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的监督检查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国务院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通知-国发[1996]13号
![国务院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通知-国发[1996]13号](https://img.taocdn.com/s3/m/dba0f1f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1f.png)
国务院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通知正文:---------------------------------------------------------------------------------------------------------------------------------------------------- 国务院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通知(国发[1996]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将于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对于规范行政机关行为、促进依法行政、改进行政管理工作、加强廉政建设、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对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都有重要意义。
保证行政处罚法全面、正确地实施并以此促进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严格依法行政,是各级行政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政府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门对行政处罚法的施行要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为此,特作如下通知:一、认真学习行政处罚法,充分认识实施行政处罚法对行政机关产生的影响。
行政处罚法是规范政府行为的一部重要法律,与行政机关的关系重大,其所确立的行政处罚设定权制度、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资格制度、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听证制度、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相分离制度、政府对行政处罚的监督制度等,是对现行行政处罚制度的重大改革,对改革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和加强政府法制建设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以积极的态度认真学习行政处罚法,充分认识实施行政处罚法的重要意义。
各地方、各部门要本着学用结合的原则,抓紧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使行政执法人员掌握行政处罚法的规定。
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要在本级政府或者本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具体组织本地方、本部门的培训工作。
简述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具体内容

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具体内容1. 执法责任制度执法责任制度是指行政执法机关内部建立起来的一套明确、规范的责任分工和追究责任的制度。
其主要内容包括:1.1 执法机关内部职责分工执法机关内部根据行政执法职能的不同,对各个岗位和人员进行职责分工。
例如,一般行政执法机关通常设有行政处罚科、调查取证科、案件审理科等,每个科室负责特定的工作内容。
1.2 执法人员权力与义务执法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依法行使权力,并且应当遵守相关的执法程序和规范。
同时,他们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操守,保持中立公正,不得徇私舞弊。
1.3 责任追究机制当执法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出现失职、渎职等情况时,应依照相关规定进行追究责任。
这包括对于权力滥用、违反程序、徇私舞弊等问题进行纪律处分,甚至可能构成犯罪的,还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执法程序制度执法程序制度是指行政执法机关在履行执法职责时应当遵循的一套程序规定。
其主要内容包括:2.1 立案程序当行政执法机关接到相关举报、投诉或发现可能存在违法行为时,应及时立案进行调查。
立案程序包括受理、登记、审查等环节,以确保对于涉嫌违法行为的调查能够有序进行。
2.2 调查取证程序在进行调查取证时,执法人员应依照相关规定采取合法、正当的方式,收集相关证据。
这包括勘验现场、询问当事人、查阅文件等手段,以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2.3 处罚决定程序当行政执法机关认定存在违法行为后,应根据相关法律和规定作出处罚决定。
处罚决定程序包括听证、陈述申辩、复核等环节,以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并增加处罚决定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2.4 强制执行程序当行政执法机关作出的处罚决定需要强制执行时,应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程序包括送达、财产查封、拍卖等环节,以确保处罚决定得到有效执行。
3. 执法监督制度执法监督制度是指对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估的一套制度安排。
其主要内容包括:3.1 内部监督机制行政执法机关内部建立起一套相对独立的监察机构,负责对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进行监督。
行政处罚备案制度的基本内容都有哪些?

行政处罚备案制度的基本内容都有哪些?一.重大行政处罚备案范围, 二.重大行政处罚备案期限,三.重大行政处罚备案材料,四.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审查,五.本制度由法制处负责解释, 六.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对有关行政处罚案制度有些疑问,人们普遍认为的是法律距离我们很遥远,违法犯法是不可能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其实不然,知法守法是我们每位公民必须遵守的原则,那么行政处罚备案制度的基本内容到底有哪些?一、为加强对行政处罚的监督,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机制,促进依法行政,及时防止和纠正执法过错,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我局具体工作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应于我局和受局委托行使处罚权的乡镇监理部门。
三、局法制科负责局行政处罚备案审查工作,同时负责我局行政处罚向保定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市政府法制部门的备案报送工作。
四、我局各执法部门做出的当场行政处罚应当在做出处罚决定之日起三日内报法制科备案。
五、局法制科对下列行政处罚必须报保定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市政府备案:1、责令企业停止生产或使用;2、吊销许可证的;3、罚款30000元以上的(不含当场行政处罚的);4、依照有关规定,应当进行听证的;5、保定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市政府认为应当备案审查的。
六、局法制科应当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七日内或举行听证七日前,将行政处罚决定书或听证通知书报保定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市政府备案。
七、局法制科应对各部门报送备案的当场行政处罚,就下列内容进行审查:1、行政处罚的主体程序是否合法;2、是否符合我局的法定权限和局内界定范围;3、运用法律、法规和规章是否正确。
八、法制科对报送备案的当场行政处罚,可以根据需要询问办案部门办案过程的实际情况。
九、对报送的当场行政处罚决定认为有过错的,法规组应立即报告局长召开局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经审定后在规定时限内做出维持、撤销或变更原处罚决定的意见。
十、法规组应根据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市政府调阅。
浙江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条例

浙江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00.12.28•【字号】省九届人大常委会公告第33号•【施行日期】2001.03.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3号)《浙江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已于2000年12月28日经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1年3月1日起施行。
2000年12月28日浙江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条例(2000年12月28日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第一条为了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促进依法行政,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行政执法监督,是指本省行政区域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所属工作部门(含直属机构,下同)和下级人民政府行政执法情况实施的监督活动。
对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和依法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适用本条例。
行政监察、审计部门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监督职能。
第三条行政执法活动和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法制工作机构(以下称法制工作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行政执法监督的具体工作。
第五条行政执法监督的内容:(一)法律、法规、规章的执行情况;(二)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三)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的合法性;(四)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五)行政复议、行政赔偿情况;(六)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行政执法投诉制度等执行情况;(七)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行为的合法性。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行政执法监督程序规定》的通知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行政执法监督程序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2.03.30•【字号】豫人社法制[2012]8号•【施行日期】2012.03.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行政执法监督程序规定》的通知(豫人社法制[2012]8号)各省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直管试点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厅属各有关单位,省公务员局,省外国专家局:《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行政执法监督程序规定》已经厅领导研究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贯彻执行过程中遇到有关问题,请及时向省厅法规处报告。
二〇一二年三月三十日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行政执法监督程序规定第一条为加强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结合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行政执法监督,是指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上级行政执法部门对下级行政执法部门及其执法人员行政执法活动实施的监督。
第三条行政执法监督应当遵循依法、客观、公正、公开、有错必纠的原则,实行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保证全省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全省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建立完善层级监督制度和内设机构执法监督协调机制,不断创新行政执法监督体制和方式。
第五条全省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法制机构在本部门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行政执法监督。
行政执法监督人员实施行政执法监督时,应当持河南省人民政府统一颁发的《河南省行政执法监督证》。
第六条行政执法监督人员履行职责时,有权对被监督检查的行政执法部门及行政执法人员进行询问,要求出示行政执法证件,说明情况,查阅行政执法卷宗,提供有关文件资料,提出意见和建议。
河北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

河北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9.05.30•【字号】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8号•【施行日期】2019.07.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8号《河北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已经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2019年5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7月1日起施行。
2019年5月30日河北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2019年5月30日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行政执法监督工作。
行政复议、审计等其他行政机关内部监督活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本条例所称行政执法,是指行政执法主体依法履行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征收征用、行政给付、行政收费、行政确认、行政登记、行政裁决、行政检查等行政职责的行为。
本条例所称行政执法监督,是指上级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所属行政执法部门、上级行政执法部门对下级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
实施行政执法监督的政府和部门称为行政执法监督机关,接受监督的政府和部门称为被监督机关。
第三条行政执法监督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合法公正、程序正当、违法必究的原则,保证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协调解决行政执法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开展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活动,并将行政执法工作情况纳入法治政府建设考核评价重要内容,督促行政执法部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行政执法责任制度

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依法对违法行为实施监督、检查、指导和追究责任的一种行为。
为了保证行政执法的公正、公平和有效,必须建立起行政执法责任制度。
行政执法责任制度是指对行政执法行为的责任人,在履行行政执法职责时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文将从行政执法责任的基本原则、行政执法责任的内容和形式、行政执法责任的建立和完善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行政执法责任制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行政执法责任的基本原则行政执法责任制度是建立在法治原则基础上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1. 独立性原则:行政执法机关应当依法独立行使执法权力,不受任何组织、个人的干涉和影响。
2. 公正性原则:行政执法机关在执法活动中应当秉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不得歧视、压制、打击执法对象。
3. 权限明确原则:行政执法机关应当明确执法权限和执法程序,依法行使执法权力,不得超越执法权限或滥用职权。
4. 责任追究原则: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对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对执法行为严肃追究责任,对失职渎职行为追究责任。
5. 依法行政原则:行政执法机关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依法行使执法权力,不得滥用执法权力或以权谋私。
以上原则是行政执法责任制度的基本原则,对于构建良好的行政执法环境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二、行政执法责任的内容和形式行政执法责任的内容包括行政执法机关的履职责任和行政执法人员的职责责任。
1. 行政执法机关的履职责任: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制定执法计划和执法规划,明确执法目标和执法职责,确保执法工作的开展;应当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执法水平和效能;应当加强执法机关内部的组织建设和规范管理,确保执法工作的有序进行。
2. 行政执法人员的职责责任:行政执法人员应当依法履行执法职责,遵守执法程序和规范,不得以权谋私,不得滥用职权,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进行行政执法;对于违法行为,行政执法人员应当依法采取相应的执法行为,保证执法公正和权威;对于失职渎职行为,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和法律责任的追究。
云南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修订草案)

云南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行政执法监督,防止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行政执法监督,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所属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依法进行处理的活动。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开展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应当遵守本条例。
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新闻媒体和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对行政执法的监督,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
行政复议、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等专门监督活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行政执法,是指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和依法委托执法的单位,在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实施行政管理活动中执行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
第四条行政执法监督应当坚持宪法确定的基本准则,遵循合法公正、程序正当、有错必纠、行政执法与行政执法监督相分离的原则,实行预防与纠错、教育与惩处相结合,保证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创新行政执法体制,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协调解决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将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纳入本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暨法治政府建设考核内容,对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政府及部门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经费应当纳入本级财政部门预算予以保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对设立在本行政区域内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监督,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的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具体实施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并接受上级人民政府法制部门的业务指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部门是本系统的行政执法监督机关,负责本系统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其法制机构或者依法设立有专门履行行政执法监督职能的机构,具体实施本系统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并接受本级人民政府法制部门的业务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处罚的监督检查制度的内容有
哪些?
1.监督检查行政执法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学习、掌握由本部门实施阿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
2.监督检查行政执法机关是否为有效地实施法律、法规和规章而制定了工作计划、方案及内部工作程序。
3.监督检查行政执法机关的队伍建设、执法人员的素质情况,以及执法手段是否运用得当和执法设施是否完备。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出现了很多民营私营企业,在这些企业的背后,可能有些便在经营的过程中,做出对社会不公的事情,行政上的违规违法行为。
当然,面对这种恶劣行为,我国也大力加强对其管理,也加大对行政处罚的检查。
那么对于行政处罚的监督检查制度又有哪些呢?365小编为您全程讲解。
行政处罚监督检查的范围比较宽,但应当主要围绕行政处罚实施中的问题进行监督,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监督检查行政执法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学习、掌握由本部门实施阿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
2.监督检查行政执法机关是否为有效地实施法律、法规和规章而制定了工作计划、方案及内部工作程序。
3.监督检查行政执法机关的队伍建设、执法人员的素质情况,以及执法手段是否运用得当和执法设施是否完备。
行政处罚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要处理好违法案件,不但要求行政执法人员要有较高的法律知识方面的素养,而且还要求行政执法人员要有其他有关专业方面的知识,以及较高的政治素质。
所以对行政执法机关的队伍建设和执法人员的素质进行监督检查,是做好行政处罚工作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4.监督检查行政执法机关实施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是否真正得到了全面的落实。
5.监督检查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处理违法案件,进行行政处罚是否合法、合理、公正,是否及时。
6.检查了解行政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如法律、法规和规章在运用中是否协调,与其他部门在管理上的关系是否协调等等。
确立行政处罚监督制度的意义在于:1.通过监督检查防止和纠正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处罚过程中的违法或不
当行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行政处罚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行政管理相对人违法而未构成犯罪的行为的法律制裁。
保障法律、法规的实施,是指一切由行政执法机关实施的法律规范在现实生活中必须得到适用,一切违法行为必须得到追究。
由此可见,在行政处罚的监督检查工作中,主要是围绕行政处罚实施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监督。
365小编认为,在面对当今民营私营企业的不断增多,钻法律空子的违法行为也是越来越多,那么行政处罚的监督检查工作就需要进一步加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治理和管理好这些企业,也同时向社会任命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