名为不同---IWHLDA统 一名称
根据膜分子氨基酸序列和结构同源性,将膜分子分为不 同的家族和超家族,包括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细胞因子 受体家族、C型凝集素超家族、整合素家族和肿瘤坏死 因子受体超家族。
细胞表面分子分类
白细胞分化抗原 黏附分子 细胞因子受体 细胞膜受体 MHC 免疫球蛋白Fc段受体 B细胞识别抗原的膜免疫球蛋白 结合促分裂素的分子 其它受体和分子
一种膜分子常常既有抗原名称,又有功能和 结构名称。如CD4能与自身MHCI类分子的C区 结合,既可作为黏附分子,又是协同受体和 协同刺激分子,而在结构上属于免疫球蛋白 超家族成员。
黏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s
定义:是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 相互接触、识别、结合和激活等分子的统称。
4.钙黏蛋白家族(cadherin family):指在Ca2+参与下使细胞间 相互聚集的细胞粘附分子,又称钙粘着蛋白(C-adherin)。 已知该家族有3个成员,分布在上皮组织的P-钙粘着蛋白、主 要分布在神经组织的N-钙粘着蛋白、分布在胎盘和间皮组织的 P-钙粘着蛋白。 5.未归类的黏附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