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城市景观

合集下载

从历史风貌保护到城市景观管理——基于城市历史景观(HUL)理念的思考

从历史风貌保护到城市景观管理——基于城市历史景观(HUL)理念的思考

从历史风貌保护到城市景观管理——基于城市历史景观(HUL)理念的思考张松;镇雪锋【摘要】文章首先梳理了"景观"与"风貌"两个概念的差异,探讨中城市景观在中西方认知上的不同以及在国际遗产保护政策中含义的变化,进而分析了历史性城市景观理念与方法对城市遗产保护的启示,认为需要从历史风貌保护到城市景观管理的范式转型.在强化城市遗产整体性保护机制的基础上,认识到城市景观的关联性、整体性和多样性,注重景观资源的全面保护与利用,通过规划有效管理环境景观的变化.【期刊名称】《风景园林》【年(卷),期】2017(000)006【总页数】8页(P14-21)【关键词】风景园林;景观与历史风貌;城市历史景观;城市遗产;景观管理【作者】张松;镇雪锋【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上海徐汇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上海2002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6Fund Item: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On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Patina of China Masonr y Architectural Heritage” (No.51378351)1.1 不断延展的“景观”内涵景观(landscape)一词,在西方社会从最初的“放眼所见之地表”到特指“风景画”,进而发展到视觉美学的含义,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

20世纪初,景观一词获得文化和生态的意义,到20世纪末,其可持续性的内涵与价值得到关注。

早期的景观研究专注于自然风景的艺术审美特征或“如画性(picturesque)”,多采用静态研究方法。

20世纪以后,文化地理学将人类学、社会学理论引入地理学研究领域,在文化与景观之间建立起了联系。

文化不再是抽象的存在,文化对景观的塑造体现在政治、经济等社会因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上。

城市中的人文景观

城市中的人文景观

城市中的人文景观城市是现代人居住、工作和交流的重要场所,而城市中的人文景观则是为城市增添魅力和独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文景观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艺术表达和城市特色,吸引着大量游客和居民的关注,成为城市发展的亮点。

本文将以城市中的人文景观为主题,探讨其对城市的重要性和样式。

一、文化遗产的人文景观城市中的文化遗产代表着城市的历史和传统。

古老的建筑、庙宇、城堡、历史街区等都属于文化遗产,这些景观承载着城市发展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是城市独特的文化符号。

例如,中国的故宫、意大利的罗马斗兽场等都是这类人文景观的典型代表。

它们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美的艺术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文化爱好者的关注,推动了城市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二、艺术品和雕塑的人文景观艺术品和雕塑作为城市中的人文景观,以其特殊的艺术价值和意义,丰富了城市的文化氛围和美感。

城市中的公园、广场、街头巷尾等地方常常会布置一些具有艺术感的雕塑和艺术品,增加了城市的艺术氛围。

这些雕塑和艺术品既可以是具象的,展示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或动物形象,也可以是抽象的,以其独特的形态和意象表达艺术家的创意和情感。

三、市井生活的人文景观城市中的市井生活也是人文景观的一部分。

繁忙的街道,小巷弄堂,喧嚣的市场,都是城市中五彩缤纷、充满生机的人文景观。

在这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城市的脉搏,体验到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情感体验。

市井生活的人文景观以其真实、亲民和包容的特点,为城市增添了一种截然不同的魅力。

四、公共艺术的人文景观公共艺术是指为公众创造和布置的艺术作品,例如城市中的公共雕塑、壁画和装置艺术等。

这些作品通常被放置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为行人提供观赏和思考的机会。

公共艺术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寓意,为城市增添了艺术的品质和精神内涵。

同时,公共艺术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与艺术互动的机会,促进了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和活力。

结论城市中的人文景观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给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底蕴,也为游客和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和艺术享受。

历史建筑在城市景观的地位

历史建筑在城市景观的地位

历史建筑在城市景观的地位【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于对城市功能、物质的单纯要求,进而对美观、气氛、空间等精神的要求逐渐变得迫切起来。

人们追求自然、回归自然,是为了使身体和精神更多地与自然交融,从而使个人和社会获得更加健康而愉快的生存和发展。

以此为目的的风景旅游日益被人们所接受,并逐渐成为人的一种需要。

原有以功能布局为主的平面型城市规划已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景观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

上海这样一个现代化城市,更离不开城市景观,人文景观的衬托。

【关键词】:人文景观;历史建筑;上海城市景观1 上海的历史人文景观的保护措施及政府条文经过多年的规划、改造建设,上海市的人文景观凝聚着人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情感,是一种标志性的形象。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上海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上海市的景观也发生了变化,西方特色的建筑应运而生,然而唯一可以保留城市个性特征的就是历史景观,尤其是历史人文景观。

从上海市保护建筑的使用、保护现状看,保护得较好的主要有3个特点:一是保护建筑的使用性质、内部设计使用功能较为一致未遭擅自改变(破坏);二是所有人或使用人重视建筑保护,保护规划、日常管理、使用和修缮等工作制度规范;三是所有人或使用人独立使用或合理利用保护建筑。

保护得较差的主要原因:一是“文革”中遭受历史性破坏;二是建筑年久失修,维修资金不落实,修缮保护不当导致对保护建筑的结构性破坏;三是多户合用或多次改变建筑用途,导致建筑的使用性质、设计功能性破坏;四是新老建筑混杂、违章搭建等,造成保护建筑的环境景观性破坏;五是在城市大建设、大发展中,部分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无限制开发,造成风貌区的整体风貌开发性破坏。

换的合理性、可操作性。

完成了风貌区保护性控制和修建性详控规划编制工作,要求做到:建立风貌区综合执法队和巡查共管的保护机制。

加强风貌区保护管理和查处的力度,可以较明显效果。

加强基础资料工作。

加强完成风貌区房屋类型、保护要求、产权性质的“二表三图”制作,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

认知与保护城市历史景观的“锚固—层积”理论初探

认知与保护城市历史景观的“锚固—层积”理论初探

“锚固—层积”理论概述
03
“锚固—层积”理论的概念与内涵
“锚固—层积”理论是一种针对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理论,强调在保护过程中将景观元素视为有生命的有机体,通过维护和增强其内在的稳定性,实现景观的持续性和健康发展。
该理论将城市历史景观的构成元素分为“锚固”和“层积”两个部分。“锚固”指的是景观中的基础元素,如地形、土壤和植被等,这些元素为城市历史景观提供了稳定的基底。“层积”则是指叠加在基础元素上的文化历史元素,如历史建筑、文物和文化遗产等,这些元素代表了城市历史景观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然而,“锚固—层积”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对于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城市历史景观,“锚固—层积”理论的适用性可能存在差异。其次,该理论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这可能会限制其在一些地区的推广和应用。此外,对于一些具有争议的历史元素,如历史人物的纪念碑等,该理论也可能会面临一定的挑战。
该理论主要解释了城市历史景观如何在一个连续的时间和空间中得以维持和延续。通过强调景观元素的“锚固”属性,即它们如何通过互相关联、互相依存的关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其稳定性和连续性,为理解和保护城市历史景观提供了新的视角。
研究结论
该理论关注城市历史景观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的变化和积累。它强调了景观元素的“层积”属性,即它们如何通过不断的更新、再造和叠加,在保持其基本结构的同时,也反映了城市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和演变。
研究不足与展望
THANKS
感谢观看
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为公众提供参与城市历史景观保护的途径和平台,确保其合理表达意见和诉求。
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鼓励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工作,加强社区合作和共建共享,推动城市历史景观保护与社区发展的有机结合。

关于城市历史景观的建议书

关于城市历史景观的建议书

关于城市历史景观的建议书尊敬的相关部门领导:我写此信是希望就我们城市珍贵的历史景观提出一些建议。

作为居民,我对城市的发展和保护都深感关切。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因此,以下是我对城市历史景观保护和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历史景观保护意识历史景观作为城市的宝贵财富,需要得到广泛的保护和尊重。

我们应该加强对历史景观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市民的保护意识。

可以通过举办相关文化活动、开展宣传报道等方式,增加市民对历史景观的了解和认同度,让他们成为保护历史景观的积极参与者。

二、完善历史景观规划与管理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历史景观,我们建议制定详细的规划和管理方案。

首先,每个历史景观都应有相应的保护规划,明确其文化价值和保护目标。

其次,建立健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负责历史景观的维护、修缮和管理工作。

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确保历史景观的全面保护。

三、注重历史景观与现代城市的融合城市的发展不能仅仅是对历史景观的保护,还要注重将历史景观与现代城市的发展融为一体。

在城市规划中,应将历史景观作为一个重要元素进行考量,合理利用历史遗产,创造性地融入现代功能和设施。

同时,还可以通过修复和再利用历史建筑、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增加历史景观的活力和吸引力。

四、加强对历史景观的保护措施历史景观的保护需要具体而切实的措施来落实。

首先,要加大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力度,修复和加固老旧建筑,确保其在自然灾害中的安全。

其次,严禁对历史建筑进行破坏性改造,保持其原始特色。

另外,加强对历史遗址和文物的保护,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规定,增加对非法破坏行为的惩罚力度。

五、提升历史景观的文化价值历史景观不仅仅是城市的独特风景,还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历史文化研究和展览、编纂相关的历史文献和书籍等方式,丰富历史景观的文化内涵,提升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还可以鼓励创作和推广以历史景观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电影和音乐,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我们城市的历史。

历史性城镇景观方法实施指南(TH EHUL GUIDEBOOK)

历史性城镇景观方法实施指南(TH EHUL GUIDEBOOK)

作者: 无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城市规划学刊
页码: 122-123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4期
主题词: 历史城镇 城镇景观 指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世界遗产 城市环境 澳大利亚 亚太地

摘要:�历史性城镇景观方法实施指南》,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
研究中心(WHITRAP)和澳大利亚巴拉瑞特市(City of Ballarat)合作完成的,并于2016年
6月7日在奥地利Bad Ischl举行的历史城镇联盟第15届世界会议上对外发布,旨在为持续变化
的城市环境中动态管理文化遗产提供实践参考,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城市历史景观的建
议书》的落实给出进一步的简明指导,并从实践的角度解读了HUL的目的、方法和应用。

法国历史艺术城市――希农

法国历史艺术城市――希农

法国历史艺术城市――希农城市基本情况希农(Chinon)是位于法国中央大区安德尔-卢瓦尔省的一个镇,距离巴黎245km,面积218.9km2,有8 500个居民。

希农因希农城堡而著名,城堡建于954年。

希农城堡在卢瓦尔河流域拥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1429年,法国民族英雄圣女贞德在城堡与法国王太子查理(即未来的查理七世)会面,此次会面掀开了法国在英法百年战争中逆转战局的序幕。

希农城市在中世纪就伴随着城堡而建设,15世纪时城市有较大规模的扩张,其中大部分保留到了现在,并成为城市文化遗产的主体。

城市价值特征城市在高地与河流之间水平展开,老城区位于高地与河流之间的阶地上,城堡位于高地之上,这是卢瓦尔河流域古代城市的典型特征。

根据《马尔罗法令》,1968年希农将老城区划为保护区(conservation area),面积21hm2,此后系统的修复工作开始展开。

法国文化与交流部因希农的历史价值授予其历史艺术城市的称号。

2000年希农与卢瓦尔河河谷(the Val de Loire)其他城市一起,被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

扩大保护区当前,希农市正准备扩大保护区范围。

图6中灰色是原保护区范围,橙色为新的保护区范围。

扩区的目的之一是将19世纪时期的城市范围纳入,从整体上保护城市及其景观;目的之二是在保护详细规划中加入促进城市发展的因素,从博物馆式的保护走向将遗产作为地方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动力,将保护和发展结合起来;目的之三是将利用新的规划工具来适应城市当代的发展需要,例如新规划提出了可以开发的地区、着力提升公共空间品质等。

划定建筑,城市和景观遗产保护区(ZPPAUP)希农在保护区的外围还划定了城市和景观遗产保护区(ZPPAUP),主要目的是在更大空间范围内保护历史城区,避免历史城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断裂。

ZPPAUP围绕着保护区,在其外构成了新的保护缓冲带。

ZPPAUP的作用包括:保护城市入口和对外干道;保护城市的整体景观及其环境;保护从山上俯瞰城市的视线走廊等。

衢州地标建筑

衢州地标建筑

衢州地标建筑衢州,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拥有许多令人惊叹的地标建筑。

这些建筑既是这座城市的象征,也是人们对于衢州独特历史和文化的见证。

首先是衢州钟楼,位于市中心的中山东路,这座古老的钟楼是衢州的标志之一。

钟楼建于明代,高约35米,是当时城市的守卫所和时间信号的标志。

如今,钟楼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了许多游客和摄影师。

站在钟楼的顶部,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的美景,感受到衢州的独特魅力。

接下来是凤凰山石门,位于衢州的东郊。

这座巨大的石门由一块巨大的岩石组成,形状像一扇敞开的门。

据说,石门是唐代时的一个隐士建造的,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雕刻和雕琢这座奇迹。

站在石门下,可以感受到周围山脉的壮丽和神秘,仿佛世界的大门为我们敞开了。

除了自然景观外,还有一座非常有代表性的宗教建筑,即龙泉寺。

龙泉寺位于衢州市区的北部,是中国最著名的佛教寺庙之一。

建于南宋时期,寺庙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佛教氛围。

寺庙内有众多的佛像和经文,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信徒前来参拜。

在这个宁静的寺庙里,你可以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地标建筑是江郎山,位于衢州的西北部。

江郎山是衢州最高的山峰,海拔约1400米。

山上有一座古老的瞭望塔,可以俯瞰江南平原的美景。

登上江郎山,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壮丽,仿佛与天空和云彩融为一体。

最后,还有一座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建筑,那就是市政府大楼。

这座大楼位于衢州市中心的五洲广场,是衢州政府的办公场所。

这座建筑外观简洁大方,融入了现代设计的元素,展现了衢州的现代化和繁荣。

市政府大楼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吸引了许多商务人士和游客前来。

衢州地标建筑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展示了这座城市的魅力和历史。

每座建筑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意义,承载着衢州人民的希望和繁荣。

这些建筑是衢州城市景观的亮点,也是人们对于这座城市记忆的一部分。

当然,衢州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提的地标建筑。

无论是历史建筑,现代建筑,还是自然景观,它们都组成了衢州的城市面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19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范围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世界遗产城市受到高强度开发压力带来的威胁,有关大规模城市开发引发的历史景观保护的争端不断增多。

历史城市保护面临新的压力,诸如:全球化与地方发展之间的矛盾,快速城市化对场所感和社区认同的威胁,包括气候变暖在内的全球环境恶化,不可持续的旅游开发,失控、考虑欠周或混乱的城市开发,等等,均给城市遗产保护规划和管理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为此,世界遗产委员会深感需要制定新的建议和办法来应对这些挑战。

2005年的《维也纳备忘录》首次以“历史性城市景观”(historic urban Landscape.Hul一)这一专门术语来讨论历史城市面临的开发压力问题,经过数年来国际性学术会议和相关国际机构的研究讨论,《关于历史性城市景观的建议草案》将提交201〕.年秋季召开的第36届大会讨论通过。

本文通过回顾相关学术会议的批判性探索,探讨《维也纳备忘录》的历史贡献,解读剖析《HUIJ建议草案》的保护理念和保护方法,分析这些新的国际保护文件对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的借鉴意义。

2005年10月,UNESCO在第十五届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大会上通过了《保护历史性城市景观的宣言》(Declara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s),要求缔约国在保护和提名世界遗产时,综合考虑《维也纳备忘录》中所确定历史性城市景观的保护原则。

2006年9月25日,世界遗产中心在UNESCO总部组织召开的专家会议认为,《维也纳备忘录》虽只是针对目前议题形成的一份总结性文件,但涉及了三个重要的方面:(l)历史性城市景观是过去和现在城市动力作用的层叠(Stratification),是自然环境和建成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2)强调当代建筑的角色;(3)关注经济发展与变化中的城市角色,特别是诸如旅游业、城市开发等非本地作用以及外部行为带来的变化。

鉴于城市遗产保护和管理所面临的新挑战,专家会议认为1976年的《内罗毕建议》已无法充分应对目前的问题,新的建议应关注历史城市作为“活的遗产”(livingheritage)的特殊性和现实需求。

同时还特别指出新建议并不只是特别针对世界遗产城市的,而应该适用于所有的历史城市。

,2006年至2010年期间相继举行的区域性会议,对以往的保护宪章、建议进行了批判性回顾,经过广泛的学术讨论形成了一定的共识:HUL概念不再像《维也纳备忘录》中那样只是强调当代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的影响,而是涉及有形的景观形态和无形的城市文脉等相当广泛的内容,充分表达出历史城市的复杂性。

历史性城市景观是将城市地区作为具有文化价值和自然价值的历史层积(historic layering)来理解,这一概念超越了“历史中心区”和“建筑群”的范畴,包含更广阔的城市背景及它的地理环境。

当前,巫需在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框架下.为识别、保护和管理历史性城市景观建立综合性方法。

历史性城市景观方法是为了在保护人类环境质量的同时,提高城市空间的生产效率,将历史保护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等其他目标整合,并且在建成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实现一种可持续的平衡。

历史性城市景观的保护途径,意味着在城市更大区域的明智规划中应当基于对这一大尺度层面历史性城市景观演变的理解,认识到现时的城市是经过岁月累积在环境中形成的多重层积(multi一layers)。

无论如何,历史需要被人感知、城市的多重积淀需要充分展现和弘扬。

《HUL建义草案》要求各缔约国应根据历史性城市景观方法,将城市遗产保护战略纳人国家发展政策和行动计划。

今天,城市遗产价值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从“历史纪念物”到“社会综合体”再到“活的遗产”,因而需要一种新的方法,通过联合具有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生态学途径,超越视觉物体和视觉语汇(体量、形式、尺度等)的范畴,转向将历史环境作为人类经验和精神场所的方面。

—这也是产生“历史性城市景观方法”的时代背景。

历史性城市景观(HUL)植根于特定场所历史和当代的社会表现形式和发展过程,其核心理念是将历史城市视为历史和当前发展的动态层积(layer),将持续变化的历史性城市景观视为城市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历史性城市景观保护理念尊重适度的变化,但并非所有的变化都是值得肯定并需要加以保护的。

历史性城市景观关注那些因为具有稳定的品质和特征的城市景观,在一些保护规划实践中,采用历史地图、绘画作品分析或城市意象调查来确定值得保护的城市景观,成为比较有效的技术手段。

保护历史性城市景观应关注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平衡,维护与自然环境亲和的城市景观。

历史性城市景观保护与管理又可以理解为保持和恢复蕴含于城市永久性物质结构之中的身份与集体记忆,以及由此所传递的城市精神和象征意义。

《保护历史性城市景观的宣言》所指出的,一方面要顺应发展潮流,促进社会经济的改革和增长;另一方面又要尊重前人留下的城市景观及其景观背景环境。

活的历史城市,尤其是世界遗产城市,需要一种以保护为主要出发点的城市规划管理政策。

在整个过程中,无论如何决不能危及由多种因素所确定的历史城市的原真性和完整性(authentieityandintegrity)。

HUI保护理念将城市复合体视为一个进化的有机体,将维持连续性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维也纳备忘录》明确强调城市历史的可读性,期望当代建筑在历史环境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反对模仿历史风格的设计。

在历史城区内进行新的建设,应通过高水平设计和高质量的施工来塑造新的时代风格,尽可能拒绝模仿历史建筑风格。

历史环境中反映时代文化的当代建筑,应该成为历史性城市景观价值的有益补充。

HUL理念要求保护的视野不要局限在应该得到保护和维护的历史城区,还应放眼于城市所处的更大的背景环境。

因此,在历史性城市景观保护管理过程中,需要重新强调整体性保护(integratedonservation)的重要性。

《维也纳保护具有历史意义的城市景观备忘录》(世界遗产与当代建筑国际会议于2005年5月12~14日在维也纳通过)目录∙• 序言∙• 定义∙• 原则与目的∙• 建议序第一条《维也纳备忘录》是主题为“世界遗产与当代建筑”国际会议的成果,该会议是应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届会议(巴黎,2003年6月30日至7月5日,第27COM 7B 108号决定)的要求于2005年5月12日至14日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

来自55个国家的600多名专家和专业人员到会,会议由教科文组织赞助。

第二条谨记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公约》,1972年)的范围;忆及公约第四条和第五条,致力于全球协作以及必要就列入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城市活跃的经济动态和近期的结构变化进行全球讨论;第三条进一步忆及各处遗产是基于“突出的普遍价值”标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保护这种突出的普遍价值应是保护政策与管理策略的核心;第四条特别考虑到1964年《国际古迹遗址保护和修复宪章》(《威尼斯宪章》)、1968年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受到公共或私人工程危害的文化财产的建议》、1976年教科文组织《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1982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景观设计师联合会《历史园林国际宪章》(《佛罗伦萨宪章》)、1987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保护历史城镇和城区宪章》(《华盛顿宪章》)、1994年《奈良真实性文件》,以及1996年6月在伊斯坦布尔(土耳其)召开的第二次联合国人类住区会议和成员国在会上批准的《21世纪议程》;第五条希望在上述文件和有关古迹遗址可持续性保护讨论的整体框架内,将《维也纳备忘录》视为一种综合性途径的重要声明,该方法基于现存历史形态、建筑存量(stock)及文脉,综合考虑当代建筑、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景观完整性之间的关系。

定义第六条《维也纳备忘录》谈及已列入或者申报列入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历史城市,以及在市区范围内有世界遗产古迹遗址的较大城市。

第七条根据1976年教科文组织《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历史性城市景观指自然和生态环境内任何建筑群、结构和开放空间的整体组合,其中包括考古遗址和古生物遗址,在经过一段时期之后,这些景观构成了人类城市居住环境的一部分,从考古、建筑、史前学、历史、科学、美学、社会文化或生态角度看,景观与城市环境的结合及其价值均得到认可。

这些景观是现代社会的雏形,对我们理解当今人类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价值。

第八条历史性城市景观植根于当代和历史上在这个地点上出现的各种社会表现形式和发展过程。

这些景观的定性因素包括:土地使用和模式、空间组织、视觉关系、地形和土壤、植被以及技术性基础设施的各个部件,其中包括小型物件和建筑细节(路缘、铺路、排水沟、照明设备等)。

第九条特定背景下的当代建筑指出现在建筑历史环境中的所有重大的、有计划、有目的的干预,其中包括开放空间、新建筑、历史建筑及遗址的扩建或延展以及改建。

第十条近十年来,文化遗产的含义有所扩展,其解释更为广泛,引导人们认识到人与土地的共生共息以及人在社会中的作用。

这就要求在所辖范围内采取新的方式方法来保护城市,发展城市。

这种发展变化在国际宪章和建议书中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第十一条《维也纳备忘录》关于当代发展对具有遗产意义的城市整体景观的影响,其中的历史性城市景观的含义超出了各部宪章和保护法律中惯常使用的“历史中心”、“整体”或“环境”等传统术语的范围,涵盖的区域背景和景观背景更为广泛。

第十二条经过一段时间逐步有序的土地开发过程,通过城市化进程、融合环境和地貌条件、体现出相关社会的经济和社会——文化价值观,历史性城市景观获得了其独特的普遍意义。

因此,历史性城市景观的保护和保存既包括保护区内的单独古迹,也包括建筑群及其与历史地貌和地形之间在实体、功能、视觉、材料和联想等方面的重要关联和整体效果。

原则与目的第十三条功能用途、社会结构、政治环境和经济发展的持续变化反映在对于传统历史性城市景观的结构干预上,这些变化可以看做是城市传统的一部分,这就要求决策者着眼于城市整体,采取前瞻性行动,并与其他参与者及利益相关者展开对话。

第十四条历史性城市景观内的当代建筑所面临的核心挑战是与发展态势协调互动,这一方面是为了推动社会经济的变革和发展,同时也是为了尊重传统城市风貌和城市景观。

生机勃勃的历史城市,特别是世界遗产城市,要求城市规划与管理政策将文物保护作为核心内容。

在这一过程中,绝不能损害历史城市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种真实性和完整性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第十五条历史性城市景观的未来要求决策者、城市规划者、城市开发者、建筑师、文物保护工作者、业主、投资者和相关公民之间互相理解,共同努力保护城市遗产,同时在考虑现代化和城市发展问题时应注重文化和历史因素,加强城市特征和社会凝聚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