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鉴赏

合集下载

民族歌曲赏析推荐

民族歌曲赏析推荐

民族歌曲赏析推荐民族歌曲是一种具有浓厚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音乐形式,它承载着民族的情感、历史和传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不同的民族中,都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歌曲,它们以其独特的旋律、歌词和表现形式,吸引着无数人的喜爱和欣赏。

本文将推荐几首优秀的民族歌曲,并对其进行赏析,希望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族歌曲的魅力。

首先推荐的是蒙古族的经典歌曲《草原之夜》。

这首歌曲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展现了蒙古族人民对美丽草原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歌曲中融入了蒙古族特有的长调和喉音唱法,给人一种神秘而悠远的感觉。

在歌词中,歌颂了草原的壮美和自然的神奇,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家园的深情眷恋。

整首歌曲充满了激情和豪迈,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草原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草原之夜》是蒙古族音乐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它让人们更加了解和喜爱蒙古族的文化和音乐。

接下来推荐的是藏族的著名歌曲《青藏高原》。

这首歌曲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展现了藏族人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赞美。

歌曲中融入了藏族特有的长调和哭腔唱法,给人一种悲壮而深沉的感觉。

在歌词中,歌颂了青藏高原的壮美和自然的神奇,表达了藏族人民对家园的深情眷恋。

整首歌曲充满了激情和豪迈,让人仿佛置身于雪域高原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青藏高原》是藏族音乐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它让人们更加了解和喜爱藏族的文化和音乐。

再次推荐的是哈尼族的经典歌曲《哈尼山歌》。

这首歌曲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展现了哈尼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赞美。

歌曲中融入了哈尼族特有的长调和颤音唱法,给人一种清新而婉转的感觉。

在歌词中,歌颂了哈尼族的山川和田野的壮美和自然的神奇,表达了哈尼族人民对家园的深情眷恋。

整首歌曲充满了激情和豪迈,让人仿佛置身于哈尼族的山水之间,感受着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哈尼山歌》是哈尼族音乐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它让人们更加了解和喜爱哈尼族的文化和音乐。

传统民族器乐曲赏析

传统民族器乐曲赏析

传统民族器乐曲赏析民族器乐曲是各民族特有的音乐形式,它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瑰宝,传承着民族的历史和传统。

每一个民族器乐曲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韵味,让人沉浸其中,领略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情。

本文将以传统民族器乐曲为主题,对几种代表性的民族器乐曲进行赏析,探讨其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

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国的民族器乐曲。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传统。

其中,蒙古族的长调、藏族的唢呐、哈尼族的芦笙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器乐曲。

以蒙古族的长调为例,它是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代表作品,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沉的情感而闻名。

长调常常表现出蒙古族人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受到蒙古族人的豪迈和坚韧。

而藏族的唢呐则是藏族音乐的灵魂,其独特的音色和悠扬的旋律给人以深深的震撼。

唢呐常常被用来演奏祭祀、婚礼等重大场合,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哈尼族的芦笙也是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器乐,其悠扬的音色和婉转的旋律让人仿佛置身于哈尼族的山水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愉悦。

接下来,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蒙古族的长调。

长调是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代表作品,它常常用于表达蒙古族人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

长调的演奏者往往是一位悠扬的嗓音,配以简单的乐器伴奏,如马头琴、马蹄琴等。

长调的旋律悠扬动听,富有变化,常常让人陶醉其中。

长调的演奏方式也有其独特之处,演奏者往往以自由的方式演绎,没有固定的节奏和曲式,完全凭借个人的感悟和情感来表达。

长调的歌词往往表现出蒙古族人的豪迈和坚韧,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让人感受到蒙古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除了中国的民族器乐曲,其他国家的民族器乐曲也同样具有丰富多彩的特色。

比如,俄罗斯的巴拉拉伊卡、日本的箫、印度的坡塔、非洲的鼓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器乐曲。

巴拉拉伊卡是俄罗斯的一种传统民族器乐曲,其富有激情和豪放的旋律让人感受到俄罗斯人的豪迈和热情。

箫是日本的一种传统民族器乐曲,其清新的音色和婉转的旋律让人感受到日本人的细腻和含蓄。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独特的文化瑰宝。

它蕴含着祖先智慧与生命力,反映着民族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

中国音乐起源于女娲补天的传说,经过五千年的历史演变,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传统音乐系统。

它包括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涵盖了广阔的地理区域和民族文化,有着独特的曲式、旋律和表达方式。

中国民族音乐可以分为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两大类。

其中宫廷音乐被誉为“天籁之音”,在中国古代宫廷社会中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的音乐,其曲式高雅、气氛庄严,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最高境界。

而民间音乐则更具有民间的性质,代表了中国百姓心中深刻的情感和生活经验。

它可以分为山歌、赣剧、邓州派、梆子、秧歌等多种。

中国民族音乐最有代表性的形式是器乐。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古琴,也被称为“琴中之王”。

古琴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其古朴幽雅的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技巧而闻名。

它可以单独演奏,也可以和其他乐器合奏。

此外,还有二胡、笛子、琵琶、锣鼓等类型的民族器乐,每种乐器都有独特的演奏风格和音乐特点。

这些器乐都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中国国内受到热烈欢迎,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民间歌曲也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各个地区,都有着独特的民间歌曲。

例如著名的晋阳调、渔舟唱晚、腰鼓、小苹果等,都具有浓厚的民俗特色和地方特色。

这些歌曲反映了中国各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具有很高的文化和社会的价值。

除了歌曲和器乐,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还有各种舞蹈和乐曲。

民间舞蹈具有很高的生命力和表现力,就像中国古代的舞狮、舞龙、太极拳、广场舞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

而乐曲则有着不同的曲风和格调,有悠扬的民族乐曲、酣畅的豫剧、热烈的越剧、欢快的二人转、沉稳的京剧等等,它们代表了中国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总之,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文化的一项重要遗产和瑰宝,它不仅承载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众多价值观念和艺术风格。

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现状分析

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现状分析

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现状分析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少数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和音乐传统,形成了多元而丰富的中国音乐现状。

以下是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现状的分析。

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多样。

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如壮族的山歌、蒙古族的长调、藏族的吟诵等。

这些音乐风格不仅在节奏和旋律上有所区别,还体现了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信仰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差异。

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乐器独具特色。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乐器,如哈萨克族的马头琴、土家族的铜锣、彝族的三弦等。

这些乐器的制作工艺精湛,演奏技巧独特,能够产生独特的音色和音效,使得少数民族的音乐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少数民族音乐融合现代元素。

随着现代音乐技术的发展,少数民族的音乐也开始融合现代元素,创造出新颖而独特的音乐形式。

比如蒙古族的摇滚乐队饮食男女、藏族歌手杨洪基等,他们将传统的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相结合,创作出深受年轻人喜爱的作品。

第四,少数民族音乐在文化传承中发挥重要作用。

少数民族的音乐是他们世代相传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民族认同和凝聚力的重要表达方式。

在各种民族传统节日、婚礼、葬礼等重要场合,音乐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音乐的传承和演奏,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

少数民族音乐面临一些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少数民族音乐面临着传承和保护的困境。

许多年轻人对传统音乐不感兴趣,传统乐器的制作技艺也开始失传。

全球化的音乐市场也给传统音乐带来了冲击,民族音乐的商业化和流行化趋势加剧了融合和混杂的趋势。

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现状既丰富多样又面临挑战。

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是一个重要的任务,需要在教育、文化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传统音乐的发展和创新,让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展。

也需要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音乐的独特性,让其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继续繁荣。

湘艺高中音乐鉴赏《少数民族音乐》课件2

湘艺高中音乐鉴赏《少数民族音乐》课件2

04
民族歌曲鉴赏与演唱技巧
民歌特点及分类
民歌定义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口 头创作的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
特色和地方色彩。
民歌特点
民歌具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语 言生动、旋律优美等特点,是民族 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歌分类
根据体裁和内容,民歌可分为劳动 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等多种 类型。
经典民歌欣赏与解析
拓展音乐视野
引导学生接触和欣赏不同 风格、类型的少数民族音 乐,拓宽其音乐视野。
培养审美情趣
通过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 韵律美、情感美,提高学 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 特点、代表作品及相关的 文化背景。
能力目标
能够听辨、分析少数民族 音乐的风格特征,具备一 定的音乐鉴赏能力。
《茉莉花》
这是一首流传度极广的汉族民歌 ,以其清新流畅的旋律和朴实无
华的歌词而深受人们喜爱。
《敖包相会》
这是一首蒙古族情歌,以其深情 优美的旋律和富有诗意的歌词而
脍炙人口。
《康定情歌》
这是一首四川康定地区的汉族民 歌,以其高亢激越的旋律和直唱技巧指导
气息控制
演唱民歌时,要注意气息的控制和运用,保持气 息的平稳和流畅。

镲是一种铜制打击乐器,由两片圆形 铜片组成,中间凸起成半球形。演奏 时两片相击发出清脆的声音,常用于 民间吹打乐和戏曲伴奏中。
拉弦类乐器
二胡
二胡是一种二弦拉弦乐器,音色悠扬 宛转,表现力丰富。在民族乐队中常 作为独奏乐器使用,也用于伴奏和合 奏。
板胡
板胡是一种拉弦乐器,音箱呈扁圆形 或扁方形。音色高亢明亮,常用于北 方地区的戏曲和曲艺伴奏中。

苗族传统音乐欣赏

苗族传统音乐欣赏

苗族传统音乐欣赏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传统音乐作为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方式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苗族传统音乐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音乐风格吸引着世人的注意。

本文将为您介绍苗族传统音乐的特点以及欣赏方法。

一、苗族传统音乐的特点苗族传统音乐是苗族人民长期生活于一些偏远山区中所形成的。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苗族人民对于音乐的创作和表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苗族传统音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独特的乐器和演奏方式:苗族传统音乐使用了许多独特的乐器,如芦笙、铜鼓、大锣等等。

这些乐器除了形态上的独特之外,还有着特殊的音质和演奏方式。

例如,芦笙是苗族传统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其声音高亢激昂,能够表达出苗族人民的豪迈和激情。

2. 质朴自然的曲调:苗族传统音乐以其质朴自然的曲调吸引着广大的听众。

苗族人民在长期的山林生活中,喜欢以大自然中的声音为乐曲素材,如鸟鸣、风声等等。

这些音乐元素赋予了苗族传统音乐独特的韵味,使其具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文化意义。

3. 深厚的历史底蕴:苗族传统音乐承载着苗族人民的精神和情感,体现了其丰富的历史底蕴。

苗族人民很早就开始创作和传承音乐,这些音乐作品记录了苗族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反映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和对世界的理解。

二、苗族传统音乐的欣赏方法要欣赏苗族传统音乐,首先要了解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含义。

以下是一些欣赏苗族传统音乐的方法和技巧:1. 观看传统音乐演出:苗族传统音乐是通过演出方式进行呈现的,观看专业艺术家的演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可以通过线下演出、音乐会等方式来观赏并感受苗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2. 深入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苗族传统音乐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意义,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艺术魅力。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资料、文献和参观苗族民俗文化展览等方式来获取更多的信息。

3. 学习演奏乐器:如果有条件和兴趣,可以选择学习一种苗族传统乐器的演奏技巧。

百首中国音乐作品赏析(四)

百首中国音乐作品赏析(四)

百首中国音乐作品赏析(四)2018-05-16第四部分民间歌曲篇一、侗族大歌侗族大歌的基本介绍侗族大歌是在中国地区由民间歌队演唱的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音乐。

侗族大歌主要流行于侗语南部方言第二土语区,其中心区域在黎平县南部及与之接壤的从江县北部。

含今黎平县岩洞、口江、双江、永从、肇兴、水口、龙额及从江县往洞、谷坪、高增、贯洞、洛香等乡镇。

民间习惯称这些地区为“六洞”、“九洞”。

侗族大歌代表性曲目有《耶老歌》、《嘎高胜》、《嘎音也》、《嘎戏》等。

大歌——侗语称“嘎老”(Gal Laox),“嘎”就是歌,“老”具有宏大和古老的意思。

侗族大歌以“众低独高”,复调式多声部合唱为主要演唱方式。

侗族大歌需要3人以上的歌班(队)才能演唱,参加演唱的人越多,效果越好。

几乎每个侗寨都有歌队,有的侗寨多达10来个歌队。

、赛歌一般在“侗年节”、“吃新节”、“春节”等节日。

更为有趣的是村与村,寨与寨举行对歌比赛活动。

那时,男女青年们不断地用目光相互偷看对方,彼此含情脉脉,他们常常通过唱大歌的这种形式初识相恋,直至结下良缘。

“饭养身,歌养心,”这是侗家人常说的一句话,也就是说,他们把“歌”看成是与“饭”同样重要的事。

侗家人把歌当作精神食粮,用它来陶冶心灵和情操。

侗族人民视歌为宝,认为歌就是知识,就是文化,谁掌握的歌多,谁就是有知识的人。

在侗族地区,歌师是被社会所公认的最有知识、最懂道理的人,因而很受侗人的尊重。

于是他们世代都爱歌、学歌、唱歌,以歌为乐,以“会唱歌、会歌多”为荣,用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用歌来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

歌与侗家人的社会生活戚戚相关,不可分割,侗族的各种民歌,特别是侗族大歌,便成了他们久唱不衰的一首古歌。

侗族大歌作为侗歌中最精华的组成部分,它的演唱内容、表现形式,无不与侗人的习俗、性格、心理以及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是对侗族历史的真实记录,是侗族文化的直接表现。

侗族大歌的内容特点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是其主要特点。

音乐风格知识:民族音乐的音乐风格和文化特色

音乐风格知识:民族音乐的音乐风格和文化特色

音乐风格知识:民族音乐的音乐风格和文化特色民族音乐是指中国各个民族传统音乐作品,它既是各民族表达自身独特审美情感和审美追求的一种手段,又是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性和民族特色。

不同的民族音乐具有各自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文化特色,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一下不同民族音乐的特点。

一、音乐风格和文化特色1.藏族音乐藏族音乐是指藏族人民创作和演奏的音乐作品,它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藏族音乐通常以藏传佛教经文和典籍为歌词,演唱风格独特,音乐结构严谨,旋律优美。

同时,藏族音乐也以器乐演奏为主,如长笛、板胡等,器乐演奏风格独特,擅长模仿大自然的声音和景象,表现出藏族人民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崇拜。

2.哈尼族音乐哈尼族音乐是指哈尼族人民创作和演奏的音乐作品,它是哈尼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哈尼族音乐以情感真挚、形式简单为特点,通常以竹笛、箫等简单的乐器演奏,歌词内容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乡土情感的深厚感情。

同时,哈尼族音乐也擅长合唱,多以民歌形式演唱,具有强烈的群体性和参与性。

3.朝鲜族音乐朝鲜族音乐是指朝鲜族人民创作和演奏的音乐作品,它是朝鲜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朝鲜族音乐以舞蹈和器乐演奏为主,器乐风格优美,演奏技巧独特。

同时,朝鲜族音乐也擅长合唱和舞蹈,具有强烈的表演性和艺术感染力,反映出朝鲜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4.傣族音乐傣族音乐是指傣族人民创作和演奏的音乐作品,它是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傣族音乐通常以傣文诗歌为歌词,演唱风格具有强烈的宗教信仰和神秘感,音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

同时,傣族音乐也以器乐演奏为主,如击鼓、吹唢呐等,器乐演奏风格擅长模仿动物的叫声和大自然的声音,表现出傣族人民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崇拜。

5.苗族音乐苗族音乐是指苗族人民创作和演奏的音乐作品,它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鉴赏
我国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少数民族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作出过杰出的贡献。

源远流长的少数民族音乐,记录着先辈们的劳动业绩,表现出人们在音乐上的创造才能,反映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份。

我国56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均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而独特的音乐,表现出自身存在的价值。

早在约五千年前,由黄河和长江等大河流域汇成的华夏音乐文化,便体现出多元起源和混合发展的态势,不断吸收周边少数民族音乐的精粹。

同时,它又不断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互相渗透融合,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音乐。

我国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民族音乐文化,有着品种纷繁的音乐体裁。

和汉族一样,各少数民族的音乐从表演形式可分为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民间说唱艺术、民间戏曲音乐。

民间歌曲,是各少数民族用以表达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艺术形式。

许多少数民族地区被称誉为歌海、音乐之乡。

歌声伴随着他们的劳动生产、社交、娱乐等活动。

他们在放牧、从事农业生产时唱歌,婚礼或丧葬时唱歌,谈情说爱,思念故土时也唱歌。

许多民族都有歌唱节日,如壮族的歌、回及撒拉等族的花儿会、苗族的龙船节及绕三灵、侗族的采桑节对歌、布依族的老鹰坡歌会、族的温泉水边赛歌节、瑶族的耍歌堂、彝族的火把节等。

情歌在少数民族民歌中占有很大比例,或在草原、山野、森林或在月光下、火塘边、公房(供男女青年社交活动的房屋) ,都荡漾着优美动听的歌声。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可按其流行的层面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和宫廷音乐四大类,每个大类中有包括若干不同的体裁。

传统音乐和新音乐的区别是其形式及风格特征,在不在于创作时间的先后。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不仅体裁多样,品种纷繁,而且每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要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风格,这些风格特点构成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的音乐文化。

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除“独创性”、“特殊性”之外,各民族音乐文化之间通常还有“共同性“的一面。

也就是说,在每个民族的音乐文化中,既包括着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不同的因素。

又包含着与其他民族文化相同的因素。

正是因为这些“相同的因素”使各民族音乐联系在一起。

所谓的“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既可以看成是一个统一的音乐文化体系,也可以看作是由56个民族音乐文化单位、由若干层次和范围的音乐文化体系所构成的综合体。

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丰富多彩,源远流长,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它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在古代,我国各封建王朝对各少数民族人民实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在历史上所创造的传统音乐作品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由于得不到及时的搜集和整理,许多优秀的少数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遗产被遗弃。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从此,我国废除了历史上长期存在的民族压迫制度,许多被历史遗忘的、沉睡的民族觉醒了,许多停滞不前、濒临衰亡的民族获得了新生。

随着各民族平等团结、有爱合作、繁荣发展的新时代的开始,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事业也逐步在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人民和各民族音乐家的共同努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我国民歌的生存空间受到侵占或挤压, 导致了会唱民歌的人越来越少, 少数民族地区的很多年轻人热衷于都市流行音乐, 很多民歌随时都有消亡的危险。

为了保护抢救中国少数民族民歌这一口头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对广西、甘肃、青海三省( 区) 少数民族的民歌进行了考察, 结果不容乐观。

这些积淀了少数民族丰厚文化底蕴和拥有鲜明特色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由于保护和抢救不及时, 优秀的民族特色音乐流失严重。

这些处于弱势的文化群体, 已经引起国家的重视。

在2006年10月8日国家设立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

少数民族音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项, 已经受到重视。

在此背景下, 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门设立! 原生态唱法, 用于鼓励这些土生土长、在民族民间自然形成的音乐。

这些来自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歌手, 没有经过专业的歌唱训练, 用他们纯天然的嗓音, 唱起了蒙古族呼麦、羌族多声部等传承祖先的原始音乐。

这些散发着田野气息和草根馨香的少数民族音乐, 使久居城市的人们不仅感受到了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魅力, 也让更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保护、挖掘民间音乐的重要性、迫切性。

少数民族的曲艺音乐具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群众性、民族性。

其中很多曲种是说唱本民族历史故事的,它的唱词往往就是史诗,唱腔吟诵性强,节奏鲜明而平稳,具有返朴归真的凝重色彩和恢宏雄浑的风格;有些曲种源于本民族民间祭祀仪式和巫师活动,同当地的信仰与民俗活动密切相关,其音乐旋律性较强、婉转动听,演唱形式常常是边唱边舞或边唱边奏边表演;还有些曲种说唱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曲调大多由民歌发展而来,这类曲种多抒情优美、含蓄深情;也有一些曲种的唱词为即兴式的赞词、颂词之类,其曲调流畅、活泼,有的富于幽默感,深受本民族人民群众的喜爱。

综上所述,中国民族的音乐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是各民族音乐文化互相交融,互相吸收,互相促进的结果。

纵观中国音乐史,哪一个时代各民族间音乐文化交流频繁,那一个时代的音乐文化就会高度发达,否则必将走向衰落,这是中国音乐发展的重要规律之一。

可以预见,将来的中国音乐也必然建立在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之上。

所以,加强对少数民族音乐的搜集、整理、学习和研究,对于发展和振兴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